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课件
合集下载
说明文阅读复习公开课.(61页)ppt
归纳方法:
抓住显著语言标志 把握文章段落层次
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
试题一: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
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 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 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 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时间顺序
年代:古→今; 季节:春→冬 一天:早→晚 ……
空间顺序
方位:近→远、前→后、左→右、南→北、 低高……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逻辑顺序
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表及里 由抽象到具体 由原因到结果……(可综合运用)
判断下面两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 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 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 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的。词这语些)文字是刻在乌龟
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
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
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
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表示时间的词语)
(三)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 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 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 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13.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 分析其作用。(3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3分)
说明文阅读 专题复习课件
说明文阅读的解题程序
• 先读原文通大意, • 再读题干做标记, • 找出范围对应句, • 比较选项看差异。
《人类的理想身高Βιβλιοθήκη 多高》参考答案•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分) • 【答案】人类的理想身高。 •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对象。解答此题首先观察
文章标题,说明文的标题一般就包含说明对象, 本文的标题为“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然后分 析文章内容,文章第①段通过举例引出对人类的 理想身高的说明,文章第②~⑩段具体阐释人类 的理想身高为168厘米的理由,文章第11段总结 观点,照应文章的开篇;最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 分析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类的理想身高 。
课堂小结
静心读文 明确考点 掌握技巧 规范答题
2.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概括一下为什 么身材矮小的人容易长寿?(2分)
• 【答案】①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面积将按平方数 增加,体积则按立方数增加。于是,人体生理功能 的维持就勉为其难,从而影响寿命。②因为矮小, 体表面积相应地减小,则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 所有的器官和生理系统也不会太疲劳和负担过重。
•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解答此题,找 到文中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概括即可,根据题干问题 可知,我们需要阅读的范围是第②段和第⑩段,阅 读第②段和第⑩段,我们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提 取概括即可。
3.本文第①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 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答案】列数字。通过列数字,使荷兰人的平均 身高和理想身高的概念更加清晰、直观、具体, 便于读者理解。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 义和作用。(4分)
• 【答案】(1)“勉为其难”的意思是“勉强去做能力所不及或不 愿去做的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体身高达到一定高度,人 体的生理功能就难以维持。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课件)-+2025年中考语文部编版一轮专题复习(山东)
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差不多、一两个……
生动性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高频考点·释疑难
15
考场阅读步骤 说明文阅读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整体阅读(3分钟)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并对关键语句(如首括句、中心句、总结句等)进行 勾画。 2.通过标题和全文梗概,明确文章的类别。 3.把握说明对象及相关特征,以及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4.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厘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专题十四 说明文阅读
中考新风向 必备知识·夯根基 高频考点·释疑难 真题精练·提素能
中考新风向
3
1.阅读说明性文字,能区分事实与观点。 学业质量 2.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标准 3.能利用掌握的多种证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能运用文本信息 解决具体问题。 1.掌握说明文的相关知识,以及常见考点的答题技巧。 2.选文的范围很广,一般侧重于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科技创新、社会
28
考点五 品味说明语言 一、准确性答题模板
1.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用“××”词,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符 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与权威性)。 2.加点字词能否删去 不能。加点词“××”意思是……,说明了……。删掉后,句子(语段)的意思就 变成了……,显得绝对化,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使……(说明对象)栩栩如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修辞角度 运用了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1
考点六 拓展延伸 一、谈启示或观点
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堂PPT
不能替换,XX词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或 起什么作用),而XX词的意思是XX,替换 后不符合原文意思,(或替换后起不到这 个表达效果,)替换后语言不够严密
27
六、筛选信息。 1、文中指示代词(这、这些、那、那些、 如此、此……)指示的内容。 (一般先找前面的,再找后面的,可以将找 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中读一读, 看是否合适。如:216页第3题)
17
(1)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被开 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储量可能大大超过
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总储量。 这些能源
是甲烷的气水混和物。它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
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 成的,呈冰晶状。这种能源深埋在海平面500米 至3000米的沉积物中。
答案:海底能源是指蕴___藏___在___海___底__泥___土___中___的 _丰___富___的___未__被___开___发___的冰___晶___状__的甲__烷___气___水___混__合___物__ 。
程序顺序;制作过程 31
总 结:
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多多练习。
32
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
不够准确。
22
P212 P218 P219
.不是多余的,是作者有意为之。“可能”表示推 测的语气,表明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禽流感H5N1病毒 对人体一定产生致命作用,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
不能,“很”修饰“可能”,加强了“甲型H1N1 流感过了夏天就没事”的可能性的程度 ,删去后减弱 了语气,与事实不符,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209页第4题 210页第1题
4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会给某个事物下定义。 学习重点:同上
27
六、筛选信息。 1、文中指示代词(这、这些、那、那些、 如此、此……)指示的内容。 (一般先找前面的,再找后面的,可以将找 到的内容放在指示代词所在的句中读一读, 看是否合适。如:216页第3题)
17
(1)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被开 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储量可能大大超过
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总储量。 这些能源
是甲烷的气水混和物。它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
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 成的,呈冰晶状。这种能源深埋在海平面500米 至3000米的沉积物中。
答案:海底能源是指蕴___藏___在___海___底__泥___土___中___的 _丰___富___的___未__被___开___发___的冰___晶___状__的甲__烷___气___水___混__合___物__ 。
程序顺序;制作过程 31
总 结:
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多多练习。
32
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
不够准确。
22
P212 P218 P219
.不是多余的,是作者有意为之。“可能”表示推 测的语气,表明没有确凿的证据说明禽流感H5N1病毒 对人体一定产生致命作用,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
不能,“很”修饰“可能”,加强了“甲型H1N1 流感过了夏天就没事”的可能性的程度 ,删去后减弱 了语气,与事实不符,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209页第4题 210页第1题
4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学会给某个事物下定义。 学习重点:同上
说明文的阅读指导(中考及初中学年复习精品课件)
• 三种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一般<—>个别 现象<—>本质 原因<—>结果 概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 说明文的线索
• • • • • • 1、感情线索 2、事物线索 3、人物线索 4、思绪线索 5、景物线索 6、行动线索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 作诠释、摹状貌。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作引用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摹状貌
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得得方法。 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可以增强说明 的形象性、生动性。 说明事物的特征,根据其性质、角度,把事物分成如干类别,分 别加以说明。 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 引用名言、故事、谜语、传说等资料说明事物,增加形象性的方 法。 通过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 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来说明事物的 本质属性。 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 的认识。 用描写的方法,摹写食物情状的方法。
●语言的准确性﹙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 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 符合实际。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 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 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 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 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一般<—>个别 现象<—>本质 原因<—>结果 概括<—>具体 部分<—>整体 主要<—>次要
• 说明文的线索
• • • • • • 1、感情线索 2、事物线索 3、人物线索 4、思绪线索 5、景物线索 6、行动线索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分类别、作比较、作引用、画图表、下定义、 作诠释、摹状貌。
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分类别 作比较 作引用 画图表 下定义 作诠释 摹状貌
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得得方法。 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可以增强说明 的形象性、生动性。 说明事物的特征,根据其性质、角度,把事物分成如干类别,分 别加以说明。 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 引用名言、故事、谜语、传说等资料说明事物,增加形象性的方 法。 通过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事物的一种方法。 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来说明事物的 本质属性。 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晰 的认识。 用描写的方法,摹写食物情状的方法。
●语言的准确性﹙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 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 “……”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 符合实际。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 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 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 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 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 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说明文阅读指导ppt课件(35页)说课材料
文学性标题的作用
描述性、抒情性语言常用修辞 方法提示: 1分析语言修辞特点 2说明作用:
A吸引读者引起思考 B引出全文内容
大自然的现象——风 [叶冰] 大自然的现象真是千奇百怪,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走动。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 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调皮的顽童;一会 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 恶煞凶神,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 常的。 那么,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 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 个空气流动系统,即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 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 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 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 等。
明 打比方
方 画图表
法
下定义 作诠释
分类别 摹状貌
• 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 , • • 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 , • • 摹(状貌)、(作)诠(释)、画(图表) 。
➢掌握说明方法 (语言标志)
•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
风对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的原理,给船加上风帆。
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明 代,郑和7次下西洋使用的帆船就有2000多吨重,足以 显示当时造船业的高度发达及风的巨大作用。近代,由 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由于现代 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 逐渐回升了。日本曾提出造5万吨的风帆货轮的方案, 荷兰也设想建设更大吨位的集装箱船。新型的帆船会乘 风破浪地驰骋在辽阔的海洋上。
说明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17张PPT)
(2)“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 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 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说明文语言的要求 准确性、严密性。
(3) “说明事物要求准确性和科学性,文中第五自然段的内容如何体现这一要求?”
逻辑顺序:
要
求:
懂得判断 , 懂得分析
例: 《苏州园林 》 逻辑顺序 从全文看,是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说明;从部分看按由主到 次,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来说明.(注意对课文的综合分析)
判断并分析以下课文的说明顺序:
A:《南州六月荔枝丹》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A 逻辑顺序 从全文看,先说荔枝的形态和果实,再介绍荔枝生产的有 关情况,这是由主到次;介绍荔枝的形态和果实时,按由外到内、由表及 里的顺序说明. B 逻辑顺序 文章开头描述花朵的红色、春天的红紫烂漫,这是介绍现象, 主体部分详析花朵呈现红色的原因,这是说明本质。 按由现象到本质的顺 序说明.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 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 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 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 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 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 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 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 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 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 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 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 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 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 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 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说明文阅读复习ppt课件(19页)
C.运用科技 、社科、新 闻作品中的 信息解决相
关问题
运用文章 的知识, 正确理解 分析生活 中的问题
2018年 2012年 2011年
1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
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 鸟死亡的几种原因。(4 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
应该怎样理性对待胶囊 类药品。(4分) 1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
B.偷换概念,应是“塑料微珠”;C.应是造成入侵物种的传播; D.还来源于日常用品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 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②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 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 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 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文中说的是“搭载”,并非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 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 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都有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 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即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 有的微塑料及在运输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珠;另一类是 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经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 用,碎片化后形成的微塑料。
(5)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特 征,使读者对其有更确切的了解
说明方法
具体作用
(6)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 文章的趣味性
说明文阅读指导(精品优质课件)
引资料作用:引用……,具体详实的说明……的特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引资料:是借用别人已说过的话来进行说明。 如:《国宝——大熊猫》一文,引用西班牙国王的祝贺语,说明人工饲养大熊猫能繁殖出下一代是一件大喜事。 引资料一般有双引号作标志,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来说明,更容易让人信服。
总结
02
01
01
如:《统筹方法》一文中,列举三种泡茶喝的做法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办法甲好,办法乙和办法丙都窝了工,从而说明事前做好统筹,抓住关键环节的重要性。 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02
作比较的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鲜明突出的强调了……的……特点。
考点8、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9: 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7、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引资料:是借用别人已说过的话来进行说明。 如:《国宝——大熊猫》一文,引用西班牙国王的祝贺语,说明人工饲养大熊猫能繁殖出下一代是一件大喜事。 引资料一般有双引号作标志,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来说明,更容易让人信服。
总结
02
01
01
如:《统筹方法》一文中,列举三种泡茶喝的做法进行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办法甲好,办法乙和办法丙都窝了工,从而说明事前做好统筹,抓住关键环节的重要性。 使用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能更好地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说明的效果。
02
作比较的作用:通过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鲜明突出的强调了……的……特点。
考点8、文段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考点9: 补写相关语句
类型1、在空格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考点7、概括信息
类型: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对策 :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知识复习 课件 (3张PPT)
01
问题1答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 趋势和挑战。
02
03
04
问题3答案
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包括医疗、金融、交通、教育等 。
练习题二及答案解析
练习题二:阅读以下说明文,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
答案解析
练习题二及答案解析
问题1答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04
问题4答案
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全球合 作和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和 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应对气候 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简答题
总结词
简答题是中考说明文阅读中较为灵活的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 能力。
详细描述
简答题通常会提出一些与说明文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简要的回答。 在解题时,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理解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和细节信息,同时还需要对 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以便能够准确回答问题。学生需要注意回答问题的条理性
详细描述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包括客观性、科学性、条理性和准确 性。客观性是指说明文在写作过程中要避免主观臆断和 情感色彩,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科 学性是指说明文所提供的信息和知识要符合科学原理和 事实;条理性是指说明文在组织结构和语言表达上要条 理清晰、逻辑严密;准确性是指说明文在用词和数据引 用上要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歧义或误导。
问题2答案
垃圾分类的方法包括厨余垃圾分类、可回收 垃圾分类、有害垃圾分类和其他垃圾分类。
问题3答案
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减少垃圾处理压力、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说明文阅读指导课件(共25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白莲洞:无数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⑤随着“柳江人”研究的深入,有专家学者在考察发掘发现,“柳江人洞”低矮狭小,黑暗潮湿,并不符合古人类选 择居住地的标准。那么“柳江人”为何出现在这里呢?白莲洞遗址为“柳江人”的身世之谜提供了一个答案。
⑥白莲洞遗址位于柳州市郊白面山南麓的一个山洞内,距离“柳江人洞”仅2公里。经过专家们历次的发掘,白莲 洞遗址出土了两颗人类牙齿化石、大量石器、骨器和哺乳动物的化石。根据其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特征,确定 “白莲洞人”年为距今37000~7000年。
B.侗族大歌历史悠久,在侗语中称为“嘎老”,其歌词内容在陆游和邝露的著作 中均有记载。
C.何族大歌是一种"众低独高"的音乐,由3人以上的歌班演唱,每个歌班包括 至少一个领唱、一个高音和若干低音。
D.侗族大歌是侗家人的精神食粮,它倾诉侗家人的喜怒哀乐,向人们讲述人 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因为浓缩柳江人、白莲洞人、鱼峰山人等数万年史前文化积淀,柳州成 为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热点。
B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一个展柜内,并列放置着柳州的“白莲洞人”头骨与北京 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头骨。
C.根据白莲洞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遗物的特征,专家们确定“白莲洞人” 的年代为距今37000—70 000 年。
二、考点扫描及对应的命题角度
二、考点扫描及对应的命题角度
1.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
①判断说明对象 ②根据说明对象区分说明文类别
2.提取文本信息。
①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找出指代对象或内容 ③判断文本信息表述的正误
二、考点扫描及对应的命题角度
3.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⑺用引用:引用别人的话 (标记是引号)或资料。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给读者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2、分类别:使更有条理,更能清楚的说明事物。 3、列数据:使对被说明的事物了解的更具体、更精确。 4、作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5、下定义: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以揭示 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6、打比方: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形象性。 7、用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一、说明文的特征
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标志
注:说明文要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 和写作说明文都要抓住这一点
中心句
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 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一般情况下 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多。
中心句的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 极少数在段中。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导 Nhomakorabea 认识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也可以配合运
。 用描写、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
说明文的类别
事物说明 事理说明
旨在介绍某一事 物的特征、功能
《中国石拱桥》
旨在讲明事因、 物因 《大自然的语言》
复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 手?
▪ 说明的对象、特征。(说明中心)
说明顺序 说明的结构特征 说明方法 说明的语言
课堂小结:读、写说明文的口诀
找对象 抓特征 理顺序 明结构 定方法 重语言
等。(其中着重体现在②③上)
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加线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
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
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二十三点五米。旅人桥大约
建成于公元二八三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
面平行
方法:
⑴修饰、限制性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不能删去,该词说明了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⑵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 方面。
怎样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 题目 :《桥之美》 B 抓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 C整体把握,概括。
原则是:既要注意整体把握, 又要注意局部的研究。
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 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 。可综合运用
三、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 总—分 分—总 总—分—总(事物)
2、递进式 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 (事理)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根据具体内容、写作目的来选用。
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作诠释 用引用 摹状貌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 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象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 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 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 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 跑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摹状貌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jiao
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而、比…… 和…… 不同 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8、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 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9、作诠释:对事物有更详细、具体的了解。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 (总) 平实、生动(风格)
或概括,或具体; 或简洁,或丰腴; 或精练,或详尽; 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
①动词的精确选用; ②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 ③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 ④表方位、时间和序数的词语的运用
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给读者以具体鲜明的印象。 2、分类别:使更有条理,更能清楚的说明事物。 3、列数据:使对被说明的事物了解的更具体、更精确。 4、作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5、下定义: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以揭示 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 6、打比方:增强说明的生动性、形象性。 7、用引用: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一、说明文的特征
特征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标志
注:说明文要说明被说明对象的特征,阅读 和写作说明文都要抓住这一点
中心句
中心句指的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 常用概括和提示的方式进行表述。一般情况下 一段只有一个中心句,且以短句居多。
中心句的位置:大多在段首,有的也在段尾, 极少数在段中。说明文阅读 复习指导 Nhomakorabea 认识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也可以配合运
。 用描写、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
说明文的类别
事物说明 事理说明
旨在介绍某一事 物的特征、功能
《中国石拱桥》
旨在讲明事因、 物因 《大自然的语言》
复习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 手?
▪ 说明的对象、特征。(说明中心)
说明顺序 说明的结构特征 说明方法 说明的语言
课堂小结:读、写说明文的口诀
找对象 抓特征 理顺序 明结构 定方法 重语言
等。(其中着重体现在②③上)
体会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加线的字词能否改动或去掉?为什么? 赵州桥……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
略窄,宽九米。 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
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十六米到二十一点六米。 长虹大桥……石拱长达一百二十三点五米。旅人桥大约
建成于公元二八三年。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六O五年左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
面平行
方法:
⑴修饰、限制性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不能删去,该词说明了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⑵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 方面。
怎样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 题目 :《桥之美》 B 抓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 C整体把握,概括。
原则是:既要注意整体把握, 又要注意局部的研究。
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 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 。可综合运用
三、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 总—分 分—总 总—分—总(事物)
2、递进式 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 (事理)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根据具体内容、写作目的来选用。
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作诠释 用引用 摹状貌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 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松鼠不象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 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 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 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 跑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
摹状貌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jiao
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而、比…… 和…… 不同 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8、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 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9、作诠释:对事物有更详细、具体的了解。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准确 (总) 平实、生动(风格)
或概括,或具体; 或简洁,或丰腴; 或精练,或详尽; 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
①动词的精确选用; ②表数量词语的合理运用; ③修饰、限制词语的精心选择; ④表方位、时间和序数的词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