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1)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2)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

(3)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

(4)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和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5)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6)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关系: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7)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8)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根本因素);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9)当代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纯公共产品,如气象、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型水平设施等);市场提供(如:水,电,煤气,城市公共交通,电信,邮政,铁路运输等);混合提供(教育,卫生,医疗,体育,出版,广播)(10)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多元构成;政府主导和统筹;以市场为基础;法制化与规范化。

(11)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事业产品供给的宏观平衡。

基本方式是间接管理。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在基层公共事业管理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基本方式是直接管理。

(1)阶级性和社会性是政府的基本属性;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

公共事业管理 复习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 复习提纲

第一章公共产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或经过公共授权的组织提供的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B途径:既企业管理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

特征: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主张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P途径:既公共政策途径,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于制定密切相关。

特征: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的政策研究;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第二章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

法约尔桥:是利用经营管理中协调各种活动,及时处理矛盾,提高管理效率的灵活组织原则,改进经营管理体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帕金森定律:在选择管理中,选择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选择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分析评价新公共服务理论。

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理论包括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重视人,而不是重视生产效率;6.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本质上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扬弃,它试图在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并摒弃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对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官僚体制的特征、优点和缺点。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一、公共性: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

二、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三、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四、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五、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六、公共事业管理概念与特征:概念: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特征:1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

2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

3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

4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

七、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公众为本原则。

A,必须以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为管理的出发点,也作为管理的归宿。

B,必须以公众的特点和需要水平为依据进行管理。

C以维护和提高公众的利益为基本要求,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

2服务原则。

A,在宏观层面,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清楚认识到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而非管制,服务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核和基础。

B,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管制的形式,但在根本上管制是服从于服务的,即管制是为了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根本利益。

C,中低层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其最基本的智能,管理就是服务具有最明确的体现,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3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A,在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基础上,重视结果管理。

公共管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一、名词解释1、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公平配置社会资源、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众参与性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依法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录用、任用、薪酬保障等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权威性、公益性、复杂性、法制性3、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在英文文献里通常称作“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又称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经济学(economics of politics),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的交叉学科。

它以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尤其是理性人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来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的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物品,怎样提供和分配公共物品以及设立相应匹配规则的行为与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则期望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影响人们的公共选择过程,从而实现其社会效用的最大化。

4、现代预算管理:现代预算必须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

它不仅仅是财政收支的记录、汇算、估算和汇报,而是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必须由行政首脑准备与提交;亚必须是全面的、有清晰分类的、统一的、准确的、严密的、有时效的、有约束力的;它必须经由代议机构批准与授权后方可实施,并公布于众。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确定组织战略定位、战略选择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决策、组织、协调、评价和控制等活动。

公共部门管理就是公共部门部门实行的战略管理。

6、政府过程:从政治体制角度研究政府和政治问题: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队等从政府过程角度研究政府:意见表达、意见综合、决策和决策的施行广义的政府过程就是政治的代名词,即政治共同体中获取和运用政府权力的全部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I.公共事业1.公共事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2.特点:公共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服务性II.公共组织1.类型:政府(狭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2.非政府公共组织特征:非政府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性III.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的关系公共事务包括政府工作和公共服务,概念大于公共事业的含义,公共事业是狭义的公共事务。

IV.准公共产品的特征不完全的消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VI.公共事业管理1.基本内涵: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双重内容,即管理客体既包括公共事业,也包括管理主体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自身]2.公共事业管理要素:①主体:公共组织②客体:非政府公共组织,准公共物品领域③目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协调发展,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④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⑤方式:目标、绩效、战略管理⑥方法: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等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①管理的目标不同,企业注重经济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公共事业管理注重公共效益和提高公众生活质量②管理权力的来源不同,企业来源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权力实质是公共权力③管理手段不同,企业管理可以将指标量化处理(如顾客满意度),奖优罚劣,公共管理则更多需要运用法律的、规制的、政策的手段④管理结果的衡量标准不同,企业围绕经济效益寻找提高管理绩效的参照系,确定绩效管理的标准数值,公共事业管理的标准往往不容易确定,无法设定刚性指标。

4.公共事业管理区别于行政管理:①管理主体不同:行政管理主体是政府机关(具有决策职能),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是政府、事业单位、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公共组织(主要是执行和服务)②管理对象不同: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了所有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事务以及一部分经济事务,主要涉及科教文卫体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社会事务③管理方法不同:行政管理的主要管理方式是行政方式和法律方式,有强制力,公共事业管理则是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传统管理方法的同时,更多的使用社会化的方法④管理主体的财政地位不同:行政管理经费依赖于国家财政,非政府组织在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事业单位成公共事业管理学复习提要

事业单位成公共事业管理学复习提要

二、事业单位成《公共事业管理学》复习提要(将提要与教材相结合进行复习为宜)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一、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社会全体成员的物品。

二、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完全的“非排他性”。

三、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四、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这一定义包含五层含义:1、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以区别于行政管理的主体——政府组织或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组织。

2、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其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事业管理内容集中概括为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永久存在,而且随着社会发展经常进行调整。

4、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是通过对准公共事务一系列活动的调节控制,使准公共事务表现出有序、有效、可控制的特点。

5、公共事业管理负有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其工作绩效不能简单地用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线在于其经济效益。

六、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1、管理主体不同。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2、管理方式不同。

行政管理实行等级制,上下级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实行命令服从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与客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3、管理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不同。

行政管理主要是一种间接性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一种直接管理。

4、管理的独立性和非独立性不同。

公共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性,而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政府部门不具有独立性。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复习1.公共事务的类别有: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

2.公共产品的特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3.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服务性。

4.公共产品一般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5.纯公共产品: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气象,国防,行政管理,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等。

6.准公共产品指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比如: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广播,影视,以及基础设施等。

特点是:(1)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准公共产品的分类)(2)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第三者的福利的影响。

两种表现形式:生产的正外部性,即生产的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消费的正外部性,即消费的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

)7.私人产品是与公共产品相对应的一大类产品,私人产品按其性质可以分成纯私人产品和俱乐部产品。

从社会总角度看,一个社会的产品可以分成: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和纯私人产品。

8.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型。

9.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基本关系:(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

(2)公共事业管理对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10.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1)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

(2)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

11.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和,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比如:一定的社会的思想,信念,习惯,风俗,心理,人类的精神产品,宗教,艺术,法律,政治等观念。

12.公共事业管理的政治环境是指在一定政治体系中与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诸多政治因素之和。

《公共事业管理》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提纲一、目的及要求: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减轻财政压力,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推进社会的整体进步,使人们更容易分享文明进步的成果。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员应该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特征、内容、职能及手段,更好地理解我国各项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目标、作用以及提高我国各项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参考书目:1.《公共事业管理》魏志春著2.《公共事业管制要论》周林军著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崔运武编著4.《公共事业管理学》娄成武郑文范著二、教学时间及考核方式:共安排76 学时,其中面授24 学时,答疑辅导4 学时,课外自学48 学时;结业考核采取开卷考试形式。

三、授课内容:第一讲公共事业管理概述一、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管理(一)公共事业的含义及特征1、公共事业的含义:“公共事业”是一个特定的概念,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

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业。

2、公共事业的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超前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及特征1、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2、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非营利性;服务性。

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组织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来说,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

从狭义来说,是指行使行政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即行政组织。

【2024版】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2024版】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事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什么是公共需要相对于私人需要而言,公共需要是指在一定社会整体范围内,为保证人口或劳动力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外部条件的需要2.公共需要的特征:(1)共同需要(2)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发展变化(4)复杂性和多样性3.公共产品的分类(概念):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4.公共物品的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3)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 (4)享用无须付出代价,或支付与公共产品成本不相称的少量费用(5)主要由政府财政出资提供4.公共事业的概念: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社会活动。

5.公共事业的特征:(1)公共性(2)非营利性(3)专业性 (4)基础性6.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什么? 政府。

7.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具体哪些:(1)教育事业(2)科技事业(3)文化事业(4)卫生事业(5)体育事业8.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1)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非营利性(4)服务性9.公共组织的概念:公共组织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所谓公共组织,是指以维护社会共同利益,实现社会成员整体福利最大化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10.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领导11.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技术手段12公共组织的类型(1)政府组织: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业的组织。

(2)非政府组织:不行使国家公共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公共组织。

(3)准政府组织:介于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公共组织13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的问题(1)缺乏独立性。

事业单位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2)组织性质杂乱。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复习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复习提纲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复习提纲 注意:本复习提纲是对教材的高度浓缩,仅供参考!一、适合命选择、判断题的知识点 1.公共事业组织包括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办非企业.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生命线在于经济效益 3.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公益性的4.志愿失灵的表现有筹款不足、志愿活动的狭隘性、志愿活动的业余性和志愿组织的家长制作风. 5.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6.行为改造型激励主要有挫折激励 7.顾客支持型组织主要地方医院、私立学校、研究机构.8.评价公共事业管理者最主要的内容是绩效 9.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10.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 11.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 12.基金会资助的核心领域是教育 13.准则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14.参与式属于以人为中心的公共事业领导体制. 15.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属于事业收入 16.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 17.美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模式是非管制模式18.在公共事业管理监督主体方面,采用专门机构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是英国19.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中最重要的力量是政治信念 20.我国市场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又可称为物业管理模式21.公共事业领导的基础性权力有合法权、惩罚权、奖励权、模范权、专长权22.公共事业组织的特征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主性、独立性等 23..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沟通效果的方法有进行信息沟通网络检查、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讲究沟通的技巧、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24.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具有的特点有归口登记和双重管理体制、分级管理体制、限制竞争原则、年度检查制度、财务监督 25.发达国家对公共事业组织的财务规制包括、盈余分配约束、支出比例规定、行政开支比重规制、账目公开规制、风险管理约束. 26.传统的管理理念是把物作为管理目标 27.公共事业管理主要是一种直接性管理. 28.公共事业品德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转换性的特点. 29.根据控制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可以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控制分为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30.在我国,同一行政区域不允许成立相同、相似的公益性公共单位31.民办非事业单位的财产在支付清算费用和清偿财务后的剩余财产不得分配32.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公共事业组织在某一种股票(证劵)或固定利息储蓄方面的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额的5%.33.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民事主体地位有法人、合伙和个体等形式. 34.公众支持型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不是服务收费. 35.公共事业组织免税通常基于组织类型和收入类型等两个因素. 36.公共事务是生产公共物品的活动. 37.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38.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政府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而公共事务组织一般不具有抽象的行政行为;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不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而公共事业组织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是允许进行有偿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是由政府全额拨款的,而公共事业组织经费不应是由财政全额拨款的 39.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40.为克服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Salamon 提出了委托政府理论 41.公共事业领导个人权力包括模范权和专长权 42.事业类公共事业组织的业务是社会公益、福利、保障方面的 43.公共事业管理领导者与工商企业领导者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4.公共事业领导者的构成要素中首位要素是权力 45.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横向沟通等都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沟通 46.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弗鲁姆 47.法令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正式控制方式.4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颁布于1999年49.成立事业单位要具备的条件是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B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经费来源,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50.公共事业伦理评价中最重要的力量是政治信念 51.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投资类型限制的着眼点是安全52.公共事业伦理的根本问题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 53.抽样调查包括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54.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是以政府为核心55.公共事业伦理包括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公共事业伦理实践和公共事业伦理评价56.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方法主要有思想政治方法、参与管理、工作丰富化和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57.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有目标认同原则,公平、公正原则,随机制宜原则,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58.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59、公共事业管理绩效的具体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大类.60、伦理准则意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的原则立场和根本态度.61、正确界定和划分政府机构与事业组织各自的职责,是实现政事分开的一个基本依据. 62.会员大会是社会团体的最高权力机构.63、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是政治品德素质 64.原则上党政领导不得兼任社团领导职务.65.公共物品是指无论个人是否想要购买,其利益不可分割地被扩散给全体成员的物品66.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67.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68.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事业管理学是从行政学的母体上分离出来的. 69.事业单位涉及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和卫生等领域.70.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了成就激励理论 71.“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是筹款不足72.全国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800万 73.现代事业制度的核心概念是现代事业组织 74.英国的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模式是行政监督模式75.责任意识是公共事业伦理认识的核心.76. 事业型市场的特点:精神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交换行为大多伴随传播活动、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与可分性并存、交换过程中产品所有权不发生转让77.社区管理是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78.法律和纪律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强制控制方式79.我国第一部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整的行政法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颁布的时间是.1998年 80.公务类公共事业组织的业务涉及是接受政府职能部门指示、委派81.社会经济事务的最终仲裁者是国家82.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设计构想是现代事业制度 83.社会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是.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核心84.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特点有、不存在利润指标、对目标与战略有更大的制约、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缺乏竞争、员工大多数是专业人员 85.根据测评的目的和作用,可将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员工素质测评划分为甄选型测评配置型测评、开发型测评、鉴定型测评和诊断型测评86.公共事业领导职务权力包括合法权、惩罚权、奖励权87.公共事业领导体制的类型有专权独裁式、开明专制式、协商式和参与式88.公共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一般可以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89.在我国,按照社会分类管理的原则,我国的社会组织大体可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五大类型 90.基金会的理事会的理事为5-25人. 91.社会团体实行分级登记和双重管理制度,不是所有的社团必须向国家民政部申请登记5.考核社区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标准是绩 92.基金会设立时的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93.公共事业组织的独立性特点是指其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 94.惩罚权是合法权的延伸. 95.公共事业管理沟通中的例外原则主要适用于向上沟通.96.考察和衡量公共事业管理效率必须抓住“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和“公共事业管理目标实现良好”这两点. 97.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98.公共事业组织与其他私营组织的最大区别是不以营利为目的99.公共事业组织的局限性被称之为志愿失灵 100.公共事业管理的客体是准公共事务 101.公共事业领导者的构成要素中首位要素是权力 102.我国的公共事业组织和国际上的第三部门这一概念最为接近103.从经费来源角度,可将公共事业组织划分为自给自足型公共事业组织、部分收费型公共事业组织、无偿提供型公共事业组织104.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亚当斯 105.记过、降级和判刑等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消极控制方式 106.最常用的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评估的定量方法是指标体系评估法 107.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监督机制关注的核心是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使得行为主体切实承担应承担的责任 108.我国最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颁布的时间是1998年 109.我国第一部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调整的行政法规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110.电视台不属于民办非企业所涉及的领域111.为人民谋福利是每个公共事业管理者的天职,是公共事业管理者之所以存在的前提112.我国的社会团体行政管理体制通常被称为分级登记,双重管理 113.抽样调查的优势是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成本小 114.现阶段我国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的主体是街道办事处 115.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有非营利性、沟通性、低成本116.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原则有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策略性地运用非正式组织原则 117.英国“行政监督模式”的确立经历了大法官制、监督专员制度、慈善委员会等阶段. 118.公共事业伦理意识包括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伦理目标 119.多元化的事业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涉及财政投资与补偿、事业经营补偿、社会投资与补偿.事业政策补偿等方面. 120.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特点是中介性 121.公共事业管理的非营利性并不是说公共事业组织不能创造利润. 123.社会公共组织主要包括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 124.责任意识是公共事业伦理意识的核心125.公共事业品德的养成机制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教育培养机制、习惯形成机制和良心调节机制三方面126.非公募基金会不能面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二、概念/名词1公共事务2准公共事务3公共事业管理4.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激励5现代事业制度6现代事业组织7目标管理8社会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9公共事业社会化10公共事业品德11民办非企业12盈余分配约束13公共事业管理发展14社区管理体制15抽样误差16分层抽样17等距抽样三、适合命简答题的知识点 1.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 2.提高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效果的方法.3.市场体制的局限性. 4.公共事业管理人才联合培养的主要形式. 5.事业型市场的主要特征. 6.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 7.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原则. 8.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9.公共事业部门素质测评的主要方法. 10.社区责任意识的主要内容. 11、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 12、公共事业领导体制的类型. 13、加强公共事业伦理建设的原则. 14、目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社区管理体制的发展与创新的主要途径. 16.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17.发达国家公共责任监督机制的发展趋势.18.公共事业管理中沟通的作用.19.我国公共事业管理观念的发展与创新.四、合适命论述题的知识点1.实现我国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对策.2.提高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效率的对策与途径.3、我国新型现代事业制度的基本框架.4.公共事业组织的职能优势和局限性.5.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6.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措施.7.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发展与创新的路径选择.。

(新)03331公共事业管理

(新)03331公共事业管理

(03331)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复习提纲一、适宜命选择/判断题的知识点(一)知识点1.和公共事务及企业事务相比,准公共事务的突出特点是中介性。

2.公共事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准公共性。

3.公共事业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公益性。

4.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公共事业组织。

5.模范权和专长权属于公共事业领导个人权力。

6.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利用国有资产举办。

7.公共事业领导的制度权是指合法权。

8.我国的社会公共事业组织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

9.公共事业组织的内在局限性在西方被称作志愿失灵。

10.在我国,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一般合称为民间组织。

11.“顾客支持型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服务收入。

12.一般来说,社会团体最初的资金来源是会员出资。

13.注重人际关系,领导者以人为中心,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的领导方式是参与式。

14.在沟通中,那些非例行的指令信息才由下级按照正式渠道向上沟通,这是依照沟通中的须知原则。

15.“盈余分配约束”是指机构的盈利和剩余不能在管理层和领导层分配。

16.关于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不相关活动”说法不正确的是享受税收优惠。

或者说,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不相关活动”属于商业经营活动、不享受税收优惠、与组织目标没有实质性联系。

17.英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模式被称为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模式。

18.美国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模式被称为非管制模式。

19.公共事业组织一般又被称为“免税组织”,免税一般是指免除所得税。

20.公共事业组织免税通常基于组织类型和收入类型两个因素21.在英国,在安全原则要求下,慈善机构在一种股票(证券)或固定利息储蓄方面的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额的5%。

22..在英国,投资中的安全原则要求慈善机构成为经济资源的消极持有者。

23.中国的事业单位由《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规范,它颁布于1998年。

24.公共事业组织的自主性是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而言的。

25.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权力需要、友谊需要和成就需要的理论是成就激励理论。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公共物品的特点:①非排他性是指一个人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无法排除其他人也同时消费这类产品,而且,即使你不愿意消费这一产品,你也没有办法排斥。

②非竞争性:一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使用者),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并不增加成本。

一是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数量和质量,并不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2)准公共物品理论:①具有非排他性且非竞争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教育)。

②具有非竞争性且非排他性不充分的准公共产品(道路)。

③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都不充分的公共产品(文化,医药,教育)。

(3)公共物品的分类 (4)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事务,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必不可少的事务,这里的共同利益,一方面是指体现全体公民长远利益,另一方面也是体现现实中的全局利益,因而是全体公民都十分关注的事务。

(5)公共事务的分类:①政治事务 主要包括涉及国家主权、政权、社会安定、民族利益等事务。

②经济事务 是指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的经济管理。

③狭义的公共事务(社会事务) 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民政、计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也就是公共事务中非政治的部分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

(6)公共事业:就是指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也就是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也可以说是公共事务中的社会事务。

具体说来,它主要包括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几大事业。

(7)公共事业的特征:①公共性;②劳务性;③非营利性。

⒎公共事业管理:就是指在一定环境中,公共事业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满足社会共同需求,依法对公共事业的生产供给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8)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关,不具有独立性,在经费上依赖于国家财政,它的管理方式主要是一种间接管理,是一种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社会活动的管理,它这个概念产生由来已久,是随着“守夜人”国家向“行政国家”的转变而逐渐兴起。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提要(一)一、选择的知识点1.从本质上说,公共性是公共问题的关键所在。

2.非营利性可以说是公共事业公共性一个更为具体的表现。

3.公共产品之所以具有非排他性,根本原因是其收益的外溢性。

4.在理论上,最早对公共产品做出严格定义的经济学家是萨缪尔森。

5.国防、行政管理和立法等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大学教育则属于准公共物品。

6.准公共产品的外部收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生产的正外部性,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消费的正外部性。

7.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最主要的组织是政府组织。

8.公共组织实施公共事业管理的基础是公共权力。

9.间接控制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如果出现偏差,就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追究管理者或执行者的责任,并督促其在实践中改正的过程。

10.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项,一是阶级统治,二是社会管理。

11.事业单位的主要特性服务性、公益性、公有性等。

12.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公共政策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综合。

13.情感方法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柔性方法的是14.战略规划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计划的核心。

16.公共项目是公共事业管理中最直接可见的对象。

17.公共项目运作方案选择的合理性标准是美国管理学家孔茨提出来的。

18.公共项目运作方案的贯彻进入中期出现的失效是偶然失效。

19.煤气、水、电、电讯、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方式可以是公共生产、市场提供。

20.法院判决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的正式构建途径。

21.社会公共事务的基本特征有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等。

22.下列属于公共组织的是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23.公共权力的特征有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约束性。

24.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25.公共事业绩效评估的基本指标是经济、效率、效果、公平。

26.公共事业最主要和本质的特征是公共性。

27.公共产品除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外,还具有非竞争性。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资料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多项选择题公共事业特征:1.公共性2.非营利性3.专业性4.基础性公共事业管理特征:1.基本目标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各种公共需要2.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非营利性4.服务性公共事业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协调职能4.控制职能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1.法律手段2.行政手段3.经济手段4.宣传教育手段5.技术手段政府体制的局限性:1.公共政策失效2.政府行为存在低效率3.政府活动易滋生寻租行为,出现不公正现象4.政府在解决垄断和外部性问题时可能造成新的垄断、外部性问题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1.为公共事业组织的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和行政管理的框架2.通过指导与协调为公共事业组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3.直接或间接提供部分公共事业产品4.建立健全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监督机制5.与公共事业组织建立制度化的合作伙伴关系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1.相对独立性2.非营利性3.低成本、高质量4.专业性5.接近性6.灵活性7.在培养互助精神、维护良好的社会价值等方面更具优势事业体制的局限性:1.行政化严重2.组织性质杂乱3.立法滞后4.经费不足5.自律机制不健全公共事业人力资源招聘的原则:1.政治和业务相结合的原则2.学以致用的原则3.按需施教的原则4.分级分类原则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1.预算管理2.资产管理3.负债管理4.收入管理5.支出管理6.结余管理7.清算管理8.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事业单位支出管理的基本要求:1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财务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2.节约支出,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合理分类,科学管理4.严格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的原则:1.紧扣组织宗旨,以目标群体为导向2.重视申请环节,强化过程监督3.关注社会效益,兼顾项目运行效率公共事业项目监控的方法和策略:1.保留控制权2.让决策者及时了解情况3.充分利用决策层的协调能力加强监控4.加强沟通5.根据修改后的计划进行监控属于公共事业组织监管内容:1.进行进退监管,把好进出关2.进行信息监管,增加服务透明度3.实行价格监管,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分配效率4.加强财务和产权管理,防治财务违法违规和资产流失5.加强质量监管,确保服务品质6.进行分配政策监管,落实非营利原则7.实行专项监管,解决待定事业问题8.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公共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属于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监管措施:1.完善事业组织法律、法规2.明确政府各监管主体的责任3.对公共事业的经营和从业实行认证制度4.改善对公共事业日常运行的监管5.加强监管制度建设西方国家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1.强化政府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2.多元化3.法制化与规范化西方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基本动因:1.缓解财政压力2.因公众舆论的变化和要求3.面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中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1.高度行政化2.主体单一化3.资源配置非社会化4.职能扩大化中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1.机构重叠、人员膨胀2.政事不分、职责不明3.管理僵化、缺乏活力4.结构失调、效率低下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1.教育预测2.教育决策3.教育计划4.教育组织5.教育评价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点:1.集中而又直接的管理特征2.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特征3.以封闭式管理为主的特征美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特点:1.组织上的多元化2.计划管理与自由研究相协调3.重视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实现有效管理4.企业是科技投资的主体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1.宏观科技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弊端突出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没有完全理顺3.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4.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5.科技评价制度与学术氛围尚待改善卫生事业的基本特征:1.知识密集性2.价值终极性3.经济依赖性4.服务性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挑战:1.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不完善3.卫生资源总体不足,配置失衡4.药品供应体系尚需深化5.医疗保障体系仍不健全6.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1.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国家文化事业发展2.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壮大3.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4.引导文化消费倾向,提高社会生活水平5.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1.进一步理顺文化与政治的关系2.进一步理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3.进一步理顺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主导型体育事业管理的弊端:1.容易造成行业垄断2.容易阻塞社会团体参与体育管理的渠道3.容易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削弱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职能4.体育的诸多重要管理领域往往分散于不同的政府机构,造成资源管理的浪费我国体育事业管理改革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1.体育事业发展主体和体育服务的多元化2.体育事业资源配置和运用的社会化3.体育事业活动的产业化与市场化4.体育事业管理的民主化与法制化名词解释公共事务:广义:国家立法部门授予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如政治事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等。

(0147)公共事业管理导论复习大纲

(0147)公共事业管理导论复习大纲

(0147)《公共事业管理导论》复习大纲一、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1、事业单位“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的目的,由国家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2、公共物品具备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边际成本为零的产品和服务。

3、公共事业: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非特定多数性、非实物生产性、非权力依附性的社会组织。

4、文化管理文化管理就是文化行政部门依据国家和所属地方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各项文化事业实行规划、组织、调控、引导和监督的一种行政行为。

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制定文化发展战略;进各项文化基础工作;实施文化市场管理5、事业型市场狭义:进行各项公共事业产品交换的场所,以商品形式向人们提供精神产品和服务。

广义:事业商品交换过程中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不仅包括事业商品的交换场所,且涉及事业商品与任何形式商品的交换关系及事业生产资料所有者与任何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是范围极其广泛的、开放的公共事业商品与服务的大市场。

6、寻租寻租(rent—seeking)指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活动,租金则泛指政府干预或行政管制市场而形成的级差收入,及超过机会成本的差价。

寻租活动的特点是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如游说、疏通、拉关系、走后门等),以获得拥有租金的特权。

寻租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并不增加新财富,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及官员争夺权力,社会处于低效、停滞的状态。

7、部门利益论代表人是施蒂格勒(《产业政策与政府管制》)该理论认为,确立政府规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规制机构仅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

8、规制规制(Regulation):原意为以法律、规章、政策、制度来加以控制和制约。

规制不同于管制。

9、公共利益论关于政府规制的理论之一,认为政府规制是政府从公共利益出发,纠正在市场失灵下发生的资源配置的非效率性和分配的不公正性,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为目的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

公共管理学复习提纲一、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学科。

它涉及到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公共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方面。

公共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政府部门,还包括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公共部门。

其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一)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注重行政的效率和组织的层级结构。

(二)新公共行政理论关注社会公平、公民参与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绩效。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公共服务的公民导向和价值追求。

三、公共组织(一)公共组织的类型包括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事业单位等。

(二)公共组织的结构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等。

(三)公共组织的运行决策、沟通、协调、控制等环节。

四、公共政策(一)公共政策的过程包括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终结等。

(二)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社会问题的性质、利益集团的博弈、政策制定者的能力等。

(三)政策执行的障碍政策目标的不明确、执行机构的能力不足、利益相关者的抵制等。

五、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人员的招聘与选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拔合适的人才。

(二)培训与开发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四)薪酬管理保障员工的合理待遇,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六、公共财政管理(一)公共预算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

(二)公共支出支出的规模、结构和效益分析。

(三)公共收入税收、收费、债务等收入形式。

七、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一)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效率、效果、公平等方面。

(二)绩效评估的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结合。

(三)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数据的真实性、评估的公正性等问题的解决。

八、公共管理中的伦理与责任(一)公共管理伦理的内涵包括公正、廉洁、服务等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点)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点)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点)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期末考点)复习提纲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事业单位P22、公共事务、准公共事务、企业事务(公共物品、私人物品、准公共物品)P3~43、公共事业的含义与特征P54、公共事业组织与特征P6~75社会团体P66、公共事业组织与政府的区别公共事业组织与企业的区别P10~117、公共事业管理P128、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P14~159、公共事业管理学(内涵)P1710、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P19~20第二章1、市场体制的职能优势与局限性P23~24信息传递效率高、激发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力强、能够有效地组织社会经济活动2、现代国家体制的职能优势与局限性P27~283、公共事业体制的职能优势与局限性(如何克服志愿失灵)P30~32第三章1、公共事业管理领导权力的种类P41~42职务权力与个人权力之间的关系P422、什么是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P423、公共事业组织领导者的特征(综合性(重点)、层次性(记))P42~434、素质的基本内容(具体记)P43~445、最合理的领导体制(原因)6、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沟通P467、沟通的作用、原则P47P49~508、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沟通的方法9、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含义P5110、激励的原则、方法P52~53P5511、控制的含义、方式P56P57~59(如何把各种方式有效地整合起来进行有效控制)12、效率的含义P5913、提高效率的措施P62~65第四章1、公共责任的含义P68~692、监督机制的组成P693、监督的原则P79~804、完善监督机制的措施P81~84第五章1、MAE法的内容P90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立法的特点P97~993、如何完善公共事业组织法律制度P100~1064、事业单位成立的条件、步骤P1095、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P110~1116、社会团体登记的条件与程序P113~1147、社会团体管理体制P1138、社会团体要提交的文件P1149、对社会团体行政管理的方式P11810、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概念P12211、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的程序P12412、基金会的概念P12813、基金会设立的条件P13014、基金会资助的领域P132第六章1、公共事业伦理的内容P1392、伦理建设的原则P1393、加强伦理建设的途径P1434、公共事业道德的内容P1455、道德的养成机制(公共事业良心)P148第七章1、财务管理的任务、内容P152~1532、财务管理的含义P1583、财务管理的种类P159~1614、财务监督的含义P158第八章1、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P171~174第十章1、科技行政管理的内容P222~2232、教育行政管理的内容P2273、教育行政管理的内容P227~2284、教育事业的公共事业管理只要包括方面P2285、文化事业的行政管理P2316、文化事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P2317、教育事业的行政管理P2348、卫生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P236第十一章1、目标管理的含义P2502、制定目标的依据P251~2523、人力资源测评的含义P2554、绩效分析的方法P2575、素质测评的方法、原则P260~261第十二章1、社区的含义P2752、社区的功能P276~2773、社区管理的内容P278~2794、社区管理组织的类型P2835、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P2846、我国社区管理的模式P287~2897、社区服务P2908、社区服务的种类(服务方式)P290~293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考点复习与整理公共事业管理考点复习与整理名词解释公共事业:特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事业管理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一、公共性:指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同性而非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

二、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三、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四、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五、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六、公共事业管理概念与特征:概念: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特征:1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公共性。

2公共事业管理具有强制性。

3公共事业管理具有非营利性。

4公共事业管理具有服务性。

七、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公众为本原则。

A,必须以维护和提高公众利益为管理的出发点,也作为管理的归宿。

B,必须以公众的特点和需要水平为依据进行管理。

C以维护和提高公众的利益为基本要求,激励管理者的积极性。

2服务原则。

A,在宏观层面,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清楚认识到现代公共事业管理本质上是服务而非管制,服务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核和基础。

B,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着管制的形式,但在根本上管制是服从于服务的,即管制是为了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根本利益。

C,中低层的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其最基本的智能,管理就是服务具有最明确的体现,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3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A,在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的基础上,重视结果管理。

B,在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外部管理。

C,必须在对公共事业管理的评价中,将社会效益作为绩效评估标准的最重要的内容。

4法治原则。

当代的公共事业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或者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而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也必然是依法进行的管理。

八、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区别: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区别:第一,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上的区别。

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而行政管理的对象则是广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

第二,管理主体的区别。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而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整个的社会公共组织。

第三,管理方法和手段上的区别。

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第一,管理的母的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进公共利益,其目的是公益性的。

第二,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的权力是公共权力,这一权力是基于公共事务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社会权力的综合。

第三,管理的性质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是一种社会管理,企业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管理。

第四,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目的上的不同,决定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或机构在维持生存方面必然存在差异。

第五,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第六,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第七,绩效评估标准不同。

公共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估标准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并重在公平。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虽然也要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统一,但对企业而言,由于其生存的基本要求,经济利益是首要目标。

九、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一)实践抽象法。

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

这种研究法方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共事业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

(二)实体分析法。

所谓实体,这里是指一种物质实体,即占有一定的空间并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物质存在。

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实体方法,就是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时,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作为一个实体来看待,重点分析该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对这一实体活动的条件和规律等的认识。

(三)案例分析法。

又叫问题法,它是包括管理学、法学、社会工作学等应用性社会科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这些学科的一种基本而重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

(四)比较分析法。

所谓比较分析法,通常是指把所要研究的对象与不同的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或将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通过鉴别事物之间的异同及其制约因素等,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找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

(五)实验法。

所谓实验法,是指通过设计情境、控制条件、观察和分析对象活动以掌握因果关系,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含义及六种类型(了解)含义:所说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类型: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公共关系环境等。

第三章:一、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概念、演变、决定因素:概念: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就是在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

演变:(一)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

又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保守模式,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出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自行提供,市场也不介入这一领域。

(二)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

又称为官僚模式、科层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

在这一种模式下,市场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是间接而非直接的,社会力量的参与是极为有限的。

(三)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

这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

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夫人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决定因素:(一)公共需求。

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一)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首要职能。

(二)组织职能。

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组织是一项依据一定的计划或目标,组成相关的部门实施必需的管理工作,是基本的管理职能。

(三)协调职能。

协调是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它与计划职能和组织职能直接相关。

协调的任务是保证计划和组织职能的实现。

(四)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基本职能,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把具体的运作与最终目标联系起来,在这意义上,控制职能与计划组织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计划为控制活动提供标准,而没有控制的计划则难以实现。

二、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方法:1刚性方法。

A行政方法。

是指公共行政主体根据管理的客观需要,运用除法律、法规、规章外的规范性文件(指示、命令、规定)对公共行政过程施加控制的方法。

B经济方法。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经济方法是指国家利用一定的经济手段影响公共事业活动参与者的经济利益,以保证公共事业的发展按国家意志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

C法律方法。

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根据公众的根本利益及其对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依据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施加控制的方法。

D政府在管理公共事业是刚性方法的合理使用。

2柔性方法。

A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是公共行政服务方法的具体体现。

行政指导是一种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行为。

B公共事业管理合同。

公共事业管理合同是公共管理合同中最重要而基本的部分,又可称为公共事业管理契约,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政府与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非政府组织、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等之间,为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目标,经相互协商所达成的协议。

3行政授权。

政府进行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行政授权,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将某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明确授予行政机关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

4行政委托。

所谓行政委托是指行政机关和法定授权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蒋某一项或某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管理权委托给其他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行使的法律行为。

5情感方法与心理方法。

第六章:一、目标管理(了解):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

二、战略规划概念及价值:概念:是该组织在分析环境和把握环境所存在威胁与机会的基础上,产生组织战略的过程,是一个一体化决策系统的形成产生并发出连贯协调的结果的正规化程序。

价值:战略规划是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计划的核心,为各项具体计划的制定从整体上确定了基本的轮廓和依据。

这是因为,从纵向看,战略规划的确定有助于各项具体的管理工作的开展,如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定位、资金筹措、设备购置、人员配置等之间的相互协调;从纵向看,战略规划的确定有助于正确处理长远需要和眼前需要、长远发展和眼前生存的关系,减少和避免短期行为的干扰,保证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总之,公共事业管理战略规划的目的在于识别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挑战,并指导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对环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反应,通过形成相应的战略决策,以获取组织长期的稳定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三、SWOT分析方法(了解)1SWOT分析是目前战略管理与规划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分析工具,其中的S是指优势、W是弱点、O是指机会或机遇、T是指威胁2SWOT分析,就是指在了解自己组织的优势与弱势的基础上,将组织内部的资源因素与外部因素造成的机会与风险进行合理的、有效的匹配,从而制定良好的战略,以掌握外部机会,规避威胁的一种方法3在SWOT分析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什么是关键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因为所谓内部优势和弱点、外部机会和威胁,是由关键问题构成的获益关键问题为形式表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