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

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古代文明1. 黄河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2. 长江文明- 源起和发展- 特点和贡献- 代表性文化遗址3.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夏朝的建立和衰落- 商朝的兴起和特点-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和思想家-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局- 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局- 孔子和儒家思想- 孟子和墨家思想- 荀子和法家思想- 墨子和兼爱思想二、封建社会1.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 秦始皇的改革和措施- 秦朝的短暂和衰落2. 西汉和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农业发展- 西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东汉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3.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成就4.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技术进步-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和特点三、近代史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海外扩张-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 海外扩张的原因和影响2. 近代和改革思潮- 社会问题的产生和表现- 改革思潮的涌现和主张3.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目标- 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影响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 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上是最新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疏理 (第一部分)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疏理 (第一部分)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疏理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原始社会:·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能利用打制石器(旧石器) 和天然火,有简单语言,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人遗址的山顶洞穴中。

不仅会打制石器、人工取火,而且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能缝制衣服。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

生产工具以磨制的石器为主,骨器精致。

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细泥红陶上常有彩绘图案。

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并饲养猪、狗等家畜,属于母系氏族公社制的繁荣时期,也被称作彩陶文化,约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半坡氏族遗址是其重要遗址,反映的是黄河流域母系氏族公社的情况,半坡氏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已使用弓箭,开始种植粟,能用麻线织布,烧制和使用彩陶,会建造房屋,形成村落,过定居生活。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典型。

能使用骨器、木器、石器和陶器,开始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建木结构房屋,过定居生活。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是这一时期典型。

生产工具更加进步,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居民制作的黑陶和白陶工艺水平很高,纺织技术也有新的进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

2.奴隶社会:·夏朝:公元前2070年,禹建夏,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土地国有井田制。

·商朝: 公元前1600~1046年, 世袭制, 出现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周武王伐纣灭商, 建立西周。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民族走向交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运用、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交通的发展,华夏族和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亲密,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

这是完成民族交融,形成中华民族的先声。

2.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由分散到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步骤,秦汉时期,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政府所宣扬的统一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供应了经济和政治条件。

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斗争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与民族交融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状况大大发展。

在南方,由于西晋末年以来的人口流淌,民族杂居的状况也有所发展。

这一时期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4.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隋朝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周边民族先后归附,唐朝与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边疆地方政权保持着亲密联系,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

5.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与宋朝长期并立,各少数民族政权普遍吸取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阅历和文化,各民族间的交往沟通交融即使在争战状态下也从未中断。

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交融和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主动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6.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巩固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各族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确立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限制。

明朝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仍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在西藏地区实行“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在西南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

清朝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国家,这一时期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定型。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1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1

课题11从明朝建立至清朝前中期的统治【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知识点二清朝前中期统治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行政管辖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3.统治危机的初显(1)内部危机——农民起义①背景:清朝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

②表现: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2)外部危机——闭关锁国①背景: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概况: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________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________”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

③评价: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知识延伸——中国古代宰相制的兴废历程(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皇帝裁决前,一般由三公九卿进行朝议,宰相制度形成。

(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同时形成中朝决策机构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制约和监督。

(4)北宋时期由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

(5)明太祖时期,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2.学术情境——明太祖加强皇权皇帝与宰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宰相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项运动并没有裁判,却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则。

这个规则正是上千年的政治实践划定的……而朱元璋不守规则,改变了这一切。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1 中国古代史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综合提升1 中国古代史

综合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演化朝代主要内容特点影响建立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乡里;严刑峻法皇权至上;官员任命开始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两汉设“中朝”;各州设置刺史;颁布“推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出任知州。

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顶峰明清时期明:废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

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二、明清时期的中国和西欧明清时期的中国对比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政治封建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统治黑暗腐败,人民没有自由和民主专制——民主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经济虽然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但农业仍占主导地位,男耕女织是绝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业——工业工商业发达,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实行文化专禁锢文艺复兴,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文化制,钳制思想——自由动,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科学文学艺术繁荣,思想活跃;科技世界领先对外政策盲目自大,只允许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开放开辟新航路,发展海外贸易,拓宽资本主义发展和活动空间,进行殖民扩张综合国力在农耕文明的传统轨道上继续滑行,综合国力日趋衰弱衰弱——强大在工业文明的近代化进程中快速发展,日益强大对比结论近代中国落伍,19世纪以后面临巨大挑战;西方国家日益强大秦汉大一统助推了文化共同体的形成热点分析文化共同体是在同一核心价值观念的约束和引导下,持有共同的文化记忆、接受大致相同的文化理念、拥有共同的文化精神生活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

知识梳理
四、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五、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
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

目 政治 的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统治 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权贵阶层出现
战俘和负债 氏族成员
文明定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
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 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
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认识
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社会状况,体现了商朝统治的神权色彩,具有重要 的史料价值
【思考】商汤灭夏之后,如何进行有效统治是首要问题。结 合所学思考,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度?
【答案】 原因:商朝是中国早期国家,社会 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社会组织中的血缘关系非 常浓厚,商朝没有能力对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 实行直接控制。内外服制是当时能够达到有效 统治的最佳方式。
时空观念:了解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理清夏商周的 政权更替,了解春秋战国的诸侯国位置。 史料实证:通过考古材料(遗址、甲骨文、青铜铭文)和 传世文献,认识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商 鞅变法和百家争鸣内容 历史解释: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和早期国家的特
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征;理解百家争鸣
考向分析
先秦时期(上古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也是我国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时期;近三年的趋势是: 1、考查的力度越来越大;其中素养考查对史料实证考察的力度较大。 2、考查角度多样化:从生产发展到政治制度到文化思想;从文明起源到“多元一体”观;有 政治制度、私有财产、治国方略、文化血脉等。 3、对早期政治制度相对考察较多;对文化血脉、文化扩展越来越重视。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多样化辅助学案(部编版)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答案版)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多样化辅助学案(部编版)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答案版)

一、历史常识填空1、人文初祖是炎帝和黄帝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和建立时间分别是夏、公元前2070年3、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而实行的制度是分封制4、春秋五霸的首霸是齐桓公5、战国七雄中位于西边的国家是秦国6、七雄中与兴化关系紧密的是楚国7、战国经典战役有桂林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8、韩非主要思想以法治国、中央集权9、甲骨文为研究商朝历史有重要价值10、提倡兼爱、非功的是墨子11、我国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是秦朝12、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嬴政13、修建长城的主要目的是抵御匈奴14、思想文化上第一次浩劫是焚书坑儒15、秦汉负责中央监察的是御史大夫1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17、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18、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的改革是商鞅变法1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学术繁荣的局面史称百家争鸣20、战国李冰水利工程是都江堰21、秦朝开创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2、秦朝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23、中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24、皇帝之下掌管行政是丞相25、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26、秦朝统一的标准文字是小篆27、秦朝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有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28、先秦三代的更迭顺序是夏商周西周最后一个君主是周幽王29、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法人物是孟子30、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31、庄子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32、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33、秦末农民起义的军首领是陈胜、吴广34、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35、楚汉之争中,刘邦取得了胜利。

36、汉初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37、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后,西汉灭亡。

38、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史称东汉39、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40、东汉后期,创立太平道的张角领导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41、司马炎建立了西晋,因为大封同姓诸王,后来爆发了八王之乱,引发了人口迁徙高潮。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共67张PPT)

孟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反对非正义战争
著作 《论语》 《孟子》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家 意义
老子 庄子
韩非 孙武 墨子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辩证法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强调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兼爱 非攻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孙子兵法》
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下图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有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图 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A.周平王迁都洛邑 C.齐桓公称霸中原
B.社会生产力发展 D.百家争鸣的出现
【B】
中考真题演练
2.右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
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 春秋晚期牛尊 变成天府之国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考点1:商鞅变
时间:公元前356年

人物: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根本原因:铁器牛耕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商 直接目的:富国强兵 鞅 思想武器:法家学说

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派官吏直接治理 确立起中央集权制

内容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西汉:海上丝绸之路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
(二)汉朝
考点5:两汉科技文化
四个 人物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 医圣·《伤寒杂病论》 华佗 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司马迁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两 个 道教 宗 教 佛教
【A】 【A】
【B】 【C】
【A】
【C】 【C】 【C】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部编版):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摘编自杨健康、黄震《“春秋决狱”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判决甲无罪的依据,并分析“春 秋决狱”反映出的汉代法律的发展趋势。 答案 依据:依据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无殴父的动机。趋势:法律的 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法律不断宽松简化,纠正秦朝以来严刑峻 法的趋势。
拓展深化
拓展深化
(2)三个阶段 为了使儒家思想成为真正的正统思想,儒家学者通过“春
汉代“引礼 秋决狱”“引经注律”“引经决狱”和“刑罚适用”原则
入法”-法 的儒家化等途径,做到“引礼入法”,逐渐实现儒家思想
律儒家化的 对立法、司法的指导地位,使汉代法律开始沿着儒家化的
发端 方向发展
拓展深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 统治者开始直接任命儒臣来立法,儒家思想指导
①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 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评价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 制的愿望
思维点拨
儒家与法家之争的主要焦点是以什么思想治国的问题。儒家认为君 主应该以礼来治理社会,法家认为君主应该用法和刑来管理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3)德治与法治之争
学派 主张 代表
思想
人性善, 孔子 统治者要“为__政__以__德_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儒家
主张_德__治__ 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人性恶, 法家
主张法治
商鞅 韩非
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 的权益 提倡君主要以_法__、__术__、__势__驾驭臣下;要赏罚 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第43讲
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课标要求
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 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 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点。 2.中国古代传统教化的特点。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 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讲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目标定位·明考向 主干梳理·理思路 考点探究·释难点 典例研析·立标杆
目标定位·明考向
课程标准
素养考向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 1.结合秦朝统一的过程及意义,从“家国情 怀”角度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2.结合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举措,从“唯物史
1.(2022·湖北高考·2)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A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摘编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
[史料二]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 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马俑 是秦帝国复杂而高效的管理系统的象征,并分析秦朝立下的行政系统, 从上到下要经过两层或三层的金字塔结构。
——据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等整理
3.(2021·浙江高考·2)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 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 塑体现了( D )
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 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解析] 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 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 艺术手法,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A 项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B项错误;“民本”主要表现为重 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没有民本意识的信息,C项错 误。故选D项。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五单元第12讲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五单元第12讲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

第12讲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主题概览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出现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朝,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华法系。

中国古代侧重于以德治为主的教化。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早期社会治理思想(1)夏商: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2)西周:建立了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

“敬天保民”“敬天保民”是西周初期统治的基本政治思想和治国方针,其内涵认为“上天”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

“敬天保民”实质是人文主义思想,对儒家民本思想产生重要影响。

2.先秦时期的法治思想(1)《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

(2)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铸刑书”。

3.德治与法治之争学派主张代表思想儒家人性善,主张德治孔子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人性恶,主张法治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评价(1)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德治与法治(1)德治:是中国古代的治国理论,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道德规范。

要求统治者以身作则,注意修身和勤政,充分发挥道德感化作用;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为政以德”,德主刑辅。

(2)法治: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和“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时期特点表现秦汉律令合一(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2)汉朝制成《九章律》。

(3)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魏晋律令儒家化(1)原因: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设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三单元第7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教案(新教材)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第三单元第7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

第7讲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时空重点主题概览宋元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设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推行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民族关系方面逐渐走向全国范围的大交融。

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两宋的兴亡政权北宋南宋建立960年1127年都城东京应天府→临安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灭亡1127年(靖康之变)1276年(临安被攻破)2.(1)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分散机构权力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设转运司和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图解历史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2)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王安石变法背景措施结果(1)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

(2) 庆历新政失败。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富国方面(1)官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强兵方面(1)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2)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效果并不明显思维点拨王安石变法的本质与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为解除封建地主阶级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2023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史知识点提纲中国古代史【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春秋战国220魏西晋十六国439北魏东魏北齐隋唐蜀西魏北周吴东晋宋齐梁陈907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元明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1949【知识网络】☆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2、宗法制: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一国家认同__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一国家认同__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二、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历程与途径 1.民族交融的历程
春秋 战国 时期
秦汉 时期
三国两 晋南北 朝时期
隋唐 时期
大国争霸,战争频繁,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 交融。通过这次交融,使周边各族实现了华夏化,为同一的华夏 族(汉民族的前身)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奴、乌桓、 氐、羌等民族内迁,在民族认同下的疆域开拓
关注点3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史学新论]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 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 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 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 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 民族融合的主流。 ——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时代 黄帝 夏代 西周 春秋战国
部落பைடு நூலகம்万国 诸侯三千 诸侯八百 列国几十
语言方言 万语
地域性方言 若干方言区域形成
秦代“书同文”
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 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 C.铁犁牛耕的使用 D.贵族等级体系瓦解
答案:A
2.[2023·河北石家庄一检]司马迁在《史记》中首创民族史传,共写 了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分别是《匈奴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 《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 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司马迁的这 一历史观( )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 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三经国序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国家治理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话题三经国序民__宋元时期至明清时期的国家治理
识秦朝政治制度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影响。
激活思维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秦汉
政治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关注点2 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模式的演变[史学新论] 汉武帝规定 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 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 “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 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 国与汉郡无异。
4.汉代的郡国并行制 为了巩固刘家一姓的天下,汉初在延续秦朝郡县制的同时,在地方 上分封一些同姓诸侯国,形成犬牙交错的地方管理形态。但后来诸侯 国力量增强,汉代出现了王国问题。 5.唐朝节度使与藩镇割据 唐朝后期节度使的权力很大,节度使任免官吏和选择继承人,独立 掌握本地税收。节度使即军队统帅,最终导致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 权。 6.北宋地方割据问题的基本解决 从军事上,剥夺节度使权力,军权收归中央。从行政上,派文臣任 地方官,设通判监督。从财政上,派转运使管理财政。这样基本解决 了地方割据的问题,但是也导致了北宋的积贫积弱。
关注点4 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精彩瞬间[史学新论] 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高度成 熟,并开始起步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晚明恰是转 型的起点。在社会结构方面,由农业转向工商业者增多,城乡人口流 动加快,自由雇佣劳动者队伍扩大,市民阶层出现。在政治方面,封 建君主专制控制力减弱,东林党、复社等近代政党雏形出现,向公众 领域扩展。在社会习俗方面,由崇尚节俭朴实转向崇尚消费和奢华。 在思想文化方面,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或出现近代思潮萌芽。 ——张显清在《晚明社会的时代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复习提纲
一、政治——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逐步加强
1、秦朝
(1)秦统一六国
A.背景:商鞅变法(联系大化改新、查理·马特改革)
B.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易混知识点: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是从公元前475年战国建立开始。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见《掌控中考》PA5)
D.秦的疆域(见《掌控中考》PA5)
2、西汉: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政治: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将铸币权、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治理黄河等;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我国历史两千多年;
军事:反击匈奴;
文化教育:建立太学,开拓丝绸之路。

3、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掌控中考》PA6)
联系:中国的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

4、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中央、地方)
5、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设立军机处、制造文字狱)
思考:列举我国古代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秦、西晋、隋、元)
强调:知道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

(《掌控中考》PA8)
二、经济——中国古代的六次盛世局面
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罗马和平;隋朝:开皇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清朝:康乾盛世
三、民族关系
1、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及西域都护的设立。

(见《掌控中考》PA5)
强调: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自汉朝(西汉)。

2、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见《掌控中考》PA6)
补充: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元朝时,西藏正式作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西藏、新疆)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见《掌控中考》PA7)
四、对外关系
1、友好往来
(1)西汉:丝绸之路
(2)唐朝: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见《掌控中考》PA6)
(3)明朝:郑和下西洋(见《掌控中考》PA7)
联系: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2、抗击外来侵略
(1)明朝:戚继光抗倭(见《掌控中考》PA7)
(2)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及《尼布楚条约》(见《掌控中考》PA7)
联系:台湾古代到近代与祖国大陆的“三分离两回归”。

3、清朝“闭关锁国”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见《掌控中考》PA7—8)
五、科学技术(见《掌控中考》PA8—9)
1、青铜工艺:(商朝)司母戊鼎(河南)、四羊方尊(湖南)、青铜立人、青铜树(四川)
2、数学:《九章算术》(东汉)、祖冲之(南朝)——圆周率
3、医学:华佗(东汉)和“麻沸散”;张仲景(东汉)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明朝)和《本草纲目》。

4、科技著作:郦道元(北魏)的《水经注》;贾思勰(北魏)的《齐民要术》;宋应星(明末)的《天工开物》。

5、伟大工程:都江堰(战国);长城(秦、明);大运河(隋朝);赵州桥(隋朝);北京故宫
6、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见《掌控中考》PA9)
注意:四大发明的先后顺序。

六、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见《掌控中考》PA9)
2、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影响我国历史两千多年。

(后在新文化运动中遭到批判)
归纳: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和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3、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见《掌控中考》PA9)
联系: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

七、文化(见《掌控中考》PA9)
1、文字: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小篆、隶书(秦)、楷书、行书(东汉)等字体;
2、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史学:《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见《掌控中考》PA8);
4、书法: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5、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雕塑: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复习方法指导
1、应侧重于科技和文化以及人物方面的复习
2、结合图片作为材料学习,是古今学习历史的好方法
3、以现实联系历史,以历史联系现实,明白学习历史的作用和方法
4、注重综合性,古今中外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