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心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女性心理学的界定 美国妇女心理学家玛莎.迈尼 克认为,妇女心理学是“在一定时 间内研究团体内妇女体验的变化” 我国近年来第一本论述妇女心理 学的专著--《妇女心理学》的作者 任平安、赵艳屏认为“妇女心理学实 质就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影响各种 年龄妇女心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 女性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1、历史背景
你 是 一 个 魅 力 十 足 的 “ 双 性 人 ” 吗 ?
评分标准: A。把1、4、7、10、13、16、19、22、25、28、31、34、 40、43、46、49、52、55、58所得的分数相加,再除以20,这 就是你的男性气质得分。 B. 把2、5、8、11、14、17、20、23、26、29、32、35、 38、41、44、47、 50、53、56、59所得的分数相加,再除以20,这就是你的女性 气质得分。 C. 如果你的男、女分数均在4.9以上,那么,你就是“双 性人”了
中年期 ( 45-65岁) 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一些主要根据丈夫、孩子来确 定自我同一感的女性,进入中年往往面临 危机、导致空巢综合症。
空巢综合症与女性适应角色变化能力有关。 所谓中年危机实质是转机,关键在于个人 适应角色变化能力,如改善夫妻关系,重 新定位自己,找个满意的工作,研究表明, 受聘用的女性比只当家庭主妇者有较高的 自尊和幸福感。
双性化的人更受欢迎,他们被认为更有趣、 适应得更好、能力更强、更聪明,而且更成 功。 有关试验:
你是什么样的性别角色?
你 是 一 个 魅 力 十 足 的 “ 双 性 人 ” 吗 ?
据说,双性气质人是当今最受欢迎的人,是魅力十足的。那么下面的 测试便可娱乐一下大家,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指导语:下列是贝姆性别量表,衡量一个项目与你自己实际的符合 程度,按照符合程度的多少划分为:一点也不符合(1分)到 完全符合 (7分)。请给每一道题打分。
பைடு நூலகம்
婴儿期(0-1岁)
男女婴的差异: ①新生女婴比男婴对触摸更敏感(布洛克 1976)。方法:向婴儿的面颊或肚皮上吹气, 看他或她有没有反应。 ②言语方面如咿呀学语,女婴发音比男婴好, 对言语刺激敏感性高。 ③活动性可能男婴比女婴强,较小的婴儿, 记录手臂摆动或踢腿次数;较大的婴儿计算 在游戏室地板上爬行的距离。
互相评价喜爱程度
双性化 评价最高
关于性别角色的几个概念
性别角色,是关于心理的性,表示男女在社 会行为的方式的差异和期待。按传统的看法, 男人男性化和女人女性化被认为是理想的。 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适合两性化的新模式-双性化概念。 所谓男性化、女性化用以表明个体具有某种 性格类型特征的人格特质。男性化强调控制 性、自制特征;女性化主要涉及人际关系和 情感表达的特征。双性化指既有男性化又具 有女性化的性格特质的人。
幼儿期(3-5岁) 学龄前期 Oedipus期
性别差异: ①3岁以后表现出对玩具、游戏活动的性别偏好,女孩 喜欢娃娃、小动物;男孩则玩打仗、棍棒、汽车。 ②攻击行为差异,身体攻击、毁坏财物;言语方面,谩 骂、争吵、拒绝他人请求等。 2岁时男女都表现出叫嚷打人行为,到4岁,男比女打 人行为更多,叫嚷较少。 五岁时,女孩向母亲认同,形成性别恒常性
Green&Kenrick,1994
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让大学男生和女生估计 假设这几种类型的人做恋人时,他们的期望值分 别有多高。结果男生、女生都偏爱双性化的人。 可见,双性化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 Ickes& Barnes,1978 男性化男人vs女性化女人 双性化女人vs男性化男人 女性化女人vs双性化男人 双性化的人vs双性化的人
关于性别角色的分类
类型学分类
男性化
女性化
单维双极 连续统一体模型
男性化
女性化
男性化
二维平面模型 (Sandra Bem )
男性化 非女性化 未分化
双性化 女性化 女性化
非男性化
性别角色与心理适应和人际关系
在心理适应方面 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最强,因为跟其他类型 的人相比,他们能适应更多的情境。 在人际关系方面
19世纪初美国流行“真正的女性”、“妇 女的领域”等观念,这个观念似乎和中国 把妇女视为卑微低贱不同,很尊重妇女。 实际上用“妇女的领域”束缚了妇女的自 由发展 19世纪到20世纪初,性别差异的另一个主要 论点变异性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在许多心理 特征的维度上,男性特点的分布变化比女性 更大。
20世纪初,英国蔼理士、弗洛伊德的性学著 作在美国流传,改变美国公众对性的态度, 这对美国妇女的解放起很大作用
女性心理学概述
王 楠
女性心理学概述
一 绪论
二 女性心理发展理论 三 性别角色 四 女性一生的心理发展
(一) 女性心理学的界定 美国心理学家珍尼特.希伯雷. 海登和B.G.罗森伯格认为女性心理 学就是“说明男女两性的心理什么 时候相同,什么时候相异,告诉人什 么是妇女心理.” 日本心理学家服部正认为女性 心理学就是要“在充分吸收性差异 心理学的基础上,重新紧紧扣住并 重新探索女性的心理本质.”
(三) 社会学习理论
大卫·林(David Lynn)和沃尔特·米歇尔 (WalterMischel)在60年代提出性别同一性是通过 观察、模仿和强化作用而将特定的社会角色特点 内化而形成的。 最初,两个性别的孩子都可能认同母亲,可 是通过鼓励与强化,女孩被鼓励表现女性气质并 塑造自己成为女人,因为适合于女性的行为得到了 强化。该理论还认为由于孩子们首先是受到女人 的照顾,所以女孩学习女性气质要比男孩学习男 人气概更容易些。
(二) 认知发展理论
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认为, 性别角色发展中的重要原因并不是母亲和孩子的关 系,而是由于儿童性别概念(认知)的发展,在形成 性别恒常性之前,儿童是不可能形成稳定的性别化 行为的。 孩子一旦“懂得”他是男性或她是女性(就是说 懂得性别永恒不变),那孩子就会想要做与自己“类 别”一致的事情。柯尔伯格认为重视与自己的“类 别”一致或做与自己相称的事情是很自然的,因此 孩子们往往模仿那些像自己一样的人的行为(对女孩 来说是母亲或姐姐,对男孩来说是父亲或兄长)。
青春期(12-18岁) 同一性 女性化—成就不相容的社会期望开始在青春期对女性起 作用,是女性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的根源。 两方面原因素影响女性化– 成就不相容的社会期望: ①家庭氛围类型,独裁和放任型不会促进女孩的成就 性能力,又严格又民主的家庭尊重女孩的个人身份, 肯定女孩的自主和竞争行为,更易于具有成就性行为 方式。②父母类型,女孩与男性化的父亲认同(是个 性特点的认同,不是性别角色的认同)最有利于发展 成就性、健全的个性,有研究父亲对女儿成就的影响 最大,获得父亲的爱的女儿更自信。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对性别统一性发展的看法围 绕着他的性心理发展理论,为男女两性的 性别认同设想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其基本 假设是男性优越。弗洛伊德认为女性心理 发展的本质源于对男性体征的嫉妒,即每 一个女孩都希望成为男孩。对女性的心理 发展成一种消极的态度。
(一) 精神分析理论
卡伦.霍妮 霍妮在1926年的《逃离女性身份》一 文 中用子宫嫉妒一词来反驳弗洛伊德的观 点,意指男人嫉妒妇女怀孕并哺育儿童的 能力,她认为男人争取事业的成功、进行 创造性的工作是对其不能怀孕生子的过度 补偿。霍妮进一步指出,在弗洛伊德时代, 女性之所以想当男人,是文化给她们带来 的负担,而不是天生有劣势。事实上,女 性嫉妒的是男性的特权。
念 故 事 , 猜 性 别
我有两位朋友,第一位是非常仔细并且富 有爱心的人,此人从未忘记我的生日,对我的 需要和情绪非常敏感,当我有话想向人倾诉时, 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此人也向我吐露心声, 毫无顾忌地和我分享亲密的情感。 另一位朋友即将成为商界的领导人,此人 知道怎样在必要的时候坚定立场,怎样直言不 讳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怎样让员工为公司效力。 和第一个人不同,此人有时难以与人建立亲密 的关系,我从未见过此人哭过。
1、自强 2、柔情 3、助人为乐 4、有理想 5、乐观 6、心境不 稳 7、独立性 8、羞涩 9、道德的 10、爱运动 11、重感情 12、 爱夸张 13、坚定 14、爱奉承 15、自感幸福 16、个性强的 17、 忠诚的 18、变幻莫测 19、有力量 20、女性心 21、依赖性强 22、 有分析能力 23、同情心强 24、嫉妒 25、领导能力 26、敏感 27、 诚实 28、爱冒险 29、通情达理 30、不坦率 31、果断 32、善于 怜悯他人 33、诚恳的 34、自足 35、以平息被伤害感 36、自负 37、 爱支配人 38、说话委婉 39、可爱 40、男子气 41、给人以温暖的 42、庄重 43、愿意表白自己 44、温柔的 45、友好 46、爱攻击他 人 47、轻信 48、无能为力的 49、举止像领导 50、孩子气 51、 顺应环境 52、个人至上 53、不说粗话 54、杂乱无章 55、竞争性 强 56、爱孩子 57、有才能 58、有野心 59、爱玩乐 60、保守的
2、其他学科的发展对女性心理学的影响 3、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女性心理学的推动
70年代,女性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个 分支学科得到承认,美国的全国性心理学权威 组织——美国心理学会于1973年成立第35分支机 构——女性心理学分支,标志着女性心理学正式 走上心理学的历史舞台。
(一) 精神分析理论
女性一生的心理发展
胎儿期 婴儿期(0-1岁) 口欲期 前幼儿期(1-3岁) toddle期 幼儿期(3-5岁) 学龄前期 Oedipus期 儿童期(6-12岁) 潜伏期 青春期(12-18岁) 同一性 成年早期(20多岁) 青年期 壮年期 (30-45岁)职业与家庭 中年期 ( 45-65岁) 中年危机 老年期 (65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