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中学语文 教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课件 (27张PPT)

讲解:
1、你知道“诸子百家”的含义吗?
“诸子”指的是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 物;“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派别的总 称。
“诸子百家”的出现背景:
1、政治: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各诸 侯国争霸。 2、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这使得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文化: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 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4、学术自由: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 纷纷著书立说,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 则留,不用我则去”。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 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 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 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家(Mohism):
墨子(Mozi),名翟,(前 468-376年),鲁国人,出身平 民,做过木匠,据说师从孔子, 因不满儒学而另立学派,曾前往 各国讲学,门徒很多,有严密组 织,并且能行侠仗义,赴汤蹈火。
墨子名言:兼相爱,交相利。 Love each other and benefit each other.
主要思想:
“道” (1)思想观:思想核心是
第八课百家争鸣精品PPT课件

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
后世影响极大。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指 哪些学派?各派代 表人物有哪些?
•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 倡法治。
• 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 赏识。
兵家学派创始人
清版《孙子兵法》书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家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兵家 孙膑
继承发展了孙武的军事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
3、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 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2016年秋最新人教版七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八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导航
1
掌握老子开创额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 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
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
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 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诸子百家》课件2 中图版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B
7、“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反映了哪家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K12教育资D料.墨家
30
作业:
1、练习册完成到P54 2、下节课课前提问本节课主要内容
法家 兵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强调“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孙武
等
春秋 《孙K1子2教兵育资法料 》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8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B家(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A )
K12教育资料
13
想一想
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有用吗?
• 有用,因为“仁爱”思想要求人们 要有爱心,相互尊重,这是中华文 明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仁爱”还要求执政者要执政爱民, 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建设有着重大 的借鉴作用。
K12教育资料
14
《论语》
K12教育资料
15
二、儒家:2、孟子
思想文化:私学兴盛,促进民间文化 教育的发展。
现实中:各国争霸的需要。
K12教育资料
24
想一想
•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 最大的是哪家?为什么?
• 答:儒家。因为儒家学说在西汉汉武 帝时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K12教育资料
25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
• 各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有力地推动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现第一次解放潮流。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B
7、“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反映了哪家的思想(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K12教育资D料.墨家
30
作业:
1、练习册完成到P54 2、下节课课前提问本节课主要内容
法家 兵家
韩非子 战国 《韩非子》 强调“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孙武
等
春秋 《孙K1子2教兵育资法料 》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8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提出“民贵君轻”观点的思想B家( )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3、下列观点不属于韩非子的是(A )
K12教育资料
13
想一想
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还有用吗?
• 有用,因为“仁爱”思想要求人们 要有爱心,相互尊重,这是中华文 明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仁爱”还要求执政者要执政爱民, 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建设有着重大 的借鉴作用。
K12教育资料
14
《论语》
K12教育资料
15
二、儒家:2、孟子
思想文化:私学兴盛,促进民间文化 教育的发展。
现实中:各国争霸的需要。
K12教育资料
24
想一想
• 诸子百家中对中国影响 最大的是哪家?为什么?
• 答:儒家。因为儒家学说在西汉汉武 帝时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后,成为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 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K12教育资料
25
(六)百家争鸣的影响
• 各派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有力地推动了 思想文化的发展。
•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出现第一次解放潮流。
《诸子百家》课件

商鞅:法家代表人物,主 张变法图强,推行商鞅变
法
儒家:以仁为核心,强调道德修养和社 会秩序
道家: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和顺 应天道
墨家:以兼爱为核心,强调平等和互利 互助
法家:以法治为核心,强调法律和制度 建设
兵家:以兵法为核心,强调战争和军事 策略
阴阳家:以阴阳五行为核心,强调宇宙 万物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儒家思想:以 仁为核心,强 调道德修养和
礼乐教化
代表人物:孔 子、孟子、荀
子
孔子: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 提出“仁”、 “礼”等思想
孟子:继承和 发展了孔子的
思想,提出 “性善论”
荀子:主张 “性恶论”, 强调道德修养
和礼乐教化
儒家思想的影 响:对中国传 统文化和思想 产生了深远影
响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追 求自然和谐
提供详细的学习 计划和进度安排
提供丰富的学习 资料和参考资料
提供在线答疑和 辅导服务
提供学习成果展 示和交流平台
积极参与:在课堂中积极参与 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提前预习:阅读相关书籍或资 料,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概念 和思想
课后复习:课后及时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拓展阅读:阅读相关书籍或论 文,拓展知识面,加深对诸子
杂家:博采众长,兼收并 蓄,主张兼容并包
兵家:研究战争和军事战 略,强调兵法战术
医家:研究医学和养生之 道,注重养生保健和疾病 治疗
农家:研究农业和农事, 注重农业生产和农事管理
● 引言:介绍诸子百家的背景和意义 ● 儒家:介绍儒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道家:介绍道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墨家:介绍墨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法家:介绍法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兵家:介绍兵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阴阳家:介绍阴阳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名家:介绍名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纵横家:介绍纵横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杂家:介绍杂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农家:介绍农家的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和影响 ● 小结:总结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 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和资料
诸子百家人物介绍ppt模板

•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 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 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 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 伦理观∶提出“兼爱”,主张爱不应有亲疏、上下、贵贱、 等级的分别。他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由于人不相爱。
• 政治观∶主张“尚贤”、“尚同”,提倡选任贤才,消除阶 级观念,使天下大治,主张“非攻”,反对一切侵略战争。
• 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公 爵,称“褒成宣尼公”。
•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 为王爵,谥号“文宣”,成“文宣王”。
• 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加号控制为“大成至 圣文宣王”
妙謂此妙母地名道
之之兩;。之,可
門玄者常故始非道
。。同有常;常,
玄出欲無有名非
。,
KONG ZI
•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
• 颜子,即颜渊(颜回),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 圣”;
• 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
• 子思,孔子之孙,曾子弟子,被后世尊为“述圣”; 孟子,曾子之再传弟子,子思弟子,被后世尊为“亚 圣”。
• 孔子写了《春秋》;整理了《诗经》,将其中305篇 选出,世称“诗三百”;并且,孔子的弟子记录了孔 子的言行,编纂了《论语》一书。 曾子依照孔子之语,写了《大学》一书。 子思写了《中庸》一书。 孟子将儒学发扬光大,与弟子万章等一起编写了《孟 子》一书。
贾
农 家
思
勰 JIA SIxie
•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 《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 子设帨于门右。”(帨:shuì,佩巾)
三教九流诸子百家PPT课件

力学
LOGO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 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 “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 艺文志》将 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 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 以战国 、秦代 、西汉 为代表,分别 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 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 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 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 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 家”的流派。自从《汉书· 艺文志》第一次把 《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 式被定名。
LOGO
名家即辩者,又称刑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 同异、离合问题。早期的“辩者”(名家)是春秋时期 郑国人 ,他能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他是名家的 创始人。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他们 擅长论辩,探索了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对古代逻辑 学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名家并无相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张,仅仅是他们 都以“名”为研究对象,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学派。在名 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有形成若干派别,其中主要有合 同异派和离坚白派,其他代表人物分别为惠施与公孙龙, 两派侧重点不同,各持一端。合同异派夸大事物普遍联 系和变动不居的特性,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离坚白派 则夸大事物的相对独立和相对静止性,犯了绝对主义的 错误。
LOGO
盗跖, 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春秋、春秋、战国 之际奴隶起义领袖。一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诬 为“盗跖”和“桀跖”。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 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 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 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 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 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 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LOGO
杂家,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 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 “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汉书· 艺文志》将 其列为“九流”之一。杂家的出现是统一的封建 国家建立过程中思想文化融合的结果。杂家著作 以战国 、秦代 、西汉 为代表,分别 为战国时期商鞅门客尸佼秦相吕不韦和汉淮南王 刘安招集门客所集,对诸子百家兼收并蓄,但略 嫌庞杂。又因杂家著作含有道家思想,故有人认 为杂家实为新道家学派。“杂家”并不是一门有 意识、有传承的学派,所以他也并不自命为“杂 家”的流派。自从《汉书· 艺文志》第一次把 《吕氏春秋》归入“杂家”之后,这个学派才正 式被定名。
LOGO
名家即辩者,又称刑名家,主要讨论名实关系和概念 同异、离合问题。早期的“辩者”(名家)是春秋时期 郑国人 ,他能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他是名家的 创始人。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等。他们 擅长论辩,探索了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对古代逻辑 学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名家并无相同的政治思想或经济主张,仅仅是他们 都以“名”为研究对象,并以此区别于其他学派。在名 家内部,由于观点不同有形成若干派别,其中主要有合 同异派和离坚白派,其他代表人物分别为惠施与公孙龙, 两派侧重点不同,各持一端。合同异派夸大事物普遍联 系和变动不居的特性,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离坚白派 则夸大事物的相对独立和相对静止性,犯了绝对主义的 错误。
LOGO
盗跖, 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跖,春秋、春秋、战国 之际奴隶起义领袖。一作蹠。在先秦古籍中被诬 为“盗跖”和“桀跖”。 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 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 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 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 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 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 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史倒退,回归到原始社会状态。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6 13 8
主題思想
主
老子的思想主张:
題 介
四,“贵柔”,权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君王无为,紹
驭人之术,藏于暗处,群臣看不透君王,时时战栗,垂
拱而治。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7 13 8
老子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題思想
势
法家
术
主 題
介
紹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二柄
6 13 8
儒家思想详解
媒介计划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正义自强,中庸之道。 强调以德治国,仁爱思想, 通过圣王思想来教化百姓,维护礼乐制度,按照等级, 亲疏来维护秩序。尊王举贤,由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 家。强调个人修养,推己及人,来推行仁爱的思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媒介计划 13 24
孟子名言
《孟子·告子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言非礼勿动。礼可以理解为道德的准则,日常交际的礼节
三:等级制度,三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之爱,
有等级的爱。
四:以德治国,道德教化,举贤尊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诸子百家》课件3 中图版

3、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实行“礼 治”。
3
K12教育资料
4、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 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 保持独立的人格。
5、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
K12教育资料
学习交流,K12分别包含小学初中高中, 所谓的K12教育就是小初高教育,是非 常重要的教育过程,是通往大学的必 经之路。
5
K12教育资料
第8课 诸子百家
K12教育资料
1Leabharlann 一、春秋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 治”,其学说记载在《道德经》中。
2、孔子:儒为学学派创始人,主张以德治国, 其学说记载在《论语》中。
二、战国
1、墨子:墨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兼爱”、 “非政”,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 倡节俭。
2
K12教育资料
2、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 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3
K12教育资料
4、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 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 保持独立的人格。
5、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君主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4
K12教育资料
学习交流,K12分别包含小学初中高中, 所谓的K12教育就是小初高教育,是非 常重要的教育过程,是通往大学的必 经之路。
5
K12教育资料
第8课 诸子百家
K12教育资料
1Leabharlann 一、春秋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无为而 治”,其学说记载在《道德经》中。
2、孔子:儒为学学派创始人,主张以德治国, 其学说记载在《论语》中。
二、战国
1、墨子:墨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兼爱”、 “非政”,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 倡节俭。
2
K12教育资料
2、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 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诸子百家》课件

《诸子百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诸子百家简介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其他学派 • 诸子百家的现代意义
01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自 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为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家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过于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忽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等 。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改进,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 步。
04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概述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道家思想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哲 学流派,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阴阳家思想
总结词
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
阴阳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阴 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有关,因此阴阳家主张天人 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阴阳家也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各异,学派众多 ,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
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0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争霸,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家纷 纷涌现。
02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文化 传承奠定了基础。
的规范。
孟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认 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contents
目录
• 诸子百家简介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其他学派 • 诸子百家的现代意义
01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自 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为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家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过于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忽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等 。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改进,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 步。
04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概述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道家思想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哲 学流派,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阴阳家思想
总结词
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
阴阳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阴 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有关,因此阴阳家主张天人 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阴阳家也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各异,学派众多 ,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
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0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争霸,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家纷 纷涌现。
02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文化 传承奠定了基础。
的规范。
孟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认 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诸子百家》PPT教学课件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13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Fra bibliotek因材施教要经常温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要说谦乎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三实人实行的,学习必态有度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4
说一说
文化成就
整理典籍:《诗》、《书》、《春秋》
著作:《论语》
15
道 家——老 子
快速阅读并回答: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 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 替别人想一想!
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三点:尊重 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 人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12
说一说
大教育家孔子
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贤人; 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
亚圣 集大成者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老子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创始人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韩非 法、术、势相结合;
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墨子
兼爱;非攻;尚力; 节用、节葬
孙武 《孙子兵法》
集大成者。适应中央集权政 治体制的需要,成为中国古 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他心目中的“仁人”,是品格高尚、道德崇 高度人。他以“仁”和“不仁”作为衡量君 子、小人、愚贤、善恶、是非、曲直的主要 标准。
总之,“仁”包括恭、宽、信、敏、惠、 义、智、勇、好学、爱人、克己复礼、推 己及人之心等各种内涵。
一切美德 10
仁礼
仁者无敌 金庸小说
“鸳鸯刀” 的秘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1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7
儒家 孔子的思想观点 礼与仁 中庸和谐
礼是宗法制度下的行为规范。其实质是“尊尊 亲亲”。主要指周礼,在周礼中,严格的上下 等级、尊卑长幼的秩序规定与原始的民主性和 人民性结合在一起。当时“礼崩乐坏”,人们 都不照周礼行事,出现“犯上作乱”僭越礼制 的情况。孔子十分推崇周礼,要求用周礼约束 人们的行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按照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 能有用八佾的乐舞,诸侯应是六佾,大夫为四 佾,士为二佾。然而,鲁国的季氏身份是大夫, 按周礼,他只能用四佾,他却竟然用了八佾, 孔子对此,痛心疾首,愤然地说:“是可忍, 孰不可忍?”。
信自傲。
完整版ppt课件
12
参见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第225227页。孟尝君与门人冯欢的故事。
先秦士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孟子:民贵君 轻社稷次之 (也有朝秦暮楚不讲操守者,如张 仪之流,屈原的《橘颂》独立不迁;不人道者, 如吴起杀妻),傲气傲骨,在大一统社会建立 后失去,屈服卑躬,甚至是“妾妇”心理,在 唯一的王权面前被选择,被动,人格很难独立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没有现在的社 会分工,知识分子专业化)“皮之不存,毛将 附焉?”
孔子看不起体力劳动,认为从事农工商的都是小 人,只有读书做官才是君子。他自己向往的也 是古代贵族那种高雅而有趣的生活。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衣冠楚楚,一天换好几套衣服,上 课的时候有音乐伴奏,开了春就去踏青郊游等。
完整版ppt课件
14
墨子则对工艺制造和工程技术感兴趣,而且手艺 精湛,多有发明。他的生活作风和思想感情, 比较接近劳动人民,粗茶淡饭,布衣草鞋,过 苦日子。所以,孔子和墨子同样博学,却多有 不同。孔子精通的是六艺,墨子精通工艺;孔 子对音乐有很深的造诣,墨子对物理有很深的 研究;孔子同时是艺术家,墨子同时是工程师。 孔子代表士人,墨子代表庶民(精英与民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主张绝对的精神自由, 追求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 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
《庄子》是庄子和他 的弟子所著。这部散 文集是先秦散文中的 一成就最高的, 它语言绮丽,汪洋恣 肆,想象丰富,变化 无端,充满了浪漫主 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百川灌河
古义: 特指黄河。 今义: 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 古义:脸。
旋其面目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 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 不拘束;不俗气。
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按时,名词作状语。 顺流而东行:向东,名词作状语。
少仲尼之闻:小看,形容词作动词。 而轻伯夷之义: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登鹳雀楼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17
作业:
1、阅读读本P182《庖丁解牛》, 整理文中的成语。
2:收集阅读《庄子》中的寓言 故事,各小组相互交流。
3、将《秋水》改编成小剧本。
再见
语文老师于慧琦
19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22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0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点
21
感谢观看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问题三: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 自责的?
结构
黄河开阔,河伯自满。 东海无际,河伯自责。
寓言
自以为美 河伯: (孤立、片面)
形成对比
北海若: 不夸耀自己的美 (智慧、全面)
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并谈谈你的体会。
感受(教师)
本文通过一则小寓言深 入阐释了人们的认识问题, 启发人们不能孤立静止绝对 地看问题,更不能固执己见、 偏执一端.看待事物,应该有 全面的眼光和深刻的智慧.
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做一 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 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秋水
《庄子》
庄子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 同时或稍后。自幼家贫,轻视高官 厚禄,不愿出仕。他继承并发展了 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世称“老庄”。他的思想 是先秦各家中最为深奥难懂的一个, 也是涵义最丰富的一个。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特殊 句式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 是……就……”。
我之谓也。“之谓”,译为“说的 是……”
例句:其将军之谓也。(高考题)
问题一: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河伯骄傲自满的神态和心理,可用什么成
语概括? 问题二: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兴叹?
正音 涘 sì 渚zhǔ 殆dài
通假字
径流之大: “泾”通“径”,直 流 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 辨
根据课文注释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理解。 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
古义: 到了。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或表示另提一事。
亲爱的同学们,你准 备好了吗?语文课就要开 始了,愿你心情愉快,课 有所得,谢谢合作!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文化快餐:成语两条
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望洋兴叹: 比喻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 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
《庄子》是庄子和他 的弟子所著。这部散 文集是先秦散文中的 一成就最高的, 它语言绮丽,汪洋恣 肆,想象丰富,变化 无端,充满了浪漫主 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百川灌河
古义: 特指黄河。 今义: 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 古义:脸。
旋其面目
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 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 不拘束;不俗气。
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按时,名词作状语。 顺流而东行:向东,名词作状语。
少仲尼之闻:小看,形容词作动词。 而轻伯夷之义: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登鹳雀楼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17
作业:
1、阅读读本P182《庖丁解牛》, 整理文中的成语。
2:收集阅读《庄子》中的寓言 故事,各小组相互交流。
3、将《秋水》改编成小剧本。
再见
语文老师于慧琦
19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22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20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点
21
感谢观看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问题三: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 自责的?
结构
黄河开阔,河伯自满。 东海无际,河伯自责。
寓言
自以为美 河伯: (孤立、片面)
形成对比
北海若: 不夸耀自己的美 (智慧、全面)
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并谈谈你的体会。
感受(教师)
本文通过一则小寓言深 入阐释了人们的认识问题, 启发人们不能孤立静止绝对 地看问题,更不能固执己见、 偏执一端.看待事物,应该有 全面的眼光和深刻的智慧.
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做一 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 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秋水
《庄子》
庄子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 同时或稍后。自幼家贫,轻视高官 厚禄,不愿出仕。他继承并发展了 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 表人物,世称“老庄”。他的思想 是先秦各家中最为深奥难懂的一个, 也是涵义最丰富的一个。
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
特殊 句式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 是……就……”。
我之谓也。“之谓”,译为“说的 是……”
例句:其将军之谓也。(高考题)
问题一: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河伯骄傲自满的神态和心理,可用什么成
语概括? 问题二: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兴叹?
正音 涘 sì 渚zhǔ 殆dài
通假字
径流之大: “泾”通“径”,直 流 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 辨
根据课文注释诵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理解。 2、找出词类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
古义: 到了。 今义: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或表示另提一事。
亲爱的同学们,你准 备好了吗?语文课就要开 始了,愿你心情愉快,课 有所得,谢谢合作!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文化快餐:成语两条
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望洋兴叹: 比喻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