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 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升卷训练: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升卷训练: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提升卷训练: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提升卷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云南昆明高三质检]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权利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预;运至各权利范围口岸的各外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

这一政策()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证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位置C.肯定失掉列强比拟普遍的赞同支持D.扩展了美国在华权利范围和租借地2.[2021·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一般例外,事先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褒义;而西北地域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妥协的统一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度协作,树立了〝西北互保〞。

可见事先()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B.南方地域的革命妥协遭到严重压制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权利的政治立场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南方地域3.[2021·浙江绿色评价联盟高三一模]有学者这样描画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屈指可数。

〞这一时期()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D.商人末尾实业救国4.[2021·江西南昌高三二模]1906年,袁世凯尖利批判担忧中央自治搞不起来的观念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干练,然不引其端,那么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那么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念的真实意图是()A.倡议民主看法B.扩展自身权利C.支持政府革新D.打压革命运动5.[2021·四川雅安高三二诊]1910年12月清政府公布«大清爽刑律»,它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随堂演练(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4石家庄一模)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 ( ) A.甲午战争战败促进了民族觉醒B.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D.国民素质亟待提高解析:A 从材料信息看,梁启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都没有使国人觉醒,但甲午战争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促进了民族觉醒,故选A项。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发动民众”,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2014荆州一模)“及乎拳祸猝起,两宫蒙尘,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乃取戊己两年初举之而复废之政,陆续施行,以表明国家实有维新之意”。

清廷发布这一上谕的意图是 ( ) A.完成百日维新的未竟之业B.消弭社会矛盾以维护统治C.下罪己诏以讨好西方列强D.主动改革以重塑良好形象解析:B 根据材料信息“既内恐舆论之反侧,又外惧强邻之责言”可知清廷改革的意图在于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为最佳答案;A、C两项都不是清廷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故排除;清廷改革是迫于内外压力被动进行的,故D项错误。

3.(2014盐城调研)据统计,1902~1911年,各地反抗清政府勒索压迫的所谓“民变”多达1 300多次,发生地区遍布直隶、东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全国各省份。

材料充分说明当时中国 ( )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C.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D.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解析:B 从材料中时间、“民变”次数及发生地区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前阶级矛盾的尖锐,这是清王朝灭亡的内在原因,故B项正确。

“民变”无法说明民族矛盾尖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湖北武汉,排除C项;D项材料无体现。

2019年高考历史2轮复习中国历史训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9年高考历史2轮复习中国历史训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针对训练卷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1.(2012·浙江五校联考,6)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

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

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这是因为()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2.(2012·浙江湖州期末,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帝国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

以下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甲午战争战败是这一时期中国屈辱的表现②《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③开展洋务运动是清朝帝国自我反省的表现④“百日维新”是清朝帝国重新组织的一次努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之一。

对以下两张图片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A.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勇于斗争不惧牺牲的精神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D.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破坏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学联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生对于中华民国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A.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B.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C.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5.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高考专题】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

【高考专题】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__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

专题能力训练8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

其中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D.其目的都是救亡图存2.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B.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5.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1895—1911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6.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下图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漫画《亡清退位之现象》。

拍子下的蚊子是“袁”,蛛丝下面挂着的蜘蛛是“滚”。

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颂扬袁世凯推翻清王朝的功劳B.袁世凯促成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以实现真共和D.鼓励袁世凯彻底推翻清朝统治7.李大钊认为,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23”专项练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

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1.(2019四川德阳三模,29)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

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

诗社的盛行反映出( )A.日本对中国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2.(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素质测试,29)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据此可知(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3.(2019山东济宁二模,28)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4.(2019山东德州一模,29)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两种主张都( )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 5.(2019山西太原一模,29)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仿真模拟训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仿真模拟训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仿真模拟训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A.倡导民主意识B.扩大自身权力C.反对政府改革D.打压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题目中袁世凯批评以民智未开为由担心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当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其本质意图是使自身权力以“地方自治”的名义合法化,B项正确;A项中“民主意识”、C项中“政府改革”在题目中都没有涉及;D项也不是其本质意图。

2、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

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

据此可知,新刑律()A.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B.照搬了西方模式C.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D.巩固了清朝统治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等信息可知,新刑律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A项错误,C项正确;B项中的“照搬”错误,排除;新刑律的颁布并没有巩固清朝的统治,D项错误。

3、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

这一政策()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答案:A解析:题目中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他们在华进一步扩张,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和争夺,使之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一致和相对平衡,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A项正确;“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在列强侵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B项中“优势”尚不能体现;该政策的提出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题目中也没有涉及列强的态度,C项中“较广泛”与史实不符;通过“利益均沾”使美国获得了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权力,不是扩大势力范围和租借地,排除D项。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下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一、选择题1.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1895—1911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 )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2.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

下图是民国初年出现的漫画《亡清退位之现象》。

拍子下的蚊子是“袁”,蛛丝下面挂着的蜘蛛是“滚”。

此幅漫画的寓意是( )A.颂扬袁世凯推翻清王朝的功劳B.袁世凯促成了民主共和的实现C.希望推翻袁世凯以实现真共和D.鼓励袁世凯彻底推翻清朝统治3.(2019湖北名校联考)1896年汉阳铁厂由“官办”性质改为“官督商办”,由盛宣怀接任督办。

为解决钢铁销路问题,盛宣怀上奏请求“嗣后凡有官办钢铁料件,一律向鄂厂(即汉阳铁厂)订购,不得再购外洋之物”。

对此举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促进了钢铁工业的长远发展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摆脱了列强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控制D.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信心4.(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

火柴也由1914年的2 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 334万箩,减幅达44%。

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给。

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B.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C.基本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D.从对外引进到国产替代的转变5.某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2019河南名校质检)袁世凯幕僚张一鏖曾说“清之亡,实亡于庚子而非亡于辛亥”,孙中山则认为庚子事变后,同情革命的舆论大增,“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影响①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1)条件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

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

(2)过程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

③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3)意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实业救国的热潮。

(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

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①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5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高考历史(人民版)二轮专题限时训练:专题5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专题五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3温州二模)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

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

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C.中国准设厂于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解析:C 据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时间,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英商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中的利益均沾原则,也享有在中国设厂生产的权利,故选C。

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D项为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内容。

2.(2013马鞍山模拟)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朝政府的漫画。

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解析:B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

仔细观察图片,清政府对内怒容(指严厉实行专制统治和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是笑容,意指清政府对外推行卖国妥协政策。

再联系题中的“1909年”“讽刺清朝政府”等信息可知B项与漫画的内容相符。

3.(2013宁波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清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

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①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②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③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④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D 义和团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爆发的,①正确。

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二十九开辟新航路(含解析)

高考历史微专题专练二十九开辟新航路(含解析)

专练二十九开辟新航路1.[2022·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三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一书中写道:“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到达起飞点,即将起飞。

”这里作者强调的是( )2.[2022·呼和浩特市二模]哥伦布曾赤裸裸地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将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3.[2022·重庆模拟]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4.[2022·石家庄市模拟]某岬角初名“风暴角”,但是葡萄牙国王唐·若奥二世认为这个名字似乎不太有吸引力,所以很快就把它改称为“好望角”,意思是闯过这里前往东方就大有希望了。

发现这一岬角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5.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一面的碑文是纪念菲律宾的一位勇士,因为他杀死了殖民头子麦哲伦。

另一面是纪念麦哲伦,因为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对于新航路的开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摧毁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统文明C.西班牙航海家哥伦布开启了美洲的“新历史”6.[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新航路开辟后,在西班牙占人口总数近2%的贵族和高级教士,拥有超过90%的土地。

有成就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往往都是通过获取财产购买爵位,改变其不受重视的社会地位。

这一现象( )7.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把投资与经营管理、商业活动分开,使投资者从经营管理的责任下解放出来,可以调动大量资金投入商业冒险事业。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试题部分)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试题部分)

第七单元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斗争。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经济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近代社会生活进一步变化思想文化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全国课标Ⅰ卷,28,4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近几年高考对本单元的考查,从知识上看,主要考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剧变、戊戌变法、清末新政;从题型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则体现了与时(1)整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变化,并注意分析变化的原因、影响(2)关注清末政治。

该内容考查较多,所选主题多为教材之外,注意依托清末社会环境复习(3)关注思想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的联系,把思想文化,28,4分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局限,41(2),9分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29,4分影响20世纪初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因素政热点的联系;从学科核心素养上看,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素养发展同时代背景相联系全国课标Ⅱ卷,28,4分西方人对戊戌变法的态度,42,12分洋务企业变迁的启示【考点集训】考点一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申报》刊文指出,中国“十余年来,旧观顿改,以此言守,尚何虑敌焰之嚣张乎”,并主张“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覆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29题——觉醒与探索》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考29题——觉醒与探索》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5·全国Ⅰ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 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 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2015·全国Ⅱ卷·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 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 是因为该书旨在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一、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2017·全国Ⅲ卷·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 ,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 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2016·全国Ⅰ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 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 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近五年高考题分析研究
• (2018·全国Ⅱ卷·29)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 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 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 ,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 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29题研究——觉醒与探索配套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29题研究——觉醒与探索配套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29题研究——觉醒与探索1.(2013·全国Ⅰ卷,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2016·全国Ⅲ卷,29)1903年,X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3.(2017·全国Ⅰ卷,29)1904年,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某某、某某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X围不同4.(2015·全国Ⅰ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5.(2018·全国Ⅰ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X“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某某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6.(2018·全国Ⅲ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X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1.(2019四川德阳三模,29)1895年之前,台湾已有诗社,但为数不多。

1895年后,或是“前清遗儒,学非所用”,故“相率为诗”,或是“省籍人士,未忍汉学未坠,提倡诗学”,于是“诗社继立,遂风靡全岛矣”,最多时竟有300余个。

诗社的盛行反映出( )A.日本对中国台湾实施同化政策B.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C.诗歌成为民众反日的载体D.传统文化在台湾得以传承2.(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第二次素质测试,29)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据此可知(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3.(2019山东济宁二模,28)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

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B.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C.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D.“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4.(2019山东德州一模,29)近代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

两种主张都( )A.强调托古改制B.宣扬种族革命C.动员了社会各阶层民众D.利用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5.(2019山西太原一模,29)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为首,商为末。

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弃儒就贾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

导致当时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B.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C.制度变革的进程加快D.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6.(2019河北保定二模,29)下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

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

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 )A.清政府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B.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C.清政府已经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D.通过预备立宪欺骗国人已不言而明7.(2019广西桂林一模,29)1905年至武昌起义期间,孙中山多次在宣言、誓表、军约等文件中沿用明末以来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以此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

这一做法( )A.表明孙中山封建残余思想严重B.是团结各反清力量的策略之举C.意图用各种方式宣传革命思想D.佐证了“天运”纪年法是正统8.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A.“抵制日货”运动开展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C.“实业救国”思潮高涨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9.(2019湖南衡阳三模,29)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上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A.甲午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B.科举制废除切断士人的传统仕途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10.(2019广东深圳二模,29)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

这说明(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11.(2019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29)张謇在担任民国农商总长(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期间,先后颁行了20多个法规条例,如《商会法》《证券交易所法》《公司条例》《矿业条例》等,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涉及农、林、工、渔、牧、副等方面。

这些法规条例的颁行( )A.有效抵制了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C.改变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经济结构D.清除了旧势力对近代企业的干扰12.(2019山东聊城二模,29)陈独秀说:“鄙意容纳异议,自由讨论,固为学术发达之原则,独至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正宗之说,其是非甚明,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而不容他人之匡正之也。

”材料主要体现了陈独秀文学革命的( )A.激进色彩B.理性精神C.民主思想D.革新意识答案与解析第29题专练——觉醒与探索1.D 解析诗社传播的是汉学,故A项错误;诗社仅仅是传承中华文化,不能体现台湾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诗歌的内容是反日,故C项错误;诗社传播的是汉学,体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故D项正确。

2.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对其不同的记载,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无关,故A项错误;历史解释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不能说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对义和团运动做出了不同的评价,所以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C项正确;史料由于记述者的立场不同而不同,但历史事实可以在众多的史料中求证其客观性,故D项错误。

3.A 解析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等或以传统思想——“经世致用”为指导,或深受其影响,梁启超强调西方民主形式——“议院”,这说明他们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文化深深影响西学传播,故C项错误;D项表述仅符合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故D项错误。

4.D 解析强调托古改制只符合维新派,故A项错误;宣扬种族革命只符合革命派,故B项错误;维新派和革命派均没有调动社会各阶层民众,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维新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孔子符号作为重建中国政治、文化秩序之张本,革命派知识分子大都主张以黄帝为民族符号来凝聚国民群体”可知,维新派和革命派均利用传统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故D项正确。

5.C 解析根据材料“清末新政时期,大量士子从事其他行业”可知,弃儒从商受到了清末新政时期实行“奖励实业”政策的影响,故C项正确;读书人价值观的改变,是弃儒从商的主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个人创业的障碍消除”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提出,故D项错误。

6.D 解析漫画中“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胸藏‘专制’”等信息显然说明晚清预备立宪并不是想真正的实行立宪政治,实质上还是专制制度,体现出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故D项正确;漫画现象是揭示预备立宪的实质,不是说明清政府无视群众民主政治的要求,故A项错误;内忧外患迫使政府进行政治改革属于实行预备立宪的原因,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预备立宪使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属于实行预备立宪的影响,故C项错误。

7.B 解析材料强调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而非孙中山的封建思想,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孙中山通过具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方式调动反清力量,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孙中山反对清政府的举措而非宣传革命思想,故C项错误;由材料“民间秘密会社中天运纪年的办法”可知“天运”纪年是民间反对清政府的纪年方法,故D项错误。

8.B 解析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 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间出现了办厂热潮,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与材料时间“1895—1911”相符,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长期存在,是重要原因但非“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故C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方式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

9.B 解析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推动民众觉醒,但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导致士人接受新式教育,故B项正确;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但这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0.D 解析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体现了社会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不符合史实,故A 项错误;材料中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与反专制的民主共和观念无关,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前,中国主流文化依然是封建儒学思想,宁波妇女的发式变化不能代表社会的主流方向,故C项错误;由材料“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可以看出社会变化对民间头饰的影响,宁波妇女的发式反映了社会变化,故D项正确。

11.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故A项错误;张謇所颁布的“20多个法规条例”“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行细则”有利于近代民族企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题干只是述及张謇在1913年10月至1915年9月之间,为发展民族工业所做的贡献,单凭一些法规条例及实施细则不能改变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1912年清朝虽已灭亡,但封建势力没有消失,仍在阻碍近代企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

12.A 解析材料体现陈独秀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性,不容讨论、不容纠正,体现了陈独秀文学革命的激进色彩,而不是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B项错误;民主思想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产物,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主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认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是属于是非之争,也是进步与倒退之争,坚信文学革命的正确,带有不容讨论、不容纠正的激进色彩,没有体现革新意识,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