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

合集下载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的开题报告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的开题报告

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广州管圆线虫是一种寄生在啮齿动物体内的线虫,其幼虫能够通过小鼠的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体内,并最终到达和寄生在大脑内。

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会引起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免疫反应,破坏其血脑屏障,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

因此,探究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对于理解其致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模型,探究其幼虫对小鼠血脑屏障的损伤和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研究内容:1)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行为和神经系统病变情况;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小鼠血脑屏障分子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3)通过TUNEL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评估小鼠脑细胞凋亡的情况;4)分析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方法:建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 等方法检测血脑屏障分子和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通过TUNEL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评估脑细胞凋亡情况。

技术路线:1.小鼠的感染模型建立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血脑屏障分子的表达3.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4.采用TUNEL染色和细胞周期分析评估脑细胞凋亡情况5.分析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入侵小鼠血脑屏障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预期结果:本研究能够深入探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与其血脑屏障损伤和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同时,预期能够探明相关调控分子和信号通路,拓展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意义:近年来,广州管圆线虫在啮齿动物中的感染情况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对于其感染机制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联系还存在重大的不明确性。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对于深入理解这些不明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突破性的科学依据。

周蛲虫广州管圆线虫丝虫旋毛虫

周蛲虫广州管圆线虫丝虫旋毛虫
褐云玛瑙螺
生活史小结
?终宿主: 鼠类(肺动脉分支内) ?中间宿主:
螺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蛞蝓
?转续宿主: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
蜗牛、鱼、虾、蟹等
致病
幼虫在人体移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 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特征:脑脊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 病变部位:大脑、脑膜、小脑、脑干、脊髓等 症状: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躯体疼痛、低中
?囊包形成期: 肌痛
诊断
?病原学检查
肌肉活组织检查(muscular biopsy) (取材:腓肠肌、肱二头肌、三角肌) 人工消化法
?免疫学诊断
IHA; LAT; IFA; ELISA
流行
?分布:呈世界性;欧美发病率较高 ?流行因素:
主要传染源:猪 人体感染和爆发流行与食生肉有关
防治
? 治疗药物: 阿苯达唑(albendazole) 甲苯咪唑(mebendazole)
? 开展卫生教育,把住“口关” ? 加强肉类检疫和食品卫生管理
广州管圆线虫
A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鼠类是适宜终宿主,人是非正常宿主 ?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主要为幼虫侵犯中 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病变
生 活 史
福寿螺产卵
俗称“东风 螺” 、“花 螺”、“海猪螺” 和“南风螺”。 肉质鲜美、酥脆 爽口。
预习
1.预习原虫基本特点及原虫致病作用 2.预习溶组织阿米巴生活史特点及其临床 表现
微丝蚴形态
?体态 ?头间隙(长:宽) ?体核 ?尾核
生活史
生活史小结
? 中间宿主: 蚊 ? 终宿主: 人 ? 感染阶段: 丝状蚴 ? 感染途径: 经皮肤 ? 寄生部位: 淋巴组织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
感染非常轻的也可能只有一过性的皮肤 感觉异常和轻度的头痛以及低热等,大 约3-5天症状就会消失。
实验室检查
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虫体抗体阳性 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成浑浊或乳白色, 白细胞增多,其中嗜酸性粒细胞超过10 %,还可从中捡获虫体。
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缓解头痛可服用阿司 匹林,也可腰穿放脑脊液 阿苯达唑和左旋咪唑具有的杀虫效果 眼广州管圆线虫病可手术取出虫体 广州管圆线虫病具有自愈性,转归较好
广州管圆线虫病
最先于1935年在广 州家鼠及褐家鼠的肺被 检出, 当时命名为广州 肺线虫,1946年正式 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概述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食源性寄生虫病的一 种,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是 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的线虫,即广 州管圆线虫幼虫(偶或成虫)寄生在人 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引起脑脊液内 出现大量嗜酸细胞,严重者脑脊液中尚 能查见幼虫,从而发生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广州管圆线虫是动物寄生虫,鼠类是适宜终宿 主,人是非正常宿主。人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主要为幼虫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 病变。幼虫分布以大脑最多,次为小脑,再次 为间脑和脑干、脊髓,最少是脑室。幼虫移行 以及死亡虫体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
• 广州管圆线虫的成虫多寄生于鼠肺动脉内 (雌虫长约30mm,宽约0.5mm;雄虫长约 20mm,宽约0.3mm),也可见于右心。 雌虫产卵(椭圆形,75μm×40μm)于血 流中。虫卵随血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末梢 动脉血管内形成栓塞并发育,成熟后孵出
“三高”(高热、嗜酸细胞高、颅压高)
“三痛”(头痛、肌肉痛、皮肤刺痛)
第一是爆炸似的头痛,脑袋感觉像要炸 开来一样;第二是皮肤剧痛,连风吹过 皮肤都会疼得受不了,一碰更会疼得跳 起来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

最常见的6种肉类寄生虫1、广州管圆线虫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

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

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

福寿螺含有大量广州管圆线虫(华盖供图)含虫食物:福寿螺福寿螺带有多种寄生虫。

一只福寿螺中就多达3000条至6000条管圆线虫。

避免方法食用福寿螺必须经过100摄氏度的高温彻底烹煮熟透。

含虫食物:未熟肉类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感染弓形虫,并且感染率很高。

人的传染来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的肉类。

避免方法食用肉类前要充分烹煮至熟透,定时消毒与肉类有接触的厨具。

含虫食物:猪肉、黄鳝避免方法尽量减少鱼类的生吃次数,选择合法安全的用餐场所食用生鲜类食物。

含虫食物:小龙虾、蟹类烤、炒、腌、醉等方式不能将小龙虾体内可能携带的肺吸虫幼虫全部杀死。

避免方法不要食用生的或者半生的小龙虾、蟹类即可。

小龙虾的虾头易潜伏细菌、寄生虫,一般不要食用。

5、绦虫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72英尺。

主要寄生于人小肠,虫卵在牛肠内孵化并可随血循环遍布全身,生长成囊尾蚴,人一旦食用含有囊尾蚴的牛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3个月后即会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人体内寄生牛带绦虫后,不仅会出现腹泻、腹痛症状,还会出现贫血、肠梗塞等并发症。

牛肉中可能含有牛带绦虫卵(华盖供图)含虫食物:牛肉避免方法最好不购买未经检验的牛肉,切完牛肉后用开水洗烫砧板和刀具,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牛肉,牛肉最好冷冻后再食用。

6、肝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

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粘膜下血管,虫体在胆道寄生时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等因素可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性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

淡水鱼生鱼片中会存在肝吸虫(华盖供图)含虫食物:淡水鱼生鱼片避免方法淡水鱼最好不生吃,杀死肝吸虫囊蚴最好的办法是高温,超过90度只需要几秒钟肝吸虫就能被杀死,所以只有吃熟鱼才安全。

广州管圆线虫资料讲解

广州管圆线虫资料讲解
幼虫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以脑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为特征。
除大脑和脑膜外,病变还可波及小脑、脑干和脊髓。 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肉芽肿性
炎症反应。
突出的症状为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表现,其 次为颈项强直,可伴有颈部运动疼痛、恶心、呕 吐、低度或中度发热。
2、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 50余种。在我国发现的中间宿主 主要有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等。
广东省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为33.83%,每只螺最多含13 565条幼虫;云南河口为37.65%;海南为 1.85%~95.74%,最高1只螺含13 726条幼虫。
温州地区水田和河中福寿螺密度很高,且此螺的感染率达 69.4%,每只螺最多含720条幼虫;
头痛一般为胀裂性乃至不能忍受,初为间歇性,以 后发作渐频或发作期延长,止痛药仅能对45%病 例有短时间缓解。头痛部位多发生在枕部和双颞 部。
临床病例中,多数患者有发热伴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视觉损害、缓慢进行性感觉中枢损害、眼外直肌 瘫痪和面瘫、无定位的四肢软弱。
四、诊 断
1、有吞食或接触含该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 2、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3、脑积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其中嗜
4)饮生水:含幼虫的中间宿主分泌物也可排 入水中。
2006年北京市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福寿螺事件”
广州管圆线虫病
2006年5月22日,北京市一名34岁男性,在北京蜀国 演义酒楼与同事一起食用“凉拌螺肉”。
5月30日出现双肩疼痛、颈部僵硬,自觉受凉未治疗,随后
双侧肋部及颈部皮肤感觉异常、有刺痛感,触摸及接触凉水 、凉风后加重;至6月10日,活动、翻身、走路时头痛加重, 伴恶心,去中日医院就诊,后转入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 所门诊,临床诊断为嗜酸性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同一天进餐 的同事也出现了相同症状。

李国华广州管圆线虫病

李国华广州管圆线虫病
• 对症治疗:甘露醇、地塞米松、镇痛剂等。
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的报道
• • 1997年 10月至 11月间温州市暴发流行的嗜酸细胞性脑脊髓膜神经根 炎 市区某饭店聚餐的 182人进行回顾性病史调查及血清抗体检测 ,并对 福寿螺及鼠类进行病原学检查。 聚餐人员中 ,有半生食福寿螺螺肉的 10 5人 ,发病 47例 ,罹患率为 44 .8% ;未食这种螺肉的 77人 ,无 1人发病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吃螺肉 4块以上者罹患率为86 .2 % (2 5 /2 9) ,少于 4块者罹患率为 2 8.9% (2 2 /76 )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P0 .0 0 1,RR=2 .98)。 在同一来源地的福寿螺中找到广州管圆线虫第三期幼虫 ,在当地鼠类 中找到广州管圆线虫成虫。 病人血清抗广州管圆线虫抗体阳性率为 84.0 %。 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病原学和血清免疫学研究结果 ,证实为一起由 半生吃福寿螺引起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暴发流行。此在我国大陆尚属首 次。
• 生活史
– 终末宿主(鼠类)吞食了含有第三期幼虫的软体动物 后,第三期幼虫便可穿透肠壁,进入血管,经血循环 至身体各个器官,其中多数是沿颈总动脉到达脑部, 常寄生在大脑的前部。 – 幼虫于到达脑部,在感染后4~6天进行第三次蜕皮后成 为第四期幼虫。在感染后7~9天,再经第四次蜕皮成 为幼龄成虫。幼龄成虫大多于感染后24~30天,经静脉 系统再回到肺动脉血管内而发育成为成虫。 – 幼虫被鼠吞食至发育为成虫需42~45日。
总和。
病原和流行特征
流行环节 • 传染源:
– 能够排出广州管圆线虫第一期幼虫的各种鼠类 均为传染源,在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的终末宿主
以褐家鼠、黑家鼠和黄毛鼠较多见。
– 调查显示褐家鼠的感染率较高,在疾病发生中

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人类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由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首次在广州褐家鼠的肺中检出[1]。

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南方沿海城市,发病率不详,多呈散发,亦有群体性暴发流行的报道[2]。

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而儿童病例报道罕见。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经实验室及广州管圆线虫基因检测证实的3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患儿,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15~25个月。

3例均以发热就诊,其中嗜睡1例,呕吐2例,咳嗽2例。

3例血常规及脑脊液常规检测均存在不同程度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表1)。

经详细追查病史,3例均存在螺类或蜗牛等感染源接触史。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仪器与方法患儿检查前禁食≥4h ,口服10%水合氯醛(剂量为0.5mL/kg 体质量)镇静后分别行头颅MRI 及胸部CT 检查。

CT 扫描采用ToshibaAquilion 64排螺旋CT 机,扫描参数:120kV ,25~30mAs ,层厚0.8mm ,矩阵512×512。

增强扫描采用碘普罗胺注射液(碘浓度300mg/mL ),剂量1~2mL/kg 体质量。

MRI 扫描采用Siemens Skyra 3.0T 扫描仪,行轴位平扫,扫描序列及参数:T 2WI ,TR 4200ms ,TE 109ms ;T 1WI ,TR 2000ms ,TE 9ms ;T 2FLAIR ,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2.03.021[通信作者]吴倩倩,Email :。

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艾斌,刘鸿圣,薛婷,吴倩倩(广东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放射科,广东广州250012)[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

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
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 嗜酸性粒细胞性脊神经根脑膜炎或脑脊膜神
经根炎
也可损害肺、眼睛和鼻
学习材料
7
• 过去, 该病在我国大陆极为罕见, 直至
1996 年才报道4 例确诊病例。近几年 来, 我国大陆沿海地区,不断出现现症 病例和疑似病例, 且在局部地区引起 爆发。
➢免疫诊断:用ELISA或IFA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抗
原或抗体阳性。
➢影像学 X线、CT
学习材料
33
五、流 行
1、传染源为数十种哺乳动物,包含啮 齿类、犬类、猫类与食虫类,以鼠类 为多见。
学习材料
34
学习材料
35
六、防治
1、灭鼠以操作传染源。
2、该病重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提高群众 的自我保健意识,预防病从口入,不要 吃生或半生的螺类及转续宿主蛙类、鱼、 河虾、蟹等,不吃生菜,不喝生水,不 在疫区戏水或水中徒手作业。
学习材料
4
结果在12只螺中有2只查出X管圆线虫幼虫,
病原学诊断为X管圆线虫。依据患者共同就 餐史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临床诊断为嗜酸细胞增多性脑 膜炎〔X管圆线虫病〕。
学习材料
5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学习材料
6
X管圆线虫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其幼虫可
• 202X 年10 月9 日, X市某单位职工20 人
在某酒楼聚餐食用“爆炒美国蜗牛肉〞, 2 天 后13人开始发病。
学习材料
10
• 202X年从6月24日始,X首次发生群体
性X管圆线虫病以来,到目前为止,X市共 接到临床诊断汇报131例病例,其中重 症病例25例,无一例死亡,已经治愈出 院22例。在对85名临床住院病例均有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螺肉的就餐史。

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专业知识】

广州管圆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症状,广州管圆线虫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is)是我国较常见的一种蠕虫蚴移行症,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病原体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is)幼虫或成虫早期(性未成熟)阶段。

广州管圆线虫长侵入心脑肺等部位,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见,导致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昏迷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广州管圆线虫最早是由我国的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当时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 cantoneis)。

后由Matsumoto1937年在我国台湾报道,至1946年才由Dougherty正式命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是陆生螺类与淡水螺类,如螺、蛞蝓、蜗牛等;终宿主为哺乳动物,主要是鼠类,如黑家鼠、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等。

成虫寄生于鼠类的肺动脉内。

广州管圆线虫雄虫白色,大小为 (1 5~25)×(0.26~0.40)mm;雌虫体内的白色子宫与充满血液的肠支互相缠绕成红白相间的麻花状,大小为 (20~4 5)×(0.3~0.6)mm。

有时,可在雌虫的子宫内看见单细胞虫卵。

二、发病机制雌、雄成虫交合后产卵,虫卵进入鼠肺毛细血管,I期幼虫孵出后穿破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呼吸道上行至咽部,再被吞入消化道,随鼠粪一起排出。

I期幼虫在体外潮湿环境中可存活3周。

当中间宿主将I期幼虫吞食后,可在其体内发育为II期和III期幼虫。

III期幼虫对人体有较强的感染力。

人类多由于生吃含有III期幼虫的淡水螺肉而感染,也可通过生吃中间宿主如鱼、虾、蛙等而感染,或当婴幼儿在有蛞蝓滋生的地方爬行时,亦有可能获得感染。

III期幼虫可侵入小肠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随血流到达肺、脑、肝、脾、肾、心、肌肉等各种器官组织,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最简单处理方法

广州管圆线虫最简单处理方法

广州管圆线虫最简单处理方法“哎呀,这可咋办呀,我好像吃了没煮熟的福寿螺,会不会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呀!”我着急地对老公说。

那是一个周末,我们一家人去外面吃饭,我一时嘴馋点了一份炒福寿螺。

当时也没太在意,就觉得味道还不错。

可回到家后,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之前看到过关于福寿螺可能携带广州管圆线虫的报道,这一下就把我给吓到了。

老公看着我惊慌失措的样子,连忙安慰我:“别着急别着急,先冷静一下,咱先上网查查看看有啥办法。

”我们俩赶紧打开电脑,搜索关于广州管圆线虫的处理方法。

网上说,如果怀疑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首先要观察自己有没有出现头痛、发热、颈项强直等症状。

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一直嘀咕着:“我不会真的这么倒霉吧?”老公握住我的手说:“别怕,就算真有啥问题,咱也能解决呀,现在医学这么发达。

”接下来的几天,我整天提心吊胆的,时不时就摸摸自己的额头看有没有发烧。

老公看着我这样,笑着说:“你呀,别自己吓自己了,也许啥事都没有呢。

”我白了他一眼说:“你说得轻巧,万一真感染了怎么办呀?”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自己身体并没有出现异常症状,这才慢慢放下心来。

我感慨道:“哎呀,以后可真得注意了,再也不能随便吃那些可能有风险的东西了。

”老公点头说:“对呀,这也算是给我们一个教训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在饮食上真的不能马虎呀!就像走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摔倒。

我们对待食物也应该如此小心翼翼,不能因为一时的口腹之欲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难道不是吗?我们可得好好保护自己的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所以呀,大家一定要记住,吃东西要谨慎,别像我这次一样吓自己一跳!。

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何诊断鉴别,广州管圆线虫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广州管圆线虫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脑脊液细胞分类计数、颅脑CT检查、 EEG、脑脊液压力、 CT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颅脑MRI 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化学检查-蛋白质检查*一、检查1、血象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08~0.37,常多于0.15。

白细胞总数可无异常,但以轻度升高为多,常超过10×109/L。

2、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外观清亮或稍黄浊。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0.10~0.62;白细胞数升高,达(50~1400)×106/L,多核细胞与单核细胞大致各半。

蛋白质正常或升高,0.27~1.09g/L。

取患者脑脊液镜检可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的第四或第五期幼虫,但检出率并不高。

3、免疫诊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抗原或抗体阳性。

应用ELISA 法做血液和脑脊液的实验时脑脊液的阳性检出率较血液高。

ELISA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检测方便,可在3~4 h内获得较满意的检测结果,是目前较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4、影像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可发现脑组织中有斑片状改变,边界模糊、不整。

脑电图检查患者的α波变慢较常见。

虫体感染肺部时经胸透可见肺组织中有小结节病灶散在分布于两肺的周边部,小结节周围呈磨砂玻璃样浸润性改变。

*以上是对于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广州管圆线虫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易混淆疾病。

*广州管圆线虫病如何鉴别?:*一、鉴别本病应与其他寄生虫病相鉴别,如曼氏裂头蚴病、斯氏狸殖吸虫、蚴病犬弓首线虫蚴病、棘颚口线虫病、猪囊尾蚴病等。

上述寄生虫感染都可出现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病也多因进食未煮熟的鱼、虾、蟹、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诊断
/
Ø 问诊:
发病前1个月左右有接触或吞食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史。
Ø 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有剧烈头痛和躯体痛觉障碍,以及脑神经或脊神经 受累的症状和体征。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诊断
/
Ø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轻至中度增多。脑脊液检查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虫卵
/
无色透明,大小约64.2-82.1×33.8-48.3µm。 卵壳薄,从鼠肺动脉中收集到的虫卵,可以 观察到卵内从单细胞到幼虫的各个发育阶段。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可见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Ø 免疫学检查 :
用ELISA、IFAT或金标法检测血液及脑脊液中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 Ø 影像学检查:
MRI表现多种多样,脑、脊髓内多发长条形影或结节状强化病灶和软脑膜 强化。 Ø 病原学检查:
从脑积液中或眼内等部位查出幼虫或成虫可确诊,但一般检出率不高。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褐云玛瑙螺 Achatina fulica
中华圆田螺 Cipangopaludina cahayensis
同型巴蜗牛 Bradybaena similari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蛞蝓 Agriolimax agrestis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鼠类:肺动脉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
/
致病机制
幼虫在体内移行,通过肠壁、肝脏、肺、脑引起一系列 机械性损伤、炎症反应及分泌物、脱落产物并导致毒性作用。 最严重的是侵犯中枢神经,病变可在大脑,脑膜,还可波及 小脑,脑干和脊髓,颅神经和脊神经也可受累。
/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小结
/
1. 终宿主:鼠类(肺动脉分支内) 2. 中间宿主:淡水螺类(褐云玛瑙螺、福寿螺等)、蜗牛、蛞蝓 3. 转续宿主:黑眶蟾蜍、虎皮蛙、金线蛙和蜗牛、鱼、虾、蟹等 4. 媒介:瓜、菜 5. 感染阶段:第3期幼虫 6. 感染途径:经口、经皮肤 7. 感染方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终宿主 广州管圆线虫宿主
/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家鼠 Mus musculu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
广州管圆线虫宿主
终宿主
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中间宿主
福寿螺 Pomacea canaliculata
概述 /
n 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寄生于鼠类肺部血管,幼虫偶尔可寄 生人体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n 陈心陶(1933,1935)首先在广州的家鼠体内发现该虫。 n 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Nomura和Lin于1944年在
台湾省发现的。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致病
/
潜 伏 期:1-27天,平均10天。
主要症状:急性剧烈头痛或脑膜脑炎表现
颈项强直 抽搐、恶心呕吐 低度或中度发热 感觉异常、视觉损害等表现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流行与防治
/
流行
1. 地理分布:广州管圆线虫病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 太平洋岛屿、日本和美国,我国主要在台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等 地,多数呈散在分布,但也有群体暴发流行。全球已报道3000多例,我国大陆200 多例。
2. 传染源:主要为鼠类。 3. 传播途径:人食入未熟的螺、蛞蝓、虾、蜗牛、蟹等而感染。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
/
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02 雌雄异体,雌虫长于雄虫。 03 交合伞对称,肾形,内有辐肋支撑。
交合刺2根,等长,具有横纹。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
/
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源自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成虫
/
线状,两端略细,角皮透明光滑,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02 雌雄异体,雌虫长于雄虫。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01
具微细环状横纹。 02 雌雄异体,雌虫长于雄虫。
交合伞对称,肾形,内有辐肋支撑。
03
交合刺2根,等长,具有横纹。 04 子宫是双管型,白色,
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相缠绕呈红白相间,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广州管圆线虫·形态·第三期幼虫
/
第3期幼虫为感染期幼虫,外形呈细杆状, 大小为(0.462~0.525) mm×(0.022~ 0.027)mm,虫体无色透明。头端稍圆,尾 部顶端步骤变尖细,食管、肠道 、排泄孔、 生殖原基及肛孔易观察到。
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一道“凉伴菜”引起的头痛……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新闻视频” /
当前位置: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