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体味文化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3教学设计12:1.1 体味文化 (1)教案
体味文化『新课推进』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一)、文化“万花筒”◇点拨:教材插图:踢踏舞《大河之舞》,《长征组歌》,杂技《科技灵光一一晃圈》,芭蕾舞《天鹅湖》,旨在向同学们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使同学们对“文化”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进行归类?(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探究提示:上述探究课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MP3,网上点播等。
(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文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文化的全部,文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问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点拨:教材此处的插图及辅文(读书俱乐部、上网、晨练),旨在使同学们体味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文化,如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等。
◇课堂探究:(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2)有人说,芯片的发明不仅为社会带来了技术进步,而且为我们这个时代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
你赞同这个看法吗?◇探究提示:(1)略。
同学们可各抒己见。
(2)芯片就是集成电路。
各种高科技芯片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进步,这一点毋庸赘述。
而作为其中一族的各种文化芯片,如语音音乐芯片、ID卡玩具芯片、手机监听芯片等各种信息产品,正日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
高中政治体味文化教案引言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了解和体味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国家认同感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的文化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根源,进而形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价值的肯定和尊重。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高中政治体味文化的教案,帮助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教授和讨论这一主题。
教学目标•了解文化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能够区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掌握一些经典文化作品和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中的政治意义;•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文化与国家建设–文化的定义和作用;–文化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和特点。
2.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分析几种主要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如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等;–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探究背后的历史和社会因素。
3.经典文化作品和事件的政治意义–选取几个代表性的经典文化作品和事件,如《红楼梦》、五四运动等;–分析这些作品和事件中所反映的政治现象和思想。
4.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探讨如何通过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分析一些成功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培养案例,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方法与形式1.多媒体展示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各种文化现象和作品;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不同文化、分析文化差异,并展开思考和辩论;3.角色扮演法:安排学生扮演文化人物,进行仿真演绎,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和思想;4.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观看相关文化作品,并分享他们的体会和思考。
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问题解答;2.作业评分:对学生的阅读作业、观影报告等进行评分;3.小组合作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评估小组合作的质量。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教师需要准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2.经典文化作品:提供学生阅读五四运动相关资料、《红楼梦》等经典作品;3.课外材料:指导学生查找相关的文化资料、电影、纪录片等。
1.1 体味文化 教学设计-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1.1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必备知识了解文化的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生活各具特色,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感受文化的力量,明确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2、关键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
3、核心素养:通过分析文化现象,讲述自己的最喜爱的文化形式,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提高学习文化生活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文化,热爱家乡,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项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升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导语: 要使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就要学好经济生活;要使我们的生活保持稳定,就要学好政治生活;要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就要学好生活与哲学;要使我们的生活富有情趣,就要学好文化生活。
我们这学期就来学习必修三《文化生活》展示《文化生活》的整体结构: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主要内容是文化是什么,介绍文化的含义、特点、作用(文化对社会,对人的作用)。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主要内容是文化为什么,介绍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主要内容是怎么看,介绍中华文化的特点,增强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要内容是怎么办,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当代文化生活。
讲授新课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知道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各自特有的色彩。
2、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重点)3、理解文化的力量。
(难点)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9,思考下列问题:(认真阅读、勾画答案,标记疑难、提出问题。
)1. 文化是什么?包括哪些部分?2. 文化的特点都有哪些?3. 文化的形式包括什么?4. 文化的力量如何理解?(一)文化万花筒“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我们身处社会之中,每天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试想身边有哪些活动和现象是属于文化?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参加过学校的哪些文化活动呢?学生举例:演讲比赛。
《体味文化》教案(通用3篇)
《体味文化》教案(通用3篇)《体会文化》教案篇1★新课标要求(一)学问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气,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力量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育同学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加综合国力贡献力气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老师启发、引导,同学自主阅读、思索,争论、沟通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现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同学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气。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假如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宝的制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识,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肯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毕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老师活动:引导同学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索所提问题同学活动:乐观思索并争论问题老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进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大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内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颖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颜色。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政治体味文化教案一等奖
政治体味文化教案一等奖1、政治体味文化教案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政治关于体味文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阅读课本思考本课主要内容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本课作为开篇内容,主要是要告诉大家什么呢?带着这一思考,请大家先快速阅读本课内容。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进行新课(从现象和本质两个角度体味文化)文化“万花筒”((从现象))(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师:请同学们思考:你能举个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是文化活动吗?平时你参加过哪些文化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家有家庭文化,路上有公交文化,上学有校园文化,吃饭有“饮食文化”(比如:东方用筷子西方用刀叉,东方聚西方分),穿衣有“服饰文化”(比如中国唐装,日本和服),,住房有“建筑文化”(比如古代有宗教建筑、园林、宫殿、楼阁,现代北京四合院)出行有“旅游文化”,晚上有“网络文化”,而这些都属于文化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其实,无论是历代不同的服饰文化,还是我们周围的一系列文化现象,都告诉我们:文化现象,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体味文化》1》
体味文化宁夏育才中学潘立斌步骤三:“识”文化过渡:说了这么久,究竟什么是文化?二、文化是什么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概念澄清:>的“文化”的界定。
2、特点:探究:这里的山是文化吗?通过画家之手把山变成艺术作品能称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归纳:山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山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经过人的劳动,渗透了人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的精神活动的产品,因而成为文化。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问题情景:“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西装革履的男青年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谁更有文化归纳:这里的文化指文化素养,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2)文化是一种素养讨论: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却让礼仪之邦丢了面子。
面对礼仪之邦的尴尬,应该怎么办?归纳:学生可以从国家、学校、家庭、个人的角度谈解决问题的办法。
各抒己见:有人认为,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纯”精神产品,你赞成这种观点吗?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三、文化的力量视频:《中国诗词大会》选手白茹云问题:尽管患了重病,但她依然乐观面的生活,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在白茹云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是文化让一个人能乐观面的病痛,坚强面对生活。
提问;其实文化的力量,不光体现在对个人的影响上,还体现1、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把握文化的特点。
从而提炼概括,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引导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将此问题发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先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将小组的答案汇总,由组长再推送给老师,提交完毕,对八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实现同屏互动,师生合。
体味文化教案 《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
体味文化教案《体味文化》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8篇《体味文化》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体味文化教案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关于政治上体味文化教案篇一【学情分析】: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
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较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
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
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较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体味文化》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觉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2)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法一、【课前准备】【课前复习】最好的记忆方法是重复记忆!请熟记!回忆:结合必修1 政治生活思考国家的本质属性是?国家还具有哪些属性?【课前思考】——请研究课前能通读教材,了解准备相关的文化资料,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同时在教材上标记重点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自主学习]文化是什么?P5-7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丰富形式3、文化的特点?4、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授课过程】导入新课:每天中午12 点《文化正午》与你分享:文化是一种力量,弘扬着美德,激发着正义;文化是一种传承,凝聚着历史,连接着未来;文化是一种情怀,蕴含着民族之魂,体现着国家之神。
——《文化正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生活,体味文化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一起回眸2018 年重大国际新闻,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思考:根据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能否对上述新闻进行分类,分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PPT 展示)文化现象:1、4、6、7、经济现象:2、3政治现象:5判断: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
学生分析师小结点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3.实践操作,提高能力:
-安排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文化,追求真善美的情感态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体味文化”为主题,围绕文化的内涵、特征、影响等方面展开,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培养积极的文化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请举例说明你身边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思考文化多样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讨论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
3.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和观点,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中要体现出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避免空洞和泛泛而谈。
3.注意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保持作业整洁。
4.小组合作的作业,要明确分工,确保每位组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组织课堂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情感引导,价值观塑造: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节体味文化》教案.doc
第一节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3)文化包括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动态:精神活动;静态:精神产品。
高二政治 体味文化精品教案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新课改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的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
【学生分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收集、整理信息,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去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使用启发式教学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观察各种各样的文化生活,了解文化现象的普遍存在,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要,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的内涵及特征,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探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展示并感受各种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综合比较的能力、实践参与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对不同性质的文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并制成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文化概念的资料。
【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设疑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我们无时不在文化中。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分析文章: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文化理论与方法,选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要求文章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800字左右。
2.小组讨论报告: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撰写一份报告:
-文化自信在当代青少年中的重要性。
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2.掌握文化传承、创新、交融的基本途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3.学会运用政治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文化现象,提高对文化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能够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政治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文化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但在深入理解和运用文化理论与知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理解尚显不足,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文化的认识。
2.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往往难以将其与政治、经济等背景相结合,需要教师引导,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提出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文化素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政治课程中,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体味文化》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本节课以体味文化为主线,要求学生在掌握文化概念、特点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学会从生活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进而培育文化自信。为此,本教学案例围绕课程内容,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性强、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文化探究的兴趣,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3.小组合作,促进交流共享
案例中,小组合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4.反思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本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这种反思评价机制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调整学习方法,促进自身成长。
高中政治教学课例《体味文化》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政治
教学课例名
《体味文化》
称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1、知识目标:明确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
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
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使他们
教学目标 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
题作蓝本进行剖析,进而提高学生审题、解题能力。
【讲授新课】
(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 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 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
化素质的意识;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
力贡献力量的Leabharlann 识。(1)学生双基较差,最基础的、最基本的主干知识
把握不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识记不清。尤其和
学生学习能 实际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优质课教学设计观摩课教案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冯琳【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计划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学习目标】1.1-1 文化现象的多样性;1.1-2 文化的内涵;1.1-3 文化的性质与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教学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方式及媒体】教学方式:遵循生活逻辑,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文化现象。
媒体运用:投影片(PPT)。
观摩课教案必修3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昆明附属中学冯琳【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③《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计划学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感受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及多样性;通过对不同文化现象的对比分析,理解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认识,体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列举身边的文化现象,培养准确表达看法的能力;通过对比文化现象的差别,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综合归纳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文化现象的观察,引发学生对文化及其影响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感受不同民族所具有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和主动性。
最新人教高中政治课教案 1.1体味文化
【教学设计】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一、教材分析《体味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嘚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嘚内涵,再探究文化嘚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嘚概念(2)理解文化嘚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嘚关系(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嘚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嘚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嘚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嘚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嘚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嘚内涵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四、学情分析我们嘚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嘚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嘚作用,增强文化学习嘚自觉性。
(2)自学探究。
以课本嘚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嘚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嘚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嘚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1、收集生活中嘚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2、查阅“文化”嘚含义。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嘚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嘚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嘚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嘚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嘚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嘚力量(即文化嘚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壱、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化的形式和现象;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
践的产物;理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通过感知、分析文化现象,提炼文化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引
导学生观察、讨论校园文化和社区文化,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弐、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形式,分析讨论,提炼出知识;自主学习法和小组讨论法。
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文化素养的获得,培养学生自觉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意识;
2、通过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作用,从而树立一种文化强国的
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以及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
重难点突破:从学生的身边的文化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与“文化”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在学生已有答案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归纳和总结。
【教学方法】
现象分析法、讲授法、分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多媒体播放歌曲《论语》。
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形式?文化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就在这优美的旋律中一起走进文化生活,体味文化。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
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请同学们带着目标自主预习5 分钟。
壱、文化“万花筒”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你们知道文化有哪些形式?
多媒体展示图片。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传播手段的不断改进,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更加丰富。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从什么时候出现了文化现象?哪里见到文化现象?
多媒体展示图片。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提问: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那究竟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多媒体展示图片。
泰山日出是不是文化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①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多媒体展示材料。
看材料后思考:狼孩有没有文化?为什么?
②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也就是说: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③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的载体。
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请同学们概括一下文化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材料。
小组合作探究,3 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合作成果。
二、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
静态的文化:
动态的文化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
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表现:①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影响
②对民族和国家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里,我们要清地第认识到文化对于个人和国家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先进的、优秀的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响则是消极的。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个人、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同的。
另外,文化的作用是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
【知识要点总结】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复述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一、文化万花筒
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文化的作用
【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