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题教案+《在太行山上》之一
歌曲在太行山上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一、太行山的壮丽风景1.1 太行山脉是我国五大山脉之一,位于华北平原和华北河流盆地之间。
1.2 太行山脉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不仅是我国的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东部和西部之间的屏障。
1.3 太行山脉的山峦起伏,峡谷纵横,风景壮丽,被誉为“我国龙脊”,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登临观赏。
二、太行山的历史背景2.1 太行山地处我国古代的中原和北方边疆之间,历史上曾经是战国时代、秦汉时期的军事要冲。
2.2 太行山一直以来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3 太行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享誉中华,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三、歌曲在太行山上的创作背景3.1 我国许多音乐人在太行山的山野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太行山上》这首歌曲。
3.2 歌曲《太行山上》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在太行山上的创作经历,深受太行山壮美景色的感染,创作了这首歌曲。
3.3 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太行山壮丽风景和浓厚历史文化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四、歌曲《太行山上》的意义4.1 《太行山上》以其深刻的意境和独特的音乐语言,将太行山的壮丽风景和悠久历史凝结在其中,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4.2 歌曲《太行山上》通过音乐的表达形式,将我国人对太行山的敬仰之情和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3 歌曲《太行山上》不仅是对太行山的歌颂,更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五、结语5.1 通过对太行山的壮丽风景和悠久历史的描述,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太行山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2 歌曲《太行山上》作为对太行山的赞美之歌,凝聚了无数音乐人的心血和感怀,成为我国音乐文化的珍贵遗产。
5.3 希望通过对歌曲《太行山上》及其创作背景的介绍,能够唤起人们对太行山的关注和热爱,让更多人亲自去感受太行山的壮丽与美好。
六、太行山的自然奇观与人文景观6.1 太行山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奇观和人文景观而闻名,其中著名的自然奇观包括壶口瀑布、云台山、龙门峡等,这些景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浅析《在太行山上》的作品分析和处理

《在太行山上》(案头)《在太行山上》是以抗日救亡为主要题材内容,歌词描绘太行山中游击健儿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纲开朗的性格。
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上现实的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
这首二部合唱曲为复二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乐段构成。
前段抒情宽广,虽是小调色彩,又不乏明朗朝气的情绪。
第二声部回声式的短句,仿佛歌声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此起彼伏, 一呼百应的气氛。
后段转入平行大调,豪迈的气势中又融入深情温柔的诉说,表过了军民间的鱼水之情。
第二部分为进行曲风格,铿锵有力的旋律、鲜明而富于弹性的竹奏,生动地刻画了游击队员出没高山密林、誓死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
第二乐段高音区的切分正奏果敢有力,给人以紧迫感,随着调向上推进,逐渐形成商潮。
歌曲最后结束:在小调上,使作品前后呼应、完整统一。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作者简介1、作曲家冼星海(1905-1945),伟大的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一个贫血苦船工的家里。
1928 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的高级作曲班。
回国后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的爱国歌曲及多部电影插曲。
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
冼星海短暂的一生,刻苦勤奋,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塑造了许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在拯救民族危亡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顽强斗争英勇献身的精神。
作品有歌曲三百五十余首,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四部,歌剧《军民进行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两部。
2、词作家桂涛声(1901年-1982年),云南省沾益县菱角乡卡郎村人,回族。
1919年至1923年,桂涛声在省立曲靖师范学校(今曲靖一中)读书。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和“八♦一三”松沪事变后, 桂涛声在汉口工作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在太行山上》。
1982年12月16日,他在上海育才中学病逝。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高中音乐活动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音频,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2、学生自主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海岛冰轮初转腾》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4、教师通过传统京剧的特点引出现代京剧,顺势导入本课。
(二)赏析乐曲1、教师发起讨论会:什么是现代京剧?你知道哪些现代京剧?学生自主讨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不同。
2、教师出示PPT资料,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
3、欣赏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三场中唱段《家住安源》,结合课本唱词,请思考:这个唱段的旋律有何特点?(唱段旋律委婉优美,起伏跌宕,属于二黄腔)4、再次聆听,说一说行当、唱腔分别是什么?表现了柯湘怎样的思想感情?(青衣;痛苦哀婉的心情)(三)对比赏析1、片段欣赏,初步感受(1)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音频片段,请思考:表现了李玉和怎样的情绪?(李玉和对敌人的蔑视和悲愤、激昂的情绪)(2)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旋律平稳,节奏舒缓)(3)说一说这一唱段是什么唱腔和行当。
在太行山上音乐分析报告

在太行山上音乐分析报告太行山脉是中国北方的一道壮丽山脉,被誉为“北方的秀丽山河”。
太行山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还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其中音乐文化是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本文将对太行山上的音乐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特点和魅力。
太行山上的音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了当地人民淳朴的生活态度和追求美好的情感表达。
太行山地区的音乐创作主要以民间歌曲、舞蹈和器乐为主,融入了大量的地域特色和民俗元素。
这些歌曲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述了太行山区的美景、劳动场景以及人民的喜怒哀乐。
太行山上的歌曲节奏欢快,旋律朴实入耳,歌词简单直白,易于演唱。
在舞蹈方面,太行山地区的舞蹈形式多样,有杂技舞、腰鼓舞等,这些舞蹈动感十足,充满了朝气和活力。
太行山上的音乐中融入了丰富多样的民俗元素,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信仰和习俗。
例如,在太行山的一些乡村中,人们会举行土地祭祀活动,这些活动常常伴随着热闹欢快的音乐。
这些音乐充满了喜庆和祥和的气氛,在乡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此外,太行山上的音乐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在太行山的一些节日庆典中,人们会进行歌舞表演,歌颂着丰收和富饶,展示着太行山独特的音乐文化。
太行山上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
太行山地区山势险峻,交通不便,人们在劳作和生活中常常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太行山上的音乐往往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智慧总结。
例如,在一些民歌中,人们歌颂大山的雄伟,感慨人生的艰辛;在一些舞蹈中,人们通过肢体舞动展示着对山水的情感表达。
太行山上的音乐也讲述了许多关于生活的故事,让人们有机会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太行山上的音乐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启迪。
当地人民通过音乐表达内心世界,减轻生活的压力,也给人们带来了欣赏和享受音乐的机会。
在太行山上,人们常常聚集在一起合唱、跳舞,用音乐指引着他们的生活。
无论是在节日庆典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太行山上的音乐都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

目录前言一、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一)曲作者(二)词作者(三)作品创作背景二、作品分析(一)歌词分析(二)曲式分析三、作品处理应注意的问题(一)指挥手法方面(二)声乐演唱方面结语附录浅析合唱曲《在太行山上》摘要:《在太行山上》是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部经典作品。
它是为奋战在太行山上的战士们所作,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歌颂了战士们英勇杀敌、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本选题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曲式等方面入手,全面解析《在太行山上》作品的在含义,掌握演唱合唱曲的技巧要领以及抗日歌曲创作的风格特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好的艺术处理。
关键词:在太行上;混声合唱;桂涛声;复二部曲式;作品分析前言回顾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有一个时期的成就不容忽视,那就是抗战时期,《在太行山上》就是当时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战歌。
在那个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公理与强权生死搏杀的时期;作者记录的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是亿万中国人在面对民族危难时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一部作品,首先就是对作品容,情感脉络和所要表达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把作品的背景,情绪的表现,曲式的运用等方面完全了然于心,胸有成竹。
只有全面的了解,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才能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形象,做到具体、细腻、生动、感人。
一、作者简介以及创作背景理解一首作品的第一步应该去了解作者的情况,何种背景下写成的,这样才能初步的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一)曲作者冼星海(1905年至1945年),人民音乐家,番禺人,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里长大。
[1]1928年在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31年在巴黎学习。
回国后面对同胞们家破人亡的遭遇,他奋笔疾书,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作品,为抗日运动的宣传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
其优秀作品有:战斗性歌曲《战歌》《救国军歌》,抒情性歌曲《夜半歌声》《黄河之恋》,劳动性歌曲《搬夫曲》,说唱性歌曲《打倒汪精卫》。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冼星海学科:音乐年级:高一模块:音乐鉴赏课时:1课时教学构思作品创作与1939年,正处于全国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年代,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广阔的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联系历史,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画面和音响效果调动学生心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此节课要达到音乐鉴赏和爱国主义教育双轨同向进行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介绍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作品创作的年代和背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朗诵及运用音乐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发图强的信念。
教材分析一、《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一共分为八个乐章,由诗人光未然作词,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每乐章都有配乐朗诵。
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
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歌朗诵。
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
5、《河边对口曲》男生对唱民歌。
6、《黄河源》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
7、《保卫黄河》进行曲题材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有强烈的号召力。
在太行山上各声部的唱法-全新探索

在太行山上各声部的唱法-全新探索引言太行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位于山西、河南和河北三省交界处。
除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外,太行山还给人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声音印象。
各种动物、植物和风景在这片土地上发出了各具特色的声音。
本文将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太行山为案例,探索其不同声部的唱法,揭示大自然的神奇之音。
1. 鸟类的鸣唱随着晨曦的到来,太行山上响起了鸟儿的歌声。
鸟类常常以鸣唱来表达自身的存在、领地和求偶等信息。
太行山上栖息着众多种类的鸟类,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唱法。
百灵鸟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鹰的叫声洪亮有力,让人倍感威严。
这些不同的声音在太行山的空中交织成一幅和谐美妙的乐章。
2. 动物的呼喊除了鸟类,太行山还有着其他各种各样的动物。
这些动物也通过不同的呼喊声展示着自身的存在和需求。
黄羊透过鹰一般高亢的呼唤声,在山间迅速传递着领地范围和警示信息。
这种高亢的呼喊声充满了荒野的豪情和力量感。
而野生猪的嘶叫声则让人感受到一片厚实和浑厚的气息。
3. 植物的呢喃除了动物,太行山上的植物也参与着这场大自然的交响乐。
在清风拂过的时刻,太行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木发出了轻柔的呢喃声。
柏树的尖叫声犹如刀刻在时间的痕迹,让人沉思和感受到岁月的流转。
山花绽放时,花儿们的轻声细语仿佛是对春天的告白,给大地增添了温馨和生机。
4. 风的呼啸太行山的山峰高耸入云,风吹过山间峡谷时,带来了独特的呼啸声。
风在山壁间穿梭,发出阵阵低沉的呼啸声,如同一位悲壮的音乐家在演奏。
这种声音让人感到无边的苍茫和悲凉,同时也带来了山脉的宏伟与恢弘。
结论太行山上的声音交织成了一幅壮美而丰富的自然图画。
从鸟类的鸣唱到动物的呼喊,再到植物的呢喃和风的呼啸,每一种声音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
这些声音的存在与其所居住的生态系统密切相关,是大自然赋予太行山的礼物。
通过这次对太行山上各声部的唱法的探索,我们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妙之音,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太行山这个生态系统的奥妙之处。
在太行山上各声部的唱法

在太行山上各声部的唱法1. 引言太行山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著名的山脉之一。
这里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在太行山上,人们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了各声部的唱法。
2. 太行山上的声部在太行山上,有许多不同的声部,包括男声、女声、儿童声等。
每个声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2.1 男声太行山男声以浑厚、低沉为主要特点。
他们常常以咏史、咏怀等方式来表达对故土、家园的深情厚意。
男声演唱时通常使用较低的音调,给人以稳重庄重之感。
2.2 女声太行山女声以柔美、婉转为主要特点。
她们常常以歌颂自然、赞美爱情等方式来表达内心情感。
女声演唱时通常使用较高的音调,给人以温柔柔美之感。
2.3 儿童声太行山儿童声以天真、活泼为主要特点。
他们常常以童谣、儿歌等方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儿童声演唱时通常使用较高的音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
3. 太行山上各声部的唱法不同声部在太行山上有着不同的唱法,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声部的唱法。
3.1 男声的唱法太行山男声在演唱时注重气息运用和共鸣发声。
他们通常使用深沉、低沉的音色,通过调整发声部位和呼吸控制来产生浑厚的音质。
同时,男声还注重节奏感和力度掌握,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长短和强弱。
3.2 女声的唱法太行山女声在演唱时注重柔美和表现力。
她们通常运用头腔共鸣来产生高亢悠扬的音色,通过呼吸控制和发声技巧来实现音色转换和音域拓展。
女声演唱时还注重情感表达,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和音乐的演绎来传达内心的情感。
3.3 儿童声的唱法太行山儿童声在演唱时注重天真和活泼。
他们通常使用明亮、清澈的音色,通过发声部位的调整和呼吸控制来产生清脆可爱的音质。
儿童声演唱时还注重节奏感和表现力,能够通过音乐的节奏和语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心。
4. 太行山上各声部的合唱在太行山上,不同声部常常进行合唱,共同演绎出一幅美妙动人的画面。
合唱时,各个声部需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以达到最佳效果。
在太行山上教案

在太行山上教案【篇一:八年级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优美的情思课题:《共和国之恋》《又唱浏阳河》课时:一节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能够简单的理解抒情歌曲的含义及特点。
2.通过抒情歌曲的写作手法区分以上两首首歌曲的体裁特点。
(*.颂歌抒情歌曲 *民族歌谣体抒情歌曲)3.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使同学们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及其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对欣赏的两首作品旋律有较深的印象并能进行哼唱。
教学重点:1. 体验歌曲的流动性,及其作品的情感表达。
2. 对比两种不同音乐风格及唱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抒情歌曲的欣赏,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之有充分感受美及领悟美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体验越丰富幸福感就越深。
然而对于情感的表达,每个人则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诗人把情感赋予文字,写出豪气万丈的千古诗篇,画家把情感赋予画笔,画出朝气蓬勃的大好山河,然而对于作曲家,他们抒发情感的体验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色彩斑斓。
新课内容: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的两首作品,《共和国之恋》《又唱浏阳河》、并说出这两首作品在情感抒发中的不同。
(《共和国之恋》“大爱:对祖国的爱” 《又唱浏阳河》相比之下的小爱:“对家乡的爱”)打开教材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这两首歌曲,从中体验歌词的意境。
再次欣赏作品,让同学们了解这两首曲子各自旋律的走向,体验作曲家在对待不同爱方面的写作技法。
之前我们的侧入点都是从情感方面入手的,那么这两首歌曲在唱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共和国之恋》(美声唱法)《又唱浏阳河》(民族唱法))通过对以上两首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提问并总结抒情歌曲的定义及特点(定义:抒情歌曲是当代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歌曲体裁,抒情歌曲以音乐最擅长的感情抒发功能为特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里收到了最广泛的注意。
特点:抒情歌曲的容量较大,在题材内容上极为广泛,不管从群体还是个体的角度,只要是抒发人的内心感情的歌曲,大都有抒情的特点。
歌曲《在太行山上》-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在太行山上》-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了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首歌曲《在太行山上》,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其音乐素养。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实现以下目标:•理解《在太行山上》的歌词含义;•理解歌曲曲调和韵律;•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时间本节课程预计需要1个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问答提问学生们对《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有什么了解。
第二步:播放歌曲播放《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曲,让学生们先感受一下歌曲并了解歌曲的整体感觉。
第三步:讲解歌词分段讲解歌曲的歌词,解释其含义。
例如:望远山脉好似一道长龙,绵延不绝不停的往前。
高山之巅云飘如纱,霞光四射煞是好看。
解释:歌曲描述了太行山的景色壮丽,并使用了形象的比喻手法来描绘山脉和云雾,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
第四步:学习歌曲曲调和韵律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唱几遍,帮助其理解韵律和曲调。
第五步:练习演唱让学生逐段跟着音乐唱,练习演唱歌曲,并进行反复练习。
第六步:课堂展示邀请学生上台演唱歌曲,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展示和学生们的口头回答,来评估其是否掌握了《在太行山上》的歌词、曲调和韵律。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写一篇关于太行山的小故事或小诗,并配上一段节奏和旋律优美的音乐。
要求学生参考学习过的歌词,提高其音乐素养和创作能力。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有关太行山地理和历史介绍的课堂内容,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首歌曲。
同时,建议教师和学生使用音乐软件,如GarageBand等,来制作一份自己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亲身体验。
太行山上初中音乐教案

太行山上初中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太行山上》,培养学生对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会《太行山上》的歌词,掌握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重点:学会《太行山上》的歌词和旋律。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唱好歌曲中的装饰音。
教学准备:钢琴、吉他、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太行山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斗争精神。
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播放《太行山上》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节奏。
3.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唱中的困难。
三、讨论歌曲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的关键词语,如“坚决”、“勇敢”、“坚持”等,理解歌曲的主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总结并强调歌曲所表达的英勇斗争精神。
四、集体演唱(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注意音乐的和谐和统一。
2.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集体演唱效果。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与太行山相关的音乐作品,如歌词、旋律等。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斗争精神。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太行山革命纪念地,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
2. 邀请老红军或抗战英雄来校讲述抗战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歌曲《在太行山上》-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歌曲《在太行山上》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前言歌曲《在太行山上》是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的一首歌曲,该教材是以广州话为本地方言,结合广东省的音乐特色,是针对广东省学生的音乐课程教材。
本教案旨在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并在其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能够唱出歌曲的主旋律,了解歌曲的节奏、拍子、调式、乐器等基本知识。
3.通过歌曲欣赏和讨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歌曲介绍:通过讲解歌曲的故事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听歌赏析:边听歌边分析歌曲的节奏、拍子、调式、乐器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魅力。
3.歌曲演唱:指导学生熟悉歌曲,并分组练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步骤步骤一:歌曲介绍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在太行山上》的由来、故事背景以及创作背景,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太行山的景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听一遍歌曲,让学生先了解整首歌曲的旋律和基本节奏。
步骤二:听歌赏析1.教师放歌,让学生边听歌边分析歌曲的速度、节奏、拍子和调式。
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画面、弹奏乐器等方式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2.教师可以辅以乐理知识的讲解,如歌曲的调式和曲调的运用。
步骤三:歌曲演唱1.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讲解歌词,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歌曲,练习主旋律和旋律间奏,并分组练唱,使学生能在协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歌曲。
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对歌曲的故事背景有所了解,并能够通过歌曲的情感表达感受到歌曲的内涵。
2.学生能够唱出歌曲的主旋律,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拍子、调式和乐器等基本知识,更好地理解歌曲。
3.学生能够在分组练唱的过程中,通过协作与交流,提高了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结语通过以上教学活动,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在太行山上》。
教育是一门艺术,希望本教案可以对大家有所启示,多加实践,与学生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在太行山上》教案

《在太行山上》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作品了解历史,懂得先烈为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
2、欣赏作品,能够说出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随着不同情绪的音乐开展创造性的表演活动,体验歌声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斗志和豪情。
教学重点:1、感情地演唱歌曲《在太行山上》。
2、理解歌词内容,体会当年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
教学难点:1、歌曲的几处大跳的气息支持、喉咙打开、声音连贯、乐句完整。
2、附点节奏、最后的高音及优美地声音歌唱。
3、发表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并有所感动与感悟。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范唱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中国作曲家。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
其中有正面表现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采用号召性、战斗性的进行曲形式的《救国军歌》《青年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和《到敌人后方去》;有具体展示人民战争壮美的战斗图景、将抒情性与鼓动性或描绘性与概括性结合在一起《在太行山上》《游击军》和《反攻》;有表现工农群众的劳动生活、采用特定的劳动音调和节奏写成的《顶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们开》;还有为抗战中的妇女、儿童写的《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和《三八妇女节歌》等等。
在这些群众歌曲中,冼星海根据不同内容,创造具有不同个性特征的音乐形象,或以具有冲击力的节奏和挺拔高昂、富于棱角的旋律,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和威武豪壮的气势;或以气息宽广的旋律、舒缓沉着的节奏和抒情含蕴的音调,体现革命人民丰富的内心世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三、新课教学:1、歌曲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歌曲以饱满的情绪,热情讴歌了处于抗日战争前线的太行山军民,母亲送儿、妻子送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战场的感人形象,表达了抗日军民誓灭入侵敌人的坚定信念。
高中音乐教案(优秀9篇)

高中音乐教案(优秀9篇)高中音乐教案篇一一、学习目标(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
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2.简介作品的剧情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四、教学资源建议(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高中音乐教案篇二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模块名称:音乐鉴赏授课年级:高一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介绍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及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
音乐鉴赏课:《冼星海》教案

音乐鉴赏课:《冼星海》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和贡献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高中学生音乐基础:具有一定音乐鉴赏基础的学生1.3 教学内容介绍冼星海生平及其音乐作品分析《黄河大合唱》等代表作品探讨冼星海音乐创作的特点和风格第二章:冼星海生平介绍2.1 生平背景介绍冼星海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环境阐述其在国内外的音乐学习经历2.2 音乐事业的发展阐述冼星海在国内外的音乐活动介绍其在音乐教育和创作方面的贡献2.3 音乐成就与社会影响概括冼星海的音乐成就分析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三章:《黄河大合唱》分析3.1 作品背景介绍《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动机3.2 作品结构与形式分析《黄河大合唱》的曲式结构解读作品的和声、旋律、节奏等特点3.3 作品主题与表现手法探讨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分析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创作手法第四章:冼星海音乐创作特点与风格4.1 音乐创作特点分析冼星海音乐作品的独特风格探讨其音乐创作中的民族特色和创新之处4.2 音乐风格的影响因素分析社会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冼星海音乐风格的影响4.3 作品的价值与意义阐述冼星海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第五章:音乐鉴赏与传承5.1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分析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手法5.2 音乐传承的意义强调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冼星海的音乐精神5.3 实践与拓展安排学生进行音乐作品表演或创作实践推荐相关的音乐鉴赏课程和活动,供学生进一步学习与交流第六章:冼星海音乐作品欣赏6.1 作品选择选择冼星海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如《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
6.2 作品聆听与分析引导学生聆听作品,分析其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要素。
探讨作品中的民族音乐特色和创作手法。
6.3 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第5单元.名家名曲—— 在太行山上 课件 2023—2024学年粤教版初中音乐 八年级下册

聆听歌曲
歌曲简介
这是一首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 日军民而创作歌曲,《在太行山上》作于1938年7月,由冼星海 作曲、桂涛声作词, 特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 抗击日本侵 略者的抗日军民而创作。在这首歌曲中,冼星海将充满朝气 的抒情性旋律同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歌曲既充满战斗性、 现实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瑰丽色 彩。描绘了太行山里的游击健儿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 观开朗的性格。该曲写成后,在汉口进行首演时,观众大声 喝彩,掌声不断,随即传遍了全中国。太行山的游击队都以 它为队歌。
02
刻画了游击健儿出没在高山密 林之中到处打击敌人的形象
。这里的旋律与第一部分音调有内在的联系,并与前面形成
鲜明的对比。后段曲调,在高音区的切分节奏加强了曲调的
战斗性,给人以紧迫之感。当第二次唱到“敌人从哪里进攻
” 时,旋律作了扩充、音调向上推进,把歌曲推向高潮。
第一乐段
弱起
第二乐段
后半拍起唱
完整演唱
讨论
学完这首歌曲之后,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的? 你能归纳歌曲 《在太行山上》的创作特点吗?
《在太行山上》 的创作特点——宽广抒情性的旋律与 坚定有力的进行曲旋律有机结合,歌曲既充满战斗性、 时代性,又具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欣赏
作业
。
聆听并思考
这首歌曲它的拍子是几拍子的? 能分为几个部分?
歌曲分析
第一段
01
第一部分前段,宽广抒情的旋律在回声式的短句伴合
下唱出,大有歌声在群山回荡之感。形象地描绘出红
日东升、烽火辉映的太行山上壮丽景象。后段旋律气
势豪壮而抒情,抒发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
上战场”的军民鱼水之情。
初二【音乐(人音北京版)】在太行山上 教学设计

分析A乐段——小调、回响式的二声部、二声部同节奏合唱。
(3)分乐段欣赏——B乐段
分析B乐段——平行大调,大调的明亮、坚定使得抗战气势更加豪迈。
3.欣赏B部
(1)欣赏B部,思考:B部分几个乐段?速度有何变化?
B部分为两个乐段,我们用字母C D表示。
速度相比A段稍快,反复第二遍时,力度加强,速度逐渐加快。
(2)分乐段欣赏——C乐段
B部分C乐段——大调,音乐风格转为进行曲风格,速度较快,节奏铿锵有力且具有弹性,与A部抒情性旋律形成了鲜明对比。
(3)分乐段欣赏——D乐段
思考:D乐段中的节奏和歌词有什么特征?
D乐段——多处运用切分节奏,切分节奏加强了旋律的推动性,给人以紧迫感。
结尾处由大调转回小调,前后呼应,直至乐曲结束。
三、巩固提高
对比总结,完整聆听。
四、单元小结
1.《春游》八六拍及其指挥图示、同头换尾、起承转合;
2.《保卫黄河》创作背景、齐唱、轮唱、黄河精神;
3.《在太行山上》复二部曲式结构、抒情风格与进行曲风格有机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在太行山上》之一
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1、通过教唱《在太行山上》,引导学生了解抗战时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进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及听赏二部合唱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作品,习唱歌曲A 部分。
教学难点在歌唱中体现作品的艺术风格。
教学方法分段教学法、歌唱法、视唱法、听赏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放音器材、风琴、竖笛。
板书设计在太行山上
简明教程
环节教师点拔学生操作目标达成备注
导课设置情境1938 年7 月,在山西游击队从事抗日工作的桂涛声找冼星海,请他为山西游击队员写一首歌。
冼星海看了歌词后,以极大的热情连夜写成此歌。
后来,在武汉抗战纪念宣传周歌咏大会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人演出。
在声群众情绪激昂,反复要求重唱。
桂涛声把此歌带至山西后,便成了山西游击队的队歌。
此后,这首歌不翼而飞,迅速传遍全国,充分地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
揭示课题
出示歌曲录音聆听歌曲初步感受作品的体裁、调式、曲式、节拍、速度、情绪、演唱形式。
简短讨论群众歌曲、e 小调、二段体、二部合唱。
复听作品
教学A1 听唱模唱旋律加强听音训练先是弱起;注意七度上扬。
视唱旋律增进视唱水平注意点击拍子
习唱A 1歌词唱准曲调
评价巩固与提高抒情性
教学A 2 听唱模唱旋律加强听音训练注意七度上扬。
视唱旋律增进视唱水平注意点击拍子
习唱A 2歌词唱准曲调
巩固与提高先气势豪壮,再转入温情柔和
习唱A 部分习唱A 把握艺术风格要有抒情性,要唱得富有朝气。
小结:在这一部分里,深刻地表现了军民鱼水深情,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个别演唱并分组演唱;
集体评价。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