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9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9篇)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
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1.交变电流: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
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动势、电流称为正弦交流电。
2.正弦交流电----(1)函数式:e=Emsinωt(其中★Em=NBSω)(2)线圈平面与中性面重合时,磁通量,电动势为零,磁通量的变化率为零,线圈平面与中心面垂直时,磁通量为零,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
(3)若从线圈平面和磁场方向平行时开始计时,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为i=Imcosωt。
(4)图像:正弦交流电的电动势e、电流i、和电压u,其变化规律可用函数图像描述。
3.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1)瞬时值:交流电某一时刻的值,常用e、u、i表示。
(2)值:Em=NBSω,值Em(Um,Im)与线圈的形状,以及转动轴处于线圈平面内哪个位置无关。
在考虑电容器的耐压值时,则应根据交流电的值。
(3)有效值: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规定的。
即在同一时间内,跟某一交流电能使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热量的直流电的数值,叫做该交流电的有效值。
①求电功、电功率以及确定保险丝的熔断电流等物理量时,要用有效值计算,有效值与值之间的关系E=Em/,U=Um/,I=Im/只适用于正弦交流电,其他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只能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来计算,切不可乱套公式。
②在正弦交流电中,各种交流电器设备上标示值及交流电表上的测量值都指有效值。
(4)周期和频率----周期T: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的时间。
在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方向变化两次。
高考物理知识点公式大总结:磁场
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公式大总结:磁场高中物理公式大总结12:磁场
十二、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见图及
第二册P144〕;(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见第二册P150〕/回旋加速器〔见第二册P156〕/磁性材料。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知识点归纳(附同步练习)第九章第3节电场 电场强度
电场电场强度考情分析:知识脉络:知识精讲:电场强度一、电场1. 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2. 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注意: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二、电场强度1. 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 与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
定义式:E =qF单位:N/C 或V/m 。
2. 电场强度的性质3. 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 (1)公式:E=2Q kr 其中:Q 为激发电场的场源电荷;r 为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2)场强方向:正点电荷周围电场方向沿该点与电荷连线背离场源电荷; 负点电荷周围电场方向沿该点与电荷连线指向场源电荷。
4. 电场强度的两个计算公式核心知识点二:电场的叠加1. 电场叠加:多个电荷在空间某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各电荷单独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2. 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归纳总结: 1. =FE 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它适用于任何电场。
注意: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即E 与q 无关。
2. E =2r kQ可以看作点电荷电场电场强度的决定式。
3. 电场强度是矢量, 多个电荷在空间某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各电荷单独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运算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1. 电场中有一点P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放在P 点电荷的电荷量减半,则P 点的电场强度减半B. 若P 点没有试探电荷,则P 点电场强度为零C. P 点电场强度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 点所受静电力越大D. P 点的电场强度方向为试探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2. 在电场中某一点放一试探电荷q ,它受到的静电力为F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 =qF,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移去试探电荷,该点电场强度为0B. 若该点放一电荷量为2q 的试探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2EC. 若该点放一电荷量为2q 的试探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2E D. 若该点放一电荷量为2q 的试探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3. 如图所示,A 、B 是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中的两点(r A <r B )。
高考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
高考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
2019年高考年高考物理温习重点有哪些?查字典物理
网小编为各位考生总结了一下2019年高考年高考物理的温习重点及考点。
希望对2019年高考年到场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力的合成与分化
定义:一个力要是它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互助作用时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合成。
反之,叫力的分化。
1.联合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巨细范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化: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化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干系是等效更换干系,可用合力更换分力的互助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联合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偏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偏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查字典物理网预祝2019年高考年高考考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走进理想的校园。
查字典物理网为宽大考生提供更多的温习要领,敬请存眷。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有寻找学习和工作中的规律,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1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2、接触面不光滑;3、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原子和原子核-教育文档
2019年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原子和原子核原子和原子核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 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考生们只要加油努力,就一定会有一片蓝天在等着大家。
以上就是查字典物理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2019年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原子和原子核。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机械振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机械振动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众整理的2019年高三物理一轮温习知识点:机械振动,希望大众认真温习。
一、简谐运动基础目标1、回复力、均衡位置、机械振动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及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3、理解简谐运动在一次全振动历程中位移、回复力、加快度、速度的变化环境。
4、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及运动历程中能量的变化。
拔高目标1、简谐运动的证明(竖直偏向弹簧振子,水面上木块)。
2、简谐运动与力学的综合题型。
3、简谐运动周期公式。
【重难点】重点:简谐运动的特性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纪律。
难点:偏离均衡位置位移的概念及一次全振动中各量的变化。
一.新课引入知识目标:引入新的运动--机械振动火线已学过的运动:按运动轨迹分:直线运动按速度特点分: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自然界中还有一种更常见的运动:机械振动二.机械振动在自然界中,通常查看到一些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如吊灯的来回摆动,树枝在微风中的摆动,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这些运动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都在这此中心位置两侧往复运动。
这样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当物体不再往复运动时,都停在这个位置,我们把这一位置称为均衡位置。
(标出均衡位置)均衡位置是指运动历程中一个明显的分界点,一般是振动中止时稳定的位置,并不是所有往复运动的中点都是均衡位置。
存在均衡位置是机械运动的必要条件,有很多运动,纵然也是往复运动,但并不存在明显的均衡位置,所以并非机械振动。
如:拍皮球、人来回走动注意:在运动历程中,均衡位置受力并非一定均衡!如:小球的摆动总结:机械振动的充要条件:1、有均衡位置 2、在均衡位置两侧往复运动。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机械振动?钟摆、心脏、活塞、昆虫翅膀的振动、浮标上下浮动、钢尺的振动三.回复力1)回复力机械振动的物体,为何总是在均衡位置两侧往复运动?结论:受到一个总是指向均衡位置的力查看:振子在均衡位置右侧时,有一个向左的力,在均衡位置左侧时,有一个向右的力,这个力总是促使物体回到均衡位置。
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知识点归纳(附同步练习)9.2库仑定律-人教版(2019)
考情分析:知识脉络:知识精讲:核心知识一:库仑定律一、点电荷:当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作带电的点,叫做点电荷。
注意: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1. 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表达式:F =k 221rq q ,式中k =9. 0×109 N ·m 2/C 2,叫静电力常量。
3. 适用条件:真空中的静止点电荷。
4. 对库仑定律的理解及应用(1)库仑定律适用于真空中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对于两个均匀带电绝缘球体,可将其视为电荷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r 为球心间的距离。
(3)对于两个带电金属球,要考虑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如图所示。
①同种电荷:F <k 221r q q 。
②异种电荷:F >k221rq q 。
(4)不能根据公式错误地认为r →0时,库仑力F →∞,因为当r →0时,两个带电体已不能看成点电荷了。
(5)用公式计算式库仑力时电荷量均代绝对值,库仑力的方向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判断,作用力的方向沿两电荷连线方向,且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核心知识点二:静电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 根据平衡条件解决静电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静电力是以性质命名的力,满足一切关于力的性质,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其中有一个或多个力为静电力,把静电力作为一个普通力来处理,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找出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作用,根据正交分解法或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三个自由点电荷的平衡问题(1)条件:每个点电荷受到的两个库仑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规律“三点共线”——三个点电荷分布在同一直线上; “两同夹异”——正负电荷相互间隔; “两大夹小”——中间电荷的电荷量最小;“近小远大”——中间电荷靠近电荷量较小的电荷。
2019年全国卷物理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19年全国卷物理高考真题考点分布汇总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做题前,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题干和选项,并对答案内容作出合理预测;答题时,切忌跟着感觉走,最好按照题目序号来做,不会的或存在疑问的,要做好标记,要善于发现,找到题目的题眼所在,规范答题,书写工整;答题完毕时,要认真检查,查漏补缺,纠正错误。
总之,在最后的复习阶段,学生们不要加大练习量。
在这个时候,学生要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方式,最重要的是以平常心去面对考试。
高考质量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各个维度,关键是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备考策略务必精准高三备考的不同阶段,目标和任务各不相同,就像打仗一样,攻克不同的山头有不同的打法,只有抓住要领,才能打赢主动仗。
一是细化“作战地图”。
从现在到一模考试前,主要任务是过课本、串教材,把基础知识再夯实,为专题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各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新课标、《中国考试评价体系及说明》和近三年高考原题,把高考考点和试题变化点做成“作战地图”,平时考试、练习要对照“作战地图”进行选题,并在“作战地图”上一一标注,确保考点训练无死角、考点覆盖无遗漏。
二是组织集体攻坚。
发挥学科组集体备考的优势,学科组内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每次考试变式训练的预测由组长把关。
学科组坚持“一课一研”、“一考一研”,新老教师步调一致,节奏有序,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集体教研智慧。
三是找准学科增分点。
认真研究本省、本市、本校近年来的高考数据,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得失分情况,找准突破点和增分点,有目的进行专项训练和突破提升。
英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语文的古文分析和作文、理科的做题速度、文科的答题思路等,都要制定详细的训练方案和突破的方法策略,在实践中调整提升,打破制约瓶颈,找到质量提升的突破口。
二、课堂教学务必高效。
课堂是教育教学是主阵地。
高三年级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更要切实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
高考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
2019高考物理学史知识点归纳高考高中物理学史知识点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
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高中物理】2019高考物理电场知识点总结,考前必须过一遍!
【高中物理】2019高考物理电场知识点总结,考前必须过一遍!展开全文一、两种电荷1.电荷(1)是指带电体的一种属性例如,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质子带正电荷;负电荷: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3)正、负电荷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反的性质,称之为异种电荷。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物体带电多少的量度),用Q或q表示,单位是库仑(C)。
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完全相互抵消的现象叫作中和。
任何不带电的物体,其中都有等量的正负电荷,因而处于中性状态。
元电荷(基本电荷):e=1.60×10-19C,常用作电量单位。
3.三种起电方式起电:使物体带电叫起电,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
(1)摩擦起电条件:两物体相互摩擦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了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电子在物体间发生迁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即Q1=-Q2 (2)接触起电条件:带电体与不带电体相互接触原因:电子发生迁移或部分电荷被中和结果:两接触物体带上同种电荷(不一定等量)例:两个半径相同的金属球,一带正电Q1,一带负电-Q2,二者充分接触后,发生了部分中和,带点情况为:带电量均为(Q1-Q2)/2。
(3)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条件:将导体靠近带电体,即置于静电场中原因: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逆电场方向运动,使电荷在导体表面重新分布。
结果:导体接近场源一端带上与场源电性相反的电荷;而远离场源一端带上与场源电性相同的电荷。
获得感应净电荷的两种方法:感应分离——将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两端分开,结果两端分别带上异种电荷。
2019年高考冲刺: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以及电光热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一.高考物理常考知识点高考所要考查的主要物理知识有:力和运动、电路。
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三种: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围绕物体运动的轨迹、位移、速度、动量、动能、加速度及受力特征进行考查。
物体受的力主要有六种: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安培力及洛伦兹力,围绕力的有无、大小、方向、静效应(使物体形变的效应)、瞬时效应(F=ma)、对空间的累积效应(做功与否、对谁做功、做多少功、做正功还是负功)进行考查。
电路主要涉及欧姆定律、焦耳热、电容器、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的电源属性(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相当于电源,电动势大小,引起的感应电流方向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其两端电压为路端电压)等。
二.常用的高中物理解题技巧1.正交分解法: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①特殊值验证法:对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由此推断可能的情况以做出选择。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第1节动量知识点一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案例1】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的碰撞(1)如图甲所示,两根长度相同的线绳,分别悬挂A、B质量相同的球,拉起A球,然后放开,该球与静止的B球发生碰撞。
碰撞后,A球停止运动,B球摆到A球原来的高度。
(2)如图乙所示,A球换成大小相同的C球,使C球质量大于B球质量,用手拉起C球至某一高度后放开,撞击静止的B球,发现碰撞后B球获得较大的速度,摆起的最大高度大于C 球被拉起的高度。
实验现象猜想:(1)两个物体碰撞前后可能动能之和不变,所以质量小的球速度大;(2)两个物体碰撞前后速度与质量乘积之和可能是不变的。
【案例2】利用滑轨探究一维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为了研究水平方向的一维碰撞,滑轨必须调水平。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
(2)速度的测量:利用公式v=ΔxΔt,式中Δx为小车上挡光片的宽度,Δt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实验结论:此实验中两小车碰撞前后动能之和并不相等,但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之和基本不变。
1.实验误差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摩擦力的存在,利用滑轨进行实验,调节时注意利用水平仪,确保滑轨水平。
2.利用滑轨结合光电门进行实验探究不仅能保证碰撞是一维的,还可以做出多种情形的碰撞,物体碰撞前后速度的测量简单,误差较小,准确性较高,是最佳探究方案。
知识点二动量❶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v定义为物体的动量,用字母p表示。
❷表达式:p=mv。
❸单位:千克米每秒,符号是kg·m/s。
❹方向:动量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1.对动量的理解(1)瞬时性:通常说物体的动量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量,动量的大小可用p=mv表示。
(2)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物体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3)相对性:因物体的速度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故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2.动量的变化量(1)表达式Δp=p2-p1,该式为矢量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当p2、p1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复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2019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考点分类复习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1.[物理——选修3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1)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 s 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 =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像,P 是平衡位置为x =2 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a) 图(b)A .波速为0.5 m/sB .波的传播方向向右C .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D .0~2 s 时间内,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E .当t =7 s 时,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v =λT =24m/s =0.5 m/s ,A 正确.x =1.5 m 处的质点在t =2 s 时正在向下振动,根据“上坡下”法可判断机械波向左传播,B 错误;0~2 s 是半个周期,P 点运动的路程为2×4 cm =8 cm ,C 正确,D 错误;7 s 是此时刻再经过5 s ,即114T ,这时P 点刚好回到平衡位置,E 正确. 2.[2014·安徽卷] 一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图1是t =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则该质点的x 坐标值合理的是( )图1图2A .0.5 mB .1.5 mC .2.5 mD .3.5 m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综合知识及图像分析能力.根据振动图像可知某质点在t =0 s 的位移为负,与此符合的是B 、C 选项,此时该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根据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分析B 、C 选项中每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知,此时横坐标x =1.5 m 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上,而横坐标x =2.5 m 的质点的振动方向向下,选项B 错误,C 正确.3.[2014·安徽卷]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离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A .T =2πrGM l B .T =2πr l GM C .T =2πrGM l D .T =2πl r GM 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单摆周期公式、万有引力定律与类比的方法,考查推理能力.在地球表面有G Mmr 2=mg ,解得g =G Mm r 2.单摆的周期T =2π·l g =2πr l GM,选项B 正确. 4. [2014·北京卷] 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 .t =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图2A .t =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B .t =0时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小C .图2可以表示质点a 的振动D .图2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简谐运动的振动和波动图像.图1为波动图像,图2为振动图像.t =0时刻,a 在波峰位置,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b 在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 、B错误.在波动图像中,根据同侧法由波传播方向可以判断出质点的振动方向,所以t=0时刻,b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故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C错误,D正确.5. [2014·全国卷] 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波的叠加.波峰与波谷相遇,振动方向相反,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A 正确;波峰与波峰相遇,振动方向相同,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质点仍在振动而不会停在最大位移处,B错误;无论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还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振幅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振幅,C错误,D正确.6. [2014·福建卷Ⅰ] 在均匀介质中,一列沿x轴正向传播的横波,其波源O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是( )A BC D答案:D解析:由振动图像可知,波源的起振方向是沿y轴负方向的,由题干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该波在第一个周期末的波形图如图D所示.7.[2014·山东卷] (1)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以波源O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为计时零点,质点A 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已知O 、A 的平衡位置相距0.9 m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 .波长为1.2 mb .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波速大小为0.4 m/sd .质点A 的动能在t =4 s 时最大答案: (1)ab解析: (1)以波源O 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计时,到质点A 开始振动历时3 s ,O 、A 平衡位置相距0.9 m ,所以可得波速为v =0.93m/s =0.3 m/s ,c 错误.由图得知,振动周期T =4 s ,所以波长为λ=vT =1.2 m ,a 正确.A 点沿y 轴正向起振,所以波源起振方向也沿y 轴正向,b 正确.t =4 s 时,质点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动能为零,所以d 错误.8.[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甲为t =1 s 时某横波的波形图像,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距该质点Δx =0.5 m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 )甲 乙A BC D答案:A解析: 从甲图可以得到波长为2 m ,从乙图可以得到周期为2 s ,即波速为1 m/s ;由乙图的振动图像可以找到t =1 s 时,该质点位移为负,并且向下运动,距该质点Δx =0.5 m 处的质点与该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差T 4,即将乙图中的图像向左或右平移14周期即可得到距该质点Δx =0.5 m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故只有A 正确.9. [2014·天津卷] 平衡位置处于坐标原点的波源S 在y 轴上振动,产生频率为50 Hz 的简谐横波向x 轴正、负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100 m/s.平衡位置在x 轴上的P 、 Q 两个质点随波源振动着,P 、Q 的x 轴坐标分别为x P =3.5 m 、x Q =-3 m .当S 位移为负且向-y 方向运动时,P 、Q 两质点的( )A .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反B .位移方向相同、速度方向相同C .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反D .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同答案:D解析: 本题是对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综合考查,根据波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v =f λ 得该波的波长为2 m .可知,当S 经过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时,距离S 为1.75个波长的P 点从最大的负位移处向平衡位置运动,距离S 为1.5个波长的Q 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所以两质点的位移方向相反,速度方向相同,D 正确.10. [2014·浙江卷] 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较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船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 ,周期为3.0 s .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 cm 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登船的时间是( )A .0.5 sB .0.75 sC .1.0 sD .1.5 s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简谐运动的知识点和建模能力.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游船的振动方程x =20sin ⎝ ⎛⎭⎪⎫2π3t cm ,游客要舒服地登船需满足的条件Δx =20-x ≤10,解得0.25 s ≤t ≤1.25 s ,故游客能舒服地登船的时间Δt =1.0 s ,选项C 正确.11. [2014·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 .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A 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B 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C 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D 错误.12.[2014·重庆卷] (2)(6分)一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下端装有一记录笔,在竖直面内放置有一记录纸.当振子上下振动时,以速率v 水平向左匀速拉动记录纸,记录笔在纸上留下如题11图2所示的图像.y 1、y 2、x 0、2x 0为纸上印迹的位置坐标.由此图求振动的周期和振幅.题11图2答案: (2)2x 0v y 1-y 22解析: (2)设周期为T ,振幅为A .由题图得T =2x 0v ,A =y 1-y 2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速度Vt=Vo+at2.位移s=Vot+at/2=V平t=Vt/2t
3.有用推论Vt-Vo=2as
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
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
Vt=Vo-gt(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
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
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
的夹角tgβ=Fy/Fx)
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
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三、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