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通史

合集下载

明清文化通史读后感

明清文化通史读后感

明清文化通史读后感篇一明清文化通史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明清文化通史的书,哇塞,这感觉真的是一言难尽!你说这明清文化,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复杂得让我有时候都晕头转向。

不过呢,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就拿文学来说吧,明清的小说那叫一个牛!《红楼梦》,我的天,那里面的人物多得我都记不住,可每个人物都那么鲜活,就好像真的活在我身边似的。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一些虚构的故事嘛,有啥了不起。

但我觉得,这可不仅仅是故事,那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映射,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欲望和无奈。

还有那些诗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可能都读不懂,也许是我太笨了?可仔细想想,这诗词里蕴含的情感,不就是作者内心的呐喊吗?他们可能在官场失意,可能在爱情里受伤,然后把这些情绪都写进了诗词里。

再说这艺术方面,那些精美的瓷器,那工艺,简直绝了!我就在想,当年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难道他们有什么魔法?夸张点说,感觉那些瓷器比现在的好多东西都要好。

不过呢,读着读着,我也有点困惑。

明清文化那么丰富,为啥后来有些就慢慢没落了呢?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自己弄丢了?这让我觉得有点可惜,也许我们应该多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之,读这本明清文化通史,让我时而兴奋,时而沉思,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我觉得吧,这一路读下来,还真挺值!篇二明清文化通史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这本明清文化通史,我这小心肝儿那是波涛汹涌啊!你们知道吗?明清时期的文化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我一头扎进去,差点没被淹没。

先说说那戏曲吧,什么昆曲、京剧,那唱腔,那身段,简直美翻了!我就想啊,当年那些观众得多有福气,能现场看到这么精彩的表演。

说不定比咱们现在看的那些明星演唱会还过瘾呢!还有那书画艺术,什么唐伯虎的画,王羲之的字,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我觉得吧,他们是不是有一双神仙的手,怎么就能画出写出那么厉害的东西?我有时候自己也瞎涂几笔,跟人家一比,我那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太丢人啦!明清的思想文化也很有意思。

明清通史

明清通史

(2009年浙江文综•T16)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2010年浙江文综•T19)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 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 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清朝
D
(2011年浙江文综•T15)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 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 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 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经济
1、发展概况(农业、手工业、商业、政策) 农 业 农业: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扥引进和推广,农
业发展; 水利:风力水车
手工业


纺织业: (明)纺织业出现手工工场,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制瓷业: 清康熙粉彩瓷工艺的发明; 雍正时技术达到高峰;


二、经济
1、发展概况 农 业 水 利 手工业 商业
(2010年浙江文综•T18)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 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 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 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 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 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明清通史教案

明清通史教案

明清通史教案教案标题:明清通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掌握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2. 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

3. 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教学难点:1.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关系。

2.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

3. 学生参考书籍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明清时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别介绍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包括明朝的兴起和衰落,清朝的建立和统治。

2. 介绍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文学、绘画、戏曲等方面的繁荣。

三、重要事件和人物(20分钟)1. 介绍明清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清朝的入关以及与外国的交往等。

2. 介绍明清时期的重要人物,如明朝的朱棣、李自成,清朝的顺治、康熙等。

四、深化理解(15分钟)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加深对明清时期的理解。

1.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关系是什么?2.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有哪些特点?五、拓展延伸(10分钟)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拓展对明清时期的了解。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参考书籍和相关资料。

3. 明清时期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的学生表现。

2. 学生课后完成的作业或小组讨论的成果。

3. 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提升。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明清时期的历史研究,撰写小论文或展示研究成果。

中国通史——明清朝代的更替

中国通史——明清朝代的更替

封建社会的由盛转衰——明清14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和清朝(鸦片战争以前)统治时期。

明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清朝奠定了我国今天疆域的基础。

这一时期,世界历史进展迅猛,东西方经济文化接触日益频繁,新航路的开辟使新旧大陆密切联系起来。

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7~18世纪,英、美、法三国先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从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清政府又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中国未能与时俱进,取得与世界同步的发展。

中国从明朝中期以后逐渐落伍了。

一、明朝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帝位,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

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二、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他死后,孙子建文帝继位。

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的利益,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破京师,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

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

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朱棣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

明成祖令人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约有八十万能工巧匠,参加了营建工程。

其中最有名的是木工蒯祥,他主持了北京宫殿、园林、寺庙、陵寝等的设计营造,被誉为“蒯鲁班”。

北京城的布局突出了皇权。

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

宫城又称紫禁城。

北京城高大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位于城北。

城内建筑严格保持对称,烘托出宫城庄严的气氛。

黄色琉璃瓦屋顶和红墙相配,显得金碧辉煌,充分体现些封建皇帝的威严。

三、陕北起义明朝末年,天灾不断。

明朝政府又向农民加派三饷。

三饷总和超过正常田赋一倍以上,广大农民十室九空。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文化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的文化

傩 戏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的 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 “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戏”。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 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 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戏曲。
政策支持;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 ④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正常交流; 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 ⑤教育落后,其内容以儒学为主,很少涉及科学知识。 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药,中国却拿它当饭 吃。” 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根源!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昆 曲
《 牡 丹 亭 》 剧 照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 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 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 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 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 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 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 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 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 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 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 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明清书法呈现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 特征
原因: 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君主 专制走向极端 ②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 ③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
绘画:
特点:文人画成就突出
(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 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历史原因: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封建专制 走向极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商 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中国通史:明清史

中国通史:明清史
中国通史:明清史
20xx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作者简介
03 媒体评论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目录
基本信息
《中国通史:明清史》是2010年1月1日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乐成。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两朝的 政治、经济、商业、对外关系以及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作者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者简介
傅乐成(1922~1984),傅斯年之侄,字力更,号秀实,山东聊城人。著名史学家。1940年考入昆明国立 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大学。1956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在任教的十 几年中,傅教授除在台大授课外,还在同仁、辅仁、淡江等高等院校讲课,并兼任中兴大学文学院院长,主持台 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的博士班和秦汉史研究室的工作,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对秦汉、隋唐史的研究颇有建树。他 一生著述甚丰,皆为史学论著,影响较大的有《秦汉史论文集》《隋唐五代史》等。他的史学论著有的被译成英、 日、韩等国文字,是台湾、香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高等学府学习中国史的必读之书。 傅乐成终身未娶。关 于傅先生的感情问题,有这样一个“典故”。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春天,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报》社任主笔, 与在“中央图书馆”任职的傅乐成交往甚笃,且谈锋如昔。当时“异常放荡怠惰”(傅自语)的傅乐成结识了一 位美丽的小姐,对她极为爱慕,却难撷其芳心。有一天,殷海光在傅乐成的宿舍里聊天,正好那位小姐也在场。 当时殷海光兴致勃发,大谈时局,口若悬河,那位小姐在一旁听得出神。殷海光走后,傅先生爱慕的小姐对他说: “假如你有殷先生那样好的学问,我一定嫁给你。”傅乐成受不了这番“刺激”,决心翻译一部英文的西洋史以 示自己的进取之心。后来那位美丽的小姐还是没有嫁给他,但若干年后,从耶鲁学成归来的傅乐成写出扛鼎之作 《中国通史》,被誉为“不可忽视史学家”。

二轮通史整合明清时期

二轮通史整合明清时期

二轮通史整合(4)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变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指出清代前期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举措。 (8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 清代前期对地方控制举措的影响。(7分)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明清卷》
二轮通史整合(4)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二轮通史整合(4)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1)异:明代是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税; 清代是将人丁税、平均摊人田亩中,起征 收赋税。 同:赋税征银(或:收取货币地租)。 (2)作用:简化了征赋的项目,取消了人丁 税;刺激了人口增长;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 入;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调动了生产积 极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 抑制了土地兼并;巩固了中央集权。
二轮通史整合(4)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1)特点:继承、借鉴明朝政治制度;着重解决 君权与贵族权力的矛盾;笼络、重用汉族知识分 子巩固政权;学习汉族文化,重视儒家思想,利 用科举制选拔人才;体现并符合民族融合的要求 和历史潮流。(8分) • (2)性质:封建化改革。(2分)影响:加强了 君主专制,加快了封建化进程,为入主中原奠定 了基础。(5分)
二轮通史整合(4)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对中原文化有着深刻体会的皇太极就将具 自我牺牲精神的“士”作为他重要的选择, 笼络和重用汉官:极将汉官从满官之家拨 出;使汉官仍任旧职,重用厚养;重礼相 待,耐心求贤。 笼络、重用汉族知识分子巩固政权;
二轮通史整合(4)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二轮通史整合(4) 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 • • • • • 顺治(1644——1661) 康熙(1662——1722) 雍正(1723——1735) 乾隆(1736——1795) 嘉庆(1796——1820) 道光(1821——1850)

古代史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古代史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B )
(2014·全国大纲卷·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 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B)
(2014·上海单科·33)根据右侧图示及所学知 识,军机处是 A.辅助皇帝行使权力的机构 B.囊括内阁、六部权力的机构 C.隶属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构 D.总揽全国军政要务的机构
(A )
(2014·福建文综·14)乾隆以后,“关东每岁 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 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B.长途贩运发达 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
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 率六部百司; 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予以牵制。 原因: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 致政治日益黑暗。(8分)
二、经济 必修二专题一 第三课《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第四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2014·广东文综·1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 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 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
( D)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 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 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 和典制沿革; 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 领六部。

中国通史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主要内容

中国通史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纵横万千,是世界上最为悠久的文明史之一。

中国通史涵盖了自远古时期至现代的历史演变和重大事件,贯穿了朝代更迭、政治经济变革、社会制度发展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概括介绍中国通史的主要内容。

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始阶段,也是中国的传统历史年代的开端。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

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起与灭亡,以及周朝的建立、中兴和分裂。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变革。

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包括:春秋时期的列国纷争与齐桓公、晋文公的改革,以及战国时期七雄的兴起、外患的威胁、诸子百家的兴盛以及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

3.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涵盖了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盛、三国时期的分裂和南北朝时期的动荡。

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西汉的辉煌与东汉的衰落、三国鼎立与统一、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纷争、民族迁徙等。

4.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公元589年-1912年)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辉煌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包括: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唐朝的盛世与安史之乱、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元朝的统治与民族融合、明朝的海外扩张与封建衰落,以及清朝的政治割据与外族入侵。

5. 近现代中国(公元1912年-现在)近现代中国是中国历史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发展最快、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内容包括: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国共两党的斗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崛起与现代化进程,以及新世纪中国的崛起与全球影响力的增强。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第五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后内阁出现,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2)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察分为朝觐考察和京察;(3)明朝后期,乡约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主劝谕;(4)明政府修筑长城,设置军镇,西南设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建立都司,进行管辖;(5)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6)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7)乡约主要宣讲康熙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圣谕广训》,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经济与社会生活】(1)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2)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3)明朝时期,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4)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文化交流与传播】(1)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相继被译介到中国;(2)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到中国;昆曲的发展演变。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4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明清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明清政治制度与统治的加强(1)中央①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

宦官专权,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②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形成奏折制度,雍正年间设立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通史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5单元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含解析

通史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5单元第1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含解析

第五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1368-1840年前)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议政王大臣会议:由01满洲贵族组成,是清初的最高权力机构,军国机要由其定夺,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4.密折制(1)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2)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三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1.明代:废行省,设三司。

2.清代对边疆地区的管理(1)设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2)确立金瓶掣签制度,同时确立驻藏大臣制度,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改土归流〞。

从明朝开始,已经出现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做法。

清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

乾隆时期,大局部土司被废。

改土归流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稳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以上做法因地制宜,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根本格局。

3.清朝的统治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漫画解史] 丞相与内阁首辅[问题探究] 有人说,明朝的内阁制与之前的宰相制本质是一样的,你怎么认识?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宰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稳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

内阁制不同于宰相制。

[巧法妙记] 军机处的特点[思维导图]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轻巧识记] 巧记明清政治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走向极端的君主专制——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二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三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通史复习明清(整合课件)

通史复习明清(整合课件)
市镇、货币、商帮、抑商政策;
(3)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书法:个性化,世俗化,平民化(四大才子) 政治:反对君主专制,限制君权 思想:理学、早期民主思想、八股取士、文字狱; 绘画:写实(民间风情画 ——插图年画); 经济:工商皆本; 思想 文艺:文学、书法、绘画、戏曲; 文化 写意(不拘成法的“八大山人”) 思想:批判程朱理学,主要学以致用;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科技:《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本草纲目》 戏曲:昆曲京剧等
• 军机处没有决定权。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亲信 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 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 权力也没有。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 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 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 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赵冀《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 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其 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自有 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 的“军机处”的特点是 • A、行政效率高 • B、机构健全 • 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
阶段特征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封建制度 走向没落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并缓慢发展 思想:传统文化禁锢思想,产生进步思想;文 艺大众化、世俗化;传统科技步入总结,西学 东渐开始
• 【基本特征】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阶段特征: 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 衰落。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 务的决策 有“票拟”权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 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仁宗、宣宗以后,担任阁臣者,地位渐高。内阁票 拟逐渐成为制度。 票拟制的实行,使内阁从制度上获得了普遍与闻朝 政的权力,基本上打破了“诸司奏事不相关白”的 限制。内阁通过拟旨可以影响和左右皇帝的决策。

明清通史

明清通史

• 空印案 此案发生在明初洪武年间,是明初四大案之 一。明初,每年布政司、各府州县官吏前往 户部核对钱粮、军需供给等事,因路途遥远, 往往带着事先开好的空印文书(即加盖印章 的空白公文),以备急用。此事习以为常。 但是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朱元璋知 道此事后大怒,怀疑其中有弊,责令严查空 印案。凡是与此案有关的部门及地方官员 (正职)一律处以死刑,助理官员(副职) 处以杖一百,戍边。受牵连者达万人以上。
中股
正 反
后股
正 反
束股
正 反
股者,对偶也。每股中均须一正一 反,或一实一虚,或一深一浅排偶 论述。 所有内容必须本 《四书集 注》,代圣人立言,不可以己见发 挥。只有最后大结时可用己见,但 只可言前朝,且只能三四句。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探究】宰相制度VS内阁制
宰相制 相同 地位
法定行政机构
行政管理统辖六部
内阁制
非法定,侍从机构
票拟首辅侵夺六部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 同
职权
对皇权 作用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内阁职在“佐天子出令”,即以票拟之权,辅佐皇帝处 理政事,这是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地方。但内阁不能统 领监督百官、指挥诸司,又是大不同于古代宰相职权的 地方。
•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 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 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 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 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 不可无人”。
明朝政治变化之二——内阁制度的形成 内阁制度与宦官专权
内阁制度 明成祖即位后,从翰林院官中选解缙、胡广 等人,入直文渊阁,称为内阁学士,得以参 预机务。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由此开始。 但品位比较低(五品以下),受诸多限制, 备顾问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积极 (1)政治: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 (2)经济: 组建大型工程,保护小农经济; (3)文化: 加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关注高考视角---练真题
命题· 视角
1、(2014•课标全国Ⅱ,27)明初废丞相、 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 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 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卷Ⅱ) 41. 明清君主专制 ( 卷 Ⅱ ) 27. 明 清 制度的加强、英国君主立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宪制的确立 强——明代内阁制 ( 卷 Ⅱ ) 40. 清 朝 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明 清 经 济
26.黄宗羲 明 的反君主 清 专制思想
文 化
(卷Ⅱ) 26. 明朝区域差异 (卷Ⅰ) 27. 清代 (卷Ⅱ) 27. 造成长途贩运贸易 商品经济发展(对 明 代 商 品 经 (卷Ⅰ) 40. 我国自古对海 外贸易) 济发展 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 (“重农抑商”和“海禁” 政策,贸易兴盛) (卷Ⅱ)27.明清小说 (卷Ⅰ) 40. 中国 (卷Ⅱ) 28. 京剧的产生和 古代科技与西方近 发展 代科学成果比较 (宋应星、牛顿)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讨饭) 1347年—1352年做和尚(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做皇帝
名 称 职 权 殿 阁 大 仅备皇帝顾问 明太祖 学士 兼协理章奏
时 期
明成祖
内阁
参与军国大事 的商讨
可以“票拟” 对奏疏的处理 意见
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耕地面积 明初8.5亿亩;清朝10亿亩 明初6600余万;清道光二十年 人口数量 (1840年)增至4 .1亿 国民生产 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 总值GDP 率远高于欧洲 50万人口城市世界10个,中国占6 城市状况 个 白银拥有 200余年间世界产量 一半流入中国 世界地位 世界经济和贸易的 中心地区 综合国力 保持领先地位
【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 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 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 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 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 加剧。
思想
早期启蒙思想
科技
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徐光启《农政全书》 李时珍《本草纲目》; 西学东渐;明代利玛窦
文学 艺术
书法:个性化、平民化; 绘画:不拘成法、世俗化; 清京剧形成并成为“国粹”。 小说成主流;批判现实力作;《红楼梦》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 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标志的贵族 特权,臣民变为公民,人的理性取代神 的意旨,科学取代蒙昧……是近代社会到 来引起的巨变。 ——刘宗绪《世界近 代史》
材料从哪些方面阐述了近代社会到来产生的变化?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 生并发展 政治上:民主、法治、人民主权 思想上:科学、理性。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新课 (新课标卷) (新课标卷Ⅰ、Ⅱ) 标卷) 明 清 政 治
28.清代君主 专制体制的僵 化(内阁依样 画葫芦) 29.古代专制 政治发展特征 (梁启超) 26. 明 代 后 期 工商业经济的 发展
2014年 2015年 (新课标卷Ⅰ、 (新课标卷 Ⅱ) Ⅰ、Ⅱ)
特 点 品秩较低,不 参与决策 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 和属官
明中期 内阁 以后
地位变得更加 重要
探究:内阁大臣是不是丞相?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 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明朝)国家并非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 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而非“大 臣”。 丞相 阁臣
政策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明一条鞭法, 清摊丁入亩
明清经济特征
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 展; ③农耕经济占主导;
视角2:全球整体联系的视角----看明清经济政策 命题· 视角 史学家指出:晚明期,世界经济正处于融为一体的 进程中。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 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 是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这说明这一时期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重农抑商、 海禁
政策扶植
封 建 制 制 度
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占主导 赋税沉重,农民 贫困,购买力低 “海禁” 商人投资土地
劳动力
市场 国内、海外市场
资金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发 展 缓 慢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素严重受阻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 1、经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妨碍扩大再生产 2、政治: 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3、文化观念: “重义轻利”、“抑商”等观念影响
农耕经济繁荣
海 重自 禁 农然 抑经 商济
重 农
资本主义萌芽
狼图腾:“资本主义在古代中国巨大的农耕大树下,没 有养分,没有阳光,最多只能长成萌芽,永远是萌芽。”
“海禁”“闭关锁国”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2、后果:
(1)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2)丧失开辟海外市场,刺 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3)中国被工业文明遗弃, 落后于世界潮流
横 向 比 较
高 度 发 展 的 农 耕 经 济
资 本 主 义 萌 芽 产 生
资本主义萌芽
1、时间、地点: 明朝中叶、江南地区
出资 经营
雇佣
劳动 工资 被雇佣
机户
利润
手工工场
机工
出力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特征: 生产方式: 商品生产
黯然神伤
【 元芳 你怎么看?】 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资本,市场, 劳动力,原料四要素,试用这些 要素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展?
①商品货币经济拉动白银流入 ②有利于中国 走向近代社会 ③ “海禁“政策被废止 ④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逐渐密切
A ①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深化认知】: “海禁” 、闭关锁国都非禁绝外贸,而是政府主导下的 限制对外贸易,。新航路开辟世界走向联系的整体,中国却选择了自闭的 方式与世隔绝。结果扼杀了利用外贸优势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逐渐落 后世界潮流。
1.(2016· 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25分)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 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 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 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 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 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 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 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 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 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 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
明清政治
中央官制
地方制度
选官制度
中央官 制 地方制 度
明太祖废丞相、成祖设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
明:废行省设三司
清: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选官制 度
科举制(八股取士)
人民版: 明中后期—清前期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的统治。 清设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岳麓版: 明朝 中央:设都察院---设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监察百 官;合称“科道”。 地方:设按察使司负责
正式官职
能否制约皇权
探究:内阁大臣是不是丞相?
丞相 权利来源 不 同 制度 阁臣 皇帝的信任
职 权
对皇权作用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
不能制约
思考: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成为我国古代专 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机构简陋(非正式的国家机关) (2)品级不高,随时被撤换; (3)跪受笔录,负责传达 (4)完全听命于皇帝 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全国的军政大权, 标志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近年全国卷高考对本部分的考察主要集中在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 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阳明心学和世俗文学等方面,其中明朝社 会经济的发展概况成为考察的密集区域
命题大多引入原始史料,要求对材料信息进行获取和解读, 全面认识明清社会发展的突出特征
复习时应重点掌握明清君主专制加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 相关知识,并能够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对这一时期中外历史 发展的不同走向进行深入解读
中央行政制度(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秦朝 西汉武帝 隋唐 宋 元 明 清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皇权空前 强化,到 达顶峰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影响
1、消极 ①延缓封建社会衰落,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 (1)政治: ②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容易失误; (2)经济: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思想:八股取士等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4)外交: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与西方国家差距;
明清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政策
农业
双季稻大范围扩种、玉米番薯高产作物 引进;租佃关系普遍。
手工 业 技术:焦炭冶铁流行;棉布成主要衣料, 清粉彩,珐琅彩; 经营形态: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占主导; 生产方式: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工商业市镇、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 商业 出现区域性商帮;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 城市
命题· 视角
3.(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明初废 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 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 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 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 对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