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合集下载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登幽州台歌》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朗读——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2、在朗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预备:图片、实物投影仪教学工夫: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说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在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在读读古诗,留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全体感知,理解古诗:1、先生自在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先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先生自在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朗读,指点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点背诵。

科学睡眠健康成长——在国旗下的发言各位尊敬的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预备二班的***。

今天,我非常的荣幸,能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这一重要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刻,和大家共同学习、分享《科学睡眠健康成长》这一主题内容。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几乎有3分之1的时间在睡觉中度过。

睡眠是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届冬奥会的18岁天才少女谷爱凌在赛后回答夺冠秘诀时,她说:“从8 岁到14 岁,我一直都只有周末才滑雪。

而我能比那些年纪更大、更专业的运动员做的更好的秘密武器,就是每天睡十小时,真的每天睡十小时。

”可是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竟有27%的人存在着睡眠问题,而其中我国在30%以上,高达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而“世界睡眠日”的目的便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关注,提醒人们要重视睡眠健康。

如今,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失眠已成为人们常见的健康问题。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的情绪,甚至能影响人的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失眠往往是身体潜在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帮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文,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化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1.2 课程内容选取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古诗文进行诵读和解析。

通过诵读和解析,使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章:教学方法2.1 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诵读、解析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

提供古诗文的原文和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诵读。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第一单元:山水田园诗选取《山居秋暝》等山水田园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观和诗人情感。

3.2 第二单元:送别诗选取《登鹳雀楼》等送别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离别情感和诗人意境。

3.3 第三单元:咏物诗选取《题临安邸》等咏物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物象描写和诗人情感。

3.4 第四单元:边塞诗选取《塞下曲》等边塞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边疆景象和诗人豪情。

3.5 第五单元:爱情诗选取《静夜思》等爱情诗进行诵读和解析,理解诗中的相思情感和诗人意境。

第四章:教学安排每个单元安排2-3节课时,进行诵读、解析和讨论。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或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定期进行诵读比赛,评估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对古诗文的掌握程度。

定期进行笔试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解析能力。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诵读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语感。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诵读,展示自己的诵读能力。

6.2 解析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理解和解析古诗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6.个性化教学,关注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秋夜的月亮、清晨的露水和壮丽的山川,让学生在美丽的自然画面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随后,我会提出以下问题:“你们在这美丽的画面中,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吗?”“你们知道这些景象是如何激发诗人创作灵感的吗?”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4.赏析解读: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形式、内容、意象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古代诗人及其作品,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创作实践,提升能力
-鼓励学生尝试仿写古诗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分享,互相点评,共同提高。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美好情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结合诗词内容,讨论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5.学生的情感体验: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美好事物充满向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诗词中感受美好,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完整)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完整)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六)《醉花阴》《声声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醉花阴》《声声慢》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二、学习《醉花阴》《声声慢》1.小组互助学习运用“学古诗四步法”,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共同探索。

2.小组汇报成果,师生共同分析。

3.放课件,师诵读诗句。

4.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从中感悟到什么?5.介绍作者李清照。

6.指导背诵。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四、总结附古诗词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经典诵读(七)《塞下曲其二》《游子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塞下曲其二》《游子吟》教具学具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辅导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古诗词二、学习《塞下曲其二》《游子吟》1.了解作者。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2.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3.展开丰富的想像力,用你的语言来描绘你所想像到的画面。

4.尝试背诵这首诗。

三、交流课外积累或收集的相类似的其他诗歌四、总结附古诗词塞下曲其二(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方案一、活动思想:理想的教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中华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活动目标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落实区教育局提出的“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三、中华经典诵读内容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老子、百家姓、诗经、中庸、孟子、古文观止、古诗文、经典神华故事和寓言故事等;四、教育原则完整性原则:忠实原着全文,不断章摘句;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并合理对待;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积极评价;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诵读经典;知性合一原则:文以载道,读经典与良好品行的养成结合,读圣贤书,养君子德;全体性原则: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经典教育;五、中华经典诵读教育活动的实施1、活动责任人:五年级各班语文教师2、活动时间及方式:1营造班级经典文化氛围:本期第一期板报各班以“中华传统经典诵读”为专题布置;2各班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二、星期四下午写字课15分钟,积极组织开展诵读活动,做到日有所诵;3充分发挥品德,班会课的课堂渗透作用,做到知行合一;4各班语文教师先在本班学生中进行初赛,由学生评委、老师评委共同选出优秀者,再在年级中复赛评出优胜者;5年级复赛时间:12月五年级语文组徐丽萍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中华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内容广泛,思想深邃,语言精辟;为营造书香校园,进一步丰富学校的人文底蕴,创设师生浓郁的读书氛围,也为了让同学们能持之以恒地养成诵读中华经典的良好习惯,12月16日下午,我校五年级学生举行了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来自各班的同学声情并茂地诵读了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诗经以及水调歌头满江红等几十篇中华经典名篇;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抑扬顿挫,时而深沉,时而柔美,时而激越,他们用自己富有节奏感的艺术性语言表达着自己对参赛作品的理解;从比赛过程来看,参赛的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形式多样;同学们精神饱满,通过诵读很好地诠释了国学经典的内涵;每一首作品的结束都有一个高潮,显得虎虎有生气;有的同学把经典诗文用歌曲的形式演唱出来,并且还制作了经典诵读手抄报,令人耳目一新;总之,每个班的同学各有风采,各有特色;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也切实把弘扬民族精神融入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五年级语文组徐丽萍。

课外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案

课外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案
课外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月夜忆舍弟》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词背景:了解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及其创作《月夜忆舍弟》的历史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月夜忆舍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夜忆舍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在某个特殊的夜晚,特别想念远方的亲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如何通过诗词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中描绘的月夜景物中,体会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强化语言运用:通过分析诗词的用词、句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古诗词抒发情感。
4.增强思维能力: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月夜忆舍弟》所表达的情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诗人在困境中关爱家人、思念亲友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月夜忆舍弟》的背景和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在战乱中创作的诗,表达了对远在洛阳的弟弟的深深思念。它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经典作品,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了解杜甫如何通过自然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示了他对亲人的牵挂。
-诗词修辞手法的理解:学生对于诗词中的对仗、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够熟悉,难以理解其表达效果。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

五年级教案古诗三首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学生能够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下是针对三首古诗的详细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古诗中的生字、生词,掌握其读音、写法和含义。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古诗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达手法。

引导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体会古诗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意。

2、讲解法: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古代诗词的图片或讲述一个与古诗相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作者简介简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解释生字词和难理解的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内容。

4、体会情感让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5、朗读背诵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教师进行指导。

尝试让学生背诵古诗。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按照上述步骤,依次对第二首古诗进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比较两首古诗在内容、情感和表达手法上的异同。

(四)学习第三首古诗同样采用以上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第三首古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诵读:示儿丨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诵读:示儿丨沪教版(2015秋)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基本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诗句的意思。

2.通过《示儿》诵读感受诗句勾画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感受诗人爱国的情怀,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激荡。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句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回忆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2、自读古诗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合作学习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三)课外延伸(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3)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近代改良主义学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过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光大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 ...(四)拓展总结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五年级经典诵读下册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下册人教版教案

五年级经典诵读下册人教版教案学习目标:1、以月亮为意象的诗词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境,感受诗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诵读与“月”相关的古诗词,感知中国文人墨客的月亮情结。

3、激发学生鉴赏经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吟诵,感受月亮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学习准备:课件活动过程:一、导入主题1、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诗与宋词(课件1)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2、(课件2音乐)看,这墨香古卷,从古代的唐宋王朝飘然而至,这其中,有诗人满腔的爱国热血,也有词人脉脉的儿女情长,有“谈笑洗尽古今愁”的豪迈,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

这种风韵,这种凝重,需要我们用直心去体会,去承载。

今天,就让我们循着诗人或词人的足迹,来品读那具有绝妙意境的经典佳作吧。

(课件3)(经典诵读)二、经典引读,引入意象1、打开历史的长卷,一篇篇唐宋佳作跃然于眼前,(课件4)谁能来吟诵一下王维的这首《相思》。

你来吟。

(生读)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生:借红豆来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红豆寄扦着相思之情)。

那么,就让我们把这浓浓的相思之情融入这首诗中,一起来读。

(生齐读)2、从同学们的吟诵之中,我感受到了着诗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作者借红豆寄相思,我们把“红豆”称成为诗的“意象”,(课件5)古典文学中,诗人或词人往往借某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感情、抱负、志趣、思想观点等。

(课件6)诗人王昌龄就用玉壶冰为意象来明心志,词人陆游通过对梅花的咏赞,表达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借意象来表达作者不同心境的这诗词两首吧。

(生读)三、解读“月亮”的不同意象1、是呀,零落成泥碾(nian)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借梅花的清香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翻开唐诗宋词,你会发现,以具体事物为意象的诗句比比皆是,(课件)你来读第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你来读第二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教案【古诗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正确阅读、朗读并理解教材中的古诗;2.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古诗,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2. 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咏鹅》。

【步骤一】导入教学(5分钟)通过制造氛围,播放一段含有古风音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秘和美好。

【步骤二】朗读古诗(15分钟)请学生依次朗读古诗,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步骤三】理解古诗(20分钟)1. 请学生谈谈对古诗中情感和意象的理解,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象进行表达;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古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探讨作者运用词语和修辞手法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查找古诗中的美丽表达和形象描绘。

【步骤四】欣赏古诗(15分钟)1. 听教师朗读古诗,学生注意欣赏古诗的韵律和美感;2. 教师播放古诗的音频,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古诗。

【步骤五】诵读比赛(20分钟)1. 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诵读比赛;2. 学生按小组顺序依次上台进行诵读,其他组员进行评分;3. 形成小组合力竞赛,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总决赛。

【步骤六】总结回顾(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感受古诗对我们的影响;2. 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分享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比赛,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畅度。

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和朗读,并准备下节课的“古诗朗诵大赛”。

五、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创作,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诵读古诗,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

3. 通过对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道德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德。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五年级学生适读的古诗文,包括山水田园、咏史抒怀、神话传说等多种题材,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2. 每篇古诗文后附有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结合古诗文内容,设计相关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文的美妙,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古诗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道德美。

2. 难点:对古诗文中的难字、难词、难句的理解和朗读,以及对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文的意义,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朗读,让学生在模仿中提高朗读技巧。

3.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文的美。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理解诗文内容,即为达到教学目标。

2.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定期组织古诗文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诵读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需提前熟悉所选古诗文,掌握诗文背景、作者生平等相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引导。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古诗文文本、注释译文、多媒体课件等。

3. 划分课堂时间,确保每篇古诗文有足够的诵读和讨论时间。

4. 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课堂表现记录表、作业评价表等。

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简短的故事或问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诵读终南望余雪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诵读终南望余雪鄂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尤其是诗人通过对“终南望余雪”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感受和哲理。
2.掌握古诗的基本格律,如平仄、对仗等,并能运用到实际的朗读和创作中。
3.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4.情感抒发: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在大自然中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5.课堂笔记整理:请学生整理本节课的课堂笔记,梳理古诗《终南望余雪》的知识点和学习心得,以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6.互动交流:鼓励学生与同学、家长交流学习古诗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悟,培养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首其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如《江雪》、《望岳》等,要求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阐述。
2.朗读练习:学生在家中练习朗读《终南望余雪》,注意把握节奏、语气,并尝试背诵。家长可协助录制朗读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朗读水平。
3.创作小练笔:以《终南望余雪》为蓝本,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小诗,要求运用所学古诗知识,体现个人感悟。学生可将自己的创作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和交流。
3.实践操作,体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朗读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古诗,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古诗格律的理解。
4.拓展视野,比较学习:
-引入其他描写雪景的古诗,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对同一自然景观的不同描绘手法。
-通过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年级古诗背诵教案:诵读《登高》

五年级古诗背诵教案:诵读《登高》

五年级古诗背诵教案:诵读《登高》》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小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诵读《登高》这首经典古诗,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启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展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登高》的背景和意义,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掌握《登高》的朗诵技巧,锻炼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3.增强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登高》的背景和意义《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名篇,描写了登高俯瞰自然景色时的壮丽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崇尚自然、追求人道、价值观念高尚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宋代文学中名列前茅。

2.《登高》的诵读技巧(1)语音语调要准确,音量要适中,节奏要流畅。

(2)情感表达要真实,注意情感渲染和情感转折。

(3)注意停顿和重音,理解句子的内涵和语境,让词语更富有感染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诗歌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登高》的主题和诗句的意义。

2.朗诵体验: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诗歌,理解诗意,然后尝试朗诵。

教师应该先朗诵并讲解一遍,让学生借此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然后让学生模仿跟读,引导他们多加体验。

3.分层训练:(1)基础篇。

让学生重点读出每个字的音,帮助他们掌握词语的发音和基本意思。

(2)拓展篇。

让学生根据诗意感受,找出每句话的重点词语,学习如何突出重点,阐明意义。

(3)精进篇。

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朗诵和调整,让每个词语经过精雕细琢,完整而自然地表达出来,增强篇章的流畅性和感染力。

4.评价反馈: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优秀的朗诵者。

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对错误进行纠正,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古诗的背景和意义,并且掌握了诵读技巧,锻炼了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还在感性认识中增强了对文学经典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了对自然和人道的敬仰之情,提升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教学目标】认识生字“榆、畔、聒”,读准多音字“更”,会写“愁、寺”等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2.借助注释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想象诗词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诗词是传承古今的绝唱,是民族血脉的力量,更是语言文字的华章。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1.古诗词三首。

二、解题: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读题达意,透过题目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地点、时间……)三、回顾前置性学习任务:“我是朗读者”——诵读三首诗词“我是插画师”——选择一首诗词配画“我是书法家”——抄写《枫桥夜泊》“我是采集员”——搜集并整理三首诗词的资料课前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预习任务,一定收获颇丰,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交流展示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诗词领读”——读准字音,读好诗句《山居秋暝》读准字音“暝”“浣”、读好停顿、语调语速。

《枫桥夜泊》看来练了很多遍,熟悉得能背下来了。

《长相思》讲“榆、畔、聒、更”。

理解了字义,读得更从容。

过渡:我们先来看前两首唐诗,昨天选择“插画”的同学好多都描绘了这两首诗的景色。

学习任务二:“插画解读”——文画关联,图解诗意(一)《山居秋暝》1.图解诗意:参照诗句,解说配画,身临其境,如闻其声。

板书:月、松、泉、石、竹、女、莲、舟小结:清泉流动,浣女嬉戏,更衬托了山林的幽静。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

2.想象声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这画中有没有声音呢?(水流声、嬉笑声、鸟鸣声、风声……)读出这山林的自然之美——读出这雨后的清新之美——3.配乐朗读如果为这首诗配乐,应该是什么风格的?(惬意闲适)4.借助资料,感悟诗情:“自古逢秋悲寂寥”,而王维为何如此惬意留恋?小结:山林、秋雨、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在王维笔下多了一份远离喧嚣、洗去尘埃的意境,王维寄情山水、心志高洁的写照。

五年级中华诵读经典教学设计两篇

五年级中华诵读经典教学设计两篇

五年级中华诵读经典教学设计两篇古诗《牧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2个生字,理解“铺、弄、”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通过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想像中体会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3、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拘无束和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童年生活的古诗教学方法:一、导入。

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牧童》快乐的生活中去吧!只要我们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就能读出美好的韵味。

(出示题目。

)(出示方法:读、解、悟、编、)二、学习《牧童》1、理解古诗题目2、(介绍作者)这么悠闲的童年生活,出自诗人吕岩的笔下。

(一)读(熟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学生读,从字音与节奏上去指导。

3、听录音读,比较好坏。

4、学生比着读,听听谁把古诗读得美。

5、齐声诵读(二)解(理解诗意)(1)“草铺横野六七里”A、重点理解“铺”:从“铺”让你感受到什么?b、播放大草原的画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草场?c、如果你身在其中,你会怎样?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d、学生串述诗句意思。

(2)“笛弄晚风三四声"a、结合注解理解“弄”b、从笛声中你听出了什么或感受到什么?c、结合指导朗读d、选择正确答案:e、学生串述诗句意思。

(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a、“卧月明”是什么意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

c、总结意思(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矫正)
2.学生自读古诗,体会故事中含义。
收集一个关于同学之间争锋相对或相互帮助的故事。
3.背诵古诗。
四、教师总结:
5分钟
5分钟
28分钟
2分钟
课后反思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江南逢李龟年》 。
2.《劝学》选段 。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五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国学经典
教学内容
1.古诗.《秋夕》 。
2.《劝学》选段 。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歌曲导入:播放音乐《七月初七》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美不美,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
3.国学经典高段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诵读程序
所需时间
一、激趣导入:
背背你喜欢的古诗。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比较.比喻)
三、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美好景色,让我怎能……
四、指导背诵《忆江南》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1、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五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一一.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江畔独步寻花》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一.诵读内容:《雨晴》二.教学目标:1.会背《雨晴》2.了解这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雨晴》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课堂小结:(略)《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一.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首古诗2.了解这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宿新市徐公店》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文诵读教案

高台县国庆小学学校课程(地方课程)教案(五年级下册)备课教师:二〇一三年三月二0一三年度春学期《古诗文诵读》课时安排计划周次日期课题教时执行情况1 2月25日~3月1日开学报到2 3月4日~3月8日《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3 3月11日~3月15日《篱行》 14 3月18日~3月22日《观书有感》 15 3月25日~3月29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6 4月1日~4月5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7 4月8日~4月12日《卜算子.咏梅》 18 4月15日~4月19日《过故人庄》 19 4月22日~4月26日《夜雨寄北》 110 4月29日~5月3日 111 5月6日~5月10日12 5月13日~5月17日 113 5月20日~5月24日 114 5月27日~5月31日 115 6月3日~6月7日 116 6月10日~6月14日 117 6月17日~6月21日 118 6月24日~6月28日 119 7月1日~7月5日 120 7月8日~7月12日第一课时总第一课时备课人:李翠花内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目标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重难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教法诵读领悟教具课件教学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二、课内交流1.你对韩愈了解多少?韩愈(768-824),字退之。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

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

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

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领导入1、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2、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读出节奏。

)2、读懂诗意。

请默读诗,借助注释,读懂诗的意思。

三、理解诗人,感悟诗情之美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2、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情来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四、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美1、配乐朗诵,学生听后讨论。

2、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也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带着你的想象再一次朗诵这首诗。

五、拓展学习,感受诗的魅力1、让我们在苏轼的诗的魅力中感受西湖之美。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上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总结:苏轼与西湖是密不可分的,西湖诗情画意只有苏轼的才思豪情才能写出她的美妙,而苏轼的才情只有遇到西湖的诗情画意才能尽展出来。

让我们在音乐中再次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作业:(任选一题)1、做一张苏轼的诗词手抄报。

或有关西湖的诗词手抄报。

2、写一篇学习本课的感想。

相见的痛苦。

两相对比,我们更同情饱受思念离愁的织女。

E、读了这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地望着牛郎的方向。

以女子的饱受离愁、楚楚动人、凝眸深情远视的神态结束,既给人以美感,又让人想象回味。

F、叠词的运用。

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盈盈表现女子的美好姿态,皎皎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

“皎皎”既表现星的明亮,又表现女子的明艳动人,真称得上“一字千金”。

“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

6、请同学来读诗。

7、请你来总结这堂课上你的所学所得,可以从内容,可以从学法,可以从语言,也可以从你的感受或联想等等。

8、学生合作读诗《宿建德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3、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加深对诗人的了解,感悟诗人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品味诗歌意境美。

2、领会评价重点词语,主旨的理解。

教学难点: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山水田园诗呢?二、介绍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赏析《宿建德江》。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二)赏析诗歌1、初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如:渚zhǔ2、再读诗歌,理解诗意,品味诗句。

(1)词语解释(2)基本解读:先解释每句话地意思,再解释整体的诗意。

(3)思考讨论:①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②“日暮客愁新”中“新”的内涵?③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作赏析。

3、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三)艺术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成,富有艺术美。

五、作业设计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凉州词》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音画时尚导入: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二、初读感知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3、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1、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2、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3、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4、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5、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6、配乐赛读、齐读。

7、背诵四、拓展延伸1、学生交流背诵其他的边塞诗。

2、教师推介六、作业1、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2、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饮酒》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诗中情感。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2、陶渊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田园诗《饮酒》。

二、读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

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

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

讨论思考: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二、悟1、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2、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

(最好用描写的语言)3、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三、写我们知道学诗不仅要学会读、悟,其实背诵默写也不可忽视。

那么你能不能将这篇课文背诵默写?(单独背,一人上台默写。

其余的用本子默写。

)四、说过渡:《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大都表达了陶渊明酒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

其实酒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市场,上至达观贵人,下至贫民百姓,有的人或借酒浇愁、或借酒助兴、或借酒交友、或借酒抒发情感等。

那么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故事?五、小结:不管是写,还是说,我感觉同学们的语言非常丰富,有刻意从书本中学来的,有无意从茶余饭后听来的。

总之,只要我们留心,我们的语言就会丰富多彩。

六、作业布置有感情地背诵全诗七、板书设计饮酒陶渊明一:读结庐无喧二:悟三:写四、说心静美好《商山早行》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意象和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温庭筠二、鉴赏《商山早行》1、朗读,整体感知诗人的思想情感。

明确:悲故乡——思乡。

2、理解诗意。

3、品味两幅画面。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1)这首诗营造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在此融入了怎样的情感?(用笔写,交流)(3)作者在旅途的奔波中他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象“凫雁满回塘”。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品味佳句:(自由鉴赏)问:第二联历来脍炙人口,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么特点?与我们学过的哪些诗词句子异曲同工?5、小结: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意象叠加、相互映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羁旅思乡诗回顾1、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月、客、浮萍、飞蓬等。

2、表达情感: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四、作业设计用以上方法自己鉴赏一首羁旅思乡诗。

《天净沙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

2、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的意韵。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

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三、朗读诗歌:1.师配乐范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品析鉴赏:1.播放课件,学生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2.四人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九种景物?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2)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3)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师适当点拨,共同明确。

3.齐声朗读并背诵诗歌。

五、拓展延伸:对比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思乡之情。

六、总结: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七、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