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1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练(含解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单选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ké)深处。
B.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yìng)急措施。
C.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yǔn)石的撞击。
D.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fèng)。
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们确实检侧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B.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夕大浪。
C.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但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用括号内词语替换的一组是()A.特朗普对美国新冠疫情的应对方式,对平民来说是一场无法躲过的劫难..(灾难)。
B.大约经历..(经过)了一亿年。
C.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悲壮)得多。
D.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得极为致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泛大陆”是指板块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的这个大陆。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短文中,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二、这两篇短文都是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试任选其中一篇,分析其思路。
参考答案:【示例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寒冷的气候不适合恐龙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问题。
围绕这个问题,引出“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的结论。
【示例二】《被压扁的沙子》开篇提出科学家们对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引起读者对恐龙突然灭绝的原因的兴趣,然后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接着用地质学的发现证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星体撞击。
三、下列语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试结合上下文,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3.即非常纯的沙子。
4.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参考答案:1.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
2.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
【初二语文】课外阅读《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一、基础知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随着时间的流誓,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 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xié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é( )带碰撞( )褶皱(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选文中“天衣无缝”的意思是:。
(4)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迁移漂移移动)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割分裂分离)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3)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严密周密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3.填空。
本文作者阿西莫夫是国家、家,代表作有《》《》等。
4.“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八年级某班级将要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下列调查表,说说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关于对学生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答:(2)该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40字左右。
答:(3)李沁为了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什么是“低碳生活”,特意在网上找了一则资料,但是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得惊人的根系,每条根的尖端都有很多根毛。
每一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
叶子上面有着许多气孔。
在阳光下,这些气孔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还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有时,一个气孔在一秒钟内能吸进25000亿个二氧化碳分子。
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也许有人怀疑,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的确,汽水厂就是利用压力把二氧化碳压在水里,再加上些果汁香料之类,制成清凉可口的汽水的。
然而植物不能靠喝汽水过日子,它们需要的是含有高能的食物。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叶绿体是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组成的小颗粒,一个肉细胞里,一般会有20至100个。
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看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
1、这些文字说明的内容是什么?2、文段中“叶子的绿色就是它们的颜色”一句中的“它们”所指代的是:。
3、“采集站送来的水和气孔吸进来的二氧化碳,就是合成有机物的两种最基本的原料。
”这一句的主干是:。
4、“光合作用”的定义是( )A、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变化的结果。
B、叶绿体吸收了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高能的有机物质的作用。
C、叶绿体和蛋白质组成的小颗粒和水以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并放出废气──氧的过程。
第1课时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第1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积累和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鸟臀.(tún)褶.皱(zhě)两栖.(xī)岛屿.(yǔ)B、潮汐.(xī)劫.难(jié)衍.射(yǎn)骨骼.(gé)C、追溯.(sù)遗骸.(hái)陨.石(xǔn)熔.化(róng)D、蟾蜍.(yú)携.带(xié)膨胀.(zhàng)地壳.(qiào)【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B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栖”应读“qī”。
C 项“陨”应读“yǔn”。
D项“蜍”应读“c hú”。
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骨骼蟾蜍飘移深渊B、驮着汇聚分裂爆发C、措施致蜜趋势膨胀D、携带悲残舒适流逝【答案】B【解析】考查字形的识记。
A项,“飘移”应为“漂移”;C项,“致蜜”应为“致密”;D项,“悲残”应为“悲惨”。
故答案为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②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③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④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答案】B【解析】似乎:大多数情况下为副词,表示揣测,有仿佛、好像的意思。
几乎:①将近于;接近于于。
②差点儿(儿化)。
恐龙时期的生活环境离现在太远,只能推测,不能确定,故用“似乎”。
常常:指时常,经常。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一课一练(含答案)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01积累运用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海水的潮汐(cháo xī)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dǐ dá)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tuó)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zhě zhòu)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
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
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劼难”应改为“劫难”(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天衣无缝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功迈出第一步。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依次沿运河排列。
D.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第一个逗号应该放在引号外;D项中“高山青”为歌曲名,应该用书名号。
)4.(2020·广西四市同城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受“萨德”事件的影响,今年三月中国人到韩国旅游的人数同比减少了一倍。
B.能否搞好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均衡教育政策、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C.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观测宇宙的一个新窗口,将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天文学。
D.今年“两会”欺间,代表们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解析:A项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C 项成分残缺,应在“将成为”之前加上“引力波天文学”。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含答案及解析】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潮汐.(xī)劫.难(jué)天衣无缝.(fènɡ)B.褶.皱(zhě) 地震.(zhèn) 海洋深渊.(yuān)C.追溯.(sù) 陨.落(yǔn) 地壳.运动(ké)D.彗.星(huì) 衍.射(yǎn) 两栖.动物(xī)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是大陆在(漂移迁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漂移迁移)。
(2)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迅速)。
3.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大约经历了一亿年,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①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②气候逐渐变冷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④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A.②④③①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3)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4)如果在850 ℃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5.填空。
(1)本课两篇短文的作者是,他是国作家、科幻小说家。
(2)《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 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重点词语积累)(1)piāo yí (2)liú shì(3)zhě zhòu (4)xié dài (5)jié nàn (6)zhì mì(7)zhuī sù (8)tiān yī wú fèng2.根据意思写词语(重点词语积累)(1):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2):随身带着。
(3):不能弄明白的事物。
(4):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5):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这幅画原已破损,但经过郑师傅一天的精心修补和整理,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破旧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B.古生物学家发现原始人类遗骸化石,时间可追溯到180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最古老的祖先当时生活在该区。
C.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之于生命的重要。
D.麦收时节,某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4.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A.森林扑火实战演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演练提升森林防火指挥员和队员们的实战能力。
B.进博会不仅是采购、交易、洽谈、合作的舞台,更是观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措施成果及走向的窗口。
C.2019 年中国科幻产业总产值达658.71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
D.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作者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B.阿西莫夫的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属于科普作品。
C.《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板块构造”学说。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
1、为什么说“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因为在地球 的其他大陆上也 都发现有恐龙化 石,在靠近南极 的詹姆斯罗斯岛 也发现了恐龙化 石。
第六节“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 移。 2、作者首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超 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呢?然后进行假设 推理: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 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推断“泛 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 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进一步推断“泛 大陆”后来又分裂成四部分——于是每一块 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 象的科学认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 浅出、通俗易懂。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文中语句)
研读探究
这篇文章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 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板块理论” 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写作背景:长期以来,人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 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现 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 上所有的大陆都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 原因,这块超级古大陆一分为二,继而又四分 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大陆、南极洲、 非洲、南美洲、大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大陆。 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一场深刻革命的大陆 漂移学说。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 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石,就为这一学说提供了 有力证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国著名科普作 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的科普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含解析)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含解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1. (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2)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3)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4)因此,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5)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
(万一某一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6)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7)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8)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9)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
部编版八下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八下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随着时间的_________,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
(2)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________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4)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________而不是恐龙自己在________。
A. 流失推想一定漂移迁移B. 流逝追想一定迁移漂移C. 流逝追溯应该漂移迁移D. 流失追溯可能迁移漂移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或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即超级高铁的雏形③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特殊交通工具。
A. ④③②⑤①B. ⑤③④①②C. ⑤③①④②D. ④⑤②③①3.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 ④②①⑤③B. ①②③⑤④C. ④①②③⑤D. ①②⑤③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A.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B. 在身体虚弱和严重缺氧的情况下,登山队员摸黑进行高山行军,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很困难。
C. 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初二语文课内《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基础知识讲解。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字形。
遗骸蟾蜍褶皱鸟臀⽬两栖追溯劫难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遗骸:遗留下来的⾻骸。
蟾蜍:⼀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癫蛤螺。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形成的弯曲。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上,向江河发源处⾛。
⽐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缝:神话传说,仙⼥穿的天⾐,不⽤针线制作,没有缝⼉。
⽐喻事物没有⼀点破绽。
3、了解相关常识。
1长期以来,⼈们试图解释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起源,曾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说。
现在,地质学家们普遍认为,在2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地都是连在⼀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这块超级古⼤陆⼀分为⼆,继⽽⼜四分五裂,相继形成了北美洲和亚欧⼤陆。
南极洲、⾮洲、南美洲、⼤洋洲、新西兰和印度次⼤陆。
这就是在地质学上曾引起⼀场深刻⾰命的⼤陆漂移学说。
1986年,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的恐龙化⽯,就为这⼀学说提供了有⼒证据。
2关于恐龙的灭绝。
在距今⼤约23亿⼀8000万年的中⽣代,恐龙这个庞⼤的爬⾏动物,曾是称霸地球的⽣灵。
这些庞然⼤物在中⽣代的陆地上⾃由⾃在地⽣活了1亿多年。
但是随着中⽣代的结束,曾经不可⼀世的恐龙,竟悄悄地在地球上灭绝了。
⾄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做了多种猜测:⼀是⽓候变冷使得⼤部分⾷草恐龙因饥寒交迫死去,⽽以吃⾷草恐龙为⽣的⾷⾁恐龙也⾃然随之⽽去;⼆是中⽣代的⽩⽟纪后期,地壳活动频繁,地球上地震、⽕⼭喷发接连不断,⼤洪⽔也相继肆虐,动作笨拙的恐龙们因来不及逃脱⽽⼤量死去,侥幸剩余下来的却⼜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最后便全部死掉;三是⽩⾄纪后期,宇宙中有距离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量⾼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很多恐龙及其他⼀些同时期的⽣物都杀死了;四是在⽩垩纪后期,可能有⼩⾏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量死亡。
3阿西莫夫(1920—1922),美国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说家。
本⽂选⾃《新疆域》。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文
第一篇:
《贫穷的阿西莫夫》
阿西莫夫是一个贫穷的人,他住在一个又小又旧的小屋里,他每天要做很多的工作,以维持生计。
他有一只老马,叫做米西,他经常把老马驮着一车木头去卖,但是由于他的贫穷,他得把木头拆开来卖,以便赚取更多的钱。
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很友好,他们乐于帮助阿西莫夫。
当他们知道他的贫穷之后,他们给了他一些粮食和钱,还帮他把木头拆开,以便他可以赚取更多的钱。
阿西莫夫很感激他们的帮助,他答应他们一定会把钱还给他们。
第二篇:
《阿西莫夫的恩典》
阿西莫夫回到了他的小屋,他感到很欣慰,因为他拥有了足够的钱来维持他的生活。
他想起了那些友好的村民,他们给了他很多的帮助,他决定要回去感谢他们。
当他回到那个小村庄时,村民们都很惊讶,因为他不但把钱还给了他们,而且还给了他们一大笔钱,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他们都很感动,因为他们知道他自己也很贫穷,但他仍然那么慷慨地回报了他们的好意。
从此以后,阿西莫夫在那个小村庄里很受欢迎,他的慷慨和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村民们的心。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人教部编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海水的潮汐____________ 与月亮的引力有关。
(2)经过12天运行,这批货物才抵达____________ 石家庄车站。
(3)沙漠上,一队骆驼驮着各种材料安静有序地走着。
(4)近几年,复古的褶皱____________ 长裙非常流行,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答案】(1)cháo xī(2)dǐdá(3)tuó(4)zhězhòu【知识点】常用字字音【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汉字字音的积累答题,注意“汐”“褶”容易读错。
故答案为:⑴cháo xī;⑵dǐdá;⑶tuó;⑷zhězhòu【点评】本题考查汉字读音。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答案】C【知识点】逗号;分号;冒号;引号【解析】【分析】ABD使用正确。
C 分号的用法:①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②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而C句中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不符合分号用法,故在此处应使用逗号。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
现象
联系
判断 疑问
猜想
证据
确论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 ---伽利略 (意大利)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英国) 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设是科学的天梯。 ---歌德 (德国)
1、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2、恐龙无法迁 移
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1、骨骼( 2、深渊( 3、两栖( 4、硅( )
) ) )
漂移 ( 驮着( 铱( )
)
地壳(
) ) ) )
) 岛屿链( 潮汐( 褶皱(
追溯( )
5、劫难( )
鸟臀目( )
蟾蜍(
)
6、衍射( ) 携带( )
1、骨骼(gé)
漂移 (piāo)
地壳(qiào) 岛屿链(yǔ liàn) 潮汐(xī)
2、深渊(yuān) 驮着(tuó) 3、两栖(qī) 4、硅(guī) 铱(yī) 追溯(sù)
研读探究
• 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采用了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 理,将抽象的科学认识,层层解剖, 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 文中语句)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2、被压扁的沙子
恐龙灭绝原因的两种对立理论
撞击说
火山说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 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 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 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 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褶皱(zhě zhòu)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同步作业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后同步作业答案
《恐龙无处不在》
1.(4分)骼 zhě qī携
2.(3分)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
)
3. (4分)①“驮”字形象写出了大陆漂移的样子,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易懂。
(2分)②“携带”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每一块大陆分离时带走恐龙的情况,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2分)
4.(3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被压扁的沙子》
1.(4分)金刚石与斯石英形成的原因相同,碳原子在超高压状态下,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变得极为致密,从而形成金刚石。
2.(4分)“在通常条件下”是在一般条件下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突出强调了在通常条件下,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需要数百万年,但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4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加热斯石英的温度和时间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原子之间相互分离程度,使斯石英变为普通沙子。
4.(4分)不矛盾。
“肯定”是指地壳深处压力极高,斯石英肯定能够出现;
“似乎”是指地壳深处情况复杂,探测不明,无法确认,只能用“似乎”来估计推测。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精密”,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可改为“亲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
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
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500万年前的一颗
___躯__体___增__大__不___利__于__物__种___的__生__存___和__繁__衍____。
【点拨】围绕材料中的“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 护动物”,抓住关键词“小个子”“最庞 大”“灵活小巧”思考,便可得出答案。
(2)【口语交际】近期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 讲述了在不久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 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 “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 阳系,寻找人类的新家园的故事。为此,八年 级(3)班准备在全校开展宣传“低碳生活”的 活动,请你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段倡议学 生低碳生活的开场白,在全校大会上发言。50 字左右。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答案
1.红色字的读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深渊(yuān)
不解之迷
B.喷发(pèn)
岛屿链
C.地壳(ké)
褶皱
D.缓慢(huǎn)
携带
【点拨】 A项“不解之迷”应为“不解之谜”; B项“喷”应读pēn;C项“壳”应读qiào。
2.下列句中红色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B )
示例: 同学们,低碳环保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生
活方式。营造一个低碳的生活环境,应从我们 每一个人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让我们大家 一起行动起来吧!
A.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 其中饮食文化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更远的年代。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 总 出说明内容。 分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 总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 结束全文。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 密相连 (总 起)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恐龙无处不有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龙卷风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恐龙灭绝的原因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 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 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 能找出来吗?
撞 击 说
火山说
撞击说: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 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 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 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 石英”存在。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说明方法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角度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 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 理论)的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 的科学思维方法。
文章怎样引出“火山说”的?找出表现这 一内容的文字:
“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 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 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练习题(含答案)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基础题(一)基本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潮汐.()尘埃.()鸟臀.目()携.带()追溯.()陨.石()劫.难()褶.皱()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将其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A尘埃B至密C繁盛D熔化(2)A膨胀B陨石C流逝D砥达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风,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你反温度升得足够高,就使这种变化加快。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4.文学常识填空:《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作者阿西莫夫是国著名科普作家和小说家。
(二)文本探究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3)恐龙化石之所以遍布于世界各地,是因为恐龙四处迁移。
()(4)这两篇短文都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
()6.指出下面两个名使用的说明方法:(1)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2)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三)课内精读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
“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 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 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 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 重新检讨与评价 ”。
作者简介
艾萨克· 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美籍犹太人,是哥伦比亚 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界闻名的全能作家, 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响铃》是他的 一篇科幻小说,《新疆域》是他晚年的科普 著作。本课两篇科普短文都选自他的《新疆 域》,并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 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 之妙。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 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 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 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 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 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 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 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 面俯冲。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 “泛大陆”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 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 (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 两篇文章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 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课文讲解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
(2)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cháo xī()大浪。
(3)许多尘āi()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4)6 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jié()难”。
(5)岩层的年龄为6 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2)岩层的年龄为6 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3.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下列句子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会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B.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C.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D.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2)“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3)2011年前后,全球天气短期内频走极端。
专家认为是北极风与“拉尼娜”惹的祸。
“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4)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5)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5.填空。
(1)本课两篇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国________泰斗,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__。
(2)《恐龙无处不在》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____________;《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____________。
这表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____________也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6~9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 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 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 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6.选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7.第③段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第②~④段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两种原因是什么?9.第②段中加点的“可能”“也许”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10~14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一千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
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
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
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
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
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 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
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
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 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
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
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的贡献。
10.文章说明了_________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11.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⑧段中加点的短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点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表达交流】14.学了本文之后,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有关“恐龙”的最新科研成果,语文老师号召大家办一期题为“恐龙情报站”的手抄报。
请你走进图书室,或网上冲浪,搜集并筛选更多的关于“恐龙”的新资料,作为手抄报的素材。
【体验中考】15.(2011·江苏无锡中考)为下面这段文字提炼主要观点,最正确的一项是()。
美国州立肯特大学心理学系助理教授约翰·冈斯德和他领导的小组先为150名体重过胖者测试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结果发现约24%的人有学习障碍,23%的人则有记忆不佳的问题。
冈斯德说:“肥胖影响数个生理机制,还会对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为了验证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他领导科研小组为其中部分肥胖者施行了胃绕道减肥手术。
12周后,研究小组再次测试这些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发现那些在这期间接受胃绕道手术而成功减肥的人的记忆力和集中力有了进步。
至于那些没有减肥的人,却出现了记忆力和集中力继续衰退的现象。
A.肥胖的人大多记忆力不佳。
B.接受胃绕道手术能达到减肥的目的。
C.减肥有助于改善肥胖者的记忆力和集中力。
D.肥胖会使人的脑部产生负面效果。
参考答案1.(1)zhě(2)qiào潮汐(3)埃(4)劫(5)sù2.(1)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2)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A4.(1)打比方(2)举例子(3)作诠释(4)列数字(5)作比较5.(1)阿西莫夫美科幻小说科普作品(2)大陆漂移假说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得出的结论6.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逻辑顺序。
7.举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8.原因: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
②地球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大火山同时喷发造成恐龙灭绝。
9.不能删去。
这两个词表示推测,在没有确凿的事实进行科学的说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许”,这体现科普作品语言的严密和准确。
10.物种正在加速灭绝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11.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目前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12.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13.D14.示例:(1)阿根廷发现恐龙新种类(新浪环球地理讯):北京时间2011年1月17日消息,美国古生物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了距今2.3亿年前的恐龙化石,它们属于一种名为Eodromaeus的新恐龙,这种恐龙外形与始盗龙相似,身长只有4英尺(约合1.3米),颈骨还有气囊,这给兽脚类恐龙最终进化为鸟类增添了更多证据。
新恐龙种类的发现让科学家对恐龙取代其他爬行动物统治地球以前的时代有了新的认识。
(2)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科考小组首次发现单指恐龙(新华网北京2011年1月25日电):近日,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科考小组在内蒙古临河地区的早白垩世时期沉积的岩石中首次发现单指恐龙。
这种单指临河爪龙体型只有鹦鹉大小,属于阿尔瓦兹龙超科,是兽脚类恐龙的一个分支。
它体长只有几十厘米,体重不足500克。
这种奇特的恐龙前肢上只有一个手指,科学家推测其功能可能是用于掘开蚁穴获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