试论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以其平和、幽默、睿智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与情趣,让人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又能品味到文学的韵味。

《雅舍小品》的题材广泛,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梁实秋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字。

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对事物的描绘,都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比如在《下棋》一文中,他对棋手们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让人仿佛置身于棋局之中,感受到那种紧张与兴奋。

又如在《理发》中,他对理发店里的种种情景和理发师的技艺与态度的描述,让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对生活中的这一平常之事有了新的认识。

梁实秋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平实质朴中蕴含着幽默诙谐。

他善于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事物说得通俗易懂。

同时,他的幽默不是那种刻意为之的搞笑,而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生活的调侃和对人性的洞察。

这种幽默让人在阅读时感到轻松愉快,同时也能引发深深的思考。

例如在《孩子》一文中,他写道:“我一向不信孩子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因为我亲见孩子到处在做现在的主人翁。

”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揭示了孩子在家庭中备受宠爱的现象,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对教育和亲子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艺术手法上,《雅舍小品》也有着诸多值得称道之处。

梁实秋善于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在《中年》一文中,他将中年与青年和老年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年人的特点和心境,让读者对中年这一人生阶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他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形象。

在《送行》中,对送行场景中人们的表情、动作和话语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送行时那种尴尬而又无奈的氛围。

读完《雅舍小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梁实秋精彩的文字,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

在他的笔下,生活中的琐碎与烦恼都变得充满趣味和意义。

从《雅舍小品》看梁实秋的文学观

从《雅舍小品》看梁实秋的文学观

从《雅舍小品》看梁实秋的文学观
梁实秋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散文家和文化评论家,他的文学观可以从他的代表作之一《雅舍小品》中得到一些体现。

首先,从《雅舍小品》中可以看出梁实秋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热爱和推崇。

他在书中描述了一个古朴温馨、充满文化底蕴的雅舍,其中有书籍、音乐、绘画和文人雅士的交流。

梁实秋通过描绘雅舍的美好场景和琴棋书画的精神追求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推崇。

他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寄托和追求高尚品质的方式。

其次,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强调了文人的责任和使命。

他认为文人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要以自己的才情和智慧来启迪他人,引领社会的进步。

文人应该致力于发掘和宣扬真善美,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探索。

他对文人的要求是真诚、自由和有追求,以此来影响他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梁实秋在《雅舍小品》中还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生活的修饰和提升,但同时也强调了艺术要与真实的生活相结合。

他主张艺术要贴近现实,要有人情
味,不能脱离生活而空洞地追求形式。

他对雅舍的描绘中,不仅有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展示了家庭、友情、爱情等现实生活中的温暖和情感。

总的来说,从《雅舍小品》可以看出梁实秋的文学观是崇尚传统文化,注重文人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他的文学观充满了对人文精神和人性追求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文化的向往。

梁实秋佳作《雅舍》赏析

梁实秋佳作《雅舍》赏析

梁实秋佳作《雅舍》赏析 《雅舍》是一篇由梁实秋 写的散文 。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誉海峡两岸的名篇,《雅舍》是这本小品 集的代序言。

以下是小编带来梁实秋佳作《雅舍》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 帮助。

梁实秋佳作《雅舍》 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 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 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 看上去瘦骨磷磷, 单薄得可怜; 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 不像是座房子。

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不消说,这房子 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 不算少, 什么“上支下摘”, “前廊后厦”, “一楼一底”, “三上三下”, “亭子间”,“茆草棚”,“玉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 过。

我不论住在那里,只要住得稍久,便对那房子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 得搬。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 月, 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 因为有窗而无玻璃, 风来则洞若凉亭, 有瓦而空隙不少, 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 “雅舍” 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 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 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 坑, 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 则月明之夕, 或风雨之日, 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光爬几十级的土阶,进 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 来无不惊叹, 我则久而安之, 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 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 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 互通声息。

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 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在文学的长河中,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部作品以其平和、幽默、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与情趣,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与智慧。

《雅舍小品》的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生百态、社会万象。

梁实秋先生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将平凡的生活场景描绘得生动有趣。

比如在《雅舍》一文中,他对自己居住的简陋房屋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雅舍”的“陋”并没有让他感到沮丧,反而在其中寻找到了一份别样的乐趣。

他写“雅舍”的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这样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宁静而美好的夜晚。

这种在困境中依然能发现美的心态,着实令人钦佩。

梁实秋先生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他的文字简洁明快,不拖沓不累赘。

他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在《下棋》中,他写道:“有一种人我最不喜欢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养的人。

杀死他一大块,或是抽了他一个车,他神色自若,不动火,不生气,好像是无关痛痒,使你觉得索然寡味。

”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描述,将下棋时人们的各种神态和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捧腹大笑。

同时,他的文字也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在《中年》里,他说:“钟表上的时针是在慢慢的移动着的,移动的如此之慢,使你几乎不感觉到它的移动。

人的年纪也是这样的,一年又一年,总有一天会蓦然一惊,已经到了中年。

”这段话让人深思,让我们意识到时间的悄然流逝,以及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读《雅舍小品》,给我带来了许多感悟。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哪怕是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馨与快乐。

同时,梁实秋先生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从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考试]中国文学鉴赏试卷二十一

[考试]中国文学鉴赏试卷二十一

《中国文学鉴赏》试卷二十一一、(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

二、(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试分析《呐喊》《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 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一篇鉴赏短文。

(6)鲁迅杂文(连同鲁迅)历来多遭受否定以致辱骂,从当年的“刀笔吏”(“现代评论派的君子”语)、“睚眦必报”(“创造社的才子”语)、“不满于现状的批评家”(“新月派的绅土”语),到当今“鲁迅好骂人”之类,从未停息。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结合对鲁迅杂文批判性、异质性的评析,说明你的看法。

(7)试评鲁迅杂文“砭锢弊常取类型”的特征。

(8)试评鲁迅《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

三、(1)概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简要说明初期现代小说在叙事结构与文体方面的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试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 年代乡土小说的流派特征。

四、(1)以初期白话诗、郭沫若等的自由诗、前期新月派以及早期象征诗派为主要的“点”,大致勾勒新文学第一个十年新诗的流变线索,并简评不同阶段新诗潮流彼此间的承传关系。

(2)简评胡适“作诗如作文”的主张及其文学史意义。

(3)简评新月派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创作实践。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翻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就像在喧嚣的街头转角走进了一条宁静的小巷,别有一番滋味。

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初读时只觉得平实朴素,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叙事。

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那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生活智慧和幽默风趣。

比如说在《雅舍》这一篇中,梁先生把他那所简陋的房子写得活灵活现。

他并没有因为居住环境的简陋而抱怨,反倒是用一种诙谐的语气来描述。

那漏雨的屋顶,“ 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 这要是搁在一般人身上,可能早就愁眉苦脸了,但梁先生却能打趣地说“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 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真让人忍不住要竖起大拇指。

还有《下棋》这一篇,把下棋时人们的各种神态和心理描写得细致入微。

“ 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如果说得不中肯,两个人要一齐嗤之以鼻,‘无见识奴!’如果根本不说,憋在心里,受病。

所以有人于挨了一个耳光之后还要抚着热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车,要抽车!’ ” 瞧瞧,这把观棋人的那种纠结和无奈写得多生动啊!仿佛那些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就在眼前,为了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

再说说《理发》这一篇。

理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了,可梁先生就能把这平常之事写出别样的趣味。

“ 你如果去理发,而挨到的是一个哑巴理发师,那才是人生最尴尬的局面。

他一点也听不见你说什么,你也无法听见他的解释。

他愈是比划,你愈是糊涂。

最后只有任他摆布,凭他怎么去乱剃。

” 读到这里,我不禁笑出声来,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种无法沟通的无奈和尴尬真的是难以言表。

读《雅舍小品》,就像是在听一位老友在跟你唠家常,他不紧不慢地说着生活中的琐事,却能让你在这些琐事中品出人生的滋味。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提起梁实秋先生,就不得不说他那独具韵味的《雅舍小品》。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雅舍小品》所涵盖的主题丰富多样,从日常生活的琐碎到人生哲理的思考,从社会现象的洞察到文化传统的追溯,梁实秋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将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描绘得生动有趣且富有深意。

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变得饶有趣味。

比如在《雅舍》一文中,他对自己居住的简陋屋舍“雅舍”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这“雅舍”地势较高,得月较先,有简陋的桌椅床铺,还有老鼠蚊子光顾。

然而,梁实秋先生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反而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看待这一切,他写道:“‘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这种在艰苦环境中寻找美好的心态,让人不禁心生敬佩。

在《下棋》中,他将下棋者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

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

”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些下棋者的痴迷与执着,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除了对日常生活的描绘,梁实秋先生在《雅舍小品》中还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在《谦让》一文中,他对那种虚伪的谦让之风进行了抨击:“譬如在会场中,一席的坐次,若让别人占去,自己心中总是不安,总想设法夺回,即使夺回之后,还要惴惴然的怕那人心中不平。

又如在公共汽车中,自己占了一个座位,看见一位老人上车,心中总是不安,想让座又不好意思,不让座又觉得不安。

梁实秋雅舍小品解读

梁实秋雅舍小品解读

梁实秋雅舍小品解读梁实秋雅舍小品解读引导语:梁实秋是著名的散文大家,以散文,翻译,批评闻名于世。

他在《雅舍小品》写的都是生活而他最为世人珍视的是一批打上“雅舍”称号的小品和杂文。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梁实秋雅舍小品解读,希望大家喜欢。

背景简介/《雅舍小品》《雅舍小品》中的“雅舍”,即作者的居室。

在抗战期间,作者因避战火而到了四川的北碚,跟同学吴景超夫妇合资在北碚买了一幢房子。

由于房子筑在路边的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便用吴景超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替居室命名为“雅舍”。

后来,他应邀在重庆出版的《星期评论》写专栏,以“雅舍小品”为栏目,每星期一篇,每篇二千字,以笔名“子佳”发表,写了十多篇。

虽然后来《星期评论》停刊,但“雅舍小品”还是继续写下去,散见于重庆,昆明的一些刊物。

抗战胜利后,梁氏有意把作品辑为一册,交商务印书馆印行。

可是由于当时内战方殷,终因纸张太贵而无法即时出版。

直到台湾后,才由正中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雅舍小品》梁实秋,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后迁至台湾,历任台北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英语教研所主任、文学院院长、国立编译馆馆长。

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简介/《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的文章,本来都属于专栏式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没有太大的连贯性。

其中所写的,涉及不少作者熟悉的真人真事。

根据作者自述,《雅舍小品》中的作品“虽多调侃,并非虚拟”,可以看出作品内容的真确性和写作的取向。

《雅舍小品》每篇作品不出二千字,写的都是身边琐事,生活随笔.既不涉及政治思想,也不谈中西文化问题。

全书固然没有统一的主题,所写的都是独立成篇,而且题材多是随手拈来的。

初看题目时,可能给读者平凡的感觉,但细看内容后,却又别饶趣味。

像《握手》,《理发》,《衣裳》,《女人》,《男人》,《洗澡》,《牙签》等,平常人绝对想不到这样平凡的题目,竟然可写出这么丰富的内容。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提起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那可真是让我如同在平淡生活中尝到了一道别具风味的佳肴。

起初,我只是偶然在书架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不太起眼的书。

本以为它会像那些枯燥的文学典籍一般,让我昏昏欲睡。

然而,当我翻开那泛黄的书页,就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生活情趣和智慧的世界。

在《雅舍小品》中,梁实秋先生用他那细腻且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他写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在琐碎日常中寻找乐趣和诗意的态度。

比如说在《雅舍》这一篇里,他把那所简陋的房子写得妙趣横生。

那房子“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每逢大雨,屋里就会“如米氏章法,诚惶诚恐”。

这要是搁在旁人身上,估计得天天抱怨。

可梁实秋先生呢?他却能调侃着说:“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瞧瞧,这心态多豁达!他还写那“聚蚊成雷”的夏夜,自己“在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我仍安之”。

这种在艰苦环境中依然能保持乐观的精神,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说说《下棋》。

这一篇把下棋人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那叫一个绝!有慢性子的,有急性子的,还有观棋支招儿的。

“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

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看见一个人要入陷阱而不作声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说得中肯,其中一个人要厌恨你,暗暗地骂你一声‘多嘴驴!’另一个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难道我还不晓得这样走!’”这简直把观棋人的纠结和下棋人的脾气写活了!我仿佛能看到那些人在棋盘前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听到他们或懊恼或得意的叫嚷声。

还有《理发》这一篇,读着读着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他写自己去理发,对理发师的种种“挑剔”和无奈,“有些女人所费的时间是在理发上,有些男人所费的时间是在等候女人理发上。

”这话说得太实在啦!想想那些在理发店漫长等待的时光,可不就是这样嘛。

读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在和一位老友聊天。

试论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试论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试论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试论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如果大家没有看梁实秋的《雅舍小品》,那么就来这里看看这篇课文的艺术欣赏吧,欢迎大家阅读!在当今大陆青年思想中,梁实秋的名字是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胶结在一起的。

解放至今,大陆学术界对梁实秋很少提及,即使稍微提一下,也只是作为鲁迅的论敌而受到唾骂的。

这里我们且不论他的曲直,可是作为学者文人的梁实秋在他84年的生涯中其文学作品和学术成就都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

梁实秋奇迹般地以散文饮誉文坛,始于他1940年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陆续发表的雅舍小品。

当今写作主体意识在文学界觉醒,梁实秋先生的文学创作可谓主体意识的早期实践,因此,我们对《雅舍小品》的艺术价值作些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能够出四十多版,成为香港、台湾极畅销的书得力于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笔者认为,“雅”包含了《雅舍小品》最突出的特色。

小品文的作者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须在悠闲中才有所获得。

我们都很清楚梁实秋先生是来自学院的教授学者,他既继承了晚明以来舒适的小品文风格,又接收了英国散文的个人笔调。

在学习西方文学的时候,他更注重西方文学中的古典、雅重、节制的特点,对浪漫文学似乎不太接近,他追求所谓“雅”的文调,批评市井之流的语气、村妇骂街的口吻,他的散文表现出一种闲和的雍容雅态。

从题材上看,亦是无所不包,谈不上雅,但写法上颇有雅趣,完全是一副学院面孔。

梁实秋自己嘴上常常挂着阿诺德的名言:“文学是沉静地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全体。

”《雅舍小品》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小品集中雅趣横生。

一、首先《雅舍小品》的“雅”表现在其知识性和思辨性上。

梁实秋可谓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

单举一例我们就会清楚。

《手杖》中有引自古希腊悲剧的谜,有引自“礼记”,引自杜诗的。

短短千把字的小品,引用竟达七次之多。

诗、经文、剧本无所不包,学识的渊博令人惊叹。

梁实秋文化小品的艺术特色_2500字.docx

梁实秋文化小品的艺术特色_2500字.docx

梁实秋文化小品的艺术特色梁实秋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文学翻译家和作家。

早年在大陆期间曾致力于文学批评和政治批评。

1949年退居台湾后无心政治,埋头于书斋和课堂,编纂近三种英汉与汉英词典及多种英语教材。

退休后,他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四十卷并将其出版。

后来又着手编写《英国文学史》。

并配以《英国文学选》。

可谓始终笔耕不辍。

他一生的文学活动经历了两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从新诗创作转向文学批评,第二次是放弃文学批评转向散文创作。

虽然梁实秋学贯中西,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真正使他在普通读者中间享有盛名的,还是他的散文创作。

其散文创作以休闲为核心,辅以幽默的文笔,成为近代小品文学的集大成者。

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西方休闲学研究虽然不同步,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人”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生命进行把握,从而认识到,休闲的真正价值在于通过休闲,使人得到自我完善,获得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

当下,梁实秋受到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梁实秋人生观和散文中有浓厚的休闲思想,是一种贵族式的休闲观念。

梁实秋的人生观有鲜明的休闲特征。

他出身于士宦贵族家庭,自小深受老北京特有休闲生活方式的熏陶,特别是中国传统思想儒释道的影响,造就了梁实秋懂吃、重礼节、注重道德修养、追求自由随缘的人生观与休闲观。

同时,受西方新人文主义代表人物白璧德的影响,他的人生观与休闲观更自觉地追求中庸和节制。

在他的休闲观中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契合点。

受其人生观的影响,梁实秋的代表作《雅舍小品》体现出的休闲特质也是贵族性的。

他站在贵族的角度,以一个贵族的优越性去审视生活的不同方面;作为学者散文,梁实秋更是将俗事雅化,寓“雅”于“俗”;“幽默”是高智慧者的思维方式,梁实秋的“幽默”更体现出一种适度,适度的“幽默”使人更深地体会其中的意义。

总之,从休闲学的角度,梁实秋的人生观是贵族的休闲观念,《雅舍小品》是其休闲观念的感性体现。

梁实秋雅舍小品的特点及语言特色

梁实秋雅舍小品的特点及语言特色

梁实秋雅舍小品的特点及语言特色一、特点:1.洒脱自由:《梁实秋雅舍小品》表现了梁实秋自由洒脱的个性特点。

他对社会风俗和传统观念持着独特的见解,不受俗套束缚,对传统权威和束缚持怀疑态度。

他主张追求个人自由,反对道德、宗教等对个人自由的限制,强调个人个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2.思想深邃:梁实秋雅舍小品反映了梁实秋深刻的思想和对人生、社会、文化的深度反思。

他既关注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也对社会的种种问题有独到的观察和见解。

这种思想深度是他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的观察、思考以及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思索所形成的。

3.饱含情感:梁实秋雅舍小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他对婚姻、父母、友情等人际关系表达了深深的关怀和感悟。

他的情感表达既包含了浪漫儿女情长,又包含了亲情、友情等真挚之情。

情感是梁实秋作品的灵魂,也是他对人性关怀的最真切体现。

二、语言特色:1.简练明快: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语言简练明快,没有冗长的词藻和华丽的修辞,言简意赅,不啰嗦不拖沓。

他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入的思考和感悟,文字流畅,简洁的句子中包含着丰富的意义。

2.质朴自然: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语言质朴自然,遣词造句不做作,淡化修饰,注重质朴的真实感受。

他以原汁原味的生活材料,借助日常生活的细节,呈现出真实的感受和真实的人物形象。

3.措辞犀利: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语言措辞犀利,往往用尖锐的笔锋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和讽刺。

他以直接的方式挑战了社会的偏见和传统观念,对弊端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社会问题的谈判和思考。

4.意蕴深远: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语言意蕴深远,一个简单的句子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他以寥寥数语表达深层意境,把复杂的思想通过简单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细腻的语言中感受到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考。

试论梁实秋《雅舍》文本话语的艺术张力

试论梁实秋《雅舍》文本话语的艺术张力
力。
二、雅舍》 《 文本话语内在的艺术张力 文学作 品文本 张力的构建 主要有两种基本范
式: 一种范式是同质元素的叠加 、 聚增。如杜甫《 登 高》 中的“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 登 台” 对 , 于杜甫这样的古代文人 ,别家去 国”本身就是令 “ 人 愁苦 悲伤 的 , 何况 是 万里漂 泊 且 “ 作客 ” 又在 ,


读者的心理期待 与《 雅舍 》 文本话语之间的
到两个相 反方 向的拉力作用时, 在其内部产生的牵
引力 。后来 , 该词被借用到艺术研究中 , 指艺术文本
艺术张力
接受美学认为 , 读者往往是带着一定 的心理期 待阅读文学作品的。这种“ 心理期待” 就是接受美学
所说 的“ 期待视野 ” 即文学接受活动中 , , 读者原先 各种经验 、 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 赏要求和欣 赏水平 , 在具体阅读中 , 表现 为一种潜
“ 神” 的窗 口。老舍先生曾说 :只有文艺本身是文学 接受 文学作 品的过程 中 ,读 者 自身的心理期待在 “
与作品的碰撞与互渗过程 中, 也充满了既统一又矛
盾 的心理张力 , 维持阅读心理的动态平衡 。 ④啪 ” ( 总
之, 文学 张力具有极大 的审美价 值 , 它直接关系到
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
诗中所能发现 的全部外展和 内包的有机整体。” ( ② 瑚 从那以后 , 张力就成了文学批评 中进行描述和评 价 的通用术语 。文学张力说认 为 , 文学 的各相互联 系又相互对立的因素之间存在着张力并构成张 力 场, 且对作 品的艺术性明示着或潜藏着举足轻重的
时 , 者的心理会失去平衡 , 读 审美情感会暂 时被压
文教育教学。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 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火烧过的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的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嶙,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了瓦,四面编了竹篦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的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

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墙,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

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是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

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及读后感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然间翻开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就仿佛是在喧嚣中寻得了一处宁静的角落,让人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点滴趣味。

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就像是一位老友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亲切又自然。

在《雅舍小品》中,他写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比如《雅舍》这一篇,他把自己居住的陋室描绘得生动有趣。

那房子“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可他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乐趣,说“‘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这般对月色的描写,细腻而又充满了诗意,让我仿佛也置身于那雅舍之中,与他一同感受着那独特的氛围。

还有《下棋》这一篇,更是把下棋时人们的各种神态和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他写道:“有下象棋者,久而无声音,排闼视之,阒不见人,原来他们是在门后角里扭做一团,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在他的口里挖车呢。

被挖者不敢出声,出声则口张,口张则车被挖回,挖回则必悔棋,悔棋则不得胜,这种认真的态度憨得可爱。

”这一段文字,把下棋人的那种较真和投入写得活灵活现,让人看了不禁捧腹大笑。

《雅舍小品》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梁实秋先生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把那些平凡的事物描绘得饶有趣味。

他写的不仅仅是事物的表面,更是透过这些事物,展现出了人性的种种。

比如在《理发》中,他写道:“我们中国人一向是把头发看得很重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可是到了如今,谁还管这一套?头发是可以乱剃的,而且越乱越时髦。

”看似在说理发这件小事,实则是对时代变迁中人们观念变化的一种调侃和思考。

读着梁实秋先生的文字,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一次有趣经历。

梁实秋写作特点

梁实秋写作特点

梁实秋写作特点特点:无奈的幽默、闲适的幽默梁实秋非常注意散文的语言艺术,尤其注重发扬本民族的语言传统。

欧美文学的刚直严密、雍容幽默,汉文学的古朴凝练、铿锵顿挫,北京方言的亲切、平白风趣,经过他的熔炼,成为一种新的生命。

《雅舍小品》中很明显的流露出他的清新自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梁实秋的散文,有着十分精彩的幽默,其幽默是一种深沉的表述,是一种显而不露的含蓄的方式。

或许,读梁实秋先生的作品,你未必会哈哈大笑,但你却必然会心而笑,这是一种幽默的、大师级的人具备的一种超然世外的精神。

梁实秋先生曾经说过,他创作散文时,常常游心物外,所以常常对自身所受的任何伤害多几乎抱着无动于衷的态度,甚至外界的矛盾冲突,都可以成为自我陶醉的机会。

梁实秋先生对于一些不符合他的道德观的很多行为难免会进行批判,但却不会是狠狠的、不留情面的批判,在批判时,不是用尖酸刻薄的词语,更不是破口就骂,而是采用适度的幽默──一种不温不火的讽刺。

他认为“讽刺文学的出发点是爱,不是恨,人性本有缺点,人生本有不如意事,文学家探索人生,热爱人生,看到不合理不道德的现象,则想加以指责矫正,讽刺便是一种恨好的手段。

”这样的幽默的讽刺在梁实秋的雅舍小品系列散文更是有了很充分的表现,此类梁实秋散文式的幽默很多,基本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带苦涩的笑,不得已的无可耐何的笑。

这种笑的含义比较凝重,表达又较为婉转。

这样的幽默多见于其作品如《鸟》、《猪》、《狗》、《骆驼》一类以动物为标题的小品文,例如在《骆驼》这篇文章中,表面上看来似在着重张扬骆驼的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际上却饱含着对人间待遇不公的怨愤,如文中所写到,骆驼这样的动物若是从地面上消逝,可能不至于引起别人多少的惋惜,尤其在当今这个世界,大家都喜欢养善解人意的哈叭狗,象骆驼这样的“任重而道远”的家伙,恐怕只好由它一声不响的从这个世界推下去吧”。

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为哈叭狗的得宠和骆驼的遭人冷遇而大鸣不平,不过是借题发挥,以发泄胸中的不满而已。

论《雅舍小品》的审美风格及其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论《雅舍小品》的审美风格及其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论《雅舍小品》的审美风格及其在中国大陆的接受
高旭东
【期刊名称】《江汉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梁实秋<雅舍小品>的写作是他从文学批评到文学创作的一种转折,但梁实秋又在这些小品散文中,将自己反对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的古典主义文学倾向、对理性与人性的推崇以及反对文学太贴近时代等主张,融化到雅舍小品乃至其它散文的写作中,形成了不同于新文学主湖的独特的审美风格,但是这些小品在许多方面也背离了梁实秋的文学批评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艺术张力.而中国大陆清理阶级斗争为纲而呼唤大写的人、跳开现实的直接性而"寻根"以及90年代的随笔热,正是稚舍小品展现艺术魅力的文化土壤.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高旭东
【作者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雅舍小品》对晚明小品的继承和超越 [J], 黄娣
2.谈雅舍小品与明清小品文的内在精神联系 [J], 贾蕾
3.如何客观评价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与王澄霞教授商榷 [J], 渠萍萍; 周静

4.小品《雅舍小品》 [J], 蒲依
5.小品文大世界——梁实秋和他的《雅舍小品》 [J], 苏允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2)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2)

梁实秋《雅舍小品》赏析(2)《雅舍》是作者在1940年写的散文,作于重庆。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他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

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

他入住以后,来做客的文人很多。

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年到1946年),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

大致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

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

”“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

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用了骈偶句式。

闻一多的《死水》以美写丑,用的是“反讽”手法,表达的是忧愤的情绪;梁实秋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

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荒凉”只是别人所说,他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

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

作者“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虽然有那么多缺点,但也并非一无好处。

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梁实秋《雅舍》的艺术特色

梁实秋《雅舍》的艺术特色

《雅舍》的艺术特色值得鉴赏梁实秋,名治华,字实秋,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散文家。

梁实秋早年在清华大学就读,之后留学美国,从他的散文中,也可以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散文中不但具有东方文化中“万物皆空”包容、恬淡宁静的思想,还结合了西方文化中洒脱、诙谐的写作风格。

因此我们可以称梁实秋的作品风格在散文界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在抗战时期,他的散文《雅舍小品》以优雅、闲适的风格而轰动中国文坛。

《雅舍小品》的首篇《雅舍》,是作者在1940年写的散文。

抗战时期,梁实秋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雅舍”其实就是当时他与吴景超夫妇在重庆郊外北碚购置的一栋平房,作者把这个陋室喻为“雅舍”虽然带有些许自嘲的意味,却体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

《雅舍》一文主要描写了作者当时居住在仅能“遮风避雨”的狭小空间中,却能够处之泰然、自得其乐的情趣。

“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从《雅舍》字里行间,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几分凄凉、几分忧愁和寂寞完全被他享受人生、自我慰藉的态度所代替了。

《雅舍》的艺术和语言特色非常值得鉴赏,文章的处处都显现出作者对生活自然随缘的人生态度。

概括起来,散文具有两大艺术特色:第一,雅俗合一的言语流露出自然情感。

散文中除了运用精致、文雅的书面语还掺入贴近生活的口语。

其中“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便是运用了古代文言的句型;而邻人的“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则是作者运用了日常生活中伤“大雅”的声音,用口语的方式呈现,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第二,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增加文章的趣味。

对于寒舍中老鼠时不时的来袭和蚊子的猖獗,作者却运用诙谐的语言轻描淡写:“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

“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作者虽然遇到蚊虫的骚扰,却没有叫苦连天,而是运用感性的语言,诙谐幽默中带有对事物的亲近感。

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2

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2

现代文学三十年试题1.比较分析沙汀与张天翼的讽刺艺术。

答:沙汀的讽刺艺术重在“农民式的幽默”,讽刺时不漏声色、感情凝重,善于通过人物谈吐举止的细节刻画深层心理、场景气氛的烘托交织着某种诗意,等等。

张天翼善于抓住人物习惯动作与用语,凸现其灵魂,讽刺锋利劲捷,泼辣夸张。

2.为什么说30年代上海风行的“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流派?答:首先是对“现代派”的界定。

“现代派”文学也称作“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与19世纪传统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迥然不同的文学类型,表现为形式上的荒谬与变形,内容上的危机感、幻灭感,重主观和心里,强调非理性等特征。

之所以说“新感觉派”是现代中国最完整的一支流派,有两个最基本的理由:一、“新感觉派”深受法国现代派文学和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影响,用现代人的眼观来观照都市,表达现代商业文明覆盖下的城市人群生存形态。

这主要是内容上的分析;二、在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上,借鉴大量的西方写作方法,包括心理分析、蒙太奇、意识流,以及以性爱心理发掘人性深层的方法。

3.评萧红《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与文体特色。

答:关于文化内涵上,《呼兰河传》具有童年回忆的性质,主要描写记忆中的家乡人民的生存方式,特别是传统落后的文化习俗对人的残害,所描写的东北风情,既有浓郁的地域性或地方性,又具有某种普遍性。

文体特色:创造了“诗化小说”或者“散文化小说”。

其小说结构、语言和抒情方式也很有艺术个性。

4.略评李劼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的形象。

答: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死水微澜》在艺术成就上最高,既写出了历史时代的风云,又写出了地方风情和民俗,人物刻画也非常成功。

人物刻画是在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四川社会的冲突及地方风习的变迁,折射到具体人物中,在蔡大嫂身上体现了一个富于幻想、泼辣爽直,敢作敢当的女性,她有蔑视礼教的大胆行为,但她也有着虚荣、追逐浮华精神侧面。

5.结合具体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意诗风的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梁实秋《雅舍小品》的艺术特色
引导语:如果大家没有看的《雅舍小品》,那么就来这里看看这篇的艺术欣赏吧,欢迎大家阅读!
在当今大陆青年思想中,梁实秋的名字是跟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胶结在一起的。

解放至今,大陆学术界对梁实秋很少提及,即使稍微提一下,也只是作为的论敌而受到唾骂的。

这里我们且不论他的曲直,可是作为学者文人的梁实秋在他84年的生涯中其作品和学术成就都有研究和借鉴的价值。

梁实秋奇迹般地以饮誉文坛,始于他1940年以“子佳”为笔名在《星期评论》上陆续发表的雅舍小品。

当今写作主体意识在文学界觉醒,梁实秋先生的文学创作可谓主体意识的早期实践,因此,我们对《雅舍小品》的艺术价值作些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能够出四十多版,成为香港、台湾极畅销的书得力于它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笔者认为,“雅”包含了《雅舍小品》最突出的特色。

小品文的作者要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须在悠闲中才有所获得。

我们都很清楚梁实秋先生是来自学院的教授学者,他既继承了晚明以来舒适的小品文风格,又接收了英国散文的个人笔调。

在学习西方文学的时候,他更注重西方文学中的古典、雅重、节制的特点,对浪漫文学似乎不太接近,他追求所谓“雅”的文调,批评市井之流的语气、村妇骂街的口吻,他的散文表现出一种闲和的雍容雅态。

从题材上看,亦是无所不包,谈不上雅,但写法上颇有雅趣,完全是一副学院面孔。

梁实秋自己嘴上常常挂着阿诺德的名言:“文学是沉静地观察人生,并观察人生的全体。

”《雅舍小品》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小品集中雅趣横生。

一、首先《雅舍小品》的“雅”表现在其知识性和思辨性上。

梁实秋可谓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学家,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的修养。

单举一例我们就会清楚。

《手杖》中有引自古希腊悲剧的谜,有引自“礼记”,引自杜诗的。

短短千把字的小品,引用竟达七次之多。

诗、经文、无所不包,学识的渊博令人惊叹。

《雅舍小品》中几乎篇篇有引用,尤其中外古典作品极多。

作者顺手拈来,形散意远,旁征博引,知识密度极大,增加了作品的认识慧性,这一点和钱钟书先生有相似之处。

梁实秋对当时的“新生活”运动“刺”得极其隐晦精彩。

如《洋罪》中作者只是不加“打倒”地举例:①人数十三谓不吉利。

②划火柴点纸烟,只点二人,不可点三人。

③朋辈对饮有高杯碰杯之谈。

还有订婚广告的恶作剧,万愚节的玩弄笑语等所谓的新生活。

这里作者不加痛斥,只是让读者在这些可笑的例举中辨别这种一味地搬弄是非的新生活可笑之处。

《退休》中描写了“该退休的不退休”的原因是“何况一旦投闲置散,一呼百诺的炫赫的声势固然不可得,甚至于进入了‘出无车’的状态,变成了匹夫徒步之士,在街头巷尾低着头逡巡,疾走不敢见人,那情形有多么惨,一向由庶务人员自动供应的冬季炭盆所需的白炭、四时陈设的花卉盆景、乃至于琐屑如卫生纸,不消说都要突告来源断绝,那又情何以堪……”梁实秋先生揭露了这些平常而又普遍存在的事实:退休人人都要面临,可是退休的当事人和亲朋的态度是各个不同的。

作者通过他敏锐的眼光,独到深刻的见解,以雅致的笔触不遗余力地进行了描写。

二、在写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广泛运用记叙抒情手法,造成小品文调优雅清丽、描写生动、巧喻联珠、情韵悠长的特点,艺术上不让周作人早期的小品文。

我们且从作品中欣赏一下这雅趣:《雅舍》中的.月夜的描写:“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夜阑人静,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这仿佛是一篇极幽美的写景散文。

在这样以议论为主的小品文中加上这样的记叙、抒情,使读者享受到一种不露斧斫之痕的文调美。

又如《音乐》中“秋风起时,树叶飒飒的声音,一阵阵袭来,如潮涌、如急雨、如万马奔腾、如衔枚急走;风定之后,细听还有枯干的树叶一声声地打上阶上。

秋雨落时,初听如蚕食桑叶,悉悉嗦嗦继而淅淅沥沥,打在蕉叶上清脆可听。

风声雨声,再加上虫声鸟声,都是自然的音乐。

”像这样的文句,在梁实秋文中俯拾皆是。

作者对自然界的万物及人性百态均信手拈取,层层剥开,娓娓道来,风趣而又隽永往往有令人掩卷莞尔,回味无穷之妙。

《脸谱》中有一段这样生动的文字:“误入仕途的人往往养成这一套本领:对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无表情,象一张白纸似的,使你无从观色,莫测高深;或是面皮绷得象一张皮鼓,脸拉得驴般长,使你在他面前觉得矮好几尺!但是他一旦见到上司,驴脸得马上缩短,再往里一缩,马上变成柿饼脸,堆下笑容,直线条全变成曲线条;如果见到了更高的上司,连笑容都凝结得堆不下来,未开口嘴唇要抖上好一阵,脸上作出十足的诚惶诚恐之状。

”这一段融描写、议论于一体的叙述,精妙地令人叫绝。

这“脸谱”比我们在报刊上“点头哈腰”的漫画更形象生动,在目前还没有失去其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雅舍小品》就是如此把抒情、描写、记叙、议论汇聚在一起,使作品具有形象性,获得“血肉之躯”
三、《雅舍小品》的“雅”还表现在其雍容幽默上。

在《衣裳》中作者是这样写的:“中国的旧式女子出而问世必需具备四个条件:一团和气,两句歪诗,三斤黄酒,四季衣裳,可见衣裳是要紧的”这幽默得深远而又造作。

《算命》中写瞎子先生算命的过程,真是维妙维肖,而算命先生算命的话可谓幽默到了极点,“六十六,不死掉块肉,过了这一关口,就要到七十三。

七十三,过一关。

这一关若是过得去,无灾无病一路往西行。

”测知父母存亡一句:“父在母先亡”解释是多余的。

测婚配,先是“虎掷龙拿不相存,当年会此赌乾坤”不合配;到了价钱加倍后,先生就可以捏合了:“龙从火里出,虎向水中去,龙腾虎跃,大吉大利。

”这样的幽默意味无穷,增添了小品的回味力量。

《请客》中历数了请客的种种麻烦和顾虑。

要请一次客,首先是客人的人等,然后再购菜,做菜,入席的谦让,以及宴后的高谈阔论,最后客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主人疲乏无比还要处理善后,可见梁实秋先生反映世态丰富多彩,揭示不留余地。

他的幽默常于无意之中须回味才能尝得出,颇有旁观者清的感觉。

你在一段之中,找不出哪一句使你发笑,只是读下去心灵启悟,胸怀舒适。

梁氏的幽默虽也含讽刺的成份,但还是以平淡冲和为特征的,同时梁实秋的幽默还渗透着人生观的内容,引人深思。

以上我们对梁实秋《雅舍小品》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小处着眼,大处落笔,纵横生发,笔触较为恣肆,却颇有絮语散文的特色,给人们一种沉静的感觉。

作者以雅致的渲染揭露了这个世界上的高等动物身上的种种疵点,揭示了社会的缺憾。

在批评中带有道德意味,这在不完美的社会中应该说有永久性的价
值,可见它在港台这个世态炎凉的社会中成为人们所喜欢的书,出版达四十多次而不衰,绝非偶然。

文学难得的是忠实———忠于人性。

梁实秋的文艺观有两个要点:一是反对以功利的眼光看待文学;二是认为文学应该表达亘古不变的人性。

梁氏对人性极其重视,但他所主张的人性是抽象的,超阶级的,这显然是错误的。

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暂且拘泥于对当时政治价值和标准,判断注重艺术方面的借鉴梁实秋的散文的确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目前文坛的情况看,散文园圃的耕耘者谁完全有实力成为梁实秋的接替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