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有感

合集下载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确定位置》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确定位置》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这次的教学主题是《确定位置》,是关于空间定位的内容。

经过本次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一些反思和收获。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点。

我提前查阅了相关的教学资料,选择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来引入课堂。

我使用了图片和课件来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空间定位的重要性。

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巩固所学知识。

这些教学设计都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好评,我觉得这些都是我本次教学成功的关键。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我发现,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实物的展示,学生更容易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

在这次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鸟,用手势演示鸟儿飞翔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方向感和位置感的作用。

这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度更高,学习内容更容易消化。

此外,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设计了小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共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学习。

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较差,缺乏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培养,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提升。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的教学,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些反思和收获。

我发现,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次反思,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我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经验。

打造生机盎然的数学课堂——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段赏析

打造生机盎然的数学课堂——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段赏析
笑)
中,又为教师快捷 了解学生对所提 问
题 的知 晓程 度做 了铺垫 。 “ 多有洞察 力 呀 !” “ 好 家伙 , 这 个 问题 看 出来 了 , 太 厉 害 了 !“ 我要 考考 你们 的眼 力 , 狠狠 地 给我 猜 , 你 们 觉得 哪一 个 可能 是张
师: “ 真会的” 该怎样举手?( 学生
取 几个 教学 片段 与大 家共 赏 。
亦 师 亦 友 — — 让 学 生 言
无 不 尽
了学生 ,学生 从 中体会 到 张老 师 的友
师: 你们 是五 年级 的 学 生 了嘛 , 我 看 到你们 就 感 觉特别 亲切 ,知 道 为什
么吗?
善、 尊重、 欣 赏, 感 受 到 张 老 师 既是 老
高举 手 )
师: 聪 明 !这就 叫悟 性 。很 遗 憾在

目圈张 老 师 以 “ 会 举 手 吗 ” 这 一
生1 : 从 下 往 上 第 4排 , 从 左往 右
看似 不 起 眼的 简单话 题 导入 ,与 学 生 交流 , 既快 速 拉近 了师 生 间的距 离 , 引 领 学 生轻 松 、积 极地 参 与到 教 学活 动
师: 张 老 师 儿 子 的位 置在 这 个平
面 图 上 可 以 用 这样 的 数 组 成 的 数 对
可能 是 张老 师的 儿子 。猜 对 猜错 我 都 送一 个 大拇 指 ( 老 师 竖起 了一 个 大拇
指) ( 生争 相 以“ 真会 的” 举手 姿 势 向老
师示意 )
师: 知 道 我 姓 什 么 的 同学 请 举 手
妙招 ( 教师边做不同的举手姿势边与 学生交流 , 学生在哄 笑声 中知道 “ 真
会” 时的 举手 姿势 )

2023年观摩小学数学优质课心得体会(8篇)_1

2023年观摩小学数学优质课心得体会(8篇)_1

2023年观摩小学数学优质课心得体会(8篇)观摩小学数学优质课心得体会1我是一个农村小学的教师,今年9月24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在风景如画的遵义市行政中心举行的贵州省第二十五届小学数学学科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

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

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________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

如毕节市实验小学王刚老师讲《排队等候问题》用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学生接水的问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比如:毕节地区赫章县白果镇中心小学张瑜老师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

读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有感

读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有感

读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有感
读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课堂实录有感
2014、11 读了张老师的这一课堂实录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开课不久就直接给出了数对(4,2),这是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那么这样没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索的新知可以直接告诉吗?
读完这篇课堂实录我发现,其实张老师只是轻轻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范例数对,与其说是直接告诉学生新知,还不如说这是张老师给学生提供的质疑,探究的主题。

学生从这样单一的两个数开始对这两个数的具体意义产生了诸多疑问,组内通过激烈的讨论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继而张老师又告诉了一个数对和一个孩子匹配,让学生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去讨论、感受、理解数对中两个数的具体意义。

很块学生在讨论、汇报、补充这样的过程中,有了思想的碰撞,在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倾听中探究除了数对的一定规则。

在充分理解了数对中数的意义后张老师有将数对回归生活,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不同的数对表示位置的实例,并发现了数对不只用数字表示一种,也不是只有两个数组成数对一种。

纵观这节课,张老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不断经历质疑、探究,对学生自己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看似直接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但真实地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的探究之旅。

看了这么多节课堂实录,我想,在课堂上专家们的提问,总能从学生那里得到需要的答案,而且是非常准确的答案。

除了专家的提问非常精准之外,还有什么秘诀呢?也许在以后的学习和思考中我会也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1 / 11 / 1。

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心得体会小学数学名师观摩课《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心得体会张齐华老师,之前听同事说过这个名字,我也百度了,他被称为“数学王子”,听过他的课和报告之后才知道这个称呼他受之无愧。

《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简约大气的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彰显出其教学的智慧,折射出其深刻的教学思想。

课前张老师先说了一下课堂要求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不拖沓,然后就进入课堂:一、探索与发现情境:茫茫大海中一艘航行中的船只遇到故障,救援人员最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出示方位图,有灯塔,船和东西南北方向,找个别孩子说自己的见解)如果你是救援人员,你能否结合图中灯塔的位置,准确描述遇险船只的具体位置?学习任务:四人小组,每组有一张“确定位置”学习单,在图中画一画,量一量,你能想办法描述出,船在灯塔的什么位置么?(学习单上多了一个长度单位)。

比一比哪个小组能精准的描述船的位置。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合作之后,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自己小组的成果(有用数对的,有只用方向不用距离的,有只用距离不用方向的等等不同的情况),让学生观察,这样对么?好么?有想法么?有建议么?大家共同找出优点和缺点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理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抓住几个:观测点、基准、角度、距离),肯定每个学生的想法,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知识。

听张齐华老师有感

听张齐华老师有感

听《中国教育梦—-全国教师教育活动》课有感胡宗然周日一天,我亲临名师课堂会场,真是美美的饱餐了一顿教学盛宴,感觉自己收获颇丰。

特别是张齐华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听完他的课之后才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完美、精湛,同样对比之下,才知道自己的课是多么的青涩。

张老师对课的追求实在是太完美了,但是完美的同时却是那么让人刚到放松。

幽默的语言,亲切的笑容,精巧的设计实每一处都是那么引入注目。

昨天,他讲的是《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同时对我们泰安张云老师的课做了简单的讲评。

刚一开始就觉得张老师真的是与众不同,深深地吸引着我,张老师的课堂中老师是那么的潇洒,学生也是那么的轻松,总觉得他是游刃有余。

特别是教给学生举手的细节,更是让学生还没上课就完全进入了一个完全放松又非常兴奋的状态。

轻易的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而“高手就是这样,以不变应万变”看似很随意的一句话,是那么富有哲理,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真正的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整堂课中,师生中时刻充盈着那种亲切融洽的气息,令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张老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这些语言随时随处可见,贯穿了整节课。

“高手”“绝对是高手”“真不错!” “你知道的可真多!”“说的真好啊!”等等。

这些听来随意的语言,但老师的评价却是适宜和到位的,但这些看似平凡的语言,这种评价艺术并非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却在学生的心里却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

第二环节中教师动手操作,学生用字母算式表示出这个过程。

看似简单的a +5= a +5,却让学生惊讶不已,他们认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老师说他们是不一样的,全班级的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更加引起学生的深思。

左边的a是指存钱罐a元,5是指钱罐5元,左边是算式,右边是结果。

通过读法的不同,深刻的让学生感受到字母算式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

在讲字母式还表示数量及关系时,张老师出示问号头像,他的年龄是:(出示X-1)让学生猜是谁,有的学生猜是你弟弟,老师看上去随意问一句为什么不是哥哥呢?让学生说说理由,看上去随意但是紧扣主题。

听“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授课有感

听“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授课有感

听“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授课有感“晋江市名师课堂第十七期活动”于8月24日在晋江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观摩了被誉为“数学王子”的张齐华老师的《平均数》及其报告《让课堂充满活力的秘密》。

张齐华老师绝妙的设计、睿智风趣的评价、真诚大方的鼓励、恰到好处的引导、必要的拓展与提升,以及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听了他的课,我才知道了数学课堂原来可以如此的美丽,他的课至今让我意犹味尽。

张齐华老师在授课《平均数》时首先以“1分钟投篮挑战赛”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平均数的“代表性”的理解:是用一次投篮投中的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还是用几次投篮中的某一次投中个数来代表整体水平呢?抑或是用几次投篮的总数来代表整体水平呢?这体现了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核心,让学生凭直觉体验平均数的“代表性”。

其次,张老师在课上利用直观形象的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也可以),通过动态的“割补”来呈现“移多补少”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所表示的均匀水平提供感性支撑。

首先两次在直观水平上通过“移多补少”求得平均数,而不是先通过计算求平均数。

课堂精彩不断,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后,张老师将课堂知识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空间,以加深学生对于平均数的认识。

挖掘生活中典型的小故事,小事例,让学生始终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时时有平均数,处处有平均数。

实现了数学知识生活化,也把求平均数这节课推向另一个高度。

“①姚明所在篮球队的平均身高200厘米”,但在随后出示的篮球队照片中,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身高都是200厘米,“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而“某队员的身高只有178厘米”,深化了学生对于平均数反映“整体水平”的认识。

“②河水的平均水深是110厘米,而东东的身高是130厘米,那东东去河里游泳有危险吗?③《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显示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

一位老爷70岁了他看着眼泪都流出来了,他为什么流泪呀?这位老爷显然不懂平均数,你们是学过平均数的,赶紧商量商量怎样劝劝这位老爷爷。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记录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记录

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记录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

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

这节课的重点不是满足让学生会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就可以了,而是让学生回顾科学家探究的历程,“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小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

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说开家长会是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座位,使家长能够顺利找到座位,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接着通过座位图来学习“数对”,让学生用“数对”来描述座位图中人物的位置。

再借助班级的实际座位,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小游戏进一步明确实际座位中的行和列。

在明确了“数对”的概念后,抽象出方格图,让学生在方格图中确定位置。

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由于这节课是学校要求的平板运用的课,所以在练习阶段又采用了平板的
拖拽功能进一步巩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效果很好。

数学教师读书心得:再读张齐华

数学教师读书心得:再读张齐华

再读张齐华
带着探索数学课堂的美的憧憬,我再读了一次张齐华。

带着什么样的数学老师才是真正合格的数学老师,我走进了他的课堂,并从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态度,一种对数学学科怀有追本溯源的本质态度;数学老师不应该放弃对数学“美”的追随,数学老师应该拥有一双善于发现数学美的眼睛。

在此之前,我很想能够把数学与哲学、美学、历史联系到一起,读完张老师后,我豁然开朗,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数学它以它特有的美存在于我们的自然中,我们忘了通过该它为孩子积蓄一种力量!张老师能从一堂简单的《圆的认识》中发现圆的美,而我们却只把眼睛盯在书本上,知识点上,这就是多大的差别啊。

我觉得,如果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将视野投向整个文化,将产生无比巨大的教育合力。

在张老师的教育中,我感受到了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张老师对人的一个关注度。

“人文关怀”我们经常听到,但我觉得,张老师是真正理解到了它。

而我们还在路上,一步步靠近。

读完张老师的课,还有一个体会就是要在从自己开始真正打破“语文老师才需要广博的阅读”这一说法,其实,一个数学老师又何尝不需要广博的阅读呢。

再读张齐华,我读到了自己的浅薄,读到了自己对数学教学的一些偏差。

希望从明天开始,让我的课堂也变的有“文化味儿”,有“人情味儿”!。

简约而真实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观张齐华老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有感

简约而真实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观张齐华老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有感

课程教育研究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2019年第23期第五届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南京举办,这次活动给了笔者和名师零距离的接触与交流,收益良多。

其中,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简约而又真实,以生为本,折射出其深刻的教学思想。

一、简约不简单,让课堂质朴真实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应该是经济、富有活力的,应该用简约方式来表达的,只有简约高效才能使学习者更容易掌握。

一节课如果内容过多、频繁使用繁杂的程序和华丽的媒体,那么教学很有可能只是浮于表面,严重的甚至干扰孩子更深刻地把握知识的本质。

简约,当然不是简单,简化教学中无需的繁琐程序,剔除非本质的多余干预,才可能留下更简洁明了的环节,让学生更直接专注的思考。

张齐华老师这节课就是大师级的“简约而不简单”。

首先是简约的教学情境。

从教学学习的本质看,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服务,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但是如果过于华丽、繁琐的情境再现,反而画蛇添足。

本课伊始,张老师三言两语描述了一艘船只遇险的情境后,直截了当发问:“大海上一艘船在航行中遇到故障,救援人员需要了解什么信息?”,孩子们开始收集信息讨论解决策略。

其次是简约的教学素材。

很多老师上课喜欢使用形式多样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素材的过于丰富也容易造成学生无法理清问题思路、明确问题的本质,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课,张老师仅仅用一张平面图(图中仅标有方向和灯塔、船的位置),船、灯塔等实物完全摒弃。

当教学排除了无关干扰,学生的学习自然就更明确更有针对性。

再次是简约的教学语言。

张老师教学语言功底之高是众所周知的,课堂在他明确又不失优雅的语言组织下,总有着厚重的数学文化韵味。

而这节课,和张老师以往的韵味课堂完全不同,整堂课听不到任何优美华丽的语句。

听到更多的是“你有不同想法吗?”“如何评价他的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为什么这样想?”等诸如此类平实简洁的语言,让学生不断在思考中审视自己,倾听他人。

简约而真实,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观张齐华老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有感

简约而真实,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观张齐华老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有感

简约而真实,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观张齐华老师《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有感
今天上课我们收获了很多,老师让我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也让我们认识到学习不是一件难事。

老师通过简约但真实的课文让我们深深理解到“带着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这样一个道理。

老师以实例的方式讲解,真实的例子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方向和距离之间的关系”,老师也给我们展示了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定位的实际方法。

老师通过简单明了的讲解,又用生动的例子加深我们对“方向和距离相结合可以定位”的认识,让我们真正地学会了学习。

总之,张齐华老师精彩的课堂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令我们学会真正地自主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也是老师让我们在这节课体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

加深概念理解发展空间观念——特级教师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赏析

加深概念理解发展空间观念——特级教师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赏析

感悟名师文|徐黎明———特级教师张齐华《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片断赏析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

张老师营造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究,自主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张老师精心分层设计作业,由浅入深,深化所学知识。

教学中环环相扣,流程合理,不断生成,精彩纷呈。

现将这节课的教学片断整理如下,与大家共赏。

【片断一】师:你们是哪个班的?生:五(6)班。

师:我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为6班的,可以吗?生:不行,要加上年级,因为每个年级都有6班的。

(出示一张班级学生的位置图片,张老师的儿子在其中,让学生来猜他的所在位置)生:是正中间的前一个。

生:第二排的第三个。

(用二年级确定位置的知识)生:第一排从左数第五个。

师:猜得都不对。

你们的发言都是有内涵的,通常是从左往右数,第几排第几个,想要老师提供信息吗?生:他戴不戴眼镜?生:在第几排?师:在第三排,光知道第三排行吗?生:还需要知道是第几个?师:在第三排第四个。

(板书)【赏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的动力。

愉快的心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智力活动必须是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所激发的,一个人从来不想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就得引起学习动机。

但兴趣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为此在新课开始时,教师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

课堂上,教师通过谈话导入,让学生说出自己所在的班级,自然过渡到新知的学习。

从学生的身边出发,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观察,适时激疑,既创设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外部环境,又激起了学生探求“位置”这一新知的内驱力。

】【片断二】师:锁定一个人的位置,要知道是第几排第几个,但人们还不满足,还要更简洁。

把这个任务交给大家,大胆地想,努力地去做,四人小组汇报。

生:4列3个,我是这样来表示的。

生:可以用两个数字来表示———43。

学习张齐华老师教学理念有感-教育论文

学习张齐华老师教学理念有感-教育论文

学习张齐华老师教学理念有感-教育论

难得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听到张齐华老师教学研讨会,两天的听课感受让我受益良多。

不由得从折服于张齐华老师的教学魅力,心想:究竟是怎样的教学理念成就了这样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呢,而张齐华老师又是怎样从最初课堂上蹒跚学步的“丑小鸭”,到如今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呢。

在张齐华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完整的。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

而对于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每个人在上课之前都有着不同关于新知识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称之为“街头数学”“民间数学”。

他们的数学背景知识是如此的丰富,而我们唯有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才能与学生一起并肩看风景。

在日常的数学生活中我们要如何走进儿童的数学世界呢?首先我们要学会欣赏学生、赞赏学生。

当学生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多站在学生的视角,尝试着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排除自我经验和成人的“优越感”。

以平等的身份去与学生进行交谈、沟通、协商,当然也要有自我批判和审视的决心和勇气。

承认有时学生的思想、思考方式是很有可能超越老师的,不要沉
寂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中,“永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这是工作格言,也是他多年来不断探索、研究的潜规则。

不同年代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我们应该走进学生的世界,去探讨他们每个人与众不同的数学世界。

张奇华《确定位置》

张奇华《确定位置》

《确定位置》听课反思今天跟随陈志玮数学工作坊研修活动一起学习了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一课,折服于张老师的教学智慧。

一开始对这一课感兴趣继而对张老师的教学经历感兴趣。

于是上网搜索了张老师更多的资料,学习了张老师的教学理念以及他的其他优秀课例。

现就张老师的《确定位置》一课,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张老师在课堂中特别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以学生的导学单为抓手,投影展示,学生自主汇报本小组的研究成果。

教师不是以本为本,而是以生为本。

研究学生的学的起点、生长点、最近发展区。

课堂上,张老师的表扬语和激励语很丰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

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会巧妙地处理,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意义肯定了学生的想法,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有学生提出用钟表1点钟位置表示小船的方向。

张老师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

张老师的课堂语言一般具体而激励人心。

好似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火焰。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简单,却又不简单。

简单是指没有制作特别精美的课件,复杂的动画效果,高端的多媒体软件。

不简单是指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学生和教学内容出发,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那么自然而然,教育无痕而又让听课教师无不折服。

例如为什么以南北为基准,教师那么真切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步步引导学生真切发自内心认识到南北为基准的原因。

而且一步步都是有学生自己总结概括说理的得出。

整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

张老师用的边讲边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比较好。

同时,张老师的教学手段非常多样,种种互动的这些小小的细节,都能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总之,张老师的课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悔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听张齐华老师的有感

听张齐华老师的有感

听张齐华老师的《确定位置〉有感1
听了张老师“用数对确定位置”中的精彩片段。

它巧妙的设计、简洁风趣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张老师一直用无痕的方式“逼”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令人折服。

片段一:当学生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张老师儿子的位置时,他话锋一转说:“既然这样的方式已经能够确定位置了,那我们今天还来研究什么呢?“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质疑,继而思考那些地方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无痕地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

片段二:片段中张老师不满足于教会学生用数对,而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家探究数对的历程,培养数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所以“数对”的产生过程才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如何让学生既对产生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轻松地接受呢?
当学生给出多种表示位置方法时,张老师追问:这8种方法我要听谁的?又“逼”得学生激烈思辨,通过追本溯源让学生体会,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建构,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

观张齐华老师课有感

观张齐华老师课有感

------观张齐华老师课有感绵阳市塘汛小学:王萍本次有幸参加2010小学数学“后课改”时代课堂教学研讨会。

感受张齐华老师的独特课堂魅力、席争光的装傻艺术、刘松老师的幽默等等。

这次每位老师的课堂很平实,接近我们的日常教学。

尤其是张齐华老师的课,肯定所有的数学老师对张齐华老师都早有所闻,张齐华老师是当今数学教学界的王子,我认为他的课堂是集智慧与激情于一体的有效课堂,智慧一:有目的地分错材料,比较中绽放睿智。

在摸球的实验环节中,张老师有意识地在6个小组里安排了三种不同的材料(4组一样,另外2组各不相同)。

此为何意?其实,这里浓缩了教师的智慧,将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操作蜷缩在一个环节里同时展开,难道仅是节省教学时间?我想这里肯定张老师在磨课时特意雕琢出来的创意,把三个承载不同知识点的活动压缩在一起,凸显出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异质材料中,有了更多鲜活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真正感受和理解“事件中随机现象”。

这个环节,难道不引起我们足够的反思吗?难道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都要一样的吗?难道我们不可以将一些冗长的教学环节润化得更精致一些吗?智慧二:独特的教学设计,互动中智慧升级。

听过几次“可能性”一课,我自己也设计教学过程上过,从没有这节课的教学环节给我如此强烈的感觉——清晰。

从“摸球”到“判球”,从“放球”到“猜球”,行云流水,单一的学习材料(彩球),变换出不同层次的探讨活动,俨然摆上一顿多维的思想盛宴,在多个活动中,没有凌乱的形而上的喧闹场面,而是引领学生不断地在活动中静静地思辨。

可能,不可能,一定,在操作中学生体验至深,互动中情感的真实表白,正是张老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张老师的语言,仍是我需要认真学习借鉴的技能,评价学生时,总是不说重复语,“有时鼓励别人,就是肯定自己”,让我感同身受他评价语言的丰富。

在张齐华老师看来,数学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

读《张齐华和小学数学文化》有感

读《张齐华和小学数学文化》有感

读《张齐华和小学数学文化》有感第一篇:读《张齐华和小学数学文化》有感读《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有感一、摘抄在张齐华看来,数学不只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

数学教学也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机械传递与搬运。

作为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它拥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特有的教育与文化价值,比如理性精神的滋养,或者数学思想方法的培育等等。

数学就是一种文化,这种“作为文化的数学”一旦进入课程,油漆是教学视野,势必会呈现出一半课堂所不具有的文化气质,它既可能表现在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组织上,也可能表现在对儿童数学需要的把握上,更多的还表现在对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作上。

有人说,张齐华的数学课有一种谈谈的“文化味”,大抵就是指这层意思。

此外,张齐华始终坚持,具有文化诉求的数学课堂并不排斥具体的数学知识或方法。

相反,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正是依托于具体数学知识、方法的学习而得以实现的。

知识和方法是载体,是数学的文化价值赖以彰显、实现的母体和根系、在他看来,只有让知识的学习伴随着丰富的数学思考,让方法的渗透伴随着理性精神的培育,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是真正具有文化意蕴的,而他的教学艺术的精髓液正在于此。

二、读书笔记上大学时就听我们的老师给我们介绍过这位数学王子,还记得在大学宿舍里,我们几个报考六城区小学数学专业的同学扒在手提电脑前“潜心研究”王子课例的日子。

大学毕业来到了我们“红太阳旭日景城小学”,在学校的安排下有幸到北校学习了几次,才近距离接触到这位王子和他的课堂。

“美”是我对他的课堂最深的感受,但是什么赋予了这课堂的美呢?又是什么让张齐华老师充满了魔法,创造了一个这样美的数学课堂呢?读了《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这一本书,让我进一步走近了张老师,寻找到了答案。

张齐华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的“华丽转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让我深深地思考——是什么让张老师不断地思考与追求?早在2002年张齐华老师就以“追寻数学课程的文化意韵”为指导思想设计了“圆的认识”的第一个教案,并曾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最终获得了“2003年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长沙学习心得

长沙学习心得

长沙学习心得教师姓名所在学科反思类型反思时间评价等第李赛数学2016.11.1 题目观《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有感近日,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张齐华执教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本来是奔着吴正宪老师的课来学习的,但是结果具体上课安排后来进行了调整,吴老师的课在周六就上过了,我还在心里想好可惜呀,但是听完张齐华老师的课,我也觉得很满足。

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不管是课程本身的设计还是他自己本身对生活的态度。

首先来说一说本节课给我的感受本节课,是在孩子们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之后,接着来学习的《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首先齐华老师用的是数对的知识,让孩子们回忆在教室,怎么确定我们的位置。

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这个确定位置的方法有点局限了。

齐华老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以茫茫大海,浩瀚的天空,那我们又以什么来确定位置呢?自然而然引出,我们进一步来学习确定位置。

在引入部分,海上的船只出现了故障,如果我们孩子们,你身为救生人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如果以灯塔作为观测点,那船究竟是在哪呢?以生活实际存在的情景出发,让孩子们觉得生活中有数学,数学生活化。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动手的环节了,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

作业单:在下图中画一画,量一量,你能想办法量一量船在灯塔的什么位置吗?完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研究,然后老师也没有发表任何见解,而是让孩子们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非常活跃的各自发表的想法。

并适时引起孩子们的疑问,为什么要强调“灯塔的”。

让孩子们明确什么为参照物。

孩子们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想法,主要是东偏北60°和北偏东30°。

了个词,基准。

既然有两种不同的的答案,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有不同的见解,齐华老师开始都没有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才亮明自己偏向哪种方法。

但是老师在期间说其中,刚刚两组同学分别是以什么为基准的。

这个非常重要,其间还有个小插曲,充分体现了齐华老师的教学机智。

当有个孩子说长沙方言,如果有个人“挨次”的话,选择的是东偏北60°的话,那就距离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张齐华老师《确定位置》课堂实录有感
2014、11读了张老师的这一课堂实录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开课不久就直接给出了数对(4,2),这是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那么这样没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索的新知可以直接告诉吗
读完这篇课堂实录我发现,其实张老师只是轻轻地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范例数对,与其说是直接告诉学生新知,还不如说这是张老师给学生提供的质疑,探究的主题。

学生从这样单一的两个数开始对这两个数的具体意义产生了诸多疑问,组内通过激烈的讨论出现了不同的意见。

继而张老师又告诉了一个数对和一个孩子匹配,让学生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去讨论、感受、理解数对中两个数的具体意义。

很块学生在讨论、汇报、补充这样的过程中,有了思想的碰撞,在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倾听中探究除了数对的一定规则。

在充分理解了数对中数的意义后张老师有将数对回归生活,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不同的数对表示位置的实例,并发现了数对不只用数字表示一种,也不是只有两个数组成数对一种。

纵观这节课,张老师巧妙地引导让学生不断经历质疑、探究,对学生自己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看似直接告诉学生要学习的新知识,但真实地让学生经历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的探究之旅。

看了这么多节课堂实录,我想,在课堂上专家们的提问,总能从学生那里得到需要的答案,而且是非常准确的答案。

除了专家的提问非常精准之外,还有什么秘诀呢也许在以后的学习和思考中我会也找到我想要的答
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