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郭嵩焘日记_看留学时期严复的学习生活及思想
郭嵩焘及其外交思想
![郭嵩焘及其外交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6ccdd0852ea551810a687dc.png)
郭嵩焘及其外交思想s陈翠云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要>当资本主义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之时,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夷务0进行了艰苦探索,郭嵩焘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其独特的/循理0外交思想形成于郭嵩焘之/耳闻目睹0,有坚实的思想基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
这一思想虽由于时代局限未在当世产生深刻影响,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财富。
=关键词>郭嵩焘外交循理郭嵩焘,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生于湖南湘阴县城西,卒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字伯琛,号筠仙。
其一生经历颇丰,涉及经济、军事、政治、外交、思想文化等领域。
郭嵩焘著述丰富,现已刊行于世的有十五部:5使西纪程6二卷;5罪言存略6一卷;5礼记郑注质疑6四十九卷; 5大学章句质疑6一卷;5中庸章句质疑6二卷;5郭侍郎奏疏6十二卷; 5养知书屋文集6十二卷;5玉池老人自叙6一卷;5史记札记6(作于英国)五卷;5郭嵩焘日记6四卷;5禁烟公社条规6一卷;5湘阴县图志6三十四卷;5校订朱子家礼6五卷;5湘阴郭氏家谱6十卷;5罗忠杰公年谱6二卷。
已刊与人合著三种,未刊而有名序无底稿的五种,又未刊而有底稿的四种。
本文就其外交思想作一些肤浅的分析。
总体而言,郭嵩焘之外交思想以/循理0为核心原则,这在当时可谓是/负独醒之累0,而后人却誉之为洋务初期/最能了解西学0的人物。
下面我就在前辈们研究的基础之上主要从三方面对郭嵩焘的/循理0外交思想进行阐述,欲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循理0外交的形成/循理0外交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段时期郭嵩焘的经历足以体现这个过程。
十九世纪初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致使国内各种矛盾加剧,而此时西方国家如英、法等国,不仅建立了较封建制度先进资本主义制度,还陆续完成了产业革命。
各国国力大增,并将目光投向中国,企图全面打开中国这个大市场。
而此时由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还暂时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英法等便采用鸦片这种罪恶贸易来扭转贸易逆差,对中国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严重危害。
严复及其自由主义思想
![严复及其自由主义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20ba46a84868762cbaed550.png)
严复及其自由主义思想摘要:严复是“中国自由主义之父”,其自由主义思想离不开他的中西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包括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思想、“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自由观、个人服从于群体的自由思想。
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无疑具有积极的时代,但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关键词:严复;自由主义;思想一、严复的个人经历及其自由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严复,字几道、又陵,1854 年l月出生于福建侯官。
14岁那年父亲去世,致使整个家庭陷入贫寒之中。
1866年,为了不交伙食费并且每月还能得到四两银来补贴家用,严复考入了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
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并接受了洋务派“ 自强”、“求富”的思想。
1871年,十九岁的严复在军舰上实习六年。
1877 年他又被洋务派送往英国留学。
在英国期间,严复对英国繁荣的经济、文化及完善的社会制度感触颇深。
他由关注西方的科学技术扩展到积极探究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法律和文化,据严复自己讲,他“尝入法廷,观其听狱,归邸数日,如有所失。
……谓英国与诸欧之所以富强,公理日伸,其端在此一事” [1]。
严复两年后回国,在福州船政学堂任教一年。
他应李鸿章之邀,于1880 年到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职,直到1900 年义和团将学堂毁坏。
正是严复二十年的北洋生活和两年的赴英留学经历,使他拥有良好的中西文化背景,为他翻译和介绍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自1840 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从19 世纪60 年代起实施“洋务运动”,建立一大批新式军用和民用企业,试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寻求中国的富强之路。
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号称当时亚洲第一海军的中国北洋水师惨败于小国日本,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从此,中国陷入了帝国主义的疯狂瓜分,中华民族的存亡面临最艰难的时刻。
甲午战争的失败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们认识到,仅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并不能使中国富强,应该寻找在根本上能够使中国强大的真理。
从《郭嵩焘日记》看留学时期严复的学习生活及思想
![从《郭嵩焘日记》看留学时期严复的学习生活及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7ea89046f7ec4afe04a1df72.png)
见 , 出人 人 也 。其 辟 力 臣论 十 字 架 及 天 主 教 之 名 乃 特 妙 , 高 以为 力 陵 指 斥 张 力 臣 《 海 论 》 四缪 : 铁 路 数 年 为 之 不 足 , 夫 毁 之 瀛 凡 谓 一
兹所说 :也许是严复为 了求得解答而热切探索的精神 吸引 了中国 弊 而戒 励之 , “ 爱其 禀赋 之美 , 欲玉 之于成也 。”1 17 t 989年 7月 1 5  ̄ 1 的第一个公使郭嵩焘 。我们 了解到 , 不管它们 之间在地位上和年龄 日, 郭嵩 焘接 到严 复 的来 信 , 严复 在信 中提 及 曾纪泽并 对之提 出 “ 天分 亦不 高 , 喜为轻 藐鄙夷 然 上相差多么悬殊 , 他们却经常在一起 ‘ 论析 中西学术异同 , 日夕勿 批评 :又 陵论劫 刚门第意气 太重 , 穷
然颇 有狂傲 矜张之 气 。 近呈其 所作文 三篇 : 牛顿 传 ; , 日, 日 论 有天壤之别 。 但是 俩人 却成 忘年 之交 。 在英 国期间 , 郭嵩焘与严复 识 , 经常讨论 中西学术政制的异同 , 往往彻夜不休 。正如本杰 明・ 史华 法 ; 与人 书 。于中华文 字未尽通顺 , 日, 而字符 颇甚 。 故抉其疵 余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 l 中虽多次提及 留英学生 , E记》 但是关于严复 的记载最多 , 达
晚清著 名外 交家 曾 国藩 之子 曾纪泽 对严 复的狂傲 就相 当不
几 十处 。在英时期的郭嵩焘与严复之: 宗光 才 质甚 美 , 悟 好 学 , 事 有 载 “ 颖 论
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_五年级作文
![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_五年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9c25f1ec3a87c24128c403.png)
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郭嵩焘,1818年出生于湖南,30岁时中进士,出任过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后成为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出使英、法。
驻外期间,郭嵩焘勤于学习外交礼节、外交事物,也注意考察西方的政治思想与制度。
觐见英王,他不卑不亢,进退合度;使馆开茶会,他也按国际惯例让夫人出面接待。
他认真考察西方社会,将见闻和心得写成《使西纪程》一书,呈现出自己的西方考察见闻并作出评价。
如他盛赞伦敦:“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宫室之美,无以复加。
”对西方数国的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都作了介绍,力图让国人对世界有更多的了解,摆脱夜郎自大的心理。
但《使西纪程》经总理衙门刊行后,立即引来顽固守旧者的口诛笔伐,痛斥他“殆已中洋毒,无可采者”。
清廷罢免了他的官职,并下令将此书毁版,禁其流传。
对于无知的指责,郭嵩焘蔑然视之,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表明了自己不以世间毁誉为进退的心迹:“谤毁遍天下,而吾心泰然。
自谓考诸三王而不谬,俟诸百世圣人而不惑,于悠悠之毁誉何有哉!”
博言郭嵩焘逝世后7年(1898年),发生了戊戌变法;再过13年(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再过67年(1978年),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取得巨大成就。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
前,所有的真相都将因时间而得以澄清。
素材适用保守与开放、出与入、坦然、历史的进步、眼光。
中国哪些事件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文献
![中国哪些事件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b92e750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7.png)
中国哪些事件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文献作为一个源自于欧洲的思想运动,启蒙运动在18世纪传播到中国,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列举一些中国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的事件,并附上相关的文献。
1. 郭嵩焘的《传习录》- 郭嵩焘是清代思想家,他在《传习录》中介绍了西方科学、艺术和政治思想,倡导知识普及和个人独立思考。
这本书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并在中国晚清时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 严复的《赴美日记》- 严复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接触西方启蒙思想的人之一。
他的《赴美日记》记录了他在美国的旅行经历,对西方文化和科学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思考。
这本日记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启发。
3. 曾国藩的变法运动- 曾国藩是清末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
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和技术,推动中国近代化。
他的变法运动包括推行洋务运动、推广近代工业和农业技术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4.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杂志之一,由陈独秀等人创办。
这本杂志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倡导科学、民主和个人解放。
它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媒介,对推动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5. 魏源的《海国图志》- 魏源是清末的一位启蒙思想家和学者,他的《海国图志》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和文化的著作。
这本书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魏源通过对西方社会的观察和比较,提出了中国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的观点,并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些文献都是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以及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和实践。
通过研究这些文献,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近代历史中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的事件和思想变革。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85009b1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32.png)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近代化是一个以科技和工业革命为标志的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国都在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不仅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而且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首先,严复强调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严复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才,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他提倡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即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与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理念是一致的。
其次,严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近代化的发展使得社会变得复杂多样,人们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复认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他主张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这与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理念相契合。
此外,严复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近代化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严复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学生应该从小培养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这与现代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理念相一致。
最后,严复在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注重教师的角色。
在近代化的社会中,教师的作用愈发重要,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引领者。
严复主张教师应该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泛的人文素养。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9aad31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f.png)
提倡科学教育
严复认为科学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提倡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应 用。
严复强调科学教育应该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
严复认为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 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
严复提倡科学教育应该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 责任感。
强调实用主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严复的教育思想对于推动中国近 代教育改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
严复的教育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对于现 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 启示作用。
对当今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提倡科学精神,注重实践应用 强调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主体性 提倡全面教育,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倡导开放办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对未来教育的展望与建议
强调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兴 趣
提倡国际化办学,培养全球 视野
提倡科学教育,注重实践应 用
注重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差 距
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互动关系
严复的教育思 想源于其对中 国近代化的深 刻思考,旨在 培养具有现代 知识和能力的
人才。
严复的教育实 践强调实用性 和科学性,注 重培养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 和创新思维。
严复的教育思 想与实践相互 影响,思想指 导实践,实践 又丰富和发展
了思想。
严复的教育思 想与实践在当 时具有前瞻性 和创新性,对 后来的教育改 革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严复在推广西学的同时,过于强调现代化的重要性,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 严复认为传统教育制度存在严重问题,但未充分肯定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在推动近代化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严复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也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传统文化的普遍态度。
精选严复与郭嵩焘
![精选严复与郭嵩焘](https://img.taocdn.com/s3/m/27fd67186137ee06eef918d5.png)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条件,思想家也是如此。
在伦敦,严复结识了大清帝国驻英公使郭嵩焘,并且得到他的青睐,与之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关系。
严复与郭嵩焘,年龄、身份和地位都相差甚远。
严复生于1854年,当时还是一个23岁的毛头小伙子;郭嵩焘生于1818年,当时已是60岁的老人,朝廷二品官员。
但他们两人一见如故,而且越走越近,成为忘年交。
严复后来把郭嵩焘称作“生平第一知己”。
严复受到郭嵩焘的赏识,开始自然是取决于他的表现,比如学习勤奋,知识渊博,思维敏捷等。
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对世界、对时势的见解。
换句话说,是年轻的严复口无遮拦的谈吐,让思想上高度孤独的郭嵩焘感到欣慰,因而把他看作同道。
当时清国驻英使馆刚刚设立,郭嵩焘的外交事务并不太多,严复和他的同学们到达伦敦之后,节假日无处可去,便成了使馆的常客。
郭嵩焘也高兴与年轻人交谈。
关于严复与郭嵩焘的交往,早先的记述都很简略:《清史稿》说:“侍郎郭嵩焘使英,赏其才,时引与论析中西学术同异。
”严璩的《侯官严先生年谱》说:“湘阴郭侍郎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见府君而异之,引为忘年交。
每值休沐之日,府君辄至使署,与郭公论述中西学术政制之异同。
”郭廷以先生编《郭嵩焘先生年谱》,写下了这样的话:“先生尝与严宗光(复)论析中西学术政治之异同,往往日夜不休。
……究在何时,不详。
”郭廷以编:《郭嵩焘先生年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二十九。
在郭嵩焘日记发现之后,细节就不难看到了。
根据郭嵩焘日记,他们的交往应该是从1877年5月13日开始的,也就是严复到达英国的第三天。
这群留学生跟随李凤苞到使馆拜见郭嵩焘。
当时,郭焘嵩对严复并无特别印象,日记只是记下了“李凤苞带学生十二人来见”。
此后的几个月,他们并无来往,但郭嵩焘显然已经知道这个名字,因为他在与英国方面交涉的文件中,多次写下了“严宗光等”。
根据钟叔河先生的研究,郭嵩焘此时对严复已有初步了解。
二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是从1878年2月2日开始的。
对严复的认识和感悟
![对严复的认识和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0e493c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b.png)
对严复的认识和感悟
严复是中国近代极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通过将西方思想引入中国,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对严复的认识和感悟如下:
首先,严复是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思想家。
他深刻认识到中国所面临的深重危机,以及传统文化和制度的局限性。
因此,他致力于引进西方先进思想和文化,以期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西方,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摆脱落后的状态。
这种开放和进步的态度,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其次,严复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
他不仅将西方的学术著作翻译成中文,还对翻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他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一标准至今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通过他的翻译,中国人得以更好地了解西方世界,进一步拓宽了视野。
最后,严复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他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科学和民主思想,强调个性自由和社会进步。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超前的。
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
从严复身上,我深刻感悟到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交流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也认识到了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严复的远见卓识、深厚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总之,严复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学习和了解严复的思想和生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学大师严复的思想主
![国学大师严复的思想主](https://img.taocdn.com/s3/m/e3094c7167ec102de2bd899c.png)
国学大师严复的思想主张严复的思想主张曾经被中国总理李克强参观故居的严复,是什么吸引了总理在考察期间要去他的故居拜访呢。
原因就是严复的思想主张。
虽然严复已经过世多年,是上个世纪的人物,但严复的思想主张一直影响至今。
严复的思想主张究竟是什么,能让这么多年后的人们还深深敬佩。
严复是1854年出生在福建中药世家的普通小孩。
他早年放弃旧社会的科举,出国留学过,是当时中国第一批留洋派的人物之一。
也是因为看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幸福,与当时陷入沉沦的中国,激发了他想要唤醒国人斗志的心。
严复是第一个将西方文化引入中国的思想家和翻译家。
在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开始先自己着笔写了《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的文章。
后来他觉得西方资本主义宣扬的那一套思想很值得借鉴,于是他便开始了翻译国外著作的道路。
慢慢将人们的视野转向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上。
在1898年严复接触到赫胥,对他的著作赫胥感到十分震惊,那不是中国正需要的醒人观点吗。
他开始翻译《天演论》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告诉国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人类生活在社会中必须要知道的。
严复是个维新派思想家,他反对一成不变,知道跟着环境变化的必要性,重要性。
严复的思想主张深深影响了当时一度低沉的中国人民。
在戊戌变法后,他就将自己投入在翻译西方思想文化的事情中,为将正确的思想主张弘扬出去。
严复的生平简介严复,出生在一八五四年的福建侯官县的一个中药世家的家庭中。
在严复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病逝。
当时正在学馆上学的严复中途辍学,放弃了旧时代的科举之路。
后来他进入到福建船政学堂进行驾驶学习,在一八七一年顺利毕业,是福建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
在光绪三年二月,严复只身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期间结识中国派往英国的大臣郭嵩焘。
两年后学成回国,任职福建船政学堂的教习。
而后严复在光绪十六年获得候选道的官衔。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深深感受到国家陷入沉陷,留学过的他看过资本社会西方国家的好。
于是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唤醒国家改革的文章,如《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严复生平与思想简介
![严复生平与思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97554005f0e7cd18425367e.png)
作为《天演论》一书的翻译者,严复在中国思想史尤其是近代思想史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时期,他是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提倡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以挽救中国、达到富国强兵目的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是近代以来“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
一生平大略严复(1854-1921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字又陵,又字几道。
他自幼聪颖,又受家学熏陶,有较好的古文功底。
长大后师事黄宗彝,对儒家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十四岁时,因父亲去世,家道败落,不得不放弃科举入仕,转而入洋务派左宗棠、沈葆桢等创办的海军学校福州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学习现代造船技术。
他对几何、代数、水重学、光学、电磁学、地质学、军事学、伦理学、音乐等学科知识都有涉猎。
1876年,严复被派往英国海军学校留学三年。
其间他的兴趣逐渐脱离本行,转移于西方的资本主义政制和哲学。
在这一时期,他对西方学术思想的了解非常广泛。
他不仅对西欧近代思想家如哥白尼、牛顿、康德、培根、霍布斯、洛克、笛卡尔等有所研究;而且对古代欧洲的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璧鸠鲁、德谟克里特等,也有一定的了解。
而这些思想内容对严复影响最巨者,则是当时西欧盛行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经济、政治观点,在英国广泛传播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哲学中的实证论、不可知论等主观唯心论思想。
这些见闻与学习经历,使得严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更为直接与深刻,比之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仅靠间接得来的认识大不相同,以致郭嵩焘、吴汝纶、梁启超等都交口称自英国归来的严复“中西兼通”。
这一学术造诣上的特点,为严复在近代思想史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回国一年后,严复被李鸿章调至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总教习(教务长)、会办(副校长)、总办(校长)等职。
但从政治上来说,由于洋务派名为新政,实则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双方面妥协的本质,李鸿章对严复并不真正予以重用;而与此同时,严复对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也不满意。
严复的西学教育经历
![严复的西学教育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6195b6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9.png)
严复的西学教育经历严复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翻译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将以严复的西学教育经历为题,从他的学习经历、翻译事业和教育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创作。
一、学习经历严复生于清朝末年,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
他从小就对西方文化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年轻时,他远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和早稻田大学,接受了系统的西学教育。
在日本期间,严复不仅学习了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知识,还深入研究了西方文学和艺术,培养了自己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二、翻译事业严复毕业后回到中国,投身翻译事业。
他将自己在日本学到的西方知识和文化带回国内,开始了一系列的翻译工作。
严复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经典著作,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笛卡尔的哲学著作等。
他将这些作品引入中国,为中国读者介绍了西方的文学、哲学和艺术,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教育理念严复在教育领域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主张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严复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培养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严复的西学教育经历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翻译事业,将西方的知识和文化引入中国,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
他的教育理念也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严复的贡献将永远铭记于心,他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先驱之一。
从郭嵩焘之使西日记看他的思变和进学精神
![从郭嵩焘之使西日记看他的思变和进学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82b3b0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b.png)
从郭嵩焘之使西日记看他的思变和进学精神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一个人也因为一本日记而火了一阵子。
这个人就是郭嵩焘,日记的名字叫《使西纪程》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字筠仙,湖南湘阴县人。
他是湘军创建人之一,是曾国藩的部将,是与李鸿章左宗棠等齐名的晚清名臣。
在1876年,他奉慈禧之旨出使英国,并奉旨写好日记,以便督查。
他老老实实地做了,所写的日记也由当时的总理衙门以《使西纪程》之名刊印出来。
日记的内容,也就是他在国外的见闻。
他这样描写伦敦:“街市灯如明星万点,车马滔滔,气成烟雾……宫室之美,无以复加。
”他对伦敦的港口评论说“条理之繁密乃至如此”。
他还说西洋也有两千年的文明。
他出使英国,在当时的人们眼里,已是一名可人人唾骂的“卖国贼”“慕洋犬”“汉奸”。
“日记”一出,更是被认为大逆不道,是华夏之耻。
在那些守旧的朝臣看来,夷人怎么会有文明呢?与郭一块出使英国的副使某人,更是打小报告给清廷,列了三宗大罪。
第一条,就是在参观英国炮台时,郭大使竟然因为寒冷披了一下洋人的大衣,有辱国体。
第二条,就是巴西国王来英国访问,在出席欢迎仪式时,郭大使居然站起来向巴西国王表示了欢迎,大损天朝形象。
第三条,清人听戏通常是两手拱立,但郭大使在白金汉宫听音乐会的时候居然拿了节目单看,完全是在模仿洋人装逼。
这三条罪状,现在着来,如同儿戏,但在那时,居然使朝野上下,舆论哗然,在郭嵩焘出使英国的第二年,即1877年,满清帝国竟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地批判“汉奸”的运动,批判对象就是年近六旬的郭嵩焘,主因当然是他出使英国的做为和他所写的日记。
慈禧也出尔反尔,撒了郭的职,对日记则毁版禁书,连郭本人也差点被监禁问罪了。
奇怪的是,这本《使西纪程》,却在明治维新后不久的日本火了。
事异时移,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郭嵩焘的功过也渐渐有了明确的认识,给了他公允的评价:他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是中国十九世纪末维新派的先声,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ce0617b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6.png)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新局面,而且对于当今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从近代化的角度看,严复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严复推崇适应社会变革的教育模式作为一个生活在近代社会的人物,严复深刻认识到社会变革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教育模式必须与社会的变革相适应。
他认为,教育不能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变革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一思想在当代的教育理论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变革。
二、严复倡导综合素质教育在严复的教育思想中,他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
这一思想在当今的教育理论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严复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严复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不可分割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紧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他主张采取生产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这一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引领着现代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四、严复注重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在严复看来,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的范围,而应该注重国际化的发展。
他提倡汲取外来文化和教育经验,将其融入到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从而推动中国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发展,使我国的教育站上了国际的舞台。
这一思想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也为中国教育在国际化发展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实践经验。
总之,严复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是在近代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它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密切相关,也契合了当今教育发展与变革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严复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拥有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严复 :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
![严复 :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78956f22376baf1ffc4fad71.png)
严复: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年少时期的严复因为家庭的原因,迫于生计,成为福州船政学堂的第一批学员,从此走上了海军之路。
严复凭借优异的表现,在毕业后,他走出国门,成为首批海军留学生,来到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学习航海技术。
在学习技术的同时,年轻的严复对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阅读思想名著。
满怀救国之志的严复回到国内,面对甲午海战的溃败,他深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愤而翻译西方的思想名著,以期通过介绍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启蒙更多的国人。
正是他的努力,为中国近代的思想界打开了新的视野。
福州船政学堂当年的建筑为了生计考入船政学堂1854年1月8日,严复出生在福建侯官(今属福州)的一个医生家庭,如果不是一场变故,他将按照旧时的大部分学子一样,投身于科举之路。
1867年,13岁的严复陷入了困顿之中。
他的父亲在抢救霍乱病人时被传染身亡,全家没有了经济来源。
当时连他父亲的丧事,都是在父亲生前的病人资助下办完的。
对严复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他的科举之路就此结束,他还要养家糊口。
这时,严复看到了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学堂的招生章程:"凡考取者,饭食及医药费全部由学堂供给;每月给银四两,还有奖学金;五年毕业后可进入水师领工资。
" 四两银子可以确保三口之家衣食无忧,过上温饱生活。
除此之外,学堂每三个月考试一次,成绩优秀的学生"赏洋银十元",连续几次考试都优秀的话,还能"另赏衣料"。
尽管当时的年轻学子们对新式学堂大多不屑一顾。
但为了生计,严复还是报考了船政学堂。
严复以笔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了,同批录取的还有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等人,不久,邓世昌也被招了进来。
进入船政学堂后,因羡慕东汉初年的隐士严光,他取名宗光,字又陵。
在船政学堂的五年时间里,严复系统学习了英文、代数、几何、电磁学、光学、热学、化学、天文学、航海术等几十门课程。
1872年,严复以最优等成绩毕业,随后上舰实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载:“严又陵言:‘中国切要之义有三:一曰除忌讳,二曰便人情, 知趣已明显跃出专业范围,“留学生活中耳濡目染西方政治、经
三曰专趋向。’可谓深切著明。鄙人生平所守,亦不去此三义,而以 济、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的成就,使得严复已经不能满足于做一
是犯一时大忌,朝廷亦加以贱简,谁与知之而谁与言之!”[1]474 当 个大清王朝的‘良将’了。”[7]37 余英时先生认为,“严复正式接触到
言:‘西洋胜处,在事事有条理’此语也殊有意致。”[1]50《7 日记》还记 较坎坷,不能说与他的狂傲性格没有一定的关系。
述了 1878 年农历正月初一郭嵩焘与严复的第一次相见的情况。是
四
日,严复等六名中国留学生来看望郭嵩焘等人,初次见面,严复就
严复留学期间,正是中国的洋务运动轰轰烈烈开展时期,阻力
给郭嵩焘留下深刻印象,《日记》 中记载道:“格林里治肄业生六人 极大。严复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这从他对张自牧观点的驳斥
形,论炮弹情形,下午无事。在家读书,有疑义,听讲毕就问所疑, 日耳游历日记》以及《泰晤士》报:“接严又陵信,译示蒲日耳游历
日尝十余人。各堂教师皆专精一艺,质问指授,受益尤多。或听讲 日记,载喀什葛尔俄古柏事首尾,因论中国能日图治强,则亚细
时无余力质问,则录所疑质之,以俟其还答。诸所习者并归宿练习 亚一洲,中国与英 、俄当成鼎足之势 。又译示《代模斯》新 报 ”[1] 水师兵法。而水师船又分三等:一管驾,一掌炮,一制造。管驾以绘 697-70“1《代模斯》新报”即指《泰晤士》报。郭嵩焘看后认为,严复的
紧密,课堂之外还有许多实习活动。郭嵩焘第一次见到严复时,曾 交谈,他向郭嵩焘介绍自己的学习心得及有关情况:“严又陵语西
问及留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严复作了详细回答:“询问读书章程: 洋学术之精深,而苦穷年莫能殚其业。近习因明对数表……予极赏
每日六点钟分赴各馆听讲,礼拜一上午九点钟重学,十一点化学, 其言,属其以所见闻日记之。”[1]517
乎。其字 Roman Catholic ,其音则罗梦克苏力也,何处觅‘天主’ 舟车机器之利,后来必转薄而更废,三缪;谓中国有各国相互牵制
二字之谐音、会意乎?”[1]444- 445
之势,非海防所急,四缪。”[1]444
第二,严复的一些观点和看法,郭嵩焘也很认同。如《日记》中
严复留英期间所学专业虽为军舰驾驶,但从《日记》可看出其
图为重,掌炮以下以化学、电学为用,而数学一项实为之本,凡在学 译文与使馆翻译德在初所译大致相同,而德在初所译,“语特繁 者皆先习之。此西洋人才之所以日盛也。”[1]406-407 可见,在英国留学 琐”。由此可见严复的英语翻译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期间,严复等留学生的学习是比较紧张的。
二
!!!!!!!!!!!!!!!!!!!!!!!!!!!!!!!!!!!!!!!!!!!!!!!!
其材’……这些记载说明在郭氏眼中只有严复才能对西方有比较 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换句话说,严复不止是一位海军专家,而且是 一堪任使节的通才。”[4]114- 115
播方面的错误知识:“严又陵知舟车机器之宜急行,亦未必遽为特 间就读过张自牧的《瀛海论》,并对书中的观点进行了驳斥:“严又
见,高出人人也。其辟力臣论十字架及天主教之名乃特妙,以为力 陵指斥张力臣《瀛海论》凡四缪:谓铁路数年为之不足,一夫毁之
臣之言‘天主二字,流传实始东土’,不识所流传者其字乎,其音 有余,非中国所宜造,是一缪;谓机器代人力,日趋淫侈,二缪;谓
广西:宣统元年广西提学使李翰芬奏准在桂林筹建广西图书 能用。原有藏书 5800 余卷,调取浙江官书局书籍 2600 余卷,1200
馆,馆址设在旧贡院东偏官地建图书馆,将桂垣书局旧书移置该馆 余两银款添购图书,除科技书外,共计经史子集 14400 余卷,常年
储藏,东西政艺诸篇博采兼收,《图书集成》、《大清会典》各一部。该 经费需银 500 余两。
选用翠湖经正书院九龙池内,十月二日正式成立,定名为“云南图书 陕西民军起义,所购书籍全部散失。
馆”。由经正书院、育才书院五华书院所藏复本书移送图书馆,又将
内蒙: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将归化城东文昌庙余屋修缮完整,创
学务公所图书馆藏书也归入图书馆,而构成该馆的藏书基础。
办图书馆一所,附设阅报社,共计房屋十间。藏书挂图阅览室勉强
门内梁府街附设劝工学务公所左侧创建陕西图书馆,该馆藏书范围 成藏书基础,藏书以古籍为主,馆内分藏书楼、藏版楼。
较广,有古籍、名人著述、各国新书、鼎彝碑版、教育器械、标本等。
甘肃:宣统二年甘肃提学使陈曾佑奏请在省城兰州创建甘肃图
云南:宣统元年由学务公所图书馆叶瀚负责筹设图书馆,馆址 书馆,次年六月赴上海购置图书以筹建图书馆。适值辛亥革命爆发,
史料研究
从《郭嵩焘日记》看留学时期严复的学习生活及思想
□ 大连民族学院 刘国军
摘 要 密折是清代特有的文书类型。密折制度的形成改变了自明朝以来的文书制度,也响。 关键词 清宫档案 密折 文书制度
严复是第一个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系统介绍到中国的启蒙思
第二,关于知识掌握情况。1878 年 3 月 7 日①为郭嵩焘的生
“德、智、力”问题,想必与他在留英期间的这段经历有直接的关 不知西学为可耻,另一方面又认为机器为生乱之源,这种看法可
联。郭嵩焘听后,也深有同感,认为“其言可多听者。”[1]407 严复还利 以看出其妥协之所在。也就是说一方面想积极开辟西学之道,一
用自己外语良好的特长纠正了张自牧关于西方天主教在中国传 方面又消极阻止西学。”[6]46 从《日记》可以看出,严复在英国学习期
(责编:赵芷仪 md)
54 兰 台 世 界 2008.10 上半月
《日记》中虽多次提及留英学生,但是关于严复的记载最多,达
晚清著名外交家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对严复的狂傲就相当不
几十处。在英时期的郭嵩焘与严复之间,论年纪相差很大,论地位 满。据《出使英法日记》载:“宗 光 才 质 甚 美,颖 悟 好 学 ,论 事 有
其任,如某者,不识西文,不知世界大势,何足以当此?”[3]219 的字 才,而不是终身从事于‘博士之学’的专家。”[4]11《0 日记》提供的材料
句,余英时先生认为,“历数英、法两地的高才留学生,郭嵩焘独许 为我们勾画了留学时严复的形象———一位博学深思、关心国运、外
严宗光(复)‘交涉事务,可以胜任’,并说‘以之管带一船,实为枉 语很好、善于表现自我且清高自负、志向不凡的中国留学生。
的第一个公使郭嵩焘。我们了解到,不管它们之间在地位上和年龄 日,郭嵩焘接到严复的来信,严复在信中提及曾纪泽并对之提出
上相差多么悬殊,他们却经常在一起‘论析中西学术异同,穷日夕勿 批评:“又陵论劼刚门第意气太重,天分亦不高,然喜为轻藐鄙夷
休’”[2]26。郭嵩焘如此欣赏严复主要有两点原因:
之 论 。 …… 又 陵 言 自 有 理 ,亦 正 嫌 其 锋 芒 过 露 ,劼 刚 谓 其 狂 态 由
下午三点钟画炮台图。礼拜二上午算学、格致学,下午画海道图。
第三,关于外语学习情况。外语是近代中国士大夫了解和认
礼拜三上午重学,论德、法两国交战及俄、土交战事宜,下午无事。 识外部世界的重要媒介。严复的外语能力如何?《日记》为我们提
礼拜四与礼拜一同。礼拜五与礼拜三同。礼拜六上午论铁甲船情 供了某些情况。从《日记》中得知,严复曾受郭嵩焘之托,翻译《浦
来见,严又陵宗光谈最畅。”[1]406 在交谈中,严复谈到了他在学习期 中反映出来。张自牧即张力臣,湖南著名士大夫,与郭嵩焘往来密
间的感受:“严又陵又言:‘西洋筋骨皆强,华人不能。一日,其教习 切。张自牧对西方文化也有相当了解,曾以谈洋务而邀时誉,郭嵩
令在学者数十人同习筑垒,皆短衣以从。至则锄锹数十具并列,人 焘对他曾有过很高的评价:“力臣于洋务所知者多,由其精力过
馆属私立公共图书馆。
清末图书馆之所以形成创建热潮,原因有三:一是维新派对建
广东:宣统二年广东提学使沈曾桐应学部之议,筹设广东省图 立开放性藏书楼的倡导;二是新学堂兴办的刺激;三是政府的推行。
书馆。当时选用张之洞所办广雅书局及周围为馆址,建楼储书。将 图书馆创建对当时乃至民国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广雅书院部分藏书和广雅书局全部藏书约三万多册移入馆中,形 ★作者邮箱:quanyous u1966@163.com
想家,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留学欧洲是严 日,严复与几位留学生同学前来祝贺。在这次接触中,严复向郭
复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郭嵩焘是清政府派往西方的第一任 嵩焘详细介绍了有关声学和光学的知识,也介绍了有关地球赤
公使,在出使西方期间留有日记,即《郭嵩焘日记》第三卷(以下通 道的知识,给郭嵩焘留下深刻印象。《日记》对此记载道:“严又陵
1877 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包括严复在内的第一批留学 北皆东北风,赤道以南皆东南风。洋人未有轮船时,皆从南北纬
生。这批留欧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被派到英国,学习造船技 度以斜取风力,因名之通商风。其故何也?由地球从西转,与天空
术;另一部分被派到法国,学习驾船技术。严复属于前者,故被派 之气相迎而成东风;赤道以北迎北方之气,赤道以南迎南方之 往英国。来到英国后,他首先进入了抱士穆德大学院学习,随后进 气,故其风皆有常度。”[1]473
执一锄,排列以进,掘土尺许,堆积土面有尺许。先为之程,限一点 人,见闻广博,予每叹以为不可及。……力臣聪明胜人万万,闻言
中筑成一蝶,约通下坎凡三尺,可以屏身自蔽。至一点钟而教师之 即能深求,不易得也。”[1]855 张自牧著有多部书籍,其中《瀛海论》是
垒先成,余皆及半,惟中国学生工程最少,而精力以衰极矣。此由 他的代表作,该书大约完成于 19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是洋务运动
入格里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关于严复的学习情况,《日记》 从以下
1878 年 4 月 29 日,郭嵩焘一行到严复所在的格林尼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