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笔记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还包括“习作:家乡的风俗”和“语文园地”。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
从腊月初八开始,人们就为过年做准备,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更是热闹非凡,大家忙着祭灶王、扫房子。
紧接着,除夕是最热闹的,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大家一起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人们走出家门拜年贺喜。
正月十五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观花灯、吃元宵,把春节的热闹氛围推向了高潮。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首先,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使文章条理清晰。
比如,对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这几天的描写较为详细,而对腊月二十三、正月初六等日子则写得相对简略。
其次,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俗语,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腊八粥》则通过对八儿等粥和喝粥的描写,展现了腊八粥的诱人以及家庭生活的温馨。
文中细腻地刻画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迫不及待地盼着喝粥,到苦苦等待时的“猜想”,再到看到粥时的“惊异”,生动地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同时,作者通过对腊八粥的详细描写,如“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让人仿佛能闻到粥的香味。
《古诗三首》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长安城内的景象,讽刺了当时的权贵。
诗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两句,生动地写出了春天长安城的美景。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句诗,把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部编版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2019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一、词语积累渲染勾勒迂回低吟摔跤羞涩襟飘带舞一碧千里拘束纷嚣缀满浑浊朦胧潇洒妩媚花蕾单薄笨拙优雅遮掩参差苍穹坠落绿茵冠冕旖旎琼浆摇曳婆娑顾影自怜心驰神往硕大无朋馥郁翠色欲流花蕾二、多音字乘蒙斗薄冠三、形近字组词缀(缀满)浑(浑浊)拙(笨拙)蹄(马蹄)驰(疾驰)辍(辍学)辉(光辉)咄(咄咄逼人)啼(啼叫)弛(松弛)渲(渲染)妩(妩媚)浆(琼浆)酿(酿酒)诸(诸如)喧(喧哗)抚(抚养)桨(船桨)醉(醉酒)绪(情绪)簇(簇拥)骏(骏马)拨(拨弄)硕(硕大)馥(馥郁)族(民族)俊(俊俏)拔(拔草)颌(下颌)腹(腹部)四、佳句积累1.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4.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5. 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6.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7.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五、课文常识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在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课堂笔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课堂笔记【导语】日积月累,事业方兴。
生活在点滴中积累,学习在日积月累中进步。
本文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课堂笔记,内容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日积月累》,主要介绍了“日积月累”的发展思想,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生动有趣的《开学寄语》。
第二部分是从“日积月累”中谈起,通过“三块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从小事做起,从做好每一件小事开始,才能累积经验、提高自己。
第三部分是《我的成长日记》,通过学生们的日记,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日积月累”的力量。
【教学目标】1、了解“日积月累”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明白做好每一件小事的重要性;2、了解“日积月累”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提高保持持之以恒的耐力;3、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任务完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和重要性;2、正确理解“从小事做起”的意义,养成细致认真的好习惯;3、培养保持持之以恒的耐力,实现个人成长。
【教学难点】1、对于“日积月累”这一概念的理解;2、如何将“日积月累”这一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如何在做好每一件小事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课堂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在课堂前准备好PPT,将“日积月累”这一概念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其含义和重要性。
2.请学生打开课本第1页,一起读一读开学寄语。
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3.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生进行分享,通过自己的经历让学生明白:“成功需要坚持和耐心,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2】学习重点和难点1.教师为学生对“日积月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解读和分析。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课堂笔记。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课堂笔记可能会根据教师讲解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有所不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课堂笔记
主题:人生感悟与自然之美
重点知识点:
1. 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一种灵活的文学形式,侧重于描述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它不拘泥于固定的结构,形式多样,能够自由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2. 描绘自然的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秘展现出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想象。
3. 感悟人生的表达方式: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细节,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学会分析并欣赏描绘自然和人生感悟的文学作品。
3. 培养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课堂活动:
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自己的人生感悟,以及从自然中获得的启示。
2. 创作练习:尝试写一篇描述自然景色或人生感悟的短文,运用所学的描绘手法和表达方式。
3. 朗诵活动:选择一篇喜欢的描绘自然或人生感悟的散文,进行朗诵,培养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课后作业:
1. 阅读指定篇目的文学作品,写出读后感。
2. 完成一篇关于自然或人生的散文创作。
3. 准备下节课的文学作品的分享和讨论。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笔记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笔记语文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将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童话寓言之旅”。
单元中《稻草人》、《寓言二则》、《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精读课文,《刺猬汉斯》、《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略读课文。
其中有两则是寓言,剩下的课文是童话作品。
本单元以“要注意领悟作者在童话、寓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为专题。
既编排了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作品,也有外国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格林兄弟、塞尔玛·拉格洛夫的著名童话,还有在本套教材中首次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我国古代的著名寓言。
二、主要学习目标感受童话、寓言的丰富想象力,体会作品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
学会从内容、情节及艺术方法等方面领悟童话、寓言的内涵。
激发和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三、学习内容梗概及方法提示1、《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农人亲手做的放在田里看护庄稼的稻草人,由于看到稻子长出了新穗,而为主人高兴;由于发现稻叶上有小蛾卵及很多虫子而无比惊恐,又因自己无效的警告而愁闷。
最终因蛾卵变成了肉虫吃光稻叶而为白白付出辛苦的主人深感痛心。
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
2、《寓言两则》所选编的《自相矛盾》和《画蛇添足》,都是著名的寓言故事。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课文记叙了在大年夜,一个小姑娘又冷又饿,在街头卖火柴。
她擦燃了火柴,眼前出现了暖和的火炉、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这些美好的幻象。
最后她在大年夜冻死街头。
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4、《刺猬汉斯》这篇课文是德国格林兄弟的童话。
讲的是一个富有的、农夫的怪儿子——刺猬汉斯的历险故事。
童话表现了主人公汉斯的坚毅、勤劳、纯朴、善良,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展现了瑞典女作家赛尔玛·拉格洛夫的长篇童话中的一个情节。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堂笔记语文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堂笔记语文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寓言二则》中的两则故事,以及回顾拓展一和回顾拓展二两个板块。
二、重点知识梳理1. 作家、作品《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主要作品《父亲》、《母亲》、《放牛》、《散步》等。
《山雨》:作者赵丽宏,主要作品《天安门礼赞》、《学步》等。
《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主要作品《飞鸟集》(译作)、《蝉的歌》等。
《寓言两则》:包括《矛与盾》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其中,《矛与盾》的作者是韩非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作者是刘基(刘伯温)。
2. 生字词(1)字音(2)字形(3)词义3. 课文内容与思想感情《山中访友》:通过与山中的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等“朋友”打招呼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山雨》:通过对山雨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草虫的村落》:通过对草虫村落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草虫、对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寓言两则》:通过《矛与盾》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则寓言,告诉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自相矛盾;同时做人处事要冷静分析、不要争执不休。
4. 写作方法与语言特点(1)构思新颖,想象奇特。
如《山中访友》中作者把山中的景物当成了朋友来描写;《草虫的村落》中作者以草虫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世界。
(2)语言优美,情感丰富。
如《山雨》中描写山雨的句子;《草虫的村落》中描写草虫的句子。
(3)寓言故事的哲理性。
如《矛与盾》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堂笔记整理1. 生字词的识记与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之一。
要掌握每个字的音、形、义,尤其是多音字和形近字;通过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比较,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2. 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另一个重点。
要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同时,要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写作方法与语言特点也是本单元需要注意的地方。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堂笔记第一单元。
- 生字词。
- “毯”:这个字就像一块大大的毛毯,“毛”字旁加上“炎”,那毛毯毛茸茸的感觉就像草原上的草地一样柔软。
“绿毯”这个词描绘出草原像一块巨大的绿色毯子,真的很形象呢。
- “陈”:左右结构,左边是个“阝”,右边是“东”。
组词“陈列”“陈旧”,在课文里可能没有太多特殊含义,但也是需要我们准确读写的字哦。
- 段落理解。
- 课文第一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的感受。
那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可太妙了。
“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一眼望去全是绿色,但是又“并不茫茫”,说明这绿色不是那种让人觉得模糊不清的,而是清晰、充满生机的。
就好像我们站在草原上,能清楚地看到远处的小丘、羊群,那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 描写蒙古族同胞迎接远客的部分特别热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从这些描写里能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好客,就像我们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把好吃的都拿出来招待我们一样,而且大家相处得特别融洽。
- 生字词。
- “缀”:这个字就像给某个东西加上装饰品一样。
比如“点缀”,丁香花点缀着校园,就好像给校园戴上了漂亮的小饰品。
它是绞丝旁,感觉就像用丝线把东西连起来或者装饰起来。
- “幽”:这个字很有韵味。
“山幽林静”,“幽”有幽静、深远的意思。
在描写丁香花的时候,“幽愁”等词里的“幽”就给丁香花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含蓄的美。
- 段落理解。
- 作者描写丁香花的样子特别细致。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从一朵小花到一簇花,再到一树花,这种由小到大的描写,让我们能想象出丁香花满树盛开的繁茂景象。
而且丁香花还能给作者带来文思和梦想,就像有些美好的东西能激发我们内心的灵感一样。
- 文章后半部分说到丁香结,“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是一种很有哲理的话。
人教六上语文第一单元课堂笔记
人教六上语文第一单元课堂笔记一、主题概述在人教六上语文第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古诗词欣赏,包括《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及陶渊明的散文《归园田居》。
这些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对我们的中文学习和人文素养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内涵、艺术特点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作品解读1. 《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和远方的感怀之情。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婉约之美,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深沉情感,赋予了这首诗以永恒的魅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豪放的个性,也反映了古人对家国情怀的忠诚和思乡之情。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雄浑豪放的笔调,描述了登高远眺的景象和诗人的感慨。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开创性意象,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深远境界,展现了诗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气度,体现了我国古代诗人的崇高抱负和深远追求。
3.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描写了边塞风情和离别之苦。
作品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的感伤之意,以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豁达态度,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离别和风雨兴衰的感慨,同时寄托了对人生苦难的乐观态度。
4.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以“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的形象写出了诗人避世隐居的理想和对俗世的不满。
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逸意境,以及“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超脱之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和世俗纷扰的回归自然和超然境界。
三、思想启示这些古诗词以其深刻的人文内涵和艺术魅力,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心灵滋养。
它们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我们认识世界、审视人生的重要窗口。
通过深入品味和品鉴这些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风骨与气象,体味到古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邃思考,也能够汲取到古人的人格力量和审美情操。
(2019秋季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小结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知识点小结1 草原一、生字组词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蹄tí(牛蹄、马蹄、蹄子)腐fǔ(豆腐、腐败、腐烂)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二、多音字行(háng)(一行) (xíng)(行动)勒(lè)(勾勒) (lēi)(勒马)蒙(mēng)(蒙骗) (méng)(蒙受) (měng)(蒙古族)三、近义词渲染—烘托热闹—喧闹明朗—晴朗奇丽—瑰丽疾驰—飞驰回味—体味境界—境地拘束—拘谨四、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羞涩—大方五、理解词语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柔美:柔和而优美。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六、词语拓展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绿草如茵、绿意盎然、绿意葱茏青山绿水、披红挂绿、绿盖叠翠七、句子解析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一”是“全”和“都”的意思。
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
“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19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单元)
19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草原》知识点1《草原》一课作者(老舍)。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描写了(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草原的景色特点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3理解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呢?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我从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这些场景体会到“蒙汉情深”。
2.《丁香结》知识点1.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丁香结”是指人生解不开的愁怨。
“结”乃常态,要学会坦然面对。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我们在学习中会享受收获,同时也会遭遇挫折,我们应该笑对学习中遇到的“丁香结”。
阅读链接1.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春天刚来不久,芭蕉叶还未完全展开,丁香花也未绽放,打着丁香结儿。
在春风中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忧愁。
2.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如果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才能飘香万里。
3.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经过霜的树木全都只剩下谢落的枝条,最让人伤心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丁香结。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一、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年)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六上语文一单元课堂笔记
六上语文一单元课堂笔记六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包括四篇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三首》、《花之歌》。
笔记如下:一、《草原》1.主要内容:文章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祖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友爱精神的赞美。
2.重点字词: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3.好句摘抄赏析:“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描述天空的明朗和空气的新鲜,也表现了草原的美丽和宜人。
二、《丁香结》1.主要内容:作者以丁香结为喻,表达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这一感悟,启示人们要正视生命中的“结”。
2.重点字词: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3.好句摘抄赏析:“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人生中有很多不顺心的事情是解决不完的。
同时,也启示人们要正视生命中的挫折和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因为这些经历正是让生命变得丰富多彩的重要因素。
三、《古诗三首》(一)、《宿建德江》内容背景: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夜宿建德江时的孤寂心情。
重点字词:1.“宿”:住宿,停留。
2.“建德江”:地名,位于今浙江省境内。
3.“移舟”:移动船只,指泊船靠岸。
4.“泊”:停泊,停留。
5.“烟渚”:烟雾弥漫的小洲。
6.“日暮”:天色已晚,暮色四合。
7.“愁”:忧愁,烦恼。
诗句解析: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停船靠岸,夜宿建德江的情景。
此时正值傍晚,天色渐暗,烟雾弥漫,诗人心中不禁产生了新的忧愁。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两句描写了周围的环境,诗人站在船头,远望四野空旷,天空似乎比树还低;而江水清澈见底,明月似乎与诗人更加亲近。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中,写作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尤其对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专门设计了一堂课来进行写作指导。
在这节课上,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写作的基本要素、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们在丰富的语文园地中汲取灵感,勇敢地抒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本节课中,老师首先向学生们介绍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标题、开头、承接部分、描写部分、发展部分、结尾等。
通过这些要素的介绍,学生们了解到一篇文章应该如何构思和组织,让自己的思想在文字中得到完美的表达。
老师还向学生们讲解了一些常见的写作技巧,比如比喻、排比、夸张、反问等,这些技巧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眼球。
除了介绍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老师还向学生们共享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们从范文中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优秀文章的魅力和力量,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在亲自动手实践之后,学生们对于写作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
在本单元的课堂中,学生们还通过丰富的作文练习,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过对各种话题的写作练习,学生们有机会在语文园地中,勇敢地抒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也会对学生们的作文进行详细的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性的建议和矫正。
这种及时的指导和反馈能够让学生们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不断进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是一堂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系统指导和培养的课程。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不但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而且通过丰富的练习和范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写作任务,掌握更加高效的表达方式。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语文园地中,不断地书写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展现出更加出色的语文风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笔记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堂笔记
本单元要学习的课文分别是《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藏戏》。
《腊八粥》一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人们喜爱腊八粥和腊八粥熬煮时的样子。
第二部分(2~17自然段):写八儿等着吃粥时的情态。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写家人与八儿吃完饭后满足的情景。
第一自然段首句是一个反问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态度,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第7、8自然段“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这句话第一次是妈妈说的话,第二次是八儿内心的重复。
第9~11自然段主要写了八儿为了多吃几碗粥,制定了吃粥计划,得到同意后,得寸进尺。
表达了八儿天真、可爱、聪明的孩童形象。
这篇课文等待喝粥的过程写得详细,对八儿等待喝粥时的各种心理活动描摹得非常具体、细腻,写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逐步渲染,层层蓄势,把八儿想吃而不可得,焦急、期盼,好奇而惊异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八宝粥的香甜、诱人,也展现出儿童的天真烂漫,附有童真童趣。
在喝粥时并未详写吃粥过程,而是描写吃粥的香甜和满足,更有余位,显示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讲笔记 (自动保存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讲笔记姓名_____ 班级_____ 时间_____ 评价_____知识点一:看拼音写词语pa mi er jing de zhen tao ci ji liang shuo guokai tuo zhu jun kang kai zhe bi shou routie li rong qia xiao bang yong chang you lula zhu ba li ti le wu xiai luo yang互检互签知识点二:多音字组词dǒ u(斗笠)fā (出发)qi á ng(坚强)zhng(中国)斗发强qiǎ ng(勉强)中d òu(斗争)f à (头发)ji à ng(倔强)zh òng(中弹chē ng(盛水)bē n(奔跑)ji é (结束)z àng(心脏)盛奔结脏shè ng(盛开) bèn(投奔)jiē (结巴) zāng(肮脏)juǎ n(漫卷) hǎ o(好人)卷好ju à n(试卷)h à o(爱好)互检互签知识点三:比一比,再组词驻()蔽()住()敝()柱()敞()注()弊()互检互签怕()镇()帕()滇()泊()慎()伯()填()互检互签知识点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奇()秀()装()裹天工()()行()道()顽抗()歌()舞()出()外()之际悲()欲()与世()互检互签知识点五:记住下列词语的意思洋溢: 。
绚丽:。
盎然:。
负隅顽抗:。
载歌载舞:。
互检互签弥留之际:。
呐喊:。
漫卷:。
青春:。
万事空:。
九州同:九州:。
同:。
定:。
王师:。
无:。
乃;。
翁:。
妻子:。
互检互签知识点六:词语搭配改进()改善()严格的()严厉的()改正()改变()严肃的()严明的()改良()改写()严峻地()严谨的()互检互签知识点七:选择。
1、选字组词。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语文园地课堂笔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六年级上册的第1单元——语文园地。
以下是我在
课堂上做的笔记:
课堂内容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她解释说,诗歌有不同
的格律,包括四言、五言、七言等,每个格律都有特定的音律和节奏。
我们做了许多练习,用手拍打、口齿流畅地朗读诗句,以感受诗歌独
特的韵律之美。
课堂内容二:朗读《登鹳雀楼》
接着,老师让我们朗读了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
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而著名。
我们用沉稳的声音、准确的
语调和恰到好处的停顿朗读这首诗歌,试图传达出诗人登楼眺望的壮
丽景象以及他所引起的感慨。
课堂内容三:赏析《岳阳楼记》
在课堂的下半部分,我们一起读了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这
篇散文是我们所学的文言文范例,通过描写岳阳楼的特点和历史背景,激发了我们对古代文化和名胜古迹的兴趣。
我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内容四:词语辨析
最后,老师引导我们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词语辨析游戏。
她准备了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让我们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这个游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词语的用法和差异,提高了我们的词汇运用能力。
课堂结语:
通过这节语文园地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欣赏了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同时提高了我们的词汇辨析能力。
这对我们的语文学习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期待在未来的课堂上,我们能够继续学习更多有趣、有启发性的语文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2019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2019版一、语文知识概述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主要包括课文、词语、语法、写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课文内容及分析1. 课文内容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的课文主要包括古诗文、现代散文等文学作品,内容涉及人物故事、风景描写、感悟体会等多个方面。
2. 课文分析在学习课文时,学生不仅要理解文中的文字,还要掌握其中的意境、情感和语言特点。
通过分析课文,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词语学习1. 词语选择通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到丰富的词语,包括常用词语、成语、俚语等,这些词语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词语运用学生不仅要掌握词语的意思,还要学会合理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且富有表现力。
四、语法学习1. 句子结构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将深入讲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和复合句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2. 语法运用通过练习和应用,学生可以掌握语法知识,准确地使用语法规则,使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和准确。
五、写作技巧1. 文体结构学生将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通过学习这些技巧,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灵活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 写作能力通过写作练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包括选材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使自己的文字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六、学习方法与技巧1. 阅读方法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2. 学习技巧学生需要掌握多种学习技巧,包括归纳总结、思维导图、联想记忆等,通过这些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语文学习的意义通过六年级上册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笔记
六年级上册一单元笔记一、课文内容。
- 作者:老舍。
- 主要内容。
-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情景。
- 通过这些描写,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 重点语句理解。
-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无垠,一片碧绿的颜色。
“并不茫茫”是因为天空明朗,空气清新,所以草原看起来不会让人觉得空旷、迷茫。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 这里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中国画,“翠色欲流”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淌下来一样。
“轻轻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与天空相接,融为一体的景象。
- 写作手法。
- 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描写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时,又体现出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 作者:宗璞。
- 主要内容。
- 从丁香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花的美丽,同时由丁香花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
- 最后感悟到人生中的问题就像丁香结一样,虽然解不完,但也正因为如此,生活才不会平淡无味。
- 重点语句理解。
-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探出”“窥着”这两个词把丁香花当作人来写,赋予了丁香花人的动作和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俏皮与可爱。
-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作者由丁香结联想到人生的问题,表达了一种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 写作手法。
- 托物言志。
作者通过描写丁香花,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 原文。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诗句理解。
- 前两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移舟”点明了诗人的活动,“泊”是停船靠岸的意思,“烟渚”指烟雾笼罩的小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备课笔记)一、单元教材简析第一单元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和课文《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及习作一、练习一组成。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共有3页图画组成,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第二页和第三页的主题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作者没有实写长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称,将长江作为一个抒情的对象,赞美她的“丰采”“气概”“情怀”。
其中既涉及她的发源和流向,又关注她的历史和未来,概括了长江的丰富内涵,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的散文。
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的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烟台的海》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天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洞外、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叙述详略得当,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习作1》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例文《爸爸逗我玩》手迹的影印片断。
从影印片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用修改符号修改例文的痕迹,可见作者对文字表达的慎重和精益求精。
这个片断对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很有好处。
第二部分是例文《爸爸逗我玩》的发表稿。
文章的重点突出,趣味十足,也让我们感受到作家钱钟书与女儿之间浓浓的父女情。
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和提示。
先是对例文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说明,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概述,接着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写作提示。
本次习作是写一件童年趣事,要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同时要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题目自拟。
《练习1》安排了五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强化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认知,将强化认知和行为指导训练有机结合,将本册教学主题与其他习惯主题有机结合,才能训练好习惯。
《长江之歌》一文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充沛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很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朗读、吟诵,领悟内涵,训练语感。
《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也都是生动的教材,学生陶冶在祖国美好河山之中。
三、单元教学总要求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领导课文,背诵《长江之歌》;背诵《三亚落日》的第3、4两个自然段;背诵《记金华的双龙洞》的第5自然段。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通过反复吟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6.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尝试将笔下的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的喜怒哀乐,将事物写活。
口语交际:我来当导游,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2. 鼓励学生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读懂例文《爸爸逗我玩》,选择一件童年趣事写下来,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3. 训练学生感受“拟人”手法的生动有趣,尝试将笔下的事物人格化,赋予他们的喜怒哀乐,将事物写活。
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1-4单元综合测试题 (I)时间:90分钟书写:等级:同学们,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你是不是又有了进步?那么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希望你能诚实、认真、细心地完成测试。
预祝你成功哦!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rónɡ chā yānɡ duàn liàn fěi cuì shū jí( ) ( ) ( ) ( ) ( ) piě zuǐ chōu yē kǒnɡ bù chú chuānɡ fěi tú( ) ( ) ( ) ( ) ( )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请将其他组的错别字画出来,改在后面的括号里。
A、无缘无故专心致志坐无虚席惊心动迫()B、峰拥而至铺天盖地莫明其妙与世隔绝()C、哄堂大笑渔贯而入语重心常死得其所()D、满不在乎天涯海角闻所未闻美不胜收()3、请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附和.(hé hè)薄.弱(báo bó)敦.厚(dūn ch ún)摩.平(mó mā)逮.捕(dài dǎi)围歼.(jiān qi ān)憧.憬(tóng chóng)蜷.缩(quán juǎn)4、按要求改写句子。
(1)顶碗少年令人敬佩。
(扩句)(2)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缩句)(3)郝副营长为了战斗的胜利勇于献身的精神令人敬佩。
(改为反问句)(4)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修改病句)(5)他认真地对爸爸说,他其实只是为了安慰妈妈才那么做的。
(改为直接叙述)5、根据所学填空。
(1)《文心雕龙》中“,”为我们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的一篇著名童话,你还读过他的。
(4)《学弈》选自,文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的意思是:。
(5)世界文学宝库里,有很多外国作品熠熠生辉,其中我对国作家写的中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它告诉我。
(6)在本阶段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很多的的人生感悟,如;还了解了性格、命运迥异的各类人物,我最喜欢的是(性格或品质)的(人物);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学到了很多的写作方法,例如:。
二、阅读积累运用(一)课内阅读()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说的办。
“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这段话选自 ,作者,这是1944年9月8日,他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你曾经背过他写的(题目)。
3、“精兵简政”的意思是:。
4、这段共有句话。
第一句是讲,第二句是讲,第三、四句话讲。
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层层递进,围绕意思来写的。
以后我们在写作时也一定要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侧面进行描写。
(二)课外阅读灯下父亲擦拭着歇了一个冬的犁铧。
犁铧锈得发黄,扶把上沾满了蛛网、灰尘。
父亲擦得很细心,慢慢的,擦过去又擦回来,紧咬了牙关。
他坐在角落里,那里灰暗,少光。
灰尘不会扬到我这边来。
仅有的一盏灯被我占着,在另一角落。
我握着笔,拿了几本课本摆着。
父亲以为我在做作业呢;其实,我在看金庸写的《侠客行》。
这是今天从我的同学那儿借的,限期一个夜晚。
早就想读这部书了,便壮了胆子,在父亲眼皮底下做假。
初时,总有恐惧感,生怕被父亲逮住;与课本无半丝牵扯的课外书,他根本不许我看,说那会荒了学业,断送全家人的希望。
我不能不小心,贼似的,每看上几段就睃睃(suō)那个角落,偷瞧父亲的动静。
幸好父亲始终没起身,他在专心致志地擦他的犁铧,从没往我这边看一眼。
-----好,他没发现我在偷看小说。
于是,我索性丢下笔,放心地看起了金庸,也不管那油灯发出的光渐渐黯淡了。
精彩。
我被小说的情节吸引住了,几乎要叫起“好”来……唉□自己的鼻子怎么抵着书了□唉□灯没油了□火苗眼见萎缩□昏暗□我旋过身□想去找煤油□父亲那高大的身躯却吓了我一跳□心打了一个冷颤□他□站在我的身后□不知多久了!我不自在起来,坐又不是,站又不是,双手磨蹭起来,手心里全是汗。
父亲没读过书,除了自己的姓名,他大字儿不识半箩。
我原以为即使被他拿着了,他也辨不了哪是他说的“闲书”,我满可以谎称《侠客行》是与语文关系密切的补充教材。
然而,不待我开口,父亲拿起“侠客”瞄了瞄,又拿起课本翻翻看看,又把书和小说叠在一起,横竖比了又比,好一阵子才将书放回桌上。
我心里有千斤的重物悬着。
父亲看出蹊跷了吗?我露了馅了吗?我读不懂他的眼神他的脸色。
“我擦好犁后,抽了杆烟,见你的灯没了油,又见你挨书挨得那么近,怕害了你眼睛,便想给你添油……”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声音沉闷沉重,也有几分凄苦。
我斜眼一瞥,瞅见他腋下夹着的油瓶。
我继续磨蹭着双手,抬不起头,背脊似乎湿了,浑身燥热。
父亲没再说下去,拿过灯,添了油,退到那个角落抽他的烟去了。
灯又亮起来,且比先时亮多了,好像父亲把灯芯拔高了些。
我看起了课本。
最后,我觉得做完了该做的,便端着灯去给父亲。
父亲坐在那儿,还在抽烟。
犁铧,擦得干干净净,灯光下,那么光滑明亮,如同刚从泥水中冒出来的那样。
我心底隐隐有种东西在跳动。
1、在□中加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索性()蹊跷()专心致志()3、文章主要写了的事,主要抓住了我的描写和父亲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的我,的父亲,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父亲的感情。
4、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心底隐隐有种东西在跳动”,你认为会是什么呢?5、你学到了怎样的写作方法?用横线在文中标出一处。
6、这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人生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三、习作展示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在这美好而快乐的日子里,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
请你以“春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让大家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吧!要求:1、体裁不限。
2、语句通顺,重点突出。
3、不少于450字,写完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