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研究(研究性课题)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

36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女性意识研究文莉 咸阳师范学院摘要:改革开放的进行,不仅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样也促进了我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文学之间的交流。

西方国家的女性文学作品逐渐流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为这种文学与国内的文学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内容上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偏差,对我国女性文学作品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我们就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当代文学;女性意识;文学作品;探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内部的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与国外的交流,并且这些交流是多方面的,像一些文学作品或者是传统文化之类的,其中女性文学的流入给中国带来了重大影响,并随着时间逐步的推移,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也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女性文学的重要思想就是对于女性的社会思维进行分析,直接反映了目前女性在国家中占据的地位以及她的生活情况,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一、女性意识(一)女性意识的简要概述女性文学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讲述中国女性意识,女性意识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在女性文学的批评中表现出来的,并且伴随着不断的转变与更新,仍然存在着文学气息。

从本质上面来讲,女性文学意识的内涵主要会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女性意识经验性的内容,第二就是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发挥的作用。

一方面是指在生理学的角度解析女性意识,因为女性与男性在生理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就体现出了女性特殊性。

另一个方面则是从社会地位上评价女性意识,因为传统的思维使得女性地位比较卑微,而且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的要求很高,因此出现了男尊女卑的说法,但是在当今时代发展中,女性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照样也能够撑起半边天,现代社会女性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不是只做大门不迈,二门不出的大家闺秀,她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更好的生活下去。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评析

现当代文坛上的女性文学研究与评析
互动性与参与性
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特点使女性作家能够更直接地与读者沟通 ,及时了解读者反馈,调整创作方向。
传播速度与广度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有助于女性文学作品迅速 传播,扩大影响力。
未来女性文学发展前景展望
创新与实验
跨界合作与融合
随着文学观念的更新和创作手法的多样化 ,女性文学将继续在创新与实验方面取得 突破。
女性作家的作品在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她们关注女性命运和社会问题,通过文学作 品传递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06
女性文学发展趋势预测与前景展望
全球化背景下女性文学发展趋势预测
跨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女性文学将更加 注重跨文化交流,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女性经验,拓展创作视野。
多元主题探索
女性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母女关系 既有亲密无间的一面,也有矛盾 冲突的一面,揭示了母女关系的 复杂性和多样性。
女性身份的认同与
传承
通过对母女关系的描写,女性文 学作品探讨了女性身份的认同与 传承问题,以及女性如何在家庭 和社会中定位自己的角色。
情感纽带的独特性
母女之间的情感纽带具有独特性 ,女性作家在描写母女关系时能 够深入挖掘这种情感的内涵和意 义。
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尝试
女性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勇于尝试多元化的文学体裁,如小 说、散文、诗歌等,展现出丰富的文学创作才华。
05
当代女性作家作品评析及影响研究
代表性作家作品介绍及评价
铁凝
《玫瑰门》、《大浴女》等作品,以细腻笔触刻画女性内 心世界,展现女性生存困境和抗争精神。
01
王安忆
《长恨歌》、《小城三月》等作品,通 过女性视角审视历史变迁和人性复杂, 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文学专业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专业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文学专业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当代女性文学是文学专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文学逐渐成为学术界和读者关注的热点。

研究当代女性文学,不仅可以了解女性在不同时代和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和创作表达方式,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女性和探索性别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意义。

一、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当代女性文学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当今女性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首先,当代女性文学关注女性的身份认同和生存问题。

女性作家不再被限定在传统的角色模式中,她们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性,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和家庭的思考和批判。

其次,当代女性文学注重对女性体验和情感的表达。

女性作家经常以女性的视角进行创作,探索女性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体验。

再者,当代女性文学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

不同种族、国籍、社会背景和性取向的女性作家都在积极参与文学创作,并展现出差异化的文化和艺术风格。

二、研究当代女性文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女性文学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以全面理解女性作家和她们的作品。

首先,我们可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当代女性文学作品。

女性主义批判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作品中的性别歧视和压迫,关注女性的权利和平等问题。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历史文化研究的方法,将当代女性文学放置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分析,探讨作品对社会变革的反应和贡献。

再者,我们可以采用心理学和叙事研究的方法,了解女性作家在创作中借助叙事技巧和心理描写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

三、研究当代女性文学的意义研究当代女性文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首先,女性文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女性。

通过女性作家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她们面对的困境、追求的价值和自我认同的困惑。

其次,研究当代女性文学可以拓宽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女性作家的出现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再者,研究当代女性文学可以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就是要深入探讨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准确把握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一、第一部分: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受到了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经历的影响。

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各个时期女性形象的变迁。

1. 旧社会女性形象的困境在旧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为低下,她们往往被束缚在传统观念中。

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成娇弱无助、受制于男性的形象。

2. 新文化运动对女性形象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女性开始涌现出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开始呈现出更加积极和独立的一面。

3. 社会主义时期的女性形象在社会主义时期,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者。

二、第二部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

而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和表达更加多样丰富。

这部分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多样性。

1. 女性的家庭角色在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扮演着重要的家庭角色。

她们在家庭中既是妻子、母亲,又是女儿、姐妹。

通过对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认同。

2. 女性的职业与事业当代中国女性逐渐涌现出更多的职业与事业角色。

无论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职业女性,还是为追求自我价值而奋斗的女性,都成为当代中国小说中的重要形象。

3. 女性的情感与心理当代中国小说中,女性的情感与心理也成为了创作的重要方向。

通过对女性内心世界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女性的思考方式、情感体验以及成长历程。

三、第三部分:女性形象的突破与展望当代中国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正在经历一次次的突破和拓展,她们不断超越传统的束缚,勇敢地探索自我。

“女性文学研究”·前言

“女性文学研究”·前言

性做 出 自己 的解 读 ;李 慧 媛 的 《 花 莲 港 女 性主 体 身份 的艰 难 书 写 》 ,是 在 后 殖 民 文化 的 侵蚀 和 男 权 中心 话 语 压 迫 的历 史语 境 中 ,来 观 察 方 梓对 女 性 移 民 历 史 的书 写 和对 女
性主 体 身份 的构 建 。 上来自述论 文 ,从 不 同角度 表 达 了他 们对 台湾 女 性文 学 创 作 的 认知 和 解 读 ,也提 供 了我 们 观察 彼 岸文 坛 的一 扇 窗 口。

学、 台. 港 文 学 的教 学和研 究。
樊 洛 平
新 时期 以来 的中 国女 性 文学 研 究 ,在 由边缘 向中心 崛起 、从 隐学 到 显学 的发 展过
程 中 ,文 学 眼 界和 学术 版 图不 断 拓展 ,作为 中 国女 性文 学 重要 组成 部分 的台湾 女性 文
学 ,在 海 峡 两岸 文 学 的整 体格 局 中也 得 以新 的观 照 。如 何更 多地 了解 台湾 的女 性文 学 创 作 与文 坛动 态 ,进 一 步 打开 两岸 女 性文 学彼 此 沟通 、互为 参 照 的视 野 ,即是本 刊 开 设 “ 女 性 文学 研 究 专栏 ” 的宗 旨。 漫长 而 复 杂 的 台湾 社 会 演变 历 史 中 ,那 些 不 同 世 代 的 台湾 女性 有 着 怎样 的 生存 境 遇 和现 实 人 生 ,始 终是 台湾 女 作 家 热 切关 注 的议 题 。而 乡土 叙 事 和 女性 视 角相 结合 的 书 写方 式 ,往 往 成 为 女 作 家表 现 女 性 生 存 境遇 的文 学 路 径 。李 昂的 《 杀夫 》,以令 男 权 中 心社 会 瞠 目结 舌 的震 撼 力 ,揭 示 了 旧 时代 台湾 女 性 的非 人 境 遇和 生 存 真相 ,描 摹 出男 权 话 语 掌 控 的 鹿港 传 统 社 会 的 乡 土 世 界角 落 ,以不 同于 男 性 乡土 文 学 面貌 的女 性 言说 ,在 上 世 纪8 0 年 代 的社 会 和 文 坛 引发 强 烈反 响 。蔡 素 芬 的 《 盐 田儿 女 》 ,直 面 台 湾 从 农/ 渔 村社 会 到 工 商都 会 的 急剧 转 型 ,以强 烈 的女 性 生命 诉 求和 乡土关 怀 ,写 出 了 盐 田村 落 的 历 史样 貌 和 现 实 衰 落 ,突显 出盐 田儿 女在 城 乡人 生转 换 中的 生命 韧 性 与 情

文学专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专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文学专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女性一直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题材和角色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故事情节的需要,更是一种对社会角色、性别关系和价值观念的探索与反思。

本文将以文学专业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探讨她们在文学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社会的意义。

一、女性形象的塑造与价值观念的反思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被赋予了柔弱、纯洁、忍耐的特质。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被描述为柔弱无辜、情感丰富的女子。

她们的形象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对女性的压抑和束缚,同时也传递了文学作品中作者对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批判。

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更多地展现出自我意识、坚强独立的一面。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班纳特,以聪明、机智和独立思考的特质,成为了经典文学中的一位典型女性形象。

她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自主权力的探索与反思。

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故事情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她们塑造的形象,对社会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审视和反思。

这种审视与反思不仅给予了女性更多的角色定位和赋予了更多的权益,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二、女性形象与社会角色的塑造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往往与其在社会角色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

例如,在古代社会,女性往往被嫁接到一个家庭,成为妻子和母亲。

在《红楼梦》中,贾母就是一位具有强烈权力感的女性,在贾府中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并对整个家族的运行产生着重要影响。

而在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她们不再满足于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妻子和母亲,追求着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人生选择。

例如,在《小说家》中,杨绛以自身经历为基础,讲述了一个女性追求个人事业和自我实现的故事。

这个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更多的独立自主和自我奋斗的一面。

通过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有所不同。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旨在探讨女性作家在当代社会中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地位。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当代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

作为文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女性文学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学的理解,也为全球女性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本文将介绍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探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启示。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伤痕文学、到80年代的女性文学高潮、再到90年代的多元化发展,女性作家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当代女性文学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对传统男权文化的挑战;注重内心世界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多样化的创作风格和题材广泛。

当代女性文学的主题主要包括性别认同、女性形象、家庭和社会地位等。

女性作家通过独特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女性的独立、坚强和勇敢。

很多女性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美德和家庭观念的反思,以及对两性关系的深入探讨。

当代女性文学中蕴含着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文化,表现为对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生殖权利等问题的。

女性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呈现女性的生活经验和内心世界,传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和追求平等的精神。

很多作品还表现出对传统父权文化的批判和对母系文化的怀念与重构。

当代女性文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文学作品为受众提供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审美体验,丰富了文学的多样性;女性文学传达出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推动社会的性别平等进程;女性文学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视角,为全球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通过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

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篇一: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探讨女性作家的文学世界,了解她们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内涵,并分析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综述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和读者评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文学风格、思想内涵和影响。

正文:一、女性作家的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1. 成长背景:女性作家的成长环境往往与家庭、社会和文化因素有关,她们需要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创作风格:女性作家的文学风格多样,有的以描写女性生活为主,如文学作品《红楼梦》;有的以描写战争、社会动荡为主题,如文学作品《百年孤独》。

二、女性作家的文学思想内涵1. 主题思想:女性作家的作品往往关注女性的生命、情感和社会地位,探讨女性在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表达女性对于生命和爱情的热爱和追求。

2. 文学表达:女性作家的文学表达多样,有的通过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表达女性的情感和思想,如文学作品《雪国》;有的通过散文、随笔等形式表达女性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如文学作品《花开富贵》。

三、女性作家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1. 文学史地位: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读者群体:女性作家的读者群体相对单一,主要以女性读者为主,她们更关注女性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四、结论女性作家的文学世界丰富而多样,她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关注女性的生命和爱情,在文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女性作家的读者群体相对单一,主要以女性读者为主,她们更关注女性生活和情感的表达。

篇二:标题:走进她们的文学世界研究报告(创建与标题相符的正文并拓展)正文:女性文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性别歧视和社会不平等的有效抵抗形式之一。

女性作家通过创作,探索了人类存在的本质、情感和生命的意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新婚暂别:
新婚不久,夫妻暂别对李清照来说,是十分 难割难舍的。这从她前期的一些写离情别恨的 词作可见一般: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 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 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④归来莺燕: 赵挺之死后,明诚携清照屏居乡里,于归来堂考证金石书画.著《金 石录》三十卷。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写他们这时的生活道: 每获一书,即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摩玩舒卷.指摛疵病,夜 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 饭罢坐归来堂,烹荼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 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收藏既富,于是几案罗 列,枕席枕籍,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⑤深闺守望: 隐居老家青州后期,明诚又出守青州、莱州两郡,清照也饱受离别之苦, 甚至还了担一份心病: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洪,日上帘钩。生怕 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千万遗《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 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 台上亿吹箫》)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 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奇攴,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 夜阑犹剪灯花弄。 (《蝶恋花》)
1、1943年——1945年,是张爱玲成名 的时期,也是她创作上收获最丰的时期。 《沉香屑 第一炉香》《金锁记》《倾城 之恋》《心经》《红玫瑰与白玫瑰》等都 是这一期完成的。这一时期,张爱玲初登 文坛,崭露头角,引起关注和惊异程度甚 高,曾被人目为“奇迹”,因而名噪一时。 2、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至全国解放初期 1952年张爱玲出国之前。完成了《十八春》 《小艾》等作品。
在张的文本中,要么是男性家长缺席、要 么是被“阉割”了的男性。张爱玲从躯体外 形上的鞭尸,从心理人格、精神层面上丑化 男人,从而在精神层次上阉割男性。这些男 人形象,用夏志清的话来概括便是“阴郁的、 蹩扭的、女性化”的男人;用张爱玲的话则 是“贼头贼脑、一点丈夫气也没有”、“三 分像人,七分像鬼”,或是“狼心狗肺忘恩负 义的老浑蛋”,不胜枚举。
(二) 鱼玄机代表作
江陵愁望寄子安 枫叶千技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寄子安 醉别千扈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在圃,杨柳东西伴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思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来肯恹恹醉玉楼。 寄李子安 饮冰食药老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坠鹊,舜琴得弄怨飞鸣。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向,持竿尽日碧江空。
丁玲(1904-1986),
原名蒋冰之。1927年冬 到1928年春、夏,《梦 珂》、《莎菲女士的日 记》、《暑假中》、 《阿毛姑娘》等作品在 《小说月报》发表。中 国女性文学一扫温柔羞 怯之风,中国文坛出现 了第一位男权传统的挑 战者——丁玲。
丁玲因她在作品中勇敢地揭示女性的真实心 理、尴尬而艰辛的生存境况以及她的三次婚姻, 一直以来成为男权话语讨罚的中心所在,她也 因此一直生活在“小资”和“右派”的双重阴 影之中,以至于自觉地改造自己的思想和创作。 丁玲现象是中国文坛上一个非常独特而又典型 的代表,因而,她的创作历程分前莎菲时代和 后莎菲时代。现当代批评界认为,前莎菲时代 是丁玲创作的黄金时代。
舒婷(1952——)厦门鼓浪屿人。由于 50年代中期父亲被下放,舒婷在外祖母家 长大。由于文革,她全部正规教育在初中 二年级结束了。1969年,17岁的舒婷 “上山下乡”插队到闽西山区。 1972年 20岁的舒婷以姨妈继女的身份回城。在家 待业整三年,做过多种临时工。闲置在家 的寂寞里,她反倒获得一种洞悉人世的阅 力和眼光。开始了历史和文化的反思。 “发誓要写一部艾芜的《南行记》那样的 东西,为牺牲的整整一代人作证。”
1、张爱玲将传统男性家长的权威彻底消解:把传统话语中伟大、成 熟、神圣的父亲幼稚化,把成年男性/父亲贬为小孩、婴孩、婴尸、未发 育完全的孩子等。(如《花凋》的郑先) 2、把男性的精英意识、英雄情结彻底消解:张爱玲喜欢把男性/父亲 角色写成不务正业、狂嫖滥赌、抽鸦片、逛窑子、玩女人、昏庸猥琐的 形象(如《金锁记》的姜季泽)。 3、把男性高大、伟岸、粗犷的阳刚之气彻底消解: 张爱玲笔下的一 些男性天生一副残废畸形的躯体:“坐起来,脊梁骨直溜下去,看上去还没有 我那三岁的孩子高”,“那样儿,还成个人吗?还能拿他当个人看?”张爱玲还 把文本的一些男性处理成女性化的小白脸,如《茉莉香片》中的聂传庆 “很有几分女性美”。
3、1952年去香港后至60年代到美国定居前。 写了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短篇 《五四遗事》等。《五四遗事》有一种沉重 的历史感,文字也由绚丽归于平淡。从总的 方面看,她的创作已渐呈罢手之势。 4、60年代到美国定居至今。这一时期可称 之为张创作活动的后期,其文学工作颇有 “善后”的特点,先后将旧作《十八春》改 写成《半生缘》(后改名为《惘然记》,将 《金锁记》改写成《怨女》。
1979年4月《诗刊》选发了舒婷的《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 舒婷开始为诗坛所注意。舒婷的诗后结集为 《双桅船》(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舒婷 顾城抒情诗选》(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其 中舒婷21首),和《会唱歌的鸢尾花》(四川 文艺出版社,1986年。)舒婷80年代后期开始 转向散文,她的散文有拂之不去的那段知青时 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舒婷从1971年发表 《致杭城》到现在,前后延续三十余年,是我 们福建当代文坛上一颗永不落的星星,今年 (2006年)当选为福建省文联主席。
2、通过和张文潜诗颂点评时政 (1)、她正确地指出玄宗的骄奢昏庸,腐 化享乐,实是安史祸乱的起因。 (2)、李清照不同意张文潜把杨贵妃说成 是“妖孽”,相反,却肯定杨氏姊妹那是 “仙才”,因为她们姿色妍丽,能歌善舞。 (3)、李清照对肃宗所谓“中兴”,立碑 颂德,极不赞成。
3、忧国忧民,参政议政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 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 中散,至死薄殷周。 《上枢密韩当胄序》
丁玲既不像冰心那样用理想的 彩虹衬出现实的晦暗,而是径直表 现郁闷氛围中青年女性的痛苦挣扎, 她不仅描写出传统社会同女性命运 的对立,而且更揭示了觉醒的女性 内心世界的多重纠葛。她也不像庐 隐那样挥洒热泪叫出女性的悲哀, 而是用艺术的利刃剖析着悲哀的根 源,进而发出富有挑战性的叫嚣。
张爱玲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祖父张佩纶是清末著名“清流派” 人物,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又被李鸿章招为婿。父亲是典型的遗 少,旧习既深,性情极坏,与母亲伉俪不和,终至离异。张随父过。不 久其父娶后母。张爱玲受尽虐待,后寄宿在圣玛利亚学校读书,才逃离 苦难。在玛利亚学校,她首次在校刊《国光》上发表习作:小说《牛》、 历史小说《霸王别姬》,以及一些书评,其文思、笔致、才情,令人瞩 目。后考上伦敦大学,因战争,未能成行,而进了香港大学,1942年 因战事返回上海,开始文学生涯。1952年又辗转到香港,60年代定居 美国。1995年9月8日在美国的洛杉矶的寓所里过世,死后一周才被发 现。一代才女的传奇就此落下维幕。
4、在宋代词坛词风别具一格创立 了千古独异的“易安体” 5、著《词论》一部,她认为词与 诗不同,词主情致,诗在言志。提 出了“诗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6、创立了女子游戏“打马赋”, 并著有《打马赋图序》。
(一) 鱼玄机生平
鱼玄机(唐武宗会昌二年生 ,终年二十六岁) 原名幼薇,字慧兰,长安人。七岁开始学作诗, 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 人称诗童。鱼幼薇的才华引起温庭筠的关注 ,两 人成了忘年之交,温庭筠对鱼是呵护有加,还经 常接济鱼家。温庭筠与幼薇的关系,既象师生, 又象父女、朋友。 本想找机会相会,结果竟是 咫尺天涯。鱼无限哀怨,极度悲愤。终至放滥形 骸,成了当时著名的风流道姑。后因与侍婢绿翘 争一情人而把绿翘 棒杀,被判死刑。终年二十六 岁。
⑥国破家亡、生离死别: 李清照四十六岁的那年,明诚奔母丧至金陵, 其年十二月,金人陷青州,从此以后,明媚 的故乡已成为异城。
南渡后,明诚曾在江宁做了七个月官,后被 罢免。明诚罢官后忽又被旨召知湖州。她遂 留居池阳,明诚从陆路只身赴任。
清照看这神情,不觉恶心。谁知明诚此去, 果不生还了。
⑦改嫁之争: 关于李清照晚年陷于牢狱之灾的三种 版本: A、玉壶之争 B、与张汝舟离婚 C、《神宗起居录》案发
(一)前期诗词作品:
1、新婚燕尔的呢喃之语。如:《采桑子》、《浣溪沙》《减 字木兰花》 2、缠绵悱恻的深闺怨曲。如《一剪梅》、《醉花阴》、《蝶 恋花》、《凤凰台上忆吹箫》
(二)后期诗词作品:
1、悼念亡夫的诗词。如:《武陵春》、《孤雁儿》、《声声 慢》 2、抒表国愁家恨 的诗作 《夏日绝句》 《咏史》《菩萨蛮》《永遇乐·元宵》
3、幸福婚姻
①一见钟情: 明诚幼梦诵一书曰:“言与司合,安上巳脱,芝芙草拔。”挺之曰: “此离合字,‘词女之夫’也。” (《易安居土事辑》引《娜嬛记》) ②新婚燕尔:赵李的新婚生活很十分幸福甜蜜,静好无猜。 纤消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橱枕簟凉。” (《采桑子》) 锈[面]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浣溪沙〉)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 兰花]) 这是她一生生活最幸福的时代。她尝自称易安居士,所以后人都称她 做李易安。
女性文学研究
高一年研究性课程
指 导 老 师 : 莫 海 灵
组 长 : 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梦 婷
组 员 : 魏 煜 坤 、 陈 树 远 陈 林 莹 玲 莹 、 、 余 薛 承 冬 君 刘 青 霞 、 彭 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