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概念

1、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地理管理单元上,人为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如

乔木、灌木、棕榈和竹类等)与其他栽培植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或动物,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2、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组分之间应有系统学和经济学上的联系

一、农林复合经营基本特点

1、复合性

改变了常规农业经营对象单一的特点,它至少包括两种以上的成分

2、系统性

是在总结自然群落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生态和经济目的人工配置而成的,有其整体的结构和功能

3、集约性

土地、时间、空间、阳光和物种资源的深层开发,技术与投入更高

4、等级性

具有不同的等级和层次,它可以从小到以庭院为一结构单元,也可大到田间生态系统,甚至到以小流域或地区为单元直到覆盖广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农林复合的目标:增加生产,扩大土地利用面积,提高经济收益和农民的生活水平,优化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阶段:

1、原始农业时期的农林复合经营萌芽阶段

早在数千年前,由狩猎和采摘转化为农业生产,就发展了原始的农林相结合经营技术。焚林埋灰经处理后用作农作物种植,持续几年后休耕——轮垦

2、传统农林复合经营阶段

夏朝——以家庭为单元的私有制农业

春秋战国——出现间作套种和混作的萌芽

东汉以后——出现“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并逐渐形成了林—粮—渔复合经营系统

南北朝——桑、槐、榆等多树种的林粮混合间作形式

宋朝——桐茶间种

明朝——果林防护林

清朝农林复合经营更为普遍,不但注意物种组合,经营上也更加精细

3、现代农林复合经营阶段

以科学设计为标志,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矛盾,从而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及农业和林业的持续发展。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自50年代以来到达了迅速发展。

1949年,华北翼西沙荒造林;70年代初在平原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造林绿

化。(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对滩地开发实行水土分治、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建立湿地

利用的基塘生态系统等)

三、农林复合经营分类和主要模式

我国主要农林经营系统的类型

系统类型亚类

林(果)农复合系统林农间作型、农田林网型、绿篱型、农林轮作型

林牧(渔)复合系统林牧间作型、护牧林型、牧场绿篱型、林(果)渔复合型林(果)农牧(渔)复合系统林农牧多层结构型、林农渔复合型、林牧渔复合型

特种农林复合系统林果间作型、林药间作型、林茵间作型、林木昆虫复合型主要模式:等高植物篱、林(果)草间作、林渔农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