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

合集下载

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

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

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超声评价超声对于评价血液透析患者所面临的血管问题极有帮助。

它比物理检查可显示更多的血管细节,在建立通路前仔细了解动静脉解剖,可提高用于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静脉显示率,并对血管进行描画,选择功能良好的血管,减少手术失败,使自体动静脉内瘘数量增多,对于原先曾经建立过通道和(或)中心通道失败的患者尤为如此。

对于造瘘失败,无论是自体或移植物内瘘,超声可以用来判定动静脉内瘘不成功的潜在原因。

超声还可以对已透析使用的内瘘进行评价,对所出现的并发症给予检查诊断,为治疗处理提供信息。

超声检查:仪器:患者体位:平卧或坐位,前臂舒适地主置于检查床或检查台上。

检查内容:对前臂动脉及静脉的检查包括管径、管壁情况、管腔通畅与否、走行状况、有无畸形变异及位置、有无侧支及其位置、血管扩张能力,对动静脉距离给以提示,为外科医生选择做瘘的位置提供参考信息。

操作手法:纵切面与横切面相结合。

特别注意探头轻放于皮肤上,勿加压,以免将细小静脉压瘪。

(一)、动脉的评价以桡动脉及尺动脉为重点,必要时需对肱动脉、腋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进行检查。

1、走行以桡动脉为重点,观察有无桡动脉或尺动脉缺如、多支或高位分支等解剖变异;观察有无走行迂曲、斜向走行及位置异常等。

2、内径不用止血带,动脉内径大于1.6mm动静脉瘘成功率较高,动脉内径小于1.6mm,手术难度增大,且延长动静脉瘘成熟的等待时间。

但动脉本身的扩张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尤其是高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疾病患者等,应用反应性充血检查评价前臂动脉有一定意义。

3、内-中膜测量内-中膜厚度,观察有无斑块,标明班块的位置大小,为手术位置的选取提供信息,严重的钙化可能导致接口手术夫败。

4、通畅情况:超声追踪检查手术侧上肢动脉,检查有无狭窄或闭塞,若有则不能造瘘.锁骨下动脉是上肢易发生动脉狭窄的部位,应重点检查.尺、桡动脉均需通畅、无狭窄或闭塞,以避免术后缺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5、反应性充血检查:即血管扩张能力检查。

临床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等评估及要点

临床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等评估及要点

临床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等评估及要点术前评估1. 物理检查一般选择非惯用侧前臂血管,以左前臂为例,病人可平卧或站立,肘部扎压脉带,嘱患者反复重复握拳-松开动作,检查者轻轻拍打前臂头静脉,使头静脉充分充盈,目测头静脉粗细-内径,有的患者皮下脂肪较多,此种情况下,目测可能较为困难,可以手法触摸感知头静脉轮廓,不少患者依然可以获知前臂头静脉情况,松开压脉带评估桡动脉,触摸腕部桡动脉搏动,搏动良好提示动脉内径尚好。

进一步的评估包括Allen 试验。

2. 超声评估心脏彩超如射血分数<30%,应视为禁忌症,彩超评估首次行 AVF 最小动脉内径应≥1.5 mm,静脉内径应≥2 mm(束臂后)。

根据手术熟练程度,对拟进行手术的头静脉、桡动脉进行标记(备选,如果标记了,务必要美观,切记,否则可能被怼)。

完善术前项目手术知情同意书(应当告知可供选择的替代方式)、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单(看医院对手术管理规定,有的科室有自己的手术室)。

进入手术室1. 更换衣物更换拖鞋,进入更衣室,全身衣服可保留内衣、内裤、袜子,其余衣服应一并脱去,换手术衣,戴帽子、口罩。

2. 外科手消毒①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洗,包括至上臂下 1/3 部位,要求 2 遍;②无菌干纸巾擦去或蘸去双手、前臂、上臂水分,如用无菌巾,需采用三角对折的方法擦拭前臂、上臂;③采用无菌干纸巾的擦干手后,需使用无菌速干手消毒剂涂抹双手、前臂、上臂下 1/3。

注意:洗手过程尽量保持肘低位置,防止水喷溅手术衣服。

3. 消毒、铺巾①有的医院要求消毒过程戴手套,左手持弯盘,右手持卵圆钳,将小块无菌消毒纱布夹持至弯盘内,呼叫护士倒碘伏(适量,不建议过湿);②病人体位:平卧位,手术侧肢体放置在适当位置,病人手术侧上肢可选择放置在手术桌上悬空或不放桌上(直接悬空),需注意桌面或地面上,需放置小单或小垫,以防止碘伏滴落地面,造成地面卫生无法保持,个别患者体质偏差者,注意需扶持,扶持过程需注意尽量避免碘伏沿皮肤流到助手手部;③消毒:右手用卵圆钳夹持纱布,进行皮肤的消毒,消毒顺序:五指分开,手指、指尖、指间、指背、手掌、腕部、前臂、上臂下 1/3,依次消毒,单向消毒,不可左右「摩持」,共消毒 3 遍,每一遍不可留有死角;④铺单:以消毒前准备好手术桌为例,将消毒前事先垫好的小单扔掉(护士),取中单对折后(对折后有 4 层)铺至手术桌,或将小单铺至手术桌,共 4 层,取 1 小单(1/3 对折)包上臂,注意勿碰触污染部位,再取 1 小单(1/3 对折)包手,然后将患者上肢放置在手术桌上,护士准备的小单一般比较足够,再取一块小单(1/3 对折)横向铺单至手术拟切口以上的前臂、上臂,再取一块小单(1/3 对折)横向铺单至手术切口以下的前臂、手部。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评估使用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评估使用及护理

2选择穿刺点 ⑴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的距离 至少在3CM以上,针尖呈离 心或向心方向穿刺 ⑵静脉穿刺点距动脉穿刺点间 隔在5-8CM,针尖呈向心 方向穿刺 ⑶如静脉与动脉在同一血管上 穿刺至少相距8-15CM, 以减少再循环,提高透析质量。 ⑷注意穿刺部位的轮换,切记 定点穿刺,每个穿刺点相距1 CM左右
7内瘘患者的自我护 理指导 您平常是怎样给病人 做健康教育的呢?
绝对禁忌证 ⑴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 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⑵患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 端吻合。 禁忌证 ⑴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个月。 ⑵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或低血压患者。 ⑶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血管通路建立前患者评价 病史 是否放置过中心静脉导管 是否放置心脏起搏器 患者惯用的上臂 是否有心力衰竭 是否有糖尿病 是否使用过抗凝剂或有凝血方面的问题 是否有建立血管通路的历史 是否进行肾移植 影响 可能致中心静脉狭窄 可能导致中心静脉狭窄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血管通路可能改变血流动力学及心输出 量 患者血管不利于血管通路的通畅 可能较易使血管通路产生血栓或不易止 血 失能的血管通路使身上能为血管通路的 地方减少 临时性血管通路即可
4内瘘的正确使用与穿刺护理
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能够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减少因穿刺技术带来 的内瘘并发症。新建内瘘和常规使用的内瘘在穿刺技术上有些不同, 需要血透护士认真把握。 1穿刺前评估及准备 ⑴首先检查内瘘皮肤有无皮疹,发红,淤青,感染等,手臂是否清洁。 仔细摸清血管走向,感觉震颤的强弱,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应及时通 知医生 ⑵穿刺前内瘘手臂尽量摆放于机器一侧,以免因管道牵拉而使穿刺针 脱落:选择好合适的体位同时也让患者感觉舒服。 ⑶工作人员作好穿刺前的各项准备,如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及 穿刺用物品。

人工动静脉瘘超声诊断AVF

人工动静脉瘘超声诊断AVF

人工动静脉瘘超声诊断AVF 人工动静脉瘘的超声评价(AVF)一.概述1.多普勒超声对于应用人工动静脉瘘(AVF)进行透析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更能详细显示血管的具体情况。

2.在建立透析通道前寻找适于建立自体AVF的动静脉,建立通道后判断AVF的血流通畅性,有无狭窄,有无血栓形成及血管周围的包块,如血肿、假性动脉瘤等。

血透通道的建立,最常用的AVF是前臂桡动脉及头静脉。

二.概念1.血液透析: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

2.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指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用于血液透析穿刺,反复建立体外血液循环。

3.自体消息脉内瘘(AVF)是经由过程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三.目的评价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性,检测内瘘并发症,如血栓、狭窄、闭塞、窃血、静脉瘤样扩张、血肿、动脉瘤等。

四.适应证1.内瘘的震颤、杂音减弱或消失。

2.术后引流静脉属支过多致瘘难以成熟。

3.透析时针刺困难。

4.透析时血流量下降、动态静脉压增高、通路再循环增大。

5.瘘侧肢体水肿和(或)疼痛、穿刺后出血时间延长。

6.不可解释的Kt/v(透析充分性的一项指标)。

7.疑诊狭窄、血栓、窃血、血肿、动脉瘤或静脉瘤样扩张等并发症。

五.禁忌证与范围性平日无禁忌证,出现以下情形时搜检受限:1.搜检区域溃疡或针刺后针孔处出血使用绷带。

2.极严峻的低血压(血流量及流速受影响)。

六.仪器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5~12MHz线阵探头。

七.检查前准备普通无需非凡筹办,被检者应充裕表现上肢。

1.病史:了解简要病史,包孕造瘘具体情形,如次数、位置、吻合体式格局、每次使用工夫、内瘘失败的原因,现用内瘘情形;了解有没有上肢或颈胸部手术史或有创性搜检及医治史。

人造血管内瘘穿刺及护理要点

人造血管内瘘穿刺及护理要点

六、并发症的护理
并发症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基本相同,常见并发症为感染、血栓形成、出血和血肿最常见的并 发症为血栓形成,血清肿仅见于人造血管内瘘。
(一)血栓形成 早期血栓形成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有关(3个月内),晚期主要与血管内膜 增生性狭窄有关。血栓形成干预和护理要点如下。
1. 人造血管的穿刺有它的独特性,穿刺技术要求高。
(5)注意检查人造血管功能状态,教会患者判断瘘管是否通畅的方法,即用非手术 侧手触摸手术侧静脉处,若扪及震颜或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通畅。如无震颤、博 动及血管杂音减轻或消失,或出现辐射性搏动,应立即通医生,以进一 步确定是 否有人造血管闭塞。
(6)术后2周内常有明显的血清肿,4周后才能与周围组织愈合。如操作不当,容易 引起感染,一旦感染就得将移植血管全部切除,故不建议在2周前使用内瘘。建议 手术后2一3周,由资深护士长或资深护土评估后再使用。如过早使用,发生隧道 内出血时,易形成血肿及假性动脉瘤,所以掌握好合适的使用时间,对患者人造血 管使用寿命的延长是十分重要的,如患者病情严重,需行紧急透析时,在无明显血 情肿和局部红肿的情况下亦可使用。
四、手术后护理
(1)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伤口干燥、整洁,不要随意去除包扎敷料,以防止伤 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不止、疼痛难忍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有效止血、合 理使用抗生素。
(2)术后早期,应尽量穿袖口宽松的内衣,如出现局部肿胀,可能为血清肿 (血浆通过多孔的PTEE移植物渗出),应促进其消退;局部红肿明显时,可 用50%乙醇湿敷。
2. 宣教患者自我保护,如每日触摸震颤,血红蛋白浓度不要太高,定期随访抗凝指标(凝 血酶原时间、APTT),可根据医嘱服用华法令、潘生丁、阿司匹林等抗凝剂。注意个人卫 生,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维护管理现状

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维护管理现状

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维护管理现状姜惠丽【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9(025)003【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人造血管;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维护管理【作者】姜惠丽【作者单位】济南市中心医院肾脏病/血液净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也是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保障。

在移植物血管动静脉内瘘(AVG)、血液透析管、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这3种最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中,AVF处于优势地位。

K/DOQI建议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AVF,次选为移植物内瘘,CVC应作为最后选择。

在美国约20%患者使用 AVG 作为长期透析通路[1]。

AVG患者可以建立血管通路的血管资源非常有限、手术难度大、经济费用高、术后易出现血管狭窄、感染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使用寿命一般只有1~2 年,因此对AVG的使用及维护尤为重要[2]。

现将从AVG的人造血管移植物的介绍、并发症预防及护理、AVG的使用及管理日常维护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待为护理人员对于AVG的维护及正确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1 人造血管移植物简介及临床应用移植物根据其来源分为生物性血管和非生物性血管,生物性血管因其植入体内后容易发生管壁钙化、瘤扩张等改变,同时来源困难,处理程序复杂,导致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少;非生物血管主要是人造血管。

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人造血管在1970年William Gore首创,于1972年Soyer等首次临床应用报道,自此之后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在我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ePTFE人造血管结构上具有许多微孔,能与机体的纤维组织形成惰性结构,因而引起的炎症反应较小;同时血管内面带有负电荷,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无抗原性,无异物排斥反应;其具有商品化、易获得、内径和长度,可以根据病情随意选择、耐受反复穿刺吻合和植入技术比较简单及成熟的时间短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内瘘流量评估公式

内瘘流量评估公式

内瘘流量评估公式
内瘘流量评估公式为:监测点处流量(ml/min)=截面积(cm²)×平均流速(ml/min)。

一般而言,良好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流量应该在
700\~1300ml/min之间。

当流量低于500ml/min时,可能出现透析中脱血流量不足,所谓病人常说的“吸不出血”。

当流量低于300ml/min时,内瘘血栓形成的概率就会明显升高,这时需要尽快干预。

对于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由于常见流出道狭窄,出现脱血不良的情况很少,所以血流量主要用于预测血栓形成,低于600ml/min时血栓概率升高,需要限期处理,低于400ml/min则可能随时血栓形成,需要急诊处理。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内瘘流量评估公式的相关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师或医师协会。

人工动静脉瘘超声诊断 AVF

人工动静脉瘘超声诊断   AVF

人工动静脉瘘的超声评价(AVF)一.概述1.多普勒超声对于应用人工动静脉瘘(AVF)进行透析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更能详细显示血管的具体情况。

2.在建立透析通道前寻找适于建立自体AVF的动静脉,建立通道后判断AVF的血流通畅性,有无狭窄,有无血栓形成及血管周围的包块,如血肿、假性动脉瘤等。

血透通道的建立,最常用的AVF是前臂桡动脉及头静脉。

二.概念1.血液透析: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经体外半透膜的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

2.透析用动静脉内瘘:指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用于血液透析穿刺,反复建立体外血液循环。

3.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三.目的评价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性,检测内瘘并发症,如血栓、狭窄、闭塞、窃血、静脉瘤样扩张、血肿、动脉瘤等。

四.适应证1.内瘘的震颤、杂音减弱或消失。

2.术后引流静脉属支过多致瘘难以成熟。

3.透析时针刺困难。

4.透析时血流量下降、动态静脉压增高、通路再循环增大。

5.瘘侧肢体水肿和(或)疼痛、穿刺后出血时间延长。

6.不可解释的Kt/v(透析充分性的一项指标)。

7.疑诊狭窄、血栓、窃血、血肿、动脉瘤或静脉瘤样扩张等并发症。

五.禁忌证与局限性通常无禁忌证,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受限:1.检查区域溃疡或针刺后针孔处出血使用绷带。

2.极严重的低血压(血流量及流速受影响)。

六.仪器设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5~12MHz线阵探头。

七.检查前准备一般无需特殊准备,被检者应充分显露上肢。

1.病史:了解简要病史,包括造瘘具体情况,如次数、位置、吻合方式、每次使用时间、内瘘失败的原因,现用内瘘情况;了解有无上肢或颈胸部手术史或有创性检查及治疗史。

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内瘘

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内瘘

动静脉内瘘及移植物内瘘一、自体动静脉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指在皮下将患者自体动脉和静脉直接吻合所形成的新的人工血管通道,为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进入体外循环提供保障,故称为患者的“生命线”。

自体动静脉内瘘因其长期开放率高,并发症少,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要求】1.物理检查动静脉内瘘吻合口震颤良好,内瘘静脉走行平直、表浅、易穿刺,有足够可供穿刺的区域。

2.血流量>600ml/min,透析时体外循环血流量>200ml/min。

3.血管直径>6mm,距离皮肤深度<6mm。

4.可供穿刺长度>6cm。

【适应证】1.慢性肾衰竭需长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2.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少尿或无尿,需长期单纯超滤或透析治疗的患者。

【禁忌证】1.Allen试验阳性。

尺动脉与桡动脉的交通支闭塞,会导致术后手掌动脉弓缺血,此时用桡动脉做内瘘行端端吻合是禁忌的。

2.术区部位皮肤存在感染或大面积烧伤者。

3.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或出血倾向者。

4.有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基础心脏疾病,对内瘘导致的心脏输出量增加难以耐受者。

5.意识障碍不能配合手术者。

【建立时机】1.首次血管通路手术(自体动静脉内瘘)应于透析前6个月建立。

2.根据KDOQI指南,患者eGFR≤25ml/min。

3.移植物建立动静脉内瘘应在开始血液透析前3~6周植入。

【器材及药品】2%利多卡因20ml×1,肝素12 500U×1,生理盐水250ml,罂粟碱40mg×1;手术刀柄及刀片、巾钳、持针钳、血管钳、眼科剪、线剪、静脉拉钩、扩张器、显微器械(显微镊、显微剪、显微持针钳各一把)、7-0无损伤缝线、吸收性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等。

【吻合血管及方式】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选择血管的原则:先左(非优势手侧)后右,先远后近,先下后上(确保透析时血流量在200ml/min以上)。

选择血管的标准如下。

人工血管内瘘护理查房

人工血管内瘘护理查房

狭窄或闭塞问题解决方案
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狭窄或闭塞的人工血管内瘘,可采用药物治疗,如使用 抗凝药物、溶栓药物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人工血管内瘘,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如球囊 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恢复血管通畅。
定期监测
定期对人工血管内瘘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狭窄或闭塞问题并处理, 避免病情恶化。
禁忌症
严重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部位存在感染或严重皮肤病的患 者;预期生存期较短的患者。
手术方法及步骤简介
手术方法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麻醉方式。
步骤简介
在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和铺巾;切开皮肤和组织,暴露需要建 立内瘘的动脉和静脉;对动脉和静脉进行端端吻合或端侧吻 合,建立短路通道;检查吻合口通畅性及有无出血;缝合切 口并包扎。
预防血栓形成。
物理预防
03
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袜等物理方法,促进下肢
静脉回流,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康复训练指导
1 2 3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屈伸肢体 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防止血栓形成。
下床活动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逐步进行下床活动 ,如站立、行走等,以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心肺 功能。
监测感染迹象
密切观察人工血管内瘘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脓性分泌物等 感染迹象,一旦发现及时处理。
出血问题应对策略
压迫止血
在人工血管内瘘穿刺后,采用适当的压迫方法进行止血,避免局部 血肿形成。
监测凝血功能
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用量,防止出血并发 症的发生。
处理血肿
对于已经形成的血肿,可采用局部冷敷、热敷、理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促进血肿吸收。负责患者术后护理及并源自症预防,促进患者 康复。03

人工动静脉内瘘成熟标准

人工动静脉内瘘成熟标准

人工动静脉內瘘成熟标准
人工动静脉内瘘(AVF)是一种手术技术,用于为需要长期血液
透析治疗的患者建立血管通路。

AVF的成熟标准是指术后多久以及
在什么条件下,这种血管通路可以被认为已经成熟并可以用于透析
治疗。

AVF成熟的标准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

首先,从手术后的时间角度来看,一般来说,AVF的成熟需要
一定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成熟的AVF需要经过大约3到6周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血管壁会逐渐增厚并扩张,使得血管内径增大,血流量增加,从而为透析治疗提供足够的血液流量。

其次,从临床观察的角度来看,医生会通过一系列临床检查来
评估AVF的成熟程度。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血流量测定、超声检查等。

医生会观察AVF的外观,包括是否有血管突出、是否有震颤等现象。

另外,医生还会通过听诊AVF的血流声来评估血管通路的通畅程度
和血流速度。

此外,从透析治疗的角度来看,AVF的成熟标准还包括是否能
够满足透析治疗的需要。

这包括血流量是否足够、血管通路是否通畅、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等。

只有当AVF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才
能确保透析治疗的有效进行。

综上所述,人工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标准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考虑手术后的时间、临床观察和透析治疗的需求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AVF才能被认为是成熟的,
可以用于透析治疗。

最新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

最新人造血管内瘘的护理
管通路 来说至关重要:
a感觉造瘘部位周围的皮肤 温度 b注意病人造瘘部位及其周 围皮肤是否有发硬或类似于 过敏的症状
术后护理要点
触觉检查 – 震颤评估
触诊整个人工血管部位,可以感 受到一种强而有力的“波动感”。 这种波动感象是一种皮肤下的持 续震颤,与脉搏跳动不同
5、每天不同的时间段自检血管 震颤情况,有异常及时联系医师。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2
装史、糖尿病史、SLE等病史。 通过B超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血
管,选择做吻合口的动静脉。 评估患者心功能。 评估凝血情况。 术前1小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要点
1、术后5-7天内,术肢保持清洁、 干燥,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要点
2、术后48-72小时抬高术肢,减 轻肿胀,如肿胀明显可用50%的 红花酒精湿敷。
术后护理要点
3、包扎敷料不宜太多太厚,以 能扪及瘘管的震颤或听到血管的 杂音为宜。
术后护理要点
4、术侧不能拿重物、测血压、戴 过紧的首饰、输液、抽血,睡觉 侧压。
术后护理要点
5、术肢术后3-5天可做握拳运动 或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 防止血栓形成,如是高凝者,遵 医嘱给予抗凝治疗。
术后护理要点
适应症
1、上肢血管纤细无法做自体内 瘘
2、反复做内瘘使上肢血管耗竭 3、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使
上肢自身血管严重破坏 4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
需用移植血管塔桥
禁忌症
1、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 存在狭窄、血栓形成或闭塞。
2、严重的动脉狭窄 3、预期患者存活小于3个月 4、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心力衰
竭未控制、低血压患者
禁忌症
5、手术部位存在感染、脓毒血 症。

动静脉内瘘监测和并发症的处理

动静脉内瘘监测和并发症的处理

动静脉内瘘监测和并发症的处理动静脉内瘘监测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保证透析充分性、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步骤。

【动静脉内瘘监测】(一)监测方法1.采用常规临床观察(视诊、触诊、听诊,拔针时监测出血时间)确定是否存在通路功能不良。

2.将流量观察和透析静脉压,透析指标(血钾浓度,Kt/V)作为常规监测手段。

3.当患者出现通路功能不良或常规监测指标异常时,建议采用双功多普勒超声或对比剂影像学检查血管通路。

(二)新血管通路的评估1.人造血管通路如果有震颤、手术后水肿消失以及没有感染的证据,手术后2周可以开始使用。

2.正常的自体血管通路有较柔和的搏动,易被压缩并有持续性低调杂音,邻近吻合口可触及震颤。

3.自体动静脉通路内血流量手术后24小时即有明显增加,在3~6周达到最大值,其吻合口直径增加也在手术4~8周后达到最大值。

4.自体血管通路在4~6周后经临床评估仍然没有成熟,应进一步检查潜在的解剖学因素,如有无静脉或动脉狭窄、是否存在大的分流静脉等。

5.静脉直径≥4mm,血流量≥500mL/min时,可用于透析的可能性为95%。

6.静脉直径<4mm且血流量<500mL/min时,仅33%的通路可用于透析。

(三)自体血管通路成熟标志1.口径>5mm。

2.通路血流量>500ml/min。

3.足够浅表,距离皮肤表面<6mm,利于辨认和精确、安全地穿刺。

(四)血管通路功能判断1.血管通路血流量测量是判断通路功能最好的方法。

人造血管通路血流量<600ml/min,或较基线值下降25%以上,均提示狭窄。

2.静脉透析压(VDP)对于人造血管通路最具有价值,对于监测自体血管通路几乎没有价值。

3.动态VDP在低透析血流量测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透析血流量、穿刺针直径、透析机类型以及患者血压。

4.静态VDP(透析泵血流量=0时测定)最好的测量方法是趋势测量,如果VDP呈现增加的趋势,则提示狭窄。

人造血管内瘘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比较

人造血管内瘘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比较

人造血管内瘘及自体动静脉内瘘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比较目的探讨人造血管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分析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内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瘘成熟时间、1年通畅率的差别等。

结果人造血管内瘘患者的年龄较大,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高,CRP水平较高,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造血管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1年通畅率分别为9054%、8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造血管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后良好的血管通路选择。

标签:人造血管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血管外科行自体动静脉内瘘(148例)及人造血管内瘘(37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103例,女82例,年龄48~81(587±196)岁。

12 方法:手术前记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及人造血管内瘘的两组患者的原发病、收缩压、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情况。

人造血管内瘘手术方法:臂丛麻醉,采用前臂或上臂的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与肱动脉作为吻合血管,与人造聚四氟乙烯(PTEE)血管(美国GORE公司)做端侧吻合术。

逐层分离肱动脉与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后打通皮下隧道置入人造血管,斜行剪断人造血管,阻断肱动脉并纵切一梭形切口,用肝素盐水冲洗后用6/0双针无损伤尼龙线行端侧缝合,再在人造血管内注满肝素09%氯化钠注射液排气,与静脉行端侧吻合。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并抬高手术侧手臂。

自体动静脉内瘘方法:局麻下手术,取手腕桡侧纵行或横行切口,长2~4cm,游离头静脉及桡动脉,头静脉横断,远端结扎。

行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手术,桡动脉纵向切开约080~100cm,以7/0无损手术缝线连续缝合端侧吻合。

内瘘血管评估、使用和维护

内瘘血管评估、使用和维护
• 测定方法简单 • 不需要特殊设备 • 重复性较差 • 首选2针测定法
尿素再循环2针测定法
• 停止超滤 • 分别从动脉(A)和静脉(V)端采血 • 将血泵速度降至120ml/min,持续10秒 • 停血泵 • 从动脉采血点取系统(S)血标本 • 再循环:UR(%)=100(S-A)/(S-V) • UR>10%,应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
后期(术后>6周): 91%伴解剖因素,如内膜增生肥厚、V狭窄、瘘过早使用、中心V缩窄、A瘤等。 约87%有狭窄,多见于V支或吻合口,A支病变仅17%。
全身因素: (1)促凝因子↑ :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组织因子高表达、血液浓缩、内皮损伤、
EPO作用 (2)抗凝因子↓ :PGI2↓ 、ATⅢ↓ 、组织血浆素原活化↓ 、血栓调控物↓ (3)代谢因素:低蛋白血症(<30g/L)、高脂血症(LPa>57mg/d1)、抗磷脂抗体、C
静脉压监测
• VP用于判断静脉针下游是否存在狭窄 • VP监测方法:
• 动态VP • 静态VP • 静态VP排除了动态VP监测中一些人为影响因素,因此提高了判断狭窄 的准确度
动态VP测定
• 在首次使用内瘘时,应测定VP基础值 • 选用15G穿刺针,血泵速度为200ml/min • VP必须连续3次超过高限,才确定为有意义 • VP值呈逐渐增长趋势更有预示价值 • VP连续3次超过125mmHg,则狭窄的可能性高于50% ,需行血管造影
• 每次穿刺后 • 穿刺的难易 • 吸入血凝块 • 出血延长
• 每月一次(移植血管和功能异常的AV内瘘) –透析效率 –血管通路流量/再循环 –静态静脉压(移植血管)
肢体缺血的监测
所有患者,特别是高危人群建立血管通路后要监测肢体缺血 A.高危患者(糖尿病、老年,某一末端多次尝试建立通路)术后要连续监测24小时: ①主观感觉不适:包括感觉冷、麻木、刺痛和运动障碍(不局限于术后疼痛) ②客观指标:皮肤温度、整体感觉,动脉搏动(与对侧相比) ③教育患者,感觉冷、运动丧失、感觉显著减退要立刻报告

人造血管的护理

人造血管的护理

人造血管的护理血管通路是长期透析患者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临床实践中,自身动静脉内瘘成为目前透析患者的首选方法,但是对于自身血管条件差如静脉纤细、短缺、闭塞等,或经过多次直接自身动一静脉内瘘吻合术后自身血管无法再利用的患者,可以采用移植血管来建立血管通路。

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同时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能为血液透析提供足够的血流。

但其缺点也很突出:如术肢皮肤肿胀、使用寿命短、穿刺后止血困难、血栓形成率高,易发生感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故平均寿命只有2~3年。

因此,人造血管的穿刺和护理,对延长瘘管的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术前护理1、术前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及意义,以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使手术顺利完成。

2、嘱患者保持造瘘侧手臂清洁,切勿碰伤、抓伤皮肤,以防术后感染;工作人员避免在造瘘侧手臂测量血压或静脉穿刺,以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3、内瘘术前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术后出血。

术后护理1、术后5~7天内,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的清洁,避免潮湿,不要随意除去包扎的敷料,以防伤口感染,若发现有渗血,疼痛难忍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2、嘱患者穿袖口宽松的内衣,抬高术侧肢体48~72小时,以减轻血清性水肿。

血清性水肿见于人造血管走行的皮下隧道,术后前2天较严重。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迹象,伤口渗血情况,每周换药2~3次。

局部红肿明显时,患者应采取卧位或坐位,将术肢抬高或悬吊,高于心脏约20°左右,有利于静脉回流,可减轻水肿程度。

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

3、包扎伤口的敷料不宜太多太厚,压力不宜过大,以能扪及到瘘管的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宜,并避免其他外来压力如测血压、挂重物或戴饰物等,造瘘侧肢体血管严禁用于输液或抽血。

4、造瘘侧肢体术后3~5天可适当做握手动作或抬高前臂与上臂呈60°角动作,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若是高凝状态,应遵医嘱服用抗凝剂。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 (2)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 (2)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一评估1、穿刺前内瘘的评估1 穿刺时期:术后2-3月水肿完全消退,内瘘成熟才能使用。

2肉眼观察或触及手臂有无肿胀(血清肿)。

3 评估人造血管的位置走向,可触及也可用听诊器听及。

4 评估血流方向:先听诊,杂音响的一侧为动脉,弱的为静脉。

穿刺后压力大的一侧为动脉,反之为静脉;压迫人造血管的中点,检测受压点两边血管内的脉搏,震颤强者为动脉,弱者为静脉。

二穿刺与护理1 穿刺前准备①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触及杂音强弱,判断内瘘通畅情况。

②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至外螺旋式消毒>10CM 直径范围。

2 穿刺原则①穿刺前确定手术方式和位置。

②明确血流方向。

③力求一针见血。

④动静脉均取向心穿刺,可延长其寿命。

3 穿刺流程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不系压脉带,严格消毒后,针尖斜面朝上,以40-45°角进针,刺入皮肤有触感时触及人造血管,进入人造血管有落空感见回血将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调整至20-30°继续向血管内推入全部送入,固定穿刺针至恰当部位。

4穿刺注意事项①u型人造血管,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3cm,不宜在血管转弯、弧型及皱褶部位穿刺,每次穿刺相隔0.5-1cm 。

②动脉与静脉相距>5cm,使每次穿刺点都有一定的修复过程,以免纤维断裂、狭窄、漏血、感染。

③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应采取阶梯式进针④使穿刺点不固定于血管通路的任何区域,减少穿刺失误。

⑤避免在柈形移植转角处穿刺,因该处容易发生血肿。

⑥严格无菌操作。

⑦穿刺完后不宜旋转针柄角度,否则会损伤血管内膜。

5 透析中的护理①避免内瘘肢体受压.嘱患者平卧。

②避免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③固定好内瘘肢,防止患者改变体位引起针的位置改变或脱出。

6 透析后压迫止血的护理①用无菌纱布垂直按压止血。

②拔针后按压,勿在拔针时按压,以防止针尖斜面切割血管内皮或穿刺针的微细血栓遗留在血管内。

③压迫止血力量适中,在压迫过程中应保证血管震颤持续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造血管内瘘的评估、穿刺与护理
一评估
1、穿刺前内瘘的评估
1 穿刺时期:术后2-3月水肿完全消退,内瘘成熟才能使用。

2肉眼观察或触及手臂有无肿胀(血清肿)。

3 评估人造血管的位置走向,可触及也可用听诊器听及。

4 评估血流方向:先听诊,杂音响的一侧为动脉,弱的为静脉。

穿刺后压力大的一侧为动脉,反之为静脉;压迫人造血管的中点,检测受压点两边血管内的脉搏,震颤强者为动脉,弱者为静脉。

二穿刺与护理
1 穿刺前准备
①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触及杂音强弱,判断内瘘通畅情况。

②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至外螺旋式消毒>10CM直径范围。

2 穿刺原则
①穿刺前确定手术方式和位置。

②明确血流方向。

③力求一针见血。

④动静脉均取向心穿刺,可延长其寿命。

3 穿刺流程
穿刺前摸清血管走向,不系压脉带,严格消毒后,针尖斜面朝上,以40-45°角进针,刺入皮肤有触感时触及人造血管,进入人造血管有落空感见回血将穿刺针与皮肤的角度调整至20-30°继续向血管内推入全部送入,固定穿刺针至恰当部位。

4穿刺注意事项
①u型人造血管,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3cm,不宜在血管转弯、弧型及皱褶部位穿刺,每次穿刺相隔0.5-1cm 。

②动脉与静脉相距>5cm,使每次穿刺点都有一定的修复过程,以免纤维断裂、狭窄、漏血、感染。

③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应采取阶梯式进针
④使穿刺点不固定于血管通路的任何区域,减少穿刺失误。

⑤避免在柈形移植转角处穿刺,因该处容易发生血肿。

⑥严格无菌操作。

⑦穿刺完后不宜旋转针柄角度,否则会损伤血管内膜。

5 透析中的护理
①避免内瘘肢体受压.嘱患者平卧。

②避免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③固定好内瘘肢,防止患者改变体位引起针的位置改变或脱出。

6 透析后压迫止血的护理
①用无菌纱布垂直按压止血。

②拔针后按压,勿在拔针时按压,以防止针尖斜面切割血管内皮或穿刺针的微细血栓遗留在血管内。

③压迫止血力量适中,在压迫过程中应保证血管震颤持续存在。

④随时调整绑带,15-30分钟放松,防止血栓形成。

7 渗血、血肿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内瘘穿刺针,防止滑出。

②在穿刺失败后,应立即拔出针头。

③穿刺处立即给予按压,防止皮下出血。

如出现皮下出血局部瘀斑的患者,
应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24 h 后用喜疗妥局部涂抹消肿
8 健康宣教
①教会患者养成至少每天早晚两次触摸震颤或听杂音的习惯。

②定期检查移植血管内瘘血管功能状态,如震颤、血管杂音等。

③严密观察透析中血压的情况,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先兆症状。

④避免在内瘘肢肢抽血、穿刺输液等、平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渗血、疼痛等。

⑤瞩患者内瘘肢肢不能负重,避免硬物或外力碰撞,不宜穿紧袖衣服。

⑥睡眠时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压迫内瘘肢肢以防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瘘管闭塞。

⑦瞩患者如果出现皮肤瘙痒、肿胀、不宜用手抓,应及时就诊。

⑧透析后用无菌敷贴保护穿刺部位,避免弄湿,平时注意保持内瘘肢清洁。

⑨指导患者进低脂饮食,少吃动物内脏和油腻食品,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