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央银行独立性

合集下载

11.12 探析中央银行的的独立性问题

11.12 探析中央银行的的独立性问题

三、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和措施 •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由于货币 发行“软着陆”,但经济的大起大落给宏 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央行 不能自主灵活地运用货币政策,根据经济 发展需要适时、灵活地调节利率和货币供 应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不足对经济 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客观上存在尽快增强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紧迫要求。
• 最初提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并引起广 泛重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 1920年布鲁塞尔会议上。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独立性思潮再起。20世纪七十年代, 西方国家的“滞胀”再次提出中央银行独 立性问题。

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
• 在独立性问题上,在现行法律框架内 的我国央行的特点是:既有独立的一面, 同时又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属于“相对独 立”。
• • • •
1、赋予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权。 2、成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3、处理好与财政部的关系。 4、增强政府的财政能力,强化中央银行独 立性的经济基础。 • 5、增强中央银行的政治地位,提高政治独 立性
谢谢观赏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 独立性的表现: • 我国央行在法律和 组织上具有一定的独 立性,并且独立性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 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不 断加强的。
• 独立性不足的表现: • 由于各种历史、现 实的原因及条件限制, 我国央行的独立性仍 然不足,没有达到独 立行使货币职能所需 的独立性,央行在政 府面前的独立性较小。
探析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 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 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 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 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 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 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 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的相对独立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独立性含义
• 1 实质:法律赋予 • 2 核心:是政府与银行的关系 • 3 结论:中央银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论是某家 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比如 英国,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 比如美联储,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 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各个国 家的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 能解决的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一般就是指 中央银行在履行制定与实施货币职能时的自主 性。费雪把中央银行独立性划分为目标的独立 性与手段的独立性两个方面。
2 •
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上不独立
货币金融的制定权在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只有货币 的建议权和执行权
• 受到商业银行,财政等部门的制约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 与通货膨胀率密切相关,与国 民经济的增长率和劳动就业的 发展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对独立性
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政府 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 发展目标,独立的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 独立的完成中央银行的任务。
五、四种央行独立性模式
• 美国模式,直接对国会负责,较强的独立性。美国1913年《联 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系统行使制定货币政策和实施金融监 管的双重职能。美联储(FED)实际拥有不受国会约束的自由裁 量权,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之外的“第四部门”。 • 英国模式,名义上隶属财政部,相对独立性。尽管法律上英格兰 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但实践中财政部一般尊重英格兰银行的决定, 英格兰银行也主动寻求财政部支持而相互配合。1997年格兰银 行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向第一种模式转化。 • 日本模式,隶属财政部,独立性较小。大藏大臣对日本银行享有 业务指令权、监督命令权、官员任命权以及具体业务操作监督权, 但是1998年4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修正《日本银行法》以法律形式 确认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实现向第一种模式转化。 • 中国模式,隶属于政府,与财政部并列。《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 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 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大学生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大学生

浅谈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不论是由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比如英国;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比如美联储,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具体地说包括四点:一是目标独立性与工具独立性;二是对内与对外独立性;三是中央银行相对于金融市场独立性的问题。

四是中央银行的独立行是相对的。

而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应该同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制度等基本国情相适应。

一、目标独立性与工具独立性目标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可以自由制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如果法规对央行的目标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那么央行就有较大的权利自由裁量,从而具有较大的目标独立性。

工具独立性是指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确定后,中央银行有权利自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自己认为合适的操作,以实现其目标。

一些人认为我国中央银行的目标独立性需要加强。

但是,世界各国一般都对本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做出了较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将保持物价稳定置于核心位置。

而且,我国央行要在国务院领导下,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实现宏观的经济调节。

所以,我认为,我国央行没必要加强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

具有工具独立性的央行应该具有一个基本权利,就是调节利率。

而在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政策事项只有制定权和执行权,但是最终决策权属于国务院。

央行不具备这个权利,需要国务院的批准。

从这点可以判断,我国央行工具的独立性也不存在。

我认为,我国央行应该增强工具独立性。

二、对内独立与对外独立对内、对外独立性是指央行能不能独立地制定对内、对外的货币政策。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的权力机构和独立性中央银行独立性大的国家多设单一的监管机构,中央银行就是金融业的主管部门。

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如德国和美国,或在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小的国家,如意大利、法国、日本、加拿大和瑞士等,对金融业的监管机构是多头的。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表现在制定政策方面。

除美国、德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大、有权制定货币政策外,其他中央银行处于政策参谋咨询地位,帮助政府制定货币政策,提供情报与建议,参与讨论并予以贯彻执行。

在政府与中央银行意见不一致时,政府对中央银行有权干预。

2.从中央银行与财政部资金关系上看,很多国家严格限制中央银行直接向政府提供长期贷款,但又要通过某些方式对政府融资予以支持。

中央银行与财政的资金往来关系,是衡量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大小的一个重要尺度。

3.从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与税收管理上看,中央银行有着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和股票分红,还有一部分剩余上交财政。

中央银行不需要财政拨款,因此减少了政府的制约,这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其它政府部门的地方。

但是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它的收入扣除必要分配外,全部要上交。

这又是它作为政府部门性质的体现。

二、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这次金融改革比以往更强调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并指出要组建货币政策委员会。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也明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首要的任务是把中国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因为,各国市场紧急发展的实际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的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从法律角度看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几种模式从立法角度规定中央银行在政治体制中的法律地位,是决定中银行独立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中银行在法律地位上独立于政府,直接向最高权力(立法)机构(如果会、议会、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第一篇: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央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分析:独立性比较弱,也有呈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趋势。

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央行的关系角度来探究独立性问题,同时也会兼顾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政府的部门的关系的分析,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及独立性问题。

我将从(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5)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关的组成,这几个方面去探究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

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由此看出,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重要事项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比较弱,需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营,目标独立性不强,法律独立性也不强;但是,法律也对独立性给予了一定范围的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就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

中央银行独立性分析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含义及其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主要是看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其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独立性,另外一种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本质上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即在制定政策跟实施时能否保持独立,而不受政府干预和影响或是干预跟影响程度较小。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以下四点:1、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2、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3、经济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4、业务的独立性。

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从中央银行的职能上来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由制定和执行政策跟业务的独立性来体现。

《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

”所以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的一个与财政部有相同等级的政府机构,在人员人面上跟经济上明显不可能做到具体的独立,所以衡量我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只能从两个方面的考虑,即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与业务的独立性。

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大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这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越小,通货膨胀率就越高;反之,中央银行独立性越大,通货膨胀率就越低;但是,无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与否,其对于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则无明确影响。

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营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

11.1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1.1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首先,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作 为一国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制 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金 库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其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与政府 的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相配合,共同调 控一国的宏观经济活动。

第三,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还对政府提 供信贷。但是,中央银行向政府财政贷 款以弥补赤字的做法,往往会造成货币 供应量的被动增加,影响币值稳定,因 此许多国家对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融资 规定了严格的条件。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1,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2,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地位、行为目标 不尽相同。
政府:经济,政治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稳定币值
3,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机构。
专业性,技术性 不能仅凭政治经济做原则判断、指挥 4,增强政策效力和提高自身运作效率的要求。
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 即相对独立性
1,金融是经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中央银行处于金融系统的核心地位,更应服 从经济社会大系统运转,服从国家根本利益。 2,中央银行是宏观调控系统中一个部门,货 币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其他政策特别是财 政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3,中央银行履行职责主要依靠经济手段,但 都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 4,特殊情况下(战,灾),中央银行必须服 从政府领导和指挥。

第四,尽管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密切, 但中央银行仍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即 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 策,这样可以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连贯性,维护币值稳定。因此,中央银 行并不完全受政府控制。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1,垄断货币发行权 2,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3,独立监督和监测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在中央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曾经是一个争议较大的话题,争论的焦点无非是中央银行对政府应该保持多大的独立性,这一争论及其结果对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律地位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历史背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那时的英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在此之前,世界经济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战争、饥荒和疾病等方面。

但是当工业革命首次在英国蓬勃发展时,它也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由于新兴工厂需要大量资金,银行将个人的储蓄贷给工厂,使得银行没有准备金来支付日常的取款,银行不得不提高利息吸引存款,以至于存贷款息差缩小;另外由于工厂经营的好坏会给银行的资金链带来很大影响,当还款困难时,银行缺少现金,导致了倒闭的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应运而生。

当银行出现危机时,英格兰银行就会贷款给处在危机中的银行。

由于大家相信英格兰银行不会倒闭,因此,它的贷款会帮助商业银行渡过难关。

这种贷款制度带来的结果是:低利率、高资产价格以及银行倒闭数量迅速减少。

货币本位制的确定和二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货币政策日益显示其重要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相应的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概述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中国央行的独立性

中国央行的独立性

中国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律地位,即“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1。

这些规定确立了其具有相对独立性。

1、目标独立性不强。

《银行法》第十二条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

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

2、决策独立性不强。

中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与财政部、建设部等部委的经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

中国人民银行只享有一般货币政策事项的决定权,对于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重大政策事项只有制定权和执行权,但是最终决策权属于国务院。

3、法律独立性不强。

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把稳定币值作为中央银行首要的或唯一的目标并取得较佳效果的国家,其央行的法律地位却比较高。

中国银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管理金融业的行政职权;另一方面它拥有资本,可以依法经营某种业务。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免受政府和其它政治力量的干预;享有确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选取恰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达到所选目标的自由。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体现是:必须独享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根据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不受政府财政透支的干扰;能独自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须向财政部报告自己的工作;重大决策不由某一部门或个人决定。

而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决定;享有充分的权力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

支持独立性的理由:第一,中央银行听命于政府会使货币政策带有通货膨胀的偏向。

第二,把中央银行置于政府的控制下,使之更多地受财政部的影响,也是非常危险。

因为这样做为财政部利用中央银行筹资或直接从中央银行融资以弥补财政赤字提供了便利。

第三,货币政策非常重要又非常复杂,因此不能把它交给一群政治家去控制或由政治集团所操纵。

反对独立性的理由:第一,把影响社会经济中几乎每个人的货币政策交给一个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少数精英集团控制是不民主的。

第二,为了协调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当互相配合。

第三,独立的中央银行并非总是成功地运用其自由决定政策的权利。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方面是指中央银行在履行通货管理职能,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指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即监管者在操作上的独立性即贯彻其决定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衡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从组织上衡量,央行是否隶属于政府,其领导人的任免程序和任期;从决策上衡量,能否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从经济上,是否依赖与财政拨款,有无可独立支配的财源。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48年2月。

以下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一、组织机构上,《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第2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财政部平级,不受财政部节制。

在组织机构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领导中国人民银行的工作,副行长协助行长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设行长一人,副行长若干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

二、职能决策上,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实施。

其他的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决定后,即予执行,需报国务院备案。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策委员会这一在国外习惯的决策机构定性为咨询议事机构,其成员除金融专家外,其余代表主要是政府官员,货币政策委员会通过货币政策议案时采取一人一票主义,经出席会议的2/3以上的委员表决通过。

这样的政策议案显然体现了极强的政府意志。

三、经济财务上,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代表任何私人利益,实行独立的财务管理预算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

另外,人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中央银行独立性,实际上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独立的中央银行一般来说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的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二、中央银行独立的重要性最早提出要保持中央银行与政府的相对独立性,是在1920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交战国因增发钞票而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的经济背景下召开的。

目前许多学者研究认为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并且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来看,中央银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为实现货币稳定和政策调节目标、改进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的制度安排,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政府则被认为是有特定利益和目标的集团来看待,中央银行与政府考虑的侧重点不同,政府更加关注就业、社会稳定,在某些情况下,政府偏重于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而中央银行更加关注币值稳定、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持正常的金融状况和秩序,抑制过高的通货膨胀。

而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拥有内在矛盾,所以政府一般会选择一两个目标作为主要目标。

并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经常变化的,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政治需要在不同时期使某一目标占据政策的主导地位。

当政府选择的主要目标与稳定货币不一致时,如果中央银行不具有独立性,必须服从政府的指令,那么稳定货币的目标便会落空,在政府目标与货币稳定目标相矛盾的情况下常常会引起对货币稳定的反向作用。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分析【摘要】:文章利用国外经济理论说明了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 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概念中央银行独立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目标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能够自行决定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在行政当局规定的、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冲突的多个目标中,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哪个目标具有排他性,使其相对于其他目标处于更优先的地位。

二是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在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当中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立法、司法和政府。

由于各国的中央银行都逐步将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核心部分,因此“独立性”问题研究的焦点就集中在:中央银行能否通过政策工具操作实现物价稳定,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论基础对于中央银行为何需要保持较高的独立性,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进行论证说明。

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时间非一致性”理论和政治经济周期理论。

1. “时间非一致性”理论时间非一致性理论论证了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操作的无效性。

该理论认为,政府为了使扩张的货币政策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使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为此可行的办法就是政府明确承诺实行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然而,一旦经济主体形成了零通货膨胀率的预期,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放弃其已经做出的承诺,转而采取通货膨胀的政策就将成为其最佳的货币政策选择。

因为实际通货膨胀率与人们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存在着的差距将扩大就业和增加产出。

这样,对于货币政策主管当局来说,最优的货币政策选择在预期通货膨胀率形成前后就发生了变化,即存在时间不一致性。

然而,在经济主体具有合理预期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就不可能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最终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

因为由于经济主体考虑到了政府企图,所以在最初就自然调高了通货膨胀预期。

即通过反复博弈,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最终达到一致的水平。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浅析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作为整个金融运行的中心和国家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之一,其制定的政策以及银行自身的体制都对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

而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还是有所加强的,这样更好的发挥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分析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极为突出,它不但是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已成为经济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着。

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一个国家整体宏观经济的运行,从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但是为了使中央银行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完美,其独立性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独立性的强弱会影响中央银行发挥其职能作用。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讨论,发现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所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国家行政当局)的关系上,所以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学术界多年的争论和研究,目前对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已逐步达成了共识,即: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二)独立性双层含义的分析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由于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职责,要真正发挥中央银行的作用,必须是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首先,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央银行只有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才可以更好的实行其业务活动;其次,中央银行制定和实行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虽然中央银行需要按照政府的确定的目标和意图行事,但是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调控的手段是经济手段,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而政府人员并是不很了解,所以应该给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再者,中央银行与政府两者所处的地位、行为目的、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如果中央银行完全按照政府的指示行事而缺少独立性,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况出现,如:用货币发行弥补财政赤字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从而导致金融运行的波动。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思考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但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1.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立法与惯例不同,西方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独立性较强的如德国、美国;独立性居中的有英国;独立性较弱的有意大利。

2.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发展历程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1983年以前这段时间内中央银行是严格地按照财政部门的指示来进行金融活动,因此在这个阶段中央银行几乎是没有独立性的。

但是在这一期间有关中央银行的职能以及独立性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也就是1952年,在这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政府的领导下对我国的金融次序进行整顿,接管旧的官僚银行金融机构,逐步建立新中国的银行体系。

这一期间我国中央银行主要侧重于金融体系的完善。

1953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央银行的工作重点也转变到支持经济建设上面来,此时中国人民银行作为财政部门的资金配臵部门将所获得的资金统一分配到各个经济发展项目上去。

央行的这一职能基本上延续到改革开放前期,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中央银行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到1983年我国逐渐成立了专业性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1983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的职能并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十项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也就逐渐体现出来。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才从法律上确立了我国中央银行的地位,其独立性也得到了很大部分的加强。

浅析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析中央银行独立性

浅析中央银行独立性只要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只要各级政府各种形式的干预依然存在,追求货币币值稳定和宏观经济环境稳定的目标就难以达到。

各国中央银行由于设立的时间不同、背景各异,因此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

在某些国家(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大,能够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在另一些国家(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相对小些,有的甚至被视为“政府的银行”。

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小也因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以及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隶属关系、行长任免程序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但是,无论是从学术研究,还是从各国实践来看,近年来,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已成为一种共识和历史发展的共同趋势。

首先,从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来看,外国学者在对发达国家战后长期高通胀现象进行计量分析之后发现,一方面,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指数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独立性指数与实际经济增长率之间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因此,为了实现物价和宏观经济的稳定,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至关重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显突出。

其次,从各国实践来看,就连一些过去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差的发达国家和最为保守的东亚国家,如英国、日本和韩国等,在经历了大的金融事件或金融危机以后,也都纷纷加快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并且将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放在了首位。

1997年,英国政府赋予英国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在利率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决定权。

以此为先导,英国开展了一场名为“金融大爆炸”的金融管理体制改革。

如果没有1995年著名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等一系列金融丑闻,“金融大爆炸”的推行在政治上是难以想像的。

日本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过去一直相对较小,实际上是在当时大藏省的严格控制之下。

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末“泡沫经济”的惨痛教训以及目前受大量银行呆坏账的困扰,近年来,日本政府不得不推行大规模的金融改革及行政体制改革。

而改革伊始,率先推出并取得进展的重大举措便是加强中央银行(日本银行)的独立性。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

探讨央行独立性问题一、央行的独立性内涵1、央行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其实是指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一国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既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的控制之外不受政府的约束,同时也不能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接受政府的一定监督和指导,并在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并且与其他政府机构相互协作和配合。

2、中央银行独立性具体表现几个方面(1)货币发也属货币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商业银行也分享了一部分货币发行权。

因此,确切地说,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上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基础货币的独立性。

(2)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自主决定货币政策目标、自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3)人事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决策者的任免程序、任职期限等不受政府干预。

(4)经济上的独立性,即中央银行不必依赖财政拨款。

二、为什么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1、央行要有一定的独立性①央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必须符合金融规律。

②央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③央行相对于政府的地位、目标、利益诉求及制约因素不同。

④央行与政府形成制约和互补关系,有利于减少全局性失误。

⑤保证货币政策的贯彻实施,减少地方政府对其分支机构的行政干预,提高央行的调控效率。

2、央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a.金融子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使然b.央行的宏观调控仅为国家对经济调控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与总调控目标相一致c.央行履行职责时除采用经济手段外,也需要一些行政手手段,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配合,需要政府来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d.在战争和特大灾害等特殊情况下,央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因此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是现实存在的,中央银行根本不可能彻底摆脱政府的影响。

毕竟是政府赋予了中央银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性,政府当然也可以剥夺其独立性。

所以说央行既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其独立性又是相对的。

浅议美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体现

浅议美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体现

浅议美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在金融危机时期的体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相对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选择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相对独立性和为实现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手段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对一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美联储在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讨论其保持独立性的方法,验证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得出对我国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启示。

[ 关键词] 中央银行独立性美联储金融监管启示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货币当局,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能,中央银行构成了国家权力的一部分。

它的独立性是指独立于国家的权力。

同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建立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大都未能解决好中央独立性问题。

美联储作为根据有关法令由政府直接组建的中央银行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其在世界金融危机中采取的措施进行研究,对于解决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困难的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美联储的救援行为,银监会的监管状况入手,分析保持独立性的必要性,同时得出对我国中央银行的启示。

一、分析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的救援行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于2007年4月,征兆有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巨额亏损甚至倒闭;信贷市场出现萎缩;资本市场流动性告急,大量员工下岗等征兆,从而次贷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

此次危机使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世界经济显现停滞甚至倒退的情景。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中央银行制度颇具特色,除个别情况下总统可对其发号施令外,任何机构或部门均无权干涉。

另外美联储享有资金和财务独立权并且独立自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从2007年夏天开始,美联储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2007年8月,美联储下调了贴现率,9月开始放松货币政策,把联邦基金利率降低了50个基点。

到2008年春天为止,联邦基金利率一共下降了325个基点。

从历史角度来看,采取这些政策是极为迅速而有前瞻性的。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对于经济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为了减轻所谓的“逆向反馈圈”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1-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11-4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金融学第十一讲中央银行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本讲导读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二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三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类型与运作要求四现代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的作用五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与辨析010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践中央银行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0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

原理11.2中央银行的特殊权力和业务范围受法律限制。

为保证其业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较高的相对独立性。

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一是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必须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和自身业务的特点;⚫二是中央银行的运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三是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地位、行为目标、利益需求及制约因素有所不同;⚫四是可以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政策形成一个互补和制约关系,增加政策的综合效力和稳定性;⚫五是可以使中央银行和分支机构避免各级政府的干预,保证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的统一。

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央银行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之下履行自己的职责;⚫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和宏观调控目标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其他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也需要由政府来协调;⚫尤其在特殊情况下(如遇到战争、特大灾害等),中央银行则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1990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中央银行研讨会指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具体体现是,它必须独享货币发行权;发行货币根据经济的客观需要而不受财政透支的干扰;能独自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无须向财政部报告自己的工作;重大决策不是由某一部门或个人决定,而由中央银行理事会决定;享有充分的权力对金融系统进行监督和管理;拥有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支配权而不依赖财政拨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目录内容摘要 (1)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 (2)1.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2)1.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 (2)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2)3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 (4)3.1地位依然较低 (4)3.2独立的前瞻性不够 (4)3.3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性问题 (4)4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措施及建议 (4)4.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立法保障 (4)4.1.1保持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4)4.1.2保持资金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5)4.1.3保持财务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 (5)4.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践保障 (5)4.2.1深化中央银行大区分行改革 (5)4.2.2加强金融监管及风险控制 (5)4.2.3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5)4.2.4引导公众形成合理的预期 (5)4.3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6)4.3.1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应以惟一为宜 (6)4.3.2货币政策的真正决策权应归人民银行 (6)4.3.3货币政策委员会应该作为决策机构而存在 (6)4.3.4建立多渠道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6)4.3.5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7)5 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浅谈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摘要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

因此,中央银行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具有超然的地位,即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于政府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法定职责,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正在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保证了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的统一,增加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时效性,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存在的诸多不足。

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措施,进一步强化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使其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成为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社会的稳定。

但是要使宏观调控作用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

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使其权利与责任相统一,能够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管金融业和调控宏观经济方面自主地、及时地形成决策和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进而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和保证国家根本利益。

当前,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以及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对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标准1.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含义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去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及履行法定职责的自主程度。

这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依照法律行使货币发行、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组织、人事、资金财源独立于政府,当出现某些不合公共利益的政府经济政策时,中央银行必须倾向公共利益一方。

中央银行职能方面独立主要包括独立行使货币发行权,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独立于政府财政赤字,并与政府其它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制衡;组织人事和资金财源独立包括组成人员任免机关的位阶和任免程序,其任期能否保证职能独立和政策连续以及独立财源的决定和使用。

1.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标准有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经济的独立性以及业务的独立性四个方面。

其中组织机构和人事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立和主管人员的提名和任免是否由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决定。

制定和执行政策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自主程度。

经济的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财政的独立性,即其是否依赖于政府的拨款和财政的支持。

业务的独立性主要指中央银行是否可以自主决定其业务的实施,办理业务时否受政府机关的干预。

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

中央银行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

因此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具有了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特性和任务。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由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

其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正是因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独特属性,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还是相对对政府负责就是我们说的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

查看中央银行的历史,可以发现在这个问题的上出现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

从中央银行产生(大约17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两百多年时间里。

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和货币流通都比较稳定,国内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调节。

而这一时期,自由主义思潮占据人们经济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人们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中央银行的实际职能还仅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等。

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对中央银行实施强有力的控制并管理、干预他,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更多只是体现在经济业务之中。

这一时期甚至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的中央银行还没有产生,中央银行作为国家机构的特征也不很明显。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为进行宏观调控而存在。

为了在战争期间筹集战争的经费,以及在战后经济恢复中的实际需要,政府加大了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制订出适当的货币政策,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

不过政府控制中央银行扩大货币发行量的举措,也为通货膨胀埋下了根基,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出现。

因此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总裁,如英格兰银行总裁诺曼,德国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司托朗等人都提出或支持了减少政府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以抑制中央银行为政府高度控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主张。

这也是在中央银行的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中央银行对立性的问题,不过在当时和后来的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被重视和广泛地采纳。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是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

70年代经济滞胀的出现。

引起了经济的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

凯恩斯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不能同时并存的观点在滞胀的现实中不攻自破。

而以佛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思潮抬头,使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减少了政府对中央银行的干预。

具体表现在人们对于中央银行相对独立于政府的必要性,认识更加清晰、更为深刻,已在更广泛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利用实证方法,对中央银行独立程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哈佛报告。

报告认为,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只有保持中央银行高度的独立性,才能在低通货膨胀的条件下,实现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的失业率。

199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银行业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明确提出:“在一个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下,参与银行组织监管的每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应享有工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

”金融监管上的独立性,已成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新内容。

3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1984年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职能的完全分离标志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建立,此后国务院对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作为新中国第一部金融法律,是我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基石。

2003年12月27日通过了修正案,经过修改新《人民银行法》对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地位、职责、组织机构、货币政策及各项途径、财务预算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

经历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使得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1地位依然较低我国的中央银行仅享有一般的货币政策的决策权,这种非独立性在政府的领导下很容易导致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的妥协,与中央银行隶属于议会的西方国家相比,层次依然很低。

3.2独立的前瞻性不够我国已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即将开始,要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又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货币政策独立性就必须进一步加强。

3.3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性问题货币政策目标的双重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目标的内部冲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会使政府在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抉择,使货币政策被迫产生摇摆性。

4加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措施及建议4.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立法保障一国中央银行要确保自己对政府的独立性,必须要有成文法律和有约束力的制度来保障,只有这样,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才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一般而言,法律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保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4.1.1保持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立法保证通过法律规定中央银行自行决定一定时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货币供应量、利率、证券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与措施,独立的承担货币政策实施及由此引起的后果,而不受政府和财务部的干预。

4.1.2保持资金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通过立法规定,禁止或限制中央银行向政府提供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或将公共债务货币化。

这被看作是中央银行经济相对独立的典型标志。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禁止向政府提供信用。

即使允许提供这样的信用,那也仅仅在有限金额、经中央银行特别批准、贴现率按市场利率计算或明确是临时性的情况下才允许。

二是禁止中央银行直接从发行人手中购买政府债券,但一般不禁止其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债。

4.1.3保持财务相对独立性的立法保证通过立法规定中央银行资本来源、行政费用、利益分配及支配其自有资源的权力。

中央银行应该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财务基础。

中央银行不是企业,但它有盈利,不但能够维持自己的营业支出,还有一部分剩余能够上交财政。

4.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践保障中央银行进一步实现独立性,除了要依靠法律制度加以保障以外,还要依靠一系列实践保障加以实现,这种独立性的保障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实现:4.2.1深化中央银行大区分行改革随着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原有九大区行的职能需要重新定位,并且现在按行政区划设置的中心支行和县支行也需要重新布局。

要切实做好人民银行按履行职责需要设置分支机构的工作,尽快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需要,对现有分支机构进行调整和撤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