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曲线视距
公路线形设计中,什么是平曲线,什么是竖曲线?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竖曲线技术指标主要有竖曲线半径和竖曲线长度。凸形的竖曲线的视距条件较差,应选择适当的半径以保证安全行车的需要。凹形的竖曲线,视距一般能得到保证,但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汽车要产生增重,因此应选择适当的半径来控制离心力不要过大,以保证行车的平顺和舒适。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种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道路纵断面线形常采用直线(又叫直坡段)、竖曲线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线形,二者是纵断面线形的基本要素。竖曲线常采用圆曲线,可以分为凸形和凹形两种。
在道路纵断面上两个相邻纵坡线的交点,被称为变坡点。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在变坡处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主要作用是: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地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08.05.30

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及主要指标1、设计速度:V=40km/h;山岭重丘区;2、服务水平:三级;3、路基宽度:8.5m;4、路幅分配:0.75m路肩+7.0m路面宽+0.75m路肩;5、行车道宽:3.5×2=7.0m;6、停车视距:40m;会车视距:80m;7、平曲线最小半径:R=60m;一般值R=100m,有条件尽可能R ≥250m;8、最大纵坡i=7%;挖方路段0.3%≤i≤7%,合成纵坡:i=10%;9、最小坡长:120m;10、回旋线最小长:35m,平曲线最小长度:70m,一般值200m,不设超高半径:R=600m;11、最小缓和段长及纵坡限制表12、“路线规”7.2.2条,当设计速度≥60km/h时,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 80m,两圆同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6V=240m 。
当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 时,可参照上规定执行。
根据本项目可按两圆反向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V=80m ;而同向曲线直线长度不小于2.5V=100m 。
但此建议应征得甲方同意。
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反向曲线应调整为“S ”型曲线,同向应调整为卵形曲线,受限地形可调整为复曲线,特殊困难地形可调整为“C ”型曲线。
以上均应遵守相应规定条件。
当两圆曲线半径≥250米时,且大小圆内移值之差小于0.10m ,或R 大比R 小之比值小于2时,同向可径相连接。
当两圆曲线半径≥600米时,反向同向均可径相连接13、平曲线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
当转角≤70时,其平曲线长不得小于500/△;14、纵坡最大坡长限制15、竖曲线长度:最小值35米,一般90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700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450米,一般值400米。
16、平曲线加宽:采用3类加宽 ;最小加宽0.8米,最大加宽2.5米。
17、当平曲半径小于2000米时,应严格遵守“平包竖”的办法。
18、路基及小桥函设计洪水频率:501;大中桥设计洪水频率:1001。
第四章:行车视距分析

30 30
6 2.5 3.5
20 25
6 2.5 4.0
15 20
6 3.0 4.5
3、平面组合线形
平面线形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个几何要素组成,三 个线形要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组合线形。
简单型曲线
简单型曲线——弯道由直线 与圆曲线组合,按直线-圆曲 线-直线的顺序组合。 简单形组合曲线在ZY和YZ 点处有曲率突变点,对行车不 利。当半径较小时,该处线形 不顺适,一般限于四级公路采 用。在其它等级公路中,当平 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半径时, 省略缓和曲线后也可以构成简 单型。
2.6 行车视距
一、视距的定义及种类 1.定义
行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使驾驶员能随时看到汽 车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 能及时采取措施的必要距离。
在道路设计中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是确保行车安全、 快速、增加行车安全感、提高行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 行车视距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与迅速,它 是道路使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过渡性曲线 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 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中所列。
回头曲线指标
项 目
公路等级 二
30
三
25
四
20
设计速度(km∕h)
主曲线最小半径(m)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
超高横坡度(%)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 最大纵坡(%)
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
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 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如设分隔带、分道线、分隔桩,或设两 条分离的单车道。
视距计算使用手册

公路最大横净距(视距)计算程序使用手册二O一四年九月行车视距是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向前能看得见的路线距离。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公路上有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与障碍物或汽车与汽车相碰。
不论在道路的平面弯道上或在纵断面的变坡处,都应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行车最短安全视距的长度主要取决于车速和汽车在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另外还有弯道视距、纵坡视距及平面交叉口视距。
停车视距是指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住所需要的最短距离;会车视距是在同一车道上有对向的车辆行驶,为避免相碰而双双停下所需要的最短距离;超车视距是快车超越前面的慢车后再回到原来车道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会车视距为停车视距的两倍。
中间无分隔带的道路应能保证会车视距,对有中间分隔带的较高级道路可仅保证停车视距。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道路,根据需要结合地形设置具有足够超车视距的路段。
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在平面弯道和交叉口处应注意清除内侧障碍,在纵断面的凸形变坡处,应注意采用足够大的竖曲线半径。
确定行车视距的定量数值,须研究:①汽车驾驭员的感觉时间和制动反应时间,它因人而异,且随很多自然和人为因素而变化;②汽车制动效率,它随轮胎花纹与气压和路面类型与湿滑程度而异。
视距计算程序则采用基于AutoCAD的VBA编写的应用程序,能够计算各种复杂线形的最大横净距,并能够绘制视距包络图。
本手册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细则》校审稿、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发视距计算程序教程等相关资料整理,如有不足之处,请见谅。
视距计算程序下载可至/sjjs下载。
目录一、............................................................................................. 概述1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2行车视距的计算 (1)1.3视距:相关技术指标 (3)1.4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8)二、计算程序简介10三、........................................................................................... 初始化11四、平面文件格式114.1、交点法平面资料 (11)4.2、积木法平面资料 (12)4.3、交点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4、积木法平面资料举例 (12)4.5、交点法应注意的问题 (13)4.6、积木法应注意的问题 (15)五、司机视点距设计线的距离文件格式15六、桩号文件格式16七、最大横净距文件格式16八、视距限值文件格式17九、断链文件格式17十、操作 (18)一、概述1.1行车视距的概念 1.1.1定义行车视距是指汽车在行驶中,当发现障 碍物后,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 故所需要的必须的最小距离。
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线形设计

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线形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不断提高,而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始终是交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能够有效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有必要针对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线形设计展开论述。
关键词: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线形设计引言:在城市管理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其中交通安全问题始终是城市管理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在城市配套设施当中占据着极为重要地位,并且其安全性与千家万户都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要想使市政道路的交通安全得到保障,不仅需要加强交通管理与整治的力度,还需要与道路实际使用的情况相结合,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改善设计,有效地使危险系数降低[1]。
1.市政道路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的线形设计现状1.1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中弯道下坡路段的线形设计问题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地形、河流、交通压力等各个因素的限制,使得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较多的跨线工程,尤其是在对跨线桥的引桥、高架等下桥部位进行修建的时候,一般都会有弯道下坡这种现象的存在。
弯道下坡路段包括圆曲线与缓和曲线,这两种曲线的半径通常都比较小,而纵坡都比较大,促使车辆在这一路段行使的时候频繁的进行制动,而制动的频繁性非常容易使制动器出现升温的现象,进而导致汽车的制动能力下降,在行驶的过程中加大离心力,进而使驾驶员的操作难度加大。
此外,位于弯道路段的来车方向通常车速都是比较快的,如果在短距离内进行减速非常容易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
1.2交通事故易发路段中视距不良路段的线形设计问题在市政道路中视距不良的路段是比较多的,这种现象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平交口路段的视线遮挡、下穿式道路路段存在的视觉盲区、上坡转弯路段存在的视觉盲区等众多因素,而引发的停车、会车视距与相关要求不相符等等。
这不仅与城市在实施后期的规划发展考虑不周全的道路线形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市政道路线形设计与当地地形之间不适应的因素也存在着关系。
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算

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算发表人:王乃坤江树华单位: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日期:二OO四年十二月十五三十日平曲线视距横净距的计算王乃坤江树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工程处)提要:本文介绍用计算机计算平曲线及相邻直线段上任一点的横净距的方法。
关键词:平曲线横净距计算机计算CalculatingabouttheCrossClearanceDistanceofHorizontalCurveStadiaWANGNai-kunJIANGShu-huaQUZhi-chengAbstract:Calculatingmethodofhorizontalcurveandcrossclearancedistancewithcomputerispresented.Keywords:HorizontalcurveCrossclearancedistanceComputer1前言如何准确计算平曲线及相邻直线段上任一点的横净距,是我们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
近期我们成功地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了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横净距计算,省时省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2横净距的计算方法2.1计算原理如图1所示,某交点转角为α,平曲线半径为R1,缓和曲线长为Ls1(我们将圆曲线作为Ls1=0的特例处理)。
若行车道宽度为b,则计算横净距时的行车轨迹线(距未加宽时的行车道内侧边缘1.5m,图中虚曲线所示)与路中线的径向间距△R=b/2-1.5。
M为平曲线和相邻直线段上的任一点,M所在断面的横净距可按下法计算:在M点的法线MN两侧的行车轨迹线上分别找一点A、B,使A、B两点间沿行车轨迹线的长度等于设计视距S,计算AB连线与MN的交点E到M点的距离值H;保持A、B两点间沿行车轨迹线的长度不变,使A、B两点沿行车轨迹线同步移动时,H值也随之改变,最大的H值与△R之差即为M点的横净距。
2.2行车轨迹线参数的确定对于半径为R1、缓和曲线长度为L S1的平曲线,行车轨迹线上对应的曲线半径R2=R1-△R,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L S2应是多少呢?我们分别用p、q、E、T表示圆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后的内移值、切垂距、外距、切线长,并分别用下标1、2对路中线、行车轨迹线上有关的量进行的区分。
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Codefordeignofroadinfactorieandminingarea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Codefordeignofroadinfactorieandminingare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年8月1日实施关于发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1987〕2366号根据原国家建委(81)建发设字第546号《关于印发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已修订完毕,并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试行)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交通部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7年12月15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81)建发设字546号通知,由我部负责主编,具体由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会同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对原《厂矿道路设计规范》TJ22—77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厂矿道路的建设和使用经验,吸取了有关科研成果,并多次征求了全国各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八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及其它工程等。
交通部1987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及答案-课后习题

B A QD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24分1.现行《标准》(JTJ01-97)规定,我国公路的技术等级,根据 使用任务 、 功能 及 适应的交通量 分为五个等级。
(笔记)2.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型式有一块板(单幅路) 、二块板(二幅路)、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P983.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离心力使之产生两种不稳定的危险,一是 倾覆 ,二是 滑移 ,在发生横向倾覆 之前先产生横向 滑移 现象,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 滑移 ,从而保证汽车的横向稳定性。
P31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 停车 视距的要求,其它各级公路一般应满足 会车 视距的要求,还应在适当间隔内设置大于规定的 超车 视距的路段。
P595.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所受的阻力主要有空气阻力 、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和惯性阻力 。
P206.展线的方式主要有 自然展线 、 螺旋展线 和 回头展线 。
P148 7.减少和消除冲突点的方法有 交通管制 、 渠化交通 和 立体交叉 。
P1908.一般选线要经过方案比较、 路线带选择 和 具体定线 三个步骤。
P1329.道路平面线形就是由 直线 、 圆曲线 和 缓和曲线 的适当组合而构成的。
P3610.我国公路按路幅的布置形式可分为单幅双车道 、 双幅多车道 和 单车道 三大类。
P9611.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方格网式、 环形放射式 、 自由式 和 混合式 四种基本类型.P912.按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我国城市道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P6二、名词解释:20分1.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P43 2.高速公路: 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
(笔记) 3.横向力系数:单位车重所受到的横向力。
P30 4.施工高度:在同一桩点处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之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横断面施工图
跳转到第一页
作业: 已知某点路基宽度为12m,填挖高度4.12m,路基边 坡为1:1.5,试绘出该断面的横断面图。该点横断面 地面线实测资料如下: K5+300.00 右:3.7,-.17,12.7,-1.07,25,-2.31 左:6.4,0.82,8.7,1.3,13.58,1.79,25,2.87
h
跳转到第一页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h
Rs
(1
cos
2
)
跳转到第一页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h
Rs
(1
cos
2
)
(2)曲线总长L>S>L'
h
Rs
(1
cos
2
2
)
(l
l')
sin(
跳转到第一页
跳转到第一页
(三)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K5+300.00 T=2.52
K5+300.00 右:3.7, -.17, 12.7, -1.07, 25, -2.31 左:6.4, 0.82, 8.7, 1.3, 13.58,1.79, 2跳转5到,第一2页.87
跳转到第一页
二、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2)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 。
h1
h2
h3
跳转到第一页
二、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2)清除距离视点轨迹线小于最大横净距的障碍物。 适用:分散障碍物,如独立建筑物等 。 2. 分道行驶:
2
)
arctg{ l [1 l' (l')2 ]}
6RS l l
l'
1 2
(Ls
S)
跳转到第一页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圆曲线长L'>S:
h
Rs
(1
cos
2
)
(2)曲线总长L>S>L'
h
Rs
(1
cos
2
2
)
(l
l')
sin(
二、三、四级公路,在工程特殊困难,或受其它条件限制 路段,若保证2倍停车视距不可能,则必须满足停车视距,同 时必须采用严格的分道行驶措施。如设分道线、分隔带、分隔 桩;或设成两条分离的单车道。
跳转到第一页
第六节 道路建筑限界与道路用地范围
一、道路建筑限界:
定义: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是为保证道路上各种车辆、 人群的正常通行与安全,在一定的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 任何障碍物侵入的空间界线。 道路建筑限界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1.净高: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5.0m
跳转到第一页
(二)路基横断面设计所需要的设计资料
1.平曲线资料:半径、缓和曲线、偏角、曲线位置(交点桩 号)等;
2.每个中桩的填挖高度; 3.路基宽度,路面宽度(分别确定左右侧宽度); 4.各中桩的超高值; 5.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式(典型横断面 ); 6.路基边坡坡度值; 7.边沟、截水沟的形式及尺寸; 8.弯道上视距的是否得到保证(视距台设计)。
2
)
arctg{ l [1 l' (l')2 ]}
6RS l l
l'
1 2
(Ls
S)
(3)曲线总长
2
2
)
l sin(
2
)
S
Ls 2
sin
2
arctg l
6RS
跳转到第一页
二、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 1.清除障碍物: (1)清除视距包络曲线与视点轨迹线间的全部障碍物。 适用:连续障碍物的清除,如路堑边坡等。
跳转到第一页
习题: 分别绘出四车道(28m路基)高速公路及平原区 二级公路的建筑限界图(要求标注实际尺寸)。
跳转到第一页
第七节 横断面设计方法
一、公路横断面设计 (一)公路横断面设计内容 1.确定路幅横断面尺寸(宽度及横坡度); 2.确定路基高度:纵断面设计完成; 3.路基横断面形状设计:如梯形(直线式边坡)、折线式 边坡、台阶形边坡; 4.边坡坡度确定;路堤及路堑边坡,土质与岩石边坡 5.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高度:1.2m
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 大横净距,用h表示。 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弯道的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 RS算出。
跳转到第一页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1)L>S:
h
Rs
Rs
cos
2
Rs (1
cos )
2
180 S Rs
跳转到第一页
二、道路用地范围:
1.新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 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 坡顶)以外不少于1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少于3m,二级 公路不少于2m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2.高填深挖路段:应根据边坡稳定计算确定用地范围。 3.在风沙、雪害及特殊地质地带:应根据需要确定设置防护 林,种植固沙植物,安装防沙或防雪栅栏以及设置反压护道等 设施所需的用地范围。
三、四级公路:4.5m (中级或低级路面可预留20cm净高) 城市道路:各种汽车4.5m,无轨电车5.0m,
有轨电车5.5m 自行车和行人2.5m,其它非机动车3.5m
跳转到第一页
2.净宽: 高速、一级公路:行车带、路缘带、硬路肩、
部分中央分隔带的宽度
跳转到第一页
2.净宽: 高速、一级公路:行车带、路缘带、硬路肩、
跳转到第一页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图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 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 设计图。
跳转到第一页
二、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横断面设计图 当按照城市道路的交通性质、地形条件以及近期与远期相
结合的原则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和宽度以后,即可绘制横断面 设计图。
部分中央分隔带的宽度 二、三、四级公路:行车带及部分路肩
(路肩宽度-0.25m)的宽度 设人行道、自行车道时,还应包括它们的宽度。
跳转到第一页
道路建筑限界的边界线依下列原则确定: 1.上缘边界线,对于一般路拱路段,为一条水平线;对于设 置超高的路段,是与超高横坡相平行的斜线(图5-30)。 2.两侧边界线,对于一般路拱路段,两侧边界线与水平线垂 直,设置超高的路段,与超高横坡线垂直。
第五节 平曲线视距的保证
一.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①视距包络曲线法 ②最大横净距法
(一)视距包络曲线
横净距
跳转到第一页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S
h B
A
跳转到第一页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驾驶员视点位置:
式中:Rs——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
Rs
R
B 2
1.5
跳转到第一页
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1.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2)L<S:
h1
Rs
Rs
cos
2
Rs
(1
cos
2
)
h2
S
Ls 2
sin
2
h
h1
h2
Rs (1
cos
2
)
S
Ls 2
sin
2
式中: Ls——曲线内侧视点轨迹线长度 Ls 180Rs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 B 1.5(m) 2
高度:1.2m B 1.5(m) 2
1.5m b
跳转到第一页
(二)最大横净距及其计算
定义: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 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 驾驶员视点位置:
平面: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 或距路中线 B 1.5(m) 2
(三)横断面图绘制方法
1.在计算纸上绘制横断面的地面线。 地面线是在现场测绘的,若是纸上定线,可从大比例尺的地 形图上内插获得。 横断面图的比例尺一般是1:200。 2.绘出设计线:“戴帽子” 3. 绘出防护及加固设施的断面图。 4.根据综合排水设计,画出路基边沟、截水沟、排灌渠等 的位置和断面形式。 (四)编制路基设计表 应在绘制横断面图之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