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练习)
诸子喻山水复习
《诸子喻山水》复习
班级姓名学号
一、文学常识复习
1.《论语》所记载的是的言行,他是家思想的创始人,与并称为和。
2.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家的集大成者。
3.道家的代表人物是,代表作品是
二、词语解释,若有词类活用,请指出。
1.譬如为.山:
2.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3.上下交朴
..:
4.以道为舍.:
6.海不辞.水:
7.明主不厌.人:
8.知.者乐.水:
9.亟.称于水:
10.盈科
..而后进:
11.苟.为无本:
12.登东山而小.鲁:13.观水有术.:
14.容光
..必照焉:
15.故几.于道:
16.正.善治.:
17.夫唯不争,故无尤.:
18.江海所以
..能为百谷王者:
19.以.其善下.之:
20.水因地而制.流:
21.兵无常.势:
22.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24.天下莫.不知:
三、翻译句子,若有特殊句式请一并指出。
1、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3、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
5、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6、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
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三)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三)
班级姓名
本课知识点:
一、熟记课文中的名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在山水中寄寓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哲理
二、练习:
1.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几:正:尤:易:
②、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A.且庸人尚羞之 B.谁善利万物而不争
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2分)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大王来何操
三、小结全文
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
2、这些物态物性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先贤以山水为喻的名篇佳作?从中你悟出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
课后作业
一、翻译9-11段。
诸子喻山水(练习)
诸子喻山一、基础知识1、孔子,名_____,字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_______学派创始人。
《_______》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_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学派创始人。
著作《______》,又名《道德真经》3、孟子,名____,字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课文字词句梳理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2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曰:“3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4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诸子喻山水(人教版高二选修)
诸子喻山水(人教版高二选修)《论语》:孔子与弟子及当时人物的谈论应答的语录,由孔子的弟子与再传弟子纪录编辑而成。
内容大多是孔子对教育、修身、治国的见解,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
孔子的思想和言论主要保存在《论语》一书中。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箦,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注:譬如为山--积土成山。
为,堆积,动词。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
平,填平,动词。
篑--装土的竹筐。
(功亏一篑;:匮乏,石室金匮;溃烂、溃疡、崩溃;回馈、馈赠)。
止--停止。
覆--倾倒。
进--继续。
往--前进。
译:孔子说:(为学)好比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却停止了,这完全是自己要停止的。
又好比填平一处洼地,即使才倒了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努力填平,终有填平之日,也还是要自己填平啊!“这段话说明什么道理?以“为山”为喻,从反正两方面说明事情成败在于人的作为。
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
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韩非子》:韩非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喜刑名法术之学”,后世称他为韩非子。
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
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
韩非写了《孤愤》《五蠹》等一系列文章,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公元前234年,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上书秦王,劝其先伐赵而缓伐韩。
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与姚贾一道进谗加以陷害,韩非被迫服毒自杀。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
他的历史观,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诸子喻山水加点字及复习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子曰:《论语·雍也》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66章)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知识要点: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
孔孟尚仁重德,老子尚柔,孙子的慎兵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语录体散文。
(高中学过《〈论语〉七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代表,“亚圣”,主张仁政。
(高中学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即《道德经》,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
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孙子,名武,《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家”。
建平中学语文:诸子喻山水
“知”同“智”,聪 明 2、是之取尔。 “尔”同“耳”, 罢了 3、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完 全 “正”同“政”,为 4、正善治 政 5、明主不厌人 “厌”同“餍”, 满足 1、知者乐水
1、君子之志于道也。(立志)
2、正善治,事善能。(正,为政; 事,做事)
3、夫兵形象水。(兵,用兵,打仗)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 何取于水也?” 亟,数也。水哉水哉,叹美之辞。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原泉,有源之
水也。混混,滚滚,涌出之貌。不舍昼夜,言常出不竭 也。盈,满也。科,坎、坑也。言其进以渐也。言水有 原本,不已而渐进以至于海;如人有实行,则亦不已而 渐进以至于极也。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走进深谷,不 知道地是多么深厚。深溪:深谷。
[出处]《荀子· 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 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5.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 深 --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 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原喻要广纳 人才,才能成就大业。让:推辞,拒绝;择:选择,引申为舍 弃。
[出处]秦· 李斯《谏逐客书》:“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 明其德。”
6. 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 --许许多多河流要学大海,(流行不息)终于流入大海; 丘陵要学高山,(但停止不动)最终不能到达高山的高度。
[出处]汉· 扬雄《扬子法言》:“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丘陵学山而不至于山, 是故恶夫画也。”
《诸子喻山水》整理
表转折,却 表转折,然而 表承接,就 表修饰,着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独立性 宾语前置的标志 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的 被 成为 是
四、词类活用: (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 1、 知者乐 感到快乐 2、 仁者寿 延年益寿 3、 动善时 把握时机 4、 以其善下之 (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 1、 不舍昼夜 2、 七、八月之间雨集 (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 (四) 意动用法: 1、 君子耻之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三) 省略句: 1、 不舍昼夜。(省略主语) (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省略谓语) 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 宁静的处世。 3、其涸也,可立而待也。(省略动宾) 它们(一旦)干涸了,(也)能站着等待(它 们的充盈)。 4、水因地而制流。(省略介宾) 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五.文言句式: (一) 判断句: 1.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 (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 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 被动句: 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 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 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古义:利导,今义: 锋利。 22、故几于道 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 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 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 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 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 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 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高二】《诸子喻山水》练习(带答案)
【高二】《诸子喻山水》练习(带答案)《诸子喻山水》练习(一)读《论语》,识成语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18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9叶公问政。
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2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二.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6.居善地安于卑下(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四)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弱点7. 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二) 被动句: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1.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
(省略谓语)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水因地而制流。
(省略介宾)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诸子喻山水》练习答案
《诸子喻山水》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1.比如 2.即使 3.前进 4.残害 5.潜伏 6.交:同;朴:纯朴7.房舍,引申为归宿 8.推辞,拒绝 9.爱好 10.快乐 11.停留,止息12.屡次,一再 13.坎,坑 14.到达 15.如果,假如 16.名声17.以……为小,感觉……很小 18.方法 9.不向前流 20.事物到达一定阶段。
21.帮助 22.接近 23.交友 24.过失 25.处在……的下游 26.代替27.根据 28.固定的
二、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必”同“毕”,尽,完全 2.“知”同“智”,智慧的,聪明的
3.“混混”同“滚滚” 4.“尔”同“耳”,罢了
5.“正”同“政”,为政 6.“厌”同“餍”,满足
三、指出下列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判读句 3.介宾后置 4.宾语前置 5.宾语前置,介宾后置6.介宾后置 7.介宾后置
四、文学常识
1.丘,仲尼,春秋,儒,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语录。
2.轲,子與,战国。
亚圣。
3.老聃,李,耳,伯阳,道。
《道德经》,“无为而治”,开创了我国哲学思想的先河。
4.夷吾,仲,《管子》。
5.法,《韩非子》
6.武,长卿。
《孙子兵法》
1。
诸子喻山水整理
《诸子喻山水》整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2.知者乐水3.源泉混混4.是之取尔5.正善治6.明主不厌人二.古今异义的词组: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指君王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坚强的力量三、词类活用1.以其善下之名词作动词,处于下方2.君子耻之意动用法,以为耻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意动,以为小4.譬如平地形容词作动词,填平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形容词作动词,帮助6.盈科而后进使动,使满7.故能成其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的境界8.君子有志于道者名词作动词,有志于四、文言特殊句式: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判断句2.苟为无本。
判断句3.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动句4.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被动句5.仲尼亟称于水。
介词结构后置6.何取于水也?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被动句8.故几于道。
介词结构后置9.君子之有志于道也介词结构后置10.天下莫柔弱于水。
介词结构后置11.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宾语前置12.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宾语前置13.处众人之所恶省略句五、一词多义(一)于1、仲尼亟称于水2、何取于水也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故几于道5、天下莫柔弱于水(二)而1、盈科而后进2、可立而待也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4、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三)之1、君子耻之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3、流水之为物也4、是之取尔(四)为1、苟为无本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4、譬如为山5、流水之为物也六、固定句式: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2.以其无以易之。
七、文学常识1、孔子,名,字,时期国人。
是我国古代的伟大的家、家、家。
《论语》是记录言行的体散文集。
是一部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老子,即,一说姓,名。
时期思想家,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又名《》。
3、《孙子》又称《》,作者,字,末期齐国人,先秦家的代表人物。
4、管仲,名,字仲,颖上人,曾使齐国成为“”之首,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
诸子喻山水》练习
• 太山不立好恶,________;江海 太山不立好恶,________; ,________;江海
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 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
譬如为 譬如为山 知者乐水 仲尼亟 仲尼亟称于水 盈科而后进 上无忿怒之毒 上无忿怒之毒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朴,以道为舍 不舍昼夜
故无尤 故无尤 君子耻 君子耻之 故声闻 故声闻过情 海不辞水 明主不厌 明主不厌人 水因地而制宜
不择小助,________. 不择小助,________. • 子曰:“___________,仁者乐山.知 子曰: ___________,仁者乐山. 者动,___.___,仁者寿. ,___.___,仁者寿 者动,___.___,仁者寿.”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_______. • ___,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 ___,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故几于道.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____.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____. • 弱之胜强,_____,天下莫不知,莫 弱之胜强,_____,天下莫不知, ,_____,天下莫不知 能行. 能行.
故兵无常 故兵无常势
•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4分) )(4 A是之取尔 B何取于水也 C名成于前,德垂于后 名成于前, 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翻译下列句子并分别指出寓意
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昼夜。 昼夜。”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⑵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故能为百谷王。 之,故能为百谷王。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⑶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下.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 语文)
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诸子喻山水(高二下语文)虞山水一.通假字:1.如果头脑不在地面上,则不需要携带物体。
“必须”和“完成”是一样的,而且已经精疲力竭了。
2.知者喜欢水。
“知识”和“智慧”是一样的,智慧也是一样的。
3.来源黑帮“黑帮”与“滚球”相同。
4.只是“呃”和“耳朵”。
5.良好治理“良好治理”与“治理”相同。
二.古今异义:1.不落伍。
古代意义:贫穷,现在意义:未来。
2.虽然一个人落后了,但古代的意思是:甚至,现在的意思是:虽然。
3.泰山不确定好恶。
古义:不,今义:第四。
河流和海洋不选择小援助。
古意:别无选择,今意:别无选择,小协助。
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寄托形体。
6.穿越山海,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古代意义:心灵,现代意义:经验和心灵。
7.没有隐藏的怨恨。
古义:臣民,今义:下。
8.从上到下交接。
古老的含义:回归简单,回归真理。
现代意义:沟通和简单。
9.以道为弃。
古义:归宿,今义:弃绝。
10.大海离不开水。
古代的意思是拒绝,现在的意思是说再见。
11.清明的主不厌倦人。
古义:憎恶,今义:恨。
12.什么来自水?古代的意思是:得到,现在的意思是:承认。
13.英科落后。
古代的意思是:看,向前流,现在的意思是:科学,后来的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我听说过爱的古老含义:名誉、情感;金一:视觉和听觉,实用。
17.在圣人之门游泳的人很难说古代的意思是学习,现在的意思是玩耍。
18.光一定要亮。
古代含义:小间隙,现代含义:调节和照明。
19.我们不能没有盈科。
古老的正义:我们不向前流动。
现代正义:我们没有能力。
120.无章无古意:登台,现意:写一篇文章。
21.水能使万物受益,而无需战斗。
古义:引导,今义:犀利。
22.因此,它几乎与道相似。
古代含义:接近,现代含义:几乎。
23.与山人交朋友,古代义:交朋友,现代义:和谐。
诸子喻山水完整练习答案
诸子喻山水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启示:事情成败关键不在力量大小而在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②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事,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启示:君主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大的胸襟,才能治理好国家③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启示:治国治学要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势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启示:要如智者般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如仁者般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⑤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启示: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不断进取⑥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启示:要务实求学,循序渐进,名副其实⑦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启示:为人立志高远,视野开阔;治学讲求方法,循序渐进,逐步通达⑧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启示: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人应不争。
⑨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启示:海纳百川,为人谦逊,处下不争。
⑩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启示:体现“贵柔”的思想主张⑾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诸子喻山水练习题目
《诸子喻山水》练习一、文学常识(32*0.5=16分)1.孔子:名,字,末期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和家,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体散文集《》中。
孔子其思想以“”核心。
2.韩非:晚期韩国人,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
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3.管子:中国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
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
大约成书於战国时代。
刘向编定《管子》。
4.孟子:名,字。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时期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家经典著作。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的一代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并称为“”。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
5.老子: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又称。
著有《》,是家学派的始祖。
6.孙子:名,字,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
末期齐国人,自著。
二、指出下划线所表示的黑体字的意思。
(46*0.5=23分)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2.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上不天则下不遍覆4.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5.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6.上下交朴,以道为舍7.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8.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9.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10.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2.知者乐,仁者寿。
”13.逝者如斯夫14.不舍昼夜。
15.仲尼亟称于水16.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17.苟为无本18.是之取尔19.故声闻过情20.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21.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22.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23.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4.夫唯不争,故无尤。
2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26.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7.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28.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三)学案(无答案)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三)
班级姓名
本课知识点:
一、熟记课文中的名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疏通课文,初步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在山水中寄寓的人生体验和生命哲理
二、练习:
1.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
①、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几:正:尤:易:
②、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A.且庸人尚羞之 B.谁善利万物而不争
C.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D.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2分)
A.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大王来何操
三、小结全文
1、水有怎样的物态物性?
2、这些物态物性引起你哪些生活联想?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先贤以山水为喻的名篇佳作?从中你悟出了怎样深刻的人生哲理?
课后作业
一、翻译9-11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