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章上课讲义
国民经济核算课件
经济存量主要是期初和期末的资产、负债和净值的持有量。
• 特征:*与时点有关 • *一般表现为期初.期末等.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七)、市场价格与要素价格 • 市场价格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同度量因
力、资本和政府的交易,以及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交易。
• 经常转移:收入税,财产税,其他经常转移 • 资本转移:对机构单位的储蓄或财富的再分配.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3、金融交易。它是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净获得(净购买)或负债的净
发生过程中债权与债务资金上的交易。如银行存款.
• 4、内部交易。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核算在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全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六、国民经济核算总量描述及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 • 国民经济核算的结构描述是通过宏观层次上的系统分类进行的。见教材第20
页国民经济核算分类体系示意图(图1一2)
• 1、生产领域,对生产成果分别进行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和国民经济机构部
• 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及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生产核算的主
要对象,也是分析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 四、国民经济核算对象 • (五)、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 • 概念:交易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在市场经济中,国 民经济活动的交易是机构单位之间根据市 场经济原则相互协议而进行的经济活动。 从性质上定义,交易包括经济权益的创造、 转移,具体性质的改变和消失。
一的价格形式是保证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系统一致的重要条件。
大学宏观经济学02国民收入核算课件
大学宏观经济学02国民收入核算
6
SNA与MPS的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对国民收入核算时皆以货币为单位,将不 采用范围不同。改革以前的社会主义国
同时期国民经济活动的成果换算成价值单 家普遍采用MPS;SNA为世界各国普遍采
10
2.2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及相互关系
GDP和GNP
⊙联系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 本国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减去外国投在本国 的资本和劳务的收入之差。
GDP = GNP-NFP
大学宏观经济学02国民收入核算
11
2.2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及相互关系
国民生产净值(NNP)
⊙定义
★ 表示一国一年产值的净增量。即一国在一年内新 创造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大学宏观经济学02国民收入核算
24
2.3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收入法
⊙五大类收入和三大类其他项目
★ 工资利息租金等 ★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 公司税前利润 ★ 企业转移支付:捐赠
★ 企业间接税:销 售税,周转税等
★ 折旧
★ 统计误差
为什么要加折旧?
大学宏观经济学02国民收入核算
25
2.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问题
5
2.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略)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与国民帐户体系
⊙我国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实践
★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直采用MPS,它是与高度集中 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一种核算体系。
★ 1993年开始放弃MPS采用以SNA为基本框架的核算体系,同 时保留MPS的一些核算口径和内容, 既向国际标准靠拢,又 便于历史资料进行的比较。
国民经济核算.ppt
联合国及我国的产业分类对照表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 3.1)
门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行业名称 农业、畜牧狩猎业和林业 渔业 采掘业(采矿和采石业) 制造业 电力、煤气、蒸汽和水的供应业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修理业 旅馆和餐饮业 运输、仓储和通讯业 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租赁、咨询、研发等活动 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保障 教育 卫生和社会保健 环保、社团、文体和其他服务 有雇工的居民家庭 国际组织和机构
国家标准行业分类(GB/T4754-2002)
门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行业名称 农、林、牧、渔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含保险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国际组织
三、机构和部门分类·
对经济活动单位,根据生产性质划分的产业 部门分类;
对经济活动单位,根据有无财务决策权划分 的机构部门类;
对产品和劳务,根据用途、原材料和工艺技 术的同质性划分的产品部门分类。
以上三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主要分类, 统称为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机构部门分类
机构部门分类的对象是机构单位。
三次产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是第三次产业发展的基础, 第三次产业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产业发展的必要条 件。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章
2、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 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 支出法 通过最终产品的使用去向计算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五、生产核算中的价格选择及其构成
1、生产者价格(producer price) 生产者价格( ) 用生产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用生产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2、购买者价格(purchaser price) 购买者价格( ) 用支出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用支出法计算产出时一般采用该价格。 3、基本价格(basic price) 基本价格( ) 是指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税的价格。 是指生产者价格扣除生产税的价格。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二)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理想)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理想)
表2-1 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 为自己最终使 用的生产
所有生产, 所有生产,包括用于 自己消费的生产和用 于自己积累的生产 住户自有住房所提供 的服务
市场化生产 货物生产
所有生产, 所有生产,无论 是否实际出售
其他非市 场化生产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2、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分为 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
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 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 中间产品 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 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 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 最终产品 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 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并会进行生产核算的简单应用分析。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一、生产核算的地位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起点,它界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收入分配、消费、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核算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二、生产活动的主体(一)、生产活动的基本概念1、一般定义: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活动,一般指投入产出活动。
生产活动可定义为:生产单位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对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货物和服务就是生产活动的成果,或称为生产产出。
利用"投入"得到的"产出"就是生产。
一直以来对"生产"有两种理解:物质生产概念--只有物品的生产才是"生产",产出不能物化,不属于"生产",(MPS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全面生产概念--凡是提供一种有用性的活动,都可以称为"生产",既可"物化",也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物品+服务2、生产活动的经济主体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包括生产的基层单位(概念:教材第9页)和机构单位(概念:教材第7页)两类。
注意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产业部门分类也就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我国与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是基本一致的。
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
在三次产业分类下是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产业部门下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机构单位和在此基础上分类的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也是生产核算的重要主体。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辅导课讲稿(第二章)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方法,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并会进行生产核算的简单应用分析。
第一节生产核算的基本理论一、生产核算的地位生产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起点,它界定了国民经济核算的范围和核算的基本原则,对于收入分配、消费、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核算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二、生产活动的主体(一)、生产活动的基本概念1、一般定义: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活动,一般指投入产出活动。
生产活动可定义为:生产单位利用土地、劳动、资本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对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消耗,创造出新的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新创造出来的货物和服务就是生产活动的成果,或称为生产产出。
利用"投入"得到的"产出"就是生产。
一直以来对"生产"有两种理解:物质生产概念--只有物品的生产才是"生产",产出不能物化,不属于"生产",(MPS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全面生产概念--凡是提供一种有用性的活动,都可以称为"生产",既可"物化",也可以是各种无形的服务。
物品+服务2、生产活动的经济主体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生产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包括生产的基层单位(概念:教材第9页)和机构单位(概念:教材第7页)两类。
注意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之间是一种隶属关系。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产业部门分类也就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分类,我国与联合国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是基本一致的。
产业部门分类的最综合层次是三次产业分类。
在三次产业分类下是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在产业部门下是国民经济行业部门。
机构单位和在此基础上分类的国民经济机构部门也是生产核算的重要主体。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第三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3.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3.2 生产账户与使用账户的关系3.3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分析与应用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4.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4.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计算方法4.3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五章:价格指数编制与分析5.1 价格指数的概念与分类5.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编制方法5.3 价格指数的分析与应用第六章:储蓄与投资核算6.1 储蓄与投资的概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6.2 储蓄与投资的计算方法6.3 我国储蓄与投资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七章:国际收支核算7.1 国际收支的概念与构成7.2 国际收支的计算方法7.3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与问题分析第八章:环境与经济核算8.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8.2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8.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现状与问题分析第九章: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与分析9.1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整理的方法与步骤9.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9.3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可视化展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10.1 国民经济核算的前沿问题10.2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创新与发展10.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国民经济核算作为一门学科,其复杂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和应用。
对该环节的讲解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国民经济核算在政策制定、经济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GDP的计算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计算方法,如生产方法、收入方法、支出方法等,学生可能对其混淆。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1.4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分类2.2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2.3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2.4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与变化趋势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3.3 投入产出在国民经济分析中的应用3.4 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实践与进展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结构4.2 收入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关系及其核算方法4.3 储蓄、投资与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4.4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在我国的应用与实践第五章:国民经济分析方法5.1 国民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指标5.2 宏观经济预警与风险分析5.3 经济计量模型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5.4 我国国民经济分析的实践与成果《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六章:收入分配核算6.1 收入分配核算的概念与意义6.2 收入分配核算的主要指标和方法6.3 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现状与问题6.4 收入分配核算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七章: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7.1 价格核算的概念与方法7.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与生产者价格指数(PPI)7.3 通货膨胀的概念、原因与影响7.4 我国价格核算与通货膨胀的现状与对策第八章:国际收支核算8.1 国际收支核算的概念与方法8.2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分析8.3 我国国际收支的特点与风险8.4 国际收支核算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应对第九章:环境与经济核算9.1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9.2 绿色GDP的概念与计算方法9.3 我国环境与经济核算的现状与问题9.4 环境与经济核算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十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10.1 新经济形态对国民经济核算的挑战10.2 大数据、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应用10.3 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合作与标准化10.4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未来发展展望《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第十一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11.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11.2 宏观经济模型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11.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政策评估的实践11.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政策选择第十二章:区域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2.1 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方法12.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政策12.3 我国区域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与问题12.4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核算13.1 可持续发展核算的概念与指标13.2 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的实践与进展13.3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13.4 可持续发展核算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第十四章:国民经济统计与信息披露14.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4.2 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有效性14.3 我国国民经济统计的实践与问题14.4 信息披露制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作用第十五章:国民经济核算的教育与培训15.1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5.2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方法与手段15.3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教育与培训的现状与问题15.4 国民经济核算教育培训的国际经验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体系、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宏观)
四、完整的收入循环模型
政府部门 G 要素市场 厂商部门
出 口 产 品 出 口 收 入
T
家庭部门 商品市场 金融市场 国外部门
I
C
S
进 口 支 出
进 口 产 品
X
M
以家庭部门而言,家庭收入Y用于缴纳
税收T和消费支出C,剩余的资金就成为储
蓄S,所以
Y≡ C+ S + T (2.6)
以厂商部门而言,厂商总收入用于支付
1、GDP与GNP的相同之处 • 这两者都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市场价值的总和。
两者相同之处中需强调以下五点: 计算期 —— 一年内。 A 、反映计算期问题 , 说明国民收入是流 量,而不是存量。 B、不包括已有的商品的交易。 • 例如: 古董、旧房子的交易额(二手货
A国 1000 1200 1500
B国 1000 1200 1800
零售商出售面包
GDP 总计
1800
1800 1800
工农业生产总值
5500
4000
•
对农业来说,面粉是最终产品。对工业
来说,面粉是中间产品,每个环节之间具
有投入、产出的关系。一个国家工农业生 产总值远远大于GDP。
市场价值 • 表明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要经过市场交 换,这样才能产生价格和市场价值,有了 市场价值才能加总。
济成分的多种组合,现在国际通用GDP指 标。
•
统计常住居民——人的指标比较麻烦, 统计所在地的指标比较简便。从GDP 指标 的使用可以看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没有单纯的“国货”。
应以 “境内工业”来替代 “民族工业”。 从GDP 指标的使用可以看到全球经济一体
国民经济核算讲义(2) -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二、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
注意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1.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固定资产的保养与修理 普通的保养与修理属于中间消耗 固定资产的更新与大修理属于投资 3.研究与开发:应作为投资型活动
三、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1.生产法 2.分配法(收入法)
四、生产帐户
见P53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相关指标的核算
第二节 机构单位的生产核算 一、机构单位的总产出
1.生产要素最初投入的价值 2.对货物与服务的逐渐消耗的价值 (对固定资产的消耗、对中间产品的消耗) 3.生产税净额的价值
二、机构单位增加值的核算
1.生产法核算 增加值=总出产-中间投入
2.分配法 增加值=
劳动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第三节 产业部门的生产核算 一、产业部门总产出算
第二产业对GDP的弹性系数 =8% / 7.3%=1.1
四、生产率分析
生产率:产出/ 投入
投入:资本投入、人力 投入、综合要素投入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2300+2870+7400+1150+4700-4400 =24020(亿元)
四、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表式见P59
五、与GDP相关联的其他指标
第五节 生产核算的应用分析 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率
例题:2000年我国GDP为8.94万亿, 2001年GDP为9.6万亿, 计算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
一、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之和
二、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总
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从生产角度看,GDP=全部最终产品之和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精品PPT课件
以下属于经济生产的是?
• 小文在周末当家教 • 周末去唱歌 • 小王在周末参加协会举行的骑行 • 下班回家做饭 • 回宿舍打扫卫生
综合生产概念的确立
• 限制性生产观——又称物质生产概念 – 将生产范围主要限定在提供物质产品的活动, – 以及附着在物品之上的服务性活动。
生产者的定义和区分(续2)
– 按照生产者在一个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身份 和性质,分为: • 市场生产者 ex. • 自给性生产者 ex. • 其他非市场生产者 ex.
产出及其分类
• 产出(output) – 是生产的成果,可以笼统地称为产品 (products)。
• 根据产出在外在形态上的基本差异 ,分为 – 货物——有形的产品,可以储存,可以运输。 – 服务——无形的产品,是按具体要求生产的产 出,不能脱离生产而单独交易 。
• 生产者的确认
– 基层单位——最小生产单位
– 机构单位
• 主要生产活动(primary product) 生产成果要计
•
次要生产活动(secondary
product)
入国内生产总 值之中
辅助生产活动(ancillary product)
其投入要作为所服务的主要或次 要生产活动投入的一部分核算, 而不是单独核算。
否实际出售
自己消费的生产和用
于自己积累的生产
所有生产
服务生产
所有生产,其中包 住户自有住房所提供 括对住户提供的市 的服务 场化服务生产
所有生产
*未被核算 的生产
住户内部自给性服务 生产
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
• 空间限定——“属地”原则 – 就一国经济总体进行生产核算,即所谓 “国内”范畴。 – 即在该国经济领土上所有常住单位的生产 活动。
课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社会经济统计第2章.ppt
a. 物质产品总产出 b.物质产品净值
* 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劳务
8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两种核算体系的比较 * 基本结构 * 指导思想 * 三次产业划分(分两点说明) * 常住单位
9
四、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两种核算体系的比较 * 基本结构 * 指导思想 * 三次产业划分(分三项说明) * 常住单位
中国经济运行中的 宏观与微观相悖之谜
(讨论中给同学们发一篇文章)
19
第二章习题布置:
一、是非题(不做第6题) 二、选择题 三、问答题 四、计算题(不做第1题的(2))
20
10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 主要综合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二、SNA的其他综合指标 三、投入产出表与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11一、国内生产总Fra bibliotek(GDP)* 定义 * GDP核算的意义与地位 *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 * 生产法、收入法与支出法 * 国内生产净值 NDP
12
二、SNA的其他综合指标
* 国民总收入 GNI ——国民生产总值 GNP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 GDI * 生产概念与收入概念 * 人均GDP与人均GNP * 投资率与消费率
13
三、投入产出表与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
* 投入产出分析 * 模块划分及含义 * 利用投入产出表
可计算的综合指标
14
第三节 社会经济统计
一、社会经济统计的意义 二、社会经济统计数类 三、价格指数
• 转移支付
5
SNA体系主要综合指标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国民总收入 或 国民生产总值
– (GNI 或 GNP) •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DI)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概述1.1 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与意义1.2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1.3 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GDP)2.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意义与作用2.3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实例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3.1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与结构3.2 投入产出分析的方法与应用3.3 我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四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4.1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概念与构成4.2 国民经济账户的主要指标及其相互关系4.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与应用第五章: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5.1 国民经济总体分析的方法与指标5.2 国民经济总体评价的标准与方法5.3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分析与评价的实践第六章:失业与就业6.1 失业与就业的基本概念及其衡量6.2 失业率与就业率的计算与分析6.3 我国的失业与就业现状及其政策第七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定义及其影响7.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衡量指标7.3 我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财政与金融8.1 财政的基本概念与政策工具8.2 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基本构成8.3 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第九章:对外经济关系9.1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与政策9.2 我国的国际贸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9.3 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如外资、外汇等第十章: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10.1 国民经济预测的基本方法10.2 国民经济政策的评估与调整10.3 我国国民经济预测与政策评估的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二、国内生产总值(GDP)难点解析: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及其在不同经济体系中的应用。
三、投入产出分析难点解析: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过程及其在经济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四、国民经济账户体系难点解析:掌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
《国民经济核算》 第二章教学内容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问题一、生产的概念和核算范围(一)经济生产1.定义经济生产(economic product)是在一个特定的机构单位负责或控制之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即为得到产出而投入劳动、资本和其他货物服务的过程。
2.经济生产的边界(1)经济生产不包括没有人类参与和管理的纯自然生产。
(2)经济生产不包括人类其他活动(即非生产活动)。
所谓非生产活动主要是指不能由他人替代完成的基本的人类活动;而那些可以由其他人或经济单位提供的活动,或者反过来说,可以提供给其他人或经济单位使用的活动,即使发生在私人空间中,也应该属于一般经济生产的范畴。
(二)限制性生产观与综合生产观1.定义限制性生产观将生产的范围主要限定在提供物质产品的活动,以及附着在物品之上的服务性活动。
物质生产概念下的产业部门是指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品贸易业。
综合生产观是从有用性即效用角度入手确定生产范围,认为只要一项活动提供了一种对它人的有用性,该活动就具有生产的性质。
因此,综合生产概念下的产业部门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服务部门。
2.生产观与核算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以物质生产概念为基础,国民账户体系(SNA)则以综合生产概念为基础,故两个体系所计量的总量指标不可比。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在SNA基础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化,限制性生产观已经和MPS一起成为历史概念,经济生产在综合生产观意义上得以确立。
(三)生产核算范围的确定1.经济生产的类型(1)市场化生产,即以有经济意义价格通过市场销售实现的生产。
(2)非市场化生产,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的生产,具体包括免费或以无经济意义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产出以及生产者自产自用的产出,后者被称为为自己最终使用的生产,前者被称为其他非市场生产。
2.生产核算的范围市场化生产为自己最终使用的生产其他非市场化生产货物生产所有生产,无论是否实际出售所有生产,包括用于自己消费的生产和用于自己积累的生产所有生产服务生产所有生产,其中包括对住住户自有住房所提供的服务所有生产户提供的市场化服务生产*未被核住户内部自给性服务生产算的生产(四)特定时空的生产核算范围1.生产核算的空间限定一般是就一国经济总体进行生产核算,进而也可在地区层面进行生产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核算方法:生产法和分配法。 •1、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 中间投入 •2、分配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固定 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六、产业部门增加值核算 •同上 •七、生产帐户 •
•4、资本形成
•其他资本转移
•资本形成:各机构单位通过经济交易获得或处理生产资 产的行为(获得-处理)
•(1)固定资本形成
•(2)库存变化
•(3)贵重物品净获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5、资本帐户 •
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库存变化 贵重物品净获得
固定资本消耗(-)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 净获得 净贷出(+)/净借入(-)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全国最初投入=全国最终产品总计 •二、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 种中间投入的数量 •2、完全消耗系数:某产品产出与为之而进行的完全消 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2所有权原则3三等价原则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4核算统计原则七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帐户方法是根本的方法也有其他方法主要是矩阵方法方程式方法和图解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2020/11/9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与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电子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章
第二章国内生产总值核算
一、基本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生产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固定资本消耗工厂法产品法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公共消费支出资本形成固定资本形成存货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二、思考题
1.在计算增加值过程中,要将中间投入价值从总产出价值中扣除掉,那么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从理论上看,净增加值比总增加值更符合增加值的定义,但是,实践中更广泛应用的却是总增加值,为什么?
3.现代管理中常常倡导要提高生产的附加值,或者要投资于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如何在核算中体现这些要求?
三、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经济生产不同于自然生产之处在于,它是在________之下为获得产出而进行的生产。
2.无论该单位所有权关系如何,只要属于该地的常住单位,其生产就应该包括在该地生产总值之中,这就是生产核算的“_____”原则。
3.从价值构成上看,国内生产净值是一时期各经济单位所生产的______总和;
从实物构成上看,它是一时期各经济单位所生产的_______总价值。
答案:1.人类参与之下 2.属地 3.净增加值净产品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_____。
A.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上海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广州建立了一家分公司,从事服装生产,根据生产核算的原则,该分公司实现的增加值应计入_______的国内生产总值。
A. 上海
B. 广州
C. 上海兼广州
D. 国外
3.在国民经济范围内,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________。
A. 总是对的
B. 总是错的
C. 对于企业来说是对的
D. 当企业用作当期生产原材料时才能成立
答案:1.C 2.B 3.D
(三)多项选择题
1.对生产者进行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结构,具体体现在_______ 。
A.进行产业分类为产业结构分析提供前提
B.进行产业分类可以衍生出投入产出核算的框架
C.进行机构部门分类可以观察生产的机构部门机构,还可以反映经济组织
结构特征
D.机构部门分类为收入分配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等提供了起点
E.按参与市场的性质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下列关于总产出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_。
A.总产出既包括货物产出,也包括服务产出
B.一般不用总产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是因为中间产品存在重复
计算问题。
C.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一般采用“产品法”
D.在我国,对于生长周期较长、跨越几个核算期的农产品,一般在未成熟
时不对其进行产出核算
E.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普遍采取收费制,大学生交纳的学
费内在地构成了高校总产出的一部分
3.下列关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固定资本形成是指用于固定资产积累的最终产品价值
B.固定资本形成=当期获得的现有资产和新资产-当期处置的现有资产
C.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变化共同构成最终产品使用的一个主要部分
D.在我国,对于超过一年才能建成的固定资产,一般到建成后才记为固
定资本形成
E.我国地质勘探队员在新疆柴达木盆地的勘探费用应计入当期的固定资
本形成
答案:1.ABCDE 2.ABDE 3.ABCE
(四)判断题
1.某商品房的建筑工程于去年完成但在今年实现销售,因此应按照销售金额计入今年的GDP中。
2.公共消费支出主要是指政府消费支出,它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针对居民住户提供的部分,二是针对公共服务的提供而发生的。
3.消费、积累代表了对GDP的主要需求因素,因此,刺激消费、积累的诸多措施,其结果必然拉动本国GDP,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增长。
答案:1. × 2. √ 3. ×
(五)计算分析题
1.现有北京2002年国民经济核算有关资料:总产出11143.49亿元,中间消耗
7930.68亿元,固定资产折旧524.06亿元,劳动者报酬1427.73亿元,生产税净额420.60亿元,营业盈余834.32亿元,农村居民消费147.71亿元,城镇居民消费901.80亿元,政府消费650.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1913.12亿元,存货增加96.90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497.12亿元。
试用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该地区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
2.已知某地区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率的统计数据如下(亿元):
要求:(1)分别计算各产业的中间消耗。
(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3)计算各产业的贡献率。
3. 假定某经济只包括A、 B、C、D四个生产部门,A 部门作为生产起点没有中间投入。
已知某时期各部门的生产资料如下:A 部门产品( 100元)出售给B 部门用做原材料;B 部门产品一部分( 100)出售给C 部门做进一步加工,另一部分(50元)出售D部门作进一步加工;C 部门产品一部分(100元)出售给 D 部门,另一部分(150元)用做个人消费;D 部门产品300元全部用做个人消费。
据此要求计算该经济的增加值总计和最终产品价值。
答案:
1. (1)按生产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11143.49-7930.68
=3212.71(亿元)
(2)按收入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524.06+1427.73+420.60+834.32
=3206.71(亿元)
(3)按支出法计算: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
=(147.71+901.80+650.60)+(1913.12+96.90)-497.12
=3212.71(亿元)
2. 农业中间消耗 = 2400 ⨯ 0.50 = 1200(亿元)
工业中间消耗 = 8750 ⨯ 0.72 = 6300(亿元)
建筑业中间消耗 = 1020 ⨯ 0.70 = 714(亿元)
金融业中间消耗 = 480 ⨯ 0.35 =168(亿元)
其他服务业中间消耗 = 3200⨯ 0.64 = 2048(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400+8750+1020+480+3200)-
(1200+6300+714+168+2048)
= 5420(亿元)
(3)某产业贡献率=该产业增加值/ 国内生产总值
农业贡献率= (2400-1200)/ 5420= 22.14%
工业贡献率=(8750-6300)/5420= 45.20%
建筑业贡献率=(1020-714)/5420= 5.65%
金融业贡献率=(480-168)/5420=5.76%
其他服务业贡献率=(3200-2048)/5420= 21.25%
3.计算结果如下表:
───────────────────────────
部门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最终产品
A 100(B) - 100 —
B 100(C)+50(D) 100(A) 50 —
C 100(D)+150(P.C) 100(B) 150 150
D 300(P.C) 50(B)+100(C) 150 300
合计 800 350 450 450
─────────────────────────────
(注:第二列括号表示产品去向,第三列括号表示投入来源,P.C表示个人消费。
)四、应用研究项目设计
1.查阅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根据其中所提供数据,
(1)重新根据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联系实际体会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2)根据三种方法的思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比例,分析中国经济结构的现实状况和演变过程。
(3)以居民消费支出为基础计算历年恩格尔系数,考察我国该系数的变动趋势,与收入相联系分析我国居民群体的消费模式及收入水平。
2.查阅历年世界银行之《世界发展报告》,将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值增值率、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我国各项目在世界中所处的位置,认清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