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1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第二单元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教案
师:有时候我们是不经意的犯了错误,甚至不知道自己犯了错,不过今天同学们既然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老师相信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
2.下面我们就来设计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单”,为自己和他人能享受到优异的社会秩序服务。
可以从交通、社区、商场、医院、公园等公共场所入手。
3.大屏幕展示学生设计的“公共生活秩序单”,分析一下同学们的秩序单有什么共同之处。设想一下社会生活没有了秩序,会有怎样的后果?
通过游戏亲身体验,感悟秩序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体会不遵守秩序不但是影响心情、耽误时间等,还有可能危及生命。
通过完成清单知道了什么场所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需要哪些标志进行提醒。体会在好的环境下人们的感受
鼓励学生从现在开始做一个遵守社会秩序的文明人。
1.说一说你在公共场合见到的令你讨厌、反感的行为,为什么?
2.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听听大家的说法。播放视频《文明行为大讨论》。
3.视频中人们都提到了哪些不文明行为?
活动二:公共生活秩序单
1.通过同学分享的经历和视频中提到的,我们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谁愿意坦诚的说一说自己犯过的错误?
活动四:阅读角
阅读书中29页《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
1.读了这段文章谈谈感想。பைடு நூலகம்
2.不遵守社会秩序危害太大了,“应急车道就是生命车道”,同学们假如我们的亲人开车时占用了应急车道,我们一定要提醒亲人,制止他们的行为。
活动五:公共标志我知道
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在公共场所设置了公共标志。
公共秩序
自觉遵守 自觉遵守
引发学生思考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危害。
结合自己已有的经历谈,回忆体验印象深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搭石的技巧和方法,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

本文通过描述农村人过溪时搭石的情景,展现了搭石技巧的巧妙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写人物和情景的课文有一定的感悟。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对于农村生活可能了解不多,对于搭石的技巧和方法可能较为陌生,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的教学做一些铺垫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村人过溪时搭石的技巧和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农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搭石的技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美好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村搭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农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搭石的技巧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彼此的心得。

4.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讨论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含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搭石》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读、写字词“石”。

2.了解“搭石”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主题。

3.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情节及寓意。

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听写字词“石”并掌握正确的读音。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教学难点:1.理解“搭石”故事中的“搭石”寓意。

2.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短语,运用于日常表达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课文教材3.黑板、粉笔4.学生课前准备的参考材料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口语绕口令练习。

2.整体合唱与教师感情抒发。

二、课堂导入:(5分钟)1.宝贝,做题喽!建议:1.引出“石”的字形。

2.以谜语形式带出“石”的字词。

三、课文学习:(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小组阅读讨论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老师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短语。

4.学生课文复述,准备小故事,表演片段。

四、课文默写:(10分钟)1.学生准备“搭石”课文默写。

五、课文整体教学:(15分钟)1.整体讨论课文内容及寓意。

2.讨论“搭石”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

3.听取学生对“搭石”故事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复习当堂学习内容。

2.回顾今日学习亮点。

七、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复习题目和作业书上相关练习。

2.师生共同分享对“搭石”故事的感悟。

以上是本节课的备课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搭石”故事的理解和认识。

愿大家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茁壮成长,展现自己的文学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课|时|提|要本课时主要讲述了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第二是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第三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点;第四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防犯罪。

(背诵用单本小册P102)1.法律的重要性(1)法律作为一种________,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__或方向。

(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________。

(3)法律是________的社会规则,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________违反________、法规的规定,危害________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不同点类别违反法律不同法律责任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性质民事违法行为①________ 民事责任④________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③______________相对轻微⑥____________刑事违法行为②________ 刑罚处罚⑤________ 犯罪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不同点: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5.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______________的危害,自觉__________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______________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________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1.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则,但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多位高官落马。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1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1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1.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同龄人交往,建立同学间的真诚友谊。

2.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3.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

第1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知识目标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方法建立友谊、呵护友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

2.培养主动热情、以诚相待等人际交往的美德。

重点掌握建立和呵护友谊的方法。

难点用正确的方法建立和呵护友谊。

教师准备:制作情景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好朋友间是否发生过矛盾和误解。

方式一: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听了后有什么感受?教师小结:这首歌曲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和美好。

那么我们如何获得友谊,呵护友谊,让友谊地久天长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友谊之树常青?。

方式二:多媒体播放视频:对儿子和他的朋友的采访。

教师小结:即使是单纯率真的孩子,也能播下友谊的种子,希望自己的友谊长久。

那么,友谊的种子该怎样播种和浇灌,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探究一:建立友谊1.如何建立友谊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你的答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点拨:(例如)参加竞赛;每天在回家的时候我们互相帮助、一起交流;在球场上,我们在切磋球技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等等。

教学活动二: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问题:(1)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教师点拨:不一定。

要因人因事而异。

交朋友是双方的事情,需要双方都主动。

主动在建立友谊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无视的作用。

交朋友是否主动,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该主动时才主动,掌握交朋友的艺术,友谊才更加牢固。

必修上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必修上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案

题目明确点出了文章的观点,“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没事“雕琢时代品质”的凭借;“雕琢”突出了工匠精神的特点,生动形象;“雕琢时代品质”则写出了工匠精神对于国家、社会、时代的意义。

2.写作背景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李斌受此启发,写了这篇新闻评论,刊发在了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

3.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4.特点(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5.作用(一)引导的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为群众解疑释惑;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指明方向。

(二)监督作用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三)表态作用。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1社会历史的本质部编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1社会历史的本质部编版必修4
材料二 19世纪初某国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 屋子里,直到17岁被释放,从未接触过人。后来虽然经宫廷老师尽心尽力的教育, 但智力仍然不及常人。在他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沟很简单,大脑甚至没有覆盖 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
探究1:动物的这类“智能活动”是不是劳动?为什么?
探究2:讨论交流:王子的故事说明什么?
①人化自然是劳动实践活动的必然结果 ②社会和谐是走向生态文 明的实践路径 ③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并起反作用 ④人类和社 会历史统一于自然界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中强调实践对于自然界的重要性,说明人化自然是劳动实践活动的必 然结果,同时说明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并起反作用,①③符合题意。题中强 调实践对自然界的重要性,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同步,可先可后。 并不是所有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只有正确的社会 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辨 识 判 断】 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 ) 2.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 ) 3.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的历史。( √ ) 4.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 √ ) 5.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 ) 6.先进的社会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 × ) 7.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 ) 8.实践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 ) 9.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 )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谈到劳动的重要性。首先是劳 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 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劳 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语言的产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 五 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作业课件 第二单元 第 五 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课时 法不可违

12.材料分析题 近日,网传山东省临沂市一女司机开路虎车,三次撞向汲姓女子。被撞汲女士 称两人素不相识。事发后,路虎女司机没有道歉,反而称“撞死她也赔得起”。 2020年9月23日,临沂市公安局罗庄分局通报称,9月18日14时30分许,临沂市公 安局罗庄分局双月湖派出所接汲某某报警称:其在某商铺门口被撞。接到报警后, 双月湖派出所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并展开调查取证工作。经查,违法行为人周某于 当日驾车无故将汲某某撞伤,经法医鉴定,汲某某构成轻微伤。目前,违法行为 人周某因寻衅滋事被罗庄公安分局依法行政拘留。 (1)女司机周某为什么会作出上述行为? 示例:缺乏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素质低下;缺乏 规则意识、社会责任感。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1~2题。 1.从未成年人角度看,各地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影响是( C ) ①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 ②能够使未成年人杜绝违法犯罪行为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④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为配合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青少年应该( A ) ①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②增强守法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 益 ③增强规则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④将参加普法活动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从违法行为的类型看,上面漫画中乘客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有哪些不 良影响?
①行政违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②破坏出行环境,扰乱公共秩序,制造社 会矛盾,容易引发乘客纠纷,影响社会和谐等。
(2)地铁是一扇观察社会文明的“窗口”。为解决漫画中的问题,请你提出建议。 ①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做好宣传教育等。②个人:文明 出行,尊重他人,换位思考,正确行使权利等。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成长的时空第五课和谐的师生关系第1课时走近老师1.教师有什么重要性?(1)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

(2)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3)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现:①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②老师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③老师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④老师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随着时代发展,好老师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四有”好老师)第2课时珍惜师生情谊1.师生交往的理想而美好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携手共进,是师生交往理想而美好的状态。

2.我们可以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做些什么?(1)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发自内心地尊重老师,善于从老师的教诲中汲取成长的营养,以勤问好学、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老师交流。

(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对待表扬,应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

对待批评,要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3)尊重并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

3.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1)表扬:①认识到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②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应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

(2)批评:①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

②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应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4.为什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1)由于年龄、专业、阅历、性格等差异,每位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不同。

(2)不同风格的老师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5.与老师发生矛盾时,应该怎么办?(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

(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

(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

(4)求同存异,尊重关心。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五课第1课时家和万事兴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五课第1课时家和万事兴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

课时素养评价
九 家和万事兴 【基础达标】 (15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村民林某某(女)多次使用菜刀割伤年仅9岁的亲生儿子小龙的后背、双臂,用 火钳鞭打小龙的双腿,并经常让小龙挨饿。法院认为,其行为已经严重损害小龙 的身心健康,不宜再担任小龙的监护人。依照规定,撤销被告人林某某(女)对小 龙的监护人资格。这告诉我们 ( )
二、敬老是义务 1.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 (1)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_赡__养__的义务。 (2)原因:父母不辞辛苦养育我们长大成人,这份_恩__情__我们一生都难以报答。 (3)要求: ①子女经济上_供__养__父__母__、生活上_照__料__父__母__、精神上_慰__藉__父__母__,照顾父母的 _特__殊__需__求__。 ②子女_尊__重__、__体__贴__父__母__,不干涉父母的_婚__姻__自__由__,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
议题二 子女对父母的职责 议题诱思:因不满母亲大小便失禁导致家里臭烘烘,陕西男子马某宽用手推车, 将母亲王婆婆从家里拉出去,活埋在离家2千米外的一处废弃墓坑内,对家人慌 称把母亲送到亲戚家,马某宽媳妇发现婆婆不在并报警,3日后王婆婆被警方从 废弃墓坑内救出,马某宽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探究:(1)探究马某宽有没有赡养母亲的义务。 (2)与同学探究、分享赡养的含义。
2.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密切性: (1)原因: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不仅有_抚__养__义__务__,也有_教__育__义__务__。 (2)要求: ①父母不得_虐__待__、__遗__弃__未成年子女,不得歧视_女__性__未__成__年__人__或 _有__残__疾__的__未__成__年__人__,更不得有_溺__婴__、__弃__婴__或__其__他__残__害__婴__儿__的行为。 ②父母应当让适龄子女_按__时__入__学__,接受_并__完__成__义__务__教__育__,不得阻碍其_入__学__或 迫使其中途_退__学__、__辍__学__。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 让友谊之树常青 教案含教学反思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第1课时 让友谊之树常青 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1课时让友谊之树常青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知道如何使友谊之树常青教学难点:掌握理解和宽容他人时要讲原则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朋友》。

2.师: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宝贵的财富。

我们播种了友情,更希望能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一起来吧!为我们的友谊之树保鲜。

(板书课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建立友谊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自己建立友谊的经过,了解建立友谊需要具备的心态、应掌握的策略和方法。

(1)营造氛围:可以先请学生写好剧本并分组拍摄,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反思分享:在良好、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回到自己:我们如何与我的朋友开始建立一段友谊的?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聚焦主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建立新的友谊,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开始交友智慧的探索之旅。

2.探讨有关建立友谊的困惑(1)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2)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3)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4)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5)学生分小组选择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6)全班交流,小组发表观点。

提示:(1)交朋友需要主动,这是我们建立友谊的重要方法之一。

交朋友是否任何时候都主动,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该主动时才主动,掌握交朋友的艺术,友谊才更加牢固。

(2)对同学要做到热情和关心,主动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主动与他人寒暄;等等。

教师总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

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目标导学二:呵护友谊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1)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样做?(2)让学生填写卡片,并通过自己与朋友的具体事例进行分享。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琥珀》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琥珀,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学习琥珀的字音、字形。

3.能读、写、认识生字:琥珀、亲爱的、国王、轻手轻脚。

4.能用自己的话叙述琥珀被人捡到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听、听读、品味解释课文。

2.分角色朗诵。

3.体验琥珀,观看有关琥珀的视频、图片。

4.进行亲子互动,完成琥珀的手工制作。

二、教学重点1.听懂琥珀这个词,了解琥珀的特点。

2.正确书写生字:琥珀、亲爱的、国王、轻手轻脚。

三、教学难点1.传授琥珀的文化内涵。

2.帮助学生理解国王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1.安排好课堂环境,准备好教案、教材、幻灯片等辅助教具。

2.准备黄色透明胶纸和干花等材料,用于琥珀手工制作。

3.播放琥珀相关视频或图片的设备。

五、教学步骤1. 教学引入•通过画面、视频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琥珀,引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畅想琥珀的奇妙世界,激发其学习欲望。

2. 学习琥珀1.听课文,带领学生了解琥珀的特点和含义。

2.学习琥珀的字音、字形,帮助学生正确书写字词。

3. 分析课文1.详细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分小组讨论琥珀这个名字的由来,开展琥珀文化内涵的探讨。

4. 朗读故事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琥珀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分析国王的心情,帮助他们理解人物性格。

5. 亲子互动,手工制作1.分发黄色透明胶纸和干花等材料,让学生亲子搭档制作琥珀手工。

2.同时,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琥珀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观看有关琥珀的影视作品,拓展他们的视野。

2.提供琥珀相关书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琥珀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合了教学内容与手工制作,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琥珀,使其在体验中领悟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亲子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以上内容为教学大纲,希會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选修3 学习笔记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1 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高中政治选修3 学习笔记第二单元 第五课 课时1 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课时1判断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课标要求]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比较判断的不同类型的特点,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

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意识,发扬科学精神。

2.公共参与:根据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自觉进行正确判断。

根据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形成正确的性质判断。

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________的思维形式。

2.基本特征(1)对认识对象有所________,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

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________。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3.判断与实践的关系: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________的检验。

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二、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表达(1)判断是通过________表达的。

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3)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想一想:是否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2.判断的类型(1)分类标准: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________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2)判断类型三、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________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又称为________判断。

2.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________、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1)主项: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第2单元 第5课 第1课时法不可违(共21张PPT)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第2单元 第5课 第1课时法不可违(共21张PPT)

知识点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__殴__打__他__人___ 等行为都是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 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民法用规定 权利 和 义务 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 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 民事权利 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都是较为典型的 民事 违法行为。 3. 遵章守法 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 为的危害,自觉 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知识点一:违法无小事 1.人类社会的 存在 和发展离不开各种 行为规范 。法律为 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 模式 、标准或 方向 。它是评价人们的 行为是否 合法有效的 准绳。 2.法律是最刚性的 社会规则 , 不违法 是人们行为的底 线。要做到 不违法 ,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社会 ④一般违法不要承担责任,但是犯罪要Biblioteka 担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尹某因欠债不还被法院强制执行;余某因扰乱公共秩序被 公安机关拘留十天。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C )
A.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3.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 违反法律 、 法规 的规定,危害 __社__会___的行为。
4.根据违反法律的 类别 ,违法行为分为 民事 违法行为、 __行__政___违法行为和 刑事 违法行为。
5. 民事 违法行为和 行政 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 轻微,称为 一般 违法行为。 刑事 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 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 犯罪 。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 罪,都要承担 法律责任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12021/9/112021/9/119/11/2021 5:56:58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12021/9/112021/9/11Sep-2111-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12021/9/112021/9/11Saturday, September 11, 2021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课时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 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 课时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课时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刷基础
4.[安徽合肥2020高二期中]美国对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中的行为进行无端指责,并于2020年4月14日宣 布将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4月23日,中国政府决定向世卫组织追加捐赠3000万美元现汇,以支 持其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这表明( C) A.中美关系的实质是对立与冲突 B.国际组织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已大为削弱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D.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能在乱局中引领方 向,但在国际上并不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发挥主导作用”与中国特 色大国外交理念不相符,C符合题意;A、B、D均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具体体现,排除。
课时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外交政策。中国在外交上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既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需要,也符合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这一理念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了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④正确。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不是 以维护世界各国的利益为出发点,①说法错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未形成,③说法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利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 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与美国对世卫组织及全球抗疫持不同态 度,源自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体现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积极支持世卫组织全球抗疫 的斗争,C符合题意。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合作、竞争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A说法错误。材料强调中国与美国对世卫组织及全球抗疫的不同态度,并非强调“国际组织在当 今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已大为削弱”,B排除。维护本国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D说法错误。

第五课 这些事我来做 第1课时

第五课   这些事我来做  第1课时

《家务擂台赛愿做哪种人》教学设计五、资源与建议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已掌握筒单的劳动技巧,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

本课教学从“家务擂台赛”开始,要求师生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上大展身手,营造“你追我赶做家务”的氛围。

在这之后,结合教材提供的事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组织学生通过交流,逐步认识到做家务的益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

“愿做哪种人”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由几乎包揽所有家务的夏丛艳的日记感知其精神,再从什么事都让父母帮忙做的小朋友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问题,继而针对各种不做家务的观点发表看法,促进思想的转变。

六、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1.课前收集学生做家务的照片或视频。

2.家务擂台赛奖励贴纸若干。

3. 制作“家务小能手”课前采访任务单。

(二)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这些事我会做,了解简单的劳动技能1.出示打扫后教室图片,谈话引入:在学校里,班级就是我们的家。

看,我们的教室打扫的多干净呀!明亮、整洁的教室能让我们安心的学习,同样,在家里也有许多事情要做,你们家的家务活平时都是谁在做?你平时在家做过什么家务活吗?2.家务活,秀一秀。

(出示学生在家做家务图片)3.采访学生做家务活动的感受。

4.倾听来自家人的声音,了解做家务好处多。

5.小组活动:家务擂台赛剥花生我最快6.获胜小组代表分享胜利秘诀。

7.小结:看来要想把家务做好,我们还要长期坚持做,经常做。

学习任务(二):这些事应该做,畅谈做家务的收获1.了解《中小学生守则》第三条及国家《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劳动教育要求,。

学习任务二:这些事应该做,畅谈做家务的收获学习活动:合作探究,分析家务劳动的好处活动要求:1.小组成员轮流发言,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清楚做家务活的好处,并记录在各自的学习任务单上。

2.各组讨论交流后推选代表上台展示。

3.时间:2分钟评价标准:1.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轮流发言。

部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教案

部编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公民 第一课时 法不可违  教案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类型,知道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课堂练习
1、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以想象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②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③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所畏惧,向老聂支付了13.5万元,而剩余的6.4万元本金及利息,小徐又玩起了拖延战术。老聂暗中调查发现,小徐偷偷把财产转移给家人了,而且他还有其他进账,属于有能力履行还款义
务而不履行的那种。
2017年3月28日,老聂再次把小徐起诉至海沧区法院。不过这回,老聂提起的是刑事自诉,要求法院追究小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后,海沧区法院刑庭和执行局的法官多次找小
徐做工作,明确告知其法律后果。(即,根据《刑法》规定,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小徐一听就慌了,他当即表示要与老聂和解,把剩下的钱都还清。拿到钱后,老聂申请撤回了对小徐的刑事诉讼。

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法一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五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
游戏设计,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愿意参加活动,体现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照片展示,发现校园的美,拉近校园和孩子们生活的距离。
了解学校各个地方的作用,让孩子们明白,这些地方既为我们服务,同样有些规则我们也必须遵守。
作业设计
说一说:校园各个地方的作用和到那里需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5我们的校园
校园
了解
教学反思
同学们,开学三个星期了喜欢我们的校园吗?我们都要在这所学校里度过六年的时间,我们都要共同爱护我们的学校,你对我们学样了解多少呢?你知道我们学校有哪些场室,这些场室各有什么用处,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认识:我们的校园(板书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给大家,让你们做一回“小小密探员”结伴去参观各种功能室,下请大家汇报一下。
你们想参观我们的学校吗?现在我们跟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参观我们的校园。然后分组讨论。
1、出示图书室的图片
(1)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怎么做?
(2)分组讨论:要安静,不能大声说话,拿放东西要轻。。。
2、出示喝水处的图片
(1)来到这个地方,我们要怎么样做?
(2)分组讨论趣。
生:我到了电脑室,里面有好多好多的电脑,我看见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在电脑里画画,可好看了,我想快点长大,好快点到电脑室上课去。
生:我去了图书室,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书,可好多书名的字我都不认识,我要好好学习,识多一些字,好快点能看懂图书室里的书······
师:这些小小的密探员真不错,了解了我们学校的那么的功能用室。不过我们学校大着呢,除了你们说到的这些,还有好多你们不知道的,想知道吗?
教学难点: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交流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意识的本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和内容。

2.理解意识的本质。

3.准确把握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1.政治认同:坚定唯物主义信念。

2.科学精神:通过对意识本质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01物质基础。

(2)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02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纯粹的动物心理并不会□03自发地形成意识。

(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04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05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01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02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03生理基础。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内容: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01客观存在的反映。

都是□02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03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2.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04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意识的□05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3)从意识的□06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07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08决定意识。

思考Ⅰ.一切物质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Ⅱ.错误的意识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反映。

Ⅲ.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Ⅳ.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这种观点正确吗?提示:错误。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有可能是对现实客观对象的虚幻、歪曲的反映。

探究活动一:意识的起源情景:黑猩猩是与人类的智慧最接近的灵长类动物。

它们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能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接水灭火。

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小河的一条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却束手无策了。

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事例。

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常看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

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两个母狼养大的裸体女孩,大的有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

她们的习性像狼,吃生食,爬行,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像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觅食。

问题探究:(1)假如你在船中,船上也放一个水桶。

此时,看到船头起火,你该怎么办?提示:用水桶从河中舀水,将火扑灭。

(2)通过对比,你觉得黑猩猩的心理活动和人的意识有什么区别?黑猩猩有意识吗?提示:①学生依据自己对事例的体会和感悟,自主回答。

②黑猩猩的大脑在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上,远不及人脑,因此黑猩猩不具有意识。

(3)狼孩有健康的人脑,为什么没有产生人类的意识?提示:有了健康的人脑并不意味着就有了意识。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但人的意识还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狼孩虽然有健康的人脑,但长期离开人类社会,所以不能形成人类的意识。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有了人才有人的意识。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和动物的区别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人与动物的区别是劳动。

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3.正确认识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与人的意识的区别一些高等动物(如黑猩猩、猴子、海豚)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但不能因此认为这些动物有意识,这不过是它们在长期进化中对周围环境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反应,与人类的意识活动有本质区别。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①→④→②→③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是什么?(1)滴水穿石是意识产生的哪个阶段?(2)根系沃土是意识产生的哪个阶段?(3)敬德保民是意识产生的哪个阶段?(4)犬吠非主是意识产生的哪个阶段?提示:非生命物质→生命物质的感应刺激→生物的反应形式→人脑的机能。

(1)非生命物质的反应。

(2)生命物质的感应。

(3)人脑的机能。

(4)生物的反应形式。

[答案] A探究活动二: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看到经过训练的动物表演。

如“猴子智取香蕉”“鹦鹉学人说话”“警犬协助破案”“马做算术题”“大象唱歌”等节目。

许多人在感叹之余常常会说,这些“聪明的”动物是“有智能的”。

问题探究:(1)动物的这类“智能活动”是不是一种意识活动?为什么?提示:不是。

动物的“智能活动”只是动物的反应形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动物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所以不可能有意识活动。

(2)人类除了能对具体的事物刺激产生反应之外,还能对语言文字等抽象刺激作出反应,动物则只能对具体事物的刺激才有反应。

为什么?提示: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动物只有第一信号系统,只对具体事物的刺激作出本能的反应;而人类具有第二信号系统,能够对语言刺激作出反应。

如何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3)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的大脑不会产生意识。

(4)电脑不会产生意识,也不能代替人脑。

电脑智能是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接受人的指令进行工作,自身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5)要产生意识,除了人脑,还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长期脱离社会或大脑受到损害的人,不能形成意识。

2.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A.否认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B.承认了动物也具有意识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动物有意识吗?(2)题干材料强调意识的产生了吗?(3)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吗?提示:(1)没有。

(2)没有。

(3)是。

[答案] D探究活动三:意识的本质情景:美术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画出你心目中的鬼和神的形象。

问题探究:(1)图中人物的绘画作品取材于什么?提示:取材于现实中的人和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意。

(2)若你画这幅作品,你在取材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些因素?提示:学生依据自己的体会,自由发言。

(3)依据自己画画的体会,谈谈其中蕴含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提示:上述活动,说明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1.形成意识的条件(1)厂房机器——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生理基础。

(2)原材料——客观存在,是意识的反映对象。

(3)重要环节——生活和实践,通过这一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人脑并被人脑加工和改造。

图示:意识形成的三要素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①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②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摩写,还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3.从意识的含义看物质决定意识4.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1)表现(世界观原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①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②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

③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2)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特别提醒三个“并不意味着”厘清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3.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改造过的”意在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来源B.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C.观念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D.主观是对客观的虚幻反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1)“改造过的”强调的是意识的内容吗?(2)意识产生的来源是什么?(3)“观念能从现实中找到原型”强调的是意识的内容还是形式?(4)主观是对客观的虚幻反映吗?提示:(1)不是,是形式。

(2)客观存在。

(3)内容。

(4)不是,主观意识离不开客观存在。

[答案] B知识点一意识的起源1.人体褪黑激素一般在黑暗条件下分泌,有助于调节和促进睡眠。

而科学研究发现:便携式数码设备会触发睡眠障碍,从数码荧屏投射出的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从而扰乱人体生物钟。

这一研究进一步佐证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一切生命物质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 D解析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有关规律,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①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