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下第二单元第五课时《数的顺序》教案
2022年苏教版小学《认识1~5》教案(推荐)
1~5的认识教材第12~14页的内容。
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3.利用主题图并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认识5以内各数(读数、写数、数序)。
数字3、5的写法。
难点: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1~5各数的含义。
主题图,各种图片,教学卡片、投影等。
1.了解数数情况。
你会从1数到5吗?请你数给同桌听。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1.创设情境。
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节日吗?(教师节)小朋友们在教师节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你们看。
(出示主题图)2.数数。
请你们看着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再仔细观察画面,都有什么,各有多少?然后把观察到的先在小组里说说。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提问:数量是“1”的有哪些?(一块黑板,一个手风琴……)数量是“2”的有什么?同桌互相数数看。
气球有几个,有几个小朋友跳舞,黑板上写着几个大字?数给你的同桌听。
3.认数,读数。
当学生说出“一块黑板”“一个手风琴”时,可以把这些图分别移到下面。
说明:像这样一块黑板、一个手风琴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并拿出印刷体1,贴在黑板图的下面,同时让学生找数量是1的图片或数字卡片,摆在桌子上并读一读。
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3、4、5的认识可仿照1的教学。
4.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教师指着“2”问: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请你拿出小棒(或其他图片)表示这个数,用2根小棒摆一摆,想摆什么样就摆什么样。
再指导同学分别拿出3、4、5根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利用投影展示自己摆的图形,摆完数一数,说一句话。
如“1、2、3,我用了3根小棒摆了这个△。
”(2)找一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1~5各数来表示。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共51课时)
2019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概况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习内容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少数孩子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孩子们已经基本形成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
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本册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
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
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
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
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
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
2015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的顺序》优质课教案
数的顺序【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100以内的数,探找规律。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咱们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看,它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
(出示数学书第35页的“百数表”)课前老师已经让小朋友试着按顺序填完整,并读一读,一起检查过了。
2、揭示“百数表”和课题:这张表中一共住着多少个数?(100个)我们把这个表叫百数表。
这节课,我们要和这100个数宝宝一起学习,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从而进一步认识“数的顺序”。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顺序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课前布置学生填表,既是对前知识的复习回顾,更是希望通过独立观察、思考与填写,进一步感知百以内数的的有序排列。
为新课的进一步探索与应用做好知识与情感的铺垫。
】二、研究与讨论。
(一)探寻规律1、横着看:(红色显示其中的一横排)为了看得更清楚,我们抽取其中的一横排,请仔细观察,相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其它的横排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请每个小朋友再选一个横排,按顺序读一读,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也有这些有趣的现象。
(先独立完成,再要求把自己找的横排和发现的规律说给同桌听一听,最后指名说给全班听一听。
)小结横排规律:从左往右横着看,每次大1.2、竖着看:(红色显示其中一竖排):仔细观察这一竖排的数,从上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呢?(独立找,再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交流发现:个位都是3,十位上的数一个比一个大1.。
再选择1竖排验证后,小结竖排规律:从上往下竖着看,每次大1个10.3、斜着看:出示斜向右下方的一队数:根据告诉你的这些数,你能知道67的右下方应该排谁?你是怎么想的?再出示斜向左下方的一队数:64的左下方应该是多少呢?你又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规律的探求需要有一定的方向,教师适当的引导是关键。
《数的顺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数的顺序》(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正确地按顺序排列数字。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顺序:1-10的数字顺序,相邻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2. 数的排列:按顺序排列数字,找出缺失的数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10的数字顺序,能够按顺序排列数字。
2. 教学难点: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找出缺失的数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1-10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顺序。
2. 新课讲解:讲解1-10的数字顺序,让学生理解相邻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通过挂图展示数字排列,让学生找出缺失的数字。
3. 练习巩固:让学生按顺序排列数字,进行课堂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数的顺序和排列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按顺序排列数字,家长签字确认。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出1-10的数字,用彩色笔标出相邻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2. 用挂图展示数字排列,让学生找出缺失的数字。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按顺序排列数字,家长签字确认。
2. 让学生找出缺失的数字,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数的顺序。
3. 课后作业要适量,家长签字确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数的顺序,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5.数的顺序-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数的顺序-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50;
2.正确说出数字0~50的读法;
3.掌握数字0~50的顺序排列;
4.能够辨别大小(数值大小、体积大小、重量大小)。
二、教学重点
1.数字0~50的顺序排列;
2.数字大小的认识与比较。
三、教学难点
1.辨别数字大小;
2.数字0~50的顺序排列。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教材、钥匙、数字卡片、数字秤、小球等;
2.教学环境:课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观察教师拿出一串钥匙,让学生猜猜里面有几个钥匙;
2.教师把钥匙拿出来,用数字卡片上的数字依次给学生展示,让学生能够正确说出数字的读法。
(二)数的顺序练习
1.小游戏:玩游戏,让学生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2.学生用数字卡片依次排列数字0~50,然后向同桌报数。
–教师可以在此环节引入一些新数字,让学生体验到新数字的大小,激发他们对数字大小的认识;
3.数字绳活动:将数字卡片钉在绳子上,让学生再把数字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
4.教师随机唱出一个数字,让学生竞相找出这个数字,并在数字秤上比较大小。
(三)数的大小练习
1.学生拿两个相同体积的小球,问小球A比小球B轻还是重,并用数字秤进
行比较;
2.学生拿两个相同大小的石子,问石子A比石子B重还是轻,并用数字秤进
行比较;
3.学生把课桌上一列书按大小排列。
六、教学总结
1.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字0~50的顺序排列,并能在大小、体积、重量等方面进行比较;
2.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数字的大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字。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约1222字)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计数器、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数位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二)导入:“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写作:24读作:二十四)(三)新课: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板书:写作:43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读作:四十三3、练习巩固:(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
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
(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
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数的顺序》【说课稿】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数的顺序一、学习目标1.了解0-20的数字,并能够正确说出顺序。
2.能够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
3.能够按顺序完成数的填空、比大小、连线等活动。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数的顺序:0-20的数字顺序。
•比较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比较数字。
•完成练习:数的填空、比大小、连线等活动。
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与学生互动多的、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情境引入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数字0-20。
2.教师出示一个珠子串或者操纵数字卡片,让学生模仿珠子串/数字卡片中数的顺序依次排列。
2)巩固知识1.教师让学生仔细看图,完成数的填空,训练学生观察数字、填入正确数字。
2.教师给出几个数字,让学生依据提示信息连线,练习认识数字、巩固阅读能力。
3)梳理知识1.教师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
2.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4)课堂回顾和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点。
2.教师让学生梳理知识点,留作课后复习。
三、教学重点1.0-20数字的顺序。
2.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
四、教学难点1.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
五、板书设计•数的顺序•比较数字: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数的填空•比大小•连线六、教学反思数字的顺序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感知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能够一步一步掌握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数字的方法,掌握数的填空、比大小、连线等活动的技能。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景引入、巩固知识、梳理知识等,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互动性强。
通过学习,学生们大大提高了数字认知和数学计算的能力,能够熟练理解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使得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数的顺序》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PT课件(第4.3课时)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新知探究
从上往下竖着看,每一 行,大家发现了什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新知探究
从左上角往右下角看每 一斜行,大家发现了什 么?
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斜 行,相邻两个数之间相 差11。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新知探究
从右上角往左下角看每 一斜行,大家发现了什 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新知探究
A.-2+3i B.3-3i C.-3+3i D.3+3i
3、如果(2 x- y)+(x+3)i=0(x,y∈R)则x+y的值是( -9 )
4.已知 (2x 1) i y (3 y)i ,其中 x, y R ,求 x, y
2x 1 y 1 (3 y)
x
5 2
y 4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2
当b=0,此时复数a+bi就是一个实数 也就是,实数集是复数集的一个真子集
当且仅当a b 0时,它是实数0; 当b 0时,叫做虚数; 当a 0且b 0时,叫做纯虚数.
新知探究
这样,复数 z a bi 可以分类如下 :
复数
z
实数 虚数
b b
0 0
,
当a
0时为纯虚数
.
《数的顺序》教案
《数的顺序》教案《数的顺序》教案(通用1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的顺序》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的顺序》教案篇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了整十数和非整十的两位数基础上把100以内的数按顺序整理。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认数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发展数感。
教材的安排突出了整理和找规律。
先让学生把百数表填写完整,然后让学生在百数表里横着选几排、竖着选几排依次读一读,并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初步熟悉了百数表的排列后进行试一试的练习,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四个或五个数,看看框入的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运用自己的发现,根据框里给出的一个数,说出框里其他的数。
这一开放性练习,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100以内的范围里灵活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第2、3两题练习数的顺序以及相邻两数间的关系;第4题从不同角度深化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第5、6两题先通过圈数、读数活动认识单、双数,然后结合生活经验,在现实情境中运用单、双数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判断;第7题让学生学看月历卡,既巩固了对两位数的认识,又为以后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作些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是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目标]1.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100以内数的顺序(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按顺序读写100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和读写。
2. 100以内数的顺序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和读写。
2.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挂图、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字的顺序。
2. 新课:讲解100以内数的顺序,让学生通过数字卡片和挂图来认识和读写100以内的数。
3. 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数的顺序知识来解决。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和读写。
板书设计1. 100以内数的顺序2. 内容:100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和读写、应用。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按顺序读写100以内的数。
2.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数的顺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100以内数的顺序”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包括导入、新课、练习、应用和总结。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 生活实例:利用PPT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字,如时钟、日历、电话号码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数字。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5 百以内数的顺序 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5 百以内数的顺序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百以内的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能够自如地说出百以内的数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听讲解、观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百以内的数的顺序。
2.教学难点•学生在理解百以内的数的顺序时,可能会出现混淆、不清楚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1.游戏法•教师可以利用卡片或磁贴等将百以内的数比大小,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愉悦地学习数学的知识。
2.听讲解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视频等多种形式,讲解百以内的数的顺序。
3.观察法•通过观察教师的操作,或是观察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百以内的数的顺序。
四、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讲述百以内的数的顺序,并出示卡片或磁贴进行演示说明。
2.讲解•教师对于百以内的数的顺序进行深入讲解。
3.游戏•教师可以利用卡片或磁贴等将百以内的数比大小,带领学生进行游戏。
4.讨论•教师与学生针对游戏中出现的不同情景,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
5.总结•教师对于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于数的顺序理解的巩固。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尽可能让每位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2.学生自评•学生可以通过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进行自我评价。
3.家长评价•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聊天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支持。
六、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以便更好地指导下一步教学。
同时也需要时刻向学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024秋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2024秋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第一单元:数一数。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接触1 - 10各数,了解数的意义,会数、会读、会写1 - 10各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 会数、会读、会写1 - 10各数。
- 理解数的意义。
2. 难点。
- 正确书写1 - 10各数。
- 区分数字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一幅美丽的校园场景图,图中有小朋友、花朵、小鸟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在这幅图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事物数量,如“我看到了3个小朋友”“有5朵花”等,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数。
2. 新授。
- 逐一认识1 - 10各数。
- 指着图中的一个小朋友,说:“这是1个小朋友,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
”同时在黑板上板书“1”,并教学生读“1”。
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1”,教师巡视指导,纠正书写姿势和笔画顺序。
- 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认识2 - 10各数,每认识一个数,都让学生数出图中相应数量的物体,多读几遍这个数字,并进行书写练习。
- 数字的意义讲解。
- 拿出5个小棒,问学生:“这里有几个小棒呀?”学生回答后,说:“对,这里有5个小棒,5这个数字不仅可以表示5个小棒,还可以表示5朵花、5只小鸟等,只要是数量是5的东西都可以用5来表示,这就是数字的意义。
”- 再通过举例,如教室里有3排座位,这里的3表示座位的排数,是序数意义;而有3个同学坐在座位上,这个3表示同学的数量,是基数意义,让学生初步区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
3. 练习。
- 完成教材上的“数一数”练习题,让学生先独立数出物体的数量,然后再写一写对应的数字。
- 组织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说数字,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数量的小棒,或者做出相应数量的动作,如教师说“3”,学生可以伸出3根手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的顺序》教案教学设计第1课时数的顺序设计说明百数表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具有如下特点: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百数表中,蕴涵着许多有趣的数的排列。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观察,发现这些数的排列特点并表达出来,同时根据百数表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关注学习活动的设置,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设计了为数涂色、为数找家等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兴致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说出个位上是5的两位数。
2.说出十位上是3的两位数。
3.说出个位上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两位数。
师: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的组成的相关知识,为下面学习数的顺序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1.认识百数表,课件出示教材41页例4中的表格。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师:斜着看,从11到99这组数有什么特点?66和88之间应该填什么数?师:这组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同,它们表示的含义一样吗?学生任选一个数举例说明。
师:斜着看,10除外,从19到91这组数有什么特点?师:这些数的排列都是有一定顺序的,下面我们就按照数的顺序,把其他数写出来。
(2)按照数的顺序,填写百数表。
学生完成百数表,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并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填写。
师:这个表格中一共有多少个数?(板书:百数表)(3)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
师:观察这两组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生1:十位是3的数都在一横行上(40除外),后面一个数总比前面一个数多1。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课时)教案与反思
2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第1课时数的顺序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材第29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使学生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重点难点重点: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难点:了解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学习新课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1)问题:按顺序在方格里填数。
(2)规律:①横行观察:每一横行中都有10个数,除了第一行以外,每行前9个数的十位上的数都相同。
个位从左到右依次增加1。
最右边的一个数是整十数(最后一行是一百),同一横行的数后面的数都比前一个数多1。
②竖列观察:每一列也都有10个数,在同一竖列中,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十位上的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即同一列中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多10。
③从左上方到右下方观察:除了最后一个数外,个位和十位分别依次增加1。
从右上方向左下方观察:除第一个数外,个位依次减少1,十位依次增加1。
④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单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双数。
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30页“试一试”。
(1)(答案不唯一)2.完成教材第30页“想想做做”。
第1题:30 31 32 34 35 36 37 3 39 40100 99 96 95 94 92 91 90 89 88第2题:(1)70 (2)99 (3)39 41第3题:已经看过34位病人了。
小学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1~5的认识》教案 教学⽬标 1、让学⽣在初步理解1~5各数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正确读写这些数,体会并认识5 以内数的顺序,会解决关于数的认识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步体会数与⽇常⽣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分类的思想,初步体验把总个数分成两 部分的事实。
养成从数学⾓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3、感受数与数的关联,产⽣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5的意义、正确规范的书写1~5各数。
难点:逐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学情分析:初步理解了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1~5各数表⽰物体的个数。
教材分析:第5题体会数的顺序,第6题指导学⽣先想后画,第7题启发学⽣按不同的标准分,第8题让学⽣站⼀站,再说⼀说前后各有⼏个同学。
教学准备:PPT图⽚、圆⽚、计数器、磁性教具等。
学程设计 导航策略 修改调整 ⼀、揭⽰⽬标,知识梳理。
(预设2分钟) 1、学⽣按顺序数数。
2、明确学习⽬标。
⼆、巩固内化,查漏补缺。
(预设28分钟) 1、基本练习: ①摆圆⽚数数 边摆圆⽚边数数,集体从1数到5。
②⿊板上贴出1~5五个数(不按顺序),请你从中选出其中两个数写在练习本上,写的⼏就在后⾯画⼏个○。
请⼏个⼩朋友在⿊板上的数下⾯摆出相应的圆⽚。
③“想想做做”第5题。
排⼀排、读⼀读,进⼀步明确1-5的顺序。
交流要求:你是怎么排的?有不同的排法吗? 2、发展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6题。
导学单: (1)读⼀读花瓶上的数,看看每个瓶⾥花的朵数对不对? (2)根据花瓶上的数补画出缺少的花。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以及数量关系较难理解加、减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材的编排是先教学口算,再教学笔算;教学口算把加法和减法分开进行,教学笔算则把加法和减法合在一起;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教学穿插进行。
全册教案
教材分析
《义务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是按照教育部2011年12月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于2012年4月经过教育部审定通过,供一年级下学期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
1、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顺序和大小比较。
3、认识图形(二)。
4、认识元、角、分。
3、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识别图形,画、折、剪、拼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2.引导探究。
3.联系生活。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
5、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的情境中,理解20以内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会正确的进行口算,并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义,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灵活。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以及数的顺序、大小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2.第二单元:数的运算3.第三单元:认识图形4.第四单元:分类与排序5.第五单元:测量6.第六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顺序、大小比较。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运算规律。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1课时:数的读写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讲解:讲解数字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读写数字,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2课时:数的顺序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排队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数的顺序。
2.讲解:讲解数的顺序,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排序,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二单元:数的运算第1课时: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
2.讲解:讲解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加减法运算,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2课时: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
2.讲解: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第1课时:平面图形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形。
2.讲解:讲解平面图形的特点,让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练习:让学生独立识别平面图形,并进行小组比赛。
第2课时:立体图形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形。
《数的顺序》教案
《数的顺序》教案《数的顺序》教案1难点名称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根据按行数、列数确定一个数的位置。
2.通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发现百数表中简单的规律。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
2.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
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导入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
读一读,打个招呼吧!哇!太乱了。
没关系,那就请它们先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教师为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
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知识讲解(难点突破)2.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排列规律。
(1)第一支数队伍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排得很整齐。
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吧!我们一起读一读,请它们入住。
(1 、2 、3 、4 、5、 6、7、 8、9 、10)(2)又来了一支数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就让他们入住第二行吧!(11、12 、13、 14、15、16、17、18、19、 20)(3)瞧!瞧!这里来了一支特殊队伍。
(11、22、33、44、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你猜到了吗?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再下一个呢?(66、77、88、99)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都一样,但是它们表示的意思却不一样。
(4)咦?又来了另一支数队伍。
(10、19、28、37、46、55、)这支数队伍的下一个数是几?再下一个呢?(64、73、82、91)原来,这些数队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下面我们就按这些顺序,请其它的数朋友也住进它们的家吧!全部都住满了,这儿一共有100个数呢!它们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一下第二单元第五课时《数的顺序》
教案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
第五课时数的顺序
单元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发展;会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五个五个地数数;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百以内各个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以及相应的减法;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让学生初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据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
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数100以内的数。
课时划分:
(10课时)认识整十数1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认识几十几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
及相应的减法1课时;数的顺序、单双数1课时;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多些和少些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页的例题,第12~1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显示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如:41、42、4
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一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
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交流。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
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在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在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
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5、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表格。
教师示范在表格中一次圈3个双数,提出:你能照样子接着圈一圈吗?再把圈出的数读一读。
启发思考:你觉得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特点?没有圈出来的数呢?指出:圈出来的是双数,没有圈出来的是单数。
进一步要求学生随意说一个数,让大家听听是单数还是双数。
6、想想做做第6题。
先指导学生弄清图意,特别是左右位置关系的相对意义,再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判断的理由。
7、想想做做第7题。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见过月历卡?再出示一张放大的月历卡,指导怎样看。
然后进行讨论:四月份有多少天?3日、13日和23日各是星期几?这个月哪几日是星期日?在月历卡里还看懂了什么?想到些什么?
四、总结评价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后记:尾数是零的双数理解的不够好.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
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