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法论文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法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下很多工夫却收效甚微,不见起色,以致在很多语文教师手中,作文教学成了“写写,评评,讲讲,练练”而不见生机。
中学作文教学的科学方法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是教师指导的方法。
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中学生作文的主要任务是顺利地把作文写出来,而且尽可能地写好;作文教学就是解决好学生写出和写好的问题。
我想,搞好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提倡快乐作文教学我们总喜欢把作文教学的痛苦和困惑,把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尴尬,统统归罪于应试,直接把矛头指向高考和中考。
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我们不能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快乐作文的理念,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作深入细致的反思。
(一)自主是快乐作文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
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有些东西稍纵即逝,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
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
自主作文还要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观察事物,不囿居于校园和家庭,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用自己的心灵观照现实生活。
惟有如此,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感受周围的事物,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二)激情是快乐作文的助燃剂。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快乐作文的起点。
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
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标尺。
在近几年的各种考试中,作文分值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说搞好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我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想法。
在两节时间的作文课上,他们摆弄摆弄笔,翻翻书,写不出一字半句。
经老师反复督促,他们才搜肠刮肚,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一气,为的是应付交差。
有的学生写作文时离不开作文书,完全是死搬硬套。
上述现象反应了学生作文功底差,心理上特别害怕作文。
针对这些情况,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搞好作文教学,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鼓励写真话,抒真情,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生活中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要认为值得一写,都可随手记下。
它的形式自由,篇幅可长可短,文体不限,写作手法灵活多样,可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强调学生写日记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真实,要贴近生活。
这是日记的生命,虚假矫饰的日记毫无价值。
因为日记应该是学生喜、怒、哀、乐的流露,是他们思想感情的再现,是他们生长路上的履历表和加油站。
第二,要坚持每天记。
所谓日记就是把自己一天中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和由此而产生的感想记录下来。
第三,要有选择的记,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记。
第四,言语要简明、通俗。
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坚持下去,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的日记要多鼓励,少批评,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理清题意,选好素材,指导学生写好课堂作文首先,对课堂作文要提出明确要求,做到每周一篇作文,即两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
无论那种形式的作文题,在动笔之前,必须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准确的理解题意,紧扣题目的要求来写,审题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步骤。
例如《师生情》可选写老师在学习、思想、生活上对你的关怀和教诲。
《×××,您辛苦了》、《值得尊敬的人》这些题目要求写的并非只有老师、朋友、家长,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写,只要他对你的成长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你思想的“引路人”,成为你学习的“榜样”,他们会深深留在你的记忆里,使你久久不能忘记,这样的人你都可以尽情的叙写。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探讨首先,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刻影响高中写作教学,在课堂上以老师的讲述为主,讲述是高中写作教学中老师常用的方法。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理念的更新,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写作练习与文化知识不同,它不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要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是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做到的,因此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其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老师的主角地位相应地被淡化。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仍然比较单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不能发挥出来,阻碍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最终导致其写作思维僵化,写作时难免出现手足无措的情况。
再者,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对老师产生影响,对教育之下的学生也产生很大的影响,他们习惯老师一言堂、布置写作任务,习惯老师主动和自身被动。
但是在被动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学生写作优势没有被调动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导致学生不会积极写作,从而降低写作效率,制约写作能力,不利于写作质量的提高。
引导学生自主命题在新课标背景下,老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主角,而是真正的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传统文化,将学生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学生主动命题,为写作奠定基础。
比如,给学生这样一个作文命题:“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认为重要的事情,然后在发言的过程中思考重要的真实意义,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最重要的,有的认为保护环境是最重要的,还有的学生认为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学生的思路。
加强课堂互动交流传统的教育课堂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
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1.望而生畏,心存疑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和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许多教师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疑惧,有“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导致教学上的无所作为,往往认为作文指导跟不指导一个样,讲评与不讲评没区别,于是,或作文反馈浮光掠影,或作文评讲蜻蜓点水,甚至放任自流。
2.定位失误,本末倒置。
许多教师也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
对评讲环节的忽视,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自然不难理解。
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批改,面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了了数语以蔽之,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3.方法单一,“主体”缺位。
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评讲往往停留于形式、表面,不能从学生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
缺乏对作文反馈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缺少作文讲评课明确的各阶段达成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讲评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万事大吉。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话题。
学生是作文的主体,应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本文将其归纳为四点:激发兴趣、艺海拾贝,准确拟题、首尾呼应,巧妙表达、妙语生花以及自助评改。
中学语文文教学兴趣一、激发兴趣、艺海拾贝中学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一个误区: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常常处在被动应付地位,兴趣少,惰性强。
写作多主体是学生,谁都替代不了,如果主体不投入生活,主动摄取客观事物,外边的世界再丰富、在精彩也枉然。
不善于观察,不能敏锐发现生活的亮点,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学生不积极思考,力求表现,付出文字,那认识还是认识,观念还是观念,情感还是情感,不能写成文章。
兴趣的激发与推动是诊治作文之“惰”的良药。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对作文有兴趣,产生依恋甚至是热爱,那么作文就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需一种自觉。
有了兴趣“厚积”也很重要。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流有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
教师要引导学生储备丰富的写作素材,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字、词汇、语言这些基本材料越丰富,写出来的文章就越好。
要想材料丰富,就得多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熟读就是一种积累。
多积累材料,以备后用。
拾贝宜无拘。
除了书本上去积累的素材外,我们还可以向生活要。
广播电视、新闻趣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多可以借用或来丰富自己的词典,成为写作潜在的资源。
拾贝还贵有恒。
学生应准备拾贝集种类的笔记本,随学随记,积少成多。
积累人间生活经验,积累人间真情实感,既是大学问,才能有常做常新的好文章。
二、准确拟题,收尾呼应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上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带动各个部件运转;同时也可以调动老师读者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
拟题的要求很多,但关键是要具体、简洁、有新意,并且切合题意,能给文章增添动人的情趣,让阅教师读者一目了然,眼球为之一动,第一眼就感到你理解了题意(或材料的主旨),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初中作文教学策略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体会,对作文教学作了粗浅的探讨,提出了三点策略:一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作文的独创能力;二是解开束缚学生绳索,拓展学生联想能力;三是引导学生回归真实生活,避免学生“假话连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素质建议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谈文色变,心理上有畏惧感;内容上大多是空洞、半僵化、缺少灵气,说假话、随大流、无病呻吟、敷衍成篇;结构上硬套范文,死守模式;学生腔、不自然、不灵活,缺乏朝气和活力”这是对时下中学生作文最中肯的评价。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学生作文水平如此低下除了与学生自身有关外,教师的引导不可忽视。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是关键”。
那么,如何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来进行作文教学,激发学生作文激情,树立学生作文信心,培养学生作文独创能力,提高中学生作文质量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粗浅的尝试。
一、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作文的独创能力所谓的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
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叶圣陶在《中国教育报》上说:“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说得好在乎思路的正确。
因此,锻炼思维是至关重要。
”著名语文教师仲仁先生指出:“学生作文一般有两大缺点:一是言之无物,题目到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一是语无伦次,有点儿想写的东西不知的道该怎么组织。
这两个毛病何尚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念,选取有特色的素材与角度,作文时力求写出自己的认识、感受,做到同中求异,立意选材、语言上要有独创性,舍弃非本质的东西,实现“实”与“虚”的转化,使认识从感性领域上升到理性领域。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摘要】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仿文”;激发兴趣;阅读练笔;作文评改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ssay teaching methodsxu dong-yan【abstract】the composition is not only the people used to an important mean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is an important standard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an intellectuals. students’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yardstick to measure th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writing ability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key words】composition teaching; learn fong man “;stimulate interest; reading lianbi; composition correction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
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考试中占有相当的分值,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以至于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
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也十分关注作文教学,在身体力行、口传心授地教育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但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理想,不会写、东拼乱凑、提起作文就头疼等诸多现状让作文教学处在一个尴尬境地,成为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面对现有的作文教学局面,中学语文教师要迎头而上,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切实有效地进行作为改革,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的成功之路,这也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渴盼。
一、作文要做好开头和结尾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在最短的时间给人以好感,抓住读者的眼球,就一定要把握好开头和结尾。
有成语如“凤头豹尾”“虎头蛇尾”都能形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要写得精彩,像凤凰的头那样优美,像老虎头那样有气势。
虎头蛇尾意在说明人们做事不能从一而终,用在作文上就是结尾处写得不理想,与整体作文不协调,一篇好的作文会因为结尾写得有欠缺而大打折扣。
而所谓豹尾比喻了文章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干净利落,一锤定音似的让读者回味无穷。
所以说,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同等重要,抓好开头和结尾的写作力度会让作文锦上添花。
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作文开头要力求达到“字字珠玑”,语言简洁、精炼,直达正题、生动形象。
这样才能一目了然,使读者第一时间知道作者要写的中心内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总领和概括了全文的主旨。
开头切忌语言的拖沓,用词含糊,语言表达不明晰,让人读起来提不起精神,不明白作者写作的目的,一头雾水。
尤其是阅卷老师,对作文会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影响接下来的正文评价。
另外,作文的开头也可以用一些点缀,会增色不少。
例如,设置悬念式。
在文章开头,为了吸引读者兴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可以设置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抒情式。
通过抒情开头,前者可用于写人记事的作文,充满抒情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之中。
初中作文教学体会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的体会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弊端甚多,却是不争的事实。
作文是学生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
但是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找准入点。
作文指导思想应是——“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
”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作文指导时讲究虚,作文评点时注重粗,并适当增加自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力度,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
创新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应从点滴抓起,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滑稽可笑或哗众取宠,只要是“不同一般”的均应予以肯定和引导,让其创新火花成燎原之势,但切不可多讲理论,以免束缚学生的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阵地。
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
一、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
教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中打破常规思维定势,使其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1、作文命题方式多样化。
命题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作文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富有创造性,要注意做到符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和认知的实际,有利于学生展现个性,抒发情感,放飞想象感悟生活,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训练。
同时也可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及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美应该是语文教师运用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各种生活、语言、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和谐、简洁、新奇独特发现和传达,使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中介,同学生的情感自然汇流。
从教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语文教学美分为“教之美”和“学之美”。
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是为我们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简单地说,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决定了教学品级。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明显,其教学品级就越高。
其次是体现了语文教师素质品味的高低。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语文教学具有节奏美和结构美,从信息的传输和反馈的角度看又具有语言美和情境之美。
这些都对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品位恐怕还是“阳春白雪”,但是我们不应该永远甘做“下里巴人”。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另外,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深化美育的落实,深化和丰富教育学理论、美学理论的研究。
二、语文教学美的几种形态语文教学的美存在于语文教师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因教师的风格、个性的差异而独具各自不同的形态。
1.情境美。
情境美的主要特征是:借助一定的语境或场境,再现或渲染一种语文教材中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特定情感和境界,给人以亲沐其情、身临其境的享受,从而使学生忘其身,迷其情,恋其境,悟其真,识其美。
创造情境美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情要真;二是心要热;三是意要远。
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新异性;二是内容上的实践性;三是方法上的启发性。
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凭借情境理解知识;二是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三是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四是体会情境学会鉴赏。
中学作文教学创新论文
浅谈中学作文教学与创新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
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在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一些误区。
如只看重作文方法的指导而淡化生活的积累;只专一练、”写”而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只偏重谋篇布局的指导而弱化语言训练……所以,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朝理学家朱嘉在这里所说的”源头活水”引申到作文教学中来说,就是人的一种创新思维。
一、命题、立意要有新味命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精神的需要。
命题要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情感之门的钥匙,必须捕捉到学生生活和思想的”兴奋点”和”动情点”。
因此,我们必须探索、改进作文命题方式。
可以是全命题,但要力求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
初一时,我出了”说说我的心里话”的文题,学生们都比较乐意写。
他们有的说出了心中的理想、苦恼;有的说出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有的说出了与父母之间的隔阂,他们视教师为知己。
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到交卷时,竟一本不缺!有时也可以是半命题,如”我心中的…..有的学生写我心中的”老师”、”父母”、”理想。
写得情真意切,声情并茂。
也可以是话题作文,给学生一个范围,让学生自由命题、丰富想象,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
而立意则是指一篇文章的主题。
人云亦云,没有价值,也没有新意。
培养学生立意创新,就是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崇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又如对”严是爱,宽是松”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的智商力、身心发展,在提倡欣赏教育、激励教育、成功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该是”不严不松又慈爱”更受到欢迎。
对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我们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摘要】为了让学生能写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为了真情能渗透在学生的字里行间,教师应该用日记和周记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河,教会孩子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创设多种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真情;生活;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我们往往遭遇这样的痛苦和困惑: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缺乏作文教学的方法论的引导,导致作文指导、作文训练失去针对性或有序性。
鉴于此,探讨作文教学方法,从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不可忽视作用。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方面提出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这为语文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如何去除学生作文真情失落这个痼疾?怎样让学生的真情荡漾在作文的字里行间?笔者以自己的点滴写作教学经验,在此与大家共探真情作文教学之法。
一、用日记和周记开启学生的情感之河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
日记和周记,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自由、安全的气氛,能拉近师生间情感的距离,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产生。
不少初中学生写日记和周记只是为了应付,内容苍白且缺乏积极性。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爱上日记和周记。
如我为学生的日记和周记开辟了“心灵驿站”“文学沙龙”“梦想剧场”“体育在线”等一些专栏。
其中,“心灵驿站”是专为留守孩子开设的。
生活的烦恼,学习的压力,孤独的心情学生都可以在此倾诉。
学生正处在爱做梦的年龄,“梦想剧场”正好能让他们编织自己美丽的梦想。
大胆的想象,让学生的作文有了活力。
而“文学沙龙”“体育在线”则让爱好文学和体育的学生有了写话的空间。
除了专栏的方式,我还每学期组织两次优秀日记周记汇编,增强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学生在日记和周记中表达出来的独特感受和真情体验,教师要注意鼓励和保护。
中学语文中作文教学之浅见论文
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之浅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阅读教学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了语文教学的主题框架。
作文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认识发展能力,学生的文字组合能力,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开发以及良好品质的形成。
作文可以综合反映学生思想观念,生活经验,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及语言掌握能力,内心情感等方面的情况,是学生将内在知识表达出来,达到学以致用的一个检测。
是的,尤其是在高考,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的赋分都超过了总分的三分之一,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语文教师也为之努力,学生四处觅寻,但收效其微,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生作文时总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言之;开篇咬笔头,内容七拼八凑,东翻西抄,为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增加了难度,犹如雪上加霜。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从陈旧的写作教学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中走出来,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略叙浅见。
一、注重片段描写,拓宽写作思维,强化作文训练在作文的实际教学中,注重片段描写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个条件,也是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走进写作之旅的一条途径。
片段作文,即着眼于文章结构的某一部分,是与成篇作文相对而言的,很多同学在作文的时候,记流水帐,游离于各种事件、事物之间,找不准主体,不能将事件,事物细化分析,或者写得很肤浅,作表面文章,无法将事件、事物深化,尤其是写一些简单的事件事物,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或者草草数语了事。
针对这类学生,老师应加强他们的片段描写能力,拓宽写作思维,如写一棵小草,写一朵浪花,写动物的某个部位,写人物的某种表情等,他们像什么,有何特征?静态与动态变化、言谈、举止等,老师加以引导,促使其仔细观察、仔细思考。
也可通过猜故事谜语的方式来写作文,让学生写大家熟悉的一个人,班里的一位同学,一种动植物,使学生通过细节观察揣摩事物的独特性,写出来让其他同学猜“谜底”,这样既增强了作文的趣味性,又增强了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增加意识中学阶段虽对同学写作阅读鉴赏力量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老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支配合理性,有极大随便性,而同学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全都,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乐观参加,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
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缘由,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老师要充分熟悉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行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同学听说读写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同学学问积累和语言规律整合力量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同学语文素养力量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老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
其次,要对同学进行乐观引导,培育同学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胜利意识,增加努力求新的信念。
中同学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当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
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育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致,中华民族文化绚烂瑰丽,引发同学对作文写作爱好。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同学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同学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同学发挥巨大潜力。
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意对同学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育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加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乐观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进展起乐观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气得到广泛的发挥。
”(乌申斯基)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同学爱好就必需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同学养成乐观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同学的学问力量和水平都有不行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
为了使这个“半壁江山”更加靓丽多姿,更加富有生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都身体力行地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之中,口授笔耕、努力探索,结果却往往收效甚微。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作文写作还是提笔忘字,或者胡编乱凑,形成了教师教作文艰辛,学生写作文头疼的尴尬局面。
这个局面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面临的问题,分析原因,寻求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75-01一、初中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一)作文教学过程。
目前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不完整,每一个环节执行过程中也常流于形式。
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作前指导-学生习作-作中指导-学生修改-评价赏析五个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五个环节简化成了指导-写作-批改三个环节。
即使是三个环节,落实起来也有难处:指导环节中,老师纸上谈兵,说说如何构思立意,提出几条惯例性的要求和注意事项,难以做到有启有发;写作环节中,将学生推下水去学游泳,却缺乏适时的指导;批改环节中,老师按照应试作文的评分标准,生搬硬套,严格控制高分,评语无关痛痒……(二)主导和主体因素的位置认定。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文教学也应如此。
教师的主导意识是比较强烈的,但主导策略与战术则相对不足,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紧箍咒中,一味要求学生多练苦练,东抓“宝典”西抓“真题”,到头来高耗低效。
二、作文教学出现问题的成因(一)体制方面。
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强调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评价教师乃至一个学校的重要指标。
(二)主导因素方面。
现阶段是社会转型期,也是教育转型期,教师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知识水平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想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就写作面而言,作文不再局限于议论、记叙、说明文等体裁,而是更广阔的领域:广告词、告示牌、解说词、求职信……都是备考内容或形式,让一个埋头苦干的教师成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全能者,固然是一种理想要求,但实现起来可能偏高了。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探析摘要:初中作文是学生开始培养自身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就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展开简单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作文的教学提供一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师作文教学作文是人为了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一种文体。
它在语文的学习中和人们的生活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语文的学习中,作文是学生语文成绩的一个综合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一个具体和重要的表现。
笔者认为,能够写好作文,就能学好语文。
在人的生活上,作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方便高效的途径。
同时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文可以让学生去增加自己的阅读量,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学会写作文的过程中,学生更是从阅读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从写作文中培养和不断地发展了自身的想象能力,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初中作文是学生开始培养自身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方法应该不断去探究和改进,从而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好的帮助和指导。
一,取精用宏。
现实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方法种类繁多,也层出不穷。
无论是对于传统的还是新颖的作文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学会对此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例如在传统方面,应该继续严格要求学生学会掌握语法的标准,标点的使用等等的语文的基础知识,决不能马虎随意;而在作文的写作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和更多的想象空间。
在新颖的作文教学方法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地选择一些有实效,切实学生的自身情况,和学生所在的环境条件的教学方法,不可盲目地跟从和尝试。
比如,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文的兴趣这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
教师可以尝试感情引导,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去观察生活,思考人生,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心里话,并且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一些难忘的经历和感受以日志,或者随笔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应该去丰富学生的生活和世界,也可以鼓励学生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和世界。
写作教学论文(5篇)
写作教学论文(5篇)写作教学论文(5篇)写作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现行学校语文高班级的教材是按读写训练组的形式编排的,每一个训练组又是一个什么特点呢?从编写来看,读写成对,相互对应;从训练来看,有一个训练体系,前一个重点训练项目是后一个的基础,后一个是前一个进展的结果;从组织形式上来看,它有导读、预习、讲读课文、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六部分,包含着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从地位作用上来看,它是重点读写基本功的训练。
既然教材是这样编排的,当然应当按这样的教材特点来教。
我觉得,依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必需要有一个彻底的改革,至少要留意三点:第一,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
过去,在教学设计时,目标的确定是多元化的,由于主攻方向不明白,多是只完成半个阅读过程,只能是让同学理解了课文内容,得到一些有关字、词、句的训练,而读写力量却得不到提高。
怎样才能较好地确定教学目标呢?我认为,应当由一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来定向,这是由于一组教材中的导读、预习、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是受读写训练重点所制约的。
导读,介绍该组重点训练项目;预习,提示同学怎样学好重点训练项目;课例,是举例、感知重点训练项目;读写例话,理解重点训练项目;基础训练,运用重点训练项目发挥其功能。
这个功能实际上都指向重点训练项目,是一种整体功能。
从这一点来考虑一组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理所当然的是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共有的教学目标,共有的训练重点。
其次,要重视教学结构的设计。
训练组的结构不同于单篇教学的教学结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它发挥整体功能,旨在完成其次阶段的任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二)结构形式。
以重点读写训练项目作为核心和依据,贯穿于一组教材的全部内容。
(三)整体训练。
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在一组教材的阅读过程中不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消失。
(四)整体效应。
整个教学是一个同学由悟到懂到实践的自学训练过程,着重培育的是同学的自学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中学作文教学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片面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而忽视其中的审美教育,从而使作文教学带上了某种功利色彩。
本文试着从几个方面说明如何做到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及其意义。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的重要程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许多老师仅仅看到的是作文的可观分值,忽视它本来应该具有的审美意义。
于是在一些个人观念的驱使下片面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和应对方法,把它本身的内涵抛到了一边。
这是教育的损失。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观点,从更高的层次上去认识为什么要进行作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意义。
一、为什么要重视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首先,中学阶段的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思想和心理都不是很成熟,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他们的审美指向不确定,审美情趣也比较肤浅,也容易游离,这时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名师出高徒”这句话说明老师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老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作文教学的方法与理念,都将影响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注重审美教育,把作文的文学性放在第一位。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以后的文学造诣。
试看古今中外的文学家,有哪一个不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他们在成为名家以前都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审美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之后才能胸有成竹地写出
旷世佳作来。
当然我们不希冀每个中学生以后都能成为作家,但是这作为一个基础,是应该打牢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走上文学的道路。
正如鲁迅从文之前一心在日本学医,为的是医治国人身体上的疾病,解除他们的痛苦,然而当他在一部电影中看到国人的麻木后毅然弃医从文,因为他认识到身体的疾病远不如思想的疾病那么严重。
这也是时势发展所趋,现在提倡的是全面教育、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所有的老师要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考试是第一位的,从本质上意识到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才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二、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去了解生活,最好的办法便是观察。
观察以后才能产生感受,把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感情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时,老师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这种观察的对象无疑是一种客观存在,但由于观察的途径、方法不同,就产生导致了科学的观察与文学的观察不同。
科学的观察要求尽可能排除一切可能的主观色彩,有时为摆脱人的感觉器官的局限和影响,科学工作者常常又借助一些精密仪器排除错觉,以避免得到有背真实情况的实验结果。
然而文学的观察除了要有那种标准的、带普遍性的眼睛外,还得有自己的眼睛,用带有鲜明个性特色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把客观的意象和个人独特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使观察的结果带上个性的情感色彩。
文学形象产生于客观与主
观的碰撞,它是情感与理智的合拢。
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观察往往处于一种感性状态和朦胧状态,搞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去观察。
也搞不懂要观察什么,比如他们看到乡间的百花盛开、新房林立的景象,所感受到的是五彩缤纷的色彩和新房子的漂亮,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象。
他们很难把把这些景象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对农民的重视结合起来。
往往只知其果。
不思其因。
所以,老师要在这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鼓励他们去思考,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不仅是文学的精神,也是科学界所提倡的精神。
有效利用课本和相关读本,注重对精美文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
当然,要想做到这点,应建立在上述第一点的基础上,即——观察。
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进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
”这种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
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
再如马致远(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幅极为凄凉的画面:秋风萧瑟,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时不交运的“昏
鸦”,呱呱叫着,声声催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冷冷清清,座落的小桥,似给旅人铺路,又似让旅人沉落。
瘦弱赢马,驮着书卷,催着旅人,行吧行吧。
只廖廖数语,便将人在天涯的秋愁刻画得淋漓尽致。
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描写自然环境的美去领悟其中的理性内容。
如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
像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工过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这一段话,作者表面是对白杨树的赞美,实际上是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抗日军民的礼赞,赞美广大军民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革命精神。
只有理解到这一层,才能真正知道茅盾何以要花这么多的篇幅去写看起来极为普通的白杨树,知道这看似朴实的描写后面所蕴涵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