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描写,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懂得感恩。

(3)树立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情感。

(2)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将课文中的美景描写运用到写作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秋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课文。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秋天美景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2. 学习课文(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与怀念。

3. 欣赏与讨论(1)展示秋天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秋天景色,分享给大家。

4. 写作练习(1)请以“我眼中的秋天”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的方法,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

难点:理解什么是好好儿活着,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沉的母爱。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作家:史铁生。

他身体残缺,却拥有着最健全的思想。

他的一生,体验到生的苦,却为我们写出生的乐,照亮了众人的内心和前行的路。

现在让我们学习一篇他著名的作品之一——《秋天的怀念》。

大家想一想:秋天的怀念,作者在怀念谁?为什么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呢?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二)清楚大意,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明确:瘫痪后,“我”内心极其痛苦、焦虑,失去理性,随意发脾气;母亲用体谅、宽容、无私的母爱,默默忍受着我的坏情绪,用自己的生命来呵护“我”,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在母爱有感染和影响下,决心要好好地活儿。

2、朗读课文,标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同桌互助解决。

(三)深入研读,走近作者1、指名读,并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它是如何贯穿全文的?明确:本文的线索是“看花”,一共写了三次,第一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没去成;第二次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花,我同意了,母亲却再也没回来;第三次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明白了母亲的话的意义。

2、在第一次看花中,你感受到了母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的?明确:母亲的爱小心翼翼——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地看着我。

母亲的爱很执著——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母亲的爱很坚定——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从母亲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9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与处理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创新点: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作者或者作品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程序:激情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现象—反思小结—开放作业一,激情导入鼓励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猜测课文内容,如: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他(她)有什么值得作者去怀念的?齐读课题。

秋天是我们看菊花的时候,在这时候作者想到了谁?(母亲)。

这是史铁生为了怀念母亲,写下的文章,谁能介绍一下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吗?(学生介绍老师补充)二,自主探究1。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

默读课文,标出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画出课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并把简单的体会批注在书旁。

三,合作交流1,在自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2,在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抓信"母亲"的表情,动作,语言来说,尽量说得详细,让学生透过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亲的爱是一种什么样的爱?3,然而当时"我"未能体会母亲的这一片苦心,这无私而伟大的爱,就在母亲与"我"诀别的时候,"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你们想想这话是什么意思?四,创新想象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那种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已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此,抓住时机给学生虚设情境,诉说心声。

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清明节到了,你就是作者,站在母亲墓前,要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表达。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案

《秋天的怀念》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秋天。

2.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秋天的景物或活动。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秋天与我们的印象有何不同?(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三)修辞手法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3.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4.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写作。

(四)情感体验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与同学交流。

(五)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秋天的怀念”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讨论写作思路,明确写作要求。

3.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点评学生作文,提出改进意见。

(六)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秋天的怀念》,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使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1.亮点:(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3)教学环节紧凑,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2.不足:(1)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弱,需要在课后加强训练。

(2)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活跃,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秋天的怀念》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秋天的怀念》优质课教案及反思

《秋天的怀念》优质课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父母、珍惜亲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品词析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3.精讲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分析课文第二段,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3)分析课文第三段,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4.品词析句(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悄悄地”、“远远地”等。

(2)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品味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3)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仿写练习。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尊敬父母。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教学反思1.优点(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通过品词析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欣赏能力。

(3)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

2.不足(1)在分析课文时,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

(2)在仿写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3.改进措施(1)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

(2)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在课堂互动中,多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阅读、欣赏、写作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创设情境 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创设情境 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

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秋天的怀念>课例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下通过对一节《秋天的怀念》的课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激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母亲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理解“好好儿活”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了一段舒缓的音乐,同时展示了一组秋天的美丽景色图片,如金黄的稻田、火红的枫叶等,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接着,教师深情地说道:“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季节里,有一个人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的母亲,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去感受那份深沉的母爱。

”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围绕“我”和母亲写了哪些事情?学生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默默地忍受着“我”的坏脾气,鼓励“我”好好活下去。

在母亲重病期间,仍牵挂着“我”,临终前还惦记着带“我”去看菊花。

3、精读课文,感受母爱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教师问道:“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纷纷找出文中母亲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秋天的怀念》原文及教案

《秋天的怀念》原文及教案

《秋天的怀念》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天的怀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金黄”、“丰收”、“怀念”等。

(3)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和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学会欣赏美丽的秋天景色,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时光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天的怀念》。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概括文章主题,提取关键信息。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

(2)欣赏秋天景色,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秋天的季节特点,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等。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秋天的怀念》。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语感培养。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金黄”、“丰收”、“怀念”等。

(2)让学生通过例句和练习巩固新词。

4. 文章分析:(1)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题,提取关键信息。

(2)讨论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所表达的情感。

5. 审美教育:(1)让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如金黄的落叶、丰收的果实等。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美丽的秋天景色。

四、作业布置:1. 背诵《秋天的怀念》。

2. 写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秋天景色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秋天的怀念》,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概括文章主题。

学生应该能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培养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精选3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2、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深沉无私的母爱和“好好活儿”所代表的生命的意义。

【课前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质疑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秋天的怀念》,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自由述说)预设:谁怀念秋天?(板书:史铁生)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秋天吗?除过秋天,还怀念什么?2、问题梳理从课题质疑入手并对提出的问题梳理,是语文学习的常用方法。

二、第一次看花1、通过预习,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或知道了什么?预设:课文内容和情感两个方面。

小结:同学们关注到了本课的两个主要人物——(生)儿子、母亲。

板书:儿子母亲这是怎样的一个儿子?你能从文中拎出一个词吗?(瘫痪、暴怒无常)板书:暴怒无常2、儿子的暴怒无常都表现在哪里?请从第一段中找找,画出这样的句子。

预设: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3、补充,深入人物内心21岁,生如初阳,却双腿瘫痪!如此的噩运,谁能承受?!史铁生后来曾写过一篇长文章,记录21岁时的命运重创,文章的名字是《我二十一岁那年》,谁与老师轮流读读:课件出示(配乐)那时(十九年前)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的让人伤心就是了。

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

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秋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秋天,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气息。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小组合作,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分析并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实践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句子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分享、讨论等,评价学生对秋天的感受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适,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是否全面,能否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课前让学生朗读古诗《游子吟》)师: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什么的古诗?生:师: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

三、解决疑问,感受母爱的伟大1、师:读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2、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这个环节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读,从读中感受。

其中由powerpoint展示其中两个句子,重点指导朗读)(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饲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3、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题目这篇课文写的母亲,赞扬的是母爱的伟大,为什么题目不是“我的母亲”而是“秋天的怀念”?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四、拓展延伸这篇课文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母爱的伟大。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通用6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和“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教学重点: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细腻、无私的母爱。

教学难点:体会“我”的思考,领悟和愧疚。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和课件。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难点。

2、把课文朗读3遍。

划出喜欢的,触动你的语句和不理解的语句。

(注意要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或两种不同的符号。

)3、试列课文写作提纲。

用铅笔写在课本标题旁。

二、检查预习任务完成情况。

1、组内检查,交流分享。

2、找一生读“读一读,写一写”。

其他同学补充、更正。

注意笔记。

三、整体感知。

(解决教学重点)1、在组内读你喜欢的或触动你的语句,试着说说选择理由。

2、代表展示。

教师可示范。

配钢琴曲《秋日私语》。

提示:①朗读注意语速和重音。

②分析注意细节描写和准确用词。

四、质疑探究:说说你不理解的语句。

(解决教学难点)教师示例:课文题目是“秋天的怀念”,__为什么从“我”的“暴躁无常”写起?把结尾段放在__开头可以吗,和课文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五、拓展延伸:作者资料补充。

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2)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

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

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8篇)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篇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

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语文课程要体现新课改精神,由课内到课外,开拓学生的语言思维,老师要合理引导学生,努力尊重学生的观点。

必须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去品味语言文字,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才能收获对文本个性化的体验。

教学背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珍惜读书机会的情怀,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圈划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并在朗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

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作品。

它讲述了一个患病的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儿子,并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生活中细小的事情的细致描写,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怀念。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准备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朗读导入、入情入境1、朗读《合欢树》片段。

2、引入:介绍史铁生生平。

【设计意图】:由课外语段导入,使学生进入情境。

二、自主阅读,初尝母爱1、自由朗读,思考:既然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谁?为什么要在秋天怀念?为什么要怀念?生:作者在秋天怀念的是母亲,在秋天怀念是因为母亲在秋天去世,母亲在生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爱,所以在母亲死后我怀念她。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

秋天的怀念优质教案(精选6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述,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此刻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

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一天享受的母爱。

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

透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潜力,注重情感体验。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情绪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这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

和我一齐背。

(师生齐背《游子吟》)明白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

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优秀11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优秀11篇

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优秀11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法、情感熏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怀。

重点难点:1、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说明: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地痛心与忍辱负重地照顾自己,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

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呢?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枫叶似火,硕果累累,秋天的美别具一格,秋天的美实实在在,秋天的许多事物都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也会让我们产生某种怀念的情绪。

著名作家史铁生就在秋天里产生了怀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解题:由秋天的故事引发的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二、感知课文1、听示范朗读2、听完朗读,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脾气的人?——性情暴躁、脾气暴怒3、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第一段)师: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他会——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前面的墙壁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4、为什么,他的脾气会这么暴躁?——双腿瘫痪。

是啊,原来生龙活虎,现在突然坐在轮椅上,自然会脾气暴躁。

秋天的怀念教案学情分析

秋天的怀念教案学情分析

秋天的怀念教案学情分析一、课程背景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气息,体验秋天的故事。

而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朱自清的《秋天的怀念》,感受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感,以及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秋天的认知学生在生活中对秋天并不陌生,他们可能都有过秋天的经历,对秋天的景色、气息、活动都有自己直观的感受。

然而,对于秋天的情感内涵,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秋天的美好情感。

2.学生对散文的认知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实情感,阐述自己观点的文学体裁。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对散文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篇课文,学生可能对作者的情感表达、文字驾驭能力等方面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分析散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3.学生对母爱的认知母爱是伟大而无私的,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财富。

学生在生活中都体验过母爱,对母爱有自己的理解。

然而,对于如何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他们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会欣赏散文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本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分析散文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从文本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秋天的美景、秋天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秋天的美好回忆,导入新课《秋天的怀念》。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小组内交流。

2023最新-《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7篇】

2023最新-《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7篇】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7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勤劳的为家人们收集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优秀7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秋天的怀念》教案篇一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怀念》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选自小学语文S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属精读课文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一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一个“情”字贯穿文章的始终。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令人佩服得作家史铁生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六年级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与感染,感悟人间真情,及时的给学生作一次爱的洗礼。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感恩母亲,热爱生活!在感恩中理解爱,在感动中滋润心田。

二、说教法与学法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种情感浓重的作品应该重在阅读与感悟。

《新课程标准》对作品阅读的要求是“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将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咀嚼语言,感悟感情。

在整体阅读中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

同时也灵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三、教学目标据以上分析和《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并理解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目标的设定,由此确定本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描写来表现伟大的母爱。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_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_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案例_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篇一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文章记叙了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儿子的故事,突出表现了母亲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感怀,以及正确面对生命的残缺遗憾,勇敢地“好好活着”的决心。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通过品读语言和人物描写手法,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爱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细细品读文本,体悟文本的“好好儿活”的含义,联系生活体验,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情怀,学会面对生活的残缺遗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体会母爱。

2.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课件、录音带等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并拓展学生的思维。

1)情景导入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认为秋天是什么样的季节?明确:是啊!秋天硕果累累、大地丰收,是多么美好的季节。

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弥漫着无限的伤感,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史铁生走进秋天的故事――《秋天的怀念》。

(板书课题)检查预习略四边互动整体感知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我母亲2、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者具体是怎样写的?小组讨论。

四边互动深入探究母爱的内涵1、双腿瘫痪后,“我”是怎样的状态?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史铁生21岁忽然截瘫脾气变得:暴怒无常2、找出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词句,用不同的符号标出,然后小组一起交流感受。

A、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秋天的怀念教案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3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3篇秋天的怀念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

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等。

本课教学贯彻“以读为本”,综合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力图体现“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特色。

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毫不张扬的母爱,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关注对“好好儿活”意义的探寻。

学生对于这一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识记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

为此,教学中设计的生字学习、初读感悟、理清脉络、研读细节、资源拓展等,都意在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披文入情,受到母爱的熏染,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梳理__脉络,初步领悟__表达特色,潜心会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1.查阅作家史铁生的资料;熟读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秋天的怀念》详细教案

《秋天的怀念》详细教案

《秋天的怀念》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秋天和怀念的联想。

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对亲人的怀念。

2.课堂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情感。

3.分析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语。

4.体会作者情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具体描写,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5.分析课文语言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风格,分析其独特之处。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6.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讨论如何关爱他人。

7.课堂小结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怀念亲人的短文。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了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品质。

3.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秋天的怀念》。

2.与课文相关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

3.有关秋天和怀念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如:“请大家找出课文中描述秋天景色的句子,并谈谈这些句子给你什么感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的怀念》教学案例分析(下学期)
一、教学背景
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强调不脱离文本的情况下,更加重视学生独特的体会。

另外在二期课改以及《新课标》的精神中一直突出在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精神,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学会做人,领悟人生的意义。

随着物质条件的越来越好,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小皇帝”,生活条件优越,对于父母的给与经常认为是理所应该,缺少珍惜,缺少感恩。

但是恰恰是这种感情让我们能感受到幸福,这是一种精神力量。

我们的学生接触事物太多,信息接收量过于繁杂,反而无法“返璞归真”,去真正的品味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二、教学步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感知文本。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分析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两纲”,剖析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领会质朴的语句所蕴含的丰富感情。

2.难点:通过作者情感变化,体会其内在的哲理
(三)教学媒体:制作课件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生命之花
忍忍住病痛好勇气
好乐观
爱忍住悲伤儿微笑

三、教学反思
本堂课侧重于以情动人,结合师生朗读将本课的感情在朗读中体味出来,我觉得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在于设计了一些朗读与教师背诵、学生欣赏的环节,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进来,更加上这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学生们可以通过读、听来用心去理解课文。

本堂课一直灌输给学生如何回报父母、回报祖国,如何解读生命的意义,在结合“两纲”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升华,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不仅是要教授学生解答题目、读文品文的方法与技巧,也需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加入人文精神。

还记得钱文忠教授说过,古人在接受知识之前首先要先学会做人,因为只有懂得做人、有道德规范、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人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