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明清史)
专题07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历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历案+课件+教
中国古代史7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学历案设计【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个主题,也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标要求】1.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3.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的成就及影响。
5.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6.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8.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9.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10.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填空、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基础知识,结合教师点拨,掌握本单元课标要求。
2.在教师的引导辅助下,形成这一阶段的知识框架,体会阶段特征。
通过对明清与西方的比较,了解明清时期逐渐落后与西方的表现。
3.通过秦长城和明长城对比,加强历史的纵向联系,了解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4.通过识读清朝疆域图,了解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努力。
5.通过展示唐到清的对外交往史实图,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政策变化,以及清朝后期闭关锁国的影响。
6.通过习题演练,掌握这一阶段试题考查方式,突破中考。
【评价任务】1.检测课前填空习题,自主复习结合教师点拨,落实课标要求。
(检测目标1)2.通过教师引导构建单元知识框架,体会阶段特征。
(目标检测2)3.对比秦长城和明长城,了解这一时期的典型建筑,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检测3)4.识读清朝疆域图,了解明清时期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做出的努力。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课件6明清时期
独尊儒术” 社会正统思想
强化思想
八股取士,脱 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 控制,加
离实际的学风 生了极坏的影响
强君主专
摧残了许多人才,禁 制
大兴“文字狱”锢 严了 重人 阻们 碍的 了思 思想 想言 、论 学,
术的发展和进步
知识拓展
案例分析 (2022·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宋代 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 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 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 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考试选拔官吏的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
中外航海事业对比
知识拓展
案例分析 (2022·贵州黔西·中考真题)下面思维 导图的主题应是( )
A.宋元时期的中外交通 B.明朝的对外交往与冲突 C.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明清时期:
知识梳理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台湾
(1)1683年,清军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2)1684年,清朝设置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3)1885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 6 讲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清时期:
时空坐标
明清时期:
单元框架
明清时期:
知识梳理
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 明清政权更替 (1)明朝 ①建立:1368 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1421 年朱棣迁都北京)。 ②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 年建立大顺政权。 ③灭亡:1644 年 4 月,李自成起义军攻进北京,明朝灭亡。 (2)清朝 ①后金: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②建立:1636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③入关: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历史一轮通史复习: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相似) 地位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机构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过程
坐着的大臣
站着的大臣
跪着的大臣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贾谊和汉文 帝谈话,不觉膝之前席。唐初的裴监甚至和高祖 共坐御榻,十八学士在唐太宗面前也都还有坐处。 到宋朝,从太祖以后,大臣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 坐群站、三公群卿立而论政。到明清,大臣得跪 着奏事了,清朝大臣上朝得穿特制的护膝。 请思考:君臣关系变化说明了什么?
阅读材料分析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材料1:‚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 丞相始也。‛——黄宗羲 材料2:‚君权和相权合二为一,最终 变成独裁的权力。有好处也有很大的问题, 好处是防止权臣专政,巩固了统治;问题 是君主专制独裁,加大了社会的风险 性。‛——《政治文明历程》 结合材料,从丞相的职能和作用角度 评价明太祖的废相举动?
Y(程度)
Y(程度)
0
秦
明清
x( t )
0
秦
x (t) 明清
图1:中国封建社会君 图2:中国封建社会 发展趋势 主专制发展趋势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影响
1、君主专制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 2、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3、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4、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 污腐化 5、皇权的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 的重要因素 6、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 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一轮复习 明清政治史
3.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 裁统治。 4.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
的设置是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
下相依,交叉相连。
5.宗法关系的参与严重影响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建设,父权观念渗透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6.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
•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 一把心肠论浊清
(杀头,诛九族)
(杀头)
(开棺戳尸)
夺朱非正色,野种亦称王
•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开棺戳尸,诛连家人、学生)
5、文化专制的进一步加强:大兴文字狱
目的 压制汉人的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权威 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表现:明朝出现,清朝更甚,如顺、康、雍、乾四朝共170 余次 影响:社会恐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社会发展与进 步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思想; 对外: 殖民扩张;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皇帝 裁决。 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_____
行政效率 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 (3)影响:提高了_________; 皇帝 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到_____
清朝雍正中枢权力机构
皇帝
内 阁
日常事务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国大事
军机处
【特别提醒】
3.军机处的特点与表现 特点 勤 密 速 表 现
君主有无限的权力,
权力 中心 君主意志即国家法 律,臣民必须绝对 服从
立法机关
明清时期的中国 政府 机阁制,内 机处是君主专制强 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 化的产物,没有决 策权,对皇帝负责 决策中心 君主专制强化,成 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 为历史发展的障碍, 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 是中国落后的政治 义的发展 根源
202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展
问题
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垦荒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 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经过两年战斗,平定了叛乱
和发 展
设置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
伊犁 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
将军 地区的管辖
续表
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因不堪忍受沙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的 巩固 和发
展
西 北
土尔 扈特 回归 祖国
概况
皇俄国的控制和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 战胜重重困难,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 的社会弊端。
明 朝 明朝 的 的建 统立 治
背景
时间 建立者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反元农民起义 不断,朱元璋领导的农民军逐步强大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续表
明 朱元
朝 的
璋强
统 化君
治权
都城 原因 目的
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 清军入关
考点六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 驻藏大臣、西北边疆
【教材页码:七下88-P94】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册封达赖和 班禅以及设置驻藏大臣等中央政权在边疆地区的各种举措, 认识西藏地区、新疆地区、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 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的领土,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 定的重要意义。
置
意义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高考一轮复习-明清.
社会拜金风气盛行,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合作探究:
1、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使国内市场狭 窄,自由劳动力不足;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使大量资 本流向土地;闭关锁国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合作探究:
1、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影响中国农 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有哪些?
特点: 辉煌: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国力强盛,是世界经济和 贸易中心地区之一; 新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
迟滞: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 慢; 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A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明前中期,朝廷 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 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 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 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 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其(君主)既得之(天 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 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 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 为一姓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 之忧乐。
大量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形成
材料二 明嘉靖年间内阁大学士严嵩的儿子严世藩 与人说:“天下富家,积资满五十万以上,方居首等” 结果数来数去全国只有十七家,其中“山西三姓、徽州 两姓。” ——赵跃飞《晋商史料与史料中的晋商》 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出现。
明清时期基础知识--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明清时期一、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
(2)废宰相:明太祖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这一举措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3)设内阁①设立:明成祖时设立,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②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③影响: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4)宦官专权: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2.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①时间:15世纪前期。
②规模:先后七次远航,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③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④评价: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2)东南沿海形势①元朝末年: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
②明朝前期:倭寇袭扰,明廷派遣戚继光等人平倭,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
③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④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3.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北部:蒙古族鞑靼、瓦剌①明朝措施:重新修筑长城,加强军事防御。
②结果: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
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2)西南:藏族措施:授封号,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3)东北:女真族①措施: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②女真族发展历程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
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4)明清易代: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迁都北京。
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总体特点: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2)奏折制度①形成: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
中国古代史一轮复习(明清史)
科举 制度
隋朝 诞生
唐朝 完善
北宋 发展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由高官主考 严格了考试程序 严密了考试方法 减少了考试科目 增加了录取名额
唐代科举制度
明代八股取士
具体目的 选才纳贤
严厉控制士人思想
考试范围 经义、时务和历史 四书五经
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由其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B、康熙帝: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
C、雍正帝:设军机处
目的:加强皇权;职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国大事由皇帝裁 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执行;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 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对外贸易状况: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白银大量流通: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明清时期封建城市与封建社会初期的不同
A、城市职能有很大变化 封建初期,甚至在唐代大部分城市首先是地区的政治中心,然后才成为商贸 中心。 明代以来,很多新兴城市,完全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如景德镇,以生产瓷器 而成为商贸城市。 B、商品的内容有很大变化。 战国时流通的品种多为各地土特产品, 明代以来,农产品中的经济作物、手工业品为商品的主流。 货币地租的倾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吻合
说明: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 制松弛;用银两 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反映。
(2)明清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1、农业:
①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粮食总产量增加;→意义 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的扩大(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 推向江北) ③农业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原因:剩余产品增多;赋役征银), 并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2021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炼:第5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1840年前)
第五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1840年前)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此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政治(1)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由盛而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强化了皇权;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走向衰落(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明朝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了中央集权;清朝对蒙藏少数民族地区“因俗而治”,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控制经济发展与迟滞并存.......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文化承古萌新....一方面,宋明理学处于统治地位;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但近代自然科学未能产生;市民文化兴起。
另一方面,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西学东渐”局面形成,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Ⅰ卷2019,27,4分明朝地区经济的差异明清时期作为古代中国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从知识分布上看,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涉及,但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经济上,尤以经济居多;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且非选择题的考查与近几年社会热点结合紧密(1)掌握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整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并注意分析变化的原因、影响(2)注意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各领域的对比与联系,把中国放在世界大势中去理解,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时空观念(3)以史为鉴,注意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时政热点的联系2018,27,4分明代的朝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时的“麒麟外交”2018,41,12分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2017,27,4分明朝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全国课标Ⅱ卷2019,27,4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2018,27,4分明清时期昆曲的流行2017,27,4分明代中后期中枢决策过程的异变【考点集训】考点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1.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明清部分: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课件(共32张)
【故答得案名】。A乾嘉学派的主要创始人是顾炎武。
乾嘉学派研究的对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各朝规章制度的细节,但是总体特
点是避免涉及与明清有直接关系的事物。
10
2、(2020·江西五市八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6)明“自文成而后,学者盛谈
玄虚,遍天下皆禅学”,而明代学者高攀龙曾言“事即是学,学即是事,
无事外之学,学外之事也。然学者苟能随事察,明辨的确,处处事事合理,
物物所得,便是尽性之学。”材料表明
D A.阳明心学是社会主流
C.明代学术思想自由开放
B.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D.出现了批判空谈误国的学风
高攀龙是明代东林学院的代表人物,由“盛谈玄虚”到“能随事察, 明辨的确”说明高攀龙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形而上学,故选D项; 程朱理学在明代思想界占据主流地位,排除A项;明代士子大都研习四书五经 ,经世致用思想只是极少数人的倡导,并不盛行,排除B项;明代理学日益 走向僵化,思想控制日益严重,排除C项。 【答案】D
经济
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 其缓慢
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政治 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入早期资产阶 级革命时期
思想
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文 字狱等文化高压措施束缚人们思想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 想解放
实质是:西方工业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差别
认识: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实质是儒家思 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14
5、客观评价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1)进步性
A、政治上:
这些思想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带有一定民主色彩,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
元明清史题库
中国古代史试题:元明清部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斡脱钱,忽里勒台,站赤,南书房,军机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锦衣卫,薙发令土司制度,《明史》,票拟批红,东林党,奴儿干都司,黄册,十三行,怯薛,四大汗国,驱口,站赤,急递铺,宣政院,喇嘛教,八思巴,澎湖巡检司,黄道婆,靖难之役,瓜蔓抄,殿阁大学士,锦衣卫,粮长,南北二直隶,土木堡之变,南宫复辟,于谦,倭寇,利玛窦,建州女真,奴儿干都司,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袁崇焕,皇太极,满洲,盛京,矿监税使,魏忠贤,三饷加派,李自成,大顺军,张献忠,大西军,吴三桂,多尔衮,剃发,圈地,投充,督捕逃人,南明,嘉定三屠,迁海令,三藩之乱,噶尔丹,喀尔喀蒙古,大小和卓,伊犁将军,驻藏大臣,《钦定西藏章程》,达赖,班禅,金瓶掣签制,避暑山庄,外八庙,土尔扈特,明发,廷寄,理藩院,总督,巡抚,牌甲制,八旗,绿营兵,官缺制,幕府制,更名田,地丁制,天地会,雅克萨,王学,黄宗羲,乾嘉学派,《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改土归流第二部分:简答题1.蒙古西征及其后果2.简述元朝民族等级制度的内容和影响3.简述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迁4.简述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5.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6.简述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发展兴衰7.简评行省制度8.简述明清时期地理学、史学方面的主要成就9.简述清代对西藏的管理措施10.明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具体情况是什么?11.明代科举制的具体情况是什么?12.一条鞭法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13.什么叫东林党,如何看待它同阉党的斗争?14.清代为什么实行摊丁入亩,其内容和意义是什么,带来怎样的严重社会后果?15.《尼布楚条约》的性质、内容、意义是什么?16.明清思想家有哪些特别的理论贡献,与历史发展趋势的关系如何?第三部分:论述题1.简述你对忽必烈推行“汉法”的评价2.谈谈你对“明清易代”观的看法3.简述元明清时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变迁4.论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5.试论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表现6.试论明清时代的文化高压政策7.清代处于封建末世,总体趋于衰落,却出现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康熙乾隆盛世,如何分析这种历史现象?第四部分:材料分析题4. 阅读下面四段史料,然后回答:1、四段材料反映了元朝什么现象? 2、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课件
(二)内阁的出现 1.背景: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明太祖设置②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 从顾问。 2.出现:③ 明成祖 时,内阁出现。 3.评价: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 提供顾问的④ 内侍机构 。 误区警示 内阁的设立和丞相制度的废除并非在同一时间。明太祖为加 强皇权废除丞相,后为了减轻其政务负担,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及协理 奏章,不参与决策。至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才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 式设立内阁。
知识拓展 军机处的特点 1.“简”:指机构人员十分简单。 2.“勤”:指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3.“速”:指办事速度快,效率高。 4.“密”:指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确保了国家的安定和高度统一。 2.消极:权力过于集中,易形成独裁的局面,不利于民主的发展。
四、主要经济政策 (一) 明朝 的“海禁” 1.原因: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倭寇 ,危及统治。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 官方主持 下进行。 3.影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隔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清朝“闭关锁国” 1.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 抗清 斗争。 2.表现: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 私自出海 ;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 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 资本主义
高考历史 江苏省专用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
基础梳理
考点一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2.经过: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① 六部 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 负责,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一轮复习-明清
(三)商业:
1.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的出现。原因、影响
2.对外贸易额不断提高
3.白银的内流和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4.江南市镇的兴起。 (松江、盛泽、佛山、汉口、景德镇)
规律 影响
相权日益削弱,皇权日益加强。
巩固专制政权,有助于国家的稳定。 专制制度日益严密,社会被禁锢,发展的动力日渐枯竭,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积极: 政治:利于政权稳定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经济: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 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消极: 政治:皇权专制极易造成腐败、暴政现象
(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②统治者自以为天朝上国无需与外国交流
③防范外夷侵犯 ④遏制东南沿海反清斗争 2.后果: ①阻碍社会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②限制了中外交流,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③助长了统治者的愚昧自大。
明清时期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 转为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汉武帝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 制 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司法 权 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 务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曙光,大致处于同 一历史时期。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变动,曾程度不同地在东西方同时显现。 但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中国正处于明末农民战争高潮与清兵入关的 前夜,中西从此明显进入两种不同轨道。 清王朝专制集权体制更趋强固,自然经济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对外更 加闭关自守。而西方则实现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大工业生产取代手工 作坊,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君主贵族特权,人的理性冲破中世纪 神学禁锢,科学战胜蒙昧,并通过工业革命向工业文明转轨。在东西方社 会发展的道路上何以会发生这种分途,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课题。 应该说,明清鼎革的动荡与清初的逆转,确曾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芽遭受严重摧残,但中国近代化因素未能顺利发育成长,有着更为重要的 深层原因。明清时期,在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的维护下,广大农 村自然经济和乡土宗教血缘网络再度胶合强化,使社会凝固板结,阻滞着 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中国高度成熟的农耕文明具有极富韧性的自我整 合机制,不断扭曲化解异质变革因素,修补完善自身的体制,成为桎梏近 代化因素发展的巨大障碍。而这又是传统农耕文明衰落、被远远甩到世界 潮流之外的根本症结。人口压力过大、密集型劳动模式和先进市镇被广大 农村包围牵制等诸多因素,也使中国突破工业革命的瓶颈格外艰难,尚需 经过漫长的历程。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1 第4单元 第12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第12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考点定位 1.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2.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原因、代表人物、内容。
3.明清小说与戏曲、科技取得重要成就的原因、表现。
主题一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经济的发展领域表现意义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引进提高了粮食总产量出现多种经营,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推动手工业、商业发展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增加收入,推动手工业发展手工业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白银大量流入长途和大额贸易得到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出现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思维点拨商帮的形成明朝中期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人为壮大队伍、扩大资本、增强竞争实力,便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
他们凭借群体的力量,操纵某些地区、某些行业的商业贸易,从而赢得高额利润。
2.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视角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材料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的粮仓。
……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
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根据材料,指出该时期江浙地区农业种植结构有何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时期长三角地区商业发展的表现。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农业:粮食作物种植减少,经济作物种植增加。
4单元 明清时期【2022历史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精讲)】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2.(时空观念)历代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或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考点6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核心素养: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农业 黄河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商帮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考点1 明朝的统治 核心素养: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
【精讲】
历史标尺 知识构架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教材梳理【精讲】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历史标尺 知识架构 知识清单 考点精讲 历史纵横
06-明清时期复习
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知识回顾二.知识落实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全国性统一政权中,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是:元、清。
3.明朝强化皇权措施:(1)改革行政机构:①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②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3)思想上:八股取士。
4.朱元璋改革行政机构的突出特点: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大加强。
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
5.皇帝专权的弊端: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了危机。
6.丞相的设立与废除分别是:秦朝与明朝7.明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史实:郑和下西洋8.郑和下西洋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9.郑和下西洋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③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0.明朝对外关系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11.明朝的主要科技成就: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12.明朝建筑的主要成就:明长城、北京城13.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农民起义14.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措施对外: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打败沙俄,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
对内:台湾地区的管辖: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藏地区的管辖:册封达赖、班禅。
设驻藏大臣。
金瓶掣签,西北地区的管辖: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
驻扎军队,设置哨所。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5.清朝对西藏和新疆的治理,对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的作用:加强了西藏、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保持了西藏、新疆秩序稳定,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异同
迁都:沈阳 改名: 族名:女真——满洲
国号:金——清(1636)
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占北京,
入关:
顺迁都(清对全国统治正式开始)
剿杀农民军(联合汉族地主) 统一全国: 镇压南明政权,1662年基本统一全国
(1)明朝:
A、中央: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相权与皇权矛盾最终解决; 设五军都督府(统兵之权)与兵部(调兵之权)相互制约
C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C
C
D
B
8.(2006年重庆)废除丞相制度后,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A.内阁 B.军机处 C.三司 D.枢密院 9.(04天津)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制约。 对五军都督府职权表述正确的是 A.五军都督府掌京师军权,兵部掌地方军权 B.五军都督府掌地方军权,兵部掌京师军权 C.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无调兵之权 D.五军都督府有调兵之权,无统兵之权 9.(05上海历史)明太祖与窦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 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 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问题:(6分)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 作了哪些改革?(4分) 答: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1分) 答:殿阁大学士。 (3)这则村料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什么特点?(1分) 答: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A
C
二、经济
1.原因
农业发达
手工业兴盛 商业繁荣
1、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农 耕文明的鼎盛与高度成熟 2.表现:
——夕阳无限好
3.特点
对外贸易
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2、工业文明的萌动 与近代危机的前夜
———只是近黄昏
2.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蔑视科学 3.16、17世纪西方国家的殖民侵 略,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的兴 起。
二、清朝:
(1)更名田:康熙帝 1669年 (2)固定丁数:康熙帝 1712年 (3)摊丁入亩:雍正帝 1723年 内容:雍正帝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影响(地丁银实行的后果) a、保证了政府的收入 b、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 商品经济的 发展 c、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实行 d、不收人头税刺激了人口增长,也减少了人口隐匿的现象。 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更加突出 明清时期赋役政策的调整有何作用?
北宋 加强 杯酒释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 使到各地管理财政,组建禁军由皇帝直接 控制…… 明清 强化 明废丞相权分六部,废行省设三司,设厂卫 特务机构,八股取士,清增设军机处,大兴 文字狱……
1.(2007重庆文综)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 A.由粟末靺鞨发展而来 B.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八旗制度 C.建州等部明初归奴尔干都司管辖 D.在奴尔哈赤时将族名改为满洲 2.(2007四川文综)出身“布衣”,重视经济立法并严惩贪污贿赂的古代皇帝 是 A.隋文帝 B.唐玄宗 C.明太祖 D.乾隆帝 3.(2007四川文综)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 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2007江苏历史)中国古代历史上屡次出现南北分裂或对峙,最终多以北方 政权统一南方政权为结局。以下哪次统一却改变了这一“定势”? A. 隋朝统一 B. 北宋统一 C. 明朝统一 D. 清朝统一 5.(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6. (2007全国文综一)八旗制度由努尔哈赤创立,其早期特点是 A. 士兵由招募而来,保证兵源 B. 士兵有专门军籍,世代为兵 C. 士兵不从事生产,专事作战 D.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7.(2006年江苏卷)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发生了某些变化。主要表现为 A.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B.科举试卷仅从信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C.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明中期以后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世界历史 进展迅猛 14-17世纪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近代科技勃兴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政治
1、国家统一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洪武;应天
明初争夺皇权的斗争----“靖难之役” 背景(朱元璋分封,建文帝削藩);经过(朱棣起兵,1402年 称帝,即明成祖,年号永乐);性质(统治阶级争夺皇权的斗 争);营建迁都北京(原因、布局、1421年) (2)清朝的建立 ★满洲发展历程:唐—黑水靺鞨,宋—女真,明—建州女真,清— 满洲,民国—满族。 2、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清朝)
请思考:我国古代曾实行过那些赋役制度?
•编户制度(西汉) 1,人丁为主 要标准 •租调制(北魏) •租庸调制(隋 唐前期) 初税亩(春秋) 两税法(唐中后期) 方田均税法(北宋中期) 一条鞭法(明朝后期) 地丁银(清朝前期) •募役法 3,征收货币 •一条鞭法
2,土地资产 为主要标准
•摊丁入亩
赋役制度演变的几点规律:
第 六 章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和 封 建 社 会由 盛 转 衰 ——明、清 (鸦片战争以前)
(1368——1840年)
1616 1636
明
1368 1644
后金
清
1840 鸦片战争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中国由 盛而衰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对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文化——承古萌新,传统文化发展,科技落伍,反 封建的民主思想和文化 中国逐渐落伍世界
B、地方:废行省,权分三司 C、法制:制定《大明律》
特点: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经济立法;主张量刑;严法整顿吏治
D、特务统治:设立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职能:从事保卫皇帝的侦缉活动,不受司法部门管辖;目的:监视管理和 镇压人民,加强君主专制;影响: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皇权,但对明政治造 成了极坏的影响)
2、手工业: 工具革新(新式“纱绸机”) 生产技术提高(双色套印技术) 分工更加细密(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生产力 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广东佛山冶铁业) 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3、商业: 国内市场扩大: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出现了全国性大商贸城市(北京、南京等); 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 对外贸易状况: 整个经济中的份额极小,难以促进工商业发展
D、乾隆: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E、思想专制:严酷的文字狱
目的: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专制 集权; 危害:造成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 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思想文化专制:A秦—焚书坑儒;B汉—罢黜百家;C明—八 股取士;D清—文字狱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特点 时间 特点 过程 秦朝 建立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 政机构,焚书坑儒 西汉 巩固 解决了王国问题,实行大一统;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隋唐 完善 三省六部和科举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凡军国大事由其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B、康熙帝: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 C、雍正帝:设军机处
目的:加强皇权;职责:由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国大事由皇帝裁 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执行;影响:从中央到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 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选才纳贤 经义、时务和历史
考试文体 诗赋、帖经等 结果
选拔了人才,扩大 了统治基础,促进 了唐诗繁荣……
评价
人才成为国家发展 摧残人才;阻碍中国科技、 的坚实基础。为“贞 文化的发展;文风日下 观之治”“开元盛世” 奠定了坚实的人才 基础。
(2)清朝: A、清初:沿用明制,设内阁,置六部,但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白银大量流通: 白银成为通用货币。
★明清时期封建城市与封建社会初期的不同
(1)明清经济发展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安定 2、民族:交流频繁
环境(上层建筑)
3、经济政策: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 4、高产农作物的引进、生产技术的进步 5、人民的辛勤劳动 6、前代基础
一、明朝:一条鞭法 (1)背景(目的):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 (2)时间: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3)内容: A、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赋役合并, 化繁为简); B、折成银两(赋役征银); C、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 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役归于地,量地计丁,纳银代役)
(4)评价:①地位: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②意义:赋役合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纳银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但触动了大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贯彻不力弊端百出。 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