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型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意型作业——新课程学习中的“休闲点心”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只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这道精美的“学习大餐”,忽视了对创意型作业——新课程学习中的这道“休闲点心”的研究与制作。真正的学习是不分课内和课外的,我们应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寻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创意型作业的设计无疑为这种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与途径。
一、设计趣味型作业,寓“学”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设计一些很富趣味型的作业,让学生在玩耍或是在沟通情感时学习。大家都很清楚,一到元旦,校园里贺卡就“泛滥成灾”,这里有表达和增进友谊的真挚情感,但也有应付或是攀比风气。怎样使同学们互赠贺卡变得不浪费金钱而又有意义呢?我们在学生中间提倡自制贺卡,并要求学生能自写祝福的话语或是摘抄名言佳句,甚至还可以互相出一个题目考一考(当然要很有趣)。元旦过后,在班级里来一个贺卡展览,并通过全班同学和老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同学们都很乐意这样去做,他们认为这样的贺卡才最有意义。
二、设计探讨型作业,寓“学”于探究之中。
中央台“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结束后,我们马上为学生印发了获奖人物事迹和颁奖词,要求学生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家与父母或是同学进行探讨:为什么他们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其社会意义是什么?并要求同学们能够在回校后上交讨论记录。这样既增进了同学与父母或是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又能够让他们在相互探讨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为了配合校本课程的开发,我们还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一次“听长辈讲故事”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里能与家人或是当地有一定阅历的人主动交流,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的创业史或是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并整理成文。寒假一结束,我们就收到了所有学生的材料,结果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内容太丰富了!一本有关本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很快就可以整理出来。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寓“学”于实践之中。
社会实践活动是每个学校为增进学生实践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这里就不再重复。
每年我们都会在全体高一学生中开展一次自编小报活动。学生可以两个人为一组进行编辑设计工作。从小报名称设计、版面设计到美工制作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并且要求原创内容不少于百分之六十,时间是一个星期,且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去完成。自编小报上交后先在全班进行评选,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校级展览,并最终评选出最佳编辑、最佳美工、最佳作品、最佳报名若干,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许多知识,增强了自信:他们在做这项工作之前总认为编辑报纸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却觉得它离他们很近。
四、设计网络型作业,寓“学”于虚拟之中。
网络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富有刺激性的东西,许多学校和家长都严禁孩子上网,生怕他们染上一些不良习性。其实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不应该浪费,而要充分利用。设计一些网络型作业,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为自己服务,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应该想到的事情。
我们首先在网上建立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不必面对面就可以进行交流。每到假期,老师利用这个平台向每一个学生发出电子作业,学生只要打开自己的板块就可以直接答题或是质疑,教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做出指示。作业内容可以是具体的作业,可以是资料的查找,可以是论坛的讨论……这种作业的优点在于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网络的心理,而且有针对性和分层次地进行学习指导,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当然,这项作业的前提是学生和老师都有条件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