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书
山东农业大学自然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野外实习报告实习目的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
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
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4日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
具体路线如下:芝田村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
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66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
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
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
面积58平方公里。
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
济临公路穿镇而过。
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
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
1930年属第四区。
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
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
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
西溪湿地是浙江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 km,南北宽约4.1 km,总面积为10.08 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
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
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
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后,水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核心区(如秋雪庵、深潭口景区)的水体质量可达到地表水质量III~IV类标准,但周边的河流(如:严家港、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水体质量仍处在劣于V类地表水体。
西溪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5种养分在土壤中的平均值分别为2.55%、0.14%、0.09%、116.17 mg/kg和21.53 mg/kg。
其总体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
土壤表层七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铜36.8 mg/kg、锌91.5mg/kg、铅39.2 mg/kg、镉0.23 mg/kg、汞0.19 mg/kg、砷6.3 mg/kg和铬64.9 mg/kg。
多数重金属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7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u>Pb>Cd>Zn>Cr>Hg> As。
西溪湿地土壤采样点中仅有一个样点无污染,多数样点为轻污染和中污染。
西溪湿地底泥表层中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为0.21%和0.09%。
底泥表层七种重金属Cu、Zn、Pb、Cd、Hg、As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3、121.3、45.8、0.367、0.223、7.9和67.5 mg/kg。
家乡资源调查报告

家乡资源调查报告家乡资源调查报告一、概述家乡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本文将对家乡的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家乡的优势和潜力,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然资源1. 地理位置家乡地处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其临海的地理位置使得家乡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如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
2. 农业资源家乡的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农业资源丰富,主要种植水稻、小麦、蔬菜等作物。
此外,家乡还拥有适宜养殖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如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
3. 矿产资源家乡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据初步调查,家乡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矿产资源为家乡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三、人文资源1. 历史文化家乡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家乡,可以找到许多古建筑、古遗址等历史遗迹,这些都是家乡独特的人文资源。
此外,家乡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如舞狮、舞龙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 旅游资源家乡的自然风光优美,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家乡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海滩、山峦等。
这些旅游资源为家乡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3. 教育资源家乡的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这些教育资源为家乡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四、发展潜力1. 旅游业发展家乡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的旅游业发展还不够成熟。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家乡的旅游业有望迎来蓬勃发展。
2. 农业现代化家乡的农业资源丰富,但农业生产方式仍然较为传统。
通过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值和效益。
3. 矿产资源开发家乡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通过引进先进的矿产开发技术,加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 文化产业发展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资源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资源调查是为了了解某一地区或者特定资源的分布、现状、利用情况等进行的系统性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介绍资源调查的目的、方法及结果,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本次资源调查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某地区的自然、经济及社会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利用状况及问题,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1. 选择调查区域:根据调查目的,选择目标调查区域,本次调查选择了XX市作为研究对象。
2. 数据收集: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
通过多角度的信息收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四、调查结果1. 自然资源分布情况本次调查发现,XX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林木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具体分布如下:林木资源:XX市林木资源分布广泛,森林覆盖率达到XX%,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河流两侧。
水资源:XX市水资源丰富,拥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水质良好,并且是重要的水源供应地。
矿产资源:XX市地下矿产资源潜力巨大,主要有煤炭、铁矿石、黄金等。
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经济资源利用情况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农业资源:XX市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具有较大的农田面积,主要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农产品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工业资源:XX市工业发展迅速,拥有多个工业园区和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能源开发、化工等领域。
服务业资源:XX市的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特别是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3. 社会资源利用情况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本次调查发现:教育资源:XX市有多所高校和中小学,教育资源较为充足,但还需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普及程度。
医疗资源:XX市医疗资源相对紧缺,尤其是偏远地区。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然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自然资源调查,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对未来资源管理的建议。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所研究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我们希望能够为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调查方法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地理、气象、生态等方面的数据,包括卫星遥感数据、地面监测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等。
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基础。
2. 实地考察:我们组织了专业团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研究地区的地貌、植被、水文等情况。
通过采样和测量,我们获取了更加准确的数据。
3. 数据分析:我们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了各种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相关指标。
四、调查结果1. 水资源: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地区的水资源总体较为充足,但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
其中,河流和湖泊是主要的水资源来源,地下水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
但是,由于过度开采和水污染等问题,一些地区的水资源面临一定的压力。
2. 土地资源:研究地区的土地资源主要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
调查结果显示,农用地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但由于过度耕作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一定的挑战。
3. 森林资源:研究地区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
然而,由于过度砍伐和森林火灾等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亟待加强。
4. 矿产资源:据调查显示,研究地区存在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稀土等。
但是,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需要制定科学的开采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
五、资源管理建议基于对自然资源调查的结果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资源管理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推行节水措施,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土壤调查报告

土壤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因此,对土壤进行调查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土壤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土壤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区域概况。
本次土壤调查的区域位于某省某市的农田地区,总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
该地区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也有一定的果树种植面积。
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为800毫米。
三、土壤调查方法。
本次土壤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野外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遥感技术等。
在野外实地调查中,我们对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在土壤采样分析中,我们对不同地块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并送至实验室进行了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交换性钾含量等指标的分析;同时,我们还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地区土壤的覆盖情况和植被状况。
四、土壤调查结果。
1. 土壤类型分布。
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红壤、黄壤和黑土。
其中,红壤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土壤呈红色,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较低;黄壤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土壤呈黄色,质地较为细腻,有机质含量适中;黑土主要分布在果园和林地,土壤呈黑色,质地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
2. 土壤养分含量。
通过土壤采样分析,我们得出了该地区土壤的养分含量。
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土壤整体pH值偏酸,有机质含量较低,全氮含量适中,速效磷含量较低,交换性钾含量较高。
这些指标表明,该地区的土壤养分状况整体较为贫瘠,特别是速效磷含量较低,可能会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3. 土壤侵蚀状况。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和风蚀现象,特别是在丘陵地带和果园地区。
这些土壤侵蚀现象可能会导致土壤的肥力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五、土壤调查结论。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报告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科学、准确、全面的调查监测,是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监测和分析,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区域与范围本次调查监测的区域为具体地区名称,涵盖了陆地、水域等多种地形地貌,总面积约为X平方公里。
三、调查内容与方法(一)土地资源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实地勘察和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对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水资源对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位等进行监测,采用了水文监测站数据、水样采集分析等方法。
(三)森林资源运用样地调查、遥感解译等手段,获取森林的面积、蓄积量、树种组成、林龄结构等信息。
(四)矿产资源通过地质勘查、矿产普查等工作,查明矿产的种类、储量、分布和开采情况。
(五)生物资源对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采用了样线法、样方法和红外相机监测等技术。
四、调查结果(一)土地资源1、耕地面积约为X公顷,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其中优质耕地占比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耕地退化现象。
2、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尤其是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较快,对耕地保护带来了一定压力。
3、未利用地面积较大,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需要注重生态保护。
(二)水资源1、地表水资源总量为X立方米,年际变化较大,丰水期和枯水期水量差异明显。
2、部分河流和湖泊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3、地下水资源开采量较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三)森林资源1、森林面积约为X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X%,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
2、森林蓄积量逐年增长,但仍存在森林质量不高、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四)矿产资源1、已发现的矿产有具体矿产种类等,其中主要矿产储量较为丰富。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存在开采方式粗放、资源浪费等现象。
自然资源方面情况汇报材料

自然资源方面情况汇报材料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下面我将就我国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土地资源丰富。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农
田资源。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压缩和污染。
因此,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国水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资源。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再次,我国矿产资源丰富。
中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
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
然而,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最后,我国森林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
然而,由于过度砍伐和森林火灾等问题,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亟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加
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共同保护好我们的自然资源,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日常生活中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日常生活中自然资源调查报告篇一: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调研报告社区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管理调研报告——访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牛安云村民组贵州组成员:生计组:黄延楠、刘佳、单天文、魏骕治理组:郭海霞、赵勇、王晓莉、李可协调人员:毛绵逵、代永华知道老师:齐顾波、周丕东、袁娟文XX年3月25日分报告一:自然资源对农户生计转换的影响分析一、牛安云村自然资源概况及生计现状1牛安云村民组的自然资源概况牛安云村民组(当地人称寨子)隶属贵州省长顺县凯佐乡凯佐村,位于凯佐乡与广顺镇的交界处,是一个丘陵地带的小寨子。
牛安云村民组共有土地(包括水田、旱地、草地、林地和经果林)1600多亩,水资源严重不足,道路交通情况也不是很好。
详细介绍如下:田土虽然全组有田500多亩,但能灌溉到的仅有30多亩,其余均为望天田(所谓望天田,就是说无法灌溉,只能靠雨水来灌溉的土地)。
水田用来种植水稻和油菜,水稻亩产七八百斤,油菜亩产200斤。
旱地,也就是农户俗称的土,主要种植玉米、辣椒、土豆等耐旱作物。
因为缺水,所以产量不高。
养猪主要以玉米作为饲料,缺水造成玉米产量很低,养猪的农户还需要从外面购买玉米作为饲料。
草场、林地牛安营有草场500多亩,草多为崖缝草,所以草场不理想。
但面积大,可以保证全组170头牛的草料。
随着农户家中牛数量的增多,草场可能不够用。
林地有100多亩,大多为松树,现在已经长大了,并且分到了各家各户。
因为人们对林地管理的很好,所以破坏松树的现象很少发生。
经果林120多亩,最多的人家有10来亩,少的有一两亩,还有人家没有种植果树的。
牛安云经果林种植是县果树办的一个项目,政府与红樱桃公司签订了书面协议,红樱桃公司为农户提供黄金梨和丰水梨的树苗,对挖坑、施肥、拉枝、打药全程给予技术指导,并许下三个质量保证:保证品种纯度、保证成活率以及保证技术服务。
水牛安云村民组的田几乎都是望天田与组的水资源拥有情况是密不可分的。
本组有利用的共5口井和一口山塘(即小水库)。
草地资源调查报告范文

草地资源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草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壤和水源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草地资源的现状和潜在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草地资源调查。
本报告旨在汇总调查结果,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观察草地植被、土壤质量和动植物种类等方面的指标,对草地资源进行评估。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通过收集民众对草地资源利用现状的看法和建议,来补充实地考察的结果。
三、调查结果1. 草地覆盖率: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草地覆盖率普遍较低。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许多草地遭受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问题,导致草地植被退化,甚至出现沙漠化现象。
2. 草地物种多样性:调查显示,草地物种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的草地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而在一些地区,草地物种减少,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3. 草地资源利用: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草地资源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一些草地被过度开发,用于农业生产或工业建设,导致草地面积减少;另一方面,一些草地被过度放牧,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植被退化。
4. 草地保护意识:问卷调查还表明,大部分民众对草地保护意识较弱,对草地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有限。
因此,加强公众对草地资源的教育宣传,提高草地保护意识至关重要。
四、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草地资源存在以下问题:1. 草地覆盖率低:草地受到过度放牧和开垦的影响,导致草地面积减少,覆盖率低。
2. 草地物种减少:草地物种多样性不足,生态系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3. 草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草地被过度开发和放牧,导致草地植被退化和土壤质量下降。
4. 公众对草地保护意识不足:公众对草地资源的认识和了解有限,草地保护意识较弱。
五、建议为了解决草地资源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草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禁过度放牧和开发草地资源。
自然资源调研报告

自然资源调研报告篇一: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一、凤庆县简介凤庆县,亦称蒲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市辖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临沧市的东北部,跨99°31′E~100°13′E、24°13′N~25°03′N之间,东与巍山县(属大理州)、南涧县(属大理州)相连,东南与云县毗邻,西南与永德县交界,西、西北与昌宁县(属保山市)接壤。
是“世界滇红之乡”,“中国核桃之乡”,滇西文献名邦,临沧市教育大县。
全县辖13个乡镇,45.6万人(20XX年),国土面积3335平方公里, 年平均气温约16.5℃。
县城所在地凤山镇居县境中部,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580公里,距临沧市政府驻地临翔区123公里。
东西最大横距5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1公里。
境内均为山区峡谷,仅营盘镇有少许丘陵盆地。
最高点为大雪山黄竹林,海拔3098米。
最低点为猛统河出境处,海拔900米。
县城海拔1578.8米。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四季如春”之称。
立体气候状况孕育了凤庆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和植被类型,赋予了凤庆丰富的生物景观。
二、凤庆县自然地理状况(一)气候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6.5℃,极端最低气温-5℃,年降水量1200mm,相对湿度约70%,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米****卡,为全省光能中等强度的地区。
年平均霜期为67天。
风向多为北风和西风,年平均风速2.2米/ 秒,最大风速24米/秒。
有雨热同期的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冬暖夏凉,雨量集中,干湿分明。
(二)地形凤庆县位于滇西纵谷南部,境内群山连绵,山川相间。
由于澜沧江及其支流顺甸河、黑惠江、迎春河切割,从北至南形成四大峡谷。
西部地势较缓,呈波浪式向西延伸,形成以营盘为中心的中山丘陵盆地。
境内山脉,属怒山、云岭两大山系。
澜沧江以南属怒山山系,从南至北分布,主要有大雪山、万明山、黑龙潭山3支。
澜沧江以北属云岭山系,从西北向东南分布,主要山峰有光山梁子、金堂山、卡马山头、池塘梁子、灵宝山、六五山等,连贯鲁史、诗礼、新华3个乡镇。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旨在掌握农业资源的真实情况,为政策制定者提 供决策参考,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确保我国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调查范围与方法
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全国范围内的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等主要农业自然资源。
方法
采用遥感技术、地面调查、统计数据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与可靠性。
02
CATALOGUE
农业自然资源概况
土地资源
总面积
耕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广阔,为农业 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我国耕地分 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质量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括耕地、林地 、草地、水域等,为农业生产的多样性提 供了条件。
05
CATALOGUE
结论与展望
调查结论
资源丰富性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多 样,包括耕地、林地、水 域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
地域差异性
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 域差异,南方地区水资源 丰富,北方地区耕地资源 更加广阔。
农业生产布局
根据资源条件,我国农业 生产形成了粮食主产区、 特色农产品区等不同的生 产布局。
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地区,如 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等,这些 地区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畜
牧业。
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
01
02
03
土地资源利用
通过推广轮作休耕制度, 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地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利用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 资源浪费。
农业机械化
加大农业械化投入,提 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
最新自然环境调查报告范文5篇

2019最新自然环境调查报告范文5篇2019最新自然环境调查报告范文(一)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
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
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
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
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
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
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
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
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学校自然资源分析

学校自然资源分析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1我小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我校的人群进行了有关我校环境与卫生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对校园环境的整体评价校园是我家,也是大家的家,我们在这面积不大,范围有限的乐土上过着集体生活。
为了了解这个“家”在大家心目中的映像怎样,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数据统计,发现有53.3%的同学认为我们所在的校园环境一般,38.3%的同学认为我校的校园环境较差,而仅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我校环境很好。
据此看来,尽管我们作为这个家的主人,在这个家中生活,但这个所谓意义上的家,在大家心目中并不理想。
无论客观认知也好,还是主观评价也罢,我们都有必要去为这个结果作出思考。
校园环境的问题不是某个局部的缩影,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接下来在有关学校的各个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操场,教学楼等)映象调查中,有86.4%的同学认为图书馆的环境最令人满意,这个结果足以令人欣慰,毕竟图书馆是作为我校的核心领地,其环境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接下来的一项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最不令人满意的产所依次是操场,食堂,教学楼。
这些公共活动中心却是我们觉着环境最不理想的地方,这让每天在这些场所生活娱乐学习的我们情何以堪,难道是我们不爱惜自己的环境吗?还是我们真的已经习惯这样的环境?环境不好,定是有污染物的存在,在对我校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众污染物中,塑料首当其冲,成为造成环境不好的最恶劣的因素,占比42.4%,这不觉让我想起校餐厅为提供学生方便也为自己方便而大量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和泡沫饭盒。
学生在理所当然的使用中却未顾及到自己方便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害。
其次是纸质污染,占比32.2%,也是,看到无论是教室还是餐厅,无论是操场还是大马路上,总难免有废弃的纸张,仔细端详,会发现这些纸张除了同学们用的极少部分的稿纸,面巾纸外,大多都是宣传单。
看来宣传单在我校的盛行真的有必要制止了。
总之,我校环境在多数同学看来不容乐观,难道越是熟悉校园环境,就越容易忽略对它的环境保护吗?我想原因未必是单方面的。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调研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调研报告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自然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物质和能力,包括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是为了了解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以及动态变化等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提供依据。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报告的目的是对某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监测,以了解资源的使用状况和保护现状,为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方法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和手段,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
调查对象为当地居民、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四、调查结果1.土地资源:该地区土地面积较大,但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土地受到过度开发和污染。
建议加强土地保护,并实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水资源:该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调查发现水质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特别是工业废水的排放。
建议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减少水污染。
3.矿产资源: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开采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和矿业安全等。
建议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健全矿山环评制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4.森林资源:该地区森林覆盖面积较大,但调查发现存在过度砍伐和非法采伐等问题。
建议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监管,推进森林经济可持续发展。
5.动植物资源:该地区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但调查发现存在乱捕滥猎和非法采集等问题。
建议加强动植物资源保护,加大对乱捕滥猎和非法采集的打击力度。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监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资源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强对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对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建立健全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及时了解资源状况和变化,为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3.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4.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资源保护合作,共同应对跨国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挑战。
以自然资源的调查报告

以自然资源的调查报告自然资源的调查报告一、引言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的、供人类使用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源。
它们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然资源,进行调查报告是必不可少的。
二、水资源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调查中发现,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
一些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另一些地区则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在水资源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是当务之急。
三、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能源资源调查中,我们发现传统能源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再生速度,这导致了能源危机的出现。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四、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森林砍伐和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
森林的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森林火灾则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和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五、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和城市化发展的基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土地退化和城市扩张是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土地退化导致了农作物产量的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城市扩张则导致了大量的土地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和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六、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之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是海洋资源面临的主要威胁。
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过度捕捞导致了渔业资源的枯竭。
因此,保护海洋资源和加强海洋环境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七、结论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在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管、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自然资源工作调研成果报告

自然资源工作调研成果报告<自然资源工作调研成果报告>1. 背景介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本次报告对自然资源工作进行了调研。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工作情况,实地走访则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
3. 调研结果:根据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 自然资源管理缺乏整体协调。
由于自然资源工作的复杂性和涉及面广,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导致资源利用和保护工作中存在摩擦和冲突。
- 自然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资源过度开发、污染问题等。
需要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意识,增加执法力度。
- 自然资源监测与评估不完善。
自然资源工作需要有相关数据支持,但目前存在数据不全、不准确等问题。
需要加强监测监管和信息共享,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 自然资源教育和公众参与程度有限。
自然资源工作需要广泛的公众支持和参与,但目前很多人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不高。
需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4. 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对策:-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实现自然资源工作的整体协调。
- 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加强执法力度,严惩资源开发和污染行为,加大对环保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推进绿色发展。
- 完善自然资源监测和评估体系。
加大投入,提高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自然资源评估指标体系,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加强自然资源教育和公众参与。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工作。
5. 总结: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要点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要点自然资源调查报告是对某一区域内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和评价的专业性文献。
编写一份准确、全面的自然资源调查报告需要合理的结构安排和内容表达。
以下是编写自然资源调查报告时应注意的要点:I. 引言在报告的引言部分,需要对所调查的地区或目标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区域范围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还应提及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的说明。
II. 调查区域概况对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进行逐项描述。
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气候状况、地貌类型、植被分布等,可以通过对历史背景和现状的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调查区域的背景。
III. 资源类型与分析在这一部分,要对所研究的自然资源进行分类和描述。
可以根据资源的类型进行划分,比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等。
每种资源类型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资源的总量、分布情况、质量状况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更直观地展示资源的状况。
IV. 资源评价与问题分析在此部分,要对资源的利用价值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
可以根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进行评估,包括经济价值、环境影响、生态保护等方面。
同时,需要指出目前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和解决方案。
V. 资源保护与管理建议在这一部分,根据前面的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建议。
具体建议可以包括调整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加强监管措施、推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说明建议的可行性和实施难度,并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和措施。
VI. 结论在报告的结论部分,对整个调查报告进行总结,简洁地概括主要结论和建议。
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的实施步骤和措施,并着重强调报告的重要性和价值。
VII. 参考文献最后,在报告的末尾列出所使用的参考文献。
对于报告中引用的文献、数据来源等应进行准确的标注和引用。
确保报告的可信度和学术性。
通过以上的要点,可以帮助你编写一份准确、全面并具备专业性的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案例分析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存在并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自然物质、能量和条件。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的分布、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一个自然资源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探讨自然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该自然资源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某地区的自然资源状况,为制定合理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政策提供依据。
背景是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1. 调查范围:确定调查的地理范围,包括具体的地理位置、面积和边界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调查的时间范围,以便对不同时间段的资源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2. 调查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然资源调查,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统计数据分析等。
实地调查可以通过采样调查、样方调查等方式获取具体的数据,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图像获取资源分布的空间信息,统计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来了解资源的变化趋势。
三、调查内容和结果1. 调查内容:根据调查目的和背景,确定调查内容,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对于每种资源,需要了解其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
2. 调查结果:根据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和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取的数据,对调查的自然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
可以通过制作地图、统计图表等形式将结果直观地展示出来,以便于理解和比较。
四、问题分析和建议1. 问题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如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的环境破坏、资源利用不均衡等。
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建议:根据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如加强资源保护、优化资源利用结构等。
建议需要具体可行,并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可行性。
五、结论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并总结调查的意义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书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书
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称为农业自然资源,一般指各种气象要素和水、土地、生物等自然物。
我国人多地少,人
均占有农业自然资源贫乏,而农业自然资源浪费依然严重,部分资源
出现枯竭,环境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有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和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查明我乡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特点和开发潜力,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增强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
管理,提升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不
但对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有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发
展国民经济。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对课题小组成员实行了具体分工,两人一组,对我乡的农业自
然资源以及农业布局情况实行了调查走访。
1、气候资源。
气候资源指的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
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
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太阳辐射能、降水、温度等
气候因素,气候资源在相当大的水准上决定农业生产的布局、结构以
及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
××乡位于长江以南的沅水河边,纬度偏低,大陆性中亚热带季
风湿润气候特征明显。
在冬季,常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南下的干
冷气团控制,比较干冷,在准静止锋面和气旋活动的影响下,带来了
一定的雨雪冰霜天气。
在夏季,则多为低纬度海洋暖湿气团所盘踞,
气候高温多雨。
春季,地面南北气流对峙,气旋及锋面活动频繁,雨
水较多,天气多变。
秋季是从夏入冬的过渡季节,副热带高压势力逐
步南撤,表现为湿度小的秋高气爽天气。
总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热量充足,降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为我
乡显著的气候特征。
我乡全年光辐射总量达到4500~5500兆焦耳/平方米,全年日照2600~3400小时。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昼时间长达14~16小时。
作物生长季节(4~11月)日照1600~2100小时。
光能资源丰富,光有
效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有利于喜光植物生长发育、有机物质积累和
果实着色。
我乡灾害气候主要有干旱、大风、霜冻、冰雹等几种。
2、水资源。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水资源指的是可供工
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质的
水分来源,通常指逐年能够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这是一种动态
资源,包括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以大气降水为基本补给来源。
沅水穿境而过,大小溪流以及池塘星罗棋布,境内修筑了八座中
ⅱ型水库,加上春夏降水量大,因而,我乡水资源量非常丰富,保证
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对水的需要。
3、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指的是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
水域。
我乡土地资源按其用途和利用状况,能够概分为耕地、园地、
林地以及河流、水库、池塘等水域。
我乡耕地面积8601.78亩,其中稻田面积5406.62亩,棉田面积3195.16亩,园地面积5234.28亩,其中桑地面积1864.52亩,柑橘、杨梅等经济园地面积3369.76亩,林地面积42183亩,其中用材林地
面积30180亩,原料林地面积1XX亩,可供水产养殖的水域2214 亩。
4、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指的是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
我乡生物资源主要有森林资源、水产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等。
我乡森林覆盖率约为65.7%,主要有杉木、松木、油茶、油桐等树种,比较珍稀的有银杏、水杉等树种;主要的野
生生物资源有穿山甲、娃娃鱼、黄姜、蘑菇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淡
水鱼类品种多,约有50多种,主要有鲤鱼、鲢鱼、鳙鱼、草鱼、扁鱼等,××的河鱼在怀化市是非常有名的。
农业布局亦称农业分布或农业配置,指的是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及
其所隶属的各生产门类与各种产品的地域分布和地域内各部门、各行
业、各种产品的空间安排。
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要求农业各部门的
分布能以最小的消耗满足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社会需求,并尽可能分
布在条件越的地区,而每个地区内的农业各部门和农作物又保持着合
理的比例,能有机结合,相互促动,协调发展。
一般地说对农业布局
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生产方式,它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决定了农
业布局的基本特点、形式、范围和水平。
合理的农业布局能够使农业
生产的发展因地制宜,以便从一定面积的土地上获得尽可能多的优质
农产品,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社会效益。
我乡农业生产布局秉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促动农业生产平衡
发展的原则,对我乡农业生产实行了合理的安排,充分开发、利用农
业资源,促动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长足发展。
在南家坊村所在
的沅水河冲积地块,利用谢玉剑反季节蔬菜种植经验,带动和发展发
季节蔬菜;在××坪村所在的沿河地块,发展订单农业,实行榨菜种植
和棉花制种;在罗家冲村的沿河草地、荒滩、水田沟渠,实行白鹅养殖;在青市村,依靠丰富的森林、草地资源,实行黄羊养殖。
总之,我乡
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依靠种植、养殖大户的带动,因地制宜的实行农
业区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乡在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行农业生产布
局时,也存有着一些不足,其主要表现是:
1、农业资源承载过重。
××乡人多地少,人均耕地约为1.2亩,
人地矛盾尖锐。
2、土地不合理利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农业用地中,中低产田就占
全乡耕地面积的62.8%,低产园地、低产林地、低产水面分别占全乡园地、林地及淡水养殖水面的19.6%、16.9%和60.7%。
3、局部土地破坏和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我乡土地中的山坡地比重
较大,山坡地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4.4%,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水土流失和地力持续下降。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和
化学肥料,以及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农村水源污染迅速扩大。
此外,我乡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灾水平较差,农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
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准低,导致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
这些问题大大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我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针对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大力发展可持续农业科学技术,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环境保护和治理技
术,实行集约经营,持续提升土地质量和生产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2、搞好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和规划工作,科学地开发利用土地。
3、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保护耕地。
4、增强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积极实行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