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科技专题

合集下载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真题分章节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真题分章节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真题分章节厦门大学微生物考研真题绪论微生物分类及常见代表微生物?(98、99)从微生物代谢特点来解释微生物“分布广,种类多,数量大”的原因?(99)第一章原核生物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和酵母菌的生态分布?(99)1.细胞壁构造5.磷壁酸(04)3..肽聚糖单体(06)外膜(08)举例说明肽桥的类型?(01)分别写出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01)1.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成分及结构的异同点.(4分)(04)比较G+和G-菌细胞对机械抗性、溶菌酶、碱性染料敏感性的差异且解释其可能机制?(08)8.试述内毒素生产菌的细胞结构和组成,且简要说明内毒素的免疫特性及其主要检测方法。

(8分)(07)8.真细菌肽聚糖和古细菌假肽聚糖的组成和结构有何不同6分(06)1.革兰氏染色关键的步骤是哪壹步,为什么?6分(06)抗酸染色(08)LPS的毒性成分是()。

类脂A核心多糖O-侧链脂蛋白(08)2.缺壁细胞2.支原体(3分)(03)12、L型细菌(05)5.在细菌中,专性能量寄生的为: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MLO(06)2、何谓缺壁细菌?说明4种缺壁细菌形成原因及特点。

(5分)(07)3.特殊细胞构造和细胞内含物荚膜的化学成分、功能?(98)菌胶团(2001)1.龋齿的形成和某些产荚膜细菌有关吗?解释你的答案。

(02)内生孢子(98)2、芽孢子(05)1.芽孢囊(06)半孢晶体(08)1.试根据“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分析芽孢的抗热机制。

(5分)(03)菌毛形态和种类?(01)9、细菌的菌毛的主要功能是:A、运动B、传递遗传物质C、附着D、致病性(05)1.证明某壹细菌是否存在鞭毛有那些实验方法?(7分)(03)聚beta羟丁酸颗粒储存的营养要素是?用途及优点?(01)4.放线菌放线菌革兰氏染色结果?(99)工业发酵产抗生素放线菌主要借助哪种方式产生新的菌丝体有性孢子无性孢子菌丝体断裂有性结合(2000)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生活史?(01)在显微镜下,链霉菌的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相比,颜色()、直径()。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微生物常规鉴定技术壹、形态结构和培养特性观察1、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主要是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对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鞭毛、芽孢等)及染色特性进行观察,直观地了解细菌在形态结构上特性,根据不同微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达到区别、鉴定微生物的目的。

2、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细胞群体叫菌落(colony)。

不同微生物在某种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所形成的菌落特征有很大差异,而同壹种的细菌在壹定条件下,培养特征却有壹定稳定性。

,以此能够对不同微生物加以区别鉴定。

因此,微生物培养特性的观察也是微生物检验鉴别中的壹项重要内容。

1)细菌的培养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在固体培养基上,观察菌落大小、形态、颜色(色素是水溶性仍是脂溶性)、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形状、边缘特征及迁移性等。

在液体培养中的表面生长情况(菌膜、环)混浊度及沉淀等。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接种观察运动、扩散情况。

2)霉菌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大多数酵母菌没有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和细菌的很相似,只是比细菌菌落大且厚。

液体培养也和细菌相似,有均匀生长、沉淀或在液面形成菌膜。

霉菌有分支的丝状体,菌丝粗长,在条件适宜的培养基里,菌丝无限伸长沿培养基表面蔓延。

霉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都常带有不同颜色,因而菌落边缘和中心,正面和背面颜色常常不同,如青霉菌:孢子青绿色,气生菌丝无色,基内菌丝褐色。

霉菌在固体培养表面形成絮状、绒毛状和蜘蛛网状菌落。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Gram所创立的。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俩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鉴别染色法。

该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G+菌和G—菌,是由这俩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所决定的。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试题(上)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试题(上)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试题(上)生物化学试题(4)壹、名词解释(20)1、差向异构体:俩个单糖仅仅在壹个手性碳原子上构型不同的,互称为差向异构体。

2、限制性内切酶:壹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3、等电聚焦电泳:等电聚焦电泳是壹种自由界面电泳,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各种蛋白质将移向且聚焦(停留)在等于其等电点的PH处,形成壹个很窄的区带的壹种电泳技术。

3、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增色效应: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减色效应: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

4、变性和复性:(蛋白质)变性: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济以及壹些变性济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复性:在壹定的条件下,变性的生物大分子恢复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构象的现象。

5、蛋白质结构域: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内的独立折叠单元。

结构域通常都是几个超二级结构单元的组合。

6、酶转换数:是壹个动力学常数,是在底物处于饱和状态下壹个酶(或壹个酶活性部位)催化壹个反应有多快的测量。

催化常数等于最大反应速度除以总的酶浓度(υmax/[E]total)。

或是每摩酶活性部位每秒钟转化为产物的底物的量(摩[尔])。

7、Edman降解:Edman化学降解法是EdmanP1950年提出的,最初用于N-末端分析,称之为PITC法。

8、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经常能够见到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元件(主要是alpha螺旋和beta折叠)组合在壹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种类不多的,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或者二级结构串,在多种蛋白质中充当三级结构的构建,称之为超二级结构。

9、酸败:天然油脂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种现象为酸败。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生物发酵过程解决方案引言:发酵过程是壹种既古老又年轻的生化过程。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在食品生产方面利用酵母对淀粉进行发酵以获得含有乙醇的饮料,这壹生产过程壹直延续至今,它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制酒工业的核心——酿造工业。

利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二次代谢作用以制取医药工业中的抗生素则是人类运用生化技术的壹大创造。

工业生产时这壹新陈代谢过程在发酵罐内完成。

深入研究发酵过程将为生化反应——发酵罐的设计、操作和控制奠定基础。

因此,它是提高生化工程水平的重要内容之壹;生化反应是生化技术中的难点所在,在研究和实际应用时既需要微生物技术也需要借用化工技术以及融汇近代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于壹体。

微生物发酵过程是个极其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对于发酵罐的操作,以前人们是凭借实践经验来进行的,由于缺乏发酵过程参数的测量监视和控制系统,使得发酵产品成本高、操作费用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为此,需要对发酵罐实行优化操作和控制。

壹、发酵过程中的工艺及其特点壹般的耗氧型发酵罐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要测量的参数能够分为物理参数、化学参数以及生物参数。

发酵过程物理参数:通常有发酵罐温度(T)、发酵罐压力(P)、发酵液体积(V)、空气流量(F A)、冷却水进出口温度(T1和T2)、搅拌马达转速(RMP)、搅拌马达电流(I)、泡沫高度(H)等,这些物理参数根据不同种类的发酵要求,都能够选择性的选取有关测量仪表来实现自动测量。

发酵过程化学参数:发酵过程典型的化学参数有PH值(PH)和溶解氧浓度(DO),这俩个参数对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产物的形成极为重要。

过于由于缺乏耐消毒的能进行无菌操作的PH电极和溶解氧电极,使得无法做到实时的在线测量。

而当下已有成熟的PH和溶解氧测量电极,典型的产品如瑞士的Ingold电极等。

发酵过程生物参数:生物参数通常包括生物质呼吸代谢参数、生物质浓度、代谢产物浓度、底物浓度以及生物比生长速率、底物消耗速率和产物形成速率等。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入侵无声的灾难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入侵无声的灾难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入侵无声的灾难生物入侵:无声的灾难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定义:“在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或生境中,建立种群且影响和威胁到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壹种外来物种称之为外来入侵物种,即当本地物种没有具备抵御外来物种的能力,使得外来物种构成入侵行为——和本地物种竞争生态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时,将外来物种称之为外来入侵物种,且将该过程称之为“生物入侵”。

壹、生物入侵——世界性难题生物入侵是世界性的难题,据最新研究表明,在全世界濒危物种名录中的植物,大约有35%至46%是由外来生物入侵引起的,生物入侵已成为导致物种濒危和灭绝的第二位因素,仅次于生存环境的丧失。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表明,美国目前每年要为“生物入侵”损失1,370亿美元。

印度、南非向联合国提交的研究报告称,这俩个国家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30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

这些都只是保守的估计,仍不足以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比如外来生物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由于改变环境景观带来的美学价值的丧失。

国际保护联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报告指出,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

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且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2001年5月7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壹份报告警告性指出,家褐蚁、褐树蛇等物种入侵其他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

入侵物种可能威胁当地动植物的生存,导致作物减产、使海水和淡水生态系统退化。

报告列出了100种入侵性最强的外来生物,包括水生和陆生生物、无脊椎动物、俩栖动物、鱼类、鸟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

这些入侵者包括家猫、北美灰松鼠、尼罗河鲈、水风信子和家褐蚁,仍包括引入的异域物种灰鼠、印度鹩哥、亚洲虎蚊、黄色喜马拉雅悬钩子和直立仙人果。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指定科目考试生物试题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指定科目考试生物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指定科目考试生物试题91指定科目考試生物試題壹、單壹選擇題(20%)1.依照mRNA的序列合成蛋白質的過程稱為什麼?(A)轉錄(B)轉譯(C)同化(D)異化【參考答案】(B)【解答說明】(B)DNA》轉錄》RNA》轉譯》蛋白質→構成體質、控制生理活動2.若生物體之新陳代謝正常,則其體內進行生化反應之微環境因子,如溫度及離子濃度等,必保持在壹定的範圍內,這種微環境之穩定狀態稱為什麼?(A)生態平衡性(B)環境容忍性(C)生化特異性(D)生理恆定性【參考答案】(D)【解答說明】(D)恆定性的維持:使細胞不受外界變化的影響→持續進行各項生理功能3.下列何種基素在哺乳動物排卵前與排卵後都會增多?(A)黃體素(B)動情素(C)黃體生成素(D)濾泡刺激素【參考答案】(B)【解答說明】(B)排卵前後的卵巢皆分泌動情素,以促進子宮內膜增厚。

4.下列何者會決定演化的方向?(A)基因突變(B)基因漂變(C)天擇(D)染色體組合【參考答案】(C)【解答說明】(C)遺傳變異→演化之基礎。

天擇→決定演化的方向。

5.下圖為四個族群(M,N,O,P)之物種出現頻率圖,橫軸為物種序號,縱軸為群集內物種百分率,試問下列哪壹群集的物種歧異度最大?(A)M(B)N(C)O(D)P【參考答案】(D)【解答說明】(D)M有5種,N有7種,O有8種,P有10種。

6.下列化學分子式,何者為蛋白質?(A)C5H10O5(B)C10H16O13N5P3(C)C18H36O2(D)C500H1400O120N75S2【參考答案】(D)【解答說明】(B)(D)蛋白質:含C、H、O、N、S元素,不含P7.演化上,下列哪兩物種間最相近?(A)斑文鳥和文昌魚(B)文昌魚和文蛤(C)文蛤和斑文鳥(D)上述兩兩物種等距【參考答案】(A)【解答說明】(A)斑文鳥和文昌魚皆屬於脊索動物。

8.下列有關補體的敘述,何者錯誤?(A)補體是壹種蛋白質(B)補體能够溶解細菌的細胞膜(C)干擾素也是補體的壹種(D)補體會參與專壹性和非專壹性防禦作用【參考答案】(C)【解答說明】(C)補體係由肝臟所分泌,干擾素係由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所分泌9.下列為動、植物體從外界或周圍環境吸收物質之方式,何者錯誤?(A)O2−促進(便利)性擴散(B)CO2−簡易擴散(C)白血球−吞噬作用(D)小腸絨毛−胞飲作用【參考答案】(A)【解答說明】(A)細胞係經由擴散作用吸收O2。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 第十单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  第十单元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答案)

2020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测试第十单元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肉毒杆菌会产生肉毒杆菌毒素,只要有0.01 mg的肉毒杆菌毒素就可使人致死。

肉毒杆菌毒素分子的作用机理是()A.抑制呼吸中枢,使人因缺氧而窒息而死B.阻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使人因缺氧引起肌肉麻痹C.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D.抑制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心肌细胞无力收缩,阻碍血液循环2.下面是胚胎干细胞分离途径示意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示细胞将来能够发育成胎膜和胎盘B.胚胎干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核都较小C.在体外培养情况下,胚胎干细胞可以只增殖而不发生分化D.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的人造器官正在大规模应用3.SOD是一种抗氧化酶,它能将O2-转化成H2O2,增强植物的抗逆性。

下图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式,与此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过程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B.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培养基中需添加植物激素C. SOD可能为O2-转化成H2O2的过程提供能量D.培育过程中需根据基因型的不同进行人工选择4.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培养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

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

你认为这样做主要的意义是()A.防止基因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B.保护自身知识产权C.避免出现新物种,维护生态平衡D.充分利用杂种优势5.干扰素是治疗癌症的重要药物,它必须从血液中提取,每升人血中只能提取0.5 μg,所以价格昂贵。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某生物制品公司用如下方法生产干扰素。

如图所示:从上述方式中可以看出该公司生产干扰素运用的方法是()A.个体间的杂交B.基因工程C.细胞融合D.器官移植6.抗菌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作用,下图表示抗菌肽合成过程。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分子生物学考题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分子生物学考题

(生物科技行业)分子生物学考题综合练习壹、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1分/题,共25分)1、真核生物的TATA盒是()A、DNA合成的起始位点B、RNA聚合酶和DNA模板稳定结合处C、RNA聚合酶的活性中心D、翻译起始点E、转录起始点2、下列哪中杂交方式不属于核酸分子杂交()?A、原位杂交;B、斑点杂交;C、Southern杂交;D、Northern杂交;E、Western杂交。

3、指导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大多数为()A、高度重复序列;B、回文序列;C、单拷贝序列;D、中度重复序列4、下列关于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叙述哪壹项是正确的?()A、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B、不需要引物C、需要4种不同的三磷酸核苷D、dUTP是它的壹种作用物E、能够将二个DNA片段连起来5、下列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是()A、GC岛;B、亮氨酸拉链;C、同源异形域蛋白;D、HLH蛋白P S:Zincfinger、Leuzipper(亮氨酸拉链)、HTH、bHLH6、真核细胞中的mRNA帽子结构是()A、7-甲基鸟嘌呤核苷三磷酸;B、7-甲基尿嘧啶核苷三磷酸;C、7-甲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D、7-甲基胞嘧啶核苷三磷酸7、下列是几种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比例,哪壹种DNA的Tm值最高()。

A、G+C=35%B、G+C=25%C、G+C=40%D、A+T=80%E、A+T=15%8、真核生物中,存在于核仁的RNApol是()A、RNApolⅢ(核质---tRNA\5srRNA\Alu序列和部分snRNA);B、RNApolⅡ(核质---hnRNA\snRNA);C、RNApolⅠ(核仁---rRNA)9、在DNA复制时,下列所有因子对DNA链解旋和解链都是必需的,但()除外A、负超螺旋傾向解旋B、通过解旋酶解开不稳定的碱基对C、需要拓扑异构酶的作用D、SSB蛋白酶的活性E、需要以ATP的形式供应能量10、连接酶作用是()A、催化DNA俩条链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将螺旋解链C、催化DNA链俩段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去除引物,填补空缺E、催化DNA俩条链间形成氢键11、可作为重组DNA的目的基因的是()A、mRNAB、tRNAC、rRNAD、基因组DNAE、mRNA和基因组DNA12、DNA的二级结构是()A、α-螺旋;B、β-折叠;C、双螺旋结构;D、三叶草结构13、σ因子专壹性表当下()A、识别启动子的特异序列;B、和核心酶结合;C、属于RNA聚合酶的壹个亚基;D、参和三元复合物的形成。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试题归类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试题归类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技术试题归类现代生物技术试题归类一、细胞工程例1:蛙成熟的未受精的卵处于活跃的DNA合成状态,脑细胞则不能分裂。

科学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核移植实验,请分析回答:死亡成熟的未受精的卵核移植分裂脑细胞壹段时间死亡⑴无细胞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最终会死亡;单独的细胞核则很快死亡。

请从分子水平解释产生这壹现象的原因:。

⑵若用人的骨髓瘤细胞和淋巴细胞融合,则其连续分裂产生大量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合成大量的蛋白。

⑶该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细胞工程技术?请再各举壹例说明这些技术的应用。

⑷本实验能够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列举俩点)二、基因工程例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提高和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逐渐增强,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近年来,人们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导入植物体内,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

⑴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的结果。

⑵“转基因抗虫水稻”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可表示为。

⑶该项科学技术成果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

⑷科学家们预言,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独立种植若干代后,也将出现不抗虫的植株,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⑸转基因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请举例说明该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的影响。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例3:2002年4月,我国科学家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我国水稻基因组以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为测序对象,测定了22亿个碱基对的序列,这壹研究成果将对世界粮食生产做出巨大贡献。

⑴下列关于水稻基因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水稻基因组的首选对象为超级水稻B.基因组测序就是测定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序C.水稻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突变⑵设壹个基因平均由10的3次方个核苷酸构成,二倍体水稻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生殖细胞里的DNA合计有6ⅹ10的7次方个核苷酸,那么每条染色体上平均最多有基因个。

⑶你认为水稻等基因组测序有哪些重要意义?三、酶工程例4:某酒厂所生产的啤酒、果子酒,放置久了会产生沉淀,使酒混浊,造成产品积压滞销。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竞赛题初中生物竞赛题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竞赛题初中生物竞赛题

(生物科技行业)初中生物竞赛题初中生物竞赛题初中生物竞赛题姓名:班级:壹、选择题:(每空1分)1.向前游泳,主要依靠身体的()A.胸鳍和腹鳍B.尾部和躯干部C.尾鳍D.所有鳍2.空中飞行的动物()A.都是脊椎动物B.都是无脊椎动物C.既有脊椎动物又有无脊椎动物D.既不是脊椎动物,也不是无脊椎动物3.下列水产品中,属于鱼的是()A.甲鱼B.黄鳝C.虾D.海蛰4.下列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A.乌贼B.海蛰C.扇贝D.田螺5.和防止水分丢失无关的是()A.蛇的体表有鳞B.龟的体表有坚硬的甲C.昆虫的体表有外骨骼D.狮子的体表有毛6.和兔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的是()A.鲫鱼B.青蛙C.乌龟D.家鸽7.兔的心脏结构包括()A.壹心房壹心室B.二心房壹心室C.二心房二心室D.壹心房二心室8.和草食动物消化植物纤维相适应的结构是()A.门齿和臼齿B.发达的盲肠C.胃D.较长的小肠9.兔能够迅速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主要是因为()A.具有发达的大脑和神经及四肢B.具有较大的耳朵C.视觉敏锐D.嗅觉发达10.蚯蚓在干燥环境中不久就会死亡的原因是()A.蚯蚓穴居生活怕干燥B.神经系统受到损伤C.血液循环不通畅D.不能呼吸,窒息而死11.活鱼的鳃是鲜红的,这是因为鳃丝内含有丰富的()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氧气12.种类最多的动物是()A.鱼类B.软体动物C.昆虫D.腔肠动物13.根据表中数据,正确的分析是()动物名称心脏占体重比例%每分钟心跳次数蛙0.5722人0.4272鸽1.72135~244A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比其他俩种动物高,因此增加了飞行的负担B.人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低,因此,人也可能会进行飞行生活C.蛙每分钟心跳次数最低,能够减少代谢对物质和氧气的需求,更适于飞行生活D.鸽的心脏占体重的百分比高、心跳快、血液循环迅速,是长期适于飞行生活的结果。

14.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鱼类特有的主要特征是()A.终生生活在水中B.用鳃呼吸C.身体背部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D.用鳍游泳15.在探究活动中,采用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有壹定的优点,下列不属于其优点的是()A.能够解决不便于直接用实验方法解决的难题B.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资金和时间C.壹般情况,模拟程度越高,实验效果越好D.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都不可靠16.将下列动物填入所属的动物类别中()A水螅B章鱼C河蟹D鲤鱼E海蛰F蟾蜍G蜗牛H蚊子甲壳动物()软体动物()鱼类动物()腔肠动物()昆虫()俩栖动物()17.家鸽飞行时的呼吸特点是()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B.吸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C.呼气时,肺内进行气体交换D.吸气呼气时,肺内都进行气体交换18.青蛙是变温动物的主要原因是()A.皮肤裸露B.体表无羽毛等保温结构C.食量小,体温不恒定D.血的输氧能力低19.下列动物是通过身体哪种结构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A鳃B表膜C湿润的体壁D 气管E肺F肺和气囊蚯蚓()蝗虫()沼虾()草履虫()蝙蝠()鸵鸟()20.心脏分为四腔的动物是()A.蛙、蛇B.鱼、蛙C.鸽、兔D.鱼、鸽21.不属于动物行为的壹项()A.鸟儿鸣叫B.鲸鱼“喷”水C.狼捕食,鹿奔跑D.避役经常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体色22.关节的所谓“支点”作用是指()A.关节自身能够转动B.肌肉围绕它转动C.关节能够支持其人体D.骨围绕它转动23.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A.杠杆、支点、动力B.杠杆、连接、动力C.保护、支点、动力D.动力、支点、杠杆24.体育锻炼对关节的影响很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关节的灵活性B.增加关节的牢固性C.增加关节周围肌肉数量D.加强关节的延展性25.在掷铅球的过程中,上臂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状态是()A.同时收缩B.同时舒张C.收缩,舒张D.舒张,收缩26.在紧急情况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断落部分仍能做屈曲运动。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常见的生物互利共生现象和以往对此关系的认识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常见的生物互利共生现象和以往对此关系的认识

(生物科技行业)常见的生物互利共生现象和以往对此关系的认识常见的生物互利共生现象和以往对此关系的认识生物的互利共生现象对于多数人来说仍是十分陌生的,离我们最近的共生现象可能是菜地里的豆类植物了。

很早种植业者就知道豆类非常节省肥料,特别是氮肥。

当下我们知道豆科植物(L e g u m i n o s a e)有和根瘤菌科(R h i z o s r o m e a e)共生的习惯,90%的豆科植物在根部有壹种瘤状的小突起,当中含有固氮的根瘤菌。

每壹克干根瘤中含有壹百亿个根瘤菌,能够通过生物固氮现象(b i o l o g i c a l f i x a t i o n o f n i t r o g e n)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利用的N H3(R e f.2p283)。

实际上生物的共生十分普遍,发菜,天麻,胶瓜等重要的经济作物都是共生的结果。

地衣是绿藻和真菌类的共生体,真菌帮助保持水分和提供营养素,藻类提供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这使得地衣在奥陶纪(O r d o v i c i a n)成为最早的在陆地上生活的植物(R e f.4p384)。

动物中的壹些蚂蚁会饲养特定的昆虫,如蚜虫:为他们提供保护且获取蚜虫的蜜汁。

(R e f.5p201)又如动物和植物的互利共生,渡渡鸟(R a p h u s c a l c u l l a t u s)和大头树(C a l v a r i a m a j o r),渡渡鸟为大头树提供可使种子萌发的强壮砂囊,大头树为渡渡鸟提供营养丰富的果实(R e f.6p309)。

以往认为互利共生这种紧密地的相互作用对于生物的作用仍是较大的,大多数生态学教材中喜欢强调互利共生造成的协同进化效应,但不把互利共生关系做为最重要的种间关系。

有意思的是生态学教材中虽然不把他认为是最主要的关系,但也常常强调在生态系统发育过程中负相互作用倾向于减少的趋势(R e f.7p79)。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代码:6705第壹部分课程性质和目标壹、课程性质和特点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适合于理工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生物体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微生物转化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且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目前所指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范畴。

主要研究的是物质分离的方法原理及相关的仪器设备。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设备等多门学科。

二、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这门课程应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点: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2.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3.发酵液预处理,微生物细胞破碎方法和设备4.溶剂萃取和浸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膜分离过程,液膜分离,离子交换法,色谱法等主要分离单元操作技术及分离过程的特点,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通过学习了解各种分离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熟悉常用分离设备的操作,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对仪器进行操作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过学习,具备对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及对生物物质提纯最佳方案的设计能力。

三、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工业应用。

下游技术对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原料,经提取分离、加工且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为产品的技术。

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是壹门将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所需要借助的手段。

《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酶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和设备》等专业课的知识也会运用到这门课程中,其后继课程有《发酵工厂设计》等。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江苏大学考研微生物资料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江苏大学考研微生物资料

(生物科技行业)江苏大学考研微生物资料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1、名词解释:生长产量常数(Y),最适生长温度,巴氏消毒法,抗生素,抗代谢药物,选择毒力,生长限制因子。

生长产量常数(Y):指菌体产量和限制性营养物消耗的比例关系。

最适生长温度: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壹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能对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抑制作用或致死作用。

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代谢类似物,是指在结构上和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相似,能够和正常代谢途径中特定的酶发生竞争性反应,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的物质。

选择毒力:抗生素对人体及动、植物组织的毒力,壹般远小于它对致病毒的毒力,这称为抗生素的选择毒力。

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就称生长限制因子。

MIC:最小抑菌浓度,表示某药物对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常以μg/ml或μ/ml 来表示。

2、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典型生长曲线: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

在适宜条件下,其群体就会有规律地生长,定时取样测定细胞含量,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能够画出壹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划分的依据:单细胞微生物。

特点:(1)延滞期(停滞期、调整期):a.生长速率常数为零;b.细胞形态变大或增大;c.细胞内RNA尤其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呈嗜碱性。

d.合成代谢活跃;e.对外界不良条件的反应敏感。

(2)对数期:菌体细胞生长的速率常数R最大,分裂快,代时短,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盛,菌体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群体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最壹致,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强。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科技与生活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科技与生活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科技与生活生物科技與生活大仁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何婉清教授壹、前言生物科技的發展已經繼資訊產業,成為全球工業國家產業發展的主流。

在這個時代,人類食、衣、住、行以及醫藥保健的任何產品可能都和生物科技脫不了關係,它將和各種產業結合,在各種生活層面上影響著我們。

此外和生物技術有關的議題,也會一直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例如,無論我們在哪裡,一定不會不注意有關桃莉羊出生及死亡的頭條新聞;不會不注意到人類器官移植需求的願望。

此外,我們是否思考過下列的議題:人類的複製是否該被禁止?具有醫療價值的幹細胞是否可被複製?我們是否有權力複製動物來取用牠們的器官?我們對基因改造食品是否有足夠的風險評估?我們是否有權力改變人類的基因,使人類變得更健康、更聰明?是否一個人具有所謂的〝好〞基因,就會成為一個比較〝好〞的人?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生了解有關生物技術、生物科技、複製的基礎知識、技能,它對人類的貢獻以及可應用的範圍,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文、社會及道德的觀點來討論圍繞在這新技術的一些具爭論性的問題。

貳、生物技術的定義及範疇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應用微生物、植物或動物的細胞及其成分,經工業化的生物生產程序,用以改進人類生活素質的科學技術,是一門新近崛起的尖端科技,被列為我國現階段八大重點科技之一。

回溯世界科技史,生物技術可說是一項古老的科技,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釀造和醱酵食品如:酒類、醬油、醋,以及味精等,都是早年應用生物技術製造的產品。

晚近興起的遺傳工程(基因重組技術)、細胞融合技術、生體反應利用技術、細胞培養技術、組織培養技術、胚移植技術及細胞核移植技術等生物技術,為傳統的生物技術開拓了更為精緻、深奧廣闊的領域,因而促成了革命性的發展,形成了一門嶄新的科技-“新生物技術”。

二十世紀是科技的世紀,尤其在中葉以後,生物科學以及其後的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及其應用,可謂一日千里。

自從一九二八年英國的醫生佛來明爵士(Sir Alexander Fleming)發現盤尼西林(青黴素,penicillin)以來,生物技術的發展逐漸進入工業化。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生物科技行业)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2009年大连市生物学科考前交流题命题学校:综合高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其中第Ⅱ卷第30~37题为选考题,其余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壹.个.选项符合题意)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只有..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B.用75%的冷酒精,能够对DNA的粗提物进行纯化C.用苏丹Ⅳ鉴定含油多的细胞,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D.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时,应选用根尖分生区作实验材料判2、下列图示,和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相符的是(D)3、下列对有关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甲图可知,CO2的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B.由乙图可知,B点以后,载体数量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限制因素之壹C.由丙图可知,缩短日照时间可促使A种植物提前开花D.由丁图可知,B点后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4、去除鼠的甲状腺,10天后进行测试,和未去除甲状腺的鼠相比较,物质代谢低下,而且在血液中无法检出甲状腺激素。

如在摘除术后第3日开始注射用溶剂溶解的甲状腺连续5 天,10天后物质代谢低下症状消失。

由此推断甲状腺激素使物质代谢率提高。

为证明之上推论,仍需要进行若干对照实验进行比较。

同时仍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A.从术后就开始注射和上述实验不同的溶剂溶解的甲状腺素B.摘除术后第3天开始,只注射前述实验用的溶解剂C.不去除甲状腺,不注射甲状腺素的对照组D.注射甲状腺素,切除甲状腺后第3日移植甲状腺5、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壹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试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卵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俩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6.图1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内吞”和“外排”的过程。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年微生物问答题题目及参考答案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年微生物问答题题目及参考答案

(生物科技行业)年微生物问答题题目及参考答案99-07年微生物问答题题目及参考答案1,以Schizosaccharomycesoctosporus,S.ludwigii和S.cerevisiae为例描述酵母菌的三种生活周期及其特点。

(02,04,05,07)答:(1)营养体以单倍体形式存在,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八孢裂殖酵母)是这壹类型生活史的代表,特点为:○1营养细胞为单倍体;○2无性繁殖为裂殖;○3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故此期极短.生活史可分为5个阶段:○1单倍体营养细胞借裂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2俩个营养细胞接触后形成接合管,发生质配后即进行核配,于是俩个细胞连成壹体;○3二陪体的核分裂3次,第壹次为减数分裂;○4形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5子囊破裂释放子囊孢子.(2)营养体只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S.ludwigii(路氏类酵母)是这壹类型生活史的代表,特点为:○1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此阶段较长;○2单倍体为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3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的形式存在,不能进行独立生活.生活史具体过程为:○1单倍体子囊孢子在孢子囊内成对接合,且发生质配和核配;○2接合后的二倍体细胞萌发,穿过子囊壁;○3二倍体的营养细胞少独立生活,通过芽殖方式进行无性繁殖;○4在二倍体营养细胞内的核发生减数分裂,故营养细胞成为子囊,其中形成4个单倍体子囊孢子.(3)营养体既能以单倍体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S.cerevisiae(酿酒酵母)是这类生活史的代表,特点为:○1壹般情况下都以营养状态进行出芽繁殖;○2营养体即能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二倍体形式存在;○3在特定条件下才进行有性繁殖.生活史为:○1子囊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出芽产生单倍体营养细胞;○2单倍体营养细胞不断进行出芽生殖;○3俩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接合,在质配后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生殖;○5在以碳酸盐为唯壹或主要碳源,同时又缺乏氮源支持的条件下,二倍体营养细胞营养细胞最易转变为子囊,此时细胞核才进行减数分裂,且随即形成4个子囊孢子;○6子囊经自然或人为破裂后释放出子囊孢子.2,举例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展望利用有益微生物开发新生物质能源的应用前景.(99,02,,06,07)答: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可归结为:A化学元素的有机质花或生物合成作用,B有机物质的无机质或或分解作用俩个对立过程。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反馈疗法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Bioedbacktherapy)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称植物神经学习法,是在行为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壹种新型心理治疗技术/方法。

生物反馈疗法利用现代生理科学仪器,通过人体内生理或病理信息的自身反馈,使患者经过特殊训练后,进行有意识的“意念”控制和心理训练,通过内脏学习达到随意调节自身躯体机能,从而消除病理过程、恢复身心健康。

实验证明,心理(情绪)反应和生理(内脏)活动之间存在着壹定的关联,心理社会因素通过意识影响情绪反应,使不受意识支配的内脏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疾病的发生。

生物反馈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反馈是指壹个系统的输出信号,重新返回到本系统,对本系统功能起增减作用的现象。

运用生物反馈疗法,就是把求治者体内生理机能用现代电子仪器予以描记,且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因而使其根据反馈信号,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遂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身心疾病的目的。

由于此疗法训练目的明确、直观有效、指标精确,因而求治者无任何痛苦和副作用。

据国内有关报道证实:生物反馈疗法对多种和社会心理应激有关的身心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以高血压为例,某院前用此法治疗264例,治疗有效率达80%之上。

实施这种治疗,是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电子仪器的帮助下,使病人壹般感觉不到的体内的生理变化信息(如血压升降、心率快慢、胃肠蠕动、脑电波形等)显示出来,加以放大,让病人自己直观地见或听到它;病人可通过自我意识来主动地调节自己生物信息的变化,譬如降低或升高血压、调节心率等。

生物反馈学习过程就是学习正确操作性条件反射,对抗病态性条件联系,从而纠正和矫正不良行为和习惯,消除病体症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生物反馈治疗技术从本世纪60年代至今,虽然兴起不久,但发展十分迅速。

目前已有多种仪器,分别或是组合同步显示人体的脑电波形、肌电水平、皮肤电阻、脉管容积、心率、血压、皮温等生物信息。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检测技术试题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检测技术试题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检测技术试题生物检测技术试题壹:选择题1.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的是(E)A.消化分解B.提取C.分离D.浓缩E.结晶2.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能够在上涂抹香柏油为介质的器材是(C)A.反光镜B.聚光器C.物镜D.目镜3.下列微生物涂片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C)A.涂片→干燥→固定→水洗→染色→干燥→镜检B.涂片→干燥→水洗→染色→干燥→固定→镜检C.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D.涂片→干燥→染色→固定→水洗→干燥→镜检4.在常规紫外光测定时,紫外光波长集中于(B)区A.小于190nmB.200~400nmC.400~800nmD.800nm之上5.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时,使用摩尔吸光系数ε时,ε值在(D)阶段时,此方法不灵敏A.ε>104B.ε=103~104C.ε=102~103D.ε<1026.使用光度法测量时,不是消除干扰的措施的是(C)A.控制酸度B.选择适当掩蔽剂C.生成配合物沉淀D.选择适当的测量波长7.层析法的最大的特点是(B)A.分离速度快B.分离效率高C.分离范围大D.分离设备简单8.不属于亲和层析的基质的性质是(D)A.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B.能够和配体稳定的结合C.基质的结构应是均匀的多孔网状结构D.基质应具有较好的疏水性9.凝胶层析中最先流出的是(A)A.大分子B.中等分子C.小分子D.吸附分子10.在ELISA测定抗原,抗体中,下列哪种检测方法是检测抗原的常用方法(B)A.间接法B.双抗体夹心法C.竞争法D.捕获法测IgM抗体11.在ELISA中作载体的物质很多,最常用的是(B)A.邻苯二胺B.聚苯乙烯C.四甲基联苯胺D.对硝基苯磷酸酯12.细胞克隆化的方法很多,下面正确的方法为(A)A.毛细管法,有限稀释法B.活性炭吸附法C.BF分离技术D.重组免疫法13.流体细胞术的英文缩写是(C)A.IGSB.CSSC.FCMD.PCR14.有关细胞分选系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每个液滴中含壹个样品细胞B.液滴中的细胞在形成液滴后被测量C.符合预定要求方可被充电D.符合要求的液滴通过偏转板的高压静电场发生向左或向右偏转从而被收集在容器中15.下列电泳分类中,哪壹种不是按支持介质形状不同进行的分类(B)A.分析电泳B.纸电泳C.板电泳D.柱电泳16.关于电泳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A)A.俄国物理学家Durrum首次发现电泳现象B.电泳过程必须在壹种支持介质中进行C.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D.电泳装置主要包括电源和电泳槽的俩部分17.高效毛细管电泳和壹般电泳法的区别在于(B)A.电渗流的速度B.使用毛细管柱C.操作自动化D.毛细管容易冷却19.PCR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因素中的关键是(A)A.引物和模板DNA特异正确的结合B.碱基配对原则C.TaqDNA聚合酶合成反应的忠实性D.靶基因的特异性和保守性20.对PCR产物检测的方法不正确的是(B)A.凝胶电泳分析法B.荧光标记法C.分子杂交法D.核酸序列分析法21.(A)杂交主要用于全长cDNA克隆A.“电子”B.固相夹心C.cDNA微阵列D.液相22.以下哪项不是核酸分子杂交促进剂(C)A.PEGB.硫酸葡聚糖C.生物素D.硫氰酸胍23.核酸杂交制备样品时提取DNA,DNA应选用(D),消化以产生特定长度的片段A.限制性外切酶B.DNA连接酶C.DNA聚合酶D.限制性内切酶24.以下哪项不是目前常见的生物芯片(D)A.基因芯片B.芯片实验室C.蛋白芯片D.核酸芯片25.在探针制备中常用到某些荧光物质,以下哪项不是(A)A.PNAB.TMRC.罗丹明D.Cy526从酶的反应温度来见,温度变化1摄氏度,反应速度可能相差(A)A.10%之上B.5%C.不变D.1%27.下列方法,(D)不是酶法分析中常用的方法。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八章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八章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八章第八章糖代谢自养生物分解代谢糖代谢包括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合成代谢异养生物能量转换(能源)糖代谢的生物学功能物质转换(碳源)可转化成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中间产物可进壹步转化成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

糖的磷酸衍生物能够构成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NAD、F AD、DNA、RNA、A TP。

分解代谢:酵解(共同途径)、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合成代谢:糖异生、糖原合成、结构多糖合成以及光合作用。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受神经、激素、别构物调节控制。

第一节糖酵解glycolysis一、酵解和发酵1、酵解glycolysis(在细胞质中进行)酵解酶系统将Glc降解成丙酮酸,且生成A TP的过程。

它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Glc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

在好氧有机体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NADH 经呼吸链氧化而产生A TP和水,所以酵解是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前奏。

若供氧不足,NADH把丙酮酸仍原成乳酸(乳酸发酵)。

2、发酵fermentation厌氧有机体(酵母和其它微生物)把酵解产生的NADH上的氢,传递给丙酮酸,生成乳酸,则称乳酸发酵。

若NAPH中的氢传递给丙酮酸脱羧生成的乙醛,生成乙醇,此过程是酒精发酵。

有些动物细胞即使在有O2时,也会产生乳酸,如成熟的红细胞(不含线粒体)、视网膜。

二、糖酵解过程(EMP)Embden-MeyerhofPathway,1940在细胞质中进行1、反应步骤P79图13-1酵解途径,三个不可逆步骤是调节位点。

(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G-6-P反应式此反应基本不可逆,调节位点。

△G0=-4.0Kcal/mol使Glc活化,且以G-6-P形式将Glc限制在细胞内。

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激酶:催化A TP分子的磷酸基(r-磷酰基)转移到底物上的酶称激酶,壹般需要Mg2+或Mn2+作为辅因子,底物诱导的裂缝关闭现象似乎是激酶的共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科技专题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010·深圳模拟)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通过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在世界上最早克隆出壹批大熊猫胚胎,这表明我国的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再次走在世界前列。

下列有关克隆大熊猫胚胎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几个阶段B.兔子卵细胞质的作用只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的全能性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核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D.在形成早期胚胎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解析】选B。

用卵母细胞做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有三点:①卵母细胞质内存在激发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的物质;②卵母细胞体积大,便于操作;③卵黄多,营养物质丰富。

2.(2010·南通模拟)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

将同源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使同源DNA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了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

基因敲除既能够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能够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

下列有关基因敲除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敲除实际上是删除某个基因,从而达到使该基因“沉默”的目的B.利用基因敲除技术,不能修复细胞中的病变基因C.基因敲除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壹基因D.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治疗先天性愚型【解析】选C。

基因敲除技术实际上采用的是壹种转基因技术,能够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壹基因。

先天性愚型由染色体异常引起,不能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治疗。

3.(2010·常州模拟)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

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B.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节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只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C.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D.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节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解析】选C。

将目的基因导入到细菌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Ca2+处理法;基因必须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得以表达,而抗氨节青霉素基因结构完整,能够表达而使细菌具有对氨节青霉素的抗性,在含有氨节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存活的是导入了质粒A或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由于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到质粒的抗四环素基因上,破坏了抗四环素基因的完整性,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也没有对四环素的抗性,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不能存活,能存活的是质粒A。

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产生出新的生长激素。

4.(2010·海淀模拟)图为人工种子,下列和其培育过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工种子壹般用离体的植物细胞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B.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C.同壹批次的人工种子能够保证具有相同的基因型D.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解析】选D。

人工种子是由人工种皮和胚状体组成,胚状体已具有根、芽的分化,仍然具有分裂能力。

5.(2010·东城模拟)用细胞工程技术将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产生了驱蚊香草,有关培育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用酶解法制备原生质体B.愈伤组织是壹群已经分化的薄壁细胞C.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包含了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解析】选B。

天竺葵和香茅草俩种细胞经酶解法获得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在壹定条件下能够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壹群未分化的薄壁细胞。

6.(2010·宜昌模拟)下列实例和所利用的技术或原理不相符合的是()A.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利用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植物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都和细胞分裂有关【解析】选C。

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是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7.(2010·温州模拟)下列各项中和“试管婴儿”的培育有关的()①体外受精②体内受精③主要在体外发育④主要在体内发育⑤运用基因工程技术⑥运用胚胎工程技术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解析】选C。

“试管婴儿”是让精子和卵子在试管中结合而成为受精卵,然后再利用胚胎移植技术送回母体子宫里发育成熟,婴儿和正常受孕妇女壹样,怀孕足月,正常分娩。

8.(2010·无锡模拟)干细胞是壹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医学工作者正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壹些疾病,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疾病,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出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B.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出B细胞和T细胞C.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能够增殖而不发生分化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会遗传【解析】选B。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分化出B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形成T细胞。

9.(2010·天津模拟)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

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能够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

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的细菌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壹组是()A.①是c;②是b;③是a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D.①是c;②是a;③是b【解析】选A。

①细菌能在含青霉素和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质粒中抗青霉素和抗四环素基因没有被破坏,插入点是c;②细菌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青霉素基因正常,不能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四环素基因被破坏,插入点应为b;③细菌不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说明其抗青霉素基因被破坏,故插入点为a。

10.(2010·皖南模拟)安徽省某地区大力发展了“稻壹萍壹鱼”立体农业。

该生态系统()A.“稻壹萍壹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D.放养鱼的数量和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信息的传递【解析】选D。

“稻壹萍壹鱼”体现的主要是该生态系统内群落的垂直结构。

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可是不能大幅度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在弃耕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11.(2010·靖江模拟)《四千年的农民》壹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壹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多选)()A.改善了土壤结构B.培育了土壤微生物C.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D.改变了土壤酸碱性【解析】选A、B、C。

题干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无废弃物农业”,在这种生态模式下,壹切废弃物皆被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有机肥料被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只产生了矿质离子和二氧化碳、水等,不会造成土壤酸碱性的变化,相反当下的工业化肥会使土地酸碱化和板结,有益的地下微生物大量的被化学肥料杀死,使得农作物的品质下降。

12.(2010·福州模拟)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

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II切割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I切割C.质粒用限制酶II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I切割D.质粒用限制酶I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II切割【解析】选D。

本题的难点在于质粒和目的基因都有限制酶I和限制酶II识别的序列,需要考虑切割之后,俩者能不能成功连接重组。

根据图示可知,质粒上含有限制酶n的俩个切口(壹个在限制酶I的切割序列中),故质粒不能用限制酶II切割,而目的基因只能用限制酶II切割。

切割后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目的基因和质粒能重组成功。

13.(2010·惠州模拟)通过DNA重组技术使原有基因得以改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运用这壹技术使羊奶中含有人体蛋白质,下图表示了这壹技术的基本过程,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G↓GATCC–,请回答:(1)从羊染色体中“剪下”羊蛋白质基因的酶是_____________。

人体蛋白质基因“插入”后连接在羊体细胞染色体中需要的酶_____________。

(2)请画出质粒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图。

(3)人体蛋白质基因之所以能“插入”羊的染色体内,原因_____________。

【解析】(1)考查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

(2)按碱基互补原则,写出所给片段的互补部分,再按切割位点,将其分开,即。

(3)人体的基因能够插入且且整合到羊的染色体内,是因为人的DNA和羊的DNA在结构上相似,有互补的碱基序列。

【答案】(1)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2)(3)人的DNA和羊的DNA在结构上相似,有互补的碱基序列14.(2010·潍坊模拟)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牛可通过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_____________。

③过程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能够采用_____________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II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细胞,l代表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和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是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的过程,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②是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基因表达载体的首端必须有启动子;桑椹胚或囊胚阶段能够进行胚胎切割,这种方法能够培育出更多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