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无菌试验指导书

无菌试验指导书

无菌试验:取样点:原料奶、杀菌机前储罐、杀菌机平衡罐检测:细菌总数,芽孢总数,耐热菌总数,耐热芽孢总数和PH值杀菌机平衡罐:耐热芽孢总数不超过10,芽孢总数不超100 中途不得停机、接纸,换PP条一定要检查双氧水浓度(每次开机前),用波美浓度计,对应温度有个表。

无菌试验前要检查好:双氧水耗量、正压、横封纵封无菌试验前清洗不得少于3次换纸接PP条要洗手无菌试验不能贴吸管无菌试验指导书一、无菌试验的目的验证设备是否满足商业无菌要求。

二、无菌试验启动条件1:在新生产线投产前以及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时。

2:设备进行大修(无菌系统被破坏)。

3:无菌输送管路在重新进行改造以及焊接后。

4:设备的主要参数(尤其无菌系统的参数)重新设定后。

5:停产达15天以上。

6:品保人员认为有必要进行无菌试验时。

三、无菌试验的质量记录1原奶: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水、淀粉、盐、亚硝酸盐)、酒精实验、煮沸实验、抗菌(生)素、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收奶:收奶温度夏季不超过8℃,冬季不超过6℃,一吨奶抽奶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预处理:对预处理管路及贮奶罐进行涂抹实验,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于贮奶的奶仓应采用冰水打循环,保持在5℃以下,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

4超高温(UHT):对于纯牛奶产品及学生奶系列产品,要求136℃-138℃、4秒钟。

对于优酸乳及优酸乳系列产品,要求121℃、30秒钟。

5灌装(AFM):对灌装间设备所使用双氧水进行检测,结果应为符合标准(35.0%—47.0%)。

对操作员的双手进行涂抹,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包材及添料管进行涂抹,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AFM间进行空气净度检测,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对UHT进料前检测(平衡缸取样),结果应为符合标准。

四、无菌试验过程控制1:参照各工段设备操作规程。

2:设备清洗后,进行生产并检查各仪表指示是否在设定范围内,及时进行过程记录。

3:设备运行开始生产成品时,不可以人为排包以避免坏包的产生。

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品(胖听罐先用经灭菌的卫生打孔器打孔将罐内气体释放,但不可伤及卷边结构)。 6.3.6 留样
开罐后,用灭菌吸管以无菌操作取出内容物 10ml-20ml,移入灭菌试管中内,保存于
冰箱中,待该批罐头检验得出结论后可随之弃去。
编写人/日期 修改标志
审核人/日期 修改次数
批准人/日期 修改人/日期
2欢迎。下载
编写人日期审核人11批准人口期修改标志修改次数修改人日期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37ph测定取经过留样后剩下的样品立即进行ph测定与同一杀菌釜理化检验样品的ph值相比感官检查在光线充足空气清洁无异味的检验室屮将罐头内容物倾入烧杯内由冇经验的检验涂片对感官出现明显变化ph变化超过05保温前后重量变化超过1克以及岀现其它异常变化的样品均应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精品文档
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规定了王老吉凉茶商业无菌检验使其按标准化进行操作。
2.0 适用范围 王老吉凉茶的微生物检测。
3.0 术语 (无) 4.0 职责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检验。 5.0 工作流程图(无) 6.0 内容及要求 6.1 设备和仪器:
6.1.1 冰箱:0℃-4℃ 6.1.2 恒温培养箱:36℃±1℃ 55℃±1℃ 6.1.3 显微镜 6.1.4 电子秤 6.1.5 接种环 6.1.8 pH 计 6.1.9 灭菌试管 6.1.10 吸管 6.1.11 平皿φ90mm 6.1.12 酒精灯 6.1.13 灭菌镊子 6.2 培养基和试剂 6.2.1 革兰氏染色液 6.2.2 琼脂营业培养基 6.2.3 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 6.2.4 75%酒精
精品文档
商业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6.3.7 pH 测定 取经过留样后剩下的样品立即进行 pH 测定,与同一杀菌釜理化检验样品的 pH 值相比,

北京饮料公司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北京饮料公司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定商业无菌的检验及判定方法,规范微生物检测的操作。

2.适用范围
三片罐、两片罐低酸性关头产品商业无菌的检测。

3.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
3.1.1 负责本文件的起草、修订、实施。

3.1.2 驻点QA负责商业无菌检验结果相关信息的确认、反馈。

3.1.3 负责最终产品质量的品质判定、合格产品的放行。

3.2 委外加工厂
委外加工厂根据本文件编写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规范各职能部门进行作业,执行和组织、协调本文件规范产品的商业无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确认。

4.依据及参考标准
GB 4789.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
5.定义
5.1 罐头食品的商业无菌:罐头食品经适度的热杀菌以后,不含有致病的微生物,也不含有在
通常温度下能在其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作商业无菌。

5.2 密封:是指食品容器经密闭后能阻止微生物进入的状态。

5.3 胖听:是指由于罐头内微生物活动或化学作用产生气体,形成正压,使一端或两端外凸的
现象。

主要用于马口铁罐真空密封的产品判定。

5.4泄漏:是指罐头密封结构有缺陷,或由于撞击而破坏密封,或罐壁腐蚀而穿孔致使微生物侵
入的现象。

5.5低酸性罐头食品:除酒精饮料外,凡杀菌后。

新版商业无菌检验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新版商业无菌检验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O P E R A T I N G I N S T R U C T I O N S食品微生物检验商业无菌检验编号:XZJY073-00-2019版本:第一版第0次修改编制:审核:批准:实施日期:2019.01.01一、编制目的为规范单位对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的方法,编制本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食品商业无菌检验的基本要求、操作程序和结果判定。

本指导书适用于食品商业无菌检验。

三、编制依据GB 4789.26-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四、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a) 冰箱:2 ℃~5 ℃;b)恒温培养箱:30 ℃±1 ℃;36 ℃±1 ℃;55 ℃±1 ℃;c)恒温水浴箱:55 ℃±1 ℃d)均质器及无菌均质袋、均质杯或乳钵e)电位pH计(精确度pH0.05单位)f)显微镜:10倍~100倍;g)开罐器和罐头打孔器h)电子秤或台式天平i)超净工作台或百级洁净实验室。

五、培养基和试剂5.1无菌生理盐水5.2结晶紫染色液 5.3二甲苯。

5.4含4%碘的乙醇溶液:4 g 碘溶于100 mL 的70%乙醇溶液。

六、检验程序商业无菌检验程序见图1.作业指导书文 件 编 号: XZJY073-00-2019 版本号/修订状态: 一/第0次修改 食品微生物商业无菌检验页码/总页数: 2/6实 施 日 期: 2019.01.01作业指导书文 件 编 号: XZJY073-00-2019七、操作步骤7.1样品准备去除表面标签,在包装容器表面用防水的油性记号笔做好标记,并记录容器、编号、产品性状、泄漏情况、是否有小孔或锈蚀、压痕、膨胀及其他异常情况。

7.2称重1 kg及以下的包装物精确到1 g,1 kg以上的包装物精确到2 g,10 kg以上的包装物精确到10 g,并记录。

20220422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20220422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无菌检验,确保灭菌后产品能够达到无菌的要求。

合用范围2合用于灭菌后医疗器械产品电凝镊的无菌检验。

检验依据33.1、产品注册标准年版)3.2、《中国药典》(2022、GB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份:生物试3.3验方法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80-19953.44 仪器、设备百级层流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计、冰箱、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无菌棉签、镊子,试管架,大试管若干等。

5无菌检验室的环境要求级下的局部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无菌检验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5.1行。

缓冲区与外界环境、无菌检验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正压,阳性对照5.2室与缓冲区之间空气应保持负压。

无菌检验室与室外大气之间静压差应大于。

10Pa~65%℃,相对湿度:45。

无菌检验室的室温应保持18~26无菌检验室的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按《医药工业洁净室5.3(区)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的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悬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监测。

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每次操作5.4无菌检验过程中应同时检查超净工作台单向流空气中的菌落数:℃~35,于30时在层流空气所及台面的左中右置3个营养琼脂平板,暴露30min平板。

培养48小时,菌落数平均应不超过1cfu/无菌检验前的准备66.1器具灭菌、消毒灭菌:试验过程中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必须采用可靠方法灭菌。

6.1.1℃蒸汽灭菌℃以上干烤2小时,或者置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可经电热干燥箱16030分钟后使用(根据灭菌效果验证决定灭菌参数)。

所有的灭菌物品不应超过2周即用毕,否则应重新灭菌。

消毒:凡检验中使用的器材无法灭菌处理的,使用前必须经消毒处理。

6.1.2如无菌检验室的试管架、电子天平、工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橡胶吸头等。

可采用消毒剂浸泡或者擦拭。

药品GMP无菌检验操作指导书

药品GMP无菌检验操作指导书

ABC药品有限公司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操作规程文件2020年最新版编制: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发放范围:公司各部门2020年01月01日生效目录序号内容页码1目的 (3)2 适用范围 (3)3职责 (3)4 内容 (3)文件更改履历 (4)1.目的:建立无菌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的注射剂进行无菌检查。

3.责任:化验员有责任按本操作规程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定义:无菌检查法系指检查药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5.内容:5.1无菌操作设备:无菌操作室或超净工作台,无菌衣、口罩、帽子、消毒鞋、酒精灯等。

5.1.1无菌室分无菌操作室和缓冲间。

在缓冲间内应有洗手盆、干手器、无菌衣放置架及挂钩、拖鞋等。

无菌操作室应具有空气除菌过滤的层流装置,局部洁净度100级超净工作台。

缓冲间及操作室内均设置能达到空气消毒的紫外光灯和照明灯,操作室或工作台应保持空气正压。

5.1.2无菌室应每周和每次操作前用0.1%新洁尔灭或2%甲酚液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开动无菌空气过滤器及紫外光灯杀菌1小时。

在每次操作完毕,同样用2%甲酚或0.1%新洁尔灭溶液擦拭工作台面,用紫外光灯杀菌半小时。

5.1.3无菌室的无菌程度检查:无菌室在消毒处理后,无菌试验前及操作过程中需检查空气中菌落数。

取直径90mm双碟,在接种室内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以无菌操作,将双碟半开注入溶化的营养琼脂培养基约20ml,制成平板:在35-37℃预培养48小时,证明无菌后将3个平板以无菌方式带入无菌操作间的洁净区域左、中、右各放1个;打开碟盖扣置,平板在空气中暴露30分钟后将盖盖好,置35-37℃培养48小时,取出检查,3个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相加总数不得超过10个。

无菌操作台面或超净工作台应定期请有关部门检测其洁净度,应达到100 级(一般用尘埃粒子计数仪),检测尘埃粒径≤5μm的粒数不得超过3.5个/升;空气流量应控制在0.75-1.0m3/s;细菌菌落数平均<1个,可根据无菌状况定期置换过滤器。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无菌检查操作规程

BI无菌检查操作规程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管理部门:发放部门:生产部 质管部 工程部 研发部 PMC 采购部 仓库 营销中心 人事行政中心 财务部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BI无菌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以指导检验员按规定的作业标准进行操作。

2、范围适用于用BI无菌试验,包括片状和自含式的BI。

3、职责检验相关人员对该规程负责。

4、仪器设备及试剂4.1恒温培养箱4.2高压蒸汽灭菌器4.3超净工作台4.4酒精灯4.5 营养肉汤/TSB、酒精4.6夹子,镊子,剪刀,记号笔,试管架。

5、操作步骤5.1自含式BI的无菌试验5.1.1灭菌循环结束后,2小时之内将PCDS(BI)取出并进行无菌试验(若不能马上进行无菌试验,需将BI 放入冰箱中冷藏,但必须在48小时之内进行无菌试验).5.1.2打开PCDS(BI)包装袋,取出里面的BI,保持BI竖直且塑料盖朝上,然后用夹子住塑料管,轻轻用力,使塑料管内的安瓿破裂,使安瓿内的培养基与塑料管内的载体接触,接着用手指轻轻弹塑料管,使培养基与载体充分浸润。

5.1.3将上述BI竖直放到35±2℃(或根据产品说明书的培养条件)的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每24小时观察并记录培养结果。

5.2片状BI的无菌试验5.2.1灭菌循环结束后,2小时之内将PCDS(BI)取出并进行无菌试验(若不能马上进行无菌试验,需将BI 放入冰箱中冷藏,但必须在48小时之内进行无菌试验)。

5.2.2将PCDS(BI)取出后,将外包装纸塑袋和培养基放到传递窗中,用消毒液喷在袋子上进行紫外灯消毒30分钟。

5.2.3消毒30分钟后将BI和培养基转入超净工作台,培养基试管用记号笔编号,所编的号与BI外包装带上的编号需一致。

5.2.4打开外包装袋,取出里面的BI,撕开BI内层包装,将菌片直接投放入装有10mL无菌的TSB的试管中,将试管盖及口子在酒精火焰上消毒后盖上。

无菌检查操作指导书

无菌检查操作指导书

无菌检查操作指导书1.0目的建立无菌检查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无菌检查操作过程,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无菌检查操作过程。

3.0职责相关操作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具体实施,质检部负责对本规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4.0 作业内容4.1培养基的制备及培养条件培养基可按以下给出的处方制备,也可使用按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脱水培养基或成品培养基。

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保存在2~25℃、避光环境下,三周内使用。

4.1.1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厌氧菌的培养,也可用于需氧菌的培养。

配方如下:除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 H 为弱碱性,煮沸,滤清,加入葡萄糖和刃天青溶液,摇匀,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 值为7.1土0.2。

分装至适宜的容器中,其装量与容器高度的比例应符合培养结束后培养基氧化层(粉红色)不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2。

灭菌。

在供试品接种前,培养基氧化层的高度不得超过培养基深度的1/5,否则,须经100°C水浴加热至粉红色消失(不释过20分钟),迅速冷却,只限加热一次,并防止被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30〜35℃培养。

4.1.2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用于真菌和需氧菌的培养。

配方如下:除葡萄糖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滤过,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入葡萄糖,分装,灭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置20〜25℃培养。

4.1.3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配制方法如下:除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7.3±0.2,加人琼脂,加热溶化后,摇匀,分装,灭菌。

4.1.4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用于黑曲霉的培养。

培养如下:除葡萄糖、琼脂外,取上述成分,混合,微温溶解,调节pH使灭菌后在25℃的pH值为5.6士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再加入葡萄糖,摇匀,分装,灭菌。

手术无菌术作业指导书

手术无菌术作业指导书
手术无菌术作业指导书
手术无菌术包括:外科手消毒,穿、脱手术衣法,戴、脱无菌手套法,铺无菌桌法等;
手术无菌术目的:1、避免污染手术无菌区域和物品。
2、预防手术感染。
1、外科手消毒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及分值
标准分
姓名
准备
人员:着手术专用衣裤(1),必要的防护装备(1),
戴口罩(1),手术帽且头发不可外露(1),去掉
8
用物:有效期内的无菌手术衣(4),无污染(3)
7
操作流程
1、穿手术衣:
(1)穿衣动作符合流程(16)
(2)面向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20cm)(6)
(3)手术衣不触及地面、周围的人或物(6)
(4)未戴无菌手套时,手不可触及手术衣外面(6)
(5)穿好手术衣,双手握拳放于胸前(6)
40
2、脱手术衣
(1)方法正确(15)
(2)器械桌无菌面的形成需要无菌单下垂桌缘至少30cm以上
(3)。
(3)撕下的标签只能贴于双层车下层(3)。
(4)器械包的标签不能丢(3)
(5)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交接一次性物品时,禁止跨越
无菌区(3)
(6)无菌桌原则上为现用现备,如果特殊情况准备后,不能立
即使用,必须覆盖,4h之内必须使用(3)。
(7)向无菌包内放置无菌物品时,使用干罐无菌持物钳,有效
5
2、操作有序,动作熟练
5
理论提问
5
总分
100
签名
4、铺无菌桌法
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及分值
标准分
姓名
准备
人员:操作者衣、帽、口罩整洁(3),着装规范(3)。
6
用物:根据手术需要准备的无菌包(6)

无菌线灌装机在线检测器操作作业指导书

无菌线灌装机在线检测器操作作业指导书

无菌线灌装机在线检测器操作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操作,保证操作正确。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无菌线灌装机在线检测器的操作。

3.职责3.1 无菌线灌注间操作工对灌装机在线检测器的操作负责。

3.2 无菌线 QC 负责对灌装机在线检测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3.3 每班目测人员负责统计灌装机在线检测器剔除品的情况。

3.4 生产主任与领班负责监督操作执行本文件。

3.5 生产经理对本文件的有效性负责。

4.定义相机1:主要检测高盖,歪盖和防盗环。

相机2:主要检测封盖质量,颜色。

5.程序5.1 生产前准备5.1.1 检查输送带导板的宽度调节是否与产品容器相配(容器和导板之间的总间隙为3mm,也就是瓶子的一边与输送带导板的间隙为1.5mm,这个间隙直接影响产品是否平稳传送,从而影响在线检测器各检测装置的准确度),检查操作面板上选择所生产的产品类型是否与产品相配。

5.1.2 检查系统电源是否在“1”位置,总压缩气、吹干处、推出器处压缩气开关是否打开(注:吹干处压缩空气分为 2 路:a 防盗环,b 盖顶部,正常生产中吹干处压缩空气的调节,最好调节主进气的大小,而不是调节a或b的支路大小,否则会影响另一支路的效果)。

击打手和盖吹干系统需要 4~6BAR 的压缩压气。

5.1.3 确认所有转换部件的已经安装并牢固,打开主页面,按下查看检查机械实际位置的参数是否等于面板上产品类型所提示的机械位参数。

5.1.4 清洁各照相机上的保护玻璃罩,(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或湿布,绝不得使用尖锐的物品进行清洁,若发现有裂纹或有滑痕立即更换,否则程序会认为这是一个错误,而造成误打)光电管和反射器及设备表面卫生,确保没有物品(例如:擦布,工具等)遗忘在机器内。

5.1.5 检查二号盖成像镜头是否与道轨对中,有必要时进行调整。

另,伽玛射线头的对中,和盖吹干器的吹嘴检查,并做清理,保持吹嘴畅通。

5.2 击打手的检查(击打头上的胶块查看,是否破损)5.2.1 把在线检测器各检测功能选项全部激活。

CIP作业指导书、无菌线无菌验证检验作业指导书[1]解析PPT课件

CIP作业指导书、无菌线无菌验证检验作业指导书[1]解析PPT课件

说明: 1、PET热充/ TP/CAN在碱洗或全程洗时需加入碱添加剂,以增加碱活 性 2、全程洗流程:水冲-碱循环-水冲-酸循环-水冲 3、碱洗流程:水冲-碱循环-水冲 4、杀菌水洗流程:水冲-杀菌剂循环-水冲 5、酸洗流程:水冲-酸循环-水冲-杀菌剂循环-水冲 6、水线加强洗流程:水冲-碱循环-水冲-酸循环-水冲-杀菌剂循环-水冲 7、热充加强洗流程:水冲-碱循环-水冲-碱循环-水冲-酸循环-水冲 8、设备大修:淡季保养、平时重大维修(管路焊接、灌装阀拆检等)
水冲洗 RO水
300
水冲洗 RO水
300
.
15
适用 线别
清洗 方式
品牌
作业标准
艺康
矿物质
水线
酸洗
泰华施
流程 浓度(%) 温度(℃) 时间(s)
水冲洗
酸洗
水冲洗
杀菌
水冲洗
RO水 皓丽(1.0-1.5) RO水 OA消毒液(0.13-0.20) RO水
2
No
作业项目
作业内容说明
文件及表单
各线各阶 段清洗方

连续性生产
每个周期 每间隔4个 周期或换产
CIP方式
停产后再生产
>14 3-14 ≤3 设备大修


天后
PET热充 /CAN
碱洗
全程洗
全程 洗
碱洗
水 热充加强 洗洗
TP
全程洗
全程洗
全程 碱洗 水 热充加强

洗洗
2
生产线各阶段清 洗方式
矿物质 水线
2.4生产中调配桶、萃取桶应定期用RO水进行冲洗,高酸产品至少每4桶冲洗一次,低酸产品每桶都需 冲洗。
2.5 CIP中心酸碱桶出口应配备过滤网,孔径≥80目,耐腐蚀,每2周检查过滤网状况。

无菌线产品 CIP、SIP作业指导书

无菌线产品 CIP、SIP作业指导书

无菌线产品CIP、SIP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定CIP、SIP操作程序,确保设备的清洗消毒达到理想效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无菌线的UHT、无菌罐、无菌水供应系统、灌注系统和液氮供应系统在酸性饮料、中性饮料生产时的CIP、SIP清洗消毒要求。

3.职责3.1 生产部灌注操作员负责CIP 清洗液的配制和CIP、SIP的操作。

3.2 糖房操作员负责对无菌罐清洗液浓度的检测、无菌罐CIP过程监控及CIP清洗效果检查。

3.3 在线品控员负责对生产线清洗液浓度的检测、生产线CIP过程监控、CIP 清洗效果检查和SIP过程的监控。

3.4 QA经理对此文件的有效性负责。

4.定义无5.CIP 清洗步骤5.1 三步热碱清洗消毒程序5.1.1处理水冲净缸和管道残余饮料;5.1.2用浓度为 1.5%-3.0%、75℃以上的碱液循环至少 20 分钟;(GEA UHT2.0-3.0%≥75℃30分钟;water UHT、Filler、无菌罐 1.5-2.5% ≥75℃ 30 分钟);5.1.3处理水冲洗至无碱液残留。

备注:连续生产时间超过 84 小时,GEA UHT 需增加 30 分钟的 85℃热水洗。

5.2 五步碱酸清洗消毒程序5.2.1处理水冲净缸和管道残余饮料;5.2.2用浓度为 1.5%-3.0%、75℃以上的碱液循环至少 20 分钟;(GEA UHT2.0-3.0%≥80℃ 30 分钟;water UHT、Filler、无菌罐 1.5-2.5% ≥75℃ 30 分钟);5.2.3处理水冲洗至无碱液残留;5.2.4用浓度为 0.5%-3.0%、35℃以上的酸液循环至少 10 分钟;(GEA UHT1.0-3.0% ≥65℃30 分钟,water UHT、Filler 0.5-1.0% ≥65℃ 10 分钟,无菌罐 1.0-2.0% ≥65℃ 30分钟);5.2.5处理水冲洗至无酸液残留。

备注:连续生产时间超过 84 小时,GEA UHT 需增加 30 分钟的 85℃热水洗。

无菌试验操作指南

无菌试验操作指南

无菌试验操作指南(仅供内部参考)注意: 无菌试验安排在试产良好及档案记录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目录1. 定义 42. 无菌试验的准备 4(1). 生产加工区与灌装区的清洗 4(2). 超高温(UHT)杀菌设备与灌装机的清洗检查 43. 无菌试验协议的拟定 5(1). 双方职责 6(2). 费用 6(3). 时间安排 5(4). 产品 5(5). 辅助用品说明 5 4. 无菌试验操作步骤7(1). 评估标准7(2). 操作参数与原料质量7(3). 中间产品质量要求7(4). 取样方法 6(5). 无菌试验次数及取样量8(6). 评估方法9(7). 坏包样品的定义9(8). 无菌试验记录7(9). 工厂接收标准7(10). 低于接收标准结果的处理7 附录1. 灌装间要求8 附录2. 生产用水与锅炉用水质量要求9 附录3. 灌装机用双氧水质量要求10 附录4. 不同的AQL与可信度下的取样说明11 附录5. 灌装机记录表12 附录6. 无菌试验记录表13 附录7. 无菌试验合格证书14注意: 以下无菌试验必须至少有一位利乐包装(中国)有限公司的代表参加进行。

1. 定义调试即在销售公司的主持下,对设备进行初步运转,以确保设备满足基本的设计意图并可投入商业运作。

设备适用于被考核的设备,如单个机器,部分生产线或整条生产线。

说明: 设备由用户界定。

性能指标特殊的功用性参数,表明设备理想的运转水平;有时已包含于利乐包装与客户间的协议及相关条款中。

工厂符合销售公司性能指标所规定的一条或几条生产线,甚至包括厂房。

销售公司向买方提供设备(销售或租赁)或服务的,相关的利乐包装或利乐拉伐销售公司。

买方设备买方或租赁方,或同时按交易条款申请技术服务的一方。

灌装机能提供纸盒成型,液态产品灌注(无菌或非无菌状态)以及进一步将其密闭的设备。

无菌试验一系列检测程序与条款,用以确认设备已达到商业无菌生产标准。

无菌试验安排在设备调试完成及设备投入商业生产之前进行。

无菌检查作业指导书

无菌检查作业指导书

无菌检查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无菌检验建立起产品无菌的直接数据,以评估灭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经过灭菌后的产品的检查。

3、作业条件:3.1无菌检测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3.2超净台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4、作业方法与步骤4.1制作或选择培养基(参见《培养基制作作业指导书》)4.1.1好氧——厌氧菌检测时用硫乙醇酸盐按一定比例制作;4.1.2真菌检测时用改良马丁培养基按一定比例制作。

4.1.3培养基需按要求培养16-18H后,检查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4.2制作阳性对照4.2.1好氧——厌氧菌检测时用枯草芽孢杆菌制作;4.2.2真菌检测时用自然界分离的霉菌制作。

4.2.3取对照用菌一环用0.9%无菌生理盐水按1:1000 稀释,制成对照供试液。

4.2.4取1ml对照供试液加入到一个装有15ml培养基试管中,作成阳性对照管,进行培养。

4.3制作产品供试液4.3.1取待测试产品1~2PCS,根据产品物性的大小,分别采用直接浸入法或棉拭子擦洗法或冲洗法收集洗脱液,装在相应的容器中。

4.4制作培养用试管4.4.1取1ml产品供试液,加入到装好10~15ml培养基的试管中,按同样的方法共制作十个试管进行培养;4.5培养与判定4.5.1将上述两种制备完成的试管放在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5.2需气菌、厌气菌培养温度30~35℃、真菌培养温度20~25℃,培养14日。

4.5.3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阳性对照管在24小时内应有菌生长,否则为本检测无效;4.5.4经过培养后,若出现浑浊,可以外观判断有明显长菌的可以判定有菌,若不能明显判定的,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种新鲜培养基中或斜面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细菌培养2日,真菌培养3日,观察是否再出现浑浊或斜面有无菌生长,或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菌。

4.6将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并形成报表。

医疗器械详细无菌试验作业指导书 记录报告表格 菌种相关内容

医疗器械详细无菌试验作业指导书 记录报告表格 菌种相关内容

无菌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制:岗位:理化工程师签字:日期:审核:岗位:质量主管签字:日期:批准:岗位:质量经理签字:日期:1.目的:在产品一定的抽样数量中,考察其灭菌工艺是否确保最终灭菌品小于10-6的微生物存活概率。

2.范围:适用于公司的灭菌形式提供的产品的无菌检测。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按照本规程的要求操作,并出具实验报告,部门经理、主管监督执行。

3.2质量部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

4.定义4.1 无菌试验是指检查供试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4.2 无菌操作:由于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而且无处不在。

无菌操作是指无菌试验全过程中防止任何外来微生物进入检品和检验环境的一种操作方法。

5.工作程序5.1 试验依据5.1.1 执行标准:●《GB/T 14233.2-2005》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通则1101无菌检查法●《GB/T 19973.2-2018》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方法第2部分灭菌定义、验证和保持过程中的无菌性试验(IDT ISO 11737-2:2009)●ISO 11737-2:2019 Sterilization of health care products—Microbiological methods —Part 2:Tests of sterility performed in the definition, valid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 sterilization process5.1.2主要设备:无菌实验室-百级洁净工作台,阳性对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集菌仪,集菌培养器,无菌均质袋等。

5.1.3试剂: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0.9%氯化钠溶液,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5.2 试验前的准备5.2.1取样量:每个灭菌批或无特殊要求的委托试验需抽取4个产品单元用于无菌检测5.2.2 用具的洗涮a)试管:使用过后,用洗涤剂洗刷,然后用纯化水将内外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758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758罐头商业无菌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1、目的:为加强我中心检验科实验室的工作管理,保证实验室的检测质量,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2、范围:此文件规定了本中心实验室对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的全部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罐头样品的商业无菌检验;3、职责:1)检测人员须严格按此文件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操作;2)实验室负责人、科长和质量管理员监督检测人员履行相关职责;4、引用参考资料:《罐头食品商品无菌检验(GB/T4789.2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GB/T4789.28-2003)》;5、定义: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加热杀菌后,不含有致病微生物,也不含有在常温下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这种状态称为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检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检测罐头食品是否达到商业无菌的要求;6、实验室环境条件:温度:20-25℃、湿度:20-80%、培养温度:35-38℃、28-32℃、54-56℃;7、培养基和试剂:革兰氏染色液、疱肉培养基、溴甲酚紫葡萄糖肉汤、酸性肉汤、麦芽浸膏汤、锰盐营养琼脂、血玉脂、卵黄琼脂。

以上培养基和试剂按《罐头食品商品无菌检验(GB/T4789.2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GB/T4789.28-2003)》准备,可由试剂耗材供应商提供,使用时按说明配制;8、检验步骤:1)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不超过1kg的罐头精确到1g,1kg以上的罐头精确到2g,各罐头的质量减去空罐的平均质量,即为该罐头的净重;2)保温:按表1操作表1 样品保温时间和温度3)开罐:将样罐洗刷干净后放入无菌室,用紫外线消毒30min,再用无菌操作开罐,注意开罐时不能伤及卷边结构;4)PH值:用无菌操作取样品20g,在PH测定仪上读取数据,与正常罐相比,看是否有明显变化;5)感观检查:将罐头内的样品倾入白色搪瓷盘内,观察样品的外观、色泽、状态、气味,并按压样品,鉴别有无腐败变质的迹象;9、涂片镜检:对以上检查结果认为可疑和腐败变质的样品,或是有特殊味道的样品(如肉、禽、鱼等),需按以下步骤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作业指导书--医疗器械无菌检测操作指引,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

作业指导书--医疗器械无菌检测操作指引,直接接种法,薄膜过滤法

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1 适用范围Scope适用于对产品及BI的无菌检测及评估.2 参考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2.1 ISO 11737-2, Sterilization of medical devices—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Part 2:Tests of sterility performed in the definition, valid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asterilization process2.2 ISO 13485 Medical devices —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forregulatory purposes2.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附录XI H 无菌检查法2.4 COP093 定义Definitions3.1 无菌sterile:无存活的微生物.3.2 无菌测试test of sterility:开发,确认或重新确认的一部份,确定产品上是否存在活微生物的技术操作.3.3 生物指示剂biological indicator(BI):对特定灭菌过程具有确定抗力的染菌测试系统.3.4 样品份额sample item portion(SIP):从产品上取的用于测试的规定部分.4 职责Responsibility4.1 实验员:具备微生物方面知识,熟悉测试操作,负责产品的测试及报告.4.2 实验工程师:熟悉测试,指导实验员测试,检查测试报告.4.3 质量主管/经理:负责审批测试报告.5 检测程序Test procedure5.1 测试准备5.1.1 检测设备A. 洁净工作台B. 超声清洗机C. 细菌过滤器D. 生化培养箱E. 高压蒸汽灭菌锅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5.1.2 检测用品A. 稀释液,冲洗液:0.1%蛋白胨水溶液,0.9 %NaCl,PH7.0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B. 营养肉汤或胰蛋白胨大豆肉汤,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C. 剪刀,镊子,微孔滤膜(0.45μm);D. 酒精灯,75%酒精,培养皿,培养缸/管,试管;5.1.3 根据检测需要,按规定要求配制好培养基,稀释液和冲洗液;5.1.4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稀释液和冲洗液分装到三角瓶中密封并用白纸包住封口,微孔滤膜用水润湿放入培养皿中,剪刀,镊子,培养皿,培养缸/管,试管,细菌过滤器不锈钢杯用分别用白纸包好,所有物品经121℃高压蒸气灭菌30min;5.1.5 超声清洗机和细菌过滤器用75%酒精擦洗干净;5.1.6 实验前两小时打开洁净工作台,无菌室,更衣室的紫外灯进行环境消毒30min,在开启紫外灯时人员必须远离,以免灼伤眼睛和皮肤造成人身伤害;5.1.7 所有检测用品,样品由传递窗递入无菌室.5.2 测试样品份额(SIP)的选择:若验证生物负载在产品上是均匀分布的,SIP可以是该产品的任何部份,否则样品应包含能代表所制产品的每种相应材质而随机选取的产品部位.若已知生物负载分布,可以从认为对灭菌工艺最有挑战性的产品部份选取SIP.可在长度,质量,体积或表面积基础上计算SIP:5.3 样品测试前包装应完整,应先用75%酒精对包装表面进行清洁再传入传递窗;5.4 在无菌测试前,应先验证测试方法的适用性,以证明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样品的无菌检测,检测方法参照《抑細菌抑真菌試驗》;5.5 方法验证试验可与样品的无菌检测同时进行,或外发至具有微生物检验资质的实验室进行;5.6 阳性对照:应根据样品的特性选择阳性对照菌: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5.6.1 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阳性菌为主的样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对照菌;5.6.2 抗革兰阴性菌为主的样品,以大肠埃希菌为对照菌;5.6.3 抗压氧菌的样品,以生孢梭菌为对照菌;5.6.4 抗真菌的样品,以白色念珠菌为对照菌;5.6.5 阳性对照试验的菌液制备方法同《抑細菌抑真菌試驗》;5.6.6 加菌量小于100cfu,样品用量同样品的无菌测试每份培养基接种的样品量;5.6.7 阳性对照管培养48~72小时应生长良好.5.7 阴性对照:样品的无菌测试时,应取相应培养基,稀释液,冲洗液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得有菌生长.5.8 无菌测试有以下两种方法:5.8.1 直接接种法:将样品直接接种到培养基中或将可生长培养基加入到样品里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菌生长;5.8.2 薄膜过滤法:将微生物从样品上移除分离后,再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菌生长;5.9 直接接种法5.9.1 医疗器械的无菌检测方法应首选直接接种法;5.9.2 将样品或SIP接种于含有足以浸没样品的适量培养基的无菌容器中直接培养;5.9.3 培养基的用量应能浸没整个样品或SIP;5.9.4 若样品无法直接放入容器中,可在灭菌前对产品进行拆分单独包装,或在测试培养前进行拆分;5.9.5 样品放入培养基后可适当的搅拌;5.9.6 若样品具有抑菌作用,可加入适量的无菌中和剂或表面活性剂,或加大每个容器的培养基用量.5.10 薄膜过滤法5.10.1 由于某些医疗器械的特性如具有抑细菌抑真菌的作用,而不能选用直接接种法时,可选择薄膜过滤法;5.10.2 在选用薄膜过滤法时应注意洗提技术,洗提能力和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5.10.3 无菌测试样品的洗提技术应与该样品的生物负载测试技术一致,检测方法可参照《產品生物負載檢測》;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5.10.4 操作步骤:a) 将样品包装去除,用无菌镊子将样品放入超声清洗机中,如样品过大而无法放入可将样品进行适当拆分;b) 将样品浸入含有适量洗脱液的超声清洗机中,加入适量的稀释液和表面活性剂,以洗脱液浸没样品表面为准;c) 打开超声清洗机,清洗5min,超声清洗频率不应过高,以免造成微生物死亡;d) 清洗结束后将样品取出,洗脱液在细菌过滤器上进行过滤,应注意滤膜在使用前后的完整性;e) 洗脱液经薄膜过滤后,可用PH7.0气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冲洗滤膜,每张滤膜每次冲洗量为100ml;f) 过滤完成取出滤膜,将其分成2等份,置于含培养基的容器中,其中一份作阳性对照用.5.11 培养及观察:5.11.1 将上述含培养基的容器按规定温度培养,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5.11.2 如在加入样品后或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出现浑浊,培养7天或14天后,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同各新鲜培养基中,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观察接种的同种新鲜培养基是否再出现浑浊,或取培养液涂片,染色,镜检,判断是否有菌.5.12 结果判断5.12.1 阳性对照管应生长良好,阴性对照管不得有菌生长,否则试验无效;5.12.2 若样品管均澄清,或虽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判样品符合规定;5.12.3 若样品管中任何一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判样品不符合规定,除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样品所含;5.12.4 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试验结果无效:a) 无菌测试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菌测试的要求;b) 回顾无菌测试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c) 样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测试中所使用的物品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5.12.5 测试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重新取同量样品,依法检查,若无菌生长,判样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样品不符合规定.5.13 检测报告编号规则:5.13.1 Sterility Testing Report For Sterile ProductsTL-YY-XXYY: 年份XX: 流水号5.13.2 Biological Indicator Sterility test ReportBI_S_YY-XXXYY: 年份XXX: 灭菌批流水号6 文件保存期限:相关检测报告保存10年.7 附录7.1 Sterility Testing Report For Sterile Products7.2 Biological Indicator Sterility test Report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附录7.1 Sterility Testing Report For Sterile Products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附录7.2 Biological Indicator Sterility test Report工作指引名称:无菌检测方法操作指引修订履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
版本:无菌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通过生物实验方法,检测被测试样品是否有微生物污染。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灭菌后产品的无菌检查。

3.0参考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0设备/工具/物料
5.0试剂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
改良马丁培养基
6.0试验前准备
试验前应配制好必需的培养基及准备使用的灭菌器具
7.0试验步骤
7.1配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及改良马丁培养基并灭菌。

培养基配制比例及灭菌
参数参见培养基说明书。

培养基每瓶100ml,共计12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11瓶改良马丁培养基。

7.2提前30 min开启净化工作台。

使用前用75%乙醇,消毒净化工作台的内表面。

7.3用75%乙醇消毒受检样品的外包装。

7.4样品数量:同一批号产品21件。

7.5本操作以无菌操作方式在净化工作台内进行。

打开样品的内包装,用75%乙醇
擦拭斜口钳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剪切样品为2 ~3cm的小段于培养基中。

7.6每一份样品接种一瓶培养基。

轻轻摇匀,使样品与培养基混合。

依据上述方法,
接种其他样品。

共计接种10瓶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10瓶改良马丁培养基。

7.7取其中1瓶接种供试品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于生物安全柜中接种1ml金
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100CFU),作为供试品阳性对照。

7.8另取剩下的未接种样品和菌液的两种培养基各1瓶,作为阴性对照。

7.9培养基培养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置于30~35℃培养箱内培养,
改良马丁培养基置于23~28℃培养箱内培养
培养14天,培养期间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7.10试验结果以14天后结果作为判断依据。

7.11如培养基浑浊,不能从外观上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可取该培养液适量转种至
同种新鲜培养基中继续培养。

细菌培养2天,真菌培养3天。

观察是否再出现
浑浊,或使用接种环取培养液涂片、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判断是否有菌。

7.12结果判断:
7.12.1当阳性对照生长良好;阴性对照无菌生长时,可根据试验结果判断。

否则,试验无效。

7.12.2如供试品瓶均为澄清,或显浑浊但经确证无菌生长。

判为供试品
符合规定。

7.12.3如供试品瓶中任何一管显浑浊并确证有菌生长,除非能充分证明试验结
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供试品所含,否则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7.12.4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可判试验结果无效:
7.12.4.1无菌检查试验所用的设备及环境的微生物监控结果
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
7.12.4.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
素;
7.12.4.3供试品瓶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
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7.12.4.4试验结果经确认无效,应重试。

重试时,重新取同量
供试品,依法检查,若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
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7.13试验后样品处理
7.13.1对于有细菌生长的样品,不可以直接丢弃,需先进行灭菌处理。

8.0报告
8.1 在无菌试验报告中填写检测样品名称、检测样品数量、检测样品批号、检测区
域温度、湿度、培养基种类及批号、检测结果、检测人、检测日期等相关信
息。

8.2填好无菌试验报告编号,编号以英文字母S及样品无菌检查开始日期组成,
如无菌试验开始日期为2011年5月10日,则该次试验报告编号为S110510,
如同一天开始多批产品无菌测试,则在此编号后加阿拉伯数字序号,如
S110510-1表示2011年5月10日开始的多批产品无菌测试中的第一次结果
记录。

8.3 确认报告完成后,保存报告至文控中心。

9.0相关表格
无菌检查报告
无菌检验原始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