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电影电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电影电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电影电视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ABERRATION 像差摄影镜头因制作不精密,或人为的损害,不能将一点所发出的所有光线聚焦于底片感光膜上的同一位置,使影像变形,或失焦模糊不清。

ABSOLUTE FILM 绝对电影一种用抽象图形来诠释音乐的影片。

由德国羊肠小道前卫电影导演奥斯卡费辛格于1925-1930年首创。

ABSTRACT FILM 抽象电影一种通过影片的剪辑、视觉技巧、声音性质、色彩形状以及韵律设计等,来表达意念,给人一种自由自在、不拘形式感觉的电影。

电影术语以及解释ACADEMIC EDITING 学院式剪接一种仔细依循电影剧情发展过程的剪接方式。

其目的是在于重建一个事件的全部过程,维持电影剧情发展的流畅性。

因这种剪接方式不会引起观众对剪接本身的注意,有时也被称为"无痕迹剪接",是好莱坞最常用的剪接方式之一。

ACADEMY APERTURE 影艺学院片门由美国影艺学院推行的一种电影片门规格,主要是用于35毫米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

此种规格宽高比例为1.33:1。

亦称ACADEMY FRAME。

ACADEMY AWARDS 奥斯卡金像奖美国影艺学院于1972年设立的奖项,每年颁给表现杰出的电影工作者。

每一个奖项最多有五个提名。

个人项目奖,可以提高演员或电影工作者的身价。

ACADEMY LEADER 影艺学院导片依据影艺学院所设定的标准,连接在放映拷贝首尾的一段胶片。

导片中含有一系列倒数的数字、放映记录和其他信息,便于放映师装片和换片。

导片不仅有保护影片的功能,同时可使放映机从起动到第一格画面到达放映机片门之前,达到正常的放映速度。

ACADEMY MASK 影艺学院遮片由影艺学院规画出来的一种遮掩摄影机部分片门的装置。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SCIENCE美国影艺学院(台)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大陆)成立于1927年,宗旨是"提升电影媒体的艺术品质,提供电影工业不同部门及技术的普遍交流,促进动技术研究与文化发展的代表作,追求其既定的多元化目标"。

超全电影学名词解释

超全电影学名词解释
(以下分别简介维尔托夫、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的主要观点。略。)
苏联电影理论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蒙太奇不仅是将各个拍摄下来的片段加以联接使观众对连续发展着的动作获得完整的印象的表现手段,而且是将各种现象的隐蔽的内在联系变成明显可见、不言自明的最重要的艺术方法。
14【《电影手册》派】
7【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于20年代初在戏剧和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即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进观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能够保证和精确的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的每一个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 杂耍蒙太奇不是静止的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件的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的组成蒙太奇——从主题效果的立场来合成。
3【《第七艺术宣言》】
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著的名称。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15【影像本体论】巴赞的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其核心和基本观点是影像与客观现实中的被摄物同一。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一文中,巴赞提出,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所以摄影取得的影像具有自然的属性。影像本体论和巴赞的电影起源心理学以及电影语言进化论都有密切的关系。巴赞认为,电影发明的心理依据是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而现实主义是电影语言演化的趋向。

电影名词解释 电影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电影名词解释 电影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ANSWER PRINT 校正拷贝
从剪辑完成的原底片印出的第一道有声拷贝,用于解答制片对影片的最后面貌所持的疑惑。
ANTAGONIST 反派角色;
反面力量电影或戏剧中与主角对立,使剧情产生戏剧性冲突的角色或力量。如《星球大战》(1977)中的黑武士,《北方的南努克》(1922)中的原始环境。 ANTI-ABRASION COATION 保护胶片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 SCIENCE 美国影艺学院(台)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大陆)
成立于1927年,宗旨是“提升电影媒体的艺术品质,提供电影工业不同部门及技术的普遍交流,促进动技术研究与文化发展的代表作,追求其既定的多元化目标”。该学院最知名的是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金像奖。
ANAGLYPH 立体电影
将两影像重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亦称“3D立体电影”。 ANIMATION 动画
逐格拍摄平面图画或立体物体,使它产生运动幻觉的一种电影。卡通片是最常见的一种动画,还包括木偶动画、剪影动画、实体动画等。拍摄时,一个动作往往被分解成数十幅图画,然后再以每格1/24秒的速度逐一拍摄。
泛指以快节奏动作制造趣味的电影,如西部片、功夫片、警匪片,但某些强调动作的闹剧也可包括在内。第一部广受欢迎的动作片是1903年的《火车大劫案》。
ACTORS STUDIO 演员工作室
1947年,由伊力.卡山、劳勃.路易斯和雪莉.史劳复在纽约成立的职业演员训练场所。曾对1950年代的美国戏剧和电影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著名演员如:马龙.白兰度、保罗.纽曼等均出於此。
一种剪接的技巧,目的在于增强动作在影片中的加速度效果。在电影剪接中,常常是用加速蒙太奇的手法来处理追逐场面的高潮。原理是将发生过和的每一个连续动作的画面予以减短,或跳过去不用,造成节奏加快的视觉效果。

电影名词解释

电影名词解释

电影名词解释电影是指以影像技术为基础,通过摄影、剪辑、配乐等手段制作出来的艺术作品。

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电影由多个单元组成,包括拍摄、剪辑、配乐、声音设计等环节。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利用摄影机将所需的场景、动作、表情等记录下来。

剪辑则是通过将不同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让影片具有连贯的时间和空间感。

配乐和声音设计则通过音乐、音效和对白等方式为影片增加氛围和情感。

电影的主要元素包括剧本、导演、演员和摄影师等。

剧本是电影的基础,它包括了故事情节、人物角色和对白台词等。

导演则负责整个电影制作过程的指导和决策,他们需要对剧本进行解读,并通过演员的表演、镜头的运用、色彩的选择等手段来实现对剧本的艺术再现。

演员则扮演着电影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来诠释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摄影师则利用摄影技术来捕捉和呈现影像,他们通过选择镜头的角度、运动和光线的使用等手段来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电影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剧情片、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恐怖片等。

每种类型的电影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剧情片主要讲述人物之间的情感和内心变化,通过细腻的表演和令人深思的情节来触动观众的内心。

喜剧片则通过幽默的情节、滑稽的表演和巧妙的对白来使观众发笑。

动作片则以激烈的动作场面和刺激的剧情为主,给观众带来紧张和刺激的感觉。

科幻片则通过设想未来的技术和社会背景来展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想象。

恐怖片则通过恐怖的情节和可怕的画面来唤起观众的恐惧感。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探索现实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导演和演员通过表演、镜头和音乐等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并向观众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思想。

观众则通过观看电影来感受和思考电影中所传达的信息,从而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电影是一种利用影像技术创作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剧本、导演、演员和摄影师等元素的合作和努力来展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

电影名词解释

电影名词解释
风景片
亦称“风光片”、“风景速写片”。专题介绍风景、地理、名胜古迹的一种影片。除以优美画面展示风景外,也有普及历史、地理,以及考古学、气象学等科学知识的作用。早期风景片多为纪录性,近年也有以故事情节加以贯串的。随着世界旅游事业பைடு நூலகம்兴起,风景片也有导游的作用。中国第一部风景片系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1919年摄制的《西湖风景》。
全景电影
也称“西尼拉玛”。宽银幕电影的一种。拍摄时由三台联接在一起的摄影机,在三条35毫米的胶片上分别摄取宽幅画面的三分之一,放映时使用三台同步运转的放映机,将各占画面三分之一的三条影片同时投映于银幕(如图),并合成整幅画面。全景电影放映在宽阔的弧形银幕上,提供观众以146?的水平视野,并配有多路立体声还音装置。
歌剧片
纪录歌剧演出或根据歌剧改编的影片。多由歌唱演员担任主要角色。主要依靠歌唱刻画人物、展开情节。30年代在西方曾风行一时,中国大陆从50年代开始摄制歌剧片,较著名的有《白毛女》、《刘三姐》和《江姐》等
歌舞片
由大量歌舞组成的影片。多由专业歌舞演员担任主要角色。早期歌舞片多为轻松优美、娱乐性强的舞台艺术片。歌舞片突出表演歌唱、舞蹈和音乐方面的艺术成就,故事情节大都比较简单。20年代美国华纳影片公司摄制《四十二号街》后,西方歌舞片曾风靡一时。30年代中国也曾摄制歌舞片。
闪回
影片中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一种手法。即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与一般回忆及倒叙不同,闪回不需要中断原来场景中的动作和节奏,而撷取最富于特征、最具有鲜明形象性的动作或细节,用极其简洁明快的手法加以强调和表现,给观众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如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像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电影里的名词解释

电影里的名词解释

电影里的名词解释电影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和大众娱乐方式,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通过图像、声音等多种元素,以故事的方式向观众传达信息和情感。

然而,对于电影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理解,有时可能会成为观众和电影爱好者之间的一种障碍。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电影,本文将对电影里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角色塑造:角色塑造是指电影中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塑造的过程。

通过角色塑造,导演和演员能够将故事中的人物赋予具体形象和个性。

好的角色塑造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共情,有助于推动剧情发展。

桥段:桥段是指电影剧情中连接不同情节的过渡部分。

它常常用于引出下一个重要的场景或发展剧情的线索。

桥段的使用能够增加电影的连贯性和流畅度,帮助观众更好地跟随剧情。

镜头:镜头是电影的基本组成部分,指的是通过摄像机记录的一段连续图像。

镜头在电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镜头运动和剪辑等手法,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信息。

不同类型的镜头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电影的氛围和故事情节。

音效:音效是电影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包括背景音乐、环境音和特殊音效等。

音效对电影的氛围和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优秀的音效能够让观众更加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之中,增强观影体验。

剪辑:剪辑是电影制作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的是通过剪切和组合不同的镜头来制作出连贯的电影。

剪辑对电影节奏和节段的安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合理的剪辑可以增强电影的紧张感和观影体验。

电影风格:电影风格是指导演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个人风格和影片的独特氛围。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独特的拍摄手法和创作风格,这些因素累积在电影中,使其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风格。

主题:电影中的主题是指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意义。

电影主题可以是关于人类经历、社会问题、人际关系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通过电影的主题,导演试图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特写:特写是指对一个细节或一个人物进行非常近距离的拍摄。

特写镜头能够更加突出细节和情感,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电影的细腻之处。

中外电影名词解释

中外电影名词解释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汇总编写:鱼目换珠QQ:4024036781、影戏:从2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电影开始在艺术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它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我们把这种传统称为“影戏”。

“影戏”是30年代中期。

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替代。

“影戏”这一名称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电影创作的特点,也反映出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的电影观念。

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正是与当时的戏剧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这一点在当时郑正秋、张石川等人为代表的电影创作主潮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影戏”的创作风格是初期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流。

2、市民电影:在旧中国,电影观众主要是上海等大都市中下层市民。

他们一般文化素质和艺术旨趣都比较低。

电影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廉价的娱乐和消遣工具。

电影观众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电影的发展方向。

许多出于商业投机心理而从事电影的人为了赚钱,便大拍迎合这类观众趣味的影片。

在这种前提下影片生产中的模仿和粗制滥造的现象便十分明显地呈现出来。

1927年前后,电影中先后掀起了古装、武侠、神怪等一系列热潮,使这种末流的商业性市民电影彻底统治了中国影坛。

这些末流的市民电影与郑正秋等较严肃的创作一起,为中国电影中“影戏”传统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长城”、“神州”:这是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两家影片公司,他们的创作较明显地反映出对电影创作的探索。

“长城”公司提出“问题剧”的口号,主张用电影反映社会问题。

“神州”公司主张“潜移默化”地用电影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观。

他们大都受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的影响。

“长城”公司的主要创作人员侯曜伴便主张以电影艺术“表现人生”、“批评人生”、“调和人生”、“美化人生”。

4、唯美派电影:现式主义的唯美派电影是初期中国电影中的一支很小的力量,主要只有但杜宇、史东山等人拍摄的少数几部影片。

电影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电影名词解释(中英文对照))

SCENE 场,场景
由单一镜头或数个镜头组成的戏剧单位。
SCIENCE-FICTION FILM 科幻片
电影类型的一种,其特色的情节包含了科学奇想。乔治里叶的《月球之旅》是电影史上最早的一部科幻片。
SCRIPT 电影剧本
泛指以文字描述整部影片的人物和动作内容,所采取的各种写作形式。
SETTING 场景
整部或部分电影的拍摄场地。
SHADOW PLAY 皮影戏
在一张半透明的布幕或纸幕背后,操作平面的皮革道具,利用灯光在幕上形成的剪影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表演。最早起源于中国,是电影发明前的活动光影响到影像。
TODD-AO 陶德宽银幕
由陶德公司研究发展的一种宽银幕系统,它用的底片规格是65毫米,而且只需要一部摄影机和一部放映机。《奥克拉荷马之恋》(1955)和《环游世界八十天》(1956)是最先采用陶德宽银幕系统的影片。
TRACKS 移动车轨道
铺设在地面供移动车滑行地轨道。
TRANSITION 转场
电影制作中的一种引爆装置,用来模拟中弹的状况。
STAND IN 定位替身在安排布景、设定摄影机位置、测光、调整灯光等繁琐过程中,暂时代替明星站在表演位
置CK COMEDY 闹剧
取法粗鲁、带攻击性动作之喜剧,以不造成伤害的暴力行为为其重点。英文的典故来自一副由两块木头组成的拍板。最早出现闹剧的是卢米埃的《水浇园丁》(1895)。 SLEEPER 连珠电影
首映时没没无闻,但后来被影评家“发掘”出来的好电影。
SLOW MOTION 慢动作
STUNTMAN 特技演员
被雇用来替代电影演员表演需要特别体能、体力的技术动作或危险动作的人。

历年影视编导艺术专业类考试中的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历年影视编导艺术专业类考试中的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历年影视编导艺术专业类考试中的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

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荧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荧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荧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电影相关基础名词解释

电影相关基础名词解释

电影相关基础名词解释(一)电影相关基础名词解释CONTRIVANCE 公式化情节指一种较机械性或固定模式的剧情设计。

CONVENTION 成规指一种已被接受的戏剧元素,或风格化的处理方式,或题材类别。

COPTER MOUNT 高空摄影机座一种固定在直升机上,以供拍摄空中镜头的摄影机架座。

COSTUME DESIGNER 服装设计师为影片演员设计服装的专业人员。

COSTUME FILM 古装片指以古代生活或古代历史为题目材,银幕上的人物穿着古代服装的影片。

COSTUMER 服装师影片拍摄期间,负责收集与保管服装的工作人员。

COVER SHOT 涵盖镜头这确立场景中所有人物与空间的关系,以宽广的视角拍摄的镜头。

CRANE 摄影升降机一种以轴动臂承载摄影机的大型有轮支撑机械。

CREATIVE GEOGRAPHY 创造性空间蒙太奇的一种,指摄于不同地点的镜头经剪接后,呈现空间的同一性。

CROSS IN/CROSS OUT 入镜、出镜指演员自画面的一边进场或朝画面的一边出场。

CROSS-CUT 交叉剪接由一个动作线切到另一个。

CROSSCUTTING 交叉剪接在影片中双线或多骊以展的情节或动作之间的剪接。

如:《夜与雾》(1955)CUE 提示讯号一个被指定的讯号、动作、手势,或是一句台词,用来提示演员或技术人员作某一动作的准备。

CUE CARD 提词卡写有台词对白的大型厚纸板。

CULT MOVIE次文化电影吸引某一个社会圈子的人,并标榜或启发某些特殊生活方式的电影。

CUT 切将两段影片不经特殊处理(如溶、划)直接连在一起。

CUTAWAY 切出在主戏中突然加入一个内容相关但非主要动作的镜头。

CUT-AWAY SHOT,CUT-AWAY,CA 旁跳出现在主动作时,却不是主动作一部分的镜头。

旁跳之前可以接演员望向画外的镜头,也可以显示演员在前一个镜头未注意的东西。

例如,在一场追逐中,可插入一个牧场情况的镜头。

CUT-IN 切入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插入某个动作或段落中的镜头。

中外电影名词解释

中外电影名词解释

中外电影史名词解释汇总编写:鱼目换珠QQ:4024036781、影戏:从2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电影开始在艺术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它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我们把这种传统称为“影戏”。

“影戏”是30年代中期。

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直到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兴起之后才逐渐被“电影”一词所替代。

“影戏”这一名称很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电影创作的特点,也反映出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的电影观念。

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正是与当时的戏剧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这一点在当时郑正秋、张石川等人为代表的电影创作主潮中很明显地表现出来。

“影戏”的创作风格是初期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流。

2、市民电影:在旧中国,电影观众主要是上海等大都市中下层市民。

他们一般文化素质和艺术旨趣都比较低。

电影对他们来讲就是一种廉价的娱乐和消遣工具。

电影观众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电影的发展方向。

许多出于商业投机心理而从事电影的人为了赚钱,便大拍迎合这类观众趣味的影片。

在这种前提下影片生产中的模仿和粗制滥造的现象便十分明显地呈现出来。

1927年前后,电影中先后掀起了古装、武侠、神怪等一系列热潮,使这种末流的商业性市民电影彻底统治了中国影坛。

这些末流的市民电影与郑正秋等较严肃的创作一起,为中国电影中“影戏”传统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3、“长城”、“神州”:这是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两家影片公司,他们的创作较明显地反映出对电影创作的探索。

“长城”公司提出“问题剧”的口号,主张用电影反映社会问题。

“神州”公司主张“潜移默化”地用电影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生活观。

他们大都受到新文化运动之后的“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的影响。

“长城”公司的主要创作人员侯曜伴便主张以电影艺术“表现人生”、“批评人生”、“调和人生”、“美化人生”。

4、唯美派电影:现式主义的唯美派电影是初期中国电影中的一支很小的力量,主要只有但杜宇、史东山等人拍摄的少数几部影片。

类型电影的内涵名词解释

类型电影的内涵名词解释

类型电影的内涵名词解释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媒介,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一直以来,人们对电影的认知和欣赏都离不开对电影类型的定义和分类。

电影类型是根据电影的表现风格、题材内容、受众接受程度等多个要素而划分出的一种分类体系,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影作品,也提供了一个有序和清晰的框架来理解电影的内涵和特点。

以下是对类型电影常见内涵名词的解释,以期加深对电影类型的理解和欣赏。

1. 剧情片(Drama)剧情片是以具有故事性和情感性为特点的电影,它通常描绘人物的情感与心理变化,通过强烈的冲突、人物的内心矛盾来反映生活中的真实和复杂。

剧情片常常依托于人们的情感共鸣,使观众更深刻地思考人生、情感以及社会问题。

它可以分为爱情剧、家庭剧、社会剧等不同的子类。

2. 喜剧片(Comedy)喜剧片是以幽默和搞笑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电影,通过夸张、滑稽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使观众发笑。

喜剧片不仅仅是为了取悦观众,更是通过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弱点。

它可以分为喜剧片、闹剧、喜剧片等不同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主题。

3. 动作片(Action)动作片是以引人入胜和刺激的动作场面为特点的电影,它通常以战斗、追逐和极限运动等方式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动作片以紧凑的节奏、精彩的特效和高潮迭起的情节为观众带来刺激和惊险的视觉享受。

同时,动作片也经常推陈出新,引领了电影技术和观影风潮的发展。

4. 科幻片(Science Fiction)科幻片是以科技和未来社会为主题的电影,它通过超现实的创意和未来世界的构建来探讨人类的未来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科幻片往往揭示了人类困境的真实性和科技进步对社会、环境以及人类自身的影响。

科幻片带给观众想象力的饕餮盛宴,也对科学技术的前景进行了思考和表达。

5. 恐怖片(Horror)恐怖片是以引起观众恐惧和紧张的情节为特点的电影,它通过恐怖的视觉效果、音效和情节来传递阴森恐怖的氛围。

影视的名词解释

影视的名词解释

影视的名词解释影视是指电影和电视的总称。

电影就是通过摄影等技术手段将图像和声音记录在胶片或数字介质上,再经过放映或播放设备进行展示的艺术形式。

而电视是将图像和声音通过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到收视设备上进行播放的一种传媒工具。

电影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剧本、导演、演员、摄影师、音乐等。

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它是编剧将故事情节和对白等写成的文本。

导演则是电影的创作和执行者,负责统筹片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包括指导演员的表演、指导摄影师和音乐人等。

演员则是电影中扮演角色的人,他们通过表演将角色形象传递给观众。

摄影师负责将导演的意图通过镜头拍摄成影像。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情绪渲染和氛围营造的重要作用。

电影不仅可以通过镜头来传递故事情节,还可以通过影片中的视觉效果、剪辑、特技等手法来展现创作者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

视觉效果是指通过视觉特效、美术布景等手段,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场景或形象。

剪辑则是将不同拍摄场景和画面进行组合和转场,使故事更加连贯和紧凑。

特技则是运用一些特殊技术手段,如危险动作、特殊装置等,创造出观众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和效果。

电影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喜剧、动作片、爱情片、科幻片、恐怖片等。

喜剧以幽默和搞笑为主要特征,通过情节和角色的笑料创造欢乐。

动作片则以打斗、追逐等镜头作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刺激和紧张的场景吸引观众。

爱情片注重情感表达和人物关系的描绘。

科幻片则以未来科技和想象构建的虚幻世界为背景,探讨人类的科技进步和未来发展方向。

恐怖片则通过惊悚和恐怖的情节、音效等手段制造观众的紧张和恐惧。

电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媒介,在信息传递、娱乐和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视节目的种类也非常丰富,包括电视剧、综艺节目、新闻和纪录片等。

电视剧是一种长篇连续剧,通过多集的方式展现故事情节。

综艺节目则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包括户外真人秀、音乐节目、访谈节目等。

新闻则是报道时事和新闻事件的节目,起到了传递信息和观点的作用。

电影考研名词解释题库

电影考研名词解释题库

电影考研名词解释题库电影考研名词解释题库是供电影考研学习者使用的一套题库,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影学相关领域的专业名词和概念。

本题库包含了电影学的基本概念、电影理论与批评以及电影史等方面的题目,涵盖了电影学的各个领域。

现将题目及解析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电影学基本概念1. 影像:指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通过摄影手段记录下来的视觉图像。

解析:电影是一种通过连续播放影像产生的艺术形式,它以影像为媒介传递信息和情感。

影像是电影的基本构成要素,是观众感知电影世界的方式之一。

2. 镜头:指摄影机在拍摄电影时所采用的各种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

解析:镜头是电影摄影的基本单位,通过不同的镜头设置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丰富电影的表现手法。

3. 剪辑:指电影制作过程中将不同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织和拼接的过程。

解析:剪辑是电影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剪辑可以改变影片的节奏、情感和叙事方式,对观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电影理论与批评1. 意识形态:指电影中所表达的某种思想观点或社会价值观。

解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会通过对故事、人物和视听效果的塑造,传递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

2. 影院观众:指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受众群体。

解析:影院观众是电影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对电影的票房和口碑评价有着直接的影响力。

3. 亚文化:指在主流文化之外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解析: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涉及到特殊群体或次文化的表达,这些亚文化对于特定观众群体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三、电影史1. 默片时代:指从电影诞生到声音电影出现之前的历史阶段。

解析:默片时代是电影发展的早期阶段,拍摄的电影没有声音,主要依靠图像及配乐等手段表达故事和情感。

2. 新好莱坞时代:指上世纪60年代至今,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生产的阶段。

解析:新好莱坞时代是好莱坞电影工业化生产的阶段,电影制作更加商业化,注重市场营销和利润回报。

3. 法国新浪潮:指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股法国电影运动。

电影学--名词解释

电影学--名词解释

1.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

发明于19 世纪末。

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2、电影的本性: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3、对电影事业的要求: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4、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

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

1998 年3 月9 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5、电影主要表现手段: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

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

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

“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

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

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

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

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6、对现实生活的影响: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

”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影 名词解释

影 名词解释

影名词解释电影(film)——一种综合的现代科技与艺术,又称视听艺术。

广义电影指一种与现实同步,并且能够通过活动的图像和声音再现原来场景的艺术;狭义电影则专指用于映画放映的影片。

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视听综合艺术,在其长达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1)广义电影“电影”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由一种自娱的单纯艺术形式成为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现代科技与艺术。

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电影的概念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艺术本身角度,即电影艺术是“造型艺术”或“视听艺术”;从科学技术角度看,电影是“光学艺术”或“银幕艺术”;从媒介的传播方式角度来看,电影是“运动的图像”或“视听语言”;从物质技术手段角度看,电影是“蒙太奇”或“胶片”。

( 2)狭义电影从电影诞生之日起,电影就是一门综合艺术。

它首先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它首先是一种“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就是指那种运用光、影、声等造型要素,将造型艺术诸因素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统一于一个画面的艺术样式。

而这种综合艺术的各种造型要素就是电影所独有的造型手段,而电影的造型艺术功能主要通过镜头来表现。

2、3、具有完整电影内容的一系列形象的总和。

包括动作(运动)影片、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专题片等。

动作影片即是综合利用动作、惊险、特技、武打、喜剧等不同表现手段进行叙事的影片。

如《夺桥遗恨》等;故事片是以讲述故事为主,情节连贯,可以分为喜剧片、悲剧片、悬疑片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影片,如《青藏铁路》等;科教片是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的影片,如《当磁带在烈火中燃烧》等;美术片是以绘画、摄影、木偶等为造型手段,结合舞蹈、音乐等表演形式进行叙事的影片。

例如《神笔马良》等;专题片是以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拍摄,深入挖掘出其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的影片,如《天上的风》等。

3、广义的电影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电影学名词解释

电影学名词解释

3.类型电影①是指按照约定俗成的类型要求或原则制作出来的影片,它们拥有相似的主题、情结、人物、场景和电影技巧的影片。

是商业化的生产和意识形态生产的共同产物,尤其是在美国好莱坞中成为商业电影制作的主流。

在三十年代形成规模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类型电影的主要特点是:公式化的情节、脸谱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符号。

常见的类型有西部片、警匪片、灾难片、歌舞片、科幻片、动作片等。

如米高梅公司精于歌舞片和浪漫剧情片;华纳兄弟公司的警匪片独具特色,而科幻、恐怖片几乎成了环球公司的专利。

③它作为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产物,迎合观众的欣赏期待和道德观念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并且特别关注电影作品的某些共性。

虽然它的制作模式给人以保守陈腐、平庸媚俗之感,但也没有妨碍某些杰出导演在严格的类型戒律下制作出富有个性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

如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的《关山飞渡》,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等。

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类型电影的生产还遵循着某种“定期更迭”的原则,即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的“主打类型”占据重要地位,这使得观众对于类型电影能长久的保持兴趣。

⑤近年来,类型电影出现了一种新动向,将不同的电影类型特点融合在一部影片的创作中的“类型融合”,为了研究类型电影理论的制作、生产规律,电影研究中出现了一种“类型电影理论”,对西方电影中成熟的电影类型进行专门深入的研究,内容涉及类型电影中的产生背景、分类依据、主要特征、历史演变以及美学功能和社会机制等。

4.女权主义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运动在电影文化中的一个流派,它主要是运用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基本背景和方法论基础,对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学和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有机的综合。

通过这种综合,女权主义者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上,对资产阶级的主流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经典电影模式进行了解构式的反女性本质揭示。

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借用拉康理论进行种种分析,意图在于准确地描绘出女性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中所处的受压制的状态。

民族电影名词解释(一)

民族电影名词解释(一)

民族电影名词解释(一)民族电影名词解释民族电影•民族电影是指以表现具有特定民族特色的题材和内容为主的电影作品。

它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展现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特点。

•例子:中国电影《霸王别姬》是一部融合了中国戏曲、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民族电影。

它通过表现京剧的唱、念、做、打的传统表演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民族题材电影•民族题材电影是指以描绘特定民族的生活、传统、历史事件等为主题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真实而深入的情节和人物刻画,展现了特定民族的民俗、价值观、传统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例子:印度电影《斯拉姆·道》是一部以印度穆斯林民族为题材的电影。

它通过一个贫穷却充满梦想的少年的成长故事,展现了印度穆斯林社区的生活面貌和文化传统。

民族历史电影•民族历史电影是指以某个或某些特定民族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重大变革等为故事背景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向观众传递特定民族的历史荣光和文化魅力。

•例子:德国电影《希特勒之子》是一部以德国民族的历史为背景的电影。

它通过讲述希特勒的继承者希特勒青年团的故事,展现了希特勒时代及其影响对德国民族的巨大打击和反思。

民族文化电影•民族文化电影是指以特定民族的文化内涵、传统艺术、风土人情等作为主要内容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呈现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向观众传递了特定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独特魅力。

•例子:日本电影《千与千寻》是一部以日本民族文化为背景的电影。

它通过讲述女主角在神奇的异世界中的冒险故事,展现了日本传统神话、民俗和价值观。

民族风情电影•民族风情电影是指以展现特定民族地域特色、风土人情、民俗风情等为主题的电影作品。

它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向观众展示了特定民族独有的风景和风情。

•例子:巴西电影《城市和狗》是一部以巴西的都市风情为背景的电影。

它通过讲述一只被流浪狗骚扰的女孩的故事,展现了巴西都市生活中的犬生问题和城市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电影理论考试内容: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重点)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电影本体论一.外国电影理论发展史经典电影理论部分(一).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1.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德)抽象电影抽象电影(法)纯电影(法)印象派电影(法)先锋派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法国20年代(1917——1928)的这场艺术运动的前期和后期有明显的不同。

前期的理论探索和艺术实践主要集中于对光的认识;而1925年以后,则倾向于抽象化。

所以将1925 年以前的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称为“印象派”,而将1925年以后的法国学派成为先锋派。

不过,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运动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次电影运动。

【名词解释:先锋派电影】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叙说故事、而主要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各具风格的实验和探索的影片。

这种影片一般由创作者独立拍摄,大多为短片。

拍片活动开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于2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在有声电影发明后,先锋电影趋于衰微,代之而起的是在拍片方式和艺术主张上大同小异的实验电影。

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活动的中心是德国和法国;然而,以“复兴法国电影”为起点的这场先锋艺术运动,几乎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民族电影的命题,而成为对电影艺术的表现潜能的多方面的论证。

其兴起的原因有二:一是好莱坞电影占领了欧洲的电影市场,使欧洲电影艺术上停止不前,桃祷阆蜓现兀馐沟门分薜牡缬耙帐跫也苏裥嗣褡宓缬暗脑竿欢且徽酱吹木裎;铀倭?9世纪末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发展,先锋派电影便应运而生了。

其主要流派包括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印象主义等。

他们的艺术主张是:①.反对商业电影,否定电影的大众化性质,使之成为供少数人玩赏、无功利目的的艺术品;②.搬用现代派文艺的各种主张和手法,并创造了诸如纯电影、绝对电影等术语,反映了逃避现实的抽象化、潜意识化倾向;具体的说可归结为四点:①.反对叙事,将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的“敌对元素”,要求以抽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②.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达到“电影诗”的境界,排斥任何真实、任何理性的含义;③.描写梦幻的世界,即一个充满了潜意识活动的非理性世界;④.万物有灵论,把表现物放在比表现人更重要的位置上,排斥含义和逻辑。

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代表著作有德吕克的《上镜头性》、杜拉克的《完整电影》以及爱浦斯坦、慕西纳克、冈斯、莱谢尔等人。

先锋派电影的具体发展见上图。

【名词解释:印象派电影】20世纪20年代法国人路易.德吕克及其友人创立的一个电影学派。

当时法国电影业由于美国电影的竞争日趋衰微,德吕克通过他主办的《电影》杂志,幻想用“纯艺术”来复兴法国电影。

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的概念,在创作上团结了诸如冈斯、杜拉克、爱浦斯坦等人,力求在商业影片中暗地进行一些革新。

但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制片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这一学派在德吕克于1924年去世后不久就分裂了,一部分人拍起商业片,另一部分人则走上了与商业电影彻底决裂的先锋派道路。

印象派电影在造型风格上明显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对光的处理方法的影响,把光在观察和展现事物过程中的首要作用看作电影艺术的精髓。

印象派电影的代表作品有冈斯的《车轮》、莱皮埃的《黄金国》、杜拉克的《西班牙的节日》、德吕克的《狂热》、爱浦斯坦的《忠实的心》等。

印象派电影一般被视为先锋派电影的前奏,甚至有人干脆把它归入先锋派,视为该运动的第一阶段。

2.法国印象派——先锋派电影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1)(意大利)卡努杜。

卡努杜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于1911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次,“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他的思想对印象派——先锋派运动的影响非常大。

他的观点主要包括:①.反对复制现实和戏剧扮演,强调纪实;②.强调光的作用;③.反对商业性。

【名词解释:《第七艺术宣言》】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的一篇论著的名称。

卡努杜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卡努杜认为,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这六种艺术中,建筑和音乐是主要的;绘画和雕塑是对建筑的补充;而诗和舞蹈则融化于音乐之中。

电影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

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是把静的艺术和动的艺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和节奏艺术全都包括在内的一种综合艺术。

(2)(法)德吕克。

德吕克是法国电影艺术运动的真正领袖。

他并没有完全继承卡努杜的观点,并不同意“第七艺术”这种提法。

他还认为电影不仅是艺术,还是一种工业,一种商业。

他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反对玩弄光的把戏,提倡“言之有物”。

他在理论上提出了“上镜头性”(“上照相性”)。

在创作中,代表作品有《狂热》、《流浪女》以及为杜拉克导演的《西班牙的节日》编剧。

【名词解释:上镜头性】早期电影理论家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称谓。

原为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家路易.德吕克在192 0年发表的一部论著的标题。

他反对把照相看作是电影中的主要和唯一手段,认为“上镜头性”才构成的电影艺术的基础。

“上镜头性”一词将电影与照相结合为一,旨在表达一种独特的、极其富于诗意的人和物的外观,这种外观只有运用电影的新艺术语言才能赋予。

所有其他不是由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提示出来的方面,都不具有“上镜头性”,都不能进入电影艺术的行列。

德吕克认为,“上镜头性”应包括四个主要元素:①.装置;②.照明;③.节奏;④.假面(指演员)。

节奏在装置、照明和假面之间起着联系的作用。

德吕克强调“上镜头性”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观察事物而后表现事物的艺术,是只有高明的导演才具有的品质和鉴赏力,是创作者热情和智慧的产物。

*(3)(法)杜拉克(女)。

【名词解释:视觉主义(视觉交响乐)】法国先锋派电影理论主张。

强调“视觉第一”,反对电影叙述故事和运用戏剧动作。

首先由德吕克提出,由杜拉克加以发展并具体提出以下五点:①.借助于艺术表现手段传达某一运动应由其节奏提示;②.节奏本身和运动发展乃是构成电影剧作基础的两个敏感元素;③.电影作品应排斥任何异己的美学而发展自身的美学;④.电影动作应该就像是生活;⑤.电影动作不应局限于人物,应该走出表现人物关系的范围,而进入自然和梦的王国。

视觉主义与杜拉克自己提出的“完整电影”同属于一种无情节的“纯电影”理论。

【名词解释:完整电影(纯电影)】法国先锋派理论家杜拉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理论主张,认为电影并非叙事艺术,不需要情节和演员表演,而应成为“眼睛的音乐”、“视觉交响曲”。

她提出的完整电影是“形式电影”与“光的电影”的汇合。

她还认为,“现实主义影片和情节影片可以运用电影手段,但这种意义上的电影只是类型电影,而不是真正的电影”。

(二).苏联蒙太奇学派1.爱森斯坦(1898——1948)。

爱森斯坦理论体系发展的四个时期(1).“杂耍蒙太奇”时期(1920——1923):爱森斯坦在参加电影工作以前就发表了《杂耍蒙太奇》一文。

提出的核心观点即杂耍蒙太奇。

*爱森斯坦“杂耍蒙太奇”观念的来源:1.辨证法:黑格尔的三段论辨证法。

两个不同性质的镜头即相当于正题和反题,他们之间产生冲突,便建立了一个新的概念,相当于合题。

2.先锋艺术派中的构成主义和未来主义:要求打碎线性的戏剧模式,强调以多样化视点改造戏剧,利用空间的共时性切断戏剧时间的连续性。

3.日本的象形文字。

【名词解释:杂耍蒙太奇】爱森斯坦于20年代初在戏剧和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

即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杂耍是戏剧中每一个特别刺激人的瞬间,即戏剧中能够促进观众足以影响其感官上或心理上的感受的那些因素,也就是能够保证和精确的预计到如果安排在整体的恰当次序中就会引起某种感情上震动的每一个因素,它们是能够用来使最终的思想结论显示出来的唯一手段。

” 杂耍蒙太奇不是静止的反映一个事件,不是使活动的一切可能性处于这一事件的合乎逻辑的表现的限度以内,而是跃到一个新的阶段:把任意选择的那些独立的杂耍表演自由的组成蒙太奇——从主题效果的立场来合成。

(2). 理性电影时期(1924——192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总路线》。

提出的核心观点即理性电影。

【名词解释:理性电影(理性蒙太奇)】该理论强调通过画面内部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认识。

该理论认为,两个镜头之和会产生一种新的概念,因为两个镜头对列及其内在冲突会产生对所描绘事物进行思想评价的契机。

该理论主张以镜头蒙太奇对列以表现某种抽象概念,代替艺术形象。

“敖德萨阶梯”经典段落的蒙太奇运用:1.以视觉节奏的造型因素突出影片的主题,创造影片的情绪,形成影片视觉感官的冲击力。

2.以蒙太奇视觉结构的形式强化影片的视觉形象,扩大影片的空间效果。

3.以多镜头反复重复的延续动作使得影片的时间抽象化,造成影片的延时表现。

(3). 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1929——1939):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墨西哥万岁》、《白静草原》、《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相继提出了节奏蒙太奇、复调蒙太奇、声画蒙太奇、镜头内部蒙太奇等问题,在理论上大大修正补充了早期的蒙太奇思想,最著名的代表作为《蒙太奇1938》。

创作中实践了“情绪剧本”理论。

*【名词解释:“情绪剧本”理论】20世纪30年代由爱森斯坦提出并由部分剧作家附诸实践的一种电影剧作理论。

该理论认为不需要戏剧冲突和戏剧结构,只要提供一连串诱发导演情绪的刺激物。

因此,这种剧本虽然也有一些简单的情节,但一般是用一种浮夸的词句描写一些互不连贯的场景。

代表作家是苏联的拉热谢夫斯基,他的代表作品有《普通事件》(普多夫金导演)、《白静草原》(爱森斯坦导演)等。

苏联评论界认为这些影片都是失败之作。

但“情绪剧本”作为探索新的形象性以及向文学靠拢的一种倾向,在电影剧作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爱森斯坦对于电影声音的美学观念及其演变。

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联合发表了《有声电影声明》,提出“声画对位”的主张,并将“声画对位”看成一种普遍原则,否定声画同步,使声音依旧服从于画面和默片时期的蒙太奇观念,只是配合蒙太奇使用。

在爱森斯坦建立蒙太奇类型学、即多声部蒙太奇体系的时期,他同样大大修正补充了这种思想,将重点转到声画同步和声画不同步想结合的问题上来。

(4). 提出作为电影总体的影片结构的理论,提出电影创作方法论的时期(1938——19 48):此期拍摄的作品包括《伊凡雷帝》(一、二、三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