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示范课教学PPT课件【语文人教必修4】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二首》(课件) (共25张PPT)

千古绝唱
悼亡悲歌
丈夫的去世,使李清照悲痛欲绝。秋风萧瑟,愁云 笼罩,李清照独自守在窗前,感到无限悲哀和孤寂。这 天黄昏时刻,天上又落下一场潇潇秋雨,那梧桐树的大 叶子土,不时滴滴嗒嗒地滴下晶莹的水珠,在悲痛中的 李清照看来,简直是天地间都在替她叹息哭泣,那滴落 的分明是一串串伤苦的泪珠。痛定之余,长歌当哭,李 清照怀着对赵明诚的无限深切之情,提笔写下了千古绝 唱《声声慢》。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憔悴黄花

梧桐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夫之痛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亡国之悲
怎一个愁字了得? 凄婉沉痛
·亡夫之痛 ·漂泊之苦 ·亡国之悲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憔悴黄花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
淡酒旧雁 憔悴黄花
梧桐细雨
寻 觅· 冷 清· 凄 惨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 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 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课件

绪。
上阕
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 ,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 下阕 悲苦。
对照阅读
通过对照,体会南渡前后李词的不同风格。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沉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2岁: 北宋末日,朝廷腐败,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43岁: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46岁: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 47岁:寄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48岁:再嫁张汝舟不足百日便诉讼离婚。 50岁: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67—71岁: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 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 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XXX湖畔趵 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解读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 3.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徐士俊)
(民国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
绪)
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写于北宋末年。婚 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离乡在 外任知州,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这年重阳节,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 给赵明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课件 (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教学课件 (共32张PPT)

结束语
梁衡说,李清照是乱世中的美神。清照之美, 美在其清新哀婉的诗词,美在其真挚动人的情 感,美在其冠绝一时的才情,让我们怀着对李 清照的深深敬意,再次深情朗读这首词,来结 束我们今天的课。
七、课外拓展
1、搜集写愁的诗词。 2、课外阅读梁衡《乱世中的美神》,加深
对李清照的了解。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济南 章丘(今属山东)人, 号 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
东篱: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
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词人一个人 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飘飞。
黄花:即菊花,有高洁、隐逸的象征,时重阳节
的时令花,赏菊时重阳节的习俗,然而一个人孤独 地赏菊只能勾起思念之情,只会愁上添愁。无人相 伴的重阳节,菊花终究是忧伤之花,而李清照的菊 花除了忧愁还有特殊含义,她还以瘦小的黄花比喻 消瘦的自己,说明自己容颜憔悴。
二、诵读,感受“愁”。
读对节奏 读出语调 读出感情
二、思读,体会愁”。
1、这首词分上、下阙,请同学们结合“注释”, 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分别描述词句的意思。
上阕:薄薄的雾,浓浓的云,令人终日愁闷,兽 形金香炉里瑞脑香早已燃尽。又到了九九重阳佳 节,枕着玉枕睡在纱帐里,半夜里感到凉气透人。 下阕: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有菊花的清 香飘满双袖。别说忧愁不会消损神魂,西风吹起 窗前的帘子,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3)“瘦”呼应上阕的“愁”,本词以“愁”开篇, 以“瘦”收尾,浑然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思 之苦,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六、小结,升华“愁”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 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 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创设出了“情深深,愁 浓浓” 的情境。十分真实地表达了女词人 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独 的愁绪。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 共58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 共58张PPT)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 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 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 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 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 “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 清 照 词 两 首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 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 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 变,北方沦陷,夫妇辗转下江南。 后赵明诚病死,她过着悲苦孤独的 晚年生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 事抒情等。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过雁 雨
秋风 黄花 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 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疏通文意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词人是从哪些 方面写愁情的?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薄雾浓云愁永昼, 时
瑞脑消金兽。 令
佳节又重阳, 时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课件(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课件: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课件(共30张PPT)

酒酒 ,, 一一 种种 溢浓 满郁 凄情 凉义 哀和 伤相 的思 落的 寞幽 。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行》
——曹操《短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了滴桐着憔旧
得 ?
滴 。
更 兼
窗 儿
悴 损
时 相

这细,,识过
, 怎 敌
, 最 难
凄 惨 惨
寻 寻
他将戚
声 声 慢
XXX
次雨独如。也 、息戚
第,自今满, ,到怎有地正 怎黄生谁黄伤 一昏得堪花心
晚。。 , 来三乍 冷 风杯暖 冷 急两还 清
李 清 照
个,黑摘堆, ?盏寒清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点绛唇
李清照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
青梅嗅。
天真活泼、憨态可掬
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愁点??积却
淡时 ,
字点梧守,是
酒候 凄
以情结束 思考:
这首词的词眼是 哪个字?
愁——“词眼”
包含了哪些方面的 内容?
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 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 间老人来告知我们答案吧!
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 中焚为灰烬。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34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课件34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2
2.“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描写了哪些内容?
“又”字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 第一回;“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凉初透” 不但写出秋季的萧瑟,更反映出词人心境的凄凉。
13
3.古人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 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词人因相思而消瘦 的体态相近,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词人 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词人由 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16
2.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千古传诵的佳句,试分析其艺术性。
词人为情所伤,日渐憔悴,故以黄花喻人。秋风卷帘,相思的人儿
倚窗翘盼,其形态之娇弱,其神韵之妩媚,令人遐想,撩人情思。这三
句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
字。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一边是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着的羸
本词中,由于词人满怀愁绪,因而,笔下景物都著上浓重 的感伤色彩。从“薄雾浓云”的天气、百无聊赖的“瑞脑金 兽”,到无法成眠的“玉枕纱厨”和帘外菊花,都因词人的心 绪而显现出凄冷、悲凉的特点。尤其是词人以菊花的清瘦喻指 相思之人的憔悴,满含佳节离索的孤独和寂寞情绪,物与我相 交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
声慢》。
20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课件24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七课《李清照词两首》课件24张

合作探究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 含了几层意思?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三层意思: 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
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 第二句,写环境的妻凉、寂寞。 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合作探究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包 含了几层意思?在用语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②特点: 七组叠词,统领全词,展示出一种凄凉、
萧条的意境。 选用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
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 显示出感情之强烈;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合作探究
2.简要赏析本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
明确: ①意象:“急风”“大雁”“菊花”“梧
桐”“细雨” ②从悲秋意象中觉出生命所共有的哀伤以
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
授课人:许甜甜
旷世才女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 代著名婉约派女 词人,被誉为 “婉约正宗”。 词自成一家,被 称为“易安体”。
其词感情色 彩浓烈,善于运 用铺叙、白描和 移情于物等多种 表现手法写细腻 的感情变化。语 言清新朴素,雅 俗共赏。
作者简介
南渡前:描 写少女、少妇时 期的生活
以解决自己的问题为目标,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道理,正视自己的问题,设法解决它,这是成功的捷径。谁能塌下心来把目光凝集在一个个 小漏洞、小障碍上,谁就先迈出了一大步。 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炫耀是需要观众的,而炫耀恰恰让我们失去观众。 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这就意味着不辜负不蹉跎时光,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件 事,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将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与风雪拚搏的气,种子的前途并不比落叶美妙一分。 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人,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做却成功的人不知要好上多少。 我很平凡,但骨子里的我却很勇敢。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如果要给美好人生一个定义,那就是惬意。如果要给惬意一个定义,那就是三五知己、谈笑风生。 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课件(共48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7、李清照词两首课件(共48张PPT)
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 “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 “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 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 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 心头,即便“借酒销愁”,亦是“愁更愁”了。 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 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 “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 含凄冷之意。这三句是作者艺术匠 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 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 出一个“瘦”字。203.10.7.
了解婉约的词作及闺怨 的题材; 感受李词的风格及家国 的情怀。
•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 人,济南章丘人,婉约 派代表词人。有《易安 居士文集》《漱玉词》 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 《声声慢》、《一剪 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 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 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精读 鉴赏
二、飞入想象谷
作者是如何 来表达“愁 ”的?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可以从哪些方面鉴赏诗 词? 1、抓意象,想象画面 ,鉴赏意境;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 ,抓重点字句鉴赏词的 语言美; 3、鉴赏表现方式。
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 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 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 谓“空前绝后”,“不徒俯 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少历繁华 中经丧乱 晚境凄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声声慢》课件

把握主旨
《醉花阴》 这首词是词人早年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 写的,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 思情怀。它奇妙地抓住了长日、半夜、黄昏几 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生活的空 虚、无聊,以表达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声声慢》 这首词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画,抒发国破家 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表现了词人 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通过 对残秋景象的层层描述,表现了词人离乱的痛楚和 忧患余生的悲伤。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 好在哪里?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 的面容和愁苦的表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 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先以“销 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 “瘦”字。在这里,词人奇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 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动着羸弱 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 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域。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次第”指哪些 “次第”?词人为何说“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1)“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 黄花、梧桐秋雨”等情景。 (2)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 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 如何概括得尽呢!
合作交流
问题1 《醉花阴》反应的是早年丈夫赵明诚游 宦在外,作者一个人留在家中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 受。对于这样的“闺怨”题材,应当怎样评价呢?
背景介绍
(1)《醉花阴》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婚后不久,丈夫 赵明诚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寻思念着远 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 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通过悲秋伤别来抒 写寂寞与相思情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课件

重点赏析(时间词、重点词与情感)
这种愁,通过特殊意象体现的漓淋尽致;那么这 种愁是怎样表现的呢?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炼字、炼句,其他 表现手法等角度去分析。
凉,既是天气带来的体凉,也是孤独寂寞思念 之痛带来的心凉,这里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手 法。这种愁,凉彻心扉,一个“透”字,点出 了词人过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无法解相思 的无奈之情。 “瘦”,有这样的诗句:“人与绿杨俱瘦”( 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 瘦几分?”词人们以花草树木自喻,形容身形消 瘦、神态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笔,以对照的手法 突出强调自己比黄花还瘦削,神态更加憔悴,可 谓表达的淋漓尽致。
• 这两首词一首写于前期,一首是晚年之作。 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生活处境的变化,作 者的思想情感也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同样是 写愁,但在早年表达的只是离别相思之愁, 而晚年所抒发的则是国破、家亡、夫死后那 种浓重的悲痛与哀愁。两首词在意境方面也 是不同的。《醉花阴》中呈现的是一种轻烟 袅袅、天气初凉和菊花吐蕊时的清新、寂静 的意境。而《声声慢》营造的则是一种晚风 送寒、秋雨连绵、黄花零落、北雁南飞的凄 惨、悲凉的意境。
(三)为何生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具体 指哪些愁,结合背景加以分析?
丧 飘孀晚 夫 零居景 之 之之之 痛 苦悲凄
亡故 国国 之之 痛思
情感基调

《醉花阴》
闺怨之愁
《声声慢》
家国之愁
寂寞 忧郁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
• 《醉花阴》与《声声慢》一首作于早 年,一手作于晚年,同是写愁思,其 中蕴含的情感和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 ?试加以分析。
回环往复,增强情感表现力。二是加强诗词音 韵效果。加强节奏感。
①运用叠词,开头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法大胆 新奇,工整得体,写出了由于寻而未得所引起的 无限的凄苦忧伤之情。 ②直抒胸臆:“寻寻XXX,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 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淡酒”“急风”“雁”“黄花”“梧 桐”“细雨”等意像来委婉地表达诗人的愁情。 ④造语清新,蕴藉深挚。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声声慢》首句:连叠十四字,统纳全篇, 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 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诗人连遭不幸,于是 她苦苦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然而,找到的只是 “冷冷清清”,而“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 深。全诗抽绎难尽的愁思,便由此延展而出。
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 的感想。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后期 对国破家亡夫死,受尽折 磨,颠沛流离的深沉哀叹。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 “黄花”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诗酒自遣的 潇洒; 后 “满地黄花堆积”,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 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伤。
课堂讨论
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 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类似,情调心境迥异。
前 “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表达 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后 “酒”是凉薄的安慰,是生存的一丝寄托, 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化不了心头的冰霜。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后:淡酒 晚风 归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链接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 如:“、夕阳”、 “流水、落花” 、“鸿 雁”等,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呢?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41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41张PPT)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 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 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 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 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
——《琅嬛记》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 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 来之笔的佳妙之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
结论:酒是“愁”的象 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登高》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 雨晚来风。 ——李煜《相见欢》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凄苦无告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 情等。
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
酒 秋风 黄花 雨
雁 梧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
Hale Waihona Puke 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言酒淡,实说愁浓。
济南章丘人。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 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 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 然而好景不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 躲避战乱于江南,南渡不久,丈夫病 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 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 和孤寂中死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探新知
自主探究,鉴赏评价
(一)怎样入愁(叠词运用,音韵和谐,悲苦愁绝。)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开头这句词定下了全诗悲 苦愁绝的基调。 “寻寻觅觅”指动作恍惚,当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她可能在寻觅往日欢 笑的岁月,流亡前的太平生活,丈夫在世时的爱情,还可能是其它心爱之物,但 却又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应该读出一种缓慢、迷茫、若有所失的感觉。 “冷冷清清”指环境冷清,寻觅的结果不但没有寻回失去的东西,不但没有减 轻内心的伤痛,反而在这冷清的环境中更生一种凄凉、惨淡、悲戚。处境的冷清 更衬托出人心境的清冷,应是轻读、降调。 “凄凄惨惨戚戚”指心理悲伤,这里是写诗人的心理感受沉痛、凄厉。应该读 的一字一顿,凄凉,情景 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 理离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 心境。
下片: 写黄昏后独自饮酒的 愁绪。
研探新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
研探新知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研探新知
整体感知,把握词意
《醉花阴》是一首小令。李清 照的词有个鲜明的艺术特色,就是 情与景的交互相融。而且,她非常 善于摘取个人生活当中极富情味的 画面来写作,很有生活气息,情真 意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2.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 居士。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生赵明诚,婚后过着美满 和谐的生活,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欣赏金石拓片。 赵明诚很晚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地任职,李清照 便常常以诗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1127 年赵明诚南下奔母丧。恰在这时,战乱爆发,金人攻破 洛阳,徽、钦二宗被掳,高宗即位,后又南下避难,建 立了南宋小朝廷。两年后,李清照46岁时,赵明诚竟不 幸病死。从此她开始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生活旅 程。她先是追随流亡朝廷到过温州、越州等地逃亡避难, 最后又寓居于杭州。这期间,她随身携带的她所珍爱的 古铜器、书籍等也相继遗失或被盗。她孤苦伶仃地度过 了悲惨的晚年,大概于1155年在临安去世。
研探新知
(4)第四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何用菊花来做比较? 明确:黄色的菊花不止外形上雅淡、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 而且在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上,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正 比较恰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取 义新奇传神,言情含蓄。
思考一下,上片和下片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用四字短语把它概括 出来。
上片 重阳思亲 下片 饮酒赏菊
研探新知
自主探究,鉴赏评价
(1)第一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句有何妙处? 明确:“薄雾” “浓云”,意境凄凉,借景抒发孤寂的愁情。这“薄雾浓云”不 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销金兽”,既写出了时间的漫长,烘托出 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了词人的百无聊赖的愁情。 (2)第二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句有何妙处? 明确:“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夜半凉 初透” ,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佳节团 聚反衬独处之悲。加深了凉意。 (3)第三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写的是佳景还是愁景? 明确:这是写佳境,起到了“佳景衬哀”的作用。重阳是菊花节,菊花正值盛放 之时;东篱下的菊花开得无比灿烂;黄昏之后,花香四溢,更富有情味。可是对于端 着酒杯的作者来说,此时却只能一人对花独酌,空想与丈夫在一起时的快乐光阴,所 以眼前的美景不但没有让她变得快乐,反而更激起她心中无限的思夫之情。
(5)这首词以“愁”字开头,以“瘦”字结尾,请简单分析一下这个“瘦”字。 明确:人“瘦”很容易理解,但作者认为菊花也是“瘦”的,这自然只是一种 感觉。菊花本身的菊枝瘦细,菊瓣纤长,但仍能在寒风中傲立。以“瘦”来形容是 极见神韵的。而词人因为思夫之情无法排遣,已然形销骨立,为伊消得人憔悴,所 以才会有人不如花的感慨。 全词以“瘦”作结,在人与黄花的比较中寄托了极为深重的相思之情,起到了 “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二单元 · 第七课
李清照词两首
课文导入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 映红”等,但宋代有位女词人却以憔 悴的“黄花”自指,同学们知道她是 谁吗?(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 人。她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工于诗 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诗画。 她那无可比拟的才气和无比辉煌的诗 词创作令无数须眉汗颜。她的词婉丽 清畅、精美绝伦,是词中之精品。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她的词作《醉花阴》 和《声声慢》。
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
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整体感知,把握词意
研探新知
诵读并思考:文有文眼, 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 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明确:“愁”。李清照 是个多愁善感的词人,今 天就抓住这个“愁”字, 以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 世漂泊感生平” 这幅对联 为线索,在这个“愁”字 上做文章,看看李清照在 《声声慢》中怎样入愁, 缘愁选了哪些景,为何而 生愁。
研探新知
(二)缘愁选景(触景生情,层层渲染,愁绪无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 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那么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 她的愁呢?在这些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 请说说你对这个意象的理解。 明确: 1、淡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 2、秋风。“晚”既指晚上,也指晚年凄苦悲凉。用秋风渲染愁情。 3、过雁。大雁尚且能按时南来北往,而自己却漂零困顿,寄寓他乡。以 前尚可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就算有千言万语,也无处可传,睹物思人, 平添哀戚。 4、黄花。黄花就是菊花。以花来写人,写自己飘零而憔悴不堪之意。 5、梧桐细雨。梧桐细雨象征着哀伤、愁丝。而且是到了黄昏,雨停后, 雨在树上点点滴滴落下来, 不仅是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在词人那 颗破碎的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