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朔《看上去很美》的蜕变

合集下载

王朔《看上去很美》读后感

王朔《看上去很美》读后感

王朔《看上去很美》读后感《看上去很美》读后感篇一《看上去很美》读后感读了王朔的《看上去很美》,我就像被一阵怪风吹得晕头转向,又像是被人猛地敲了一下脑袋,有点懵,但又好像明白了点啥。

这书里写的幼儿园生活,咋说呢,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大染缸,看着挺美,可真在里面搅和搅和,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方枪枪那小娃子,就像一只误闯进蜘蛛网的小虫子,到处乱撞。

幼儿园里那些个规则,什么小红花呀,就像悬在小朋友头上的紧箍咒。

得到小红花的就像被老师捧在手心里的宝贝,没得到的就像被丢在角落里的破布娃娃。

我就想啊,这小红花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呢?也许在大人眼里,它就是个激励小朋友的小手段,可在小朋友心里,那简直就是衡量自己好坏的唯一标准啊。

就像我们小时候,考试考得好,老师表扬,家长奖励,那感觉就像自己站在了世界之巅,要是考砸了,就感觉自己像个罪人,低到尘埃里去了。

这和方枪枪得不到小红花的感觉是不是有点像呢?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事儿。

老师说谁午睡睡得好就给谁一个小贴纸。

我为了那个小贴纸,躺在床上动都不敢动,就盼着老师能看到我睡得有多乖。

可有时候就是越想睡着越睡不着,那时候我就想,这小贴纸咋就这么难得到呢?就像方枪枪拼命想得到小红花一样。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无奈吧,我们总是被一些看似美好的东西牵着鼻子走。

书里的老师呢,有时候感觉就像个高高在上的女王,她的话就是圣旨。

小朋友们只能乖乖听话,就像一群小绵羊。

可是老师也有她的难处吧,那么多小朋友要管,可能有时候也顾不上每个小朋友心里的小委屈。

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会误解别人,或者被别人误解。

这《看上去很美》啊,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小时候那些看似美好却又有点苦涩的回忆。

我读完之后,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

我就想问,我们小时候追求的那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在不断追求那些看似美好的东西中,慢慢长大,然后再回头看看,才发现,那些东西可能并没有那么美。

王朔《看上去很美》讲义

王朔《看上去很美》讲义

王朔《看上去很美》讲义王朔的《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这部小说以儿童的视角展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看似纯真却又充满复杂情感和规则的世界。

故事的主人公方枪枪生活在一个保育院里。

这个保育院对于方枪枪来说,既是一个充满新奇和探索的地方,也是一个有着种种约束和规矩的小社会。

王朔以细腻且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保育院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吃饭、睡觉、玩耍、学习等各种场景。

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孩子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方枪枪初来乍到,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和好奇。

他试图去适应保育院的生活规则,但又时常因为自己的天性而与这些规则产生冲突。

比如,他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为什么要整齐地排队走路。

这些看似平常的规定,对于年幼的他来说,却是一种束缚。

王朔通过方枪枪的眼睛,揭示了成人世界的规则和权力在儿童世界中的映射。

保育院里的老师们,代表着权威和规则的执行者。

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和思想。

有时候,这种权威的行使是生硬和冷漠的,比如对孩子们的惩罚和批评,没有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然而,《看上去很美》并不仅仅是对保育院生活的简单描述,它更是对人性、成长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方枪枪在与小伙伴们的相处中,经历了友谊的建立与破裂,体验了被孤立和被接纳的滋味。

这些经历让他逐渐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也让他开始学会如何在这个小社会中生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

方枪枪的天真无邪、勇敢好奇,与其他孩子们的乖巧听话或者调皮捣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老师们的形象,有的严厉刻板,有的则相对温和善良,展现了成人世界的多样性。

王朔的语言风格在《看上去很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他的文字简洁明快,充满了幽默和讽刺。

通过幽默的描写,让读者在欢笑中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可爱;而通过讽刺,则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从更深层次来看,《看上去很美》也让我们思考了成长的本质。

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发育和知识的积累,更是心灵的蜕变和对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化。

观《看上去很美》有感

观《看上去很美》有感

观《看上去很美》有感1、观《看上去很美》有感《看上去很美》是由王元导演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描述了方枪枪作为幼儿园的中途进班的一员,从开始的努力融入集体摆脱孤单,演变为最后反而受到集体的孤立,最后被集体抛弃的故事。

刚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不禁在心中思考:为什么说是看上去很美?为什么只是看上去很美?带着一系列的思索观看了这部影片。

电影的开始便是窗外纷纷飘落的雪花,这似乎已经在叙述着电影的主题,纷纷飘落的雪花背后意味着寒冷,再看看那贯穿影片的红花,那红花是如此骄人,它不仅在幼儿园出现,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出现,拥有它是一件多么关荣与自豪的事,而没有得到它的人又是多么渴望得到它,然而,红花真的就是那么好吗?拥有它的人就是那么优秀吗?在那美丽的红花背后是千篇一律的规范,个性的磨灭,自我的丧失,天性的扼杀。

“红花”作为判断好孩子与坏孩子的标准,并且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奖惩标准,幼儿园中孩子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它,当然红花可以激烈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失去的事什么?我觉得这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性格的扭曲,孩子们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本该在童年享受到得快乐和自由,他们感受到了吗?在这里,他们在统一的时间吃饭,睡觉,上厕所,当然这些有利于于孩子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孩子不是机器,怎么能以此作为评比红花的标准?这和人的本性是背道而驰的,不符合现实的,违背人性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改革初期的一个幼儿园里,从方枪枪与老师的相处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状况,在这里有一百多名孩子,但他们在痛一个标准下生活,那个班主任没有我们想象的和蔼与亲切,反而让人觉得害怕。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孩子们与社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是孩子们人生的起点,它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记得有不少名人讲到最感激的老师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说是幼儿园的老师,在影片中我没有看到老师对方枪枪的鼓励,当看到方枪枪那么努力与认真的时候,老师没有动容,以那唯一的标准要求,实行“一刀切”,当看到方枪枪行为的变化的时候,特别是做坏事,欺负同学时,老师也没有对方枪枪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以严厉的方式,最可怕的孤立,让方枪枪完全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只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老师没有想到孩子正需要温暖吗?没有想到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吗?老师的责任与使命又在哪里呢?回顾现实,前段时间发生凡人“虐童”时间,以及今天我看到的'一个报告称我国的小学辍学率回到十年前,这些信息高速我们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教育方式和手段也有待提高,不仅仅是老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政府对教育的关注也有待提高,早年提出的国民收入的4%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但是这一承诺却至今没有实现,只有足够的资金运作,()一切才有可能,当然也需要更多地人关注教育事业,家长也要积极配合,也需要付出,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工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作为一名老师所需具备的素质很多,比如,爱心,耐心,责任心,只有真的爱孩子,热爱工作,才会把教师的工作做好。

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影片,看完《看上去很美》,你都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将由我告诉大家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仅供大家参考!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一)《看上去很美》其实是王朔的小说,而且似乎是最后一部,我在大学的时候就看过了。

电影既然王朔也参与了,那就也该忠于了原著的精神。

不过我看原著基本就没看太明白,这次看就更觉得和原著有些地方不象了。

比如电影里把时代感的东西(就是70年代)给淡化了许多。

但方枪枪的小演员的长相就和王朔是一个模子扣出来似的,这和姜文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发掘了夏雨这个小姜文是一个道理。

本质上,这类电影都是70一代人在掌握了社会话语权后怀旧的举动,和曾经传播很广的70一代的游戏啦,零食啦,电视剧啦等等是一样的,这不,这几年同样的文章都题目被改成了80一代,可见的确是话语权问题。

原著和电影对我来说都比较晦涩,我的解读,就是这个幼儿园其实就是中国那个时代的缩影,所有的小朋友都整齐划一,老师作为权威的象征,竭力把小朋友们给训练的丧失个性,比如淡化了语言交流,用哨音代替,一声哨音就过来洗屁股,毫无隐私可言。

吃饭的时候要添饭不能说话,要举手示意。

早起后必须集体拉屎,吃饭前必须先尿尿。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还用小红花作为激励。

这些和我们曾经的时代不是一样的吗?我们每个人不都是被这么要求的吗?而方枪枪会自己思考,懂得隐私,洗屁股的时候知道哭。

于是是理所当然的坏孩子,方枪枪被孤立了。

后来他自己跑来跑去,爬在石板上,外面隐约传来了老师的呼喊。

——那个时代啊。

也可能我解读的太离谱。

其实或许就是象前面说的,在70一代人掌握了社会话语权后,他们怀旧了。

那个无忧无虑的幼儿园时代。

大恶魔李老师的角色尽管演的很好,可我觉得演员的相貌不象原著,记得原著里说的那个家伙是个虎背熊腰健康的象奶牛的人,应该类似与欧美女人的身材。

而这个李老师就不是了。

而且抓恶魔一段,我更喜欢原著里小孩子爬出去报告解放军去抓特务。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三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三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观赏完电影《看上去很美》后,深感其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此片曾在我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播出,过往观看时,未曾深思,仅觉得全托儿童的生活境遇令人同情,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孩子们难以得到充分的关爱。

此次观影让我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探讨爱的层级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李老师对孩子的关爱显得过于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负面的。

在李老师的“关爱”下,孩子们的成长充满了孤独和暴力。

李老师对待方枪枪的态度令人忧虑,将其关入小黑屋、指责为小流氓、以及在众人面前让其出丑,这些都是对方枪枪心理和情感的严重伤害。

在孩子们的心中,李老师如同妖怪般恐怖,令人畏惧。

当方枪枪表达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时,孔园长的处理方式也值得商榷,她将方枪枪孤立起来,使得他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当方枪枪被解除禁闭,试图重新融入集体时,他的心情无疑是非常复杂的,这进一步凸显了他渴望被关注的愿望。

电影结尾处,孩子们的孤独和无助让人心疼。

这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不会将孩子送入全托机构。

在幼儿时期,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的责任,不能将孩子完全交给机构来教育和抚养。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爱得以延续。

正如胡萍老师所言,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心理、经济和时间的准备,将孩子带入这个世界,再将他们全托于一个机构,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二)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近日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该片展示了幼儿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影片中,班主任李老师的初次亮相令人印象深刻,她对待孩子时的温柔和亲切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随着电影的深入,我们意识到表面的美好并非一切。

影片给我们带来的最深感悟是,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宽容。

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老师对孩子的爱应始终如一,居首位。

对影片《看上去很美》的几点分析

对影片《看上去很美》的几点分析

对影片《看上去很美》的几点分析作者:杨凡佳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08期[摘要]在视觉上,《看上去很美》全剧中的人和事无一例外地通过方枪枪的眼睛得以展示,导演在此把小说叙事中固定式内聚焦的方式运用于影片,使影片产生了独特的效果和意义;在情节上,方枪枪是镜头瞄准的对象,影片中的每一场景都有他的在场,情节自然也是随着他在幼儿国的经历节节深入发展;同时,影片充分运用了意象的概念,从而使影片分外别致,充满了象外之象,言外之意,使全剧的内容意蕴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悠长。

[关键词]叙述者视角情节意象改编自王朔同名小说,由张元执导的影片《看上去很美》(以下简称《看》)讲述了主人公方枪枪在幼儿园的所见,所闻。

所感及所作所为,虽然主角是一群小孩,看似简单轻松,但此片诚如导演自己所说的,是一部“拍给大人看的儿童片”,如此一部儿童的片子为何能产生那么意味深远的观看效果呢?透过其“童话”的、“喜剧”的外衣,其中值得思考和可供挖掘的东西确是很多。

本文尝试对影片的叙事手法进行几点简要分析。

一、视角《看》剧的镜头自始至终都对准主角方枪枪,可以说没有一刻离开过这位刚入幼儿园的小男孩,剧中的每个场景,都有他的参与,全剧中的人和事无一例外地通过方枪枪的眼睛得以展示。

这种镜头的锁定否定了叙述者全知全能的叙述模式,导演在此把小说叙事中固定式内聚焦的方式运用于影片,使影片产生了独特的效果和意义,甚至可说是影片最后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在镜头的引领下,我们跟随方枪枪进入了他的幼儿园之旅。

在这里,镜头或摄影师就相当于叙述者。

它本可以自由来回移动,从各个角度拍摄,一旦他站定下来。

从某一特定角度作极有限的移动时。

他就把自己限制了起来,因此也可以说。

“叙述的角度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叙述者的自我限制问题”,这种叙述者的自我限制当然不只适用于小说,凡是表现艺术都充分运用了这一方式,电影、电视中的视角选取或说镜头指向,绘画中的焦点透视。

乃至于雕塑、建筑都涉及视角问题。

《看上去很美》的叙述特色

《看上去很美》的叙述特色

《看上去很美》的叙述特色【摘要】《看上去很美》是王朔重要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使他的写作风格有所转型,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他的叙述特色上。

滑稽模仿与拼贴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对高贵者的贬低、卑微者的赞扬是继承,对艺术的消解是发展。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叉叙述,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交叉叙述,作品中“我”的模糊性,使这部小说更具特色。

【关键词】《看上去很美》、叙述特色、滑稽、模仿、拼贴、叙述视角、“我”继出现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后,王朔“痞子文学”的出现,打破了正统文学一统文坛的局面。

对王朔这个来自军区大院的作家,评论界褒贬不一。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后期的作品,它的出现使王朔“世俗文学”“痞子文学”的称号产生动摇,王朔不再是一个只会玩文字游戏的“码字工”。

他从“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1”的写作理念,以“垮掉一代”为写作对象,调侃政治、游戏人生为主要题材,转向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来揭示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具体体现在《看上去很美》这部作品中。

《看上去很美》使王朔的写作风格逐渐向正统文学靠拢,这样的靠拢并不是说王朔写作风格的丧失,而是写作风格的转型。

《看上去很美》在写作风格上仍带有王朔前期作品的写作风格,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

下面我从这部作品的叙述特色上来分析。

一、滑稽模仿与拼贴王朔最常用的叙述策略是“滑稽模仿”与随意拼贴。

滑稽模仿,又称戏仿,那么什么是戏仿呢?“如果说,一般的把模仿对方当成效仿与学习的楷模,是学习的一种方法和手段,那么滑稽模仿就是旨在颠覆模仿对象的一种模仿2”。

“滑稽模仿的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庄重、神圣的语言对平凡可笑的事物加以贬低,这种方式叫做升格法;一种是用猥琐、下流的语言对庄重伟大的事物加以贬斥,以此消解话语的神圣性,使其错位,脱节,形成反讽,这种方式叫做降格法3”。

“而拼贴则带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指的是将原来语境里的对象1 葛红兵、朱立东《王朔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161页2 葛红兵、朱立东《王朔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358页抽离出来,再加以随意拼贴,使其语境颠覆,产生荒诞、可笑的效果4”。

影评《看上去很美》

影评《看上去很美》
影评《看上去很美》【二】
一开始,方枪枪的出现就占据了我所有的视线,小小的,瘦瘦的个子,头发短短齐齐的,方方的脑袋,大大有神的眼睛。构成的样子非常鬼马精灵,让人觉得他有着无比的爆发力和创造力,脑袋里装满新奇的想法。
方枪枪在他的哭泣中开始了他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剪掉了他的辫子,对他说,这是为你好,剪掉小辫子就奖励你一个小红花。方枪枪走进了一个“红花会”。条条框框列出:不许说话,不许吵闹,要自己穿衣服,要听话,要有礼貌,不许尿床,这一切都是加入红花会的标准。方枪枪的大哭并不起作用,慢慢地他也为小红花而努力,但他就是不会穿衣服,尿床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大家一步一步被制度化,方枪枪还是没有拿到一朵小红花。但当方枪枪拿到他的第一朵小红花靠得却是卖领导面子,枪枪放弃了继续拿小红花的欲望。那时候是否忽然明白他的努力比不上权利地位?他反抗,他学会欺负其他小朋友,想要脱离老师的控制,把幼儿园的秩序搞得一团糟。他以为只要他凶恶到底,他也会控制好其他事,玩具是可以抢过来玩的,不会有人敢欺负他的了。方枪枪违反了纪律,所以被孤立了。方枪枪很孤单,他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他只是不想因为尿床被却笑,他只想和自己喜欢的女孩玩耍。但他一一被否定。其他小朋友按着老师的说法去做,得到他们以为想要的奖励,连思想都像是一个模子出的。方枪枪决定脱离这个红花会,他一蹦一跳地逃离幼儿园,但他想不到原来幼儿园只是一个小的红花会,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大的红花会。幼儿园园长说过:“你别以为离开幼儿园是一件特别高兴得事情,其实幼儿园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来你想回都回不来了。”天呀,方枪枪睁大了瞳孔惊恐地望着这个世界,没有了去向。
幼儿园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其实很“残忍”,如同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一样的“残忍”……我想,这也是标题的寓意所在。
ps:电影是根据王朔的小说改变的,而王朔的特色就是反讽。引用:“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渴望》最初的叙事动机是进行道德反讽,而在普遍的正谕性读解下却被转换为一曲迷人的人性赞歌。历来顺受的刘慧芳原本是一个被暗讽的受虐-自虐者,结果竟成了国家主义重构道德理想的光辉样板。”《看上去很美》原本是进行社会反思,却被一些人误读成关于童年美好记忆的影像……

2022《看上去很美》读后感

2022《看上去很美》读后感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看上去很美》这部作品未必是王朔写的最好的,但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因为他写的很动情而且很能勾起一些对童年的回忆。

《看上去很美》主要讲的是一个以方枪枪为主人公的一群孩子的故事,由于处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作者借孩子的视角,巧妙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当然,孩子嘛,不懂事儿也不记事儿,所以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模糊的,不确定的.通过阅读这本书,仿佛又使我回到了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找回了那时的自己,捉迷藏、弹玻璃球、玩烟盒、射弹弓、骑人打仗……这些不都是我小时侯玩过的游戏吗?当然也有不属于我的,钻菜窖我没干过,玩这没必要;游泳没游过,我怕水;看露天革命歌舞,没经历过;在房上“飞檐走壁”,胆儿小,不敢玩儿……“那些年的日子像松紧带,一会短,一会长;又像三级跳远,有时每一步都能数清,有时一跃过去很多月”,太精辟了,我小时侯就有这样的感觉,那时听新闻说到2010年会怎么怎么样,我想2010年该有多遥远哪,可一晃儿,现在已经是2015年了,也不知道日子怎么过去的,稀里糊涂就长这么大了,哈哈。

小说最妙之处在于写出了孩子的特性和心理状态.如抓住了孩子“小不点儿”的特征,把他们下浴池说成是饺子下锅;方枪枪疑神疑鬼,老是怀疑小伙伴谁谁谁是妖怪变的,在他眼中妖怪都是有尾巴的,所以他把辨认“妖怪”的重点放在了小伙伴的屁股上;他们在很小就有很强的“知识产权”意识,方枪枪第一个说“老外”这个词儿,不料被高洋“剽窃”,抢先推广,因为这,二人打了一架;方枪枪做了一个屋顶压下来的噩梦,把他吓的再也不敢闭眼,生怕眼睛一闭,屋顶继续压下来……这部童话寓言式的长篇小说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那个看似沉重压抑的社会环境透过孩子的视角非但不显得沉重压抑,反而充满了乐趣,当然并不是真就是这个样子,这就是孩子不同于大人的地方,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一切都是以孩子的视角为基准的,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上去很美”。

2023年《看上去很美》观后感_3

2023年《看上去很美》观后感_3

2023年《看上去很美》观后感2023年《看上去很美》观后感1《看上去很美》这部小说是一部比较成功之作.描写的是一个名叫“方枪枪“的儿童,从“文革“前至“文革“初期的成长过程,小说从方枪枪的出世一直写到8岁.王朔选择这样的题材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在“文革“前至“文革“初期这8年时间内,正是中国大地开始面临一场剧烈变化的时期.这段历史时期,不仅给生活在中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的成年人以很深的印象,而且也必然给这个时期的儿童生活蒙上阴影.因此,这种题材本身很有戏,也非常值得一写.小说的主人公方枪枪,也就是童年的王朔,他个典型的叛逆者.他不愿意顺从幼儿园已然形成的制度.幼儿园的制度是消灭个性的制度,一切都是统一的,甚至连拉屎撒尿都要规定时间.方枪枪从一开始就游离于制度之外,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当他在幼儿园的集体宿舍醒来,他发现自己又尿床了,怎么办?方枪枪知道自己将再一次得不到老师奖励的小红花,他哭,他闹,他要造反,他是老师眼里的坏男孩,对于他来说,幼儿园是他面对的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也是第一次,他打算用行动去挑战这个世界.方枪枪桀骜叛逆,班里的一个小朋友拿一把假枪杀人,每个小朋友随着他的一声“枪响”都很配合地倒在地上,只有方枪枪没有倒下,反倒夺下了他的枪.方枪枪的性格从此开始改变了,从自顾自地蔫儿坏变成了欺负弱小的恶霸.他和另外两个男孩一起欺负小女孩,一直喜欢方枪枪的唐老师知道后,要求他们向被欺负的小女孩道歉.另外两个小朋友道完歉,轮到方枪枪了,他不仅没道歉,还冲着唐老师骂了一句粗口.这个故事把他的叛逆表现的一览无余,从此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叛逆的小孩,甚至有些无赖.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虽然叛逆,有些恶作剧,但他还是害怕懦弱的,他和其他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想要显示自己,想要自己被别人关注,这只不过是一个孩子的普通心理而以.小说的最后,方枪枪独自一人来到城墙根下,任凭寻找的人呼唤他的名字,自己孤零零的靠在一块大石头上睡着了.也许这时候,他才找到了自己所要的东西——被别人注意.总的来说,《看上去很美》这部小说还是一部比较成功之作.其实无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也好,还是陶行之老先生也罢.他们作为教育教学的先驱,作为典范的楷模,著书立说提供前车之鉴,授人以渔,尽量的给后来人铺平道路扫清障碍,可以说这些伟大的巨人,很心甘情愿的将后来人置于其肩膀之上,给我们已捷径!爱孩子,懂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以榜样,同时特别需要的是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提高的最好方式就是读书.这是多方面的,不仅是业务,还有心态,自我操控,与时俱进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真的应该努力的向这方面靠拢.2023年《看上去很美》观后感2这天培训的资料是看电影《看上去很美》,起初以为很简单,但随着影片一分一秒的放映,我的情绪也渐渐沉重起来。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范例(二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范例(二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范例胥红老师观赏完电影《看上去很美》后,曾感慨“心里闷极了”,这恐怕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共鸣的声音。

《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从名字上给人以美的期许,实际上却是对幼儿园生活的一次深刻揭示。

影片开篇,小主人公的个性鲜明,尽管面对父亲的强硬掌控,他仍顽强地试图挣脱。

身为孩子,他最终还是被送入了幼儿园,开始了泪水浸泡的生活。

影片中的孩子们,必须无条件遵守刻板的统一规则,如统一上厕所、穿着统一的睡衣、端坐等,这些规则以小红花作为奖励机制。

小红花在这里成了规范孩子思想与行为的工具,甚至演变成了“管死你”的象征。

在这样的环境下,“尊重”和“人本化”的概念消失殆尽。

违规的孩子,如方枪枪,将受到惩罚,例如被关进小黑屋。

尽管故事背景是____年代的幼儿教育,但反思今日的幼教现状,那些“可怕”的事情依旧存在,令人深思。

该影片的警示意义在于,它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教育的初心都应以幼儿为本,制定规则和执行教育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和压抑,而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影片也提醒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我们的理解与关爱,并非所有教育方法都适用于每个孩子。

影片让我们意识到,教育并非易事,亦非可怕之事,而是一门艺术,一门涵养丰富、全面发展的艺术,教师则是这门艺术的创造者和改进者,在教育的最前线,用汗水和智慧谱写着动人的乐章。

“看上去很美”这一表述,实则是对童年的美好想象,是期望幼儿园生活如诗如画。

现实往往与想象有所差距。

我们期待通过全体幼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幼儿园的生活真正变得美好。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范例(二)《看上去很美》是一部改编自王朔同名小说的电影,深受观众喜爱,甚至有观点认为它是幼儿园教师必看电影。

昨晚观看后,发现电影中的许多场景与现实中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高度相似,尤其是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与我所教授的GS班学生如出一辙。

有关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淘气程度的比较,实际上在幼儿园阶段,两者的活泼程度并无太大差异。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感悟范例(二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感悟范例(二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感悟范例《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作为六七十年代幼儿教育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当时幼儿园生活的多个侧面。

影片初映时,其标题便引导观者思考表面与本质的巨大差异。

事实也确实如此,影片中的方枪枪,一个纯真无邪的孩子,其童心被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式所磨灭,这一情节对观众的心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在影片中,李老师作为孩子们的“最高统治者”,她的指令必须无条件服从,否则便有严厉的惩罚。

李老师的严酷态度和居高临下的姿态,让孩子们心生畏惧。

她规定的教育模式要求孩子们必须遵守她的规则,只有完全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象征奖励的小红花。

对于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弱的方枪枪来说,这种奖励显得遥不可及。

李老师从未给予他正面的认可,反而将方枪枪视为“坏孩子”,对他严加管教,这种做法使得方枪枪的性格变得孤僻和叛逆。

虽然李老师的初衷可能是出于对孩子们未来的考虑,但教育的严格也应有度,特别是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

对于方枪枪这样的孩子来说,尿裤子是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而非故意的行为。

李老师的管理方式,不仅没有帮助方枪枪成长,反而导致了他的心理问题。

当前社会,教育理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作为幼儿园老师,不仅要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孩子,还要在人格和生活态度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孩子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在孩子们犯错时,应及时纠正;在孩子们做得好时,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实践赏识教育,让孩子们在自信中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这样,才能保护孩子们的天性,避免他们的内心受到伤害。

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孩子们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个性差异。

作为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及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保护自尊。

我们应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试论电视剧《看上去很美》

试论电视剧《看上去很美》

试论电视剧《看上去很美》第一篇:试论电视剧《看上去很美》试论电视剧《看上去很美》《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幼儿园的故事,轻快着描写了一个迷惘的小男孩寻找尊重和理解的的故事。

场景既然搬到了幼儿园,也就搬进了每个观众内心深处。

随着电影画面的渐续,我内心深处的那个尘封已久的匣子也启了封,一抹抹斑斓的色彩从里边欣喜地跃出,点缀着早有些泛白的心灵。

不管过去是欢悦亦或愁伤,只要被回忆随意涂点颜色,就总能让人展颜一笑。

毕竟,能回忆便已是美好。

在荧幕上的画面与心中的往昔互相穿梭时,电影竟已步向尾声。

伴着郁重的音乐,片子戛然而止了,我的心也蓦的滞了一下。

随后悲怆弥漫起大雾,倏忽间遮掩了回忆。

究竟是什么在无数的小幸福连成的快乐中埋了哀愁的种子?我诧异,不觉间便深思开去,寻思那掩藏其中的深意。

影片伊始,雪纷扬,一个眼角下垂略显忧郁的孩子哭丧着脸被带到了幼儿园,而后,他便开始了在那的新生活。

初来乍到,刚从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的方枪枪显然很迷茫,很畏惧,常常泪眼婆娑,望着所有的陌生扑面而来而手足无措。

——这是所有人都曾亲历过的感觉,本能的对未知事物而恐惧,不知道何去何从,不懂得如何把它紧攥在手中,枪枪也是如此,逐渐地开始对这个新世界开始摸索,逐渐的,小心的,不愿受伤害的。

而后方枪枪渐然地熟悉了幼儿园,并天真的喜欢上了一个叫南燕的小女孩,却可悲的被拒绝了```于是他把注意力又转移到南燕的妹1妹-北燕身上,于是更可悲的,他被两个人所厌弃,他很气馁,便开始孤单的独自玩耍。

——此时的枪枪已经开始寻求别人的理解与尊重,希望摆脱孤独的阴影,很自然的失败了一次,可他却放弃了,搞起了自由主义,想从孤独里追寻那份缥缈的快乐。

在由于一次音乐课的契机中方枪枪与南燕一起跑出了幼儿园,在那围墙外,他们的快乐似月光般满泄大地,充盈却不炽烈,犹如轻曼的音符在空中翩舞,也许这就是最纯真的快乐。

枪枪吻了南燕,南燕并没有反抗,却很开心地笑了,纯朴而烂漫。

2023年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

2023年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

2023年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篇1昨天在小西天电影资料馆看了高校生电影节的参赛影片《看上去很美》,特殊喜爱。

尽管还没有看过王朔的原著,但仅通过电影的叙述,已经起先对他有更多的好感了。

从前不大喜爱王朔,倒不是厌恶他那股子痞气,而是认定他是个喜爱逞一时之快的、以经营文字为生的家伙。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和阅历的积累,起先慢慢理解他了,感觉他具有一种难能的敏锐与激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趋于理性。

《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是在用成人的眼光,来诠释我们的教化是如何让童心失落的。

孩子们看这部电影可能看到的只是喧闹、好玩儿,但成年人在被剧中可爱的孩子们逗得阵阵发笑之后,却会感到心酸。

方槍槍,一个对幼儿园的种种制度不能够适应的活泼好动的'孩子,最终因为与规则的格格不入,被慢慢孤立,慢慢失去了童年的美妙。

影片中,有两种声音被处理得让人不能忍受:一是幼儿园阿姨颈项上挂的哨子,会时常地尖利响起,提示孩子们要遵守秩序;二是影片结尾处,槍槍在被全部的人漠视之后,孤独地站在路边,看佩戴着大红花的队伍走过,那敲锣打鼓得声音,让人有说不出的难过。

对了,差点忘了说,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叫《little redflower》(小红花)。

孩子们每天在幼儿园所做的一切,都要跟小红花联系起来,孩子们于是以这种方式被慢慢规训、被制度化、社会化了,而不能被“驯化”的方槍槍,则要被关禁闭、被孤立。

社会学巨匠福柯《规训与惩处》中,细致地描述了社会是假如通过国家机器来实现对人的“教化”的,这部影片便是一个写照。

不过,更多的可能是无奈,因为人的社会化是被注定了的。

所以,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会遵从制度的同时,也能留有那颗水晶般的心,才是唯一可行的途径。

不过,这个,太难了……真佩服导演,这么多孩子,咋“规训”得这么好呢,别说二三十个,就是两三个已经很难了。

厉害!太厉害了!大家看了就知道了。

看上去很美的观后感篇2刚刚带着胡萍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看完了《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心情挺沉重也让我思索,我以前在中心六台看过这部电影,但当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觉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怜,那么多的孩子就四个老师来看,不行能四平八稳照看得那么好,但今日看完就有了更深层的感受:我先来说说爱的级别,方枪枪的班主任李老师赐予孩子们的爱我觉得是负极(摧残式)。

论王朔《看上去很美》的蜕变

论王朔《看上去很美》的蜕变

论王朔《看上去很美》的蜕变王朔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创作分期,而其创作的分水岭就是《看上去很美h 1992年后,先后创作了《顽主》、《过把瘾就死》等作品的王朔进入了创作的停滞期,在明显的创作断层之后,王朔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蜕变,从原先油滑而酣畅的痞子文学风格转而变得晦涩艰深,开始对人生和人类的精神状态进行探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创作风格。

【一】具体说来,王朔的创作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分期,这两个分期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下而我们就先来看看王朔创作的分期和每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了解一下每一个分期作品的基本特点。

王朔创作的第一个分期主要是从1984年到1992年,在这个阶段,王朔创作的作品包括了3部长篇小说,21部中篇小说和6篇短篇小说。

在木阶段的创作中,王朔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商业化风格,其写作的题材主要来自于他所能接触到的日常生活,其创作以群体描述为主,擅长使用聚焦风格。

这一阶段王朔的作品也存在一定的风格转变,一开始的时候王朔的创作风格以一般的言情为主,主要代表作品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而后其创作风格渐渐转向以调侃为主,呈现出明显的痞子文学的特色,这个阶段的代表作是《顽主》, 再之后王朔渐渐告别调侃,作品的基调变得趋于深沉内敛,这个阶段的代表作有《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动物凶猛》等。

虽然说, 在王朔创作的第一个分期中,其创作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其基本格调还是一致的,其创作理念在于反叛传统,通过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诉说来博取读者的眼球,具有明显的商业特色。

王朔创作的第二个分期则是在其1999年创作《看上去很美》开始,直到如今,在这个分期中,王朔的作品以心理小说、哲学思辨为主,尤其是创作的后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传式叙述方式和个性化纯文学写作风格,主要探索作者精神层面的情感。

除了《看上去很美》以外,这一分期的代表作品还有《死后的世界》、《和我们女儿的谈话》等,其作品创作越来越趋于文学化,不再诉说世间百态,不再贯彻读者至上的原则,而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探索人生终极。

《看上去很美》看上去不那么美

《看上去很美》看上去不那么美

《看上去很美》看上去不那么美出于对又一部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的兴趣,以及对那个像极了王朔的小枪枪的兴趣,以及对张元这次潜心之作的兴趣,我看了这部《看上去很美》。

看完电影之后首先得说,这应该不是一部给小孩子看的电影,而且我强烈不同意那些诸如“让人回忆起了美好的童年”“小时候的时光是最开心的”等等此类充满溢美之词的评论,我感觉除了影片中个别一两处有点阳光和美好的情节外,整个电影的氛围都很灰暗,甚至有些压抑,那一面面高大的红墙,那个时代特有的统一样式的灰色衣服,那个可容纳好几十个孩子的深色冰冷的大卧室……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但是它都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之后回想这电影的时候,这里的某些情节让我觉得它仿佛是一部“幼儿园版”的《发条桔子》,小枪枪因为所谓的种种“恶行”被老师用特有的方法进行“教育改造”——关禁闭,而惩罚教育的结果并没有让他变成老师们希望的那种乖孩子,反而让这个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你去告老师去啊,你去告老师去啊”这是在小枪枪故意犯错之后对其他小朋友的极具挑衅性的话。

我感觉影片里绝对是有很多隐喻性的东西,首先就是英文的片名——little red flower,象征着荣誉的小红花是要求你按照幼儿园的各种规范才能得到的,这也是老师们惯用的指导孩子们的方法,你怎么怎么样了老师就奖励给你一朵小红花,不过像小枪枪这种问题小孩是很难得到小红花的,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同样对枪枪有了很大的影响,影片最后,他跑出幼儿园用那种很迷茫的眼神看着大人们也戴着一朵朵大红花——看来长大了也是要戴红花的。

还有就是幼儿园红红的高墙,这个深宅大院般的托儿所是不是对孩子的一种禁锢呢?什么事都要按着老师的要求,按着幼儿园的规定来整齐划一的做,连上厕所都要一起蹲着上,我感觉电影里小枪枪带着南燕跑出幼儿园的时候是阳光最灿烂的时候,整个影片色调也明亮了,这时候的两个小孩子是最开心的时候,也是许多评论中说的最值得回忆的美好的时候,特别是小枪枪捧着南燕的小脸蛋一通亲的那场戏,相信很多看过的人都会欣慰地笑出来,这时候的孩子是最真实的、最可爱的、最纯洁的。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看上去很美观后感昨日看了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王朔的同名小说。

看过之后,不禁又一次为王朔早期作品中的睿智、灱性,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赞叹不已。

《看上去很美》可能是王朔早期作品中最后一部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部作品讲述了四岁小男孩方枪枪在进入幼儿园后的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的心路过程,而由一个小演员来表演,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部作品通过方枪枪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的经历,表现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强力塑造,表达了作者浓厚的人本主义情结,其中不乏尖锐的隐喻。

四岁的方枪枪一直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由于生活的变故,不得不来到了幼儿园。

面对陌生的环境,他最初的反映是恐惧,不停哭闹。

老师以不哭闹为条件,奖励给他一朵小红花,而此时的方枪枪并不理解小红花就是能够为个体带来利益的社会评价、社会肯定,根本不予理睬。

生活进入轨道后,在小红花榜前,老师宣布小红花得主时,方枪枪稚嫩地质问:为什么我没有小红花。

老师答:不尿床、自己穿衣朋、按时大便、饭前洗手才能有小红花。

方枪枪答:没有人告诉我,不算。

这是方枪枪最初的呐喊,虽然稚嫩,但他内心的本能已经在告诉他,不公平的事就不能算。

方枪枪为小红花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认真的大便,但却没有能够得到小红花,因为他既不会自己穿衣朋,还总是尿床。

某日,一位小朊友的爸爸在规定时间以外来接孩子,巧的是这位爸爸是后勤部副部长(军队幼儿园),幼儿园的上级。

他注意到了小红花榜,发现方枪枪还未有小红花,而自己的儿子也不多,便以领导的姿态说:要加强对这位小朊友的帮助埃乖巧的李老师立即表示今天得小红花的就是其子与方枪枪。

方枪枪的第一朵小红花就这样产生了。

方枪枪一脸迷惑,他不懂,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却得不到的小红花,竟会以这样的方式得到?从此,方枪枪不再为小红花而奋斗了。

这算不算是方枪枪的幻灭呢?在方枪枪的眼里,李老师已不在是老师,而是吃小孩的大灰狼。

方枪枪为自己的发现既紧张又兴奋,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小伙伴,并在小朊友中开展了清查大灰狼的行动。

悖论、危机与转型——重读小说《看上去很美》

悖论、危机与转型——重读小说《看上去很美》

悖论、危机与转型——重读小说《看上去很美》作者:黄馨瑶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期悖论、危机与转型——重读小说《看上去很美》⊙黄馨瑶[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武汉430074]摘要:关于如何评价王朔及其小说创作,学术界一直存在一种两极化的倾向。

除了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之外,王朔小说创作中本身所具有的“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也是这种两极化倾向出现的重要原因。

本文以处于王朔创作转折点的小说《看上去很美》为切入点,来具体探讨为什么我们认为王朔的小说中贯穿着这样一种“出走”与“返乡”的悖论,以及这一悖论背后自我认同的危机,并以此试图对王朔20世纪90年代精神危机的爆发以及后期创作转型的原因做出解释。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一自我认同的危机,实际上也是当代文学从“共名”走向“无名”、从“启蒙”走向“多元”的转型期所共同遭遇的,如何为当代文学寻找到自我认同的文学空间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出走返乡悖论自我认同精神危机转型自王朔登上文坛以来,学术界对于如何评价王朔和他的小说创作一直争论不休。

支持他的人赞扬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反对他的人把他的创作看作一种“绝不承担责任风险的名利追求”;有人认为他的写作具有“平民”意识,也有人认为他是“共和国新贵”,有趣的是,诸如此类的两极化的评价在王朔身上并不少见,为此也引发了学界的争论。

那么为什么学界对于王朔和他的创作会出现这样一种两极化的评价呢?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争论与两极化的评价是转型时期不同文学观念的碰撞产生的。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现象也是王朔小说创作中一个悖论的体现,这个悖论就是“出走”与“返乡”的悖论。

具有反叛性的王朔一直在试图“出走”,然而每次“出走”却都无法摆脱对“家乡”在场的确认,这种既解构又依赖的困境一直贯穿于王朔小说创作。

本文选取的小说《看上去很美》,在王朔的整个小说创作中处于一个转折点的位置。

相对于王朔前期的小说,这部小说在学术界引起的关注并不多,已有的研究也大多局限于从“镜像”或“规训”的角度就文本解读文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朔《看上去很美》的蜕变王朔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创作分期,而其创作的分水岭就是《看上去很美》。

1992年后,先后创作了《顽主》、《过把瘾就死》等作品的王朔进入了创作的停滞期,在明显的创作断层之后,王朔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蜕变,从原先油滑而酣畅的痞子文学风格转而变得晦涩艰深,开始对人生和人类的精神状态进行探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创作风格。

【一】具体说来,王朔的创作可以分成两个不同的分期,这两个分期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王朔创作的分期和每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并了解一下每一个分期作品的基本特点。

王朔创作的第一个分期主要是从1984年到1992年,在这个阶段,王朔创作的作品包括了3部长篇小说,21部中篇小说和6篇短篇小说。

在本阶段的创作中,王朔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商业化风格,其写作的题材主要来自于他所能接触到的日常生活,其创作以群体描述为主,擅长使用聚焦风格。

这一阶段王朔的作品也存在一定的风格转变,一开始的时候王朔的创作风格以一般的言情为主,主要代表作品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而后其创作风格渐渐转向以调侃为主,呈现出明显的痞子文学的特色,这个阶段的代表作是《顽主》,再之后王朔渐渐告别调侃,作品的基调变得趋于深沉内敛,这个阶段的代表作有《我是你爸爸》、《过把瘾就死》、《动物凶猛》等。

虽然说,在王朔创作的第一个分期中,其创作风格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其基本格调还是一致的,其创作理念在于反叛传统,通过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诉说来博取读者的眼球,具有明显的商业特色。

王朔创作的第二个分期则是在其1999年创作《看上去很美》开始,直到如今,在这个分期中,王朔的作品以心理小说、哲学思辨为主,尤其是创作的后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自传式叙述方式和个性化纯文学写作风格,主要探索作者精神层面的情感。

除了《看上去很美》以外,这一分期的代表作品还有《死后的世界》、《和我们女儿的谈话》等,其作品创作越来越趋于文学化,不再诉说世间百态,不再贯彻读者至上的原则,而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探索人生终极。

《看上去很美》是王朔创作的第二个分期中的代表作品,同时也是其创作发生蜕变的标志性作品,这部长篇小说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主人公方枪枪和一群孩子在文革初期生活的经历,在教师的心中,方枪枪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方枪枪在始终得不到小红花的过程中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从而展现了一代人在特殊历史阶段的生长经历。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寻根小说,作者王朔通过对童年的回忆来进行内省,展现了一代人的集体无意识,从而进行一代人的生活本源探索,反思社会人文的根源。

【二】小说展现的是相对静态的叙事方式,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叙述过程中人称的变换来感受到文本的人物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

在王朔的早期作品中,在对人物形象的叙述方面,呈现出群体描述的特点,王朔所描写的人物是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在人性方面呈现出较大的共同点,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为例子,其中的人物形象张明呈现出反叛人生的特点,对生活感觉迷茫,采用率性而为的方式来生活,这样的人物在早期的大多数作品中都有呈现,如《浮出海面》中的石岜等,都是如此,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世俗化的影子,展现了痞子文学的特点,这表现了作者对于世俗文学和大众视角的主动靠近。

王朔在描写这些人物的时候其笔触是外在的,主要通过言行来进行描述,但是很少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

但是在《看上去很美》等王朔后期作品中,这种群体描述的叙述方式完全被自传式的叙述所取代,人物形象更为模糊,缺少了群体性,王朔所描写的不再是他者,而是其自己,作者王朔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来对自己的个人生活进行审视,他不需要给人物形象带上面具,他笔下的北京老王其实就是作者自己,是距离王朔内心最近的人物,通过这种自传式的描述,作者和自己笔下的人物浑然一体。

可以看到,在王朔的后期作品中,他的人物形象趋于模糊化,不管是什么身份,是方枪枪还是北京老王,都带着作者自身的特点,他不再描写世态群像,而只是专注于描写自己本身。

事实上,在早期顽主系列中的主人公都是作者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考虑而选择的,这并非作者本身的意图,也不能从中看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探索,而后期《看上去很美》等作品中的北京老王等人,这才是作者内心的写照,作者用自传式的叙述来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

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指的是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采用视角变换等方法可以更好地进行作品描写。

在王朔早期的作品中,他并不太关注叙述视角的问题,一般都采用第三人称内聚式的视角来进行描写,例如其早期代表作之一的《顽主》就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进行描写的,小说围绕着主人公于观、马青、杨重的公司来进行描写,使用了大量的对话,让读者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到整件事情的发展和人物形象身上所体现出的典型性。

但是在《看上去很美》之后,这种叙述视角就发生了变化,由于王朔主要描写的是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的是自传式的描述,所以他自然要使用第一人称来进行描写,除了用第一人称来描写以外,作者还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互交叉的方法来描述。

《看上去很美》这部小说的叙述者我,和作品中难道主人公方枪枪其实是同一个人,但是方枪枪和我却并不是完全融合的。

在文本中,方枪枪是作为被叙述者的形象被我叙述出来的,这使得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我在叙事上的冷静,我在讲述自己,也就是方枪枪的故事的时候,其表现的是一种加工过的情绪和感触,将自己的经历进行陌生化处理,让读者感受到我的冷静和在思想上的成熟。

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展现个性化,描写只有我才能够看到的事物,体现了自传式的叙述,只要是我没有观察到的事物,他都会用据说的方式来描述。

但是在描述自我感受的时候,作者则会用更加细腻而真切的第一人称手法来描述。

如文中出现的梦游情节,在这段情节中,作者用叙述者我凌驾于主人公之上,强调描写了在俯视状态下,主人公在梦里梦外所感受到的一切,用具有压迫性的词汇来描述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为了对主人公方枪枪进行细致的自传式描述,作者还运用了转变人称的方式,将原本的我转变成他,用以真切描写主人公内心的混乱和困惑,通过对他的叙述来体现作者对自我的冷静审视和感知。

这种双面叙述视角,以及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在王朔后期的作品中是很常见的,例如《和我们女儿的谈话》中,也同样出现了老王和我这双面叙述视角。

这样的叙述视角使得小说的构架变得更加复杂,更容易展现作者王朔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探索。

【三】对于纯文学这个概念,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在80年代以后,为了抵制通俗文学的冲击,很多作家再次提出了纯文学这个概念。

王朔的作品变化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他从早期的自觉进行商业化通俗文学创作改变为进行纯文学创作。

在王朔创作的早期,其创作是为了读者而写,如《浮出海面》是为了写给喜欢纯情小说的青年人看的,《顽主》是写给边缘社会的青年人看的,为了适应普通读者的欣赏趣味,他往往使用通俗直白的语言来进行描写。

但是在《看上去很美》之后,王朔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根本性的颠覆变化,他从痞子文学转向进行纯文学创作,不再娱乐读者,而是体现了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反思,他沉浸在个人的独白之中,不再过多考虑读者的阅读期待。

王朔创作的纯文学还体现在他对于审美意象的追求方面,例如《我的千岁寒》中就运用了虎、鹿、月等禅宗常见的意象,将其凝结在现代意象之中,体现了一定的先锋意味。

小说的哲学思辨和理性抒情的特色也比他前期的作品有了明显的增加,由于《看上去很美》是昭示作者自由心态的独白性作品,所以他无需考虑读者的阅读心理,只需要利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可以了,这使得其文字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抒情性,作者用特别的笔触来描写特定历史时期里儿童暴力、性行为和死亡意识等,通过方枪枪递交入队申请书的片段来描写特定历史时期儿童归属感和信仰的形成,通过看电影的片段来描写死亡被儿童作为诗意和崇高的体现。

在《看上去很美》之后的其他一些作品中,这个现象也很显著,如《梦想照进现实》通过导演和演员改剧本的片段描述的实际上是作者在庸俗的现实面前所展现出的无力和茫然,体现了梦想和现实的无情对立。

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生活哲学进行思辨的过程,具有很强的纯文学特点。

王朔的早期作品具有一定反叛传统的精神,他通过对传统文化、政治等的调侃来表现自己打破禁忌、否定精神的创作理念。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王朔的反叛做得并不彻底,他用油滑的语言来削弱了对于传统的反叛,对权威的调侃。

在《顽主》等作品中,王朔通过塑造痞子这样的类型化人物形象来表现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精英知识分子的反叛,而这正是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民众所迫切想要看到的内容。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差距渐渐拉大,这使得很多人看到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这使得很多人开始自觉地嘲讽自己的生活,嘲弄自己的理想,王朔的作品正是为了迎合他们而写的。

但是在《看上去很美》之后,王朔的作品却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体现出了对传统伦理的回归,同时他也开始自己对于人生终极的探索,可能正是由于王朔对反叛传统做得不彻底,这才使得他在重新思索后,有了这样的变化吧。

对于人物形象方面,在《看上去很美》中,王朔开始了自己对父亲形象的重塑,并无任何调侃,而是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描述,通过整洁的军装、笔挺的腰板等语句描写了一个充满整齐的军人的形象。

在小说的内容方面,王朔也不再继续戏谑,而是开始探索人生困境,思索人生终极。

如在《看上去很美》中,王朔借了方枪枪来描写了特定时代下对于人性的扭曲,与其说他是在批判某个特定时代,还不如说他是以审视的态度阐述了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这个时代怀有反思,承担责任。

王朔之所以会从方枪枪的角度来写,也是为了通过儿童的视角,用天真无邪的儿童来体现内容的可信度,让其描写变得更加真诚。

其实,很多王朔后期的作品都体现了这种蜕变,例如在《梦想照进现实》中,王朔直接通过梦想这个意象来展现了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导演和演员的深夜交谈展现了梦想虽然伟大,但是在进入了现实之后,就会变得虚无,这正好体现了人生的无奈和作者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探究。

【四】从《看上去很美》中,可以看出王朔的创作风格有着明显的改变,事实上,他的这种创作风格的改变正体现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起到的重要意义。

王朔创作风格的蜕变体现了王朔在面对文学危机的时候所做的自主探索,展现了他在文学建构中所做的努力。

对于中国人来说,文学自古以来就是起着支撑民族信仰,展现时代精神的作用的,所以自古就有文以载道这样的说法,然而随着新文学的不断发展,文学渐渐地和文化脱离开来,渐渐地摆脱其所承载的道,文学在走向人民的同时,也成为了人民发泄自我,展现自己个性,体现自我满足的一种工具。

陈晓明指出这其实可以看作是文学渐渐趋于绝境的一种表现。

而王朔的蜕变实际上是其在面对这种文学绝境之时所做出的探索和超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