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

合集下载

不当解雇的法律实务.

不当解雇的法律实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不当解雇的法律实务分析站点名称:指导教师:专业:法学学号:学生姓名:年月日不当解雇的法律实务分析摘要本文总结了不当解雇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列举了用人单位不当解雇劳动者的情形,并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和违反公平原则三个方面来讨论不当解雇的责任形式,阐述了用人单位在不当解雇行为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维护就业权的基本稳定。

关键词:不当解雇构成要件责任形式目录摘要 (1)1 不当解雇的特征与构成要件 (6)2 不当解雇的责任形式 (2)2.1、不当解雇的情形 (3)2.2、不当解雇的主体 (3)3 结束语 (5)参考文献 (5)因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不当解雇,会直接威胁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故为各国劳动法所重视。

大多数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的雇员享有稳定的工作保护权利,法律对解雇做了具体限制,明确规定要有“正当理由”才能解雇雇员。

公共部门采用这种保护性规定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雇员所具有的忠实、正直、自律性,或者雇员为完成工作已经进行了相当的、特定的人力资本投入的事实。

而在私营部门,工作保护的规定却相对较少,私营企业主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将一些已经不需要的职工通过各种借口解雇,如借口职工违反劳动纪律、技术不合格、企业改组等将职工解雇。

对于不当解雇,我国现行的法律只笼统规定了某些特殊群体有权抵御某些类型的解雇,而没有对整个劳动者群体的权利做出规定。

1、不当解雇的特征与构成要件不当解雇是指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公共政策、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是基于不正当理由解雇劳动者,并给劳动者带来损害的行为。

从不当解雇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不当解雇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不当解雇的起因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公共政策、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是以不正当理由作为解雇理由,这是不当解雇构成的实质要件;不当解雇是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侵害了劳动者的就业权,其行为的性质可以是违约行为、侵权行为,也可以是基于公平原则的考虑,所损害的劳动者利益既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不当解雇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害,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赔偿或补偿。

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精选五篇)

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精选五篇)

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精选五篇)第一篇: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一、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论赔偿责任在雇主不当解雇雇员中的关系【摘要】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相关公约和许多国家的立法,雇主解雇雇员必须具备正当事由并遵守正当程序,雇主缺乏正当事由或违反正当程序将承担不当解雇的责任。

雇主不当解雇雇员责任的确定需考虑雇员的工资收入、工龄、剩余工作年限、找到类似工作的可能性、寻找其他工作的费用等复杂因素。

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则过于简陋,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反映雇员实际损失的赔偿规则。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法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英国,劳动合同解除成为现代劳动法的核心问题。

许多劳动法纠纷都与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关。

在我国,与劳动合同解除相关的案件数量亦不少。

目前,劳动争议案件主要以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经济补偿金赔偿金违约金等三类诉求为主,占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79.21%(参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10月3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

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责任是劳动合同解除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研究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责任意义重大。

一、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尽管国际公约对正当解雇做了原则的规定,但各国不当解雇的具体标准以及赔偿责任并不相同。

不当解雇的概念以及雇主不当解雇责任的确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由于劳动合同乃从传统的雇佣契约发展而来,雇佣契约作为民事合同之一种,普通法或民法典对雇佣契约的解除主要依据合同法的规则,并不要求雇主解除合同需具备正当事由。

随着人们对雇佣关系认识的深入,为了实现劳工保护政策目标,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普通法或民法之外的劳动立法,要求雇主解雇雇员必须具备正当事由并遵守正当程序,雇主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便逐渐从普通法或民法中独立出来,成为劳动法的一个重要问题。

劳动中的不当解除与违法解雇

劳动中的不当解除与违法解雇

劳动中的不当解除与违法解雇劳动关系中,雇主和雇员需要遵守相应的劳动合同,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雇主可能存在不当解除劳动合同或违法解雇员工的行为。

本文将就劳动中的不当解除与违法解雇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不当解除劳动合同?不当解除劳动合同是指雇主在没有合理、合法的原因下,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侵害了雇员的合法权益。

不当解除的形式多样,如解雇、辞退等。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不当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 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不当解除劳动合同最常见的一种情况是雇主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解除合同。

例如,雇主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解除合同,或者不履行提前通知的义务等。

这种情况下,雇主解除劳动合同属于不当行为。

2. 违背约定或欺诈雇主在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时,一方面应该遵守双方约定的条款,另一方面也需要提供真实的信息。

如果雇主违背约定解除合同,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信息导致雇员受损,也属于不当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3. 侵犯人身权益劳动合同解除时,雇主需要尊重雇员的人身权益。

不当解除劳动合同可能涉及侵犯雇员的人格尊严、名誉等权益,如用人单位对员工进行言语上的伤害、打压等行为。

二、什么是违法解雇?违法解雇是指雇主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解雇员工的行为。

雇主解雇员工需要遵守法律的程序,保障雇员的权益。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违法解雇情况。

1. 非法歧视解雇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不得因为性别、种族、宗教、国籍、年龄等原因进行任意解雇,这属于非法歧视解雇。

雇主不能以个人偏见或歧视为由解雇雇员。

2. 违反会员权益解雇在某些情况下,雇员可能加入或组织工会,享有相应的会员权益。

如果雇主因员工加入工会或行使工会权益而解雇员工,这就属于违反会员权益解雇,违法的解雇行为。

3. 违反解雇程序解雇劳动法规定了解雇的程序和条件,雇主需要提前通知员工,并且按照相应的程序解雇。

如果雇主不按照程序合理解雇员工,违反解雇程序,就属于违法解雇。

三、如何维护权益?当雇员遭受了不当解除或违法解雇时,应该及时采取合法的维权措施,维护自身的权益:1. 搜集证据雇员需要搜集与不当解除或违法解雇相关的证据,如劳动合同、解雇通知、工资单、通信记录等,以便在维权过程中提供证据支持。

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

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

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作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加重了劳动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从定义、影响、原因和应对措施等方面探讨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的问题。

违法性解雇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合理事由的情况下,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不按照劳动法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解除。

违法性解聘是指用人单位在没有明确违反劳动法规定情况下,提前终止劳动合同,从而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首先,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对劳动者的影响是巨大的。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文书,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的行为导致劳动者失去了工作来源,丧失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给劳动者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同时,这种不合法行为还给劳动者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给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其次,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出于降低成本和获取利益的目的,故意绕过劳动法规定,采取违法解雇和解聘劳动者的方式。

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可能因为管理不善、经营困难等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劳动合同,从而违反了法律规定。

对于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劳动法规定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使劳动者能够了解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加强劳动监察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的行为。

此外,建立完善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维权途径和渠道。

除此之外,企业也应该自觉遵守劳动法规定,尊重劳动者的权益。

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岗位绩效要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减少违法性解雇和解聘的可能性。

此外,企业还应强化员工培训和沟通,提供良好的劳动关系环境,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降低不合法行为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违法性解雇和违法解聘给劳动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是一种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致力于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企业也应自觉遵守劳动法规定,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不当解雇索赔

不当解雇索赔

不当解雇索赔概述:在当前的劳动法律制度下,雇主在某些情况下对雇员进行解雇,如果解雇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程序或者存在不当之处,雇员有权进行不当解雇索赔。

本文将探讨不当解雇的定义、索赔的条件和程序,并介绍雇员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以提高索赔成功的机会。

一、不当解雇的定义不当解雇是指雇主在解雇雇员时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程序或者在解雇原因上存在不当之处。

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解雇违反了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解雇程序;2. 解雇基于非法歧视,如种族、性别、宗教等原因;3. 解雇基于雇员行使法定权利,如工会组织、集体谈判等;4. 解雇存在违法过错行为,如滥用职权、工资拖欠等。

二、不当解雇索赔的条件要求不当解雇索赔通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解雇必须违反了劳动法规定的程序或者在解雇原因上存在不当之处;2. 雇员必须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解雇的违法性或者不当性;3. 雇员必须在法定时限内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起索赔。

三、不当解雇索赔的程序不当解雇索赔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提交索赔申请:雇员需要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交索赔申请,申请中需详细陈述解雇的违法或不当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据;2. 调解或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会组织雇主和雇员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则进行仲裁;3. 仲裁结果:根据仲裁结果,雇员可能获得经济赔偿或要求雇主恢复工作关系;4. 诉讼救济:如果仲裁结果对雇员不利,雇员可以在法定时限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提高索赔成功机会的合理措施为了提高不当解雇索赔的成功机会,雇员可以采取以下合理措施:1. 保存证据:及时收集有关解雇的证据,如解雇通知、劳动合同、相关邮件等;2. 寻求法律援助:咨询专业的劳动法律咨询机构或律师,获取法律援助和指导;3. 注意证人证言:如有目击证人或其他相关证人存在,及时记录并保留其联系方式;4. 非法行为记录:如遭到非法解雇前,保留相关违法行为的记录,如工资拖欠、工时超标等。

解析非法解雇案例揭秘雇主的违法行为

解析非法解雇案例揭秘雇主的违法行为

解析非法解雇案例揭秘雇主的违法行为1. 案例一:不正当理由解雇员工在这个案例中,雇主以一个无法证实的理由解雇了员工。

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解雇的合法性。

然而,在该案例中,雇主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其解雇决定。

这种无理由解雇行为被视为非法行为,严重侵犯了员工的权益。

2. 案例二:歧视性解雇在这个案例中,雇主以员工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或其他个人特征来解雇员工。

根据反歧视法律,雇主不得以这些理由对员工进行歧视性解雇。

这种违法行为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平等权益,并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3. 案例三:报复性解雇在这个案例中,雇主解雇了员工,以回应员工对其违法行为的指控或举报。

这种解雇行为被认为是一种报复行为,不仅侵犯了员工的权益,还妨碍了正义的实现。

根据法律规定,员工有权对雇主的违法行为进行举报,而雇主无权以解雇作为报复手段。

4. 案例四:违法违约解雇在这个案例中,雇主解雇了员工,却没有履行解雇合同中规定的条款和条件。

雇主可能未支付解雇赔偿金或未提供妥善的解雇通知。

这种违法违约行为不仅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还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5. 案例五:违法裁员在这个案例中,雇主在没有正当的经济或业务原因的情况下,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行为。

根据劳动法,雇主在进行裁员时应当遵守相关程序,并提供合理的裁员原因和合适的赔偿措施。

这种违法裁员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损害了员工的权益。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非法解雇案例中,雇主往往以不正当的理由、歧视性行为、报复手段、违约行为或违法裁员等方式违法解雇员工。

这些行为不仅侵犯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良好的劳动关系,损害了社会公平和员工的职业发展。

因此,在员工遭遇非法解雇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身权益,并推动雇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雇主不当解雇责任探究

雇主不当解雇责任探究

雇主不当解雇责任探究雇主不当解雇责任探究[摘要]雇主因缺乏正当事由或违反正当程序解雇雇员而承担不当解雇责任,已经为相关国际组织和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所确认。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7条关于雇主不当解雇责任亦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不足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和技术,为我国完善雇主不当解雇责任的规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不当解雇;雇主责任;解雇保护;赔偿金一、雇主不当解雇与解雇责任概说(一)法理基础——解雇正当事由说在英美法系,解雇主要指雇主主动消灭劳动关系的一种情形。

从社会的普遍观念来看,如果工人可以持续拥有工作,而不考虑其所工作的企业的经济或技术状况,竞争经济中的公共福利将会受到损害;在大陆法系,学者所赋予解雇的概念各有不同,日本菅野和夫教授认为,“解雇是指基于雇用者的劳动契约的解除”,我国学者林更盛教授则认为,“解雇在概念上乃雇方终止权——形成权的行使。

亦即雇主透过其单方意思表示,使劳动契约向将来地失去效力”。

解雇正当事由说认为,如果没有正当的解雇事由,用人单位不得解雇劳动者。

采此说的国家通常通过立法明文规定解雇事由,除了法定的解雇事由之外,其他事由的解雇均属于非法解雇或不正当解雇。

这一学说是对民法上契约自由原则的根本修正,劳动者有以生存权为核心的劳动权,当且仅当符合法律规定的事由时,用人单位才可以通过解雇权的行使来剥夺或限制劳动者的劳动权。

关于解雇正当事由说的性质,也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解雇正当事由说是对解雇自由说的否定,但也有学者提出,解雇正当事由说只是对解雇自由权作了很大的限制,并没有完全否定。

(二)不当解雇与雇主责任的含义一般认为,不当解雇是指雇主基于与员工的能力或行为以及雇主的经济效益状况等因素没有任何关联的理由进行的解雇,包括基于员工参与工会组织、参加罢工等产业行动以及基于性别、年龄等各方面歧视性原因所导致的解雇。

劳动中的不正当解雇

劳动中的不正当解雇

劳动中的不正当解雇劳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劳动者享有法定的劳动权益保护。

然而,不正当解雇作为一种违法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

本文将就劳动中的不正当解雇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不正当解雇不正当解雇是指雇主在没有合法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带来不公平待遇或损失的行为。

具体表现为:没有依法通过解雇程序、没有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或赔偿、违反法律法规中明确约定的合法解雇事由等。

二、不正当解雇的危害不正当解雇给劳动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不稳定因素。

首先,对于个人而言,不正当解雇会导致劳动者失去稳定的工作来源,丧失继续发展的机会,经济和心理上都会遭受损失。

其次,对于社会而言,不正当解雇会导致社会经济不稳定,增加就业压力,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不正当解雇的法律保护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不正当解雇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和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了雇主解雇劳动者的条件和程序,并明确了不正当解雇行为的认定标准。

这些法律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防范不正当解雇的对策为了防范不正当解雇的发生,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1.增强法律意识:劳动者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及时寻求法律援助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签订合法合理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作为双方权益的保障,应当明确约定工资、工作时间、社会保险、解雇条件等相关条款,减少发生争议的可能性。

3.加强劳动关系沟通:劳动者要与雇主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映工作情况和问题,寻求解决方案,降低不正当解雇的风险。

4.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发生不正当解雇的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法律诉讼等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不正当解雇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威胁到社会稳定。

我们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加强对不正当解雇的打击力度,营造公平稳定的劳动环境,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雇主不当解雇责任探究

雇主不当解雇责任探究

雇主不当解雇责任探究[摘要]雇主因缺乏正当事由或违反正当程序解雇雇员而承担不当解雇责任,已经为相关国际组织和大多数国家的立法所确认。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87条关于雇主不当解雇责任亦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仍不足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此,文章在分析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和技术,为我国完善雇主不当解雇责任的规定提出建议。

[关键词]不当解雇;雇主责任;解雇保护;赔偿金一、雇主不当解雇与解雇责任概说(一)法理基础——解雇正当事由说在英美法系,解雇主要指雇主主动消灭劳动关系的一种情形。

从社会的普遍观念来看,如果工人可以持续拥有工作,而不考虑其所工作的企业的经济或技术状况,竞争经济中的公共福利将会受到损害;在大陆法系,学者所赋予解雇的概念各有不同,日本菅野和夫教授认为,“解雇是指基于雇用者的劳动契约的解除”,我国学者林更盛教授则认为,“解雇在概念上乃雇方终止权——形成权的行使。

亦即雇主透过其单方意思表示,使劳动契约向将来地失去效力”。

解雇正当事由说认为,如果没有正当的解雇事由,用人单位不得解雇劳动者。

采此说的国家通常通过立法明文规定解雇事由,除了法定的解雇事由之外,其他事由的解雇均属于非法解雇或不正当解雇。

这一学说是对民法上契约自由原则的根本修正,劳动者有以生存权为核心的劳动权,当且仅当符合法律规定的事由时,用人单位才可以通过解雇权的行使来剥夺或限制劳动者的劳动权。

关于解雇正当事由说的性质,也有不同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解雇正当事由说是对解雇自由说的否定,但也有学者提出,解雇正当事由说只是对解雇自由权作了很大的限制,并没有完全否定。

(二)不当解雇与雇主责任的含义一般认为,不当解雇是指雇主基于与员工的能力或行为以及雇主的经济效益状况等因素没有任何关联的理由进行的解雇,包括基于员工参与工会组织、参加罢工等产业行动以及基于性别、年龄等各方面歧视性原因所导致的解雇。

1982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第158号《雇主提出终止雇用公约》(第158号公约),该公约规定,雇主解雇雇员必须具备正当事由,即只有存在与工人能力或行为相关的理由或者由于经营上的需要时,雇主方可解雇雇员,否则构成不当解雇。

雇佣中的不当解雇约定与法律风险规避

雇佣中的不当解雇约定与法律风险规避

雇佣中的不当解雇约定与法律风险规避在雇佣关系中,雇佣方与被雇佣方之间存在着各种法律约束和合同约定。

然而,有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不当解雇的情况,给雇佣方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探讨雇佣中的不当解雇约定与法律风险规避的相关问题。

一、不当解雇约定的法律风险在雇佣合同中,不当解雇约定是指雇佣方以不正当的理由解除雇佣关系,给被雇佣方带来损失和困扰。

不当解雇约定的存在,可能触犯劳动法规定,从而面临法律风险。

不当解雇约定可能触犯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者权益保护法规:根据现行的劳动法规定,雇佣方在解雇员工时需要有合法、合理的理由,并且需要依法支付相应的赔偿。

如果雇佣方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比如以歧视性、虚假或任意的理由解雇员工,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2. 解雇赔偿责任: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雇佣方在解雇员工时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金,包括经济补偿、赔偿金等。

如果雇佣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赔偿金,将面临赔偿责任和法律制裁。

3. 职工权益维护渠道:如果被雇佣方认为自己遭到不当解雇,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法院等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雇佣方被认定不当解雇,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

二、规避不当解雇约定的法律风险为了规避不当解雇约定的法律风险,雇佣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合理约定解雇条款:在雇佣合同中合理地约定解雇条款,明确规定解雇的条件、程序和赔偿等问题,确保解雇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严守劳动法规定:雇佣方应严格履行劳动法规定,不得以歧视性、虚假或个人恩怨等理由解雇员工,确保解雇行为的合法合理。

3. 履行赔偿责任:雇佣方在解雇员工时,应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相应的赔偿金,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4. 建立内部申诉机制:雇佣方可以建立内部申诉机制,为员工提供一个解决劳动争议的渠道,及时处理员工的申诉和投诉。

5. 遵循法律程序:在解雇员工时,雇佣方应遵循法律程序,依法进行解雇流程,确保解雇的合法性和程序上的正确性。

不当解雇赔偿起诉

不当解雇赔偿起诉

不当解雇赔偿起诉近年来,随着劳动法的不断完善和社会法制建设的深入推进,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意识逐渐增强。

然而,不当解雇现象依然存在,给劳动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者们开始采取法律手段来维权,提起不当解雇赔偿起诉。

本文将从不当解雇和赔偿起诉的定义、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不当解雇的定义和特点不当解雇是指用人单位未依法解雇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虽然符合法定的解雇事由,但未经过相应的程序和程序规定,导致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

具体来说,不当解雇具有以下特点:1.违反法律规定:不当解雇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例如,未经提前通知或支付经济补偿就解雇劳动者等。

2.损害劳动者权益:不当解雇导致劳动者失去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给其经济和心理带来困扰。

3.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不当解雇实质上违反了用人单位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破坏了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二、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劳动法》对不当解雇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强化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具体来说,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雇事由:用人单位可以合法解雇劳动者的情形包括:(1)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公司规章制度;(2)劳动者工作能力明显不符合岗位要求并且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岗位仍不能胜任;(3)劳动者通过欺诈、贿赂等手段取得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重组、裁减人员等。

2.程序要求:在解雇劳动者时,用人单位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理,包括提前通知、告知理由、听取劳动者申辩等。

3.赔偿责任:在不当解雇情况下,用人单位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包括支付经济补偿金、赔偿劳动者的其他损失等。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当解雇赔偿起诉,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某公司因业务调整,需要裁减人员,其中包括员工A。

公司未经提前通知,突然将员工A解雇,让其无法适应新的工作条件。

员工A在被解雇后,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经济压力不断增大。

解除劳动的不当解雇

解除劳动的不当解雇

解除劳动的不当解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逐渐受到关注。

尽管法律已经相应规定了解雇的条件和程序,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当解雇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解除劳动的不当解雇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一、不当解雇的概念和表现形式不当解雇是指用人单位明知违法或超出合理限度,依然擅自解雇劳动者的行为。

不当解雇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 违反劳动权益:用人单位通过解雇或辞退等方式侵犯劳动者的人身权、财产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2. 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解雇劳动者。

3. 无合法理由:用人单位对于没有任何劳动纠纷或违规行为的劳动者进行不合理解雇。

4. 无程序保障:用人单位在解雇劳动者时,未按照劳动法的要求进行合理程序保障,例如未提前告知、未经过集体协商等。

二、不当解雇的危害1. 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当解雇导致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造成经济和精神上的损失。

2. 扰乱劳动关系秩序:不当解雇现象会破坏劳动关系的稳定性,造成社会动荡。

3. 增加社会成本:用人单位频繁进行不当解雇,会增加社会救济和失业保险等成本。

三、解决办法为了防止和减少不当解雇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升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以下是一些解决办法: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完善,对不当解雇行为进行明确界定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与赔偿。

2. 加强监管行业: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权益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解雇的审核与制度落实。

3. 强化企业责任:用人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和遵守。

4. 加强沟通与协商:企业与员工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商机制的建立,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解决纠纷,避免不当解雇的发生。

5. 加大惩罚力度:对于有不当解雇行为的用人单位,应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

结语不当解雇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增强对于不当解雇行为的监管与惩罚力度,同时加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共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解除劳务时的不当解雇与合法解雇

解除劳务时的不当解雇与合法解雇

解除劳务时的不当解雇与合法解雇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劳动关系的解除则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解除劳务的过程中,不当解雇是一个非常敏感和复杂的问题。

不当解雇指的是雇主在没有合理、合法理由的情况下解雇劳动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反,合法解雇则是在符合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的前提下终止劳务关系。

一、不当解雇的表现形式及影响1. 不当解雇的表现形式不当解雇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明目张胆的违法行为,如基于性别、种族、宗教等非个人原因的解雇;搪塞解雇,即以劳动者工作技能不合格或工作业绩不达标为由;欺骗解雇,包括以企业倒闭、减员等虚假理由解雇。

2. 不当解雇对劳动者的影响不当解雇对劳动者的影响是严重的。

首先,劳动者因为不当解雇可能面临失业,经济来源的中断会给生活带来困扰。

其次,不当解雇可能还会导致劳动者受到严重的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困扰,并可能给劳动者的家庭关系带来矛盾和冲突。

最重要的是,不当解雇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剥夺了他们享有的工作保障和福利待遇。

二、合法解雇的条件与程序1. 合法解雇的条件合法解雇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合同约定的解雇事由,如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失职渎职等;其次,劳动者存在严重过失,如违背工作规定、盗窃公司财物等;第三,雇主因经济、技术或组织性原因需要调整岗位结构和人员编制时,可以进行合法解雇。

2. 合法解雇的程序合法解雇应遵循一定的程序。

雇主应当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或者公司规章制度,向劳动者发出书面通知,并提前与劳动者进行讨论、协商。

同时,雇主还应当与劳动者协商解决劳动争议,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赔偿。

三、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措施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减少不当解雇的发生,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加强立法保护政府应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制定明确的不当解雇条款。

同时,政府还应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提高解决劳动纠纷的效率。

解雇条款中的过错与非过错解雇

解雇条款中的过错与非过错解雇

解雇条款中的过错与非过错解雇解雇是雇佣关系中的一种结局方式,当雇员的表现不符合雇主的期望,雇主可能会选择解雇雇员。

但是,解雇是一项严肃的行为,雇主必须依法行事,并在解雇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定和程序。

解雇条款中涉及的过错与非过错解雇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一、过错解雇过错解雇是指雇主在解雇雇员时,基于雇员的行为或表现造成雇主无法继续与其保持雇佣关系的情况,这些行为或表现可能违反了雇佣合同中的规定、公司的员工守则或其他相关规定。

一般来说,过错解雇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严重违反雇佣合同或员工守则:员工的行为必须严重违反了雇佣合同或公司的员工守则,例如盗窃公司财产、泄露商业机密、故意伤害他人等。

2. 经过警告或纠正措施:在解雇前,雇主通常会给予员工警告或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员工有机会改正错误或行为。

3. 适用法律程序:雇主在解雇过程中必须依法行事,包括合理调查、听取员工陈述等。

此外,雇主还需要确保不违反雇佣法规定的歧视和报复禁令。

二、非过错解雇非过错解雇是指因客观原因而解雇雇员,而这些原因与雇员的行为或表现无关。

尽管雇员可能没有犯错,但由于公司的经济状况、业务调整、市场变化等原因,雇主不得不裁减人员或终止雇佣关系。

一般来说,非过错解雇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 公司变革或业务原因:公司发生了变革、重组、合并或业务调整,需要减少或调整员工人数。

2. 经济困难:公司面临经济困难,无法继续支付雇员薪酬或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

3. 市场变化: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公司需要调整员工结构或岗位要求,以适应经济环境和竞争压力。

在非过错解雇的情况下,雇主通常需要提前通知雇员,并支付相应的解雇补偿金或福利待遇。

结论过错解雇和非过错解雇是解雇条款中常见的两种情况。

无论是哪种情况,雇主在解雇雇员时都需要遵循法律规定,并确保公平合理。

对于雇员来说,了解自己的权益和雇主的义务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保护自己的权益并在解雇发生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违规解雇权的司法解释与适用

违规解雇权的司法解释与适用

违规解雇权的司法解释与适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用工模式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问题日益突出。

其中,违规解雇问题成为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最常见的纠纷之一。

为了对违规解雇进行规范和界定,我国司法部门发布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并进行适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违规解雇权的司法解释与适用问题。

一、违规解雇的定义和特点违规解雇即指用人单位在解雇职工时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或者用工协议,造成了职工合法权益受损的行为。

违规解雇与正当解雇相对应,正当解雇是用人单位基于合法原因和程序解雇职工,而违规解雇则是用人单位违背了解雇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要求。

违规解雇具有以下特点:1. 违反法定程序:用人单位在解雇职工前,应当履行特定的程序,包括通知、听证、协商等环节。

违规解雇就是用人单位没有遵循这些程序,擅自对职工进行解雇。

2. 违反法定理由:合法的解雇必须基于正当的理由,如职工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严重失职、严重侵犯用人单位利益等。

而违规解雇则是用人单位以不符合法定要求的理由进行解雇。

3. 侵犯职工合法权益:违规解雇行为导致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解雇后未按规定支付相应的赔偿、未履行提前通知等义务。

二、司法解释的制定与适用为了解决违规解雇问题,我国司法部门相继发布了多个司法解释,明确了违规解雇的法律适用和司法审判的标准。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劳动争议解释一》):该解释明确了解雇的程序要求和法定理由的界定,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信息公示、谈判和听证的程序要求,并对违规解雇后的赔偿进行了规定。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程序的若干规定(法释〔2017〕15号):该规定明确了对于违规解雇纠纷的审理程序,包括合议庭的组成以及证据收集、质证和辩论的要求等。

司法解释的适用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根据解释的规定来确定违规解雇是否存在以及责任的承担方式。

同时,法官还会考虑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做出判决。

解析非法解雇案例雇主的违法行为揭秘

解析非法解雇案例雇主的违法行为揭秘

解析非法解雇案例雇主的违法行为揭秘非法解雇是指雇主在没有合理、合法的原因下,采取不正当手段解雇员工的行为。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与员工之间应该是平等的,雇主不应该任意解雇员工,否则将构成违法行为。

本文将通过解析几个非法解雇案例,揭示雇主的违法行为。

案例一:王某被指派接待外宾,因一时疏忽导致意外发生,结果被公司解雇。

这个案例中,王某在事故发生后遭遇了雇主的非法解雇。

根据劳动法规定,雇主应该根据员工的错误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包括警告、罚款甚至降职等。

只有在严重情况下,才能采取解雇措施。

然而,王某的错误只是一时疏忽,没有造成重大损失,雇主的解雇行为是不合理的。

案例二:李某怀孕后,被公司以“影响形象”为由解雇。

这个案例涉及到对女性员工的性别歧视。

根据《妇女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性员工怀孕期间享有特殊保护,雇主不能因其怀孕而解雇她们。

公司以“影响形象”为由解雇李某,不仅违反了雇佣歧视的相关规定,也剥夺了李某享有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张某因提出加薪要求,遭到公司解雇,公司违法地终止了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员工有权向雇主提出加薪要求,而雇主不得因此解雇员工。

然而,张某因为要求加薪,被公司解雇,这是明显的违法行为。

雇主终止劳动合同应该依法提前通知或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而不是采取任意解雇的方式。

这些案例展示了雇主非法解雇的行为。

非法解雇不仅剥夺了员工的权益,也破坏了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为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减少非法解雇的发生,有必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同时,员工也应该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了解自己的权益,并及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结来说,非法解雇行为是雇主的违法行为之一,对员工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

为了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意识,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只有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雇主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

劳动法规定的不当解雇制度

劳动法规定的不当解雇制度

劳动法规定的不当解雇制度劳动法规定的不当解雇制度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法的重要问题,并且随着时代的转变和各国国情的需要,各国的劳动合同解除消灭多样化的趋势。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进展以及劳动者力量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雇佣打破了“铁饭碗”的局面。

随着解雇制度的逐步进展以及在中国的普遍适用,劳动者权益爱护问题渐渐成为解雇制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并且伴随着劳动争议纠纷数量的增多,因劳动合同解除带来的纠纷也越来越得到劳动法学者的重视,并且确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解雇制度的理论劳动合同接解除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法中的核心问题,据一项数据显示,在xx-xx 年度,在劳动法庭处理的151,028 件劳动纠纷中,涉及不当解雇的案件有52,711 件,涉及遣散费的案件有10,839 件% ①。

在我国,与劳动合同解除相关的案件数量亦不少。

目前,劳动争议案件主要以劳动酬劳、社会保险及福利、经济补偿金赔偿金违约金等三类诉求为主,占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79.21%.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责任是劳动合同解除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争辩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责任意义重大。

一、不当解雇概述不当解雇的内涵:不当解雇是雇主(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劳动合同的商定或在没有不正值理由的状况下单方解除劳动关系并给劳动者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②通过不当解雇的概念可见,构成不当解雇需要满足的实质要件是不当解雇的雇主事实上违反了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劳动合同的商定。

给劳动者权益造成了损害的行为。

从不当解雇的特征看,不当解雇侵害了劳动者的就业权。

就业权和休息的权利是宪法赐予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雇佣者在违法法律、法规、合同商定的状况下解除劳动合同,使得劳动者丢失了就业权,给劳动者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不仅是对宪法赐予劳动者就业权的侵害,同时也确定程度上也可能造成民法上的侵权行为。

在客观上,不当解雇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损害,可以恳求赐予确定的补偿。

解雇自由与解雇权限制:从各国的劳动法来看,关于解雇,有两种主要的制度模式,一种是英美法系中普遍适用的解雇自由和大陆法系中普遍适用的解雇权限制。

不当解雇起诉

不当解雇起诉

不当解雇起诉解雇是雇佣关系中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但有时雇主可能会采取不当的手段解雇员工,导致员工权益受到侵害。

在这种情况下,受害员工有权提起不当解雇的起诉。

本文将探讨什么是不当解雇、如何进行起诉以及员工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不当解雇的定义和形式所谓不当解雇是指雇主在解雇员工过程中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采用欺诈、冒用他人名义等不正当手段对员工进行解雇。

不当解雇可能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无正当理由解雇:雇主没有合理和充分的理由,或者没有提供相应的解雇通知期限,就对员工进行解雇。

2.歧视性解雇:雇主因员工的性别、年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等原因对员工进行解雇。

3.复仇性解雇:雇主因员工举报或参与工会组织等正当行为而对员工进行解雇。

4.违反解雇程序:雇主在解雇过程中未经合理程序,如未进行解雇面谈或未给予员工足够的解雇通知等。

二、不当解雇起诉的程序如果员工认为自己被不当解雇,他们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起诉:1.了解法律法规:员工应该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与解雇相关的规定,这样才能明确自己是否受到了不当解雇。

2.收集证据:员工应该收集与不当解雇相关的证据,比如解雇通知、解雇面谈记录、相关的员工申诉信或电子邮件等。

3.咨询专业机构:员工可以咨询劳动法律服务机构或专业律师,获得法律建议和指导,以便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起诉以及相应的法律途径。

4.提起诉讼:一旦员工确认有足够的证据和法律支持,他们可以向相关法院提起不当解雇的诉讼,要求雇主给予相应的赔偿或恢复雇佣关系。

三、员工应对不当解雇的策略除了提起诉讼外,员工还可以采取其他策略来应对不当解雇:1.保留证据:员工应当尽可能保存与不当解雇相关的证据,包括解雇通知、电子邮件、工资单等,以备将来提起诉讼时使用。

2.申请调解:员工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或劳动监察部门申请调解,以争取与雇主达成和解或获得合理的赔偿。

3.寻求公正评估:员工可以请求亲友、同事或其他有关方面提供自己被解雇前后的评估,以证明解雇的不公正性。

法中的不当解除

法中的不当解除

法中的不当解除在法律层面上,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件,它规定了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一方不当解除合同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法中的不当解除,包括不当解除的定义、法律后果以及可能的救济措施。

一、不当解除的定义不当解除是指一方在没有充分合法的理由下,擅自解除合同的行为。

依据法律规定,只有在合同约定或法定情况下,当事人才有权解除合同。

如果一方没有遵守相关规定,就属于不当解除。

不当解除合同的行为可能包括违反合同约定的解除、无正当理由的解除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解除。

不当解除的关键在于解除合同的一方没有合法的理由来支持其行动。

二、不当解除的法律后果在发生不当解除的情况下,法律通常会对解除方采取一定的法律后果。

具体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合同的性质、被解除方的损失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1. 损害赔偿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解除方有权要求不当解除方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损害赔偿的金额通常是根据受损一方的实际损失来确定的,旨在弥补被解除方因为不当解除而遭受的经济损失。

2. 追究违约责任不当解除合同的行为可能构成违约行为,解除方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可以包括违约金的支付、履行合同的强制执行等。

3. 救济措施被解除方可以采取各种救济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可以要求法院确认合同的有效性、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要求限制解除方的行为等。

三、可能的救济措施当遭遇不当解除的情况时,被解除方可以采取以下救济措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1. 提起诉讼被解除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合同的有效性,并要求解除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院将根据合同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做出裁决。

2. 谈判协商在一些情况下,解决争议并保护自己的权益可能并不需要走司法程序。

被解除方可以选择与解除方进行协商和谈判,寻求双方共同认可的解决方案。

3. 寻求仲裁在一些合同中,可能包含了仲裁条款,被解除方可以依据合同的约定,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

浅谈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

浅谈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

浅谈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内容摘要:解雇是劳动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涉及到雇主与雇员双方的利益,在对不当解雇原因及相关立法缺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合同中不当解雇的若干规制.总结了解雇与不当解雇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件,列举了用人单位不当解雇劳动的情形,并从侵权责任、违约责任和违反公平原则三个方面来讨论不当解雇的责任形式,阐述了用人单位在不当解雇行为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维护劳动者就业权的基本稳定。

关键词:不当解雇构成要件责任形式解雇是劳动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涉及到雇主与雇员双方的利益.现代劳动法在赋予雇主单方解雇权的同时,又对该权利的行使施加了诸多限制,因此就产生了不当解雇制度.我国《劳动合同法》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解雇制度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但也还存在诸多缺陷,需要不断完善。

因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不当解雇,会直接威胁劳动者劳动权的实现,一样用人单位会面临着一个不稳定的劳动关系,在这种的情况下,无法使企业求得稳定发展,故为各国劳动法所重视。

大多数西方国家,公共部门的雇员享有稳定的工作保护权利,法律对解雇做了具体限制,明确规定要有"正当理由"才能解雇雇员.公共部门采用这种保护性规定的理论基础是基于雇员所具有的忠实、正直、自律性,或者雇员为完成工作已经进行了相当的、特定的人力资本投入的事实。

而在私营部门,工作保护的规定却相对较少,私营企业主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将一些已经不需要的职工通过各种借口解雇,如借口职工违反劳动纪律、技术不合格、企业改组等将职工解雇.对于不当解雇,我国现行的法律只笼统规定了某些特殊群体有权抵御某些类型的解雇,而没有对整个劳动者群体的权利做出规定。

解雇与不当解雇的概念与构成要件解雇的内涵.解雇制度与劳动关系解除制度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解雇制度是雇主单方面对雇佣关系的终止行为,而劳动关系的解除包括劳资双方协议解除和劳资双方中一方单方解除劳动关系两种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论赔偿责任在雇主不当解雇雇员中的关系【摘要】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相关公约和许多国家的立法,雇主解雇雇员必须具备正当事由并遵守正当程序,雇主缺乏正当事由或违反正当程序将承担不当解雇的责任。

雇主不当解雇雇员责任的确定需考虑雇员的工资收入、工龄、剩余工作年限、找到类似工作的可能性、寻找其他工作的费用等复杂因素。

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则过于简陋,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反映雇员实际损失的赔偿规则。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法的重要问题。

例如,在英国,劳动合同解除成为现代劳动法的核心问题。

许多劳动法纠纷都与劳动合同的解除有关。

在我国,与劳动合同解除相关的案件数量亦不少。

目前,劳动争议案件主要以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及福利、经济补偿金赔偿金违约金等三类诉求为主,占劳动争议案件总数的79. 21%(参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09年10月30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

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责任是劳动合同解除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研究雇主不当解雇雇员的责任意义重大。

一、不当解雇的含义及不当解雇责任的由来尽管国际公约对正当解雇做了原则的规定,但各国不当解雇的具体标准以及赔偿责任并不相同。

不当解雇的概念以及雇主不当解雇责任的确立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由于劳动合同乃从传统的雇佣契约发展而来,雇佣契约作为民事合同之一种,普通法或民法典对雇佣契约的解除主要依据合同法的规则,并不要求雇主解除合同需具备正当事由。

随着人们对雇佣关系认识的深入,为了实现劳工保护政策目标,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普通法或民法之外的劳动立法,要求雇主解雇雇员必须具备正当事由并遵守正当程序,雇主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便逐渐从普通法或民法中独立出来,成为劳动法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英美法国家,普通法并不要求雇主在解雇雇员时需具备正当理由。

252例如在英国,普通法对雇员在合同解除程序中的保护主要是预告制度,雇主在解雇雇员时必须提前通知,否则构成非法解雇。

251预告期间长短由合同规定,如果合同约定的预告期低于法定的最低预告期,该约定的预告期无效,适用法定的最低预告期;约定的预告期长于法定的最低预告期时,适用约定的预告期。

251在预告期间,雇主有义务继续支付工资。

如果雇主违反预告制度,由于劳动合同具有人身属性,法院通常不愿意发布禁令要求当事人继续履行合同。

因此,除非雇主违反了合同约定的程序,对于违反预告制度的非法解雇,雇员通常获得的救济是赔偿。

在确定赔偿金额时主要考虑合同中的预告期,而不考虑雇员由于失去工作在未来可能的失业期间的损失;而且也不考虑雇员由于被解雇可能遭受的痛苦或者名誉上的损失。

但在固定期限合同场合,如果合同中没有关于解雇预告的规定,根据赔偿金应该体现实际损失的原则,赔偿金为合同剩余期间雇员在收入上的损失。

256-257可见,普通法奉行合同的基本原则,除了预告之外,并没有对雇员提供过多的保护,雇主无需正当理由即可解雇雇员,赔偿金额也依据合同原理加以确定。

在大陆法国家,民法典将雇佣合同作为合同的一个类型,对雇佣合同解除的规制也主要体现在解除的预告制度上。

例如,《德国民法典》第622条规定了劳动关系的通知终止期间。

劳动关系终止的基本预告期为4周。

雇主解雇雇员的预告期和雇员的工作时间有关,雇员的工作时间越长,预告期越长。

当然,法律允许雇主和雇员在劳动合同中约定长于法定预告期的期间。

26《德国民法典》在第626条规定了即时的通知终止,即合同当事人任何一方可因重大原因而通知对方终止雇佣关系,无需遵守预告期的规定。

可见,和普通法类似,《德国民法典》对解雇的规制主要限于预告制度,并没有要求解雇应具备实质性的理由或遵守特殊的程序。

普通法和民法典的预告制度对雇员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

由于雇主解雇雇员无需正当事由,使雇员的工作处于无法预期的状态,而且,雇主无需理由便可解除合同,使雇主可以滥用该项权利,雇员经常受到不公正的解雇。

为了实现“就业安全”的目标,加强对雇员的保护,一些国家开始制定有关解雇保护的法律,弥补普通法和民法典的不足。

“就业安全”旨在保护雇员在雇主内部的地位,侧重于规制雇主相对于雇员的惩戒和管理的权力。

换言之,“就业安全”的核心在于通过立法的规制保护雇员,防止雇主管理上的武断决策,387-388防止雇主滥用权利,使雇员可以稳定工作,不受雇主不正当解雇。

例如,英国1996年《劳动权利法案》规定雇主解雇雇员必须具备正当事由。

根据该法,法定的解雇正当事由包括:第一,能力和资格。

能力标准指雇员没有能力从事工作,即由于任何原因不能达到可接受的标准或者由于疾病或事故使雇员无法从事先前的工作。

资格,指与工作相关的任何学位、学历或其他技术或专业资格。

第二,行为。

根据判例,如果雇员存在不当行为,例如严重的旷工和迟到、不忠诚、拒绝遵守雇主合法且合理的指示、不诚实、暴力或其他斗殴行为,雇主可以解雇雇员。

第三,裁员。

雇主也可以经济原因而将“裁员”作为解雇的正当事由。

第四,法律的限制。

例如,某一雇员的唯一或主要职责是驾驶汽车,如果不再具有驾驶汽车的法定资格,雇主可以正当地解雇他。

第五,其他实质性的原因,包括“商业需要”以及“第三方的压力”。

雇主解雇雇员时如果缺乏以上正当事由或者法院不认可雇主的理由或者雇主违反法定程序,将承担不当解雇的责任。

由于工作是雇员生存的重要基础,雇员的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福利不应被随意剥夺,除了实现雇员保护的目标之外,要求雇主解雇雇员时必须具备正当事由的原则也受社会观念和民法基本原则的影响。

德国1969年通过了《不公正解雇保护法》。

它试图对构成雇员生存基础的劳动关系加以保护。

127该法第1条就规定,如解雇雇员不具社会正当性,那么在法律上无效。

关于“社会正当性”,该法规定,一项解雇是“不具社会正当性”的,除非该解雇是基于与雇员的人身、行为有关的原因或者是经营上的需要。

换言之,解雇被推定为是不正当而无效的,除非雇主具有正当事由。

正当理由的要求和禁止权利滥用、公序良俗原则类似。

28可见,有关解雇的正当事由和正当程序规则也受到民法禁止权利滥用以及公序良俗基本原则的影响,是民法基本原则在劳动合同解除领域的具体化和体现,同时体现了劳动法强烈的社会政策色彩。

相比《德国民法典》简单规定预告制度的作法,《不公正解雇保护法》对雇员的保护大大加强了。

根据《不公正解雇保护法》,雇主解雇雇员只能基于法定的正当理由。

这些理由主要包括三种与人身相关的解雇主要适用于雇员由于生病而长期无法上班的场合。

400与行为有关的解雇,主要指雇员的行为违反合同的义务而被雇主解雇的情形。

雇员的行为包括未经允许离开工作场所、长期的迟到、或者其他使雇主认为雇员不能符合法定预期的情形。

28与经营有关的解雇主要包括外部的经济危机以及雇主采取的措施,例如采用新技术。

雇主必须证明由于经济原因,雇主留用雇员事实上变得不可能,例如,新的工作或生产方法的引入、工厂的关闭、外包以及工作地点的更换等等,将减少工作或人员数量。

31可见,德国法律对正当事由的要求和英国大体相似。

解雇必须具备正当事由正逐渐成为大部分国家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即使成文法没有明文规定,判例也认可这一原则。

例如,日本在成文法中并没有对解雇的具体事由做出规定。

日本长期以来,有关解雇的正当事由主要由判例法确立。

二战后,日本经济萧条、食品短缺、工作岗位不足、劳动力剩余,解雇将严重影响雇员的生计,对劳动者的影响甚大。

而且,劳动者在一家公司的资历并不必然带到别的公司。

在此情形下,法院认为有必要对雇主的任意解雇加以限制。

为了达到该目的,法院引用民法典的权利滥用条款,认为如果解雇是客观上不合理或者是社会无法接受的,则解雇属于权利滥用。

因此,尽管成文法没有规定解雇需具备正当事由,但实践中,雇主解雇雇员需要正当事由才能获得法院的认可。

23-24《劳动基准法》规定,“如果解雇缺乏客观合理的理由,并且在社会整体条件下并不被认为是适当的,该解雇将被认为是权利滥用和无效的”以上分析表明,不当解雇规则体现了民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特别是考虑了社会的评价标准,并加以成文化和具体化,体现了很强的道德色彩。

因此,缺乏正当事由的解雇被称为“不当解雇”是相当贴切的。

从上述也可以看出,不当解雇的规则主要是在普通法或民法预告制度之外,通过单独的劳动法或者判例确立起来的规则,其核心是对雇主的解雇权利进行限制,保护雇员工作的稳定性,要求雇主在解雇雇员时必须具备正当事由并遵守正当程序。

雇主解雇雇员如果缺乏正当事由或违反正当程序将承担不当解雇的法律责任(违反解雇的程序也构成不当解雇,本文主要讨论在雇主缺乏实质性正当事由时的责任,不探讨雇主违反法定程序构成不当解雇的责任。

此外,很多国家关于雇主不当解雇的责任都区分定期合同和不定期合同,由于这些国家把定期合同视为特殊合同,不定期合同是主流的合同形式,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不定期合同的不当解雇展开论述。

)。

二、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则的检讨从我国《劳动合同法》第39、40、41条关于解雇条件的规定看,该法要求雇主解雇必须具有正当事由,这些事由与英国、德国的规定大致相同,也可概括为三种主要类型:雇员自身的身体或能力、雇员的行为以及雇主自身经营的需要。

关于雇主不当解雇的责任,《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该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概言之,如雇主解雇雇员具备正当事由,且雇员无过错的,雇主则支付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标准为雇员每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如果雇主缺乏法定事由,即不当解雇,则必须按照经济补偿金的双倍向雇员支付赔偿金。

该规定虽简便易行,计算方法简单,但其规定过于简单和机械,在法理上则存在缺陷。

首先,这种规定在法理上难以自圆其说。

在雇主合法解除合同场合,雇主需要支付的是经济补偿。

从立法的规定看,经济补偿适用于雇主具备正当事由而解雇雇员的场合,由于此时雇主解雇雇员具有正当性,因此经济补偿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减缓雇员在失业期间的后果,而在于承认雇员对其工作的一种权益。

因此,即使雇员在被解雇后立即获得了一份工作,雇员仍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而随着雇员工作时间的增加,雇员对工作的权益也增加,经济补偿应随着雇员年龄和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354因此,应根据雇员的工作年限计算雇主合法解雇雇员时的经济补偿金额。

但在雇主不具正当事由而违法解除合同场合,即不当解雇场合,赔偿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劳动者合同剩余期限的工资损失和其它损失,二者的目的不同,两项制度的机理并不相同。

因此,简单的适用双倍规则与法理并不吻合。

第二,依据该标准,在许多场合,赔偿金的数额并不合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