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的中医护理(教材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不寐中医治疗ppt课件

不寐中医治疗ppt课件
加 减: 心阴不足为主者——天王孙心丹以滋阴养血, 补心安神; 心烦不寐,彻夜不眠——朱砂(研末,0.6克,另吞)、 磁石、龙骨、龙齿重镇安神。
24
【辨证论治 】
5.心胆气虚证
主证: 兼证:
虚烦不寐
舌脉:
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 气短自汗,倦怠乏力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舌淡,脉弦细
【临证备要】 2、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长期顽固性不寐,临床多方治疗效果不佳,伴有心烦,舌质偏暗,有瘀点者,依据古
训“顽疾多瘀血”的观点,可从瘀论治,选用血府逐瘀汤,药用桃仁、红花、川芎、 当归、赤芍、丹参活血化瘀,柴胡、枳壳理气疏肝,地龙、路路通活络宁神,生地养 阴清心,共起活血化瘀,通络宁神之功。
可见实证、虚证、虚实夹杂证
8
【病因病机】
病性及转归
实证
肝郁化火
心火炽盛 痰火内扰
虚证
心虚胆怯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久病入络
横逆犯脾 脾胃虚弱 肝肾阴亏
日久失治
虚证 癫狂
脾失健运
食滞内停
虚实夹杂
淤血阻于心脉
9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1.主证: 2.兼证:
轻者人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 病史。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它器质性病变。
18
【辨证论治 】
2.痰热扰心证
主证: 兼证:
心烦不寐,
舌脉:
胸闷脘痞,泛恶嗳气,口苦,头重,目眩
病机概要:
治 法: 代 表 方:

【推荐】不寐-中医护理方法

【推荐】不寐-中医护理方法

【推荐】不寐-中医护理方法不寐又称失眠、不得眠。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特征的病证。

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寐之不实者;严重者则彻夜不虑。

本证可单独出现,但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

1、病因病机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而导致阳不交阴或神不守舍而发生不寐。

(1)情志不遂、肝火扰动:情志内伤,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肝火扰动心神;或素体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扰动神明而不寐。

(2)胃中不和、夜卧不安:暴饮暴食,脾胃受伤;或宿食停滞、酿成热痰,壅遏中焦;痰热上扰,胃气不和,则夜卧不安。

(3)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心阴亏虚神不守舍;脾伤则生化乏源,营血亏少,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而心神不宁。

(4)肾阴亏虚,心阳独亢:素体肾亏或久病肾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济火,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扰动神明,心神不宁而不得寐。

(5)心虚胆怯,心神不宁,心胆气虚,暴受惊骇,情绪紧张善惊易恐,惊恐伤神,心虚不宁而寐不安。

2、辩证论治(1)肝郁化火证:证候:不寐心烦,性情急躁易努,头眩胁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

(2)痰热内扰证:证候:不寐头胀沉重,痰多胸闷,心烦口苦,恶食嗳气,吞酸恶心,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证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4)阴虚火旺证: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

(5)心胆气虚证: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心悸胆怯,遇事善惊,气短倦苔,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中医内科学课件7.不寐-文档资料

中医内科学课件7.不寐-文档资料

中医内科学
• 五 转归与预后
• 失眠病证除部分病程短、病情单纯者治疗收效快 外,大多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治疗难以速效。且 病因不除或治疗失当,又易产生变证和坏证,使病 情更加复杂,治疗更加困难。
• 本病证的预后因病情不一,结果有别。但一般无 严重不良后果,病情单纯,病程短者多易治愈。而 病程长且虚实夹杂者,多难以短期治愈,且与病因 是否祛除关系密切。
02.03.2021
中医内科学
【研究进展】
•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的精神 压力不断增加,失眠普遍增多,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用中医药防治失眠,尤其对于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的疗 效。近年来的研究状况如下。
• 一、辨证论治研究
• 龙功宏辨证分型治疗神经衰弱107例, 心脾亏损型 用党参30g,茯神20g,黄芪20g,淮山药20g,远志 l0g,白术l0g,枣仁l0g,龙眼肉15g,夜交藤15g, 甘草6g;阴虚火旺型用生地20g,山萸肉20g,茯苓 20g,泽泻15g,知母15g,淮山药15g,丹皮l0g, 枣仁10g,参须l0g,黄柏8g,麦冬12g,远志6g; 脾胃不和型用法半夏l0g,枳实l0g,川厚朴10g,枣 仁10g,太子参10g,陈皮6g,茯苓12g,竹茹5g, 水煎送服保和丸或五积散。治愈82例,有效17例,总 有效率92.52%(湖南中医杂志,1994,<5>: 38~39)。
•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填精益髓;泽泻、茯苓、 丹皮健脾渗湿,清泄相火;黄连清心降火;肉桂引火归原。
• 心阴不足为主者,可用天王补心丹以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心烦不 寐,彻夜不眠者,加朱砂(研末,0.6克,另吞)、磁石、龙骨、龙齿 重镇安神。
02.03.2021

不寐(失眠)中医护理

不寐(失眠)中医护理

不寐病(失眠)中医护理常规不寐病是我科的多发病,常见病,结合我科治疗不寐病的特点,制定了具有我院专科特色的不寐病护理常规。

一、一般护理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二、辨证施护(一)肝郁化火证1、做好情志护理,遇事多解释疏导;活跃休养生活,使之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2、可适当食用柑、橘、香橼、金桔及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3、就寝前庭院散步,顺畅气机,有利安眠。

4、针神门、内关、曲池、太阳、头维等穴位隔日一次。

5 、按摩天庭、印堂、太阳穴,耳廓背沟处各30~50下;手心按摩对测足心涌泉穴各100下。

(二)痰热内扰证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暴饮暴食,晚餐勿过饱宜清淡,寝前不吃零食。

2、适当选用消食导滞化痰食品,如山楂、萝卜、杏子,或焦三仙煎水每日代茶饮。

3、按摩中脘、合谷、足三里穴各50~100下。

2、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3、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4、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5、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三、健康教育1、解释本病的恢复需要时间,不要急躁,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2、指导病人做好适当运动,避免运动过于激烈,时间过于长久。

3、避免长时间伏案书写、夜间喝咖啡、抽烟、喝酒等。

4、及时消除颈部肌肉疲劳,如可进行自我按摩,放松体操等。

5、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下,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6、按时复诊,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不寐(中医内科)ppt课件-2024鲜版

不寐(中医内科)ppt课件-2024鲜版

饮食调养建议
1 2
饮食清淡易消化
晚餐应避免油腻、辛辣和难以消化的食物,以免 影响睡眠。
适量摄入安神食物
如莲子、百合、龙眼等,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 有助于改善睡眠。
3
控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避免在晚上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酒精,以免影 响睡眠质量。
2024/3/27
23
情志调节方法
保持心情舒畅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 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 有助于改善睡眠。
2024/3/27
5
发病原因与机制探讨
2024/3/27
发病原因
不寐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 失度、病后体虚等。其中,情志失调是不寐的主要病因之一 ,如愤怒、忧郁、思虑过度等均可导致气机郁滞,心神不宁 。
机制探讨
中医认为不寐的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密切相 关。阴阳失调导致阳不入阴,神不守舍;脏腑功能失常则影 响气血运行和神志活动。同时,不寐还与五脏六腑的功能状 态及其相互关系有关。
龙胆泻肝汤、丹栀逍遥散等加减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情绪波动,适当进行户外运动
2024/3/27
14
阴虚火旺证治法及选方用药
治法
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选方用药
天王补心丹、知柏地黄丸等加减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熬夜、劳累过度,保持充足睡眠
2024/3/27
15
心脾两虚证治法及选方用药
治法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选方用药
归脾汤、酸枣仁汤等加减治疗
9
各类证型特点及诊断依据
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腰酸足软 ,伴头晕,耳鸣,健忘,遗精, 口干津少,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脉细而数。

不寐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不寐的中医护理PPT课件
五脏功能失调
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 致不寐。
情志因素
情志不遂、忧思过度等情志因素是不寐的 重要诱因。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辨证分型
根据不寐的症状和体征,可分为 心火炽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等证型。
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平衡,恢复五脏功能, 安神定志是治疗不寐的基本原则 。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配合呼吸
运动过程中注意调整呼吸,保持呼 吸顺畅。
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介绍
起源与特点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一种缓慢、流 畅的武术运动。
动作与呼吸配合
太极拳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有助 于调节身心。
传统养生功法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介绍
• 对不寐的益处:太极拳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不寐 患者有一定帮助。
心理干预措施介绍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 良认知和行为习惯,帮助 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模式 。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深 呼吸练习等,有助于缓解 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促进睡眠。
心理疏导
倾听患者的倾诉,给予关 心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案例分析:成功心理干预案例分享
案例一
患者因工作压力导致不寐,通过 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成功
改善睡眠质量。
案例二
一位长期受不寐困扰的患者,在 接受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后 ,不仅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也得到显著缓
解。
案例三
一位因生活突发事件导致不寐的 患者,在心理干预下逐渐调整心 态,积极面对生活,最终重拾良
酸枣仁粥
酸枣仁具有养心安神、滋阴敛汗的功效,适用于心肝血虚 引起的不寐。将酸枣仁与粳米一同煮粥,可增强安神效果 。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总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2中医护理:不寐心胆气虚证的中医护理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舌宜,避免噪音。

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保持环境安静,护理病人时勿突然大声呼其名,避免突然的响声。

7.指导病人多与他人交往,逐步适应各种声响环境,改变胆怯怕惊的心理状态。

8.不看情节惊险的小说或影视节目。

9.配合耳穴埋豆心、胆、神门、交感等穴。

10.指导病人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1次。

中医护理:不寐阴虚火旺证的中医护理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病室宜凉爽,忌燥热医。

7.睡前温水泡洗双足,引火下行有助于安眠。

8.勿过劳、节房事。

9.可选食桑椹蜜、百合粥、甲鱼汤、莲子银耳羹等滋阴泻火之食品。

10.可配服酸枣仁膏10g(睡前)。

11.针神门、内关、三阴交、心俞,但不可灸。

耳穴埋豆心、肾、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位。

12.按摩肾俞、涌泉穴各50~100下。

13.睡前做放松功或内养功,每日坚持。

中医护理:不寐心脾两虚证的中医护理2.解除诱因如咳嗽、疼痛、哮喘等,使之安眠。

3.指导病人养成定时就寝的的习惯,睡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

4.因心理因素思虑过度者做好情志护理,解除忧虑。

5.守虑药物宜睡前1小时服用。

6.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7.劳逸适度,避免思虚过度。

多与病人交谈,及进解除其心理矛盾。

8.选用营养丰富的食品适当进补,可选用红枣粥、红枣桂圆汤、茯苓夹饼、山药、柏子仁粥等。

中医内科学之不寐护理课件

中医内科学之不寐护理课件

不寐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 不寐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中药治疗不寐主要采用中草药煎服的方式,针对 不同证型的不寐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例 如,心火亢盛型不寐可选用朱砂安神丸,心脾两 虚型不寐可选用归脾汤等。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 气血,从而达到治疗不寐的目的。
针灸治疗不寐主要选取头面部和四肢的穴位,如百会、神门、 三阴交等。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如体针、 耳针、艾灸等。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以确保安全有效。
其他疗法
除了中药和针灸治疗外,中医内科学还采用其他多种疗法 来治疗不寐症状。
其他疗法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这些疗法通过刺激身 体穴位、调整气血流通等方式,缓解不寐症状。不同的疗 法适用于不同的证型和个体差异,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 行治疗。
睡眠质量差
即使患者能够入睡, 也常常醒来,或者整 夜都在做梦,导致睡
眠质量差。
易醒
患者在夜间经常醒来, 难以维持深度睡眠状态。
多梦
患者常常做梦,且多 为噩梦或不良梦境,
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病机分析
01 病机概述
不寐是由于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 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02 病因分析
情志所伤、饮食不节、久病年迈、禀赋不足等, 导致心神不安或心神失养,进而引发不寐。
03 病机转化
不寐病机可因病情变化而出现虚实转化,或因他 病而继发。
证候分类
实证分类
痰热内扰、肝郁化火、瘀 血阻络等实证类型。
兼证分类
实证与虚证相兼、虚实夹 杂等复杂证候。
虚证分类

【推荐】不寐-中医护理方法

【推荐】不寐-中医护理方法

【推荐】不寐-中医护理方法不寐又称失眠、不得眠。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特征的病证。

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寐之不实者;严重者则彻夜不虑。

本证可单独出现,但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

1、病因病机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而导致阳不交阴或神不守舍而发生不寐。

(1)情志不遂、肝火扰动:情志内伤,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肝火扰动心神;或素体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扰动神明而不寐。

(2)胃中不和、夜卧不安:暴饮暴食,脾胃受伤;或宿食停滞、酿成热痰,壅遏中焦;痰热上扰,胃气不和,则夜卧不安。

(3)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心阴亏虚神不守舍;脾伤则生化乏源,营血亏少,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而心神不宁。

(4)肾阴亏虚,心阳独亢:素体肾亏或久病肾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济火,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扰动神明,心神不宁而不得寐。

(5)心虚胆怯,心神不宁,心胆气虚,暴受惊骇,情绪紧张善惊易恐,惊恐伤神,心虚不宁而寐不安。

2、辩证论治(1)肝郁化火证:证候:不寐心烦,性情急躁易努,头眩胁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

(2)痰热内扰证:证候:不寐头胀沉重,痰多胸闷,心烦口苦,恶食嗳气,吞酸恶心,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证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4)阴虚火旺证: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

(5)心胆气虚证: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心悸胆怯,遇事善惊,气短倦苔,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

调护措施
心理调适
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 法,缓解心理压力,改善睡眠
质量。
中医调理
根据个体情况,采用中药、针 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调 整身体状态,改善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如睡前泡脚、听轻音乐等,帮 助放松身心,促进入睡。
调整生活方式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阅读、听 音乐等活动,缓解压力,提高
睡眠质量。
详细描述
患者因情绪烦躁、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等症 状就诊,舌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断为肝 郁化火型不寐,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病例二:痰热内扰型不寐
总结词
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口苦痰多
详细描述
患者心烦不寐、胸闷脘痞、口苦痰多,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为痰热内扰型不 寐,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黄连温
病因与病机
病因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病后体虚。
病机
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心神不安。
临床表现
症状
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早醒、睡眠时间减少。
伴随症状
心烦、心悸、健忘、头晕、乏力等。
病程
短期或长期,反复发作。
02
中医对不寐的认识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均可导致不 寐。
内伤七情
喜、身变化
留意自己的睡眠状况,如出现持续的 失眠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避免过度依赖药物
注意特殊人群的调护
如孕妇、老年人、身体虚弱者等特殊 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采取适当的调 护措施。
如需使用安眠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05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肝郁化火型不寐
总结词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2024)

《中医内科学不寐》ppt课件(2024)
临床实践的收获
学员分享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果和收获,以及遇到 的困难和挑战。
对课程内容的建议和意见
学员提出对课程内容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完善课程设计,提高 教学效果。
31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1
中医内科学不寐研究的前沿动态
介绍当前中医内科学不寐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 动态,如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成果等。
2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市场需求,预测未来中医 内科学不寐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个性化治疗、综 合治疗等。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
3
表达对中医内科学不寐领域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 待,鼓励学员积极探索和创新,为推动该领域的 发展贡献力量。
2024/1/26
32
THANKS
2024/1/26
33
2024/1/26
8
02
辨证分型与治疗原则
2024/1/26
9
辨证分型方法论述
01
四诊合参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 ,全面收集患者信息。
2024/1/26
02
辨证分型
03
兼证辨识
根据症状、体征、病史等因素 ,将不寐分为心脾两虚、阴虚 火旺、心虚胆怯、痰热内扰等
证型。
注意辨识兼证,如肝郁化火、 瘀血内阻等,以指导治疗。
2024/1/26
24
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分享
认知重构
帮助患者认识到不寐并非不可战 胜,通过调整对睡眠的认知,减
轻焦虑和压力。
放松训练
教授患者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 弛等放松技巧,降低身心紧张度

情绪管理
指导患者学会识别、表达和调节 情绪,采用积极应对策略,如寻 求社会支持、进行心理咨询等。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方法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方法

不寐-中医护理查房方法不寐又称失眠、不得眠。

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特征的病证。

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易醒,醒后能再睡,亦有时睡时醒,寐之不实者;严重者则彻夜不虑。

本证可单独出现,但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

1、病因病机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而导致阳不交阴或神不守舍而发生不寐。

(1)情志不遂、肝火扰动:情志内伤,肝郁不舒,郁而化火,肝火扰动心神;或素体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扰动神明而不寐。

(2)胃中不和、夜卧不安:暴饮暴食,脾胃受伤;或宿食停滞、酿成热痰,壅遏中焦;痰热上扰,胃气不和,则夜卧不安。

(3)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心血暗耗,心阴亏虚神不守舍;脾伤则生化乏源,营血亏少,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而心神不宁。

(4)肾阴亏虚,心阳独亢:素体肾亏或久病肾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水不济火,心肾不交,心火独亢,扰动神明,心神不宁而不得寐。

(5)心虚胆怯,心神不宁,心胆气虚,暴受惊骇,情绪紧张善惊易恐,惊恐伤神,心虚不宁而寐不安。

2、辩证论治(1)肝郁化火证:证候:不寐心烦,性情急躁易努,头眩胁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泻热,佐以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

(2)痰热内扰证:证候:不寐头胀沉重,痰多胸闷,心烦口苦,恶食嗳气,吞酸恶心,目眩,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清热、和中安神。

方药:温胆汤加减。

(3)心脾两虚证:证候: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面色少华。

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益气补血。

方药:归脾汤。

(4)阴虚火旺证:证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黄连阿胶汤、天王补心丹。

(5)心胆气虚证:证候:不寐多梦、易于惊醒、心悸胆怯,遇事善惊,气短倦苔,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

失眠养生中医不寐完整PPT

失眠养生中医不寐完整PPT

吃什么有助于睡眠?
香蕉 莲子 百合
香蕉果皮内包着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安 眠药片”。香蕉除了能平稳血清素和褪 黑素外,它还含有让肌肉松弛效果的镁 元素。
莲子性平味甘,有清心安神、补脾益肾 功能。可以治疗多因心脾虚弱,心火过 盛所致的失眠问题。《重庆堂随笔》记 载“莲子交心肾”,故凡心肾不交、阴 虚火旺者宜煮食之。用它煮粥或炖猪心 汤食之,每天一餐,可达安眠之功。
这些你做到了吗?
——睡眠的宜忌
• 睡前不宜饱食、饥饿又或大量饮水及浓茶、咖啡
等饮料;忌七情过极,读书思虑
• 睡中寝卧忌当风,对炉火、对灯光;卧忌言语哼
唱;还忌蒙头张口
• 醒后忌恋床不起 ;旦起忌嗔恚、恼怒,此大伤
人神
• 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
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 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 十忌睡卧对炉火
头痛、头晕、耳鸣、眼干、口苦口臭、两肋 胀痛
吃什么有助于睡眠?
蜂蜜
蜂蜜具有益气、补中之功效,是老少皆 宜的滋补佳品,也是很好的安眠食物。
牛奶
它能促进睡眠。含有一些色胺酸(具有 镇静作用的一种氨基酸)和钙,钙有利 于大脑充分利用色胺酸。
菊花茶
菊花茶具有的适度的镇静效果,对无 法放松的神经或身体来说,它是完美 的天然对抗手段。长时间电脑工作者 应多喝菊花茶。
你的睡姿正确吗?
《千金方》对睡眠的姿势作了科学的规定,“屈股侧卧, 按 水孔冰子地不 坼尸 ,益卧 勿, 扰人故 乎曰 阳气卧 ,不早力厌 卧踧 晚胜, 起觉 ,正不 必厌 待卧舒 日光”。,使按志若孔伏若子匿…不. 尸卧,故曰卧不厌踧,觉不 厌舒” 脏腑疾病(胁下痛、口苦、嗳气、呕吐)

不寐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要点

不寐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要点

十一、情志护理 1、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使其树立治疗 信心。 2、嘱其家属及亲友劝导患者不能思虑过度。
十二、临证(症)施护 1、睡前用热水泡脚,或热水浴。 2、心脾两虚者,水清按摩背部夹脊穴。 3、心气虚弱者,予酸枣仁粉睡前冲服。或遵医嘱指导 患者用安神补心类药物。
十三、健康指导 1、嘱患者注意精神调摄,喜怒有节,心情愉快。 2、每日应有适当的活动,以增强体质。 3、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作息。
3.劳逸失调 劳倦太过则伤脾,过逸少动亦致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无源,不能上奉 于心,而致心神失养而失眠。或因思虑过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 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心失所养,而致心神不安。
4.病后体虚 久病血虚,年迈血少,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正如《景岳 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 心,心虚则神不守舍。”亦可因年迈体虚,阴阳亏虚而致不寐。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六.护理评估 1、睡眠史及睡眠障碍的原因。 2、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 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
七、一般护理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寝前不 作就列活动,看电视、小说书宜过久, 避免过度兴奋
不寐的中西医临床护理要点
黄智敏
一.名词解释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
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 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 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 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 活、学习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的中医护理
不寐的护理查房
不寐是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

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心。

失眠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
以失眠为主症时,可伴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精神异常等症状。

多由思滤过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心胆气虚或胃中不和所致。

二、护理评估
1、睡眠史及睡眠障碍的原因。

2、心理社会状况。

3、辩证: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

三、一般护理
1、一般护理: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就寝前不作就列活动,看电视、小说书宜过久,避免过度兴奋。

四、病情观察
1、观察患者睡眠总时数、睡眠型态及睡眠习惯等情况。

2、了解是否引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或可乐等。

3、观察患者夜尿情况。

五、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六、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肥腻之品。

2、晚餐不宜过饱,临睡前不宜进食,饮浓茶、咖啡等,可于睡前饮量牛奶。

七、情志护理
1、向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使其树立治疗信心。

2、嘱其家属及亲友劝导患者不能思虑过度。

八、临证(症)施护
1、睡前用热水泡脚,或热水浴。

2、心脾两虚者,水清按摩背部夹脊穴。

3、心气虚弱者,予酸枣仁粉睡前冲服。

或遵医嘱指导患者用安神补心类药物。

九、健康指导
1、嘱患者注意精神调摄,喜怒有节,心情愉快。

2、每日应有适当的活动,以增强体质。

3、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作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