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肛周疾病定义(必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痔疮
痔疮的定义:痔疮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
痔疮形成的原因:常常是多种原因长期作用的结果。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人类的直立行走是痔疮发病的主要原因
2、人类的各种腹压增高的因素:例如孕妇、腹腔内肿瘤等,压迫盆腔,使血液向心脏回流产生困难;排便时久蹲、用力怒挣等;还有便秘病人,粪块长期存留于直肠,压迫直肠血管,也影响血液的回流。
3、职业的原因:长期使身体处于一种直立的状态,如久站、久坐、缺乏活动、不爱锻炼身体等也易引起痔疮。
4、过食辛辣、过度饮酒容易使肛管充血,引起痔疮发作。
5、遗传因素:临床上可见几代人都患有痔疮的情况,这与他们肛管痔静脉壁先天性薄弱和某些血管分布的特异性遗传因素有关。
痔疮的三大症状
1、便血痔疮主要症状之一,便时可见滴血、喷血或大便上带血,血色鲜红,洒布在大便表面。
痔的出血往往不疼,长期反复出血可以造成贫血症状。
2、疼痛见于较大内痔及混合痔发生水肿或者血栓时。
3、脱出见于内痔的中晚期。
开始可在便后脱出自然还纳,晚期则必须在休息后或用手法托回。
此外,还会伴有肛门外分泌物、瘙痒、肛门外硬结、皮肤溃疡等症状。
痔的分类分期
以肛门齿状线为界,将痔核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三类:
1、内痔内痔位于齿线以上,表面覆盖粘膜。
根据内痔的轻重程度又分为4期。
①Ⅰ期内痔: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排便时见大便带鲜血或滴、射鲜血。
②Ⅱ期内痔:排便时痔核可脱出肛门外,但排便后可自然还纳肛门内,大便时周期性、无痛性从肛门内滴鲜血或喷射鲜血。
③Ⅲ期内痔:此期以痔核脱出为主要特点,脱出后不能自行回复,需用手还纳,或休息后还纳肛门内。
④Ⅳ期内痔:行走时或咳嗽亦可造成痔核脱出。
因脱出的痔核日久不能及时还纳,造成痔核嵌顿、充血、水肿、坏死、感染,疼痛剧烈,也叫嵌顿痔。
2、外痔外痔位于齿线下,表面覆盖皮肤。
根据病理特征分为4种。
①炎性外痔:肛门皮肤隆起、灼痛、瘙痒,排便或活动时尤甚。
②静脉曲张性外痔: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有轻度的肛门坠胀感,或肛门潮湿不适感。
③血栓性外痔:肛缘突起一圆形或椭圆形肿物,疼痛剧烈,排便或活动时尤重,甚至影响行走,常坐卧不安。
④结缔组织性外痔:又称赘皮外痔。
有肛门异物感或便后不易清洁;因少量分泌物或粪便积存刺激,有的可伴肛门潮湿、瘙痒。
3、混合痔跨越齿线上下,内痔和外痔在同一部位相互沟通,连成一体,具有内痔和外痔的特征。
临床上痔疮的急性发作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血栓性外痔:常因为便秘,过食辛辣,饮酒或用力过猛,致使痔块内小静脉破裂,血液淤在皮肤下形成圆形血块。
病人常感到疼痛,一般头1-2天最剧烈,3-5天后血栓开始吸收,如果此时肛门外肿块仍不变小,而且变硬,疼痛不减,则需要进行外痔血栓摘除小手术,可以促其早日痊愈。
2、内痔出血:常表现为间歇性,大便干燥,过度疲劳,刺激性食物可以诱发出血。
出血量大时令人有恐惧感,长期出血可发生贫血,有面色萎黄、苍白、消瘦、无力等表现。
临床上除了口服止血药物及上肛门消炎止血栓外,常常采用硬化剂注射的方法,使痔血管发生硬化萎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3、脱出:这是一种较大的内痔及混合痔,由肛门内翻出的一种症状。
可以是一侧,也可以为一圈,外观象花环状。
早期可在便后自然还纳,晚期则必须在休息后或用手法托回。
同时还会伴有肛门外分泌物、皮肤溃疡及痔核发炎等合并症。
4、混合痔急性嵌顿水肿:具有反复脱出历史的内痔及混合痔,在大便时怒挣及其它因素刺激下,使之无法还纳,继而肛门括约肌痉挛,使脱出的痔块发生嵌顿、水肿及血栓形成,严重时可因血循环障碍发生痔块绞窄性坏死。
痔疮的预防
1、注意加强身体锻炼,特别是从事久坐、久立工作的人应该较多地参加工作操、太极拳和慢跑等体育活动,这样可以抵消体位的不利因素,可以预防痔的发生。
2、适当节制辛辣刺激食物的食入,如酒、辣椒、芥末、咖喱等。
3、保持生活规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预防痢疾肠炎的发生。
4、妇女妊娠期,避免久站久坐,安排好活动与休息相结合,还要注意产后休息。
5、积极治疗与痔有关的肝硬化,严重心脏病,以及一些引起腹内压增高的疾病,如腹
内肿瘤,子宫肿瘤,前列腺肥大等疾病。
6、养成每日排便的良好习惯,有效地防止大便秘结,根据正常人体生理机能,于每日早饭后排便为好,此时结肠有一次较大的集团蠕动收缩产生,排便较为容易。
此外,排便时不要看书久蹲,同时要尽力缩短怒挣时间。
7、随时保持肛门局部卫生,注意便后清洗,切勿用土块或植物茎叶去擦拭,防止外伤。
第二章肛裂
定义
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反复脱出历史的内痔及混合痔,在大便时怒挣及其它因素刺激下,使之无法还纳,继而肛门括约肌痉挛,使脱出的痔块发生嵌顿、水肿及血栓形成,严重时可因血循环障碍发生痔块绞窄性坏死。
疡者称为肛裂。
肛裂的本质是因肛管异常的痉挛和肛裂好发区域的低血流灌注形成的缺血型溃疡。
临床症状
1、疼痛周期样疼痛,即排便后10~15分钟肛门有刀割样疼痛。
2、便血排便时少量出血,伴有肛门疼痛。
3、便秘肛裂可以由便秘引起,也可以因惧怕排便时疼痛而引起便秘。
4、其它肛门瘙痒、肛门分泌物、肛裂发生感染形成裂瘘。
肛裂的分期,是依据病程的发展和持续时间而定。
Ⅰ期肛裂:肛管有新鲜裂伤、疼痛、出血,反复发作,两周未愈。
Ⅱ期肛裂:肛管内形成久治不愈的溃疡,边缘灰白色,反复发作,病程在三周以上。
Ⅲ期肛裂:肛管除有溃疡外,出现裂痔、肛乳头肥大或因肛裂感染形成裂瘘。
肛乳头肥大
在肛管内的齿状线上,由于直肠粘膜变得狭小形成的直肠柱,末端的粘膜和皮肤之间形成了数个圆锥状的小凸起,这就是肛乳头。
正常人也有3—5个不等。
由于它紧邻肛窦,肛窦又是发生炎症感染的源头,所以炎症常常波及肛乳头,使它肿大,随着肛乳头的不断长大,排便时可以脱出到肛门外,并且可以刺激肛管,引起肛门疼痛和分泌物增多,因此肛乳头肥大可以形成瘤形,常常被误认为是痔疮、直肠息肉或肛管癌等。
但是肛乳头表面覆盖着的是肛管上皮,与直肠息肉(表面覆盖粘膜)不同,一般很
少发生恶性改变。
肛窦炎的定义:
齿状线处这些凹凸不平的肛窦粘膜容易被擦伤,并形成浅层组织的细菌感染,炎症还可波及肛窦底部的肛腺,这就是早期的肛窦炎。
肛窦炎的典型特征:
①排便时肛门疼痛,而且定位十分明确。
②常常是肛门后位多见,因为此处是肛管内压力最高的地方。
③此外还会伴有肛门异物感、不适和肛管下坠感及肛门脓性分泌物。
第三章、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的形成:当化脓性肛窦炎未能及时得到控制,受肛管内压力的影响,炎症
可以沿肛腺在肛周组织内走行的途径向外侧扩散,在肛门周围肌肉的间隙中形成小的感染病灶,并且可以迅速发展成为局部的脓肿。
由于脓肿的封闭性和内在压力的影响,可以使脓液沿肌间隙向邻近的或对侧的肛周间隙漫延发展。
形成位置隐蔽而且形状复杂的肛门周围脓肿。
常见的几种肛周脓肿:按照其发生的部位分为①坐骨直肠窝脓肿。
②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③肛门后脓肿。
④直肠后脓肿。
⑤皮下脓肿。
⑥直肠粘膜下脓肿。
肛周脓肿常以发生在肛提肌的上、下,分为高位、低位脓肿,高位脓肿病情严重,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
切开引流后常常形成高位复杂性肛瘘。
肛周脓肿的症状:①肛门和肛门周围组织的疼痛、胀痛,并且逐渐加重。
②肛门周
围或直肠内可触及包块。
③发热。
在临床检查中可以发现肛周包块,疼痛,发热。
第四章、肛瘘
源于肛腺感染而形成的肛管与肛周皮肤及肛周组织间隙内的感染性通道称为肛瘘。
肛瘘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或自然溃破后的必然结果。
肛门直肠肛瘘,简称肛瘘,占整个肛肠疾病的四分之一,仅次于痔,居于第二位。
肛
瘘是肛管直肠与皮肤之间的一种异常瘘道,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原发内口,瘘管和外口。
内口是感染源的入口,多位于肛管内侧齿状线平面的肛隐窝内。
瘘管连接内口和外口,有直有弯,有的迂曲分支甚多,多位于肛门括约肌内及皮肤下。
外口就是原来脓肿溃破或切开引流的部位,常常是肛门周围皮肤上的小结节或小洞。
临床上有内口及外口的,称为完全性肛瘘,若有瘘管位于肛门内、直肠壁外侧的,一般称为内瘘,这种内肛瘘较少见。
临床上常根据瘘管所居的位置将它分为低位肛瘘和高位肛瘘。
低位肛瘘最为常见,约占70%,瘘管只经过外括约肌皮下部或内括约肌下缘,内口常在齿状线附近。
高位肛瘘,瘘管位置较高。
都与肛瘘直肠环接近,手术上容易损伤肛门括约肌,故比较困难。
此外,有人又根据肛瘘手术时的难易程度,分为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
单纯性肛瘘常只有一个内口和一个外口,瘘管位置也不深。
复杂性肛瘘,病变范围较大,有时几个外口与内口相通,瘘管有较多分支。
另外,是指瘘管累及肛管直肠环或环以上的部位,手术治疗比较复杂。
一些特殊感染的肛瘘称为结核性肛瘘、克隆氏病肛瘘等。
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肛瘘,如在肛门两侧都出现肛瘘而且具有互相连通的同一个内口,称之为马蹄形肛瘘
肛瘘的病理特点:内口、外口、瘘管。
瘘管与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有着密切关系。
肛瘘一经确诊都需要行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肛瘘的唯一手段。
不管哪一种类型的肛瘘,目前治疗上仍以手术为主。
未做手术之前的一般治疗可以用消炎药物外敷,在肛门内上坐药或应用少量抗菌素防止感染进一步蔓延。
保守治疗时间不宜过长,仍需抓紧时间采取手术治疗加以根治,若拖延日久,常使病变面积扩大,还可派生支管向深部组织发展,使日后手术损失范围扩大,造成术后痛苦增加及手术上的困难。
保守治疗是指暂时不能手术的患者,在带瘘生存的同时应注意:①保持排便通畅。
②便后坐浴清洗。
③保持外口开放,引流通畅。
④使用肛门栓剂,保持内口抗感染的外环境。
⑤不宜长期保守治疗,反复发作的肛瘘长期的炎性刺激亦有发生恶变的倾向。
肛瘘患者术后注意事项:
①肛瘘手术术后换药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不能坚持换药,使伤口充分开放引流,很容易形成粘连、桥形愈合。
②肛瘘本身存在复杂性,换药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修理,加速伤口愈合。
③大范围肛瘘手术,术后应注意营养补充。
第五章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乙状结肠下段肠壁全层向下移位、脱出到肛门外的一种常见病。
发生直肠脱垂的原因:
1、腹压长期增高:某些人直肠前方凹陷比正常人稍低就容易发生直肠脱垂,慢性肺病、支气管炎、排便时看书、久蹲者,造成腹压增高。
2、生长发育中的小儿骶骨弯曲度浅,直肠支持力量弱,在不良排便习惯,时间长、腹压大,易形成直肠脱垂。
3、老年或慢性病患者体质虚弱,盆底筋膜萎缩、韧带松弛或有先天发育不全时,直肠
支持力下降容易发生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患者在排便时肛门有肿物脱出,轻度时可以便后起立自然还纳,中重度时需经手法还纳,而且脱出长度逐渐增加,偶有急性嵌顿水肿发生,复位困难,严重时可发生脱垂肠管绞窄坏死。
从临床上看,直肠脱垂有一个发展过程,在早期排便时肛门内有肠粘膜组织脱出,一般在5厘米以内,排便后又可以自然还纳,偶尔有出血及分泌物较多的症状,此时诊为直肠Ⅰ度脱垂。
随着病情发展脱出肠壁增多,可长达6-10厘米,每次排便后需用手托回,而且粘液分泌物增多,也可出现粘膜糜烂和出血,这是直肠Ⅱ度脱垂。
在严重时,脱出的肠壁可达10厘米以上,呈圆柱状或牛角状。
由于长期反复脱出,粘膜表面水肿和糜烂明显,肛门括约肌变得松弛无力,有时走路咳嗽也可脱出,病人感到十分痛苦,这就是直肠脱垂的Ⅲ度。
依照直肠脱垂脱出的形态和病理改变不同,分为两种类型:滑动疝型和套叠型。
滑动疝型像一支嘴朝后的倒置牛角,脱出物内常有肠管疝入。
套叠型一般没有肠管疝入,如圆筒状,中间部略膨大。
第五章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在胃肠道发生地慢性的特殊的炎症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明了。
目前认为是带有类似因素的易感者,对于某些环境始动因素如感染、药物、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造成肠道上皮屏障作用下降及粘膜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致使疾病发生。
对于各种直结肠炎在预防上应注意:①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保持胸襟宽阔,心情舒畅。
②注意饮食调节,避免刺激性及饮酒,对有过敏史者应注意食品的选择。
③注意防止慢性便秘及各种肠道传染病。
④积极治疗肠道寄生虫病。
⑤积极治疗肛门直肠疾病,如肛瘘、肛窦炎、肿瘤等。
肛肠科常见病的症状与认知
一、便血
凡血液从肛门排出都称为便血。
应根据发病年龄、便血的方式、多少、颜色及伴不伴有疼痛等症状综合分析加以判断:
1、大便呈柏油状或呈黑色,出血部位多在上消化道,胃和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居多。
2、如果血色紫红,混有粘液,并伴有恶臭,应考虑肠道肿瘤,特别是直肠癌的可能。
3、一般便血呈鲜红色,且成水滴状附于大便表面,出血部位大多在肛门或距肛门不远
的部位。
4、少量的消化道出血是早期结肠癌的重要症状,需要大便潜血试验来检查粪便中混有的少量血液。
引起便血的常见肛肠疾病:
1、内痔:无痛性便血,常常滴、喷鲜血,有时伴有肿物脱出。
2、肛裂:排便时常常是粪便带血或滴血,鲜血,但排便时剧痛。
3、直肠息肉:无痛便血,大便带血,在粪便外表,血量少,有时伴粘液,偶有近肛门处的息肉可脱出肛门外。
4、直肠肿瘤:便血暗红或鲜红,混在便内或在便条外,混有粘液,虽然肛门不疼,但有下坠及肛门不适,并逐渐加重。
5、异物外伤:便血,一次性多见,量可多可少,鲜红,肛管存有异物时有疼痛,直肠粘膜损伤时常无疼痛,有可寻求的病史和外伤史,食物残渣、经肛门插管或开塞露可造成损伤。
6、肛窦炎:便血少量伴脓汁,排便时疼痛且定位十分明确。
二、肛门疼痛常见的疾病
常见肛门部疼痛的原因可以根据疼痛与排便的关系分为两类:
1、疼痛与排便有关者:
肛裂:常有排便后的周期样疼痛,即排便时灼痛,排便后又发生比排便时更为剧烈的疼痛,常持续十分钟到数小时。
绞窄性内痔:以往有内痔脱垂史,某些原因引起排便后不能回缩,发生水肿及持续性疼痛。
肛隐窝炎:排便时感肛门某一侧针刺样疼痛,排便后数分钟疼痛自行消失。
2、疼痛与排便关系不明确者:
肛周感染:常见为肛门周围皮肤或肛管不断加重的胀痛、跳痛,有时可触到硬块,局部红肿,有时伴有全身反应、发烧等。
血栓外痔:突然出现的肛门边缘皮下紫黑色圆形肿块。
有时水肿发亮,伴有持续性疼痛。
肛管癌:长期的不断加重的肛门疼痛,有的伴有下坠和大便次数增多,偶可摸到肛门内不规则的硬块。
肛门内异物:有时因误食入鸡骨、鱼刺、瓜子嵌在肛管,肛门部常突然疼痛。
大便时加重,亦有由肛门不慎推入的异物。
三、肛门出现异常肿物常见的疾病
正常人体的肛门在会阴部平时收缩成一前后纵裂,由于肌肉的收缩,周围皮肤可以形成许多放射性的褶皱,摸上去还是平坦的。
当肛门患病时除了疼痛、出血的症状以外,人们常常可以在肛门外触摸到异常的肿物,常见有:
1、内痔:Ⅱ、Ⅲ期内痔,排便时肛口有肿物脱出,可呈环状,排便后自然还纳,或用手推还肛门内,有时伴有便血、水肿、血栓形成,可伴有疼痛。
2、直肠粘膜脱垂:排便时肛门肿物可脱出,呈螺旋形、盘状脱出,无便血、无疼痛,有时排便后自然还纳,但脱出较内痔长而且大,外观是肠黏膜组织。
3、直肠脱垂:脱出物一般超过8—15cm,可呈圆柱状或牛角样,尖部朝后。
脱出后需用手托回。
4、直肠息肉:单一或多个成团的葡萄样肿块脱出,伴有出血,色鲜红,无疼痛,有的形似樱桃,可以有细细的蒂。
小儿出现便血时要警惕直肠息肉。
5、血栓外痔,常常是在肛门边缘皮肤下突然出现的蓝色小肿块,急性发作时疼痛明显。
6、外痔脱垂常常是肛门周围皮肤的隆起,像鸡冠一样柔软,平时不痛,颜色灰白色或与肛门皮肤色相同。
四、肛门瘙痒
1、肛周皮炎:肛门周围痒,有潮湿,皮肤增厚、皲裂、糜烂,偶有异物接触史,属接触性皮炎。
2、肛周湿疹:肛门周围皮肤发生糜烂、溃疡。
常有诱因和过敏史。
3、股癣:由霉菌感染引起,患者常有脚气或霉菌感染史。
4、蛲虫病:肛周瘙痒以晚间、夜间较严重,肛门局部可见到成虫或检测出虫卵。
5、肛周皮肤大汗腺炎。
6、肛周皮肤性病,尖锐湿疣。
7、肛门病,肛瘘,内痔外。
8、肛门溢液:肛门括约肌功能减退,直肠粘液溢出,可刺激皮肤发炎。
9、肛门神经性皮炎
五、肛门处分泌物增多的原因
肛门处分泌物增多并伴有肛门疼痛时,首先以肛瘘、湿疹为常见,表现为局部疼痛、渗出及皮肤有红斑、糜烂、苔藓样等的损害。
肛瘘活动期因脓性分泌物的排出,常致使肛周皮肤糜烂。
肛瘘患者因病灶反复发生感染,瘘外口经常有脓性分泌物溢出,肛门潮湿并伴有异味。
直肠脱垂的晚期及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的病人,肠液可以溢流至肛门外。
肛门周围大汗腺分泌过多,肛门经常处于潮湿状态,夏季尤为明显。
晚期直肠癌患者肛门可有恶臭的脓血性分泌物流出。
六、肛门下坠
肛门下坠是疾病发生于盆腔底部、直肠内及直肠周围时特有的症状,是病变刺激骶神经及盆神经引起的。
常见的有:
1、肛门直肠周围感染:尤其是肛提肌以上的高位脓肿在盆腔底部占位膨胀刺激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的。
2、直肠内肿瘤:在肠腔内的肿瘤长大、发生梗阻及向直肠周围组织浸润引起的。
3、直肠及乙状结肠下段发生炎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因肠黏膜的炎症及肠壁的水肿刺激引起。
4、盆腔底部肿物及直肠后间隙的骶前肿瘤、囊肿及盆底疝。
5、盆底松弛、痉挛及退行性改变引起盆底器官下垂、盆底下降,及一部分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常有下坠症状。
6、男性前列腺疾病、肿瘤或前列腺炎。
7、骶椎病变、骶管肿瘤或囊肿引起椎管内压升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