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一、政策定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二、目的: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要为农民建立起一种基本医疗保障机制,帮助农民减轻医药费用负担,从而提高农村医疗保健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使农民群众能及时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缓解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
三、意义:1、有利于农民用较低的费用,得到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2、有利于减轻患重病农民的经济负担。
3、有利于大多数农民在乡镇、村两级卫生机构就近就医,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有利于卫生资源流向农村卫生机构,提高乡镇、村基层卫生组织服务能力。
5、有利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有效保护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6、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保持社会稳定。
四、政策内容筹资办法:在县政府统一组织领导下,具体筹资由乡镇政府牵头、村委会组织,以村委为单位收取每户应参合资金,并及时给参合农户开具省财政部门统一印新农合基金补偿7元(从2011年8月15日开始执行);3、门诊重症慢性病补偿对符合门诊重症慢性病(纳入的病种)管理的对象,每年集中审定,实行“定点、定比例、定额”即时补偿的管理制度,在年度费用控制标准限额内,按70%的比例予以补偿。
(二)住院补偿1、普通住院补偿对政策范围内的费用,按不同医院级别和不同住院例均费用水平分别设置起付线及补偿比,实行“分段、分比例”方法进行补偿,年度封顶线100000元。
2、住院单病种补偿3、重大疾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补偿4、大病补充补偿各项补偿的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都不同,乡镇级、县级、县以上、异地就诊起付线,封顶线,补偿比例也各不相同。
因特定情况而定。
五、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存在的问题1.仍有少数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参合率有待提高2012年国家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农合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到2008年实现了全面覆盖,参合人口数从试点初期的0.8亿,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参合人口达到8.12亿人,参合率达到95%以上。
新农合制度
新农合制度简介新农合制度,全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该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解决农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下面将从新农合制度的背景、目标、运作方式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介绍。
背景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相对较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费用高企,给农民前往城市就医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于2003年开始试点推行新农合制度,该制度旨在通过筹集农民的医疗保障基金,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目标新农合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就医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通过新农合制度,农民可以在需要就医时获得一定程度的费用补偿,减轻医疗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运作方式新农合制度的运作方式如下:1.农民缴纳保险:农民每年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缴纳一定金额的保险费用,作为医疗保障基金的来源。
2.医保基金管理:新农合制度设立了医疗保障基金,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管理和运作。
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的报销。
3.就医报销:农民在就医时,可以凭借新农合卡和住院发票进行费用报销。
医院收取的费用根据新农合的政策进行结算,一部分由农民自付,一部分由医保基金报销。
4.医疗服务供给:新农合制度也促进了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的供给。
农民在就医时可以选择新农合合作的定点医疗机构,这些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以及价格都得到了一定的监管和规范。
存在的问题尽管新农合制度在解决农民就医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基金缺口:由于农民缴纳保险费用较低,加上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导致医保基金常常出现缺口,难以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
2.服务不均衡: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导致有些农民就医仍然存在困难。
3.报销流程繁琐:农民在享受医疗报销时,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包括住院发票、就诊证明等,手续繁琐,不便于农民就医。
改革与展望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正在进行相应的改革:1.提高保险费用标准:为了缓解医保基金缺口的问题,提高农民的保险费用标准以增加基金的来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讲义课件
目 录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述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方式与保障内容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成效与影响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与展望
0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 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0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面临的 问题与挑战
资金筹集与使用问题
资金筹集困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自愿缴纳、政府补贴和集体经济支持。 然而,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自愿缴纳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资金筹集困难。
资金使用不规范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一些医疗机构 可能存在过度治疗、滥用药物等行为,导致资金浪费。同时,由于监管不力,也 可能存在资金挪用、贪污等问题。
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服 务的监管,防止不合理收费和过
度治疗。
加强制度透明度
公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 使用和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创新发展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01
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创新支付方式
02
推广电子支付和移动支付,方便农民报销和结算。
加强数据挖掘与应用
健康水平提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设定合理 的报销比例和起付标准,有效控制了 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减轻了经 济负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通过提供基本医疗 保险和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了农村居 民的健康水平,降低了重大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
医疗服务利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在中国,农村地区一直是医疗保障的薄弱环节。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农民无法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负担过重、医疗资源无法公平分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于2003年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旨在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种以村级为单位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它通过政府、农民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参保费用由政府、农民和村委会共同分担。
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农民缴纳保费,村委会负责管理和监督。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作原理是“合作共担、互助互助”。
也就是说,农民通过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费,获得一定的医疗保障。
同时,如果有农民遇到重大疾病或高额医疗费用时,合作医疗制度还提供了资金互助的机制,其他参保农民可以帮助他们分担部分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给农民带来了许多好处。
首先,它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
保险制度的引入使得农民只需要支付相对较低的保费,就可以享受到更为全面的医疗保障。
其次,它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农民可以在所在村级医疗机构就医,无需长途跋涉到县城或城市看病。
同时,政府还在农村地区建设了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为方便的服务。
最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合作医疗的推行,医疗机构得到了足够的财政支持,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待遇,吸引了更多的专业人才前往农村地区工作,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农民仍然对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和报销比例不够清楚。
他们对保险的具体内容理解不深,容易产生误解和不满。
其次,农村地区的医疗机构设备和人员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一些疑难病症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再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来源也存在问题。
政府的财政支持虽然在逐年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农民的医疗需求,如何提高财政支持力度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中国农村地区开展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
该制度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因患病而带来的医疗费用问题,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新农合于2003年开始作为试点项目在农村地区推行,现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实施制度。
根据政府的政策规定,农民每年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医疗保险费用,以参与该制度。
同时,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确保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新农合的具体运作方式包括多个方面。
首先,政府设立了县级医疗保险机构,负责管理和运行新农合制度。
这些机构负责费用的收取、保险金的支付以及对参与人员的管理。
其次,农民需要参与的保险费用可根据地区特点和农民经济状况等因素进行差异化调整。
这样可以确保保费的公平性和可支付性。
另外,新农合制度还鼓励合作组织,如乡村医疗合作社等,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医疗保障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很多好处。
首先,农民不再需要全部自费负担医疗费用,能够减轻医疗负担。
其次,新农合制度覆盖了基本的医疗保障范围,农民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待遇,包括住院、手术、门诊费用等。
再者,农民可以在医疗保险机构规定的医疗机构获得优先就医权益,提高了看病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最后,新农合还鼓励医疗服务提供者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对农民的关爱和服务。
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民在享受医疗保障的同时,依然需要承担较高的个人支付比例,这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其次,由于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仍然较低。
此外,新农合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群体的保障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政府可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农民个人支付比例,减轻医疗负担。
同时,加强农村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机构的接诊能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一、引言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特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高普及率的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资源紧缺等问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本文将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
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由村民自愿参与、集资方式筹集资金、政府、个人和合作医疗社共同管理的医疗保障制度。
该制度最早在1957年开始试点,1979年开始在全国推广,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如下:一是村民每年支付一定的医疗保障费用,个人费用和政府补贴形成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二是村民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按比例报销医药费用;三是合作医疗社按规定管理基金,监督医疗服务,并参与医疗服务费用的结算。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背景1.人口老龄化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需求逐渐增加。
农村居民由于生活环境与城市居民存在差异,许多老人在农村生活较为困难,医疗保障需求更为迫切。
2.医疗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城市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则相对匮乏。
这导致农村居民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要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3.医疗费用上涨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个人负担逐渐增重。
农村居民由于收入较低,很难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存在较大的医疗保障风险。
因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更好地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1.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一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以增加农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减轻农民的负担;另一方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可以扩大医疗保障范围,将一些较为严重的疾病纳入保障范围,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最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最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逐步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本文将就最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及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带来的影响。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概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社会团体为基础,将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参与的一种新型医疗保障制度。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及提高医保覆盖率和公共卫生水平,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经济的医疗保障服务。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势1. 提高农村居民的医保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更多的农村居民纳入到医保范围内,从而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保覆盖率。
这种制度的推行,使得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医保带来的医疗费用补偿和优质医疗资源。
2. 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可以享受到相对较低的保险费用,且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也相应提高。
这样一来,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不再因为看病而造成家庭的经济负担过重。
3.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和完善医疗机构建设,农村居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不再因为就医条件有限而被迫放弃治疗。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不足1. 医保资金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的医保资金并不足以满足全部需求。
这导致在有些地区,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金额还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
2. 医疗资源不均衡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带来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引入,但仍存在一些地区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贫困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导致农村居民在就医时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3. 医保政策不够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参保流程繁琐、医保报销规定不够明确等问题。
新农合规章制度
新农合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新农合的管理和运作,保障农民参保权益,
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新农合的管理机构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负责新
农合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农民参加新农合需符合当地相关政策规定,按时足额
缴纳保费。
第四条,新农合参保人员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基本医疗费
用报销、大病保险等权益。
第五条,新农合参保人员需在规定的医疗机构就诊,否则医疗
费用不予报销。
第六条,对于违反新农合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理,包括
但不限于停止参保资格、追缴费用等。
第七条,新农合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参保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和医疗保障水平。
第八条,新农合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金使用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基金使用合法合规。
第九条,新农合参保人员有权通过投诉、申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新农合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受理并处理。
第十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当经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就医困难、医疗费用高等问题。
该制度由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组成,参保人员缴纳一定的医疗费用后,可以在需要医疗服务时享受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合作医疗基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参保人员缴纳的个人医疗费用和政府补贴组成。
基金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和相关管理费用。
2. 参保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自愿参保的原则,在农村地区实施参保登记和缴费办理。
3. 医疗保障范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基本药物、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
具体保障范围由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4. 医疗费用支付:参保人员在就医时,可以使用合作医疗基金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
医疗费用支付比例一般由政府和参保人员共同支付。
5. 医疗服务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对医院、药店等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费用合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就医困难和医疗费用高的问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同时,该制度还促进了医疗资源在农村地区的合理分配,推动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为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确保新农合住院病人得到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特制定以下制度。
1.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协调小组。
2.新农合管理人员不定期到病房检查病人住院情况,核实住院病人信息准确性。
3.新农合结算人员对新农合病人出院时要严格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严格审验病人的住院资料,确保信息、资料准确性、真实性。
4.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六条禁令》,凡在核查信息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六条禁令的行为,责令停止其行为,情节严重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5.每日减免结束后,对出院病人的资料进行核对、归纳、存档、交付专人负责。
6.定期对新农合微机程序进行维护,保证其工作运行正常。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制度一、为了方便群众、便于监修,更好地服务于参保农民,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县内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在醒目位置设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公示栏》,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内容进行完整公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各定点医疗机构公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1、优质服务承诺;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埋制度;3、主要医疗服务价格和常用药品价格;4、医务人员简介;5、医生诊疗规范情况;6、医疗费报销程序;7、辖区内住院病人减免明细;8、投诉电话;9、县医管办临时指定的公示内容。
四、县、乡医管办公示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受理时间、受理补偿程序、经办机构人员名单及咨询投诉电话等。
五、参保农民住院减免情况公示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家庭住址、合作医疗证号、疾病名称、就诊医疗机构、入、出院时间、住院夭数、医药费总金额。
合作医疗统筹基金补助金额。
六、参合农民住院补助情况实行三级公示制度:即县饭管办每月通过信息发布会、广播、电视或公告等不同形式向全县公示当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情况和获很大额补助的患者情况,各乡镇医管办(卫生院)每月应在本单位设置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示栏内公示当月本乡镇所有住院病人的治疗及减免情况,各行政村卫生室每月应在本村公示栏内公示全村本财年度的住院病人减免情况,县直定点医疗机构也要将本单位当月收治的参合农民住院减免情况在公示栏内公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5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5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制度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我国从20xx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逐渐在全国普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一般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其特点如下:1、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2、实行大病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3、实行县(市)级统筹;4、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再分配功能增强。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有哪些区别1、概念和基本原则不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其基本原则一是强调自愿参加,多方筹资。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据财政,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2、覆盖范围不同。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我县规定乡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经济组织业主及其从业人员要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覆盖范围只有农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提纲
提纲2023-11-09•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案例分享录01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义与特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和监督,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进行统筹,资金在县级范围内调剂使用,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重点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相结合的基金管理方式,个人账户用于支付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医药费用,统筹账户用于支付参合农民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历史与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制度框架。
2003年,国务院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标志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式建立。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权益、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农村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目的与意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推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0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容新农合的筹资标准由政府制定,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情况确定。
筹资标准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新农合的筹资渠道主要包括政府补贴、农民个人缴费和集体经济组织捐助等。
新农合的筹资方式主要是通过银行代扣、现金交纳和村干部集中收取等方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2医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制度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第1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管理制度一、就医转诊制度1、参合患者可自主选择县内乡、县级定点医院就诊。
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医药费垫付制度。
2、县内不能诊治的疾病,由县级定点医院出具转诊证明,方可前往市及市以上定点医院治疗。
3、急诊抢救患者,直接到市及市以上定点医院救治的,县合管中心根据上级医院病志资料记载的病情严重程度予以审定,不需要县级转诊证明。
4、肺结核病、精神病经县结核所转诊,方可到市及市级以上定点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二、药品、诊疗目录管理制度1、参合农民就诊时,要使用《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中的药品,特殊情况必须使用目录外的药品时,要征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同意,并在新农合住院自费药品同意单上签字,同时在处方上注明“自费”字样。
2、定点医疗机构必须按《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范围》的规定执行,必须使用非《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范围》的诊疗项目时,应在检查单上注明“自费”字样,并要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同意,并在自费诊疗项目同意单上签字。
三、一日清单制度1、定点医疗机构财会科室微机操作人员,必须从参合患者入院当日就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格式及时准确地采集就医信息、病案信息和费用信息,并为患者出具费用项目清单。
2、实施垫付制结算的定点医院,应按照《垫付医药费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采集并初审住院病历、一日清单等病案资料,并在出院是上传补偿信息。
3、县合管中心受理参合患者住院病案资料时,认真审查和复核医嘱、处方和一日清单,对于一日清单或与治疗方案不符的病历,不予拨付医药费垫付款。
四、入、出院管理制度1、定点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新农合疾病病种目录》,掌握入院指征,经核对参合人员身份,确认无误后方可办理住院手续。
2、参合人员住院后,定点医疗机构合管科要跟踪检查住院治疗情况,杜绝冒名顶替、挂床住院等问题发生。
2024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
2024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引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在农村地区建立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看病负担重、医疗服务不充分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应农村发展变化和居民需求,本文将对2024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目标与原则】1. 目标:以全面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为核心目标,实现农村医疗制度的公平、可持续发展。
2. 原则:(1) 公平性原则:保障农村居民享有相对平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2) 可行性原则:制定可操作、可实施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实施。
(3) 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覆盖范围与保障内容】1. 覆盖范围:(1) 农村常住户籍居民;(2) 农村流动人口;(3) 退休农民;(4) 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
2. 保障内容:(1) 基本医疗保险;(2) 门诊费用报销;(3) 住院费用报销;(4) 大病保险;(5) 妇幼保健;(6) 慢性病管理;(7) 老年人医疗保健;(8) 健康教育与宣传。
【三、筹资与运行机制】1. 筹资机制:(1) 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安排;(2) 农村合作医疗费用个人缴费;(3) 政府向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补贴;(4) 社会捐赠;(5) 其他合法筹资渠道。
2. 运行机制:(1)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2) 农村居民个人缴费与政府财政预算的合理分配;(3) 建立医疗机构与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联动机制,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4) 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四、组织与管理体系】1. 组织体系:(1) 设立省级、市级、县级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负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和监管。
(2) 建立村级农村合作医疗协会,负责村级医疗服务的组织和管理。
2. 管理体系:(1) 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的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和诚信水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为了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开展的全国性医疗保障项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主要渠道之一,覆盖面逐年扩大,参保人数逐年增长。
参保方式参保人员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自愿申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参保人员需要缴纳一定的参保费,一般由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面分担。
政府在基金建设时还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参保人员只要交齐参保费用,就能享受医疗保障服务。
医疗保障范围医疗费用报销参保人员在享受医疗保障服务时只需要先垫付部分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会根据参保人员与医保定点机构签订的合同,按一定比例报销医疗费用,剩余部分需要参保人员自行承担。
就医费用补贴对于一些农村居民来说,由于基础医疗设施的不足,他们往往需要到城镇就医,产生了较高的交通费和误工费用等。
这时候,参保人员可以向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申请补贴。
参保人员凭借医疗机构开具的医疗证明和发票等资料,申请相应的报销和补贴。
重大疾病保障在新农合机构管理的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如果被诊断为符合重大疾病范畴,参保人员可以先自行垫付部分费用,待治疗期结束时,再申请相关的补偿。
优势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大大解决了众多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在原有的基础上,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涵盖了更多的人群。
农村居民享受了更多的医疗保障服务,减轻了经济负担和医疗费用不可承担的风险。
促进了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新农合制度的推广,许多地区逐步引导农村居民到组成新型农合的医疗机构就医,同时也注重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服务行业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提高了社会贡献对于那些因为医疗费用过高而不去医院就医的人群,新农合制度的推广为他们提供了一条途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农村地区实施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该制度于2003年在中国的贫困地区试点,经过多年的完善和推广,已经逐渐成为了全国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标准模式。
费用和保障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费用由政府、个人和企业分摊。
在农村,政府和企业通常认为农民的工资较低,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保险费用,所以政府通常都会提供比企业更多的费用补贴。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下,农民可以获得一定程度的医疗保障,包括住院医疗、门诊医疗、家庭医生、门急诊等方面。
•住院医疗:报销比例通常在50%至80%之间,有些省份甚至高达90%以上,保障限额也在不断提高。
•门诊医疗:报销比例通常在30%左右,但是有些疾病,如高额门诊等,报销比例会有所提高。
•家庭医生: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享受一定的医疗服务,不用再到医院排队等候。
•门急诊:农民可以在医院门急诊部门获得一定的医疗保障。
优缺点优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一定的社会医疗保障,解决了过去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同时,该制度也促进了农民就医的步伐和方法,使农民更加承受得起治疗费用,提高了医疗水平和就诊质量。
缺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缺点同样也存在,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医保资金不足,导致了医疗保障水平不够全面。
此外,农村地区医疗环境和人才流失的问题也需要关注和解决。
发展和展望近些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医疗环境和农民的医疗保障。
未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完善,尤其是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医疗安全体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医护人员素质等方面,以保证农民享有更加全面、更加高质量的医疗保障。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什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村地区为了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而实施的一种医疗保障制度。
该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缓解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且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很多贫困农民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运而生。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财政支持:该制度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以及农民自愿缴纳的参保费用。
政府将资金投入到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用于支付参保农民的医疗费用。
2. 多层次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基层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负责支付大病医疗费用,上级基金为基层基金提供支持。
同时,参保人员可以选择购买商业保险,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
3. 整合资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各方面医疗资源整合起来,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的制度架构。
这种整合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看病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过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参保登记:农民根据自愿参保原则,到当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进行登记,填写相关表格并缴纳参保费用。
2. 医疗服务:参保农民可以在名单内的定点医疗机构享受合作医疗服务。
在就医过程中,参保人员只需支付一部分医疗费用,剩余费用由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
3. 结算报销:参保农民在就医后,需将相关医疗费用票据和报销材料交予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
经过审核核实后,医疗费用将由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进行报销。
4. 监督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需要受到相关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的全程监督和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公平公正。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果与问题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新农合各项规章制度
新农合各项规章制度新农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而推行的一项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新农合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参保对象及参保条件:新农合的参保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
参保条件是指申请参保人员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户籍、年龄、身体状况等。
一般来说,中国的农村居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业居民、外出务工人员等都可以申请参保。
二、参保费用:新农合的参保费用由参保人员个人和政府共同承担。
个人参保费用由其家庭根据自身经济状况交纳,政府会补贴一部分费用以减轻个人负担。
三、医保待遇:新农合提供的医保待遇包括医疗费用报销和基本医疗服务。
在医疗费用报销方面,新农合会根据参保人员的疾病和医疗费用进行报销,报销比例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而异。
基本医疗服务包括门诊、急诊和住院等服务。
四、医院选择和医保定点:新农合规定参保人员在享受医保待遇时只能选择规定的医院就诊,这些医院称之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参保人员选择其他医院就诊时,将无法享受新农合的医保待遇。
五、报销程序和报销比例:新农合报销的程序一般是先由参保人员自行支付医疗费用,然后凭医疗费用收据等材料到规定的医保定点机构进行报销。
报销比例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而异,一般在50%以上。
六、门诊自付比例和封顶线:新农合规定参保人员在门诊就医时需要自行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这个比例称之为门诊自付比例。
门诊费用达到一定金额后,新农合将不再报销,这个金额称之为封顶线。
七、门诊慢性病管理:新农合对慢性病的管理比较严格,规定参保人员必须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购买清单进行治疗和用药。
如果违反规定使用药物,新农合将不予报销。
八、医院费用结算:新农合规定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必须采用电子医保结算方式进行费用结算。
参保人员就诊后,医保经办机构会直接与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结算。
九、责任追究:新农合规定对于违反参保规定、虚假报销、贪污挪用医保资金等行为,将进行责任追究,涉及违法犯罪的还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农合保障内容1、统筹层次:以县统筹或镇统筹形式筹集、管理、使用合作医疗基金。
2、参加原则:农村人口以户为单位自愿参加。
3、筹资标准:合作医疗筹资额一般要达到人均30元以上的标准,包括农民个人出资、集体扶持和政府支持的资金。
4、运作时间:每年实行一次性筹资,一般每年的第四季度为收费时间。
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年度合作医疗的起止时间。
参加人在本年度内发生章程规定的大病住院情况,可按规定补助。
5、保障水平:以保大病住院为主。
规定报销范围、支付比例、起付线、封顶线。
6、报销方式:当事人出院后,持有关凭证到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出俱证明,由本人到镇合作医疗办公室办理报销手续,也可由村代办,镇规定每周办理报销的日期。
由银行支付的,凭镇合作医疗开出取款凭证,到银行或信用社支取。
7、医疗救助:资助特困农户和贫困户参加合作医疗;特困农户患大病,在获合作医疗补助后仍有较大困难的,可申请医疗救助。
8、管理监督:登记造册、统计、审计、帐目公开、年终报告及其它监督事项。
实行县统筹或资金统一由县管理的,县与镇每月结算一次。
一、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2012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个人筹资水平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合。
二、提高保障水平,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将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5%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
全面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进一步提高门诊医药费用报销比例,人均门诊统筹基金达到50元左右。
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范围,引导参合农民在村卫生室就医,使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用于村卫生室的比例达到50%左右。
三、全面推进大病保障试点工作2012年,要继续巩固推进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保障工作,推开终末期肾病、妇女乳腺癌、宫颈癌、重性精神疾病、艾滋病机会性感染和耐多药肺结核等6种(类)大病的保障工作。
同时,优先将血友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1型糖尿病、甲亢、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结肠癌、直肠癌等12个病种纳入大病保障试点范围。
四、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工作积极探索以地市或省(区、市)为统筹单位利用新农合基金开展重特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或为参合农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
五、加快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进按病种、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通过改变支付方式实现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
六、完善和改进基金管理工作,适应医改工作大局一是做好新农合基金预算编制工作。
二是落实各级财政补助资金。
三是继续加强和完善新农合基金管理工作。
四是继续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督检查。
七、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开展“一卡通”试点工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
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
内容:(1)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
围绕公共卫生和人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和重点疾病,以及基本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的药品成本效益和药物经济学等分析评估,遴选国家基本药物,保证人民群众基本用药。
(2)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机制。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积极运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科研机构及制药企业开发并生产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的基本药物,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盲目生产。
完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措施,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基本药物正常生产供应。
(3)建立基本药物集中生产配送机制。
鼓励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采用简易包装和大包装,降低基本药物的生产成本;引导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的公平有序竞争,不断提高医药产业的集中度;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配送系统,减少基本药物流通环节。
(4)建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制度。
根据诊疗范围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制定治疗指南和处方集,建立基本药物使用和合理用药监测评估制度,加强临床用药行为的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5)强化基本药物质量保障体系。
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强化医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明确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基本药物质量考核评估制度,严格生产经营管理,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6)完善基本药物支付报销机制。
政府卫生投入优先用于基本药物的支付,不断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基本药物的支付报销比例,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
(7)完善基本药物的价格管理机制。
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基本药物价格监测管理体系,降低群众负担。
作用:1、基本药物制度有利遏制医疗腐败卫生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并明确推进时间表:2009年每个省(区、市)在3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包括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现零差利销售;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作为新医改的一项重要配套性举措,对于改变目前中国医疗卫生领域高药价、回扣风盛行等现象将起到积极作用。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对现有医疗卫生体系中商业贿赂和腐败现象的制度性挑战,这其中,流程的公开、透明、公正是保证基本药物制度能否担当重任的关键。
2、基本药物报销制度切实为百姓就医减负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这就意味着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物将分别进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以减低群众自付比例。
3、基本药物制度为确保人民安全用药"保驾护航"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以政府为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
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平等地获得基本公范管理。
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目标是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主要内容: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健康教育3、预防接种4、传染病报告与处置5、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6、重性精神疾病病例管理7、儿童保健8、孕产妇保健9、老年人保健10、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11、农村妇女两癌检查12、农村妇女增补叶酸13、百万贫困白内障复明14、消除燃媒型氟中毒危害15、农村改水改厕举措-从2009年起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增加部分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向城乡居民提供,到2011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的城乡、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到2020年,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趋于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进一步增加,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要实现上述目标,在投入方面,一是完善政府对专业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
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收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二是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
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
三是建立和完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
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四是继续支持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增加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项目。
在建设方面,一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和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二是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作用。
在管理方面,一是加强规划。
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二是加强绩效考核。
制定岗位服务规范,细化考核内容,规范考核程序和实施细则,并将人员收入与服务绩效挂钩,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转变服务模式。
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机构要深入基层和居民家庭,开展面向人群的主动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案确定的五项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成为医改绕不开的“堡垒”。
2009年4月6日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孕育近3年的新医改转入施行阶段。
“推改革内容:“医药分开”首先是药价的高低与医生收益的分开; 其次是住院药房与门诊药房的分离,医生应以诊断、开方、手术、治疗的医疗行为获得收入,社会药店应以销售药品和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赚取利润。
医药分开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破除“以药养医”的弊端和调整医药购销环节既定利益分配格局,减轻广大患者不合理的费用负担。
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可是,长期因国家财政补偿不到位,很多公立医院有逐利倾向,药品利润就成了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来源。
因此,增加国家财政投入以及鼓励“以技养医”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