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PPT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PPT](https://img.taocdn.com/s3/m/4d41cd9e84254b35eefd349b.png)
2.新的信息和技巧应在高效期-1教授,这段时间呈现的信息最容 易被记住,这段时间所呈现的信息必须是正确的。
3.利用低沉期对新学习的材料来进行练习和回顾。
4.在高效期-2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请你读一遍下面这行随机数字: 71863945284
然后合上课本,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默写出来。 现在在读一遍下列随机字母:
课
时 长
40min
度
80min
160min
图片
0
20
40
高效期-1
低沉期
高效期-2
David Sousa 在《脑与学习》中提出,在大于20分钟以上的学 习时间中,大脑对学习的保持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开始的阶段是高效期-1, 中间是低沉期, 结尾是高效期-2.
1.在一堂课的开始(高效期-1之前),利用复习先前知识或创设 情境等方式吸引人,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在遵循短时记忆的规律的基础上,如果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 方法来划分短时记忆的组块,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 而且可以减轻记忆的压力,省出更多的空间和精力来处理更有 意义的思考任务。
18239111107878120
遗忘曲线
甲组:学习一篇文章,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
乙组:学习同样的文章,但不予复习。 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 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HJMROSFLBTW
➢ 短时记忆
正常的普通人的短时记忆,可能是7个数字或字母, 至少能回忆5个,最多能回忆9个,即7+2个。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不论是学生还 是老师在制定学习任务或教学任务时,都应该考虑 到7+2 的特点。
➢ 超越7+2
3.利用低沉期对新学习的材料来进行练习和回顾。
4.在高效期-2对整节课进行总结。
请你读一遍下面这行随机数字: 71863945284
然后合上课本,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默写出来。 现在在读一遍下列随机字母:
课
时 长
40min
度
80min
160min
图片
0
20
40
高效期-1
低沉期
高效期-2
David Sousa 在《脑与学习》中提出,在大于20分钟以上的学 习时间中,大脑对学习的保持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开始的阶段是高效期-1, 中间是低沉期, 结尾是高效期-2.
1.在一堂课的开始(高效期-1之前),利用复习先前知识或创设 情境等方式吸引人,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们在遵循短时记忆的规律的基础上,如果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 方法来划分短时记忆的组块,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记忆能力, 而且可以减轻记忆的压力,省出更多的空间和精力来处理更有 意义的思考任务。
18239111107878120
遗忘曲线
甲组:学习一篇文章,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
乙组:学习同样的文章,但不予复习。 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 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
HJMROSFLBTW
➢ 短时记忆
正常的普通人的短时记忆,可能是7个数字或字母, 至少能回忆5个,最多能回忆9个,即7+2个。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不论是学生还 是老师在制定学习任务或教学任务时,都应该考虑 到7+2 的特点。
➢ 超越7+2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 ppt课件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72dbf514791711cd791746.png)
7
第二辑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8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
• 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 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 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 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 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 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 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 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 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 患的行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配套效应既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可以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的价值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
1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读书心得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14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 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15
5
本书特别之处
• 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非常多,《教育中的 心理效应》精选了64条,并将它们分为教 学、教育和管理三部分,适用于教师的不 同方面的工作。
•在安排上,每篇文章的正文前面,都呈 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者问题情境, 能很好地激活你先前知识经验,唤起你 探究正文的兴趣。
6
一则“建构主义”童话9Fra bibliotek•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
一则笑话:
有一天,一个老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在 睡觉,他们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 老师把其中一个差生叫起来批评说:“你 看看人家(指着另一个睡觉的学生,平时 成绩很优秀),人家睡觉还看书呢,你倒 好,一看书就睡觉。”
第二辑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8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
• 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 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 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 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 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 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 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 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 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 患的行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配套效应既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可以带来不好的结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的价值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
1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读书心得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14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 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15
5
本书特别之处
• 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非常多,《教育中的 心理效应》精选了64条,并将它们分为教 学、教育和管理三部分,适用于教师的不 同方面的工作。
•在安排上,每篇文章的正文前面,都呈 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者问题情境, 能很好地激活你先前知识经验,唤起你 探究正文的兴趣。
6
一则“建构主义”童话9Fra bibliotek•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晕轮效应
一则笑话:
有一天,一个老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在 睡觉,他们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 老师把其中一个差生叫起来批评说:“你 看看人家(指着另一个睡觉的学生,平时 成绩很优秀),人家睡觉还看书呢,你倒 好,一看书就睡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与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pt课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与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f2b648011ca300a6c390e4.png)
初中年级:
1)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 方法; 2)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 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 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4)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 挫折的耐受能力; 5)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
问题:身体、心理、和团队气氛感受?
热身活动二:表象放松
闭上双眼,按照指导语进行想象:想象你现在处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 间里,房间里到处都是焦虑的人们,他们中有的人在房间里不停的来 回走动,有的人不停的抽着烟,有的人大声的交谈着什么,你在里面 感觉非常的难受。突然,有人打开了你旁边的一扇窗户,你走到窗边, 把头伸出窗外,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你深深的吸了吸气,感觉神清 气爽。
看到落水者并去救,做的是被动的补救性工 作; 告诉人们游泳的危险并插上木牌提醒注意, 是消极的预防工作; 教人游泳的本事,是积极的发展性的工作。 ——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从根源上解 决问题,即主动全面地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促进积极良好个性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三个层次
部分学生——预防性辅导
白
黑 浅灰色 深灰色 黑色
白
健康人格 自信心高 适应力强
各种生活压力 产生的心理冲突
各种变态 人格与心 理障碍
咨询 治疗精神病患者源自辅导 咨询精神科医生
人生有许多灰色地带
西方经验可资借鉴
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是现代 人的精神享受,是塑造健康人生、完美 人格的重要途径。
故事:
三个打鱼人聚在一河滩边钓鱼,突然发现有人从上游被 冲进了水滩,挣扎求救。于是一个打鱼人立刻跳入水中把落 水者救了上来,并用人工呼吸等方法予以抢救。但这时,又 从上游冲下来一个落水者,于是另一个打鱼人又跳进去把他 救起来。他们同时又发现了第3第4个落水者,三个打鱼人手 忙脚乱,不知所措。 此时,一个打鱼人决定离开现场去了上游,在入水处 立了一块木牌以示警告,劝说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但是, 仍然还是有部分无视警告者被冲进水潭,三个打鱼人忙得不 可开交。 后来,其中一个打鱼人醒悟了,他去做了另一项工作— —教人们游泳,这似乎是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 水性,即使被冲下深水急流,也可以独立应付,不至于深陷 危急甚至付出生命。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ppt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ppt](https://img.taocdn.com/s3/m/fd66c75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b.png)
群体动力理论
要点一
总结词
群体动力理论关注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 系。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会 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群 体动力理论,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群体内部的动态,避 免出现消极的互动和影响。
02
认知心理效应
首因效应
总结词
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第一次接触某事物时留下的印象,对后续对该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产 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教育教学中,首因效应表现为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首次 接触和体验。这些首次的印象和经验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和积极性产生深远 影响。因此,教师应注意在第一次与学生接触时留下良好的印象,并精心设计首次教学
生的身心健康。
案例二: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法
总结词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详细描述
该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 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学生自我评估等方式,帮助学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案例三:某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干预计划
总结词
全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详细描述
某学校制定了一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 计划,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 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全面关注学 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 理问题。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概述 • 认知心理效应 • 情感心理效应 • 行为心理效应 •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应用 • 案例分析与实践建议
01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某种心理活动或行为引发的特定反应或结果。在教育教学中, 心理效应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ppt
![教育教学中的心理效应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90428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c.png)
缘起
1979年,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 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 的一朵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 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复杂 的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又叫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解密
蝴蝶效应是一点点积累的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层之台,起于垒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
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一年之际在 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
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 情。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能占据最重要的时间。
二、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 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 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 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 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 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 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 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 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 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 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
•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
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 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 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 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 生活,工作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认知超载
教师宣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3点要讲”的时候,你 会认真的听,甚至会试图记下这3点,然而当教师宣布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有10点要讲”的时候,你便顿时失 去了听下去的兴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与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pt课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论与教育中的心理效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f2b648011ca300a6c390e4.png)
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 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 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
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 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 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 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 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 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 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 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特定学生 —矫治性辅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总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 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品质,促进学 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主要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了解心理保健常识,初步掌握 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生活和社 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
《规划》中的重点项目:
专兼职骨干心理教师层面:从2009年起到2012年, 参照国际标准1000:1的配备比例,成都市将逐步 实现学生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的学校,就必须配 备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的标准。 实行ABC三类资格分级认证制度,完善“成都市学 校心理辅导员”资格认证工作。 到2008年6月,直属学校、五城区等十个区中学 (含职业中学)和小学(不含村小),将100%建 立学校心理咨询室(辅导室),并达到基本配置。 其中各区应有10%-15%的学校达到较高配置,作为 样板学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2008年底,十个郊 县的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辅导室)建设城镇应达 到45%,农村达到40%。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汇总和分析PPT文档53页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汇总和分析PPT文档53页](https://img.taocdn.com/s3/m/9f81af6f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0.png)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汇总 和分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汇总 和分析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 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12
《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 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10
《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 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 绝望和放弃。
• 《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 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 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 鱼就是鱼
“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 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 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 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陆地上的各种东 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 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 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 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 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 的理解。
6
•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晕轮效应
一则笑话:
有一天,一个老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在 睡觉,他们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 老师把其中一个差生叫起来批评说:“你 看看人家(指着另一个睡觉的学生,平时 成绩很优秀),人家睡觉还看书呢,你倒 好,一看书就睡觉。”
7
• 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 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 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 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 “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 予其一切坏的品质。 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 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 象,就是晕轮现象。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读书心得
常州市北港中学 陈建娣
1
内容简介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主要讲述了心理学是 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 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 的特定情境去创造。 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属于科学,生活中、家庭 里,课堂上的故事和案例则属于科学的艺术。 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
配套效应既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可以带来不好的结 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的价值。所以,一个 明智的老师,应该学会给学生准备几件不同价值的 “睡袍”。
9
•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 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 一种新行为、新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 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 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 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
4
第二辑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5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
• 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 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 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 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 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 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 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 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 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 患的行为。
8
• 《给学生有价值的“睡袍” ——配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 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 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 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 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 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 了”。
2
本书特别之处
• 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非常多,《教育中的 心理效应》精选了64条,并将它们分为教 学、教育和管理三部分,适用于教师的不 同方面的工作。
•在安排上,每篇文章的正文前面,都呈 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者问题情境, 能很好地激活你先前知识经验,唤起你 探究正文的兴趣。
3
一则“建构主义”童话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一本值得老师们去读,也能 让你一读就放不下的好书。
12
《为了明天更美好——延迟满足》则从另一个角 度提醒父母、老师们要关注孩子自制力的培养, 让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期待、珍惜、克制。
10
《绝望的体验——习得性无助》以一条狗的实验为例, 印证了动物、人类在多次收到挫折后,都会表现出的 绝望和放弃。
• 《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 让孩子不要只盯着别人的“葡萄”,要学会欣赏自己 手中的柠檬,即使它酸酸的。
• 鱼就是鱼
“有一条鱼它很想了解陆地上发生的事,却因为只能在水 中呼吸而无法实现。它与一个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 蚪长成了青蛙后,就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 向鱼汇报它所看到的景象。青蛙描述了 陆地上的各种东 西:鸟、牛和人。鱼根据青蛙对每一样东西的描述,头 脑中形成了这些动物的图画。每一样东西都有鱼的形状, 只是根据青蛙的描述稍作调整:人被想象成了用尾巴走 路的鱼、奶牛是长着乳房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 鱼只能重新组装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构造起对新知识 的理解。
6
• 顶着光环行走的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晕轮效应
一则笑话:
有一天,一个老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在 睡觉,他们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 老师把其中一个差生叫起来批评说:“你 看看人家(指着另一个睡觉的学生,平时 成绩很优秀),人家睡觉还看书呢,你倒 好,一看书就睡觉。”
7
• 我们在知觉他人时,人们往往根据少量的 信息将人分为好或坏两种,如果认为某人 是“好的”,则被一种好的光环所笼罩, 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为某人是 “坏的”,则被一种坏的光环所笼罩,赋 予其一切坏的品质。 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 就倾向于据此推论此人气体方面的特征的现 象,就是晕轮现象。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读书心得
常州市北港中学 陈建娣
1
内容简介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主要讲述了心理学是 描述规律的科学,教育自然要遵循科学,但应 用科学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教师们根据自己 的特定情境去创造。 心理学的实验和调查属于科学,生活中、家庭 里,课堂上的故事和案例则属于科学的艺术。 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
配套效应既可以带来好的结果,也可以带来不好的结 果,这取决于所参照的“睡袍”的价值。所以,一个 明智的老师,应该学会给学生准备几件不同价值的 “睡袍”。
9
• 《奖励的艺术——扇贝效应》提醒我们老师,一 定要注意克服由扇贝效应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在 一种新行为、新习惯养成的初始阶段。连续的、 固定的强化是必要的。而当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 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要不断地延长强化的间隔时 间,直到最后撤销强化。
4
第二辑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5
《布妈妈的启示——依恋心理》
• 在幼小的猴子身边放的是两个母猴的模型:用 铁丝做的猴子和用布做的猴子。研究发现,小 猴子喜欢能给他以柔和感觉的布猴子。后来, 心理学家给布猴子妈妈越来越多的母性特征。 比如,在身体里装上电灯泡、把布妈妈设计成 能摇动的。布妈妈用有的母性特征越丰富,小 猴子就越喜欢她。但布妈妈是不能与真正的母 猴相比的。在布妈妈身边长大的小猴成年后不 同程度地带有行为上的偏差,类似人类精神疾 患的行为。
8
• 《给学生有价值的“睡袍” ——配套效应》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 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 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 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 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 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 了”。
2
本书特别之处
• 心理学的规律和效应非常多,《教育中的 心理效应》精选了64条,并将它们分为教 学、教育和管理三部分,适用于教师的不 同方面的工作。
•在安排上,每篇文章的正文前面,都呈 现一个经典的实验、故事或者问题情境, 能很好地激活你先前知识经验,唤起你 探究正文的兴趣。
3
一则“建构主义”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