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程序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管理,规范相关管理措施,保护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保障国家、社会、公众的整体环境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承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市政基础工程、水利工程等。
1.3 公司认真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秉承“绿色发展、文明建设”的理念,推动绿色工程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环境管理责任2.1 项目经理是项目环境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项目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估,确保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2 环境专员应根据项目情况制定具体的环境管理方案、监测计划等文件,并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全程跟踪。
2.3 各部门负责人应配合项目经理和环境专员的工作,切实履行环境管理职责,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环境管理措施3.1 项目前期环境评估:在项目启动前,必须进行环境评估,明确项目的环境风险和影响,提出相应的规避和改善措施。
3.2 施工过程环境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对环境参数进行监测,确保施工活动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
3.3 水、气、土壤污染防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开展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污水处理、废气治理、土壤修复等工作。
3.4 废弃物处理处置: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确保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3.5 绿色建筑设计: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优先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6 生态保护:对施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确保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环境意识培训4.1 公司员工应接受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培训,提高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
4.2 定期组织环境管理培训,加强员工对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解和重视,推动整个公司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环境管理考核5.1 环境管理工作应纳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对环境管理绩效进行定期评估和检查。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管理规定

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一、总则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人类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水平,特制定本《环境保护工程建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二、工程建设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在进行任何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工程规模、建设地点、项目类型等。
2.环境基线调查:调查项目建设地点及周边区域的环境状况,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方面。
3.环境影响评估: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评估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噪声、振动、废气、废水等。
4.环境影响预测:根据评估结果,预测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范围。
5.环境保护对策:针对预测的环境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建设不对环境造成损害。
三、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求建设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
具体要求如下:1.废水处理设施:对于产生废水的工程,必须建设相应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的排放符合相关标准。
2.废气治理设施:对于产生废气的工程,必须建设相应的废气治理设施,控制废气排放的浓度和数量。
3.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对于产生固体废物的工程,必须建设相应的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合理处置产生的废弃物。
4.噪声和振动控制设施:对于可能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工程,必须建设相应的控制设施,降低对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干扰。
四、环境监测和治理任何工程建设完成后,必须进行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以确保建设项目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1.环境监测:对工程建设后的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评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2.环境治理:针对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修复和改善受损环境。
3.应急响应: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迅速处置环境事故,并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和二次污染。
五、法律责任和监督机制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将承担法律责任。
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制度
介绍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以确保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该制度
将涵盖项目环境评估、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预案等
方面的内容。
环境评估
在项目启动前,应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包括对项目所在地的
环境现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环境评估结果应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并与各相关部门和
专家进行共同研究和论证。
环境保护措施
项目应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资源节约利用、减少噪音和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等。
项目各阶段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
实施。
环境监测
项目应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环境监测结果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问题的整改和改进。
环境应急预案
项目应制定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应急物资的储备等。
在发生环境紧急情况时,项目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和处置。
审批和执行
本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全体人员的共同执行和遵守。
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环境管理制度的监管,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以上是建设工程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该制度,我们能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项目和社会的双赢。
工程建设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保护环境,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和工程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施工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三条主管部门工程建设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由工程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四条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组织,明确环境卫生管理责任人,并配备专职环境卫生管理人员。
第五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明确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要求和措施,并进行记录和备案。
第六条环境卫生管理培训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环境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环境卫生管理能力。
第七条环境卫生检查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对工地进行环境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八条环境卫生考核主管部门应当对施工单位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不合格的单位进行处罚。
第九条环境卫生奖惩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成效对施工单位进行奖励,并对不合格单位进行处罚。
第三章环境卫生管理措施第十条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进行环境卫生管理评估,确定施工前期工作,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一条施工过程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工地布局,建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卫生管理控制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第十二条施工完工阶段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完工后进行环境卫生清理,清理施工垃圾、材料残渣等,恢复环境原貌。
第四章环境卫生管理责任第十三条施工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当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定期检查环境卫生管理情况。
第十四条环境卫生管理人员环境卫生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协助整改。
第十五条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应当遵守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妥善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弃物等。
第五章环境卫生管理监督第十六条主管部门监督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工程管理制度之基建项目环保管理程序

目录1目的22范围23职责24程序25附则41目的加强公司各基建项目的环境管理,控制、减少污染源,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满足现场施工环保管理要求,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各基建项目整个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管理。
3职责3.1公司安健环监管部对各项目部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综合监督检查;3.2设计管理部负责对各项目部环境方面的初步设计管理、技术标准制定、重大技术方案及设计优化方案审核、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售后服务以及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3.3工程建设中心负责对各项目部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3.4商务部在与承包商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各自的环保责任,并将环保要求纳入合同条款。
3.5各项目部负责对本项目参建单位在施工阶段的环保设施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3.6各项目部是公司基建项目的环境保护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联系、配合项目公司的立项审批、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等;3.7各项目部负责本项目施工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管理和控制,对项目工程的环保设施“三同时”进行监督、检查、管理,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督促工程竣工资料整理、归档,组织办理交接手续;4程序4.1开工前的准备4.1.1对于公司基建项目,各项目部按规定要求,联系、配合项目公司到所在地主管部门办理规划许可、开工报告等有关手续。
4.1.2设计阶段管理a.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制度;b.项目部应将所在地环保要求,及时传递给设计管理部、设计单位,进行施工总设计。
4.1.3设计审查通过后或已立项的基建项目,项目部应监督参建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时,将环保工程纳入总设计,并明确施工要求。
4.1.4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之前,商务部应组织对施工单位进行资质审查;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必须明确各自的环保责任,并将环保要求纳入合同条款。
4.2施工阶段管理4.2.1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制度。
项目部应对施工单位实行环保与经济挂钩的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一览表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程序一览表立项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环境保护要求:项目建议书应对项目建成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
环境管理程序:1、建设单位将项目建议书及有、关资料保送环保部门,当地环保部门可提出意见和要求。
经费: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在可性研究费用中支出。
建设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保护要求: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引进合同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不得有违反环保法规和环境公益的内容。
应单独遍[填]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在可行性阶段完成。
环境管理程序:2、建设单位须将有关资料保送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由该环保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其环境影响报的形式[书或表]。
3 、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由建设单位委托评价单位;受委托的评价单位应提出评价方案,提要或大纲报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查同意。
4、建设单位提交环境影响书[表]报主管部预审,然后报有审批目的性质、规模、地址、工艺、排污情况等有较大改变时,建设单位须修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重新报批。
违反环境管理程序的后果: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
经费: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在可行性研究费用中支出。
建设阶段:设计阶段环境保护要求:设计文件必须有环境保护篇章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管理程序:6、建设单位须将有关设计文件及环境保护篇章报原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保部门审查。
违反环境管理程序的后果:环境保护设计未经环保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设计审批部门不办理审批手续、有关部门不办理审批手续、有关部门不办理施工执照、物质部门不供应材料、设备。
经费:“三同时”费用纳入建设投资计划。
建设阶段:环境保护要求: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施工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环境管理程序:7、建设、施工单位必须接受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施工和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及时处理和修复施工过程中受到的污染破坏的环境。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环境控制管理规程

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环境控制管理规程1. 引言本规程旨在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中的环境控制管理,确保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达到合理的标准。
这些规程适用于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房屋建筑、道路工程和水利工程等。
2.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计划。
3. 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3.1 施工现场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专职人员,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并落实现场环境监测措施。
3.2 水资源保护在建设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污水和废水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建设工程涉及的水体污染应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排放达到相关标准。
3.3 大气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应合理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喷雾降尘、垂直烟囱排气等,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3.4 噪声和振动控制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应达到相关标准,以减少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干扰。
应采取合适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如隔音墙、减振器等,以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阶段性评估与监测在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应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评估和监测结果应及时公布,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5. 环境应急处理在建设工程项目过程中,如发生环境事故或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扩散,并对事故影响范围进行调查和处理。
6. 法律责任和监督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环境违法行为,应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监管部门负责对建设工程项目的环境控制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7. 结论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环境控制管理规程的实施,能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各相关方应共同遵守和落实这些规程,保障建设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 注: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规程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工程建设环保管理制度

工程建设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行为,确保工程建设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其他相关方。
二、环保责任1. 建设单位负责制定环保管理计划,并确保其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
2. 施工单位应遵守环保法规,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3. 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施工单位的环保行为,确保其符合环保要求。
三、环保管理措施1. 施工前,建设单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
2.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粉尘、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分类收集、定点存放、合法处置的原则进行管理。
四、环保教育与培训1. 建设单位应定期组织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2.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操作规程的培训,确保施工活动符合环保要求。
五、监督检查1. 建设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环保检查,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六、应急预案1. 建设单位应制定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和事后处理等。
2. 施工单位应根据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七、信息公开与沟通1. 建设单位应建立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工程建设的环保信息。
2. 应建立与公众沟通的机制,听取公众对工程建设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建设单位负责解释。
2. 对本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过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简化的模板,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完善。
建设工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建设工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减少建设工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立本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建设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工地的垃圾处理、化工品使用管理、水资源保护、噪音和震动控制等。
三、环境评估1. 在建设工地选址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周边环境的空气质量、土壤质量、水质及生态系统等。
2. 如评估结果显示在选址处建设工地有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应及时报告当地环保部门,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确保符合相关环保规定。
四、垃圾处理1. 建设工地产生的垃圾应分类收集,干、湿垃圾分开收集,并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2. 尽量减少建设现场产生的垃圾,降低建设工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3. 增加建设工地周边的垃圾箱数量,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清理和处理。
五、化工品使用管理1. 建设工地使用的化工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必须购买合格证明,并在标签上明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建设工地在使用化工品时,应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 严禁使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化工品,如有必要使用,应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
4. 及时清理和处理使用过的化工品包装,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水资源保护1. 建设工地的废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确保不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2. 在使用水资源时,应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减少浪费。
3. 建设工地不得直接向地表水体排放污水,应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七、噪音和震动控制1. 建设工地应尽量减少噪音和震动的产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夜间或周末进行大声施工。
2. 在施工周边设置噪音和震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施工引起的噪音和震动水平,确保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3. 对于产生较大噪音和震动的施工活动,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一、背景和目的
为了促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单位应当
制定并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三、责任
1. 建设单位应当确定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管理的人员,并提供必
要的培训和支持。
2. 环境保护管理人员应当制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计划,并监督
其实施。
3. 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当配合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工作,提
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四、要求
1.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前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照评价结
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建设单位应当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配合环保监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3. 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和应用,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5. 建设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障周边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五、监督和评估
建设单位应当定期对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评估。
六、处罚措施
对于未按照本制度要求执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设单位,将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以上为《建设单位工程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内容概述,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并确保其全面有效的执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86国环字第00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工业、能源、交通、机场、水利、农业、林业、商业、卫生、文教、科研、旅游、市政等对环境有影响的一切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议书至建设竣工投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必须依各自职责按以下程序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办理审批手续.一、建设项目指一切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包括涉外项目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建设项目.二、国家环保局负责以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招告书表的审批:1.跨越省、自治区、直辖市界区的建设项目;2.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3.特大型的建设项目报国务院审批,即总投资限额2亿元以上,由国家计委批准,或计划任务书由国家计委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4.由省级环境保护部门提交上报,对环境问题有争议的建设项目.三、建设项目五个主要阶段的环境管理及程序一项目建议书阶段或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管理.1.建设单位结合选址,对建设项目组成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或环境影响初步分析;2.环保部门参加厂址现场踏勘;3.省级环境保护部门签署意见,纳入项目建议书做为立项依据.二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阶段的环境管理1.国家环保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立项批复,督促建设单位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查制度;2.建设单位征求国家环保局意见,确定作报告书或报告表.委托持甲级评价证书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评价大纲环评实施方案;3.建设单位向国家环保局申报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评实施方案,抄送行业主管部门,同时附立项文件及环评经费概算,国家环保局根据情况确定审查方式组织专家评审会,专家现场考察及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提出审查意见;4.根据国家环保局对“大纲”审查的意见和要求主要包括评价范围,选用的标准,确定的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的取舍和评价经费等及确定的大纲内容,评价单位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开展评价工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5.建设项目如有重大变动,建设单位及评价单位应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6.建设单位将编制完成的“报告书表”,按审批权限上报主管部门的环保机构,抄报国家环保局和项目所在地省、市环保部门;7.主管部门组织报告书表预审,将预审意见和修改确定的两套环评报告书报国家环保局审批.省级环保部门应同时向国家环保局报送审查意见.国家环保局在接到预审意见之日起,二个月内批复或签署意见.逾期不批复或未签署意见,可视其上报方案已被确认;8.国家环保局可委托省级环保部门审查“大纲”或审批“报告书”;9.国家环保局参加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三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一般建设项目按两个阶段进行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对于技术上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项目,经行业主管部门确定,可以增加技术设计阶段;为解决总体开发方案和建设部署等重大问题,有些行业,可包括总体规划设计或总体设例.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1.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必须按照87国环字第002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具体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所确定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概算;2.建设单位在设计会审前向政府环保部门报送设计文件;3.特大型重点建设项目按审查权限由国家环保局或由国家环保局委托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参加设计审查,一般建设项目由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参加设计审查.必要时环保部门可单独审查环保篇章;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1.根据初步设计审查的审批意见,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单位,在施工图中落实有关环保工程的设计及其环保投资;2.环保部门组织监督检查;3.建设单位报批开工报告.批准后,建设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其中应包纳相应环保投资.四施工阶段的环境管理1.建设单位会同施工单位做好环保工程设施的施工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等资料、文件的整理建档工作备查,以季报的形式将环保工程进度情况上报政府环保部门;2.环保部门检查环保报批手续是否完备,环保工程是否纳入施工计划及建设进度和资金落实情况,提出意见;3.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负责落实环保部门对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主要是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不应有的破坏;防止和减轻粉尘、噪声、震动等对周围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和危害.建设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修整和恢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五试生产和竣工验收阶段的环境管理1.建设单位向主管部门和政府环保部门提交试运转申请报告;2.经批准后,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做好试运转记录,并应由当地环保监测机构进行监测;3.建设单位向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环保部门提交环保工程预验收申请报告,附试运转监测报告;4.省级政府环保部门组织环保工程的预验收;5.建设单位根据环保部门在预验收中提出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竣工验收;6.特大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环保局参加或委托省级政府环保部门参加正式竣工验收并办理建设项目环保工程验收合格证.四、涉外项目管理涉外项目除按上述程序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外,应执行国务院对外经济开放地区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应明确当事人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和责任,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防治措施,合同中不得有违反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的内容.。
建筑工程工地环保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工地环保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建筑工程工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绿色施工,提高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我公司特制定本环保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系1. 环保领导小组:在每个建筑工地设立环保领导小组,负责工地环保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总结评价等工作;2. 环保专职人员:每个建筑工地都应配备专职环保人员,负责工地环保日常管理工作,协助环保领导小组做好环保工作。
三、施工前准备1. 施工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确定环保措施和保护目标;2. 制定施工方案,明确环保责任和分工,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实施;3. 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培训,指导他们环保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施工阶段1. 废弃物处理:所有施工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妥善处理,不得乱倾倒;2. 噪音污染控制:施工期间要加强对噪音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污染;3. 空气污染控制:要加强施工车辆的排放管理,做好扬尘控制工作,确保空气质量符合标准;4. 水污染控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废水排放,确保水环境质量不受影响;5. 施工装备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设备排放的废气和废水,确保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五、整改与处罚1. 对违反环保规定的责任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工整顿等;2. 对严重违反环保法规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确保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监督与评估1. 每个建筑工地都应设立环保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环保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 环保部门应定期汇总各工地的环保成绩,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报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未尽事宜,由环保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建筑工程工地环保管理制度经公司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自即日起正式实施。
希望各工程部门、施工单位遵照执行,共同维护环境,创建绿色和谐工地。
工程环境保护控制管理制度

工程环境保护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保管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
第三条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全员参与、依法依规、科学规划、效果评估”的原则。
第四条本制度由各级环保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各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
第二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五条工程建设前,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做出环保控制措施。
第六条环境影响评价包括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环境风险评估、生态环境评价等内容。
第七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详细描述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可能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控制措施和环保投入。
第八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应当经审批机关批准后,方可进行工程建设。
第九条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要求,严格执行环保控制措施,监督环保设施的安装和运行。
第三章施工活动的环保控制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合理规划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制,明确环保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利,严格执行工程施工大气、水、土壤等环保标准。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当统一管理施工垃圾和尾矿渣等废弃物,合理利用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对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噪音、振动、粉尘等环境影响进行有效控制,保障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四章运营阶段的环保管理第十四条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制,明确环保责任人,组织开展环保培训和宣传教育。
第十五条工程建设项目应当实施常态化的环保监测,并及时响应环保监测结果,对环保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十六条工程项目的运营单位应当定期对环保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确保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工程项目的运营单位应当建立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对环保突发事件,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保障职工健康和安全,促进施工现场的有序进行,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
第三条工程单位应在工程施工现场设立环境管理岗位,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的协调与监督。
第四条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等环节。
第五条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积极应用环保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章施工前准备第六条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评估,做好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编制环境管理方案,明确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措施和责任人。
第八条工程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设施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确保环境保护设施的有效运行。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对周边居民进行告知,告知施工时间、施工内容等相关信息。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环境应急管理机制。
第三章施工期间管理第十一条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加强现场环境检查,及时发现并排除环境隐患。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现场垃圾处理工作,分类收集,规范处理。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环境监测,监测环境质量,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组织职工参加环保培训,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做好建筑噪音、震动的监测和控制工作,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第四章施工结束后管理第十六条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组织环境清理工作,清理施工现场,恢复环境原貌。
第十七条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对环境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编制环境管理报告。
第十八条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及时与环保部门对接,完成环境验收手续。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汇总,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第五章环境违规管理第二十条如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环境违规行为,环保部门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依法对违规单位做出相应处罚。
建设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环境管理要点本工程的环境管理流程

建设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环境管理要点本工程的环境管理流程嘿,朋友!咱来聊聊建设工程 EPC 总承包项目环境管理这回事儿。
您想想,建设工程就像一场大作战,环境管理那可是这场作战中的重要战略部署。
要是环境管理没搞好,那麻烦可就大啦!好比一场精彩的演出,舞台灯光出了岔子,那不是砸了场子嘛!先说规划阶段,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得稳稳当当。
得把环境因素考虑得面面俱到,什么地质条件啦,周边生态啦,气候特点啦,一个都不能漏。
这就好像做饭前得把食材都准备齐全,缺了哪样都做不出美味佳肴。
要是这一步没做好,后面可就容易手忙脚乱。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那更是关键。
施工现场就像一个热闹的集市,各种活动都在同时进行。
得控制噪音,不能让那轰鸣声吵得周边居民没法好好休息,不然人家能没意见?还得处理好粉尘,别搞得尘土飞扬,像沙尘暴来袭一样。
废水也得妥善处理,可不能随便排放,把周围的小河小沟都给污染了,那不成了“环境杀手”?这就好比照顾一个小宝宝,方方面面都得细心呵护。
材料的选择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一环。
就好比挑衣服,得选环保、质量好的。
要是用了那些劣质的、对环境不友好的材料,不就像给自己穿上了一件破破烂烂还带着刺的衣服,既不舒服又伤人。
再说说废弃物的处理。
那些建筑垃圾可不能随意丢弃,得有专门的去处。
不然,工地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这像话吗?这就像我们收拾自己的房间,垃圾得扔到该扔的地方。
还有能源的使用,能节能就节能。
开着大灯大亮的,浪费电不说,也不环保呀。
就像家里的水龙头一直哗哗流水,多让人心疼!总之,建设工程 EPC 总承包项目的环境管理,每个环节都得精心对待。
只有这样,我们的工程才能既顺利完成,又不给环境添乱,让大自然也能开开心心的,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建设工程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建设工程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环境管理,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建设工程环境管理规章制度适用于建设工程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气体排放、噪音控制等各方面的管理。
第三条建设工程环境管理应遵循“源头治理、全过程管理、综合协调、依法依规”的原则。
第四条建筑单位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参与建设工程环境管理。
第二章管理机构第五条建设工程环境管理委员会是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决策机构,由各相关部门、单位代表组成,负责建设工程环境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六条建设工程环境管理部门是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具体实施和监督。
第七条建设单位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建设工程环境管理,保证环境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八条建设单位应配备专业人员,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环境评估第九条建设单位在开展建设工程前,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环境影响评价应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气体排放、噪音控制等各方面因素,对环境影响进行充分评估。
第十一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应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建设工程不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第四章环境保护措施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要求,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治环境污染。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土地利用,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十四条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气体排放,利用清洁能源,控制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降低噪音,进行隔音处理,控制噪音强度。
第十六条建设单位应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对建设工程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七条建设工程环境管理委员会和建设工程环境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建设工程环境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问题。
第十八条建设工程环境管理委员会和建设工程环境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建设单位进行环境管理的评估,对环境管理不符合要求的建设单位进行处罚。
工程环境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本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施工和运营阶段,包括但不限于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环节。
第三条工程环境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经济合理,技术可行;3. 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第四条建设单位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
第五条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 工程概况及环境影响;2. 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3. 环境监测计划;4. 环境风险及应急预案。
第三章环境保护措施第六条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现场管理:规范施工现场,减少扬尘、噪音、废水等污染;2. 生态保护:保护植被、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3. 污染物排放控制: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进行处理达标排放;4. 水土保持: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5. 环境监测:对工程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环境管理责任第七条工程建设单位为环境保护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本细则。
第八条项目经理为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对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负责。
第九条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十条环保部门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细则由建设单位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内容仅为一个示例,具体实施细则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建设项目前置环境管理程序

建设项目前置环境管理程序1.目的为加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预防生态破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开发区区域内的新建、增资扩建、改建、迁建的三资、内联生产性、饮食娱乐社会服务业、旅游资源及区域、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
3.职责3.1 经济发展局将新建、增资扩建、改建、迁建的三资、内联生产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监督管理。
3.2 工商局将饮食娱乐社会服务性和生产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监督管理。
3.3 土地规划建设局将建筑施工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纳入日常监督管理。
4.工作程序4.1 区域功能区划管理土地规划建设局在修订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时应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充分考虑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要求。
4.2 区域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4.2.1 土地规划建设局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时,要求开发商到环保部门办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否则不予办理选址意见书。
4.2.2 土地规划建设局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总体方案平面设计中没有落实环保工程设计要求的,不予办理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
4.2.3 土地规划建设局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施工图设计方案未经环保审查同意的,不予办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 481 —第五篇ISO14001 :2004 环境管理体系实战范例4.3 新建、增资扩建、改建、迁建的三资、内联生产性建设项目4.3.1 经济发展局对建设项目进行立项审批时首先要求其到环保部门办理建设项目立项环保审查,建设项目未进行立项环保审查,不予批准立项。
4.3.2 经济发展局根据《环保意见书》中的建设项目影响定性,在对建设项目进行合同、章程及可行性报告审批时,对有一定或较大环境影响的项目要求其提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影响批复,未提供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影响批复或与环境影响批复具有同等效力的函的建设项目,经济发展局不批准合同、章程及可行性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建设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施工工程业务的具体处理手续及必须严守的事项,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文明、优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建设项目工程,基建改造维修工程。
3、权责
3.1、项目部负责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负责建设工程日
常事务和施工现场监理及工程验收。
3.2、项目部负责按国家建设工程有关规定和公司决议,选
定或确认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协调工程事务,负责建设项目按期保质完成。
4、管理程序
4.1、公司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
度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4.2、建设项目工程、基建改造维修工程必须按国家建筑工程有关规定办理建审手续,招标选定施工单位,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顺利、优质,参照《供应商及承包商管理程序》。
4.3、施工单位确定后,项目部应向其宣导公司的环境方针及有关紧急应变程序,让其了解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4.4、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应同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及协议,明确施工安全责任由施工单位负责。
4.5、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实施《建筑施工安全标准》(JGJ59-99),安全施工。
项目部负责监督、检查。
4.6、施工地点在厂区的,施工单位在遵守国家有关法规的同时,应遵守美欣达集团的厂纪厂规及有关制度。
4.6.1、进入公司,必须遵守厂纪厂规,进入工地,必须配备防护工具。
4.6.2、施工现场标化管理,环境卫生清洁,物料整齐,安全责任明确。
4.6.3、废弃物由施工单位负责清运,处理方式按环保规定。
4.6.4、明火管制区内需用火时,须申请经设备部主管审核,
并批准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4.6.5、电动工具必须按规范作业,安全用电责任到人。
4.6.6、若使用化学原料一定要有标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
措施
4.6.7、若施工影响周围环境,则应采取预防措施。
4.6.8、施工区内施工单位要做好四周防护措施,文明施工。
4.6.9、遇紧急事故时,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汇报或报告有
关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
4.6.10、施工单位施工中造成事故灾难,由施工单位全部
负责。
4.6.11、工程结束时,施工单位要及时清场,并经相关部门验收4.6.12、施工单位要严守施工规范作业,安全文明施工,争创优良工程。
4.6.13、未尽事宜,依工程性质另行规定。
4.7、重大项目投产后,环境推行小组应对公司原来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性进行评估,重新评估环境因素,保证环境管
理体系的适切性。
5、相关文件
5.1、《环境因素鉴定管理程序》QEM/MZD-223-2003 5.2、《供应商及承包商管理程序》QEM/MZD-233-2003
6、相关记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