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033746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e.png)
- 137 -《中国医学创新》第18卷 第3期(总第537期)2021年1月 经验交流 Jingyanjiaoliu*基金项目:新余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3099524)①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 新余 338000通信作者:黄忠忠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黄忠忠① 欧阳红① 胡永梅① 高阳① 肖琼①【摘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检查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先后行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及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观察MB-MCA 的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80例病例中,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检出MB-MCA 34例,64处,检出率42.5%。
冠脉造影检查出MB-MCA 32例,57处,检出率40.0%。
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共同显示53处MB-MCA 一致,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检出MB-MCA 的准确度为93.0%(53/57)。
结论:64排螺旋CT 冠脉成像检查可作为诊断MB-MCA 的一项简便、有效且无创的检查,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 心肌桥 壁间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Diagnostic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in Myocardial Bridge and Muralcoronary Artery/HUANG Zhongzhong, OUYANG Hong, HU Yongmei, GAO Yang, XIAO Qio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1, 18(03): 137-13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myocardial bridge and muralcoronary artery (MB-MCA). Method: The clinical imaging data of 80 patients who undergoing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MB-MCA was observed. Result: Among 80 cases in our series, 34 cases of MB-MCA were detected by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64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42.5%. 32 cases of MB-MCA were detect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57 cases, the detection rate was 40.0%.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53 cases of MB-MCA consist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was selected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ccuracy of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detecting MB-MCA was 93.0% (53/57). Conclusion: 64-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can be used as a simple, effective, and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MB-MCA, which has a certain valu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ralcoronary artery Myocardial bridge Coronary angiography Spiral CT 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First-author ’s address: The People ’s Hospital of Xinyu City, Xinyu 338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1.03.033 通常情况下,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大多穿行于心外膜的脂肪层中,但当出现先天发育异常时,部分冠状动脉不在穿行于心外膜脂肪层中,而走形于心肌纤维中,该段冠状动脉血管则被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coronary artery,MCA),而覆盖在该段冠状动脉上的形似桥状的心肌纤维束则被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
心肌桥与运动员选材
![心肌桥与运动员选材](https://img.taocdn.com/s3/m/ceb5186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e.png)
心肌桥与运动员选材胡柏平;刘旭娇【摘要】通过阐释心肌桥的形态结构和运动员心脏的特点,分析了心肌桥可能引起急性冠脉综合症、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尤其是在运动情况下,心肌缺氧缺血等情况会较为明显.而心律失常在长期从事严格运动训练的运动员中时有发生.研究认为,在运动员选材中应将心肌桥的检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对运动员选材的成功率有一定的帮助.【期刊名称】《体育研究与教育》【年(卷),期】2014(029)004【总页数】4页(P110-113)【关键词】心肌桥;运动员心脏;心律失常;运动员选材【作者】胡柏平;刘旭娇【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1 心肌桥概述冠状动脉是心脏血液供应的唯一来源,通常位于心外膜下心肌表面。
[1]冠状动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行走于心肌纤维中,这段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被覆在心肌桥下的这一段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最频繁的出现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近、中1/3的部位,其长度为4mm~40mm不等,深度在1mm~10mm 之间。
[2]在同一段冠状动脉上或不同的冠状动脉分支上,心肌桥可能出现单个或多个。
[3,4]病理学上心肌桥的检出率差异较大,在15%~85%,血管造影诊断其发生率在0.5%~2.5%。
[5]冠状动脉这种结构上的变异引发功能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张国辉等[6]对16位心肌桥患者进行多普勒检查后发现,其壁冠状动脉段的多普勒频谱血流图出现指尖样的特征性现象,即在心肌舒张早期血流速度迅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又迅速下降。
在舒张中、晚期血流速度相对稳定,而在紧接着的心肌收缩时,由于受到心肌的挤压血流再次下降,在壁冠状动脉近端甚至出现倒流现象。
通常认为心肌桥是冠状动脉先天的良性变异,但不断有报道指出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纤维化甚至猝死有关。
多数研究者认为,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和其远端有着保护效应,使其较少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心肌桥会较多累及壁冠状动脉近端。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现状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290e0c433d4b14e8524682b.png)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临床诊疗现状1 心肌桥的定义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通常均走行于心脏外膜的脂肪组织中,但有时冠状动脉的一部分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脏心肌表面,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心肌桥,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或隧道型冠状动脉。
早在1922年Grainicianu首先报道心肌桥的存在,但直到1960年,Potmanu和Iwig[1]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在活体从影像学上第一次报告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于心脏收缩期出现短暂的闭塞—收缩期狭窄或挤牛奶样现象(milkingeffect),并首次引入了“心肌桥”这一概念。
2 心肌桥的特点心肌桥大多数发生在左前降支(LAD),多位于冠脉近中1/3处,距左冠状动脉开口约3 cm~4.5 cm,也有的发生在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右冠状动脉肌桥也有报道。
Ferreire等将心肌桥分为表浅型和纵深型,前者较常见,约占75.6%。
心肌桥多见于男性,约占87%~89%。
心肌桥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发生率与检验方法不同,如尸检及冠脉造影中检出率分别为15%~85%和0.5%~2.5%[2]。
冠脉造影心肌桥发现率依赖于心肌桥的长度,而造影仅观察深部心肌桥,浅部心肌桥不易发现。
早在1976年,Nobel等[3]根据壁冠状动脉“挤牛奶样”的严重程度将心肌桥分为三级:一级狭窄70%。
3 心肌桥的临床意义及发病机制大部分人无症状,而一部分人症状特别明显。
后期随着心肌桥研究的深入,有关心肌桥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猝死的病例屡见报道。
国内有报道[4],21岁青年因心肌桥致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肌桥如在收缩期间受压迫,轻者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很小,临床症状不多,如心肌桥较深、较长、较厚,可以在收缩期发现明显扭曲,在心率增快时更明显,能够导致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受损,引起血小板聚集,诱发冠脉痉挛,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进一步导致心肌灌注不足,严重者可出现猝死。
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8d850e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f.png)
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马润磊;黄海青;朱敬荣【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hilps brilliance 64排128层CT对150例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观察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与回旋支(LCX)分支的夹角、斑块到LAD与LCX分支的距离,分析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结果:150例患者左冠状动脉LAD与LCX分支夹角平均为(85.2±6.5)°,有斑块患者左冠状动脉分支角度平均为(92.2±9.7)°,无斑块者左冠状动脉分支角度平均为(79.3±8.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D斑块与左冠状动脉分叉处距离平均(13.5±3.2)mm,Sperarmen相关分析显示LAD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存在负相关(r=-0.436,P<0.05),LCX斑块与分叉处距离平均(4.5±0.4) mm,Sperarmen相关分析显示LCX分叉角度与斑块距分叉处的距离之间无相关性(r=-0.212,P>0.05).结论:左冠状动脉分叉角度与左冠状动脉斑块间存在密切关系.【期刊名称】《贵阳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9)005【总页数】3页(P749-750,753)【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造影术【作者】马润磊;黄海青;朱敬荣【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3;江苏省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R543.3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痉挛,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破裂及出血是冠心病急症发病的主要原因[1]。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多层螺旋CT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2f643a10661ed9ad51f30b.png)
作者简介 : 顾玲玲 ( , 女, 上海市人 , 学士 , 住院医师 。 1 9 8 0- ) 通信作者 : 刘士远 。
( 上海长征医院影像科 , 上海 2 ) 0 0 0 0 3 : / D O I 1 0.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2-1 6 7 1. 2 0 1 2. 1 1. 0 3 4 j 中图分类号 : ( ) R 3 2 2. 1; R 8 1 4. 4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1 6 7 1 2 0 1 2 1 1-1 7 9 1-0 3
尤其是 6 T 技术的进步 , 4层以上 C T 已使 随着 C 冠状动脉 C 其空间分辨 TA 逐渐成熟并成为常规应用 , 率和时间分辨率 的 提 高 也 推 进 诊 断 向 更 细 、 更准确方 向发展 。2 壁冠状 0 0 4年1 6层 C T 首次报道了心肌 桥 动脉 , 但由于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的限制 , 当时壁 冠状动 脉 的 整 体 形 态 功 能 特 点 没 有 提 及 。 如 今 宝 石 双源 C C T、 2 5 6层 C T、 T、 6 4 0层等后6 4层 C T 的面 世, 克服了许多影响图像质量的限制 , 可以清楚地显示 壁冠状动脉的形态甚至功能特点 。 近年来陆续有些关 于心肌桥 壁冠 状 动 脉 的 研 究 报 道 , 对 它 的 详 细 分 型、 诊断标准 、 功能 特 点 以 及 临 床 意 义 等 都 有 待 更 加 深 入 的研究 。
文献报道壁冠状动脉由于受其表面的心肌束或纤维结缔组织等固定处于相对固定状态而其邻近血管段却相对自由心肌收缩时壁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较邻近血管高血流对邻近血管的冲击力增加这与邻近血管形态学上倾向于成角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实用放射学杂志 2 , 0 1 2年1 1 月第 2 8 卷第 1 1 期 JP r a c tR a d i o l N o v . 2 0 1 2, V o l . 2 8,N o . 1 1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治疗进展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4f76c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3.png)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治疗进展甘义荣;谢定雄;周栋;王延震;寇宗科;魏玲【摘要】目的: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的一种先天畸形,对心肌桥研究的道路可谓曲折,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检查手段的不断更新,治疗理念的不断进步,使我们对心肌桥有了越来越清楚的认识,我们主要争对目前心肌桥的不同治疗方式及其优缺点的分析归纳如下。
【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265-267)【关键词】心肌桥;进展【作者】甘义荣;谢定雄;周栋;王延震;寇宗科;魏玲【作者单位】73000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血管外科;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730000 甘肃兰州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血管外科;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730050 甘肃兰州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脉走形异常,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纤维内,这段心肌纤维称为冠状动脉心肌桥,简称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
最早在1737年由Rayman提到,1920年Grainicanu发现这一现象,但直到1960年,Potmanu和Iwig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第一次报告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挤牛奶样现象(milking effect),正式提出了“心肌桥”的概念。
心肌桥的发生率有很多的报道,尸解检出率为15%~85%[1],选择性冠状动脉影的检出率仅为0.5%~16.0%[2]。
这种巨大的差异出现是因为:①大多数心肌桥没有出现明显症状,从而失去了检出机会;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有创侵入操作、费用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存在,患者对其接受有一定的难度,暂不作为普查项目。
Ferreira等[3]将心肌桥分成2型,“表浅型”(心肌的厚度一般不超过2mm)和“纵深型”(心肌厚度大于2mm,位于较深的心肌当中)。
纵深型较表浅型少见,覆盖其上的肌束更长,心肌桥组织更厚也是患者常出现心绞痛等不适症状的原因之一。
心肌桥与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案例2例
![心肌桥与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案例2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9d031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a.png)
心肌桥与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案例2例颜峰平;陈圆圆;杨庆春【期刊名称】《中国司法鉴定》【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2页(P106-107)【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心肌桥;死亡原因【作者】颜峰平;陈圆圆;杨庆春【作者单位】赣南医学院法医学系,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法医学系,江西赣州341000;赣南医学院法医学系,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41.1 案例11.1.1 简要案情死者,男,27岁,某天早上被发现死于所睡的房间内。
1.1.2 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见营养、发育正常,面部皮肤呈暗红色,口唇黏膜发绀,双手指甲床重度发绀,尸斑颜色深,位于尸背未受压处,尸表皮肤未见损伤痕迹。
解剖检验见心脏质重300 g,左心室室壁厚1.2 cm,右心室室壁厚0.3 cm,心肌切面未见瘢痕改变,冠状动脉开口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部分包埋于心外膜下的心肌中(距离冠脉开口约3.0 cm,包埋的长度约2.0 cm);其余体内脏器呈暗红色、淤血状,未见损伤改变。
组织病理学检验见壁冠状动脉周围心肌纤维萎缩,部分心肌呈灶性溶解,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部分心肌嗜伊红染色增强;冠脉各分支未见粥样硬化改变;其余多脏器淤血、水肿。
在死者的胃内容物中未检出常见毒物及其代谢物成分。
1.1.3 鉴定意见死者符合冠状动脉心肌桥致心源性猝死。
1.2 案例21.2.1 简要案情死者,男,38岁,做工时被工友发现突然倒地,急送当地诊所救治,抢救无效死亡,整个过程约1h。
1.2.2 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见死者口唇黏膜发绀,双手指甲床重度发绀,尸斑呈暗红色,位于尸背未受压处、额面部,四肢见散在皮肤擦挫伤(符合倒地所致),未见其他损伤改变。
解剖检验见心脏质重400 g,左心室壁厚1.3 cm,右心室厚0.3 cm,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始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II-III级,部分冠脉走行于心外膜下的心肌内;其他体内脏器未见异常。
应用冠状动脉CTA和计算流体力学无创性评价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应用冠状动脉CTA和计算流体力学无创性评价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a6950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5.png)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冠脉CT血管成像(CTA)和计算流体力学无创性评价心肌桥对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 FFRCT)和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 , WSS)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
中山医院行冠脉CTA检查发现的左前降支心肌桥患者50例,根据心肌桥深度分为浅表组(" = 25)和深在组(" = 25),并选取
25例CTA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心肌桥解剖特征、FFRCT值及WSS值的差异。根据FFRCT值将50例心肌桥患者分
为FFRCT正常($0. 8)组(=24)和FFRCT异常('0.)组("=26):比较2组临床症状、心肌桥解剖特征、WSS值的差异。
396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1 # Vol. 28 # No. 3 中国临床医学 2021 年 6 月 第 28 卷 第 3 期
DOI:10. 12025/j. issn 1008-635& 2021. 20210278
.论 著.
应用冠状动脉CTA和计算流体力学无创性评价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
LU Yi-han12#YU Meng-meng12#ZENG Meng-Du12#ZHOU Guo-feng12" 1.DepartmentofRadiology#ZhongDhanHoDpital#FudanUniverDity#Shanghai200032#China 2.ShanghaiInDtituteofMedicalImaging#Shanghai200032#China
心肌桥ppt课件
![心肌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e8d15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4f.png)
• a 厚度
b 长度(CPR上 调整曲面测量)
理论上MCA的长度等于MB的长 度
3.收缩期MCA狭窄程度的测量与计算(临床意义较大)
舒张期(75%R-R)
收缩期(30%R-R) 测量(MB最厚处管径)
• 根据文献计算公式采用:MCA收缩期狭窄 率=(舒张期管径-收缩期管径)/舒张期 管径×100 % ;
• 注:CPR软件中,收缩期、舒张期管径的测 量应尽量在相同的曲面和相同的窗宽窗位下 进行,以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
4D电影模式观察MB-MCA在整个心动周期中的改变
4.观察MB-MCA近端、远端管腔形态、是否合并
软、硬斑块及狭窄情况
•
CPR
VR
• 双源CT的时间分辨力( 83ms) 已经提高到可以进行不依赖于心率的
(2)测量MB的长度及厚度;根据文献报道 大部分(75%)的MCA是被部分包埋的, 因此本研究为了结果的准确性,只测量那些 完全包埋MCA的MB的厚度。所有的厚度及 长度资料均在舒张期测得。
(3)MCA狭窄程度测量与计算:为了结果的客 观性与准确性,在被完全包埋的MB病例中, 那些由于各种因素图像质量欠佳的病例被排除, 只有那些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均显示较清晰的M B病例参与MB与MCA相关性的研究,将这些病 例的数据以每隔5%R-R间期将整个心动周期分 成20期重建,分别测量每一期MB最厚处的MC A的管径,绘制每个病例的管径-时间变化曲线, 找出MCA管径最大和最小处的显示期相,计算 MCA收缩期的狭窄程度,并总结其期相显示规 律。
• 收缩期
舒张期
• 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可以评价心肌桥患 者壁冠状动脉处血流在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 特点, Ge等发现大约有87%的心肌桥患者在 舒张早期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加速, 形成一突出 的峰,舒张中期血流速度快速下降,随后下降速 度减慢,当收缩期一开始,血流速度再次迅速下 降,并于心肌桥近段出现逆向血流,呈“指尖 样现象( finger-tip phenomenon) 。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https://img.taocdn.com/s3/m/61f12db2f121dd36a32d82e6.png)
心脏收缩时,心肌桥压迫壁冠状动脉使其管腔进一步狭 窄。 心肌桥越长越厚、心肌纤维与血管成角越大,壁冠状动 脉狭窄越重,其远端心肌缺血越重,甚至心肌梗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肌桥报告需评估:
1、心肌桥的位置、形态、厚度。 2、壁冠状动脉两端的成角情况。 3、壁冠状动脉的长度、狭窄度。 4、心肌桥与粥样硬化的关系。
• 壁冠状动脉的长度:血管被心肌包绕的层数×间 隔(1mm)(轴位像)。 • 壁冠状动脉两端的成角情况:当壁冠状动脉近段 或远段血管显示平直或平滑弧形,判断为血管平滑, 出现可测量角度时,判断为近或(和) 远端成角。
• 壁冠状动脉的狭窄度: ①较近心端; ② 较远心端 • 轻度狭窄<50% 中度狭窄50%-75% 重度狭窄 >75%) • 近段易继发动脉粥样硬化; 壁冠状动脉及其远段冠脉不易产生动脉粥样硬化。
心肌桥应加以重视
1、对无心肌缺血相关症状者无需治疗,但须平时对 症加以注意(如避免剧烈运动,常被药物应急),做 到定期随访动态观察,对工作、生活基本无影响。
2、对心肌桥患者中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等症状的,经药物-介入治疗-手术等治疗手段,目前 认为,心肌桥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 (肥厚型心肌病的儿童患者若同时存在心肌桥,则5 年生存率较低,约67%。)
• 一般认为心肌桥压迫性狭窄超过40%可出现胸闷、 胸痛等心绞痛症状。
而且MB 患者在静息状况下多无明显心肌缺血症状, 在心动过速或运动时,症状加重,甚至可出现急性缺 血事件 。 • 201铊(201Tl)运动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静脉窦起搏代 谢产物均显示有心肌缺血大多数冠状动脉灌注是在舒 张期。
Klues等发现MB-MCA血流动力学特点:周期性收缩期 血管压缩,伴有局部峰压,舒张期直径持续减少, 血流 速度增快, 血流衰减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
冠状动脉心肌桥
![冠状动脉心肌桥](https://img.taocdn.com/s3/m/512e51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b.png)
内科治疗 介入治疗 外科治疗
治疗
内科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
可降低心收缩力,减轻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压迫, 降低心律,延长舒张期,从而改善心肌血供。 (心率>130次/分),同时此病人应避免大负 荷运动以防止心率过快,收缩期/舒张期时间之 比提高,加重心肌桥对冠状动脉的血流影响
小结
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的一种先天性异常 主要是心脏收缩时压迫冠脉造成心肌缺血 大多没有症状,由尸检发现,有些可出现心绞痛、
心律失常等症状 冠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 主要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行冠脉支架植入或外科
肌桥切断松解、搭桥手术 一般认为是良性病变,预后良好
解剖与病理生理
B Mb远段也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 肌桥对收缩期的血流控制而处于低压状态,因而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很低
解剖与病理生理
C Mb近段冠状动脉却常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超生检测mb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检出率高达86%, mb近段压力增高和涡流损伤 血管内皮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mb近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成正相关。 另mb近段冠状动脉内血流与内膜之间的剪切应 力降低,导致血管内皮释放no合成酶、内皮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等血管活性物质增加有关
另外还有CT冠状动脉造影(CTA)、血管内超声 (IVUS)。
诊断:CTA
上图为右前斜位,有收 缩期狭窄(箭头处)影 响远端第二对角支(星 号处)。下图为左前斜 位像,最大限度投射右 室心内膜下动脉心肌内 走向。箭头显示动脉逐 渐下降(进入肌层)和 升高(复出)现象,星 号标示远端分支,Ao 表示主动脉
严重心肌桥导致心电图T波改变1例
![严重心肌桥导致心电图T波改变1例](https://img.taocdn.com/s3/m/618944ed376baf1ffd4fad1e.png)
严重心肌桥导致心电图T波改变1例[关键词]心肌桥;心电图;T波改变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39岁,因“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2天”入院。
患者于2天前于健康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无胸闷胸痛,无头晕晕厥,无发热、咳嗽咳痰等,为进一步检查,收住入院。
有吸烟史20年,每日1包,既往无特殊病史,无疾病家族史。
入院体检:T 36.6℃,BP 154/92m mHg,R 20次/分,神志清晰,精神可,口唇无发绀,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率88次/分,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无殊。
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左室外膜高电压,T波改变(Ⅱ导联低平,I、aVL、V4-6导联倒置)。
入院后查血常规、生化、甲状腺功能、肿瘤标记物、HbA1c、凝血功能等基本正常。
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偏大(前后径 4.0cm),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择日行冠状动脉造影(图2a、b)示:左主干未见显著狭窄;前降支中段长心肌桥,最重处收缩期狭窄90%,对角支开口狭窄30~40%;回旋支和右冠未见明显狭窄。
左室造影未见明显异常。
临床诊断:1.冠状动脉心肌桥(重度);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一日一次、地尔硫鸜15mg一日三次口服,三日后复查心电图(图3)提示T波改变较前明显好转。
2 讨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是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后天因素如心脏移植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也有发现。
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走行在心肌内,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B)。
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单发或多发,可位于同一或不同冠状动脉,常见于前降支,亦有位于后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1]。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仍是检出心肌桥的金标准。
其诊断标准为某一冠状动脉收缩期明显狭窄(可呈线状、串珠状狭窄或显影不清或显影中断),而舒张期管径明显好转或基本正常,显影清晰,称为挤奶效应(milking effect)。
心肌桥的解剖学特征和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心肌桥的解剖学特征和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90978c705087632311212c2.png)
心 肌 桥 的 解 剖 学 特 征 和 粥 样 硬 化 的 关 系探 讨
陈 姣 , 定凤 彭
( 汉市普 爱 医院 , 汉 4 03 ) 武 武 303
摘要: 目的 研 究 心 肌 桥 ( ) MB 的解 剖 学 结 构 和 冠 状 血 管 粥 样 硬 化 的关 系 。方 法 M B组 为 2 0例 经 解 剖 证 实 0
学 特征 和冠 状血 管粥 样硬 化发 生 的关 系和 可能机 制
进行 了研究 。 1 资 料 与方 法
据 MB的最 大长 度不 同将 M B分为 3组 : m组 、 <1c
1 1 临床资 料 .
本研 究对 象 为成人 尸体 心脏 标 本 ,
1 m 组 、 2 5e 组 o ~2c > . m
6】
布经 统计 学 比较 无 明显 差 别 。将 整 条 的 L D连 同 A 周 围 的脂 肪 和肌 肉从 冠 状 动脉 人 口到 心 尖 取 出 , 甲
山东 医药 2 1 0 2年第 5 2卷第 3 2期 00 .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结 果
2 1 MB下 冠 状 血 管 不 同位 置 血 管 粥 样 硬 化 发 生 . 指数 比较 在 MB组 中 ,5 10例 有 1条 MB( 5 ) 7% , 4 5例有 2条 MB 2 . % ) 5例有 3条 MB 2 5 ) (25 , ( .% , 根据 冠状 血 管 与 MB的 关 系 可 分 为 MB近 端 血 管 、 MB段 下血 管和 MB段远 端血 管 , 粥样 硬化 指数 分 其
本研究第 1 次从 病 理角 度分 析 了 MB解 剖结 构 和粥样硬化 的关系 , 结果发现 MB解 剖结构 上 的特征
冠状动脉心肌桥合并近端狭窄病变的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心肌桥合并近端狭窄病变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5ed78d8453610661fd9f4c3.png)
端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78.8%患者无症状,仅约
9.1%患者表现为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12.1%患者表现为不
稳定型心绞痛[19]。
当然,IVUS 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检查可能会更精准地发现肌
桥前的轻微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斑块侵蚀,或存在局部的
血管内皮异常[34-35]。
综合目前研究,心肌桥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原因包括:
(1)随年龄增大、高血压病等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及肌桥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进展,从而使心肌血流供需关系发生进一步恶化;(2)左心室肥厚的进展加重心肌桥的压迫作用,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储备降低;(3)冠状动脉痉挛、微血管功能障碍或内皮功能异常合并存在;(4)心肌桥近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心肌桥压迫产生协同作用;(5)心肌桥节段冠状动脉负性重
构。
所有以上因素不同程度参与心肌缺血的发生(图2)。
早期晚期
A D
B E 图1 左前降支心肌桥相关部位剪切力的分布
心肌桥近端低剪切力区域心肌桥远端低剪切力区域心肌桥节段高剪切力区域第一对角支高剪切力
低图3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超声显示典型的指尖现象 A.正常冠状动脉血流模式;B.指尖现象: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在舒张早期突然加速,舒张中期迅速回落,然后出现持续的舒张中晚期的速度平台A B 图4 心肌桥远端的冠状动脉内血流动力学测量[测量心肌桥远端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蓝色)、近端压力(红色)和心肌桥远端压力(黄色)] A. 腺苷负荷后测血流储备分数0.83,平均峰值血流速度28 cm/s ,心率96次/分;B. 多巴胺负A B。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价值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a35c1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c.png)
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价值发布时间:2023-06-15T00:20:20.716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2月4期作者:薛雅东徐鹏通讯作者[导读]冠状动脉CTA诊断心肌桥的价值薛雅东徐鹏通讯作者(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黑龙江佳木斯154003)摘要:近年大量研究表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是诊断心肌桥的最常用的方法。
综合近年相关文献,心肌桥CTA诊断价值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能够立体的显示冠状动脉以及周围心肌的解剖关系;显示心肌桥的厚度和长度;清晰的显示出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冠状动脉的管腔的狭窄特点;CTA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性、费用低等优势, 患者的接受程度更高。
关键词:心肌桥;CT血管造影后处理;冠状动脉造影前言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疾病, 患者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在心脏表面外膜下的脂肪或者深层走行, 随着冠状动脉的发育, 浅层心肌会逐渐覆盖主干与分支的某些节段, 导致冠状动脉在心肌内部走行, 而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则是心肌桥[1]。
近年来,与心肌桥相关的一系列临床事件的发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心肌桥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是临床的主要工作,对于影像科而言,心肌桥的影像诊断方式是临床值得推荐的辅助诊断手段,而心肌桥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风险评估以及心肌桥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善,值得深入研究。
正文1.心肌桥的临床表现:心肌桥的临床表现与心肌桥的长度、肌束厚度、收缩期肌桥对隧道动脉的压缩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冠脉痉挛等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表浅型心肌桥一般无明显症状。
纵深型心肌桥由于其压迫影响了冠脉舒张期供血,可能出现体力活动时心肌缺血症状,如伴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血管痉挛时,症状会更加明显 [2] 。
2.心肌桥的诊断方式:2.1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心肌桥CAG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为“收缩期压迫导致的狭窄”,即冠脉在收缩期出现明显狭窄,而在舒张期狭窄消失。
冠状动脉心肌桥手术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研究
![冠状动脉心肌桥手术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498bb6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3.png)
DOI:10.16662/ki.1674-0742.2021.35.088冠状动脉心肌桥手术治疗前后临床效果研究甘义荣1,魏玲2,杨莉3,冒锐1,寇宗科1,关玲莹4,李炯1,梁天香1,王延震1,谢定雄11.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50;2.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甘肃兰州730050;3.甘肃省中医院心内科,甘肃兰州730050;4.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甘肃兰州730050[摘要]目的研究手术治疗心肌桥前后心功能变化、心绞痛发生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等判断手术治疗心肌桥的可行性。
方法便利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收住甘肃省心血管病研究所行手术治疗心肌桥患者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比术前术后心绞痛发生、心电图变化、心肌梗死及心功能的改变情况。
结果5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心绞痛发作48例(82.76%),术后心绞痛复发2例(3.45%),术后心绞痛缓解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81, P<0.001);15例术前心电图有改变,术后9例心电图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1,P=0.169);术前2例发生心肌梗死,术后无心肌梗死发生,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35,P=0.154);术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5,P<0.001),且术后左室长径明显少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4,P=0.001)。
结论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心肌桥患者心绞痛并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心肌桥;心绞痛;心功能[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21)12(b)-0088-04Study on Clinical Effect of Coronary Artery Myocardial Bridge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GAN Yirong1,WEI Ling2,YANG Li3,MAO Rui1,KOU Zongke1,GUAN Lingying4,LI Jiong1,LIANG Tianxiang1,WANG Yanzhen1,XIE Dingxiong11.Gansu 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Lanzhou,Gansu Province,730050China;2.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La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Lanzhou,Gansu Province,730050China;3.Department of Cardiclogy,Gansu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anzhou,Gansu Province,730050China;4Operating Room,Lan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Lanzhou,Gansu Province,73005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feasibility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bridge,such as changes in cardiac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bridge,the occurrence of angina pectoris,and changes in electrocardiogram.Methods From January2017to February2020,58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bridge treated by Gansu 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occurrence of angina pectoris,ECG chang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changes in cardiac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Results All58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operated on.48cases(82.76%)had preoperative angina pectoris,and2cases(3.45%)had recurrence of angina pectoris,the relief of angina pectoris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4.381,P<0.001);the electrocardiogram of15cases changed before operation,and the electrocardiogram of9cases changed after operation,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1.891,P=0.169). Myocardial infarction occurred in2cases before operation,no myocardial infarction occurred after operation,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χ2=2.035,P=0.154).The postoperativ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surgery,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785,P< 0.001),and the postoperative left ventricular long diameter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before surgery,the difference was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544,P=0.001).ConclusionSurgical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ngina pectorisand improve heart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bridge.[Key words]Myocardial bridge;Angina pectoris;Heartfunction[基金项目]2017年度兰州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207-Z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