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艳举六经辨证培训班经方学习资料2

鲍艳举六经辨证培训班经方学习资料2
鲍艳举六经辨证培训班经方学习资料2

快速建立患者信任--三板斧之崇脉诊

大家好!我是鲍艳举,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如何快速建立患者信任-三板斧之崇脉诊》

脉诊的重要性

脉诊对于中医大夫来讲,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脉诊也恰恰是我们取得患者信任的最主要的办法。也是值得每个中医大夫都应该认真钻研的,因为老百姓都知道中医是要会摸脉的,也就是“平脉辨证”的。但是,我们在上学期间,老师们一致的回答都是四诊合参、整体辨证,不会单纯强调脉诊,对于“平脉辨证”更是批驳有加。

随着临证的深入,我发现脉诊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什么呢?因为临床上主要靠问诊得到的信息有时候是假的,比如有些患者你问他是否胸闷?他说没有,但是下次就诊的时候会说:“大夫,上次您问我是否胸闷,我也不知道什么叫胸闷,但是那天从您的诊室出来后,我就感觉特别胸闷,喘不过来气”,类似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很多人还不知自己是否经常头痛,是否口苦,是否胃脘不适。而脉诊和舌诊是相对客观的,对于比较疑难的病例,脉诊有时占了重要的决断作用。

其实,《伤寒论》里面早有平脉辨证的例子,

第16条提到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第51条:“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第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表,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而愈,宜桂枝汤。”曾经有个朋友给我带了一个患者,也没有告诉我什么病,让我摸摸脉。女性,48岁,那个脉象,一摸就会极其难忘,脉细涩,沉细,重按沉着附骨,这与《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第20条提到的非常相似,条文提到: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谷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出现了这种脉象多是有形之肿物积聚所致。我当时想可能是妇科肿瘤,结果患者非常惊讶地说是乳腺癌术后。

这种脉象还出现于一些没有恶性肿瘤的女性患者,你一摸她的脉,什么特点呢?也是沉、细、涩、附骨,我称之为“容易长东西的体质”,这些患者往往全身都是良性肿瘤,比如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胆囊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等,所有你能想到的良性肿物、肿瘤,他都可能有。这种体质对应的脉象:沉、细、涩、附骨,多是气滞血瘀痰凝的体质状态。

还有一个朋友带了一个患者,让我摸摸脉,看有没有问题,男性,42岁。这个患者脉象什么特点呢?尺脉沉细涩。当时我在想患者尺脉细涩,应该是下焦有瘀血或蓄血,假如是女性患者的话,应该是盆腔有瘀血,妇科可能有问题。而这是一个男性患者,盆腔一般有问题的不多,我推断患者可能腰部有外伤,有瘀血,于是我就说:你是不是腰伤了,是不是腰痛?当时患者就非常惊讶,说确实是前几天搬重物,不小心扭伤了,刚拍了片子,没有大问题,就是腰有点痛,刚开了些膏药。

患者可能会认为你比较“神”,但是我们知道,这就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只要把病机通过脉诊搞明白了,很多疾病、症状是可以“猜”出来的,这也是我们取得患者信任的重要一步。

当然,脉诊也不能搞得太玄。听说有些同道通过摸脉能摸出患者冠状动脉哪根血管堵塞,肺上有几个结节,有多少个囊肿,大小多少,有没有肺癌,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等等,摸个脉至少要30-45分钟,摸个脉像是在做B超和CT。居然还有些人通过摸脉能够摸出这个人的财运、命运,还有祖上八代的事,江湖上的人士啥样的都有,我们从中医的角度,仅做参考,我们要做正统的中医。

每个人对脉诊的体悟是不一样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双手同时摸脉,有些人摸脉非常吃力,要摸半天,还有些人摸脉是在做样子,摸着脉想着别的什么的,一会儿就走神了。我们六经体系的脉诊一定是“触手可得”,一摸脉,一般在半分钟之内,就要判断出患者大概的六经病机归属。这样再结合望诊和简单的问诊,综合辨析,处方,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辨析清楚。这样的功夫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平时门诊量大,一定要提高效率。有些患者可能会有疑问,大夫,您怎么看一下就开方了,是不是没有好好看啊?我这个时候会跟患者说:我看病的时间越短,把握性越大,对你的病了解更多,经验更丰富;看病时间越长,说明我对你的病情不是很了解,没有把握。

总之,无论怎样,脉诊是一定要过关的,不然至少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患者是肯定看不好的,这部分患者主要是通过平脉辨证才能解决的。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也会向大家详细介绍临床常用几种脉象,以及临床运用体会。

以上包括今天的三讲就是我快速取得患者信任的三板斧,这仅仅抛砖引玉,只是从大体上和大家交流一下,里面的很多具体的问题在未来的一年里将和大家详细解析。

课后思考题

你相信平脉辨证吗?你觉得脉诊在四诊中重要性的比重是多少?

什么是太阳病?

大家好,我是鲍艳举。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什么是太阳病》,在后面的六次课中,我会依次向大家介绍六经体系中六经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先让大家对六经体系有个整体的认识,方便以后的案例解析和病例探讨。今天先和大家分享太阳病。

太阳病的困惑

从学医以来,我总有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其中,太阳病是个困惑我很长时间的病症。以前提到太阳病,我就知道《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感觉太阳病就是外感病的范畴。

后来接触到了一些患者,有太阳病的表现,比如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痛等症状,但是按照太阳病的治法又效果不好,有些病例反而加重了。有时候在读医案的时候,我感觉医案中的患者明明是内伤病,没有很明显的太阳病的表现,但是医案的作者用了一些疏风解表药,效果也是不错的。

所以这些貌似矛盾的现象一直困扰着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经过不断的理论探索,不断的临床实践,我才逐渐对太阳病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全新的认识。六经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我的六经概念和其他人的可能都不一样,即使是同门师兄弟,估计六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这都没用关系,只要这种理解能够很好地解释临床问题,并且能指导临床用药,就是好的体系。

太阳病的定义

我所理解的太阳病属于“表阳证”,是除表虚寒之少阴病之外的表证,即寒邪、痰饮水湿、瘀血等病邪在表,表现出的表的阳性证。

那么什么才算是表阳证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的诊断标准。只要看到这五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是太阳病。为什么呢,因为这五个方面来判断太阳病的几率非常大,当然,这里所说的诊断标准只是相对的标准,并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临床辨析。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中医的特点就是没有绝对的A=B的直线思维,它都要有辨析的过程。

太阳病的诊断标准

1、恶寒、恶风;

2、脉浮;

3、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

4、眼睑及面部浮肿;

5、身痒。

下面我分别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五个方面的标准:

标准一:恶寒、恶风

刚才讲了,这个标准只是相对的标准,并不是一看到恶寒、恶风就一定是太阳病。但患者出现了恶寒、恶风,一定要排除是否是太阳病,为什么呢?因为恶寒恶风属于太阳病的几率非常大。古人云:有一分恶寒就有一分表证,就是这个道理。标准二:脉浮

外邪侵犯人体,正邪交争,导致人体大量体液充斥于体表,表现为表阳证,即太阳病,此时血管向外扩张,故表现为浮脉,此外还多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因此,典型的太阳病多表现为脉浮。

但是,患者素体有湿热、瘀热、痰热等实热证,又有气虚、津液虚、血虚,亦可引起血管向外扩张搏动,亦可表现为浮脉。比如:有些高血压的患者,这样给我说“大夫,您不用摸脉,一看就是看到的脉”,我一看果然能够看到患者寸关尺脉的搏动,这当然也是浮脉,但不是太阳病。

我在临床上总结出一个规律,典型的太阳病表现出浮脉是相当有一部分的,还有相当一部分太阳病患者并不是表现为浮脉,大多表现为沉脉,为什么呢?因为体内致病因素非常多,导致气血不能向外扩展血管,出现浮脉。但也表现出表证,这一点需要大家注意。

标准三: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

外邪直接侵犯人体,引起体表经气不利,可见头痛、身痛、关节疼痛等症状,而且多伴有恶寒、脉浮、发热等,这些疼痛症状多属于太阳病。

患者体内有水湿、痰热、湿热、痰湿、瘀血等致病因素、或伴有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肝火上炎等病理情况,在外邪诱导下亦可导致机体营卫不和或经气不利,出现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这时患者多无明确的外感史,那也是太阳病,属于表的阳性证。治疗时除了治疗里证外,需要兼顾解表。所以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的太阳病,与患者是否有外感或病程长短没有关系。

很多人认为太阳病就是外感病,而且是病程短的急性病,说白了就是感冒,这样认识非常片面,导致大家认为伤寒论或经方,无法治疗内伤杂病,认为太阳病就是感冒发烧,这样就严重限制了经方的应用,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确。

临床上我们治疗了一些病程非常长的慢性的疼痛患者,从太阳病考虑的机会还是比较大的。比如头痛10余年的患者,用麻黄汤加减治愈;长期慢性腰痛患者、关节痛的患者,用葛根汤加减治愈。所以周身关节疼痛或活动不利属于太阳病,与患者是否有外感或病程长短没有关系。

标准四:眼睑及面部浮肿

这里的眼睑和面部浮肿,相当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所说的风水的特征:“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伏”。风水多属于表里同病的范畴,里证指患者体内有湿热、水湿、痰湿等停水现象,表证多表现为眼睑及面部浮肿,患者无明显的发热、恶寒、身痛等太阳病表现。

对于眼睑及面目浮肿的治疗,除了用清热利湿、温化寒饮等治疗内在停水外,需要用麻黄、荆芥、防风等解表药治疗,常用的方剂有越婢加术汤或越婢汤。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蒸馒头”的原理,水蒸汽上升到锅盖上遇冷就会化成水珠儿。人体眼睑和面部浮肿也是一样,很多患者本身体内有湿热或湿气,遇冷后就会出现周身浮肿、眼睑面部浮肿。

当看到患者有眼睑和面部浮肿,大家可以追问一下患者,最近是否有受凉史,我想大部分都有明确的受凉史,这样的患者我们就用越婢加术汤,重点用麻黄、荆芥、防风等解表药治疗。

标准五:身痒

包括周身瘙痒、皮肤粗糙,以及面部、全身痤疮等症状。我在临床上遇到身痒、皮肤粗糙等慢性湿疹、牛皮癣、急慢性荨麻疹的皮肤病患者,除了治疗内在的致病因素外,还考虑一下太阳病表证的可能,加用一些解表药比如荆芥、防风、生麻黄、白芷等,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用的最多的方子就是消风散合麻杏石甘汤。为什么这部分患者会表现为太阳病,用一些解表药,效果会好一些?因为这部分患者体表有湿热、水湿浸蕴,或瘀血在表,会导致体表功能以及营卫

失调,表现为表的阳性证,即太阳病。所以遇到这部分患者,加用一些解表药疗效会更好一点。

以上就是我对太阳病的理解。什么是太阳病?看到上面五个诊断标准,判断出是表的阳性证,就是太阳病,这些概念一点都不高大上,就这么简单的辨析。课程后面会有很多医案来佐证、阐释太阳病的临床应用,希望大家在临床上都能灵活掌握、运用好太阳病。谢谢大家。

课后思考题

大家在临床上用太阳病的理论治疗过内伤杂病吗?

什么是阳明病?

大家好!我是鲍艳举,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什么是阳明病?》

自学习经方和六经辨证以来,我感觉六经中最容易辨析的就是阳明病,而且历代医家对阳明病的认识也是最没有“争议”的。那么什么是阳明病?《伤寒论》第180条提到了阳明病的提纲证:“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一般阳明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阳明经证,常见的症状有“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所谓的四大证,也就是白虎汤类方证;另一个是阳明腑证,常见症状有“痞满燥实坚”,也就是承气汤类方证。这些描述和诊断应该是比较明确的,只要学过中医和《伤寒论》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些概念。

但是,我在临床上发现很多医师应用白虎汤和承气汤的机会非常少,可能很多人认为在临床上很难见到典型的“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四大证和“痞满燥实坚”的表现,很多人还可能是认为白虎汤和承气汤药性比较凶猛,用不好怕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很多人为了稳妥起见,一般选用白虎汤和承气汤的替代方子和药物。

学医之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一提到白虎汤和承气汤,就感觉这两个方的药性猛烈,一般多用于急危重症,而且还要将阳明四大证和“痞满燥实坚”症状全部出现了,才敢放心地用,有时候即使都出现了,也不会用,为什么?主要还是辨证的功夫没有到。还有什么原因呢?主要还是对阳明病的内涵没有深入理解。

阳明病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阳明病?阳明病就是里阳证,也即广义的里实热证,具体的表现形式有:

1、狭义的里实热证,代表方剂有白虎汤、承气汤以及后世的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剂和药物;

2、里痰热证,代表方剂有小陷胸汤;

3、里湿热证,代表方剂有四妙散、八正散和三仁汤等;

4、里实热兼津液虚证,代表方剂有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

5、里水热互结证,代表方剂有葶苈大枣泻肺汤等;

6、里瘀热证,代表方剂有抵挡汤、桃核承气汤等。

阳明病的诊断标准

那么,阳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看到什么症状就要考虑阳明病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口干;

二、脉滑或数;

三、大便干。

诊断标准一:口干

第一个诊断标准为口干。里实热导致体内津液耗伤,出现口干,或伴有口渴,或不渴。代表方子为白虎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另外,口干亦可见于单纯的津液亏虚证,这样的口干就不是阳明病了。

此外,阳虚或气虚,水湿痰饮内停,津液不能上承,表现为口干,这种往往表现为干口但不渴,常见的方证有五苓散和理中汤等,这个也不是阳明病的范畴。出现了口干,首先要考虑是不是里的实热证,只要是里实热证的,就是阳明病,如果不是,就不是阳明病,就是其他的病证。

诊断标准二:脉滑或数

第二个标准为脉滑或数,阳明病里实热的脉象多为滑或数,是气血受邪热鼓动,出现运行加速,表现为滑或数脉,而且多为有力的脉象。津液亏虚、阴虚所致的虚热亦可导致气血运行加速,出现滑脉或数脉,但这些滑脉或数脉多细而无力,就不是阳明病。

此外,痰饮水湿瘀血与实热结合时,亦可出现滑脉或数脉,是里实热证,就是阳明病。

诊断标准三:大便干

第三个标准为大便干。实热内结于里,耗伤肠道津液,出现大便干,表现为承气汤证的“痞满燥实坚”,就是承气汤证。此外,气血阴阳亏虚、阴寒积滞亦可导致大便干。临床上单纯由于气血阴阳亏虚,或纯阴寒积滞的导致的大便干比较少,大多会使大便燥结于里,郁久化热,合并有里实热证。

现在有不少中医大夫不会治疗便秘了,一方面开着中药处方,一方面又开着通便的中成药或开塞露灌肠剂等;还有一些大夫根本就不关注便秘,比如有些消化科的大夫,只管健脾益气;有些肿瘤科大夫,只管扶正抗癌;有些心血管科的大夫,只管活血化瘀,止疼祛湿,根本就没有关注到便秘。这些都是非常不正确的辨证思维。

大便是驱邪的主要通道,假若便秘不解决的话,其他的治疗都可能是舍本逐末。我见到有些患者住院前,反复叮嘱大夫,“大夫,我这次住院只想解决一下便秘的问题。”其实,患者都非常清楚,假如大便不通的话,会非常影响患者其他的症状和疾病的,所以,大便干是我们要首先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我还发现一些脑梗、心梗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的合并症就是便秘的问题;所以便秘的问题在临床上是非常常见的。

那么为什么大便干在临床上不容易解决呢?主要是大便干牵涉到寒热虚实错杂的情况比较多,单纯实热导致的承气汤类的大便干、单纯气虚导致的黄芪汤类的大便干和单纯血虚导致的润肠丸类的大便干比较少,往往都是寒热虚实阴阳夹杂在一块的。

很多大夫一提到大黄、芒硝等承气汤类,都认为是虎狼猛药,不敢轻易运用,特别是合并有虚证的时候,往往更加谨慎,不敢用,不敢用就没法解决。比如说一些年轻的小姑娘,她就是大便干,还有胃痛、胃炎,还有月经不调,手脚冰凉,这个时候你还敢用大黄吗?临床上遇到这类复杂病症一定要精细辨证,大胆用药,方能取效。

还有一些患者,便秘非常严重,感觉他的病症不重,但是在便秘治疗上,用药要非常重才能取效,用大黄芒硝都要用到30-45g才能通大便,为什么呢?这部分患者大多在早期服用了很多通便药,或者是长期服用减肥茶,导致的肠道麻痹,这类患者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困难,治疗时间相对也较长。

还有一些患者服上中药能够保证大便通畅,一停药就没有大便了,这些患者要怎么处理呢?我的处理原则就是,让患者间断服用中药,就是服用一段时间中药,大便通畅,然后停一段时间,给肠道一个自动修复的时间,再服用一段时间,保持大便通畅,逐渐恢复肠道的功能,最后让患者能够停药。

以上就是我对阳明病的理解,临床上看到口干、脉滑或数、大便干,首先要考虑到是否是阳明病,只要是里的实热证,假如是里的湿热证,那就是阳明病,六经体系中的阳明病就这么简单。

课后思考题

今天给大家留的问题是:你在临床上大黄和芒硝的用量最大用到多少?

什么是少阳病?

大家好!我是鲍艳举,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什么是少阳病?》。刚学医的时候,我就听到了很多有关柴胡剂的故事,经常听到某一位专家一辈子就会用小柴胡汤,有些专家一辈子就会用逍遥散,就会用四逆散,而且也是疗效非凡。比如胡希恕老师,临床上喜欢用大柴胡汤,人称“大茶壶”;东直门医院宋孝志老师,喜欢用逍遥散,据说已将逍遥散用的炉火纯青。

听到这些故事,当时我也很纳闷,中医的经方和时方那么多,那些名家为什么就独爱这一个柴胡剂呢?难道中医就这么简单?是不是我用柴胡剂也会有好的疗效呢?当时我还真没有这种自信。后来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加上自己的临床实践,我才逐渐打开了柴胡剂以及少阳病内涵的真面目。

我现在在临床上用柴胡剂的几率非常大,有一天和同事聊天,同事问:您问什么经常开柴胡剂?我说:患者有柴胡证啊,有少阳病啊,我才开了。同事又说:我在临床上很少用柴胡剂,我感觉很少柴胡证啊。我说:主要是您对少阳病和柴胡剂的内涵没有深入了解。

少阳病的定义

那么,什么是少阳病?我的理解,少阳病为半表半里阳性证。胡希恕老师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也提到:“少阳病就是半表半里的一种阳性证,就是阳热在半表半里的部位,也就是胸腹腔间,它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热邪在这个地方,只能循孔道往上涌,往上来,所以口苦、咽干,都是孔窍的地方发生热象。”这是少阳病的总体概念。

那么少阳病有什么具体的诊断标准呢?主要有以下四个标准:

诊断标准一:口苦

《伤寒论》第263条提到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作为少阳病的判定标准,现在大家基本上也是公认的了。

胡希恕老师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中提到:“少阳病见口苦,最常见不过了,临床上病人口苦肯定是柴胡证。”

刘渡舟老师在临证时,只要见到口苦一证,亦必用柴胡类方,刘老曾说:“小柴胡汤,少阳病主方也,少阳诸证以口苦为第一证”。

以上两位经方大师在诊断少阳病和应用柴胡剂的时候,口苦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而且是“金标准”,只要一见到“口苦”,就可以“但见一症便是”,就可以诊断为少阳病。这么明确的诊断标准,应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很多大夫根本就考虑不到这个症状。还有些患者在就诊时,反复多次强调自己口苦,可是大夫始终是无动于衷,根本就没有往少阳病和柴胡剂上考虑,有时候可能疗效就欠佳,很多时候会无效的。

诊断标准二: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中医诊断学》教材里面解释这些症状的原因为邪热郁于半表半里,正邪纷争,故可见往来寒热。现在大多数《伤寒论》教材认为胸胁为少阳经脉的循行部位,邪热郁于半表半里,故可见胸胁苦满;少阳胆木受邪,势必影响脾胃,脾胃之气不畅,则神情默默,不欲饮食;胆火内扰则心烦,胆胃气逆则喜呕。

胡希恕老师认为半表半里为胸腹腔间的诸脏器所在,邪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于胁下,故可见胸胁苦满;邪热扰于胃,故可见默默不欲饮食、呕吐;邪热扰心,故可见心烦。以上无论哪种解释都是在告诉我们,胸胁苦满是判断少阳病的一个重要指证,无论哪种解释都可以采纳,临床上灵活运用即可。

诊断标准三:诸孔窍疾患,如眼、耳、鼻、头、咽

实热郁于半表半里,它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只能循孔道往上涌,热冲至眼可见眼干涩、眼肿胀、疼痛;热冲至耳可见耳聋、耳鸣、听力下降、外耳溃疡、肿胀、流脓、渗液;实热冲至鼻可见鼻塞、流涕、鼻肿胀;实热冲至头部,可见头晕、头痛;此外,实热冲至淋巴管道,可见双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上面出现的诸孔窍疾患均有少阳病的可能,需要综合辨证分析。

诊断标准四:脉弦

脉弦,这个大家比较熟悉。肝胆之气郁滞不畅多出现弦脉,弦脉为少阳病之主脉,但因挟邪之不同,临床上可见弦细、弦滑、弦紧、沉弦等脉象。弦脉在诊断少阳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需要与其他少阳病的诊断标准相结合。特别是在无证可辨或很少症的时候,脉诊的地位尤其重要。

病例举隅

失眠的患者,女性,26岁。主诉:间断失眠半年。

半年前,患者因为朋友去世,伤心悲痛,后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每晚仅睡2-3小时,患者服用酸枣仁膏、枣仁安神液等中成药,疗效欠佳,后又服用过安定,因害怕其成瘾性,不敢再吃。经人介绍,前来诊治。患者就诊时诉说:大夫,我除了失眠,什么症状都没有。

我先摸了患者的脉象,脉象弦细,重按无力,加之舌淡红,苔薄白腻,我推断患者为肝气不舒的少阳病,加上患者是悲伤过度所致,应该有口干或口苦,脉细重按无力,考虑有肝气犯胃存在,患者应该存在食纳少、偶有腹胀的症状。但患者可能过分关注失眠一症,而忽略了其他的症状。当时我就根据患者的脉象,诊断为少阳病,予小柴胡汤加夜交藤。七剂,水煎服,日一剂。

结果:患者服完七剂后,睡眠较前明显好转,原来能睡3小时,现在能睡5-6小时。上方加减继服十四剂,已能正常入睡,无明显不适,遂停药。

总之,以上少阳病的四个标准要灵活掌握,综合评估,有时候只需其中一个或两个标准,有时候四个同时都有,有时候仅仅就有一个即可,大家临床上应注意。课后思考题

你是如何理解“但见一症便是”和“但见一症什么也不是”的?

五运六气表格

干支纪年岁运司天在气在泉之气公元纪年 1949己丑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 1950庚寅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1951辛卯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 1952壬辰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 1953癸巳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1954甲午土云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 1955乙未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 1956丙申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1957丁酉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 1958戊戌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 1959己亥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1960庚子金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 1961辛丑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 1962壬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1963癸卯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 1964甲辰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 1965乙巳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1966丙午水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 1967丁未木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 1968戊申火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1969己酉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 1970庚戌金运太过阳明燥金少阴君火 1971辛亥水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1972壬子木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3癸丑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74甲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75乙卯金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6丙辰水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77丁巳木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78戊午火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9己未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0庚申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1辛酉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82壬戌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3癸亥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84甲子土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85乙丑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6丙寅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7丁卯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88戊辰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9己巳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90庚午金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91辛未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92壬申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93癸酉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94甲戌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95乙亥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96丙子水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

2013年五运六气日历表及解读

2013年五运六气日历表及解读 发表时间:2013-01-24T11:00:18.4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姚宝农[导读]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言死生之逆顺。”姚宝农(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535000)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言死生之逆顺。”[1]明解指出,只有了解当年的五运六气具体情况,才能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但由于运气的推算较为繁杂,许多中医临床医生对运气学说还相当陌生,当然谈不上临床应用了。为便于查阅,特绘制2013年五运六气日历表以资临床应用。 1 先立其年 2013年干支纪年为癸巳,干支纪年有夏正、商正和周正的不同,即历法上所谓的“三正”,夏正以立春、商正以大寒、周正以冬至为年首。运气学说的纪年是以大寒为年首的,2013年元月20日为大寒,农历十二月初九。 2 知其气—推求运气 2.1推五运 五运包括了岁运(中运、大运)、主运和客运。岁运从值年天干推得,根据五气化运歌诀:“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任化木,戊癸化火。”阳干甲、丙、戊、庚、壬为太过,阴干乙、丁、己、辛、癸为不及,2013年的岁运(又称中运、大运)为“戊癸化火”,癸为阴干,岁运为火运不及,标记为少徵。 主运按木—火—土—金—水规律,周而复此。但在标记上,五运六气引入了五音建运理论,木运角音,太过为太角,不及为少角;火运徵音,太过为太徵,不及为少徵;土运宫音,太过为太宫,不及为少宫;金运为商音,太过为太商,不及为少商;水运为羽音,太过为太羽,不及为少羽。主运初运—木运的太过或不及,是从岁运推算的,它的推算是根据五音太少相生理论。如2013年的中运(岁运、大运)是火运不及,少徵。根据五行相生的理论,木生火,故生少徵者为太角,同样的道理,生太徵者当然为少角。故2013年主运的初运为太角,二运为少徵,三运为太宫,四运为少商,五运为太羽。总的来讲就是:太角(少角)—少徵(太徵)—太宫(少宫)—少商(太商)—太羽(少羽)—少角(太角),即五行相生规律和太少相生规律。 客运根据岁运的不同而不同,客运的初运即是值年的中运,再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和太少相生规律推求得其它运:2013年的中运为少徵,故它客运的初运为少徵,火生土,故二运为太宫,土生金,三运为少商,金生水,四运为太羽,水生木,终运为少角。 2.2算六气 六气也包括岁气、主气、客气,岁气还分司天之气(又称天气)和在泉之气(又称地气)。 从纪年地支求岁气。十二地支六气歌诀是:“子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2013年纪年地支为巳,“巳亥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故2013年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为少阳相火。 主气年年如此,将一年分为六个时期,命名为初之气、二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基本规律是: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客气的推算从司天之气来推算的。司天之气为客气的三之气,在泉之气为客气的终之气。客气的运行规律是: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一阴(厥阴)。2013年司天之气为厥阴风木,故客气的三之气为厥阴风木(一阴),四之气便是二阴(少阴君火),五之气为三阴(太阴湿土),终之气为一阳(少阳相火),初之气为二阳(阳明燥金),二之气为三阳(太阳寒水)。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的次序则是:太阳(三阳)—阳明(二阳)—少阳(一阳)—太阴(三阴)—少阴(二阴)—厥阴(一阴)。 3 左右应见 《内经》将岁运和岁气产生的综合效应,概括为阴阳的作用,所以在《天元纪大论》中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2]《阴阳应象大论》也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3]《四气调神大论》更明确指出“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4]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四时阴阳”是四时与阴阳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四时系统,一个是阴阳系统。在五运六气学说中,四时系统用主气、主运表示,它是人类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或称为支持系统,中医称为六气,属正气。而阴阳系统则用岁气、岁运、客气、客运表示,它对人类万物起着负性作用,或称为干扰系统,中医称为六淫,属邪气。 “左右应见”简单地讲,就是把岁运、岁气的综合作用落实到具体的时间、空间和人物事物上来。所以《阴阳应象大论》说“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始能也。”[5] 4 绘制中医运气日历表 为了便好是阅读《黄帝内经》和将运气理论应用于临床,现将2013年运气概况绘制成《2013年中医五运六气日历表》(见附表),以便于查阅。日历表将公元纪年、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干支纪时和朔望月纪时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日历表大成。表中左侧为五运和六气的具体情况,右侧为日历,右侧顶项的地支为日支,右侧表中的每格标记有三个内容,左侧为公元纪年的日期及二十四节气;中间的天干为当日的日天干,与对应顶项的地支合为当日的日干支;表格中右侧的数字为农历纪时,包括了上弦日、下弦日、望日等。如公元2013年2月4日,从表中可查得:中运属火运不及(少徵)、主运属太角、客运属少徵、司天之气属厥阴风木、主气属厥阴风木、客气属阳明燥金、二十四节气为立春、日干支为辛丑日、农历为十二月二十四日。参考文献 [1]胡振泰.袖珍中医四部经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91. [2]胡振泰.袖珍中医四部经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85. [3]胡振泰.袖珍中医四部经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7.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77399

五运六气推算方法 胜复:岁运不及,为相胜之气所胜,胜气当令一段时期后,被抑的不及之气会产生相生之气来报复胜气。如岁木不及,燥气大行以后,会产生火气来复。 另,岁运太过,亢盛失常以后,亦会出现胜己之气出来报复的情况。 在胜复情况下,气候变化较大,病变亦比较复杂。 郁发:五运之气受到制胜而过度被抑制,则可郁极而发。如木运过胜,土气过度受抑, 则可郁极而爆发。 郁发时气候常有剧烈的变化,发过之后则气归于平。其病变则与郁发之气有关,如土郁之发多病心腹胀满、肠鸣下利、呕吐霍乱、痰饮、水肿等病。 (二)六气的主客变化情况 1.主气的常变 六气正变(常):主岁之气,应时而至。说明气候比较正常,疾病亦不会有太多的异常。 六气胜复(变):主岁之气未至而至,是为太过,太过则本气过亢而所胜之气受病。所胜之气又会产生复气,复气过甚亦会使气候和疾病出现较大异常。 2.客气的司天、在泉 司天和在泉之气对一年的气候和疾病亦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司天主要影响上半年, 在泉主要影响下半年。 3.客主加临 客气加临于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按其五行生克关系判断其常变顺逆。客主相同或相生为常为顺,相克则为逆。君相二火则以"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 (三)运气合治的周期变化 五运5年(10年)一个小周期,六气6年一个小周期,运气合治,故30年为一纪,60年为一周,其德、化、政、令全部出现。掌握60年的运气格局纪能推算任何年份的气候和疾病情况。(七篇大论,特别是《六元正纪大论》有了推算。) 二、运气推演举例 例1:癸未年(2003年) 运:少徵火(阴火不足,伏明) 气:太阴湿土司天;左间少阳相火,右间少阴君火。 太阳寒水在泉;左间厥阴风木,右间阳明燥金。 [交司时刻:初运起于壬午年(2002)大寒日(农历12月18日癸巳亥时初刻) 五运格局: 客运: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木(少角) 主运:木(太角)火(少徵)土(太宫)金(少商)水(太羽) 六气变化格局: 初之气(大寒惊蛰 1.20 .21)客气厥阴(风木);主气厥阴(风木) 二之气(春分立夏 3.21.21)客气少阴(君火);主气少阴(君火) 三之气(小满小暑 5.21 .23)客气太阴(湿土);主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大暑白露 7.239.23)客气少阳(相火);主气太阴(湿土) 五之气(秋分立冬 9.23 .23)客气阳明(燥金):主气阳明(燥金) 终之气(小雪小寒 11.23 .1.21)客气太阳(寒水);主气太阳(寒水) 运气特点: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 运气合参:运生气--小逆。 客主加临:客主相得。

五运六气表格(精.选)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岁运司天在气在泉之气1949 己丑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50 庚寅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51 辛卯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52 壬辰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53 癸巳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54 甲午土云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55 乙未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56 丙申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57 丁酉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58 戊戌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59 己亥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60 庚子金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61 辛丑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62 壬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63 癸卯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64 甲辰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65 乙巳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66 丙午水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67 丁未木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68 戊申火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69 己酉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0 庚戌金运太过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1 辛亥水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72 壬子木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3 癸丑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74 甲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75 乙卯金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6 丙辰水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77 丁巳木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78 戊午火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9 己未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0 庚申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1 辛酉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82 壬戌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3 癸亥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84 甲子土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85 乙丑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6 丙寅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7 丁卯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 - 遗篇).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第一节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运气的概念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禾、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 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由此可见,欲研究五运六气,必须首先弄清楚天干地支的道理。 二、干支甲子 干支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之类,统称甲子。干支甲子,是中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的次序以及推算五运六气变化的代表符号。运气学说的主要推算法则均离不开天干地支。所以说:“文气始于甲干,地气始于子支者,乃圣人究乎阴阳重轻之用也。著名以彰其德,立号以表其事。由是甲子相合,然后成其纪。远可步于岁,而统六十年;近可推于日,而明十二时。岁运之盈虚,气令之早晏,万物生死,将今验古,咸得而知之”(《运气论奥谚解》)。 (一)天干地支 1.天干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于的简称,又称“十于”。“干”有个之意,如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云:“干,犹个也。”古人用十干来纪天日的次第,故称“天干”。天干的次第先后,不仅仅是指一个数字符号,而是包含着万物由发生而少壮,而繁盛,而衰老,而死亡,而更始的涵义在内。兹将《史记·律书》和《汉书·律历志》的解释录之如下: 十干《史记·律书》《汉书·律历志》 甲万物剖符甲而出也出甲于甲 乙万物生轧轧奋轧于乙 丙阳道著明明炳于丙 丁万物丁壮大盛于丁 戊丰懋于戊 己理纪于己 庚阴气庚万物敛更于庚 辛万物之辛生悉新于辛 王阳气任养于下也怀妊于壬 癸万物可揆度陈揆于癸 2.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为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古人将十二支分别以纪月,一岁十二个月,每月各建一支,即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

六经

一、历代对“六经”实质的不同认识 中医学中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辨证论治的方行,习称“六经辨证”。张仲景的《伤寒论》全面采用六经分证,树立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光辉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生了极大影响。但是,也由此引起了对”六经”实质的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伦。北宋·朱肽在其《活人书》中首列经络图,专从足六经的循行分布及生理特点来分析六经病机,为六经经络说。经络说虽被后世许多医家所信奉,但也有不少医家认为六经并非经络而对经络说大张挞伐。 非经络论者中,又有各种不同见解。明·方有执认为“六经者,犹儒家六经之经,犹言部也。…天下之大,事物之众,六部尽之矣:人身之有,百级之多,六经尽之矣。”(《伤寒论条辨·图说》)“六经各一经络藏府”(《伤寒论条辨·后序》)方氏为并藏府经络而论大经又以藏府为主者。清·柯琴用“周礼分六官”来比喻六经,看法略同于方氏,但柯氏不以藏府而以地面经界为说,渭一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主经,而非经络之经。”(《伤寒论翼·六经正义》)清·张志聪以六气阐发六经,云“此皆论六气之化木子司天在泉五运六气之旨,未尝论及手足之经脉”(《伤寒论集注·伤寒论本义》)创六经气化之说。它如宋·许叔微之八纲说,清·程应旅之形层说,近贤陆渊雷氏之阶段说,章次公等之症候群说,时振声等之阴阳消长研等。不能尽举。以上各种意见虽各有所见,不谓无据,但反对石也都能从相反角度提出质疑,可见各家看法都还不够全面,解释有欠圆满。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三阴三阳”。一般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事物由阴阳两仪各生太少(太阴、少阴,太阳、

少阳)而为四象,进而又化分出非太非少的阳明和厥阴,形成三阴三阳。原始的三阴三阳也许如此,但太阳是阳之最,为何位北主冬配寒水?太阴为阴之极,为何位西南而主长夏湿士?太阳主表,为何不入肺卫而入膀阶凡此种种问题,都不是原始的阴阳再分概念所能解释。实际上运用到中医学中的三阴三阳。已与经络、藏象、运气等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系统模式,三阴三阳的模式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 二、从河图、洛书探究六经起源 笔者近年来在医易关系的研究巾,发现三阴三阳系统模式的形成,与易学的河图。洛书有着密切关系。以往曾有人认为河图洛书为宋人附会汉人易注而作,非古易所有,但从《内经》及近代出土文物文献的记载,事实说明河图洛书起码在西汉初年以前已经流行,而且中医学的形成与其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对此,笔者已有专文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河图有生、成数之说。生数为先天,先天主气;成数为后夭,后天主运。五行五运以成数为用,六气则从生数而出。一般认为河图中一、二、三、四、五均为生数,但五居中央,各生数都与中五相加而为成数,五既是生数又是成数。(《素问。金匮真言论》所云:”中央****,入通于脾……其数五”,即为五作成数之例)。故《内经》“以四时长四藏”,唯脾不得独主于时(《索问·太阴阳明论》)。除了五这个特殊数外,其它四个生数两相交会,可以有且也只能有六种组合。这六种组合恰恰构成了三阴三阳 图2中一、三是阳数,故-、三相会为太阳:二、四是阴数二、四相合为太阴。一四、二三均相邻交会于外,一四合化于西北阳明,二三合化

五运六气表格

五运六气表格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岁运司天在气在泉之气1949 己丑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50 庚寅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51 辛卯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52 壬辰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53 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54 土云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55 乙未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56 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57 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58 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59 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60 庚子金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61 辛丑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62 壬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1963 癸卯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64 甲辰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65 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66 水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67 丁未木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68 戊申火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69 己酉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0 金运太过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1 水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72 木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3 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74 甲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75 金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6 水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77 木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

1978 火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9 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0 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1 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82 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3 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84 甲子土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85 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6 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7 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88 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9 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90 金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91 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92 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014韩克庆的五运六气学习笔记

五运六气学习笔记 韩克庆 2029年5月

目录 第一章五运六气基础 (1) 1、五运 (1) 1.1基础知识 (1) 1.2中运(也叫岁运、大运) (1) 1.3主运 (1) 1.4客运 (2) 2、六气 (3) 2.1地支化气 (3) 2.2司天、在泉 (3) 2.3主气 (4) 2.4客气 (4) 2.5客主加临 (4) 3、运气同化 (5) 3.1天符 (5) 3.2岁会 (5) 3.3同天符 (5) 3.4同岁会 (5) 3.5太乙天符 (5) 第二章五运六气的应用 (6) 1、原则 (6) 2、运用要点 (6) 2.1几个概念 (6) 2.2病气盛衰的规律 (6) 2.3虚实证的盛衰规律 (6) 2.4大的治则 (6) 3、运用过程 (6) 3.1分析五运 (6) 3.2分析六气 (6) 3.3综合分析 (6)

第一章五运六气基础 1、五运 1.1基础知识 1.1.1天干化运 口诀:甲己合土乙庚金,丁壬合木水丙辛,戊癸合火细分明,天干五合推五运。 1.1.2五运三纪 五运的太过、不及、平气。 1.2中运(也叫岁运、大运) 1.2.1概念 岁运:岁运指统主一年的五行之气,即全年的气运大局。 又称“大运”(统主全年运候)。 又称“中运”(取主持天地升降之气的含义)。 1.2.2中运的推算 直接由当年天干决定(天干化运)。 例:1979年羊年是己未年,中运是土运(甲己合土乙庚金) 1.2.3中运之纪的推算(太过、不及、平气) (1)根据年干的阴阳,确定岁运的太过或不及,阴为不及,阳为太过。 例:己为阴土(戊为阳土),所以己未年是土运不及。 (2)什么时候出现平气?张介宾《类经图翼·五运太少齐兼化逆顺图解》说:“平气,如运太过而被抑,运不及而得助也。” 1.3主运 1.3.1概念 把一年平均分为五时,分别主持各时的五行之气,表示每年五季气候的一般常规变化。主运始于木运,终于水运,恒定不变。 1.3.2主运之纪的推算 推算方法:通过五音建运、太少相生、五步推运方法进行。 ①五音建运: 五音建运即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为符号,建于五运(主运)之上,并用五音代表五运,推算主运的太少相生关系。 ②太少相生:

图1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图1三阴三阳开阖枢图 图2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 ◆近现代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 ◆三阴三阳的概念不搞清楚,六经的实质就永远是个谜。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 ◆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从五运六气的角度来看六经,有关六经的一些难题,大多可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 已故中医学家方药中先生曾指出: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渊源”。近现代的中医界,由于摒弃了运气学说,对中医基本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已经说不清楚了,“六经”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有人认为“六经辨证实即八纲辨证,六经名称本来可废”,甚而批评张仲景《伤寒论》“沿用六经以名篇,又未免美中不足”。事实上,六经辨证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六经的存废非同小可!本文拟据运气理论对六经辨证的原义和实质试作阐释,藉此说明运气学说的重要意义。 探求“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 中医学中将疾病分属三阴三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进行辨证论治的方法,习称“六经辨证”。《黄帝内经素问·热论》首先将热病分作三阴三阳六个阶段;至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为辨证纲领,树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光辉典范,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但是,“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后世医家颇多争议。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对“三阴三阳”的理解。目前通常的解释认为:三阴三阳是阴阳的再分,事物由阴阳两仪各生太少(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而为四象,进而又分化出非太非少的阳明和厥阴,形成三阴三阳。有人认为,《素问·热论》的六经以表里分阴阳,《伤寒论》六经则以寒热分阴阳。若按此理解,三阴三阳表达的仅是寒热的甚微和表里的深浅。但作为辨证纲领的六经,并没有把热象最著或阳气最盛的病叫太阳病,也没有把寒象最重或阳气将绝,抑或传变到最里的病叫太阴病。且太阳主表,何以不联系主皮毛的肺卫而与膀胱配应为什么温邪外感就不是先犯太阳太阴若为阴之极,为什么《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云:“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讲的仅是一般脾胃消化道症状太阴病的第二条是“太阴中风,四肢烦痛”,第四条是“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均不能以寒盛里极作解释。日本汉方医家把少阴病说成是“表阴证”,但《伤寒论》少阴病多亡阳危候,论中列出的“难治”、“不

阴阳五行学说 六十甲子纳音表

阴阳五行学说六十甲子纳音表 六十甲子是中华民族最早、最大的发明创造。如在考古中发现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而甲骨文所记录的大多数文字是对六十甲子的记录,所以六十甲子与历史同在,与日月同辉。 四柱命理学名著《三命通会》说:“昔者,黄帝将甲子分轻重而成六十,号曰花甲子,其花字诚为奥妙,圣人借意而喻之。”这说明了六十甲子是中华文化、文明的起源。事实上,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渊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六十甲子的指导,也就是说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图画。因为,中华几千年历史的记载都是由汉字来行使其职责的,而汉字的起源和发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如汉字的金、木、水、火、土旁;山、石、田、日、月旁;天干地支旁等,就是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六十甲子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纪年为60年一个周期,纪月为5年一个周期,纪日为60天一个周期,纪时为5天一个周期。因此,六

十甲子这个时间周期的变化规律,从古至今,我国一直沿用且从来也没有修正过,因为这是真理。 六十甲子的科学原理,虽无法破译,但由其衍生出来的《黄帝内经》之五运六气理论及四柱命理学理论之所以能数千年不衰,因为这些理论是探索人体奥秘、预测、诊断、治疗人体疾病的学问。在自然科学领域里,六十甲子的作用也是巨大的。例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科学家翁文波教授,从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开始,与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一道,二人受周恩来总理之命,研究地震灾害。李四光先生去世后,翁文波教授肩负重任,通过无数次的科学实验而均告失败。但翁教授没有灰心,历经艰辛二十多年,最后请“天书”下凡,潜心研究《周易》原理,“紧紧抓住天干地支的周期性,以此为突破口进行研究,”终于推导出“甲午乙未沙中金,庚辰辛巳白蜡金”两个地震时间的经验公式,用于对地震、天灾的预测,其准确率达到80%以上。更为神奇的是,翁教授只要坐在家里,通过对公式的运算,并不需要借助任何地震仪器,就可以预测出世界各地的地震时间、地点、震级。相比之下,在科学如此发达的美国,对地震的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却低得可怜。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

六经辨证入门精彩讲稿(一) 蔡长友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来到会场的,我想很多都是专家,都是咱们中医界比较资深的有经验的医师。我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学**,非常开心,我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人的学**是终身制的,我也把我每次的讲座都当成一次历练,当成一次学**。所以今天就把我们蔡氏经方对六经辨证一些理解、体会与大家进行分享,进行交流。 蔡氏经方近几年来被一些人关注,原因是什么呢?并不是说我们这个理论有多神奇、有多深奥。有一些弟子跟我谈心,我收集到了他们心中怎么想的,他有什么信息,反馈到我这里我会做一个综合考虑:我们蔡氏经方学术哪些值得提倡,哪些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有些弟子跟我讲,他说蔡氏经方有三点:第一是好学;第二是好用;第三是好复制。我觉得这个概括得比较好,我们讲中医学,它浩如烟海,源流众多,分支也众多。那么学**中医,你要是选择不当,确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的初学者走了很多的弯路,但是我们讲,走弯路不一定是坏事,他也是一个积累。就怕什么?就怕你走了弯路回不来,这就麻烦了。因为我们中医流派异彩纷呈,怕你花了大量精力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蔡氏经方多年来秉承了医圣张仲景的六经辨证始终不改,医圣老祖先他留下的这些好东西,值得我们继承,值得我们发扬,所以我觉得六经辨证,医圣这个《伤寒论》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和挖掘的东西。 有一些初学者找不到感觉,学中医学了很多年以后没有信心了,结果打算改行了,那他如果有幸接触到我们蔡氏经方,他如果说能学得进去,能用好,就会重新找回自信,觉得原来中医还可以这样来为人看病,觉得这些高深莫测、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可以这样简单地学,简单地用,而且又不失正道。我们说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是这个中医学里面你学好六经辨证,我们讲是大病小病一样看。我们蔡氏有一个口号:学好六经辨证,癌症就当感冒看。其实这个话听起来可能有一些同仁会觉得,看感冒和看癌证的思路能一样吗?实践中它会告诉你,它会给你答案。 我们家有一个弟子在从化,他年前来看我,然后跟我聊天,他说我没遇到蔡氏经方之前我就打算改行了,为什么呢?他说我当医生当了很多年,我改行不是因为我没有生意,就是因为我生意非常好,我一直对中医学不进去,理论太复杂,他说我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用一个方两个方没有效,我大量的都用西医给病人看病,但是这个西医的吊水,这个炎症今天你吊了今天好,过几天不吊就不好,他说这个反反复复,我非常痛苦。我有一种良心发现的感觉,我挣了这么多钱,也买了房也买了车,他说就是这么多的病人我看不好,我觉得非常痛苦。这不是我追求的,假如说我单纯为了挣两个钱,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挣了有不少钱。但是人到了经济好转的时候,我们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对吧,当他这个经济上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的想法不一样了,他说我想做好事,想把病人看好。但是总是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备课讲稿

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 气

五运六气 概念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解读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及,依法推算,便知本年属某运。以十二地支的巳亥配为厥阴风木,子午配为少阴君火,寅申配为少阳相火,丑未配为太阴湿土,卯酉配为阳明燥金,辰戌配为太阳寒水,叫做六气。按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顺序,分主于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是谓主气。又按风木、君火、湿土、相火、燥金、寒水的顺序,分为司天、在泉、左右四间气六步,是谓客气。主气分主一年四季,年年不变,客气则以每年的年

支推算。如年支逢辰逢戌,总为寒水司天,湿土在泉;逢卯逢酉,总为燥金司天,君火在泉。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依此类推。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制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从医和述六气到《内经》,都把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因素作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重要因素,称为六气。在五运六气中,六气间阐述的是地面垂直气候的特征,以地支为符号,可按阴阳论其属性划分为三阴三阳。如果说,五运是以时间气象因素为特征的话,六气则以空间的垂直气象为主。但六气在不同的年代有其变化,在一年的六个节段中变化就更大,故六气重视的是客气的司天、在泉。作为致病因素的六气,在七篇大论纳入《内经》前,己经认识到六气太过可为六淫,六气致病都可引起发热,以六气杂至相合来解释痹证、诸风、泻泄、水肿、疼痛等,而在五运六气中的六气为病,则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与系统性。此之六气,既是可以周期循环出现的六种气候模式,又是以其气化胜复、太过、不及、同化、兼化、非其时有其气的重要因素。《素问·五运行大论》以“不当其位者病”,《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以“非气化者,是谓灾也”,以此,六气的异常气化都成为致病的病因,比之六淫具有更多的致病要素。

六经辨证习题

六经辨证习题 一、填空题 1、太阳病的主脉、主症是。 2、阳明病证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证。 3、少阳病热型特点是。 4、太阴病的性质是。 5、少阴病主要表现为,机能衰减。 6、从病机上看,少阴寒化证是;少阴热化证是。 7、厥阴病的临床特点是,。 二、单选题 1、下面哪一项外均是少阳病的临床表现() A、寒热往来 B、神情默默 C、大便燥结 D、发热恶寒 E、干呕吐涎沫 2、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此属() A、太阴病 B、厥阴病 C、少阴病 D、阳明病 E、少阳病 3、除哪一项外均是太阴病临床表现() A、腹满不减 B、时腹自痛 C、食不下 D、自利 E、腹胀时减 4、六经辨证中,太阳病指的是() A、暑热病 B、内伤杂病 C、外感表证 D、里热证 E、心肾阳衰 三、多选题 1、少阴寒化证见() A、四肢厥冷 B、下利清谷 C、食入即吐 D、心烦不得卧 E、口燥咽干 2、阳明经证的四大症状是() A、大热 B、大渴 C、大汗 D、脉洪大 E、大便不通 四、名词术语解释 1、六经辨证 2、合病 3、热结旁流 五、问答题 1、太阳病主症主脉有哪些?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证如何鉴别? 2、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临床表现如何? 3、少阳病在病位和临床表现上有何特点?

六经辩证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里实热 3.往来寒热 4.里虚寒证 5.心,肾 6.阳微阴盛阴虚阳亢 7.阴阳对峙,寒热错杂 二、单选题 1、D 2、B 3、A 4、C 三、多选题 1、ABC 2、ABCD 四、名词术语解释 1、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证的传变特点总结出来的,为外感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2、两经病或三经病同时发生的为合病。如太阳病伤寒证或中风证和阳明病同时出现,为“太阳阳明合病”。 3、是阳明腑实证中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症状,本应大便秘结,但表现为痢下纯青因为燥矢不解,腹内积热从旁泄下所致,其临床意义仍同邪热结于大肠的腑实证。 五、问答题 1、太阳病证属表寒证,主症主脉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由于病人感受病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又有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证之别。二证可以从下列几方面进行鉴别:(1)出汗:中风证有汗,伤寒证无汗。(2)脉象:中风证脉浮缓,伤寒证脉浮紧。(3)怕冷:中风证恶寒程度较轻,或仅在风吹时怕冷,称为恶风。伤寒证恶寒程度较重。 2、二者都为里热实证,阳明经证是热在胃腑,其特点是正盛邪实,邪热弥漫,临床表现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特征;阳明腑证是热聚于大肠,与肠中燥矢相结,造成腑气不通所形成的证候,其临床表现以潮热、腹胀腹痛、大便不通为特征。 3、少阳病在病位上处于半表半里之间,其临床表现以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脉弦为特征。

五运六气的推算和应用

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是结合医学探讨气象运动规律的科学。即将五运(金木水火土五行)六气(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和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配合起来,按干支纪年的顺序和阴阳盛衰、五行生克的关系推断某年的太过、不及,来预测气候的变化、疾病的发生与预后。 关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记载,首见于唐王冰补入《素问》的七篇大论,即《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至真要》。唐以前的医学著作除《中藏(注:读cang)场经》和《褚氏遗书》中有所提及外,尚未见到这种学说的记载。至宋嘉礻右由庞安时、沈括、杨子建等人大力提倡,元符2年刘温舒著《素问论奥》上之于朝,此后这种学说才被重视起来。王安石变法以后,更把运气学说作为太医局考试学生科目之一,甚至有“不读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的说法。 一、天干、地支和阴阳、五行的配合 1.天干、地支和阴阳的配合 (1)天干的阴阳:甲丙戊庚壬为阳,乙丁己辛癸为阴。 (2)地支的阴阳:子寅辰午申戍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 不论天干、地支,都是单数为阳,偶数为阴。因为在序数中,一三五七九为阳,二四六八十为阴。 2.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的配合 (1)天干配五行:有两种配法。 ①由土开始,按相生次序相配,周而复始。 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丁壬——木,戊癸——火。 这种配法,是由所谓“五天之气”决定的,即 甲己为黅天之气所贯,故属土; 乙庚为素天之气所贯,故属金; 丙辛为玄天之气所贯,故属水; 丁壬为苍天之气所贯,故属木;

探讨五运六气的周期性

探讨五运六气的周期性 五运六气的推算准确吗? 我们重视五运六气是从“非典”开始的。通过这一特殊疾病的发生、蔓延、消失的全过程,我们领略了五运六气的神奇。五运六气的推算竟然是惊人的与实际相符,使我们不得不叹服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不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而自豪。 五运六气是什么 五运是指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推算的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年运变化,简单来说,甲乙属木主风,丙丁属火主热,戊己属土主湿,庚辛属金主燥,壬癸属水主寒。其间会有太过或不及,也会有平气之年。年运与岁气的推算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六气是指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推算的岁气,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六气,即四个节气为一气。从大寒算起,大寒至春分前为初之气,春分到小满前为二之气,小满至大暑前为三之气,大暑至秋分前为四之气,秋分至小雪前为五之气,小雪至大寒前为终之气。 依据每年气候常规,每一气的主气都是守常的,初之气的主气是厥阴风木,二之气的主气是少阴君火,三之气的主气是少阳相火,四之气的主气是太阴湿土,五之气的主气是阳明燥金,终之气的主气是太阳寒水。六气的主气年年如此。 厥阴风木的概念是阴尽阳生,所以定为一年之始。这时的气候特点是地气返暖,万物萌动,“木”表示生发,“风”除了显示多风,还表示多变化而不稳定,称为“善行而数(shùo)变”。 少阴君火的概念是阴气收敛,阳气始至。气候特点是温而不热。“君火”与“相火”相异,“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是取类比象的表述。“君火”时如君临天下,光明普照,热多在形而少在实;一到“相火”,就如同宰相治国,才是实热。 少阳相火的概念是阳气正当少壮。气候特点是日渐炎热,而且火旺携风,所以常有风气相助。 太阴湿土的概念是至阴返阳,阳气在外,暑热夹湿,土育化万物。气候特点是雨多湿盛。 阳明燥金的概念是阳藏秋窗,“明”字原为“朙”,是月照窗棂之意,喻阳气收敛,热随秋去,金为肃杀之气。气候特点是天干气燥,寒霜渐临。 太阳寒水的概念是至阳返阴,阳气收内,水沉于下。气候特点是天寒地冻。 除了以上随季节规律性变化而确定的主气,每一气还有客气相佐。客气是依每年岁气的变化而推算出来的(见表一:岁气变化周期一览表)岁气的变化,是以“司天”和“在泉”来表述的,“司天”和“在泉”之气统辖全年,司天之气偏重上半年,在泉之气偏重下半年。再加上司天之气与三之气的客气相同,在泉之气与终之气的客气相同,则更强化了客气的影响力。有些时候,当季的气候特点更多的是反映客气的状态。 在主气和客气的共同作用下,就形成了每一气随岁气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气候特点。 比如2009年是己丑年,司天之气是太阴湿土,在泉之气是太阳寒水,则气候特点是全年湿寒,上半年偏多雨,下半年偏寒冷。已经过去的三之气(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气是少阳相火,客气是太阴湿土,明显比往年雨水偏多。尚未来临的终之气(11月下旬至2010年1月下旬)在泉之气、主气和客气都是太阳寒水,三寒叠加,尽管会因物极必反,出现短暂热象,但整体上一定会比往年冬天要寒冷,大家届时不妨验证一下。 表一:岁气变化周期一览表

五运六气表格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岁运司天在气在泉之气1949己丑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50庚寅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51辛卯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52壬辰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53癸巳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54甲午土云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55乙未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56丙申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57丁酉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58戊戌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59己亥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60庚子金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61辛丑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62壬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63癸卯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64甲辰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

1965乙巳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66丙午水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67丁未木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68戊申火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69己酉土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0庚戌金运太过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1辛亥水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72壬子木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3癸丑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74甲寅土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75乙卯金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76丙辰水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77丁巳木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78戊午火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79己未土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0庚申金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1辛酉水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

1982壬戌木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3癸亥火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84甲子土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85乙丑金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86丙寅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87丁卯木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88戊辰火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89己巳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90庚午金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91辛未水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92壬申木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1993癸酉火运不及阳明燥金少阴君火1994甲戌土运太过太阳寒水太阴湿土1995乙亥金运不及厥阴风木少阳相火1996丙子水运太过少阴君火阳明燥金1997丁丑木运不及太阴湿土太阳寒水1998戊寅火运太过少阳相火厥阴风木

五运六气推算

五运六气的推算、应用简介 五运六气包括五个方面:司天, 客气,中运,主气, 在泉。 一、干支 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 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运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过与不及。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代表是三阴三阳。 二、中运(五运) 中运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观察天象的基础上,运用天干及五行相联系所表示的一种年运变化。 天干代表五运是: 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其中阳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过;阴干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如今年(2006年)是丙戌年,天干为丙,丙辛化水丙属阳干。故今年的年运(中运)是水运太过。 三、司天、在泉 地支代表六气主要是表示六气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与在泉是运气学中两个特有的概念也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司天确定了在泉也就确定了,三阳司天必定三阴在泉,三阴司天必定三阳在泉。其中三阴三阳的次序,《黄帝内经》作了明确的序号规定即: 一阳为少阳,二阳为阳明,三阳为太阳,一阴为厥阴,二阴为少阴,三阴为太阴。 而司天与在泉的关系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 司天的确是根据干支纪年中的地支来确定的即:

子午之年少阴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阴湿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阳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阳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阴风木司天。 司天确定后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来了,根据阴阳相对的原理。司天为阳,在泉必定为阴。司天为阴,在泉必定为阳。即一阴(厥阴)司天,必定一阳(少阳)在泉;一阳(少阳)司天,必定一阴(厥阴)在泉。依此类推。如今年(2006年)为丙戌年地支为戌,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因此今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 四、主气 主气是指每年分六个间区(从大寒节始至小寒节中)中的不变的气。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气的分布次序都一样。其中六气次序及每一气所主的时间区域简述如下:次序是: 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之后是一阳(少阳)、之后再接三阴(太阴)、之后再接二阳(阳明)、三阳(太阳) 时间区域是:从每年大寒节开始至小寒节终,每一气主四个节令。 初之气,为一阴(厥阴风木),从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气,为二阴(少阴君火),从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气,为一阳(少阳相火),从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气,为三阴(太阴湿土)从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气,为二阳(阳明燥金)从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气,为三阳(太阳寒水)从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终。 五、客气 客气是一个相对于主气的概念。主气虽分六步,三阴三阳而周一年。但每步气所主的间区都是恒定的,年年如此。因此它是常住之气。常住之气在于刻划这个周期内阶段性恒定的气运变化。 每个阶段内既然有一个恒定性的气,就必然有一个变动的气,这个变动的气就是客气。这个变动的客气是由司天、在泉决定的。 客气的推算有两条原则: (1)客气的排列是以三阴三阳的次第为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即:一阴(厥阴)、二阴(少阴)、三阴(太阴)、一阳(少阳)、二阳(阳明)、三阳(太阳)。阴后接阳,阳后接阴,所以说如环无端。 (2)每年的第三个客气或者说第三步客气,始终都与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个客气或者说终之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