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酸枣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故乡的酸枣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评析
作者:罗强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歌曲《故乡的云》。
2.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难题。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
3.快速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开头的。
我的故乡是果树的王国,多么让人自豪啊!读句子。
2.理解词语“各种各样”,出示鲜花图,并用“各种各样”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教学第①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个说话练习,在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后面写作手法的学习以及文后的作文练笔打下基础。
(1)文中用“各种各样”形容什么?(樱桃、山楂、柿子、杏、苹果)
(2)故乡的果树只有这些吗?(不是)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很多的果树)
3.作者要写的是故乡的酸枣树,为什么又要写其他的果树呢?(写其他的果树是为了突出故乡的酸枣树)
(1)这是写文章时一种巧妙的开头方法,叫绿叶衬红花,也叫衬托。酸枣树是红花,而其他的果树都是陪衬它的绿叶。
设计意图:课文第1自然段,作者以其他的果树来衬托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酸枣树,把酸枣树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像这样的写作技巧,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方法向学生进行渗透。
(2)衬托的方法不仅可以在写物的文章中运用,还可以在写人、写事、写景的文章中运用。例如:
①在我的同学中,有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人:文静的、活跃的、淘气的、乐于助人的……但我最难忘也最敬佩的是勤奋好学的赵亮。(写人)
②我的课余生活称得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唱歌、跳舞、看课外书、打羽毛球……我样样都喜欢,可要说最喜欢的,那就是下象棋了。(写事)
③我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美丽迷人的西湖……但我更爱家乡那活泼欢快的小溪。(写景)
(3)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在文本教学中探索体验写作的有效渠道。讲解到这里,我搜集了几个运用这种衬托手法的句子,丰富了学生写作方法的积累,这种能力的积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这个自然段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概括)
概括的句子放在文章的开头,这叫做文章的总起。
(1)除了第1自然段,还有哪个自然段在文中也起到了概括的作用?(第5自然段)概括的句子放在文章的结尾,这叫做文章的总结。
(2)第1自然段总起,第5自然段总结,那文章的2、3、4自然段呢?(具体写酸枣树的生长过程)这叫做文章的分述。
(3)这是文章的一种常见的结构方式:总—分—总(板书)
过渡:作者是怎样具体写酸枣树的生长过程的?我们来看看文章的第2、3、4自然段。
三、学习第2、3、4自然段
1.这三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季节变换顺序)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看出来的?(板书:春—初夏—深秋)
2.在这三个季节里,作者分别抓住了酸枣树的什么来写?请找出每个季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设计意图:酸枣树生长在黄土高原地区,我们这里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为了将课文中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便于学生认识了解酸枣树,增强学生的感情体验,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出示酸枣树叶、花、果的图片,让学生轻松地感知它们的特点。
3.天气晴朗的时候,酸枣叶在阳光下一闪一闪,从远处看,像一树小巧玲珑的翡翠,可爱极了。
(1)这一句抓住了酸枣树的什么来写?(叶)
(2)指导朗读,读出酸枣叶的可爱。
(3)为什么作者把酸枣叶看成翡翠那么亮,那么美?(作者喜爱酸枣叶)
(4)指导朗读,读出对酸枣叶的喜爱。
设计意图:我把阳光照耀下一闪一闪的酸枣叶和翡翠进行图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酸枣叶的可爱。再适时加以朗读指导,带着学生在朗读中了解酸枣叶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4.初夏时节,酸枣花开了,那黄黄的、米粒般大小的酸枣花,在绿叶的映衬下,像天空无数颗金色的小星星。
(1)这一句又是抓住了酸枣树的什么来写的?(花)
(2)作者为什么把一点儿也不显眼的酸枣花写得像金色的小星星那么美?(作者喜爱酸枣花)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上一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们见到了如翡翠般又绿又亮、还那么光滑的酸枣树叶,进而能够主动地去欣赏可爱的酸枣花,喜欢上酸枣花,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接下来带着对酸枣花的喜爱再读课文。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观察事物,又在课文的朗读中体会到作者对酸枣花的喜爱之情。
5.一颗颗熟透了的酸枣挂在枝头,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漫山遍野,到处是火,到处是霞。
(1)这句话是写酸枣果的。你从哪些词中读懂了什么?
①酸枣的数量非常多。(漫山遍野、到处是火、到处是霞)
②酸枣的颜色鲜艳。(像玛瑙、像珍珠、火、霞)
③酸枣的形状很美。(像玛瑙、像珍珠)
(2)作者为什么把酸枣比做玛瑙和珍珠呢?(作者喜爱酸枣)
(3)范读,并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有了可爱的叶、美丽的花作铺垫,孩子们更想见到酸枣的果实了。这时运用多媒体让不断成熟的酸枣展现在大家眼前,再把熟透后的酸枣果和玛瑙、珍珠进行直观对比,给学生提供一个美好意境,并通过这一意境唤起学生的读文情趣和欲望,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6.再次朗读描写酸枣叶、花、果的重点句子,并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尝试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段,学生对于故乡酸枣树的美的体会将更为深刻,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酸枣树的喜爱之情。
7.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酸枣树的叶、花、果写得这样美?(比喻)
作者分别把什么比做什么?
板书:叶翡翠花小星星果玛瑙珍珠
(1)其实在文章中,作者不但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它先是羞答答地捧出一两个黄茸茸的小尖芽儿,像触角一样,试探着春天的信息。”
(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描写的细腻。
(3)在写文章时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描写更形象、生动、细腻,这又是把文章写好的一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以读为主,抓重点词句的方法,让学生层层递进地了解酸枣树的叶、花、果的特点和可爱,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进一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过渡: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写了酸枣树的生长环境?(第5自然段)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瘠薄”是什么意思?(指土地不肥沃,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2.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1)酸枣树的生长环境很差,但它生命力却很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