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
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与区域合作分析
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与区域合作分析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然而,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及其对区域合作的影响。
一、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外向型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差异: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因其便利的交通网络和临近主要贸易伙伴的优势,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而西部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缺乏便利的港口和较低的产业集聚效应,国际贸易规模较小。
2.产业结构差异:中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影响了对外贸易的类型和规模。
东部地区以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出口型企业较多,主要出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加工制造产品。
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以资源型产品出口为主,如能源、农产品等。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市场规模大,吸引了大量外资。
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对欠发达,国际贸易规模较小。
这种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地区间的贸易差异。
二、地区合作的必要性由于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区域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区域合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1.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区域合作,可以促进各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
东部地区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中部和西部地区可以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各地合作可以加强资源共享,提高贸易效率。
2.产业协同发展:区域合作促进地区间的产业协同发展。
东部地区的制造业和中部西部地区的资源型产业可以实现互补,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贸易壁垒降低:区域合作可以推进贸易壁垒的降低。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和自贸区的建设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更加顺畅。
三、区域合作的主要形式中国国际贸易的地区差异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区域合作得以弥补和发展。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笔记第一讲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的发展一.何谓对外贸易1.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总和;一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一国参与国际分工、对外经济联系的重要方式。
2.对外贸易的基础或传统内涵: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活动3.对外贸易方式: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易货贸易,记账贸易,转口(港澳)贸易,边境贸易4.两种基本状态:外贸顺差;外贸逆差5.直接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外贸易获得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大化,获得商品与服务价值增值。
6.中国对外贸易三大支柱:商品贸易(货物),服务贸易,技术贸易7.对外贸易依存度:外贸额/GDP=?越大说明外贸依存度越大,对外贸易的贡献越大,风险越大二.历史回顾1. 旧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征决定了旧中国的对外贸易性质是半殖民地性质特征:(a)旧中国的对外贸易被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控制和垄断(协定关税)(b)进出口商品结构完全适应帝国主义掠夺资料、倾销商品的需要(c)贸易对象集中于少数帝国主义国家(d)长期的入超和不等价交换2. 新中国成立后(a) 没收对外贸易中的官僚资本(b) 建立国营的对外贸易企业(c) 改造私营进出口业从三面全面建立起中国的社会主义对外贸易3.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片面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这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应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概况一.国民经济恢复与重建时期的对外贸易(1950-1957)1.新中国的对外贸易起点水平很低旧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但规模小,而且连年逆差1950年全国外贸总额恢复到11.3亿美元1957年达到31亿美元并实现顺差2.商品结构出口商品: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产品:工业原料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3.贸易伙伴(贸易地理方向):苏联占对外贸易总额的57.7%东欧社会主义国家4.贸易方式以易货贸易和港澳转口贸易为主5.贸易作用“互通有无”—以我所有,换我所无,调剂余缺如何分析国家外贸:对外贸易总额、规模、结构、方式、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方向)、进出口盈余二.大跃进与文革时期的对外贸易(1958-1977)“三起三落”三个特点:1.发展极不稳定2.停滞性3.抑制性(人为因素)1960年后与苏联不再合作其中,1973年开始出口石油,同年外汇首次突破百亿大关.从1975年起,石油成为出口外汇最多的商品.三.改革开放以后(1978-1988)1.长期僵化的对外贸易体制开始松动,外贸取得较快发展2.1978年:突破200亿美元1988年:突破1000亿美元3.外贸商品结构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工业制成品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主要地位4.这一时期进口贸易增长过快,贸易失衡,造成巨大的出口创汇压力,外汇缺口巨大四.90年代初(1988-1995)1.对外贸易进出口失衡状况得到完全改观,逆差变顺差;外贸商品结构继续优化,出口商品中,工业品比重上升2.1995年:实现机电产品出口替代传统纺织品出口居出口贸易首位3.90年代初的主要问题(1)外贸经营仍然是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即:高投入低产出拼价格(2)外贸出口商品质量成为突出问题(3)外贸市场结构仍存在过度集中或不够多元化三大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五.“十五”期间(2001-2005)1.进出口增长较快,确立贸易大国地位2.进出口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完善;外贸结构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六.2006年1.保持了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2.外贸顺差继续扩大,但进出口增速差距减小3.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受到一定抑制4.初级产品进口比重增加;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于平均水平,进出口均大幅增加。
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国别(地区)进出口规模
1-10月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国别(地区)进出口规模讯:内容提示:1-10月份中欧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884.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进出口总值增加959.97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32.9%,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6.23%,较上年同期比重下降0.43个百分点。
受全球经济复苏及外汇市场人民币升值影响,2010年以来我国进口贸易总值增长迅猛。
据海关总署网站数据显示,1-10月累计进出口总值达23934.07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36.3%,较上年同期增加6379.15亿美元。
截至目前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回暖,各项指标基本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截至目前累计出口总值为12705.9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累计进口总值为11228.1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46.83亿美元,同比增长40.5%。
截至7月份我国对外贸易累计顺差额达1477.7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4.51亿美元。
2011-2015年中国气动元件市场贸易格局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截至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投上阴影,欧盟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10月份中欧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为3884.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进出口总值增加959.97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32.9%,占同期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6.23%,较上年同期比重下降0.43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至欧盟地区贸易总值为2527.87亿美元,累计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3.3%;进口总值为1356.32亿美元,累计进口总值同比增长32.2%。
具体欧盟国家中,对德国双边贸易总额最高,1-10月累计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150.1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9.26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35.3%,占与欧盟地区总额29.61%,较上年同期比重上升0.51个百分点;与英国双边贸易进出口总值也较多,达到402.5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9.41亿美元,实现同比增长28.6%,占与欧盟地区总额10.36%。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缩减版)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班级:10水动姓名:李从寰学号:2010010545中国是一个有众多周边邻国的亚洲大国,与我国直接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加上邻近的其它国家,周边国家就超过20个。
这种情况在世界大国中并不多见。
例如,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接壤邻国,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就较简单,再加上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确定了美国的中心地位,美国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放手去实施其全球战略。
无疑,从地缘关系来看,一个国家邻国越多,处理彼此间关系就越困难。
但另一方面,在邻国众多的客观条件下,只要通过主观努力,实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也可以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利用邻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反之,如果盲目自大,横行霸道,邻国必群起而攻之,从而麻烦不断,内外交困,何谈发展与崛起?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崛起意味着国力的扩张,首先是经济规模上的扩张,也包括贸易规模上的扩张。
另外,崛起还表现在外交舞台的扩大上,对地区事务与全球事务参与范围的扩大上。
这样,在崛起这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中,我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周边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经济、政治利益上的摩擦和碰撞。
所以,首先受到中国崛起直接影响的就是地缘上与中国接近的周边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小发展中国家拉开了距离。
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担忧随之而生。
尤其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在吸引外资上大大落后于我国,加上部分外资又从这些地区转向我国,它们对我国的戒心更强了。
中国威胁论也因此再掀波澜。
近几年来,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张更令人吃惊。
反观周边国家,外贸规模虽有扩大,但它们的排名基本未变。
另一方面,我国与周边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迅速增多,除了与美、日、欧、韩不断发生摩擦外,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邻国,也开始对我国出口的某些商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今后会越来越多。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对外贸易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地理分布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上海、浙江等地。
这些地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交通便利,港口设施完善,贸易便利化程度高。
其次,中国对外贸易也有一定的内陆布局,如重庆、成都等地,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和内陆港口的发展,使得内陆地区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崭露头角。
此外,中国还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如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与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等,这也有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
二、影响因素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是决定中国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是连接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桥梁。
中国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接近重要的国际航线和贸易中心,因此对外贸易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其次,政策因素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改革开放,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如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降低关税等,这些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中国,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
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进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加强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之间的合作,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内陆布局。
再次,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地理分布的因素。
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外贸企业,因此对外贸易在东部沿海地区集中。
而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弱,对外贸易相对较少,但随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和内陆港口的发展,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也在逐渐改变。
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地理分布的不均衡促进了区域之间的协作发展。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分析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分析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进行分析。
一、中国的贸易战略中国的贸易战略主要是通过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来促进外贸发展。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商品贸易国,在其出口市场中,美国、欧洲、东盟国家和日韩是最大的贸易伙伴。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大开放的步伐,中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伙伴。
二、中国的贸易形势在外贸总额方面,中国外贸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进口总额为14.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
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发展。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5.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6%,其中知识产权、金融、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
三、中国的投资合作近年来,中国的海外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国对海外直接投资在2019年初步实现了“三积极”。
即: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投资效益不断提升。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来到中国投资。
例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达成了深入的投资合作协议。
此外,中国还推出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等政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投资者。
四、中国的贸易挑战当然,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由于关税和制度上的限制,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逐渐下降,这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外贸发展。
其次是贸易摩擦和国际竞争加剧,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出现日益分化的趋势,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合作。
五、结语总之,在国际贸易的复杂环境中,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关系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对外贸易多选题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的是()A、强化质量控制和立法和执法B、提高产品科技含量C、推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D、实施品牌战略E、加强全面质量管理2、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有()。
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C、利用外资 D、引进新进技术E、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3、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特点是() A、对外贸易迅速发展B、利用外资成就显著C、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迅速发展D、对外投资保持快速增长E、多边双边经贸合作成就瞩目4、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是()A、陆地边境开放市镇B、沿海经济开放区C、经济特区D、沿海港口开放城市E、沿江港口开放城市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
E.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13、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促进对外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 A、高于同期世界贸易平均增长速度B、低于同期发达国家对外贸易平均增长速度C、高于同期中国GDP平均增长速度D、低于同期发达国家GDP平均增长速度E、与同期世界贸易平均增长速度持平6、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是()。
A、以质取胜战略 B、市场多元化战略 C、进口替代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 E、科技兴贸战略.7、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点放在由主要出口()。
A、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B、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主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变C、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的转变D、低附加值产品向主要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E、浅加工产品向主要出口深加工产品的转变 8、目前我国出口市场仍主要集中在()。
A、港澳地区 B、美国、日本 C、欧盟国家 D、独联体、东欧国家 E、东盟国家9、现阶段我国仍要发展轻纺产品出口,是因为其() A、可以吸收众多劳动力 B、技术含量高 C、具有比较优势 D、仍具有一定创汇规模E、符合以质取胜战略要求10、现阶段,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重点是确保( )。
中国贸易的区域分布与特点
中国贸易的区域分布与特点中国是一个东方国家,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广泛的贸易活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介绍中国贸易的区域分布与特点。
一、中国贸易的区域分布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中国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和贸易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其产业和企业较为现代化。
2.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窗口之一。
这一地区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是中国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
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和贸易活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等。
3.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是中国的经济薄弱地区之一,但在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一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这一地区的关键是要发猫,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为该地区的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会。
二、中国贸易的特点1.出口为主中国的贸易主要以出口为主,出口量占贸易总量的比重较大。
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主任2. 国际贸易领域的参与度逐渐提高随着国家不断加强对外开放,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参与度逐渐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角色之一,并且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3. 贸易方式的多样化中国贸易的方式也愈加多样化。
目前,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外,还有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多种贸易方式,这些贸易方式的特点是更加灵活、高效、便利。
4. 对外贸易的分工协作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到高度分工协作的阶段,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人员都有各自的贸易合作方案和任务。
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使得贸易活动更加高效和有利。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贸易的区域分布趋于不均衡,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贸易发展较为成熟,而中西部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的薄弱和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等原因,贸易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加强内部区域的发展均衡性,促进区域之间的贸易和合作关系,同时还要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选择题和判断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B 社会政治制度C 社会民主制度D 社会法制制度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A.利用B.没收C.改造D.限制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开放。
A.发达国家B.所有国家和地区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B、发展出口贸易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D、利用外资5、()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B 1985年C 1992年 D 1991年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A、服务出口B、货物出口C、对外承包工程D、对外劳务合作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A、农产品B、矿产品C、机电产品D、纺织品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A、多元化B、集中化C、细分化D、平衡化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B.300多项C.156项D.84项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A、商品出口B、许可证贸易C、直接投资D、工程承包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A、1972年 B 、1973年C、1974年D、1979年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A、对外贸易垄断制B、自由贸易制度C、保护贸易制度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A、所得税与消费税B、增值税与消费税C、关税与增值税D、消费税与关税16、按照效益、公正、公开的原则,从1994年起我国对部分出口商品配额采取了()分配。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选择题和判断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对外贸易制度的性质是由它所依附的( )的性质所决定。
A 社会经济制度B 社会政治制度C 社会民主制度D 社会法制制度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政策是( )。
A.利用B.没收C.改造D.限制3、我国对外开放是向( )开放。
A.发达国家B.所有国家和地区C.发展中国家和地区D.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4、在对外开放政策内容中,决定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和范围的是( )。
A、开展对外承包工程B、发展出口贸易C、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D、利用外资5、( )年,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A 1978年B 1985年C 1992年D 1991年6、我国外汇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 )。
A、服务出口B、货物出口C、对外承包工程D、对外劳务合作7、完善售后服务对我国下列哪种产品出口市场的巩固与扩大最为重要( )。
A、农产品B、矿产品C、机电产品D、纺织品8、现阶段,我国出口市场战略的核心是实现出口市场格局的( )。
A、多元化B、集中化C、细分化D、平衡化9、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原苏联引进的技术有()。
A.200多项B.300多项C.156项D.84项10、以下不属于技术贸易的方式的是( )A、商品出口B、许可证贸易C、直接投资D、工程承包11、我国的服务贸易起步于什么时候(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0世纪80年代12、中美是什么时候建交的( )A、1972年 B 、1973年C、1974年D、1979年13、履行国际间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的基础是实行( )。
A、对外贸易垄断制B、自由贸易制度C、保护贸易制度D、统一的对外贸易制度14、我国现行海关税则中所采用的商品分类目录是( )。
A、联合国标准商品分类目录B、我国自定的商品分类目录C、布鲁塞尔税则商品目录D、国际商品编码协调制度15、根据《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出口产品应退税种为( )。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越发紧密。
经过多年的合作与交流,中东盟已经成为了一个合作共赢的经济体系,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两大经济体的互补优势的体现。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包括双边贸易额,自由贸易区,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中东盟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等。
一、双边贸易额中国与东盟国家作为两大经济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贸合作不断深化。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东盟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东盟国家最大的外资来源国和一些重要领域的技术合作伙伴。
2019年,中东盟贸易总额达到了649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5%。
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额达到了3251.1亿美元,占到了东盟总出口额的17.5%;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出口总额则达到了3245.1亿美元,占到了其出口总额的12.4%。
可以看出,中东盟贸易总额的增势虽然仍然较快,但是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已经远超东盟对中国的出口额。
二、自由贸易区中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是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自由贸易区于1992年成立,旨在实现,为东盟国家提供一个共同的市场,也为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AFTA 的建立加强了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并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发展。
此外,中东盟自由贸易区还加速了中东盟地区各国的贸易与投资便利化,优化了投资环境,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发展。
三、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是中东盟经贸合作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一带一路”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崭新高度,其对于东盟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东盟各国可以共同参与,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发展目标。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东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激发了区域发展的潜力,推动了业务的跨境流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
四、中东盟在数字经济方面的合作除了传统贸易领域之外,数字经济也是中东盟合作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
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2024年全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
口总额达到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其中,出口17.23万
亿元,进口14.31万亿元,贸易顺差2.92万亿元。
贸易总额和贸易顺差
仍然较大,但增速有所放缓。
二、贸易主体
三、贸易地区和国别
四、出口和进口商品
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办公设备、纺织品和服装等。
中国
制造业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优势,尤其是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
进
口商品主要是原材料、能源和大宗商品,比如石油、天然气、铜和铁矿石等。
五、贸易形式和方式
六、问题和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少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给中国对外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不旺盛,给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困扰。
此外,国内成本上升、环保和劳工问题等也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对外贸易总体稳定增长,出口和进口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保持相对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企业成为对
外贸易的主要主体。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压力,需要通过创新和来应对。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与贸易结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地区分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贸易结构也逐渐优化。
本文将从对外贸易地区分布和贸易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中国的对外贸易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
其中,亚洲地区占据最大份额,约占总贸易额的四分之三、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东盟国家、日本、韩国等。
随着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亚洲的贸易往来逐渐加深。
欧洲地区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主要包括欧盟国家和俄罗斯。
由于欧洲地区经济发达、需求旺盛,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额逐年增加,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合作等领域也有所加强。
美洲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美国、巴西等国家。
虽然受到美洲国家经济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但随着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加深,中国与美洲的贸易额也在逐渐增长。
此外,非洲和大洋洲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
随着非洲国家经济的崛起和中国与非洲的全面合作,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持续增长。
而大洋洲国家在农产品、矿产等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与中国的贸易也在增加。
二、贸易结构现状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逐渐优化,不再仅限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基于此,中国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首先,加工贸易仍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中国以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为基础,通过低成本的加工制造,将中间品输出给世界各地。
这种模式使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工厂,但也使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相对较低。
其次,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不断增长。
中国加大了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提高了自主品牌的质量和竞争力。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通信设备、新能源等领域,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较大份额。
再次,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金融、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中国的服务贸易逐年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伙伴与区域选择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的贸易伙伴与区域选择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其对外贸易关系的选择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的贸易伙伴以及对外贸易区域选择进行分析。
一、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分为两类:出口贸易伙伴和进口贸易伙伴。
在出口方面,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东盟等。
在进口方面,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则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东盟等。
1. 出口贸易伙伴分析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
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电子产品、家电、服装等。
然而,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使得中国的出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日本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贸易伙伴,两国间的贸易关系一直保持稳定。
中国出口给日本的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
欧盟是中国的第三大出口贸易伙伴。
欧盟对于中国出口的商品需求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服装等领域。
东盟是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为双方的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向东盟出口的产品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
2. 进口贸易伙伴分析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贸易伙伴。
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
韩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口贸易伙伴。
中国从韩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等。
澳大利亚是中国的第三大进口贸易伙伴。
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农产品、能源等领域。
东盟作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重要进口贸易伙伴,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矿产品、农产品、木材等。
二、中国的贸易区域选择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选择贸易区域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地理接近性、市场规模、贸易政策和资源禀赋等。
1. 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对于中国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如日本、韩国、东盟等,距离中国地理上较近,贸易往来相对便利,而且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2. 欧洲地区欧洲地区对于中国的贸易也非常重要。
中国外贸的地区结构分析
中国外贸的地区结构分析一、引言中国外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桥梁。
中国外贸的地区结构分析对于了解中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区结构的演变、主要贸易伙伴、主要出口产品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中国外贸地区结构进行全面分析。
二、地区结构演变1. 20世纪80年代至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中国外贸地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东亚地区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随着东南亚经济体崛起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东南亚也成为了重要的合作伙伴。
2. 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和新兴市场崛起,中国外贸地区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欧盟、美国和东盟成为中国的三大主要贸易伙伴。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而东盟则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区域。
三、主要贸易伙伴1. 欧盟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较高。
欧洲市场对于中国出口产品具有较高需求,尤其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等。
同时,欧洲也是中国进口商品的重要来源地。
2. 美国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对于中国外贸地区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美国对于机电产品、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商品需求量巨大。
然而,中美经贸摩擦和保护主义对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带来了不确定性。
3. 东盟东盟成为了中国外贸地区结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东盟市场潜力巨大,对于机电产品、化工品和农产品等商品需求量持续增长。
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东部地区与东盟的贸易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四、主要出口产品1. 机电产品机电产品是中国外贸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占据了中国出口总额的较大比重。
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尤其是家电、通信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等。
2. 电子产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国家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国。
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贸易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1 . 单一性指标划分方法
收稿 1 3 期 :2 0 1 3— 0 8—3 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城市人居拟态环境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 4 1 1 7 1 1 3 7 )
作者简介 :张英佳 ( 1 9 8 4一 ) ,女 ,辽 宁师范大学城市 与环境学 院博士研究生 ;张峰 ( 1 9 8 9 一 ) ,男 , 辽 宁师范大学城市 与环境学 院硕士研究生 ;李雪铭 ( 1 9 6 4一 ) ,男 ,辽 宁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城 市 与环境 学 院 ,辽 宁
海洋 经济 与 可持续 发展 研究 中心 ,辽 宁
摘 要:本文在综合现有单一指标划分方法的基础上 ,提 出综合考虑净贸易额率和总贸易额率的复 合 型指 标 法及 其修 正 方法 ,并运 用 以 上 多种 划 分 方 法 实证 研 究 中国 贸 易外 部 区域 类 型 的 多种 划 分 方案 。 结果表 明:复合指标法综合考虑 了净 贸易率和 总贸易率,可以同时测度 出贸易的流动方向性和活跃度 , 能清晰分辨 出平衡活跃 区这种特殊类型。修正型复合指标 法,能有效消除发达 国家 G D P较大使 贸易活跃 度被 低 估 ,发展 中 国家 G D P较 小导致 贸易活跃 度被 高估 的偏 差 ,结果 更 能 体现 中 国外 贸 市场 空 间分 布 实 际特 点 。 中国对外 贸易空 间格局 受 区位 、 比较 成 本优 势和 对外 贸易政 策 等条件 影响 。
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是中国基本形成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首要市场发达国家为关键市场发展中国家为基础市场的国别多元化格局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学者在对贸易外部区域结构的研究中多侧重于市场集中度高的区域研究范围较小指标较为单一而且缺少对贸易外部区域的地域类型分类研究中国统计年鉴中中国同各国地区海关货物进出口额联合国统计的世界各国各地区数据以全球各国地区作为基本空间单元借鉴人口流动的复合指标法以及修正型复合指标法分析中国同世界各国地区的贸易活动构建贸易复合指标及其修正指标把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外部区域划分为顺差活跃区逆差活跃区平衡型活跃区和非活跃区四种类型区并分析这四种类型区域的空间布局特征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
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的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资源分布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优势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区域,这主要受到其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的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位于中国最主要的水路交通线上,便于与国际贸易伙伴进行海运贸易,降低运输成本。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如上海、深圳、天津等重要港口城市,这些港口不仅提供了良好的码头设施,还能处理大量的货物流通。
因此,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便利的物流渠道,吸引了国内外企业在此开展贸易活动。
另外,东部沿海地区还受益于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成熟,产业链完备等因素的影响。
这里有许多大型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外资的引入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产品质量,使东部沿海地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二、内陆沿边地区的对外贸易特点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国的内陆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存在一些不同的特点。
这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交通条件的相对落后,以及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等因素,对外贸易发展较为困难。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内陆沿边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
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积极地改善当地的贸易环境。
例如,中国西部地区通过开展陆路贸易与临近的中亚国家和欧洲等地进行贸易往来。
在这些地区,铁路、公路和航空等交通网络逐渐发展完善,使得货物运输更加便捷。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边境口岸的投资,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
另外,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如能源、农产品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出口也成为了促进当地对外贸易的重要因素。
同时,内陆沿边地区还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合作园区等新型贸易模式,拓宽对外贸易渠道,提高地区的贸易竞争力。
中国出口的国别结构与战略调整研究
中国出口的国别结构与战略调整研究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出口额占据了全球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中国的出口额还在逐年递增。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额在2020年达到了2.49万亿美元,虽然比上一年下降了0.9%,但是仍然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出口市场的格局却在发生着变化。
长期以来,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于北美、欧洲和日本。
但是,随着新兴市场的崛起,中国的国别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
在新兴市场中,印度、东南亚、非洲和拉美都是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而中国也在逐步调整其出口战略,以适应这些新市场的需求。
在国别结构方面,中国对于北美、欧洲和日本市场的出口依然处于占据重要地位的状态。
根据2020年的数据,这三个地区的出口额加起来达到了1.7万亿美元,占中国出口额总共的近七成。
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这些地区的出口市场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也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出口战略,调整其商业模式。
在新兴市场方面,中国对于印度和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增速比较快。
2019年,中国对于东盟10国的出口额突破了3000亿美元。
而在2020年,中国对于印度的出口额也达到了约1450亿美元。
这些数字显示了中国在这些市场的出口地位正在逐步扩大,而且中国也在逐渐调整其出口战略,以适应这些新市场的需求。
不仅如此,中国对于非洲和拉美市场的出口也在逐步增加。
在非洲方面,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中,对于非洲的占据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2%提升至2019年的超过10%。
而在拉美市场方面,中国对于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的出口额也在逐步增加。
这些地区的市场正在逐渐被中国所重视,也在逐渐成为中国出口战略的一部分。
在出口战略方面,中国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升级,通过技术升级,使得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二是品牌战略,通过品牌建设,使得中国品牌更具有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创新战略,通过创新,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话语权和引领力。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
人教版地理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水平与地理布局密切相关。
通过地理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国际贸易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点和分布规律。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揭秘中国的国际贸易与地理布局的关系。
一、地理因素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地理因素是塑造国际贸易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拥有广阔的领土和多样的地理条件,这对其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1.地理位置的优势中国位于东亚、西亚和南亚交汇的地理位置,处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
这使得中国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枢纽,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沿海地区对国际贸易的带动中国沿海地区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特区,如上海、深圳、广州等。
这些地区的开放政策和便利的海陆空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国际贸易活动,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
3.自然资源的分布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以煤炭、铁矿石等资源丰富,而南方地区以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较多。
这种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促进了中国国际贸易的区域合作和分工,各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了不同的优势。
二、中国的国际贸易地理布局中国的国际贸易地理布局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点,不同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东北地区以辽宁省为主要代表,依托渤海湾、大连港等港口,与邻近的朝鲜、俄罗斯等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同时,东北地区与内蒙古和新疆等内陆地区有较为紧密的贸易联系。
2.华北地区的对外贸易华北地区以北京、天津等城市为中心,依托渤海湾和黄海等门户港口,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华北地区还与蒙古国、朝鲜等邻国开展经贸合作。
3.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国沿海地区是中国国际贸易最为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西南沿海三个地区。
这些地区主要依托港口城市,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是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门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24
第10章
7
(三)互惠、平等原则
互惠是指利益或特权的相互或相应让与;对等 是指贸易双方相互给予对方同等待遇:一是同 样的优惠待遇,二是就对方给予自己的不平等 或其实待遇,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BACK
性不强
2020/6/24
第10章
20
(三)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前景
1.有利因素
欧盟内部统一标准有利于我国的大批量出口贸易; 产品可在大市场内自由流动,不受各种贸易壁垒 限制。
2.不利因素
欧盟内部贸易壁垒的消除会影响到我国产品对欧 盟出口竞争力;统一大市场建立使贸易保护主义 增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激烈。
2020/6/24
第10章
19
(二)我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主要问题
1.欧盟在对中国贸易上仍存在人为歧视性政策
(1)配额限制 纺织品双边配额;欧盟单边配额限制
(2)反倾销限制 在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或征收反倾销税时, 以“非市场经济”国家为由,采用不公正的价格标准。
2.欧盟根据新普惠制法规对中国出口产生消极影响 3.中国出口商品对欧盟市场进口结构和消费要求适应
BACK
2020/6/24
第10章
21
第三节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
通过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促进我国 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 的经济制裁。
2.关于美国限制进口中国商品问题
纺织品配额问题;美利用非法转口单方面扣减纺织品配额。
3.关于美国出口限制问题
出口管制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的手段;通过取消贸易促进措施限制对 中国的出口。
4.关于台湾问题
只有消除台湾问题障碍,才能为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铺平道路。
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将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
2020/6/24
第10章
12
(二)中日贸易的发展
70年代以前,受两国关系非正常化影响,双边贸易规模很 小。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
1、双边贸易额大幅度增长 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我国是日本第二大贸易对象国。
2.商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中日贸易正由“垂直分工”逐渐向一定程度的“水平分 工”发展。
3.经贸范围不断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化。从单纯商品贸易扩 大到包括货物贸易、技术贸易、相互投资、政府资金合 作全面经济合作。
2020/6/24
第10章
8
(四)外贸、外交互相配合的原则
对外贸易属于经济基础的一部分,外交属于上 层建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又相互配合。 BACK
2020/6/24
第10章
9
第二节 中国同主要西方发达国家 的贸易关系
一、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二、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三、中国与欧洲联盟的贸易关系
2402.0/“6/24官民并举”,稳步发展 第10章
13
(三)中日贸易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日本的贸易壁垒有碍中日贸易的发展。 2.日本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较严。
2020/6/24
第10章
14
二、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 (二)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纠纷与障碍
2020/6/24
第10章
2020/6/24
第10章
10
一、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
(一)中日贸易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中日贸易的发展 (三)中日贸易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6/24
第10章
11
(一)中日贸易关系的基本原则
1978年在中日联合声明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 约》,用法律形式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友好、平等互利、 相互信赖、长期稳定。
15
(一)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
1.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 2.中美贸易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出口方面,除传统商品外,机械设备和家电类 比重上升;
进口方面,原料性商品高比重向技术性商品高 比重发展。
2020/6/24
第10章
16
(二)中美贸易关系的主要纠纷与障碍
1.关于知识产权问题
80年代以来,美国以本国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作为贸易保护手段强加于 我国,贸易摩擦不断。
2020/24
第10章
4
三、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主要原则
(一)独立自主原则 (二)平等互利原则 (三)互惠、平等原则 (四)外贸、外交互相配合的原则
2020/6/24
第10章
5
(一)独立自主原则
一国可以自主地解决和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别国 的控制和干涉。
2020/6/24
第10章
6
(二)平等互利原则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 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第二节 中国同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关 系
第三节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
第四节 中国同独联体各国、东欧国家的 贸易关系
第五节 中国内地同香港、澳门及台湾省的 贸易关系
2020/6/24
第10章
1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 关系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一、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基本政策 三、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主要原则
2020/6/24
第10章
2
一、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发展
1 . 五十年代主要发展同苏联、东欧等国家的 经贸关系。
2. 六十年代主要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经贸关 系。
3. 七十年代对日经贸关系开创新居面。
4. 八十年代主要同日本、美国、西欧共同体, 逐步恢复对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贸关系
5. 九十年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我国对外贸易遍布全世界。
2020/6/24
第10章
3
二、中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基本政策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国别地区关系的基本政策 是: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实行全方位协调 发展的国别地区政策,即坚持平等互利原则,致 力于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多 边、双边经济贸易关系。
略伙伴关系,这为积极客观地处理中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纠纷指明了
2020/方6/2向4 。
第10章
17
三、中国与欧洲联盟的贸易关系
(一)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 (二)我国与欧盟贸易关系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与欧盟贸易发展前景
2020/6/24
第10章
18
(一)中欧贸易关系的发展
1.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2.欧盟对我国技术设备出口领先于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