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章生产核算)2013-2014-2(统计学专业)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1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第二章 生产核算 1、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GDP (单位:(1)农业总产值280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35亿元;中间投入62亿元。
(2)工业总产值960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238亿元;中间投入340亿元。
(3)建筑业总产值326亿元;中间投入83亿元。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188亿元;中间投入35亿元。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237亿元;中间投入68亿元。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452亿元;中间投入85亿元。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53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10%;中间投入76亿元。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1686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548亿元,自外地购入商3.已知某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1)总产出8673亿元; (2)中间消耗4124亿元; (3)最终消费3658亿元; (4)资本形成总额898亿元; (5)固定资本消耗259亿元;(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86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2000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55亿元; (4)出口1400亿元; (5)进口100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 (8)生产税500亿元; (9)生产补贴40亿元; 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并会进行生产核算的简单应用分析。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一、生产核算的地位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起点,它界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收入分配、消费、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核算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二、生产活动的主体(一)、生产活动的基本概念1、一般定义: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活动,一般指投入产出活动。
生产活动可定义为:生产单位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对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货物和服务就是生产活动的成果,或称为生产产出。
利用"投入"得到的"产出"就是生产。
一直以来对"生产"有两种理解:物质生产概念--只有物品的生产才是"生产",产出不能物化,不属于"生产",(MPS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全面生产概念--凡是提供一种有用性的活动,都可以称为"生产",既可"物化",也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物品+服务2、生产活动的经济主体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包括生产的基层单位(概念:教材第9页)和机构单位(概念:教材第7页)两类。
注意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产业部门分类也就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我国与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是基本一致的。
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
在三次产业分类下是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产业部门下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机构单位和在此基础上分类的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也是生产核算的重要主体。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课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社会经济统计第2章.ppt
a. 物质产品总产出 b.物质产品净值
* 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劳务
8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两种核算体系的比较 * 基本结构 * 指导思想 * 三次产业划分(分两点说明) * 常住单位
9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两种核算体系的比较 * 基本结构 * 指导思想 * 三次产业划分(分三项说明) * 常住单位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 宏观与微观相悖之谜
(讨论中给同学们发一篇文章)
19
第二章习题布置:
一、是非题(不做第6题) 二、选择题 三、问答题 四、计算题(不做第1题的(2))
20
10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 主要综合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SNA的其他综合指标 三、投入产出表与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11一、国内生产总Fra bibliotek(GDP)* 定义 * GDP核算的意义与地位 *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 生产法、收入法与支出法 * 国内生产净值 NDP
12
二、SNA的其他综合指标
* 国民总收入 GNI ——国民生产总值 GNP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GDI * 生产概念与收入概念 * 人均GDP与人均GNP * 投资率与消费率
13
三、投入产出表与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 投入产出分析 * 模块划分及含义 * 利用投入产出表
可计算的综合指标
14
第三节 社会经济统计
一、社会经济统计的意义 二、社会经济统计数类 三、价格指数
• 转移支付
5
SNA体系主要综合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总收入 或 国民生产总值
– (GNI 或 GNP)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DI)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大纲开课单位:经济与贸易学院经济学系学分:3 总学时48h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课程负责人:郑茜石红课程编码:基本面向:统计学,经济学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国民核算是统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学习国民经济核算,掌握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就能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关系取得全面而清晰的了解,把握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全貌,从而大大提高国民经济分析研究的能力和水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讨论,课后习题、思考等环节,及相应的操作、分析技能,藉以深入理解和认识国民经济运动的内在数量关系和规律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1、本课程的先修课程:a)统计学,统计的基本概念,方法b)高等代数, 矩阵的运算c)西方经济,经济学基本概念方法2、后续课程:无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一)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2、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4、国民经济活动的单位和部门5、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6、市场价格(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指标2、国民经济核算原则(三)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方法和其他核算方法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一)生产核算,生产的产出,生产理论,1、生产总量核算的地位,货物的含义和特点,2、市场产生的含义、非市场生产的含义3、生产的概念4、综合性生产理论。
物质生产理论,(二)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及增加值核算1、机构单位总产出、增加值的概念2、中间消耗的含义3、机构单位增加值计算(三)产业部门总产出及增加值核算1、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概念及计算2、中间消耗的含义3、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核算(四)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核算: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国内生产总值账户3、国民总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的讲义 PowerPoint Presentation-精品文档
四、生产核算范围: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市场产出:经过市场的产出 非市场产出:不需经过市场的产出
五、生产理论 生产理论的本质是指生产活动创造价值
一、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总
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生产角度看,GDP=全部最终产品之和
从收入分配角度,GDP由诸生产要素的收入 构成 从使用角度,最终产品用于最终使用:积累 和消费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1.生产法计算 例题:
二、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注意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 普通的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固定资产的更新与大修理属于投资 3.研究与开发:应作为投资型活动
三、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1.生产法 2.分配法(收入法)
四、生产帐户
见P53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
2.分配情况 劳动报酬 11700 生产税净额 3950 折旧 1620 营业盈余 6750
GDP=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1700+1620+3950+4250+2500 =24020(亿元)
3.支出(使用)情况 居民消费 12300 公共消费 2870 固定资产形成 7400 库存增加 1150 出口4700 进口4400
部门 总产出 中间消耗
农业 9085
3343.28
工业 37066
国民经济核算002
国民经济核算002摘要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评估国家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并详细介绍了核算的方法和步骤。
此外,本文还将讨论国民经济核算的一些应用和局限性。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国民经济核算有更深入的了解。
引言国民经济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整体经济活动进行量化和分析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收集、分类和统计各种经济活动数据,来衡量和评估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
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是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可以了解经济的总体水平,包括经济增长率、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等。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标基本概念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国民支出和资本形成等。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总额。
它包括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全部收入。
它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国民支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额。
•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用于增加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投资。
目标国民经济核算的目标是:1.测量和分析国民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
2.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指导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3.提供决策者和研究者分析经济问题和研究经济规律的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框架,可以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的记录和分析,为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和步骤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包括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
生产法生产法是一种从生产活动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方法。
根据生产法,国民生产总值可以通过计算各个产业的增加值之和得到。
xs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2013-2014-2(统计学专业)
四、投入产出模型(教材P97)
第二节
表3.1
产出
投入 1 中 间 投 入 2 … n 最初投入 (增加值)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
中间产品 1 2 … … … … … … n 最终产品 总产出
x11
x12
x1n
Y1 Y2
…
X1
X2
…
x21
…
x22
…
x2 n
…
xn1
N1
xn 2
N2
xnn
Nn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 第三节 投入产出核算数据的应用
第一节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参阅教材P83-89) 投入产出方法P84、投入P88-89、产出P89 二、投入产出核算原理 概括为两点: 1、运用复式记帐原理建立投入产出表 2、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矩阵运算 三、投入产出核算中的部门分类 产品部门(参阅教材P85),产业部门 四、投入产出核算中的估价(参阅教材P85-86) 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 投入产出核算与GDP核算中的估价方法一致
基本要求与练习题
基本要求:
理解中间消耗(中间投入)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 掌握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及模型应用;
《学习指导与习题》:
P54-55: 四、1.2.3.4.5. 五、1.2.3.4. 六、1.2(作业题).
其中:第j部门: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ppt
浙江财经学院
22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固定资本消耗核算
❖ 固定资本消耗(consumption of fixed capital,CFC)
固定资本消耗也称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按照 固定资产磨损状况所计算的转移价值。
❖ 一般采用直线法计算
当期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总价值÷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总价值×年综合折旧率
❖ 建筑业总产出——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
总产出=建筑工程产出+设备安装工程产出 +房屋建筑物修理产出+非标准件制造 产出+装饰装修产出
浙江财经学院
20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分产业总产出核算方法(续)
❖ 批发零售业总产出
总产出=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及其他 损耗+应交增值税
❖ 金融业总产出
总产出=佣金+手续费+虚拟服务收入
浙江财经学院
30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分析实例
❖ 举例2-3:中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 举例2-4:不同产业增加值率比较分析 ❖ 举例2-5:各产业劳动生产率比较
浙江财经学院
31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收入法GDP核算应用分析
❖ 可以以增加值为基数,就各产业增加值在不同要 素构成项目上的初次分配状况进行分析。
浙江财经学院
23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增加值及其构成项目核算
❖ 增加值(value added)
增加值是各生产单位从总产出价值扣除其 中所含货物服务消耗价值之后的余值。
它代表该生产单位汇集各种生产要素在生 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 举例2-2:增加值计算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生产核算的时空边界(P60-61)
1、生产核算的空间界定(P60)
“常住单位”是生产核算的统计单位
常住单位并非基于国籍或法律标准,而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 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
——一国的经济领土(economic territory)是由一国政府
控制或管理的、其公民及货物和资本可在其中自由流动的地理领
生产核算中的具体应用: 货物的产出应在货物制成时予以记录 服务的产出应在提供服务时记录 商业活动的产出应在销售商品时,即货物所有权发生变更时记录 中间消耗是在货物和服务投入生产过程时记录,而不是在购进时
记录 最终使用项目按获得货物所有权的时间记录 如果是以购买或转移方式实现的最终使用,则按货物所有权的变
第二章 生产核算
第一节 生产核算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 第三节 生产核算数据的应用
第一节 生产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生产概念(教材P57) 二、生产范围(教材P57-60) 三、生产核算的时空边界(教材P60-61)
第一节 生产核算的基本原理
一、生产的概念(P57)
生产者利用投入生产产出的活动
最终使用情况) 进行国际间的对比 国内生产总值与福利衡量;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不能迷信GDP指标,以避免走入滥用GDP指标的误区
GDP的增加值内涵
土组成、飞地(大使馆...)、免税区等
——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内的某个地点——如住宅、 生产场所或其他房屋,从事并拟继续从事相当规模的经济活动或
交易,无论是无期限的还是较长期限的,都可以说该单位在该国
具有一个经济利益中心(center of economic interest)
常住性概念(P60-61)
随需变
这是一个经济生产的概念:在机构单位控制和负责下,利用劳动、
资本、货物和服务的投入生产货物和服务的活动
货物
货物是指对它有某 种需求,并能够确 定其所有权的有形 生产成果,这种所 有权可以通过市场 交易,从一个机构 单位转移到另一机 构单位
服务 IT能力
服务是指生产 者按照消费者 的需要进行活 动而改变的消 费单位状况的 变化,或促进 产品或金融资 产的交换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
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核算的估价标准——即“市场价格” 经济活动主体的范围——即“一国(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核算时期——即“一定时期”,实践中,通常为年度或季度等 核算的内容——即“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作用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表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貌 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的基本指标 分析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数据(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分配和
给性生产 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和个人
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但2008SNA包括生产者为了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所保留的知识
载体产品的自给性生产 因此,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
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 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 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 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房屋、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
对货物的服务(运输、修理等)
满足消费者生活需要的服务 (客运、餐饮、医疗卫生等)
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的服务 (教育、咨询、娱乐等)
满足消费者生产及商业需要的服务 (科研、保险、金融等)
二、生产范围(boundary of production) 确定生产核算范围时需注意的问题 (教材P57-60)
问题一:生产核算排除了非经济生产 问题二:生产核算遵循全面客观的标准 (非法生产与地下经济) 问题三:生产核算不排斥绝大部分的非市场生产 (准市场标准; “在家庭中生产的服务”的说明)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 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Product 生产货物和提 供服务的价值
Gross(net) 总值,与 净值对应
GDP
Domestic
系统内,区域内
针对统计空间
GDP:国内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作用(P61-63)
交易者
经济利益中心
住户及个人 公司和准公司 其他
住宅、生产场所
相当规模的经 济活动或交易
一年规则
一国的经济领土
地理领土 飞地(大使馆...) 免税区等
三、生产核算的时空边界(P60-61)
2、生产核算的时间界定(P61) 生产核算是一个流量核算,最常见的年度核算,通常以自然年份为起
止点;核算期限还包括季度核算和月度核算 记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即在经济价值被创造、转换、交换、转
更时间予以记录 如果是自产自用的货物,则按该货物的产出时间予以记录 进出口项目的记录时间,原则上以货物所有权的法定变更时间为
准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及作用 (P61-63) 二、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 (P63-64) 三、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及核算表 (P64-72)
移或消失时记录经济流量 根据权责发生制,产品按照其制造时间统计,而不论其是否已销售或
收到货款。一个时期生产核算的对象,不仅包括当期生产完成的产品, 还应该包括半成品和在制品中的当期生产完成部分
记录时间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每一笔交易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记录时间,即交易在债 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
二、生产范围(boundary of production)
SNA与本国的界定是一致的,即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P59-60) :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生产,
包括在生产这些货物或服务过程中消耗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第二,生产者为了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所保留的所有货物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