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理论
第四章_国家理论
第四章 政治国家
第一节 国家理论
1、社会共同体说 2、国家契约说
3、国家统治说
4、国家要素说
第四章 政治国家
第一节 国家理论
梁启超认为:“夫国 家者何物也?有土地有 人民,以居于其上之人 民,而治其所居土地之 事,自制法律而守之。 有主权,有服从,人人 皆有主权者,人人皆服 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 全成立之国家。”
第四章 政治国家
(四)如何认识当代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恩格斯在 分析资本主义基本 矛盾的基础上,提 出资本主义必然灭 亡、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即通常所说 的"两个必然")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五、社会主义国家(socialist state)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改变了世界 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建立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其次,社会主义使人类逐步摆脱了“战争怪圈”,抗 衡了战争势力,维护了世界和平。 第三,社会主义为埋藏野蛮的殖民体系发挥了巨大作 用。 第四,社会主义为推动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 出了贡献。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民主共和政体
(一)议会制 议会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 总统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政府(内阁) 由议会中拥有多数议席的一个政党或政 党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管理 形式。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民主共和政体
(二)总统制 总统制是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又作为政 府首脑,领导和组织政府,政府不向 议会负责而向总统负责的国家管理形 式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恩格斯指出: " 国家;。
第四章 政治国家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马克思政治学
马克思政治学
马克思政治学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
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史观。
在马克思看来,政治学是认识政治现实、
研究政治问题和探讨政治行动的一种科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分为国家理论、阶级理论和革命理论三个方面。
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和反映
阶级斗争的产物,国家机器是一种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进行压迫、
控制和统治的工具。
阶级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根本力量,社会的历史进程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这种斗争始终贯穿于整个社
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于阶级理论,认为只有经过无产
阶级革命,才能够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自由与平等。
马克思政治学影响深远,对于国际政治学、现代政治学、比较政
治学等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马克思主 义的阶级和国 家理论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理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结构、政治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阶级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之一。
在马克思看来,阶级并非简单的社会分层,而是基于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经济利益的群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主要存在着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掌握着生产资料,通过雇佣劳动剥削无产阶级,从而获取剩余价值。
无产阶级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阶级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阶段,社会分工相对简单,阶级分化不明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生产资料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了阶级的产生和分化。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无产阶级受到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会起来反抗。
这种反抗从最初的经济斗争,如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逐渐发展到政治斗争,旨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国家作为一种政治实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并非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它表面上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利益,但实际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资本主义国家就是资产阶级维护其利益的工具。
它通过法律、军队、警察等暴力机构,以及意识形态的宣传,来维持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秩序。
然而,这种统治并不能消除阶级矛盾,反而会在一定时期内加剧矛盾。
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解放,就必须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以往的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
其任务是消灭剥削、消除阶级,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国家理论
国家理论阿奎那:1.起源:国家是完善的社会,国家是人的理性需要产生的。
产生于“同伴生活的自然需要”。
他认为,人是社会和政治的动物,愿意过社会生活。
人所以是社会的动物,因为人有理性,人的理性是上帝赋予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标志。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标志上帝赋予人理性人是社会的动物人具有推理和判断能力,认为一个人的生活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一般动物具有更多的自我保存的本能,而人则懂得社会分工的价值人具有理性的原因人较其他动物更善于表达感情,互相沟通思想其他动物的例子也告诉我们过社会生活的好处(蜜蜂和蚂蚁为例)2.目的:人们成立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公民的共同幸福生活。
“我们私人利益各有不同,把社会团结在一起的是公共幸福。
”“人们之所以组成社会,之所以聚集在一起,目的在于过一种有道德性的生活。
人们结合起来以便享受一种个人在单独生活时不能得到的生活美满,而美满的生活就是按道德原则过的生活。
这样看来,人类社会的目的就是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
”马基雅维利:马基雅维里从人性论出发论证国家的起源问题。
他认为,原始的人们过着分散而孤立的生活,尔后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产生了相互的争斗和敌对。
人们所以产生纷争的原因是由于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是由人的本性使然。
这种情形对于人类而言是极端不利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摆脱人们之间的敌对状态,用法律手段维持社会秩序,使人们的欲望限制在一个相当的、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使社会上相互冲突的状态维持在一种平衡之中。
人口的不断增加原始的人们过着分散而孤立的生活相互的争斗和敌对人性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摆脱人们之间的敌对状态法律手段维持社会秩序人们的欲望限制在一个相当的、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社会上相互冲突的状态维持在一种平衡之中博丹:国家是由多数家族的人员和共同财产组成的合法政府,并被一个拥有最高权力及理智所支配的团体。
格劳修斯:格劳秀斯是近代社会契约论国家观的倡导者,他认为国家起源于人类的契约,而非上帝的创制。
国家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国家的起源和职能 ※掌握国家模型 ※理解国家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掌握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一、国家的起源 1、契约理论 核心观点: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 它要为公民服务。 内容:社会分工及协作受契约与交易费用 的约束。契约的有效性制约着社会分工向 纵深方面的发展。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 讲就是一种契约经济。国家的存在有利于 契约制度的建立和契约的实施。
3、诺思的国家理论 诺思提出了有关国家的“暴力潜能”分配论 —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 约性的国家;若这样的分配是不平等的,便产生 了掠夺性国家。 什么是暴力潜能? —它既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暴力工具,也包括 权威、特权、垄断权等“无形资产”。
暴力竞争及反
垄断中的“诺思悖论”内含正在发生转变: ① 过去财政收入或者国家利益正在被整个社会 的利益所代替 ② 从短期与长期财政收入的增长来看 ③ 加入WTO及国家之间的竞争使我国政府对 现有基础设施领域的规章制度作出改革
一、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 西方国家产权制度演变阶段: 公有产权—排他性公有产权—排他性私有 产权 国家在人类社会产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的 角色: 国家只在那些统治国家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目标的 范围内促进和界定有效率的产权; 产权的出现是国家统治者的欲望与交换当 事人努力降低交易费用的企图彼此合作的 结果。
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体现: 1. 国家凭借暴力潜能和权威在全社会实现所有
权 —主要是克服“搭便车”问题 2.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 — 产权的界定涉及一系列的费用,国家通过 使产权的度量标准化,从而有利于降低交易 成本
3.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的作用还取决于权力
介入产权安排的方式和程度的差异 ① 方式表现:提供游戏规则;直接参与 ② 干预的表现: A. 产权安排完全是私人之间的合约,国家对 其合法性进行保护 B. 产权变更通过国家权力强制作出安排 C. 国家干预产权交易 结论:产权内容的变更取决于成本—收益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包括:①国家的含义、②国家的构成要素、③国家性质、④国家制度、⑤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⑥国家职能、⑦国家的管理形式(即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的含义(1)国家的产生:不是从来就有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本质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3)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根本属性)。
(4)国家的属性:主权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阶级性:国家的根本属性,这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革命”关系时所强调的。
社会性:主要是在研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时所注重的。
主权性:是在“国际交往”中被看重的属性。
2、国家的构成要素:(1)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生命与灵魂。
国家主权有两个特征,表现为: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和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2)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及其内涵。
(3)主权国家必须履行的主要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国家的性质(1)国家性质的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
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根据国家性质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互相对立的。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相互依赖,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同时两者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国家起源理论是指关于国家形成的理论,其探讨的是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本质。
在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之中,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争论从未停止,各种学派莫衷一是,展现出了丰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国家起源理论的发展历程中,一些重要的学说和观点不断涌现,对人们对国家起源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早的国家起源理论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典时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就对国家起源进行了探讨。
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由英雄时代演变而来的,是无为(宇宙)和王(神)的结合,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国家的起源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互相帮助。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社会契约论和国家起源的理论开始得到更为系统的发展。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们在原始状态下通过社会契约形成国家的观点,认为国家是由一些自由的个人通过契约形成的,国家权力的来源是人民的自愿委托,这一观点对后来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和卡尔·马克思提出了关于国家起源的新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压迫的产物,国家的出现是为了保护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
马克思主义将国家的起源和社会的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和机构。
在20世纪,社会学家们也对国家起源进行了探讨。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国家的分析,提出了理性化和官僚化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了对国家起源的研究中。
他认为国家是通过对暴力的垄断来形成的,对暴力的垄断是国家存在的根本。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对于国家起源的理论研究也不断地在不同的学科和领域中展开。
一方面,一些理论观点得到了丰富的深化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争论和挑战。
在当代,对国家起源的理论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政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传统领域,而是涉及到了更为广泛的学科范畴。
比如在文化人类学中,人们开始通过对不同文化形态和习俗的研究,来探讨国家起源的文化基础和形成机制;在科学技术史研究中,人们通过对古代社会技术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考察,来分析国家起源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
国家的起源的各种理论
国家的起源的各种理论
国家的起源是一个古老话题,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主要观点:
1. 社会契约论:这个理论认为,国家的起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自然状态下的互相竞争和对抗,因此他们选择进行社会契约来建立国家。
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
2. 神权论:这个理论认为,国家的起源是由于神的旨意和命令,而由统治者来行使权力。
这种理论在中世纪欧洲较为流行。
3. 祖权论:这个理论认为,国家的起源是由家族、氏族或族群等的传统权威所形成,这个权威传递给了国家领袖,在领袖的统治下,国家得以建立。
4. 势力等级制度:这个理论认为,国家的出现和存在是由于力量、阶级和利益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等级之间互相制约,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不同的理论对国家起源的解释不同,但是它们共同指出了国家建立的过程和原因。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国家的起源都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国家理论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 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由许多民 族组成的国家。
2、在中国“国家”一词的演变。
秦汉以前,“国”与“家”有不同 的含义,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大 夫的封地称为“家”,天子的统治区 域称为“天下”。秦统一中国后,国 家与天下通用。需注意的是,在古代 并无真正的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而 只有“天下”观念,权威的源泉和中 心则称为“中国”。如“蛮夷”之说。
第三章 国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国家理论 政体 国家机构 国家结构形式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二、国家的起源 三、中国国家产生的特殊性问题 四、国家的本质与目的 五、国家的基本职能
第一节国家理论
一、语义学上的国家
1、country /state /nation-state的区别
三、总统制
1、总统制的特点 (1)三权完全分立。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 权由总统掌握,司法权由联邦最高法院掌握。 (2)三权密切制衡。 ①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总 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拥有否决权,总统的行 政命令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总统任命的高 级官员需经参议院同意,国会握有弹劾权。
②行政权与司法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最 高法院法官终身任职,由总统任命,但决不 是傀儡,他们可以利用解释宪法的权力宣布 总统的法令违宪。 ③立法权与司法权相互制约。体现在:总 统任命的最高法院法官要经参议院同意,参 议院还有弹劾最高法院法官的权力。反之, 司法部门也可以利用监督立法等方式就国家 的政策方针提出自己的见解。
详细内容参考《政治学的 重大问题》。
4、国家能力
汲取能力:国家动员社会经济资源的能 力。
无产阶级国家理论
一、国家的起源和本质1.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的基本论断马克思主义在国家起源问题上有两个基本论断:第一,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第二,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
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这是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2.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表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
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日益相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
”3.马克思关于国家起源的论断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了研究国家起源的方法,即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这一角度来揭示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一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这里所说的个人…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的表现自己的。
”[1](P29)进而,马克思从与市民社会相对应的角度论述了国家的本质,“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
[2](P69)这个定义蕴涵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和社会关系属性两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同时对市民社会的国家形式做了一般规定。
由上可知,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从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做出了历史性的回答。
4.列宁关于国家的论述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和平发展,在国际工人运动内部逐渐滋生和积聚了机会主义的思潮,甚至有些机会主义者开始迎合本国的资产阶级,公然歪曲乃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诸多观点。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做出了歪曲原意的解释,把国家说成是阶级调和的机关,主张国家”“调和”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
壹国家的科学内涵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证券主权(最重要)国家的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的属性阶级性(根本属性)社会性主权性(最重要)强制性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贰国家性质(国体)国家的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国体的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国体的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为什么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标志国家的分类剥削阶级国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叁国家的管理形式(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1 基本知识(性质相对独立性)政体的含义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应服务国体政体的基本类型按人类历史:专政政体君主政体(民主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2 三中常见政体的特征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府首脑)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关系主要国家议会制君主制世袭终身虚位议会立法组阁监督政府内阁由议会选举行政管理议会由政府产生对政府负责由政府监督日本泰国比利时西班牙英国瑞典挪威议会制共和制选举限期虚伪总统议会同上内阁由议会选举行政管理同上德国印度意大利芬兰奥地利新加坡总统制共和制选举任期实权议会制约三权分立总统行政权互相独立相互制约不能兼任美国巴西墨西哥埃及印度尼西亚肆国家结构形式1 基本知识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国家结构形式是指郭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影像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人口民族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单一制复合制(主要是联邦制)2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国家构成法律体系政权机关根本特征主要国家单一制国家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省/县一个一个中央授权于地方联邦制以外英国联邦制国家由成员单位组成州/邦多多地方让政权于中央成员单位让权于联邦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瑞士缅甸伍国家机构1 基本知识国家机构的含义国家机关的总和即国家机构国家机构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2 近现代国家机构组织体系称谓职权产生方式和任期国家元首王皇总统颁布法律发布命令荣典权外交权世袭选举立法机关议会国会……院立法权(制定修改废止)行政机关政府管理机关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司法记关法院检察院审判检察陆国家职能国家职能的含义是指国家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国家职能的分类政治统治(阶级性)社会管理(政治统治是社会管理的目的)柒民主理论民主制的含义民主的阶级(国体)民主性质的含义民主精神原则实施的水平程度民主程度的含义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的实施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制约民主程度的因素社会条件(经济文化教育)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辩证统一民主是基础专政是保障民主与专政的区别对立(选举/世袭任期/终身平等/等级)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是基础民主离不开必要的集中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基础法制是体现和保障。
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家治理理论是一种可以客观考察和评价政府治理活动的学科,
是国家社会共同体的治理性文明的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国际政治经济
学和国家政府治理水平论是国家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一种由国家
社会关系,政治结构,社会分工,法律法规,政府机构,政府控制,
政府监督,政府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分配,决策和
实施等元素组成的学科。
国家治理理论强调了公共治理、民主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的关系,指出了政府治理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在治理理论中,政府作为改革的主体和创造者。
政府以国家想法为指导,以统一的行政管理机制作为手段,把政府的职能转变为全面的解
决方案,以使政府的行政作用和社会服务更加科学、高效、均衡。
政府改革要借助治理理论,把政府功能重组、改革,注重运用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政府工作有效组织、完善行政管理,加强政
府的建设和管理,在全面实现中划出政府参与和市场参与的一个平衡点,构建公平、科学、有效、可持续的政府治理体系。
治理理论还关注着政府社会关系和政治调解的问题。
国家治理理
论不仅仅关注单一部门的研究,而是要关注政府和社会各部门之间的
关系。
它指出,国家必须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之间建立正确的社
会分工和关系,实施协调一致的政策,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总之,国家治理理论是一种依据国家的发展目标分析当前政府治
理状况,来改革政府组织体制,改善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运行秩序,
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学科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目 录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 • 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与提升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 源于该国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等条件。
02 03
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 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例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等方面的 政策支持。
企业战略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例 如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力和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推动企业 提高竞争力。
市场结构
市场的竞争程度、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影响企业的战略和创新 能力。
产业关联
01
02
03
产业链条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 度、配套能力和专业化分 工影响国家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
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地理 上的集聚,有助于知识共 享、技术扩散和协同创新 。
发展历程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理论的应用范围
01
产业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不同产业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产业
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
中国治国理论
中国治国理论中国治国理论是一门神奇的学科,源远流长,古今共存,为中国传统政治学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学说基础。
据记载,中国治国思想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与《礼记》和《春秋》并称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三大体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政治学思想之一。
中国治国理论的主要思想是“天下为公”,即以政治权力来治理天下,着力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利益,以实现公正和平、和谐发展的目标。
通过不定期的政治改革,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把传统的治国思想与现代的政治制度完美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
中国治国理论的基本理念有三个:第一,仁政促和谐。
仁政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古代治国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
它指的是政府以仁爱、仁慈、平等、公平作为治国的最高准则,公平正义、和谐共处是仁政的主要要求。
政府通过鼓励良性社会竞争,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放权改革,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仁政之理。
第二,执政以德,必有千秋功。
执政以德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治国理论的核心思想。
它强调通过政治、文化、法律、道德等多种途径,以最高的道义标准和最高的政治哲学来实现政治及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护,并以此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政府实行“以德”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它有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也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第三,求同存异,实现共同繁荣。
求同存异是中国古代治国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思想,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
求同存异,推动各族人民共同爱护祖国,坚持共同繁荣的理念,共同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形成国家的一体性,促进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综上所述,中国治国理论追求仁政,重视法治和公平正义,以及求同存异,保证了国家的长久繁荣。
今天,中国治国理论仍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维护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未来的中国,将更好地坚持中国治国理论,不断创新,以此为基础,努力建设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社会平等的国家。
餐后,思想的探索自然要有结束的一天,本文只是探讨了中国治国理论的内涵以及政治稳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探讨了国家的本质、起源和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家作用和职能的观点。
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深入理解国家的本质、走向更好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一、国家的本质和起源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是阶级斗争不可或缺的产物。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国家作为一种强制性机构产生了。
国家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权益、支配被统治阶级的机构。
二、国家的作用和职能1. 维护阶级统治:国家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维护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和稳定性,保护统治阶级的财产和利益。
2. 调节社会矛盾:国家具有调节社会矛盾的职能,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律,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 保障公民权利:国家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为人民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条件。
4. 经济管理和发展: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等手段,引导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
5. 组织协调社会生活:国家还具有组织和协调社会生活的功能,通过提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三、国家的发展和演变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历史的产物,会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形式和职能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国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在于,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发展人民民主,实行计划经济,提高人民的福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
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揭示了国家的本质与作用,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
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国家起源理论是指对国家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进行解释和探讨的理论。
这一理论不仅是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和国家制度形成的重要基础。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有许多不同的国家起源理论被提出,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一种国家起源理论认为,国家是由自然进化而来的。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的形成是由于原始社会向复杂社会的演变而产生的结果。
在这种观点下,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和不可避免的过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发展的需要有关。
在这个视角下,国家的兴起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必然结果,与生产力、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和政治制度的变革有关。
另一种国家起源理论认为,国家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力量形成的。
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形成是由于特定的历史事件、政治力量和人们的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在这种观点下,国家的兴起是社会利益和政治权力的争夺,是政治制度和国家组织形式的结果。
除了上述两种国家起源的理论观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国家起源理论,如合同理论、社会契约论等。
这些理论认为,国家是由于社会成员间相互协商和达成共识而形成的结果。
在这些理论观点下,国家的兴起是由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结果,是一种社会契约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不同的国家起源理论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但都试图回答一个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涉及到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发展、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演变以及个体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等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和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和启发意义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国家起源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家的本质和特征。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可以促使我们对国家的本质和价值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对国家起源理论的评述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国家制度的演变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为我们更好地推动和改革国家制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揭示国
家的本质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
国家的产生与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矛盾的存在密切相关。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本质上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认为,无产
阶级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通过消灭剥削阶级,消灭私有制和私有制意识,最终达到消灭阶级和国家的目的。
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过渡性的政治形式,是建立真正无阶级社会的必经阶段。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一种“新式的奴隶制度”。
国家的
消亡是共产主义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前提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阶级和阶级对立,也就没有了国家,人类将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平等。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幸福、和谐和进步的理想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深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和历史任务,为我们认识和改造
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我们应当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不断加深对国家、阶级和政治制度的认识,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和方法,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理论
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理论【内容摘要】超阶级性和人性化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两个显著特征。
民主社会主义对国家性质的分析,是以他们对现存资本主义国家的认识为基础的。
社会民主党强调国家只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掌舵者”而非“划船人”;民主和专政是两个相互排斥的政治范畴,无产阶级专政妨碍了人性的自由发展;国家和公民社会应当开展合作;全球化进程对当代民族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关键词】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理论不仅是民主社会主义整个思想体系的主要基石,而且是各国社会党制定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因此,探讨这一国家学说,对于我们正确分析各国社会党政策的发展和变化,认清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国家的内涵及其特征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国家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一种支配民族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人类共同享有的组织体。
195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写道:“国家应当成为一个从各种社会力量中吸取其内容并且为人的创造精神服务的文明国家。
”[1](P347) 1986年8月,该党通过的新纲领草案(依尔塞草案)说得更清楚:“国家并不是必然要成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者有势力的利益集团的工具。
国家也能够成为按更加民主的方向变革社会的那种势力的重要工具。
”[2](P37) 奥地利社会党纲领指出,本党的目的是使国家人性化,而不是使人国家化。
该党领袖及理论家布鲁诺·克赖斯基在谈到国家问题时指出:“重要的问题在于,不仅要控制权力,而且首先确定它在道义上的意义。
”[2](P37) 德国社会民主党认为:“人的生命、尊严和良心是高于国家之上的。
……国家有义务保障信仰自由和良心自由。
国家应当为每一个人在独立的自我负责和履行社会义务的过程中得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创造先决条件。
公民的基本权利不仅应该保障个人在国家面前享有自由,而且还应该作为组成社会共同体的权利来参与奠定国家的基础。
普通人的“国家”理论 ·社会学
普通人的“国家”理论(1)项飚来源:开放时代【内容提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和政府提倡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化,视“社会”的发育为改善民生的结构性条件。
但在普通人看来,“国家”依然是最受认同的范畴,而“社会上的”人和事则意味着不正规和不可靠。
同时,在普通人眼里,国家总体上的正当性不可置疑,具有高度的道德性,但是地方国家机构则不可信任,与它们的交往倾向于利益化、无规则。
这一“普通人的国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中国社会“总体稳定”和“具体失范”并存的现象。
本文由此认为,追求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分化在现阶段缺乏基础,更重要的是重构彼此之间在多个层面上的有机联系。
【关键词】理性国家动员型国家框架性国家政治白话白话政治Abstract: Academics and policy makers in China have sought to develop a relatively autonomous “society” as a main goal of the reform since 1980s. Most Chinese people, however, hold that it is much more empowering to develop connections with guojia (the state) than being independent from it, and see shehui (the society) unreliable or even unruly. The state as a total imaginary is deeply moralized and enjoys unquestionable legitimacy, but local authorities are regarded as untrustworthy and alienating. This partially explains why China remains stable on the whole when localities experience high levels of instabi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the current political economy basis of common people’s theory on guojia.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an independent civil society based on state-society divide may be hard to achieve in the near future, and priority should instead be given to developing organic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increasingly diverse social life at different levels.Keywords:instrumental state, mobilizing state, the state as a framing force, political vernaculars, vernacular politics中国的“国家”概念是高度总体性的,它不区分地域意义上的国度(country)、民族共同体(nation)、暴力统治机器(state)以及行政执行机构(governmen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暴力说
这一理论认为,国家的产生是由于原始 部落发生冲突,较强的部落用暴力征服 较弱的部落的结果。 考茨基 《唯物史观》 战胜的部落使战败的部落从属于自己, 没收他们的全部土地,强迫他们经常性 的为战胜部落做工,并纳贡或者交租。 每当发生这种征服情况时便产生阶级划 分,战胜者为了统治被统治者而建立的 强制性机器就是国家了。
四、国家职能论
政治统治职能
对内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
保卫职能
对外职能
交往职能
(一)对内职能
• (1)政治统治职能 • 政治统治职能指的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和加强既 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对全社 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和控制活动。 • (2)社会管理职能 • 社会管理职能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对整个社会进 行政治统治的需要在履行特定社会职能过程中承 担和实施的管理活动的权利,是社会公共权力对 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
(一)奴隶制国家的本质
• 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出现的剥 削阶级专政的国家。在奴隶制社会里, 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生 产者—奴隶本身;奴隶没有任何财产, 只被认为是奴隶主“会说话的工具”, 可以任意买卖和屠杀。
(二)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地主占 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作为生产者的 农奴。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没 有人身自由,这是封建制生产关系的重 要特征。
(二)对外职能
• (1)保卫职能 • 保卫职能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保护国 家和本国国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其次是当 本国和本国国民的利益受到侵犯时,国家 要采取措施,必要时发动战争。 • (2)交往职能 • 这一职能包括正常的外交活动的和参与国 际组织,公共外交也包含其中。
(三)我国国家职能
1、对内职能
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 发展的国际环境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 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五、国家受到挑战论
理论挑战 现实挑战
(一)理论挑战
• 冷战后,挑战和否定主权的思潮泛起,危 及国家主权原则和现存的国家体系。1996 年以来,西方相继出版了一些极具代表性 的理论著作,如1996年的《超越威斯特伐 利亚》、《作为社会建构的主权》,1997 年的《主权的世系》,2000年的《超越主 权》。主要有以下几种论点 :
人权高于 强调保护人权是最高宗旨,人权问题不再被认为是本质上 主权论 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国家主权正在被全球化和国际合作
(二)现实挑战
• 当前,尽管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 行为主体大量出现,并日益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促使传统国家主权发生了潜 移默化的变化。但除了非国家行为体对国 家主权的主体性侵蚀外,主权国家在经济 全球化时代受到的侵蚀则直接表现在世界 经济、政治的实践中。
2、对外职能
政治职能
即维护政治统治和社会稳定的职能 即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即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
对 内 职 能
经济职能 文化职能
对 外 职 能
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 人人自由 平等职能 保卫职能 交流合 作职能 和平发展 职能
即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 然环境的职能
即使人人得到自由,平等职能 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 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法国和普鲁士是绝对 君主制的最好代表
绝对君主制国家
到16世纪,欧洲大多说国 家建立了强有力的君主制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现 代民族国家(nation)
现代民族国家
(二)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
• • • • • • 1、暴力说 2、神权说 3、契约说 4、功利说 5、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6、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
3、契约说
• 契约论者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们之间相 互缔结契约的结果,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 荷兰的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 斯、洛克,法国的卢梭等 • 契约论者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类处 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在自然状态中存在着 一种自然法,它是从自然中产生的规范的 总和,是自然的命令。人们在这种经过协 议,订立契约而建立国家。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 资本主义国家同其他剥削阶级的国家一 样,仍是少数剥削者对广大劳动群众的 专政。所不同的是资产阶级国家的国家 本质不想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那样 公开的表露出来,而是常常借着种种伪 装把它掩盖起来。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无 产阶级专政就是指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新型民主和 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政权。简言之,就 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统治。
2、神权说
• 神权说认为,神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创造者 和最高主宰者,一切权力均来自于神。国 家来源于神,是神创造的。君主的权力是 神授予的,他代表上帝统治人民。 • 古埃及法老自称是“太阳的儿子”;巴比 伦的汉莫拉比王自称“月神的后裔”。在 中国,历代君主都自称“天子”,汉代的 董仲舒声称“授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在政治 学领域
军事角度
现代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暴力从个人 手中转移到国家的过程。
将现代国家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 斗争的产物
经济角度
二、国家概念论
(一)现代国家概念的形成
(二)国家的不同定义
(三)国家的定义
(一)现代国家概念的形成
•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诸侯的封地成为国,大夫的 封地称为家,皇帝统治的“天下”为国家。在英 语中有三个词汇“state”、“nation”、 “country”来指称国家。“country”指领土意义 上的国家,“nation”指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而 “state”才指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学理论上 的国家通常使用“state”这个词汇,“state”这 个词来自于拉丁词“status”,马基雅维利的《君 主论》一书就是用“status”来指国家的,它已经 具有现代国家概念的意义,布丹通过主权理论真 正赋予国家以现代的意义。 • 按照当代西方学者斯金纳的看法,布丹最终完成 了向现代国家概念的转变,是在现代意义上使用 国家概念的。
主权演 变论 主权可 分论 道德相互 依存论 主权弱 化论 主权让 渡论
1、主权是个历史的、因而也是变化的概念 ;2、人类应该 突破传统的“政治—领土”原则和不干涉原则,把国家主 权转变为世界主权;3、在资本主义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主权应该让位于“世界资本主义的潮流”。 主权就像一个篮子,每个篮子里的东西不完全是一样的, 大国和强国的主权要素较多,小国和弱国则要少些。 主权国家的政府曾经单独对人民的共同利益承担责任,而 现在,它不得不同国界内外的其他行为体分担这种责任, 这表明人类正在从国家或公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过渡, 正在由“物质相互依存”向“道德相互依存”过渡。 全球化和全球问题导致国家权能的“泛化和弱化” ;影响 因素包括“超国家权力”(如国际组织)的“国际化”、 信息技术、国际制度和国际管理活动 、政府效能的日益降 低等。 全球化规则正在成为国际法、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和不干涉 内政原则,正在向干涉权、国际监护、有限主权等概念转 化。国家只有相互让渡主权,才符合国家发展的总体利益。
(二)国家的不同定义
• 在两千多年的政治学发展历史上,各种政治思想 家对国家的定义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概括,根据当 代西方学者的说法,起码有一百多种关于国家的 定义。 • 总结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家进行定义,下面 几种最具代表性:1、把国家解释为社会共同体或 联合体;2、把国家解释为社会管理的组织 ;3、 把国家解释为阶级统治的工具 ;4、把国家解释 为是由领土、人民、主权组成的社会共同体。
1、把国家解释为社会共同体或联合体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为了完 美的生活而组织的联合体。”
社 会 西塞罗 “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 共 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 《共和国》 同 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体 康德 “国家是许多人依照法律组织 或 《法的形而上学 起来的联合体。” 联 原理》 合 体 《不列颠百科全 现代政治理论家通常把国家定 书》 义为一种典型的联合体。
—干小瑞
国家起源论
国 家 理 论
国家概念论
国家本质论
国家职能论 国家受到挑战论
一、国家起源论
(一)民族国家形成Βιβλιοθήκη 历史(二)国家形成的理论探源
(一)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
城邦国家
最早的国家形式,形成于公元前8世纪至 公元前6世纪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外族的进攻 下覆亡,西欧社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封建制国家
4、功利说
• 功利主义把趋乐避苦视为人的行为的唯一动机, 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评价是非善恶 的价值标准。 • 边沁、詹姆斯· 密尔、约翰· 斯图亚特· 密尔 等 • 把国家和法律的起源归结为功利和习惯。功利主 义为政府的干预提供了灵活而实用的依据,任何 有利于社会整体的改革都被视为合法的。功利主 义打破了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的枷锁,为政府行动 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
(三)国家的定义
•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把国家定义为, 国家是在一定的领土上全体人民所 组织的,拥有主权的社会共同体, 是某个政府所领导的社会管理组织, 它实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 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
三、国家本质论
奴隶制国家的本质
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6、当代国家理论的发展
• (1)在经济学领域 道格拉斯· 诺斯 的“暴力潜能分配理论” C· • (2)在政治学领域 政治学家罗尔斯的“假设契约理论” • (3)在社会历史领域 管理角度、军事角度、经济角度
道格拉斯· 诺 “国家可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 C· 斯 的“暴力潜 比较优秀的组织,在扩大地理 在经济 范围时,国家的界限要受其对 学领域 能分配理论” 选民征税权力的限制。” 政治学家罗尔 斯的“假设契 约理论” 管理角度 在社会 历史领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