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新进展

合集下载

《2024年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临床观察》范文

《2024年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临床观察》范文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临床观察》篇一一、引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其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然而,术后残余痛仍是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

小针刀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术后出现残余痛症状的患者共计100例。

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小针刀治疗。

小针刀治疗包括定位、消毒、麻醉、刀刺等步骤,由专业医师操作。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恢复时间等指标。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进行评估。

三、结果1. 疼痛程度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持续优于对照组。

2.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SF-36量表各项指标上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3. 恢复时间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小针刀通过松解局部粘连、减轻神经根压迫、改善局部微循环等作用,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同时,小针刀治疗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小针刀治疗的最佳时机、疗程及操作技巧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五、结论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临床研究·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林亮,陈彦平,赵冲,李长宽(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脊柱脊髓外二科,河北沧州 0610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5-S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lumbardischerniation,CLDH)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L5-S1节段CLDH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组: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interlaminardiscectomy,PEID)34例,纳入PEI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transforaminaldiscectomy,PETD)治疗33例,纳入PETD组。

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指标,并进行分组比较。

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钙化类型、术后随访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与PETD组相比,PEI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X线透视次数显著减少(P<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d、3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 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末次随访时,PEID组的优良率为91.2%,PETD组为87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并发症方面,PETD组术后有1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有残留的突出髓核组织未取净;PEID组有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出现硬膜撕裂但未出现脑脊液漏。

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PEID和PETD治疗CLDH均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前者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少;后者可在局部麻醉下开展,避免了全麻所致的麻醉风险。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1期•临床医学・43表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情的复发组别例数宫颈残端出血[例(%)]宫颈粘连[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例)]术后1年内病情的复发率[%(例)]LEEP组601(1.67)0(0) 1.67(1) 1.67(1)CKC组605(8.33)3(5)13.33(8)16.67(10)X,值 5.67210.185P值0.0170.0012.3对比术后两组患者切缘的阳性率术后,LEEP组患者与CKC组患者切缘的阳性率分别为8.33%(5/60)与6.67%(4/6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女性宫颈原位癌的高发年龄为30~35岁,宫颈浸润癌的高发年龄为45~55岁。

在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致死率居第三位。

相关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宫颈癌的致死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戶一役①N属于宫颈癌前病变。

CIN的发生主要与女性感染HPV、长期服用避孕药、吸烟、有多个性伴侣等有关。

有报道称,CIN患者HPV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0%~90%。

对CIN患者的病情进行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其发生宫颈癌的重要手段[7T。

CKC与LEEP均是临床上治疗CIN的常用术式。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LEEP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除术后切缘的阳性率外)均优于CKC组患者。

这与相关文献[10-13]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

用LEEP治疗CIN时,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可产生高热效应,能达到切割与止血的双重目的。

综上所述,与用CKC治疗CIN相比,用LEEP治疗此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手术的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

参考文献[1]肖娟,罗建秀,魏荷花.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II~m级患者中的疗效[J].医疗装备,2020,33(17):87-88.[2]闫德慧,蒋晶,李佩玲.系统回顾: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原位腺癌的对比[J].现代肿瘤医学,2020,28(16):2909—2912.[3]郝俊荣,张慧艳.CKC和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4):123—124.[4]汪裕,陈琳,胡娟.比较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2):88—89.[5]杨云,黄进.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及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皿级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6):188—189.[6]蒋红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29—31.[7]张谊北.三种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6):32—34.[8]易丽蓉.不同宫颈锥切方法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2):151—152.[9]李维芝.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5):48—50.[10]方晓霞.用宫颈环形电切术对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48—49.[11]黄雪芳,陈艳,庞燕,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8,38(11):17—19.[12]李铭芬,章林燕,斯小芳.对比冷刀锥切术与宫颈环形电锥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8,23(2):310—311.[13]蓝洁珍,华海红.宫颈环形电切术及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n~rn级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737—1739.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石鹏,徐敏,唐福宇(柳州市中医医院,广西柳州545000)[摘要]目的:分析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 tion,LDH。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杨贤玉;张长江;李洪珂;李来好;潘登【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00)016【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入该院治疗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分,观察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

结果该组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临床疗效,42例优,15例良,6例可,0例差,优良率为90.48%。

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分别为(1.98±1.82)分、(2.03±1.20)分,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PELD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可行、疗效显著的特点,是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手术方法。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cutaneous ful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PELD) via contralateral transforaminal route in the treatment of 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4, 63 patients of 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nderwent Percutaneous ful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or 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via contralateral transforaminal spproach, before surgery, after surgery 1d, 3 monthsrespectively for low back pain, leg pa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nd modified Macnab effects, observed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on. Results 63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completed operation, In 63 patients, 42 cases were excellent, 15 cases were good, 6 cases were ok, 0 cases of poor, good rate of 90.48%. 3 months after surgery, VAS score, VAS score of lumbago and leg pain were (1.98±1.82), (2.03±1.20),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1 day before surgery and after surgery,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ELD treatment via contralateral transforaminal route for sequester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advantages of high safety and feasibility and remarkable effect, was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procedure.【总页数】2页(P22-23)【作者】杨贤玉;张长江;李洪珂;李来好;潘登【作者单位】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脊柱骨病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脱出型和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J], 刘佐忠;黄黎黎;卢旻鹏;邵高海;李波;屈一鸣;柯珍勇;邓忠良2.对侧椎间孔入路经皮三靶点法-脊柱内镜技术治疗严重髓核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J], 程亮;康健;樊碧发;李卫星;邓燕霞;余宇宇3.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入和椎间盘切除术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 [J], 刘华飞; 汪吉新; 陈其昕4.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可视化骨凿切除部分椎弓根上缘治疗极高度游离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J], 李道友;滕红林;林超伟;朱旻宇5.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J], 梁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脊柱内镜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目的、意义、实施方案为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 对患者进行脊柱内镜手术。

目前我院主要实施腰椎内镜手术。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LD), 是利用一组特殊的设备和器械, 经后外侧途径, 通过椎间孔或“安全三角区”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达到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

一般采用局部麻醉。

可有效避免术中对神经根的损伤, 在内镜直视下取出突出或脱出的椎间盘致压物。

因手术操作在局麻下进行, 患者处于清醒状态, 能把术中疼痛感觉迅速反馈给医生, 从而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PELD,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的同时, 不需切除黄韧带和椎板, 不破坏脊柱的后方稳定性, 与MED或开放手术相比, 损伤更小、更符合脊柱微创治疗理念。

脊柱内镜技术的开展相对于开放手术来说, 目的在于将医源性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的同时获得最佳疗效, 避免因传统开放手术和内固定融合术造成的椎旁肌肉损伤、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固定融合导致的运动功能的丧失和邻近阶段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 对于需要治疗的无法耐受开放手术的高龄、多发基础疾病患者, 脊柱内镜技术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 疗效佳, 可以早期恢复自主生活能力。

实施方案1、病人选择: 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复发者;部分腰椎管狭窄症。

2、患者经费来源: 采用患者自费, 医保支付及贫困患者大病救助等多种方式。

3、严格执行术前讨论会诊制度, 严格掌握适应症, 按重大手术要求术前报批。

4、术前谈话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说明病情, 交代手术必要性、风险、术后注意事项, 征得同意并严格执行签字手续。

5、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术前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讨论决定, 手术者必须具备技术水平的医师担任。

术中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严格无菌操作。

6、术后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姿势, 体位, 功能锻炼, 支具佩戴。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研究 王维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研究 王维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研究王维摘要】目的:观察在出现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合并神经根管狭窄老年患者的治疗中,经患者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4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与功能障碍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情况得到显著缓解,且功能障碍情况恢复更为明显,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意义(P<0.05)。

结论:针对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同时出现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接受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老年;内镜;神经根管狭窄;椎间孔脊柱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很多患者为老年人,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患病后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腰部、腿部疼痛,且患者还会出现下肢麻木感等,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1]。

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发病后容易出现其它合并症状,神经根管狭窄就是其中的常见类型,这一症状会让患者的活动受限更为严重[2]。

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临床手术效果相对较为确切,但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且出现病变的节段较多,很多患者还存在其它基础类疾病,所以,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十分关键。

我院为患者选择两种不同类型手术方案,现就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选择9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此次研究得到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患者接受Ct或MRI扫描得以确诊。

患者的纳入标准为:符合影像学诊断标准、与临床症状相吻合、自愿入组、一般资料完整患者。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发展迅速,脊柱内窥镜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中具有损伤小、恢复期短、疗效确切、保持脊柱的稳定性等优势,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脊柱内窥镜技术包括:后路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MED)、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及完全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FLD)等。

正确认识脊柱内窥镜技术,严格适应证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本文将总结各种脊柱内窥镜手术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应用的现状与进展。

[Abstract] 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is with many advantages,such as a little injury,short time for recovery,curative effect,keep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and so on.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s ap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is more and more widely,which could be classified as 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full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 (FLD).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endoscopic techniques,strict indications and skilled operating skills is the key to good effect.This paper will summarize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various spinal endoscopic techniques in the treatment of LDH applications.[Key words] Spine endoscopic technique;Lumbar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reatment;Review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为常见病、多发病。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探究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探究

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探究发表时间:2019-07-22T11:25:32.46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5期作者:王明明[导读]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实施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228)摘要:目的评价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具体疗效。

方法整理出本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78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

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9例)。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

根据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和治疗前后V AS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其术中出血量和创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1天、3天,V 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实施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有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发病因素就是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病变,但也可能和长期劳损、遗传、腰骶先天异常等因素相关,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腰部疼痛,同时伴随下肢疼痛[1]。

针对病情严重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已经不能获得很好的疗效,就需要介入手术治疗[2]。

本次研究整理出本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78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评价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具体疗效,现报道如下。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发表时间:2019-08-16T11:30:21.4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8期作者:谢富荣熊智超(通讯作者)[导读] 不断符合时代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常新,技术提升的业务骨干,为推动医学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

(广西骨伤医院广西南宁 530012)【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LDH)是骨科常见、多发病,是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腰腿疼最常见原因。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表明,轻体力劳动者53%、重体力劳动者64%;出现腰疼患者35%可发展为椎间盘突出。

目前手术治疗可分为传统开放式手术和微创手术两大类。

相较于传统开放式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疗效显著的特点。

在所有微创手术中内镜技术进展最为迅速,椎间孔镜因为具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平缓,直面神经根和硬脊膜减压,因此效果较佳。

下面就着重对椎间孔镜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适应症,治疗的并发症以及近年来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椎间孔镜【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009-02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vertebral foramen mic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Xie Furong,Xiong Zhichao(Corresponding author)Guangxi Bone Injury Hospital,Nanning,Guangxi 530012,China【Abstract】Lumbar disc herniatio (LDH) is a common and frequently occurring disease in orthopedics,and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lumbar and leg pain in daily life. According to relevant data research shows that light manual workers 53%, heavy manual workers 64%; Lumbar pain in 35% of patients can progress to disc herniation. At present, surgical treat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an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ucing surgical trauma, shortening recovery time and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Among al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ies, endoscopic technology has made the most rapid progress. Because of its simple operation, gentle learning curve, direct nerve root and dural decompression, intervertebral foraminoscope has a better effect. The origin, development, indications, co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are reviewed.【Key words】Lumbar disc herniatio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Intervertebral foramen腰椎间盘突出(LDH)症患者在临床中越来越多见,本病的发病机制是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周围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从后纵韧带薄弱处脱出或膨出,刺激或者压迫神经根引起腰痛或者下肢麻木刺痛的腰腿疼症状,进一步来讲,假使症状加重,压迫到马尾神经会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更有甚者会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一般在选择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是突出的髓核压迫神经根的程度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确定。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

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方式作者: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20年第06期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终板构成。

椎间盘承受躯干及上肢的重量,且仅有少量血液供应,易发生劳损及退变。

髓核的突出部分和破裂的纤维环突入椎管内,压迫相应的神经根、圆锥,产生严重症状。

LDH多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较女性多见,青少年可偶发,老年人病情较为复杂。

近年LDH的发病率呈上升、年轻化趋势,LDH的主要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上病程大于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等患者,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有传统开放手术以及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治疗LDH疗效明确,但手术会剥离椎旁肌肉组织,切除椎板及部分关节,破坏脊柱后柱,增加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预后时间。

微创手术方法中经皮腰椎内镜手术直接摘除病变髓核组织,副损伤小,有术前准备时间短、局麻、血栓形成风险低、术中出血少、感染率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腰椎内镜手术具有软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脊柱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经皮腰椎内镜手术入路包括经腰椎侧后入路、椎板间入路、改良椎间孔入路(ITEA)、经髂骨入路等。

随着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器械的改进,经皮脊柱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逐步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微创术式。

目前最常使用的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包括经皮椎间孔镜系统(YESS)和脊柱内镜系统(TESSYS),两者均为以经腰椎侧后入路方式摘除腰椎间盘。

1999年,美国医生Anthony Yeung以椎间孔安全三角区为基础,研制出YESS,经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入路,将工作套管直接置于椎间盘内,在内镜直视下从内向外将椎间盘髓核摘除,起到减压作用,并报道了307例由YESS治疗的患者,术后患者手术满意度为 89.2%,手术并发症出现率为3.5%。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分析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近期疗效分析刘国振DOI :10.19522/ki.1671⁃5098.2020.09.056作者单位: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及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

手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式,可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缓解腰腿疼痛。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传统开放手术,但创伤大、复发率高、术后并发症多[1]。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不断发展,脊柱内镜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与传统术式相比,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创伤小,可降低神经和肌肉损伤,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2]。

本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探讨、比较其近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

研究组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37~72岁,平均(56±5)岁;病程6个月至5年,平均(2.9±0.5)年;病变椎体:L 4~517例,L 5~S 122例。

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36~71岁,平均(57±5)岁;病程7个月至6年,平均(3.0±0.6)年;病变椎体:L 4~516例,L 5~S 123例。

2组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经腰椎X 线、C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 ⁃nance imaging ,MRI )等影像学检查证实,单节段发病,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具有明确的手术适应证,患者自愿加入并签署知情同意;排除腰椎手术史,严重腰椎滑脱、椎管狭窄、脊柱退变、脊柱不稳、腰椎感染或结核,脊柱肿瘤、脊髓病变,严重骨软化、骨质疏松等,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展
即 Y e u n g e n d o s c o p y s p i n e s y s t e m( Y E S S ) 。 该 技 术 经 椎 间 盘后外侧“ 安 全 i角 ” 人路 , 在 内窥 镜 直 视 下 摘 除 椎 问 盘髓
表 明微 创显 微镜 下椎 间盘 切 除 术 与 T E S S椎 间 盘 切 除 术 均 可 获 得 满 意 的 临 床疗 效 ( 前者为 9 3 - 3 %, 后者为 9 6 . 7 %) , 存 测 量 的 各 项 参 数 中 ,两 组 仅 在 术 前 术 后 椎 问 盘 高 度 变 化 ( 前者为 2 . 2 9 + 2 . 1 2 mm. 后 者为 1 . 4 1 ± 1 . 1 9 a r m) 及椎 问孑 L 高 度 变化 ( 前 者为 1 . 8 5  ̄ 0 . 9 2 mm, 后 者为 1 . 2 6 + 0 . 9 1 mm) 具 有 统计学差异 , 但 经 皮 内窥 镜 技 术 切 除 椎 问盘 较 之 微 镜 下 椎 间 盘 切 除 术 创 伤 更 小 。K i m 等 在 同 一 中心 比 较 了 2 9 5 例 接受 T E S S手 术 和 6 0 7例 接 受 显 微 镜 微 创 椎 问 盘 切 除 术
疗 效 等 同 ,两 组 术 后 椎 间 盘 突 出复 发 率 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但
T E S S组 在 术 后 背 部 疼 痛 、 术后恢复时 间 、 术 后 并 发 症 及 手
看 到 突 出的 椎 问 盘 以 及邻 近 结 构 , 属 于 非直 视下 的 间 接 减
压 ,有 报 道 称 其 有 效 率 不 足 7 5 %l 2 I 。2 0世 纪 8 0年 代 ,
术 创 伤 大 小 方 面 均 较 显 微 镜 微 创 治 疗 组 具 有 明显 优势 , 认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周思启;杨世龙;王立飞;杨祖华【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7(038)006【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7,30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The evaluation based o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and Macnab low back pain assessment standards.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ranged from 3 to 12 months).Lower extremity VAS score decreased from (8.167-±0.874) before surgery to (1.567±0.504) postoperative 3 days and (1.067.± 0.254)postoperative 4 weeks,(0.967±0.183) postoperative 12 week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ccording to Macnab low back pain assessment standards,excellent in 18 cases,good in 9 cases,fair in 2 cases,poor in 1 case,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was 90%.Conclusion 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has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s,it should be the preferred treatment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13-01-2017-01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评定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VAS评分(8.166±0.874)分,术后3天(1.567±0.504)分,术后4周(1.067.±0.254)分,术后12周(0.967±0.183)分,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结果为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优化手术方法.【总页数】3页(P549-551)【作者】周思启;杨世龙;王立飞;杨祖华【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合肥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合肥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合肥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安徽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相关文献】1.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比较 [J], 周凯; 贺中原; 唐可; 权正学2.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 [J], 李洪伟3.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J], 徐文博;黄建;徐健;陈骏;张天;潘惠;周永荣;汪洪4.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J], 杨俊波5.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J], 梁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热点研究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热点研究新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热点研究新进展摘要腰椎间盘突出(LDH)是常见的退行性脊柱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关于LDH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遗传因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综合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全面探讨了LDH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遗传因素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腿痛及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LDH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LDH的遗传因素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综合近年来关于LDH的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其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提供全面的科学依据和治疗指导。

巨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一项针对409例巨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研究表明,保守治疗在大多数患者中效果显著。

约78.24%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获得了显著改善,吸收率超过30%的患者占59.06%,吸收率超过50%的患者占25.31%(Ma et al., 2021)。

综合治疗方法的效果一项多学科保守治疗的研究显示,在达卡市的一家专科脊柱中心,228名患者通过物理治疗等多种保守治疗,80.3%的患者完全康复,无神经功能障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Hossain et al., 2023)。

传统中医结合保守治疗一项综述研究了传统中医(如针灸、推拿)结合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发现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在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Kim & Chung, 2021)。

治疗运动的效果一项针对运动员的研究显示,经过24节为期8周的治疗运动后,运动员的疼痛显著减轻,功能显著改善,能够重返体育活动(Alshahrani et al., 2023)。

药物和运动疗法结合的效果一项随机试验研究了在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结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发现结合治疗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改善(Zhou et al., 2021)。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张长江,任文杰,王明君,张凯,李洪珂,董胜利,刘帅【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本组36例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技术,直视下气化切除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的变性突出的髓核组织,以达到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和松解。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本组34例患者在术后症状即刻均有明显缓解,2例患者症状缓解不彻底。

随访2~12个月,平均4个月,疗效采用VAS评分评定,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23例,良8例,可5例。

结论应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关键词】经皮;内镜;椎间孔;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病、多发病。

保守治疗不能解除突出物对脊髓和神经根机械性压迫,症状缓解后容易复发;尽管传统开放手术仍是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开放手术会无法避免地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有时这种创伤本身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

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我院应用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1 例,女15例,年龄17~56 岁,平均41.5岁;病史2个月~10.5年,平均9.5个月。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许天明;倪斌;王魁;邵擎东;严旭;蒋贵成;吕凤霞【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3-4 19例,L4-5 68例,L5-S1 35例.A组97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B组25例采用YESS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0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A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3个月内下肢疼痛明显,其中A组4例,B组3例,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7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椎间孔入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TESSYS技术适应证更广.【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5页(P186-190)【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TESSYS技术;YESS技术【作者】许天明;倪斌;王魁;邵擎东;严旭;蒋贵成;吕凤霞【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解放军第455医院骨科,上海200052;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解放军第455医院骨科,上海200052;解放军第455医院骨科,上海200052;解放军第455医院骨科,上海200052;解放军第455医院骨科,上海200052;解放军第455医院骨科,上海200052【正文语种】中文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一般分为侧后方经椎间孔和后方经椎板间两种入路[1]。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ENDOS COP C TE I CHNI QUE 0N THE TREAT MENT OFLUM B AR S DI C HERNI TI A ON
( ANG W e , I Z o g YANG F — h n , I Ja — n , E a g Hu KANG n . a 。 A n W n JN h n , uS e g L U n Yig L I i Gu n — , NigCh o M J — u
经皮椎 问孔脊柱 内窥镜下技术治疗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的疗效观察
王 丈 金 钟 杨福 生 刘建英 雷光虎 康 宁超 马俊萍 单素荚
(中关村医院脊柱微创外科 , 痛科 , 疼 北京 10 9 ; 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人 民医院北 院 , 0 10。 乌鲁木齐 8 05 3 0 4)
中 国疼 痛 医 学杂 志 C iee Ju n lo an Me iie 0 2 I . 4 hn s o r a fP i dcn 1 ,8 r 2
・2 9・
d i 03 6 /is.0 69 5 .0 20 .0 o: .9 9 . n1 0 —8 22 1 .40 9 1 js
摘要 目的 : 价应用 经 皮椎间孔 脊柱 内窥镜 下技 术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疗 效观察。方 法 :自 评
21 0 0年 9月 ~2 1 年 1 01 2月问 , 用经 皮椎 间孔 脊柱 内窥镜 下 技术 , 应 治疗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27例 7
(4 3 0个椎 间盘 ) 。采用患者腰腿痛进 行视觉模 拟疼 痛评分 (i a a a g esa , AS 和 Manb标 vs l nl u l V ) u o ce ca
准评 定手术疗效。结 果 : 本组 无术中硬 脊膜 撕裂和血管、神经损 伤等并发症 。3例患者术后下肢表

“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宋启春 李全义 ① 郭晓昀 时志斌 卫文博① 段大鹏①(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西安 71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

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应用穿刺点更靠近棘突中线避开髂嵴对工作套管的阻挡的“无视髂嵴”技术,在离中线8~10cm的髂嵴边缘上旁开,与身体水平面成25°~30°,然后采用TESSYS技术。

分别在术后1周和1、3、12个月对腰和下肢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3例术中因水压过高出现颈部疼痛不适,降低水压后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硬膜轻度撕裂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9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5.9±21 5)min,术中出血量(2.5±0.2)ml,住院时间(2.3±1.1)d。

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分别在术后2、4周),再次相同手术后好转。

术后1周和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腰、下肢)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0)。

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优63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5.6%(88/92)。

 结论 “无视髂嵴”经皮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关键词】 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髂嵴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6604(2020)07-0599-05doi:10.3969/j.issn.1009-6604.2020.07.006Applicationof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With“DisregardingtheIliacCrestHeight”TechniqueinLumbarDiscectomyforL5-S1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 SongQichun ,LiQuanyi,GuoXiaoyun,etal.DepartmentofOrthopedics,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04,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Quanyi,E mail:licool001@163.com【Abstract】 Objective 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with“disregardingtheiliaccrestheight”techniqueforL5-S1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 Methods Aretrospectiveanalysiswasmadeon92casesofL5-S1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treatedwithTESSYSwith“disregardingtheiliaccrestheight”techniquefromJanuary2016toDecember2017inourhospital.First,thechoiceofpuncturepointclosertothemidlineofthespinousprocesswasappliedwiththe“disregardingtheiliaccrest”technique,whichwas8-10cmawayfromthemidlinealongtheedgeoftheiliaccrestandwithanangleof25°-30°withthehorizontalplaneofthebody.ThepainofwaistandlowerlimbevaluatedbyVisualAnalogueScale(VAS)andtheOswestryDysfunctionIndex(ODI)ofthe92patientswerecomparedbetweenpreoperationand1week,1month,3monthsand12monthsaftersurgery.Theefficacywasevaluated12monthsaftertheoperationwiththeMacNabcriteria.Results Threepatientshadneckpainduetohighintraoperativewaterpressure,andsuccessfullycompletedthesurgeryafterloweringthewaterpressure.Therewere2patientswhoexperiencedcerebrospinalfluidleakageduringtheoperationwithmildduraltear,whichwasimprovedaftertreatment.Allthe92patientsunderwentsuccessfulsurgery,withanaveragetimeof(65.9±21.5)min.Theintraoperativebloodlosswas(2.5±0.2)ml,andthelengthofhospitalizationwas(2.3±1.1)d.Twopatientsreceivedthesame·995·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0年7月第20卷第7期 ChinJMinInvSurg,July2020,Vol.20.No.7基金项目: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115SF/YX009(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2147) 通讯作者,E mail:licool001@163.com ①(西安交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西安 710068)operationagainaftertherecurrenceofdischerniation.TheVASscore(waistandlowerlimb)andODIweresignificantlylowerinallthepatientsat1week,1month,3monthsand12monthsaftersurgeryascomparedtopreoperation(allP=0.000).TheMacNabcurativeeffectwasexcellentin63cases,goodin25cases,andfairin4cases,withanexcellentandgoodrateof95.6%(88/92).Conclusion UseofTESSYSwith“disregardingtheiliaccrestheight”techniquecanachievegoodclinicalcurativeeffectofpatientswithL5-S1discherniation,withsmalltraumaandrapidrecoveryaftersurgery.【KeyWords】 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 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 Iliaccrest 由于L5~S1具有独特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容易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5卷第8期2019年4月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35No.8Apr.2019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新进展叶建峰,骆其林(武威职业学院附属中医院,甘肃武威733000)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脊柱疾患,多造成患者的腰部疼痛及放射性的下肢疼痛不适,对患者的生活及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LDH的患者,可选择针灸、理疗、药物、针刀及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其中需要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患者总数的1/10-1/5,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手术并发症多等缺点。

近年来,外科治疗LDH的理念不断转变,其治疗方法逐渐由开放向微创的理念转变,其中经皮脊柱内镜(transporaminal spinal endoscopic system)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本文就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脊柱内镜;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687.31经皮脊柱内镜的发展历程Hijikata^在1975年对LDH的患者使用髓核摘除术从后外侧进行间接减压,为经皮脊柱内镜的治疗开端o随着脊柱内镜的发展,1982年Schreiber 等⑵在椎间盘后外侧“安全三角”区置入5mm的工作套管,在可以看见椎间盘的视野下,通过改良的脊柱关节镜下完成了椎间盘减压。

进一步发展了经皮脊柱内镜治疗技术,但是也只是在通道中观察椎间盘内部的病变,并且是进行不可视的操作,所以危险性较高。

1992年,德国医生Tomas Hoogland 首次设计将细环锯运用于椎间孔。

1997年,Yeung 设计出第3代经皮椎间孔镜,其在操作时可以全程看见术者全部手术过程,其适应症主要为包容性的髓核组织,无法解决非包容性的腰椎间盘突出,所以适应症较为狭窄。

随着Hoogland设计的THESSYS系统在2003年的初步问世,经皮脊柱内镜的手术适应症进一步扩大,其将以前间接的手术减压方式变为彻底的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手术。

2008年,第一台脊柱内镜系统进入中国。

目前,椎间孔镜主要分为由Yeung等⑴提出的YESS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由Hoogland等⑷等介绍的TESSYS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从微创疗法诞生以来,椎间孔镜技术是近20余年来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展最快的一类技术。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现状国外和Mixter和barr在1934年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概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腰椎推行性病变或外力的作用,使得腰椎间盘变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是临床腰腿痛的最常见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根据突出的部位分为椎体型与椎管型,椎体型可分为前缘型与正中型,多不引起临床症状。

椎管型又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侧型、外侧型与极外侧型;中央型为突出的髓核位于椎管正前方,一般突出范围较大,两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广泛受压,常刺激硬膜囊,这型突出常表现出腰部、双下肢症状,也会出现大小便症状;旁中央型突出物位于中央偏外侧,常表现出马尾神经症状,也会表现出神经根症状;侧型突出物位于行走神经根前方正中部或略偏侧;外侧型突出物在行走神经根的外侧,多以脱出形态出现。

极外侧型又分为椎间孔内型和椎间孔外型,椎间孔内型由于髓核组织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节,所以在临床上可岀现剧烈的根性疼痛症状「I。

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岀症的手术选择及方法3.1Yess技术YESS(Yeung endoscopy spine system)技术第8期叶建峰等: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新进展131的目标位置在椎间隙内,在进行治疗包容性的LDH 时体现出了其巨大的优势,也是YESS技术最适合的手术指征;同时,YESS技术的手术适应症也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髓核组织在极外侧突出,当盘源性腰痛的患者经临床反复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者,在临床上也可以选择YESS技术进行治疗J操作时患者俯卧位,术者沿脊柱棘突中心为中线标定一条线,然后从突出的椎间隙水平标定一条线,并标定一条椎间盘的侧位线,在“C”在型臂下定位拍片;正位片上,两垂线的交点为病变椎间盘的中心点,侧位片上,侧位线与椎间盘横线的交点则为穿刺点。

一般进针点为棘突旁开8~14em,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做具体调整。

定位、铺巾后在穿刺部位用1%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

一般YESS技术的穿刺点在正位片下穿刺针尖位于椎弓根内侧缘的连线上,侧位片下位于椎间盘后缘线上。

将穿刺针逐渐推进到Kamhin安全三角*。

当穿刺针尖穿破纤维环时,可感到韧性的阻力感。

椎间盘造影,在X线透视下将一定剂量的造影剂注入椎间盘髓核内,可诱发疼痛。

3.2TESSYS技术THESSYS技术(Thomas Hoogland Endoscopy Spine Systems)将工作通道和樵间孔镜置于椎管内,在直视下解除对神经根和硬膜囊的压迫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与YESS技术相比,TESSYS技术手术的适应症较广泛。

可用于复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翻修手术,游离型、脱出型、巨大型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黄韧带肥厚,盘源性腰痛患者血。

操作时患者俯卧位,术者在“C”型臂正位透视下沿腰椎棘突中线标记一条纵切线,再沿两骼后上棘的连线水平做一横线,量取腰椎正中线与患侧骼后上棘的连线(一般为8~12cm),再在责任间隙的正中点做与骼棘的连线(大约12~14cm),-般确认此线即为手术穿刺线。

临床上在划线完成之后,一般在“C”型臂透视定位下进行穿刺,沿穿刺标记线将18号穿刺针从穿刺点一直穿到责任间盘相邻下位椎体的上缘。

然后在穿刺针中穿入定位导丝,以导丝为中心做一7~8mm的纵形切口,依次放置导杆、逐级扩张导管,用镜下环锯磨除上关节突外侧缘的一些骨质。

待工作通道连接完毕后置入椎间孔镜工作系统,用双机射频进行镜下止血,用髓核钳抓取突出髓核组织,待病变髓核组织摘除后,再次运用射频进行纤维环的修复重建,退出椎间孔镜操作系统,在皮下运用美容缝合针进行缝合,关闭切口'"-13104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2002年,Yeung报道了307例运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一年后观察,手术的优良率为87.5%。

LEE等卫报道的YESS技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率达96.7%。

周跃:"分别釆用YESS技术治疗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和用TESSYS技术治疗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采用MacNab评分,YESS手术组优良率为87.5%, TESSYS手术组优良率为88.4%。

Chen HT等疔随访123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的LDH患者,统计其优良率为95.65%o5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局限性5.1适应证的局限性椎间孔镜手术在狭小的工作通道工作时,操作空间局限性较大,在局麻的手术中需要与患者沟通,所以椎间孔镜不宜运用于腰椎滑脱、精神异常的患者,对于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疗效也不确切“。

同时,经皮脊柱内镜术中操作难度大,镜下精细化操作要求高,所以在临床运用时其临床疗效与术者的操作水平有密切的联系明。

5.2学习曲线相对陡悄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在操作时常需要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髓核的摘除操作,所以在临床上其学习曲线相对较长,要求术者掌握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同时掌握术中的穿刺技巧及其镜下的操作技术,并且对于操作平台要求相对较高,所以其学习曲线相对较氏“5.3射线的危害在进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操作时常需要在透视下进行穿刺操作,所以术中射线暴露相对较多,对术者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辐射危害,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做出手术操作时对操作者射线暴露的限制标准,即每位医生一年能可以做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操作的例数上限为术者眼睛与手所能承受的最大射线量,所以术中对于术中眼睛及其手部的保护是及其132甘肃科技第35卷重要的。

随着现代化手术室的规范建立及其铅板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低术者的射线危害。

对患者来说其接受的辐射次数与术中透视的次数相关,但一般均在安全范围之内,但在术前谈话时应给患者交代手术中射线的影响,消除患者的顾虑上限受为手和眼所能承受的射线高限所决定,因此术中对手和眼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血2"。

6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并发症及其预防6.1神经根损伤临床上行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即神经根的损伤,据统计,其发生率为2.8% ~17%乂。

常见的神经根损伤即为轻度的神经组织受损.患者一般在术中出现一过性的神经感觉功能障碍,如果术中神经根损伤严重,患者在术后将出现严重者将出现股四头肌麻痹、患足下垂等症状,甚者出现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

对于神经根受损的并发症,临床应积极预防,常见的预防措施有:(1)仔细操作,严格遵守术中规范化操作,手术过程中应与患者随时进行沟通交流,一旦患者出现根性疼痛表现,应立即停止手术操作,查找疼痛原因,并进行认真调整。

⑵选择合适的手术工作套筒,在术前充分评估病变椎间盘椎间隙的高度,选择适合的工作套筒,利于手术的操作。

⑶在经侧入路穿刺操作时应良好的掌握镜下环锯的操作,熟练掌握环锯的位置,防止在穿刺过程中损伤神经根组织及其硬膜囊叫6.2术后椎间隙感染椎间孔镜术后感染较开放手术明显少见,发生率约为0.12%~1.02%3:,但是临床上一旦出现椎间隙的感染,患者将会承受巨大的痛苦,术后处理难度相对较大,有学者运用生理盐水联合庆大霉素作为术中的冲洗,显著降低了椎间隙的感染率。

6.3术后复发据报道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经皮脊柱内镜手术后再手术率为2.4%~8.5%0在术中多角度清除病灶,对侧隐窝完全探查,把握好手术结束时间点,术后行走时配带腰围,避免过度活动,可最大限度防止再复发。

6.4其他如操作不当,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硬膜囊破裂、血管损伤、导针断裂等意外情况。

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熟练掌握局部解剖,仔细进行术中操作,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出现如。

7展望微创理念在外科手术操作中为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选择,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潜力,从经皮脊柱内镜运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来,不少学者对其进行改良、发展运用,从最初的YESS技术,到目前临床上运用最多的TESSYS技术,均体现出了其术中损伤较小、出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对机体危害较少的手术优势,目前在国内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脊柱外科、疼痛科、介入科等各个科室。

并且临床上运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疾病进一步扩大,对于侧隐窝狭窄的患者、老年性腰椎滑脱且较为稳定的患者、盘源性腰痛的患者以及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均为其临床治疗的适应症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