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三部曲式第三次作业

合集下载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指的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作品,分别是开始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

这类作品在影视界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蝙蝠侠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星球大战三部曲》等,都是极具特色的成功作品。

本文将对这类作品的分析与写作进行具体介绍:一、作品分析1. 开始部分:开始部分的目的是将故事的舞台设定完成,向观众展示故事的背景和题材,使观众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引出之后的故事发展。

在开始部分可以让主角简单介绍自己,说明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和情况下,以及自己的过去经历。

2. 中间部分:中间部分主要围绕主角展开,让观众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然后要如何应对,这一部分中也可以安排一些情节来增加故事的悬念。

3.结尾部分:结尾部分的目的是落实故事的情节,重新回到最初的舞台设定,进一步强调主角之前的所作所为。

此外,结尾部分还可以围绕着主角的选择,使观众对故事看法有未尽之处,使观众仿佛进入到了故事当中,并感受到在故事中的感受。

二、作品写作1. 前期准备:在进行作品的写作前,需要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关于故事的想法,还是关于场景、人物等的描述都需要提前形成一个大致的框架。

2.铺垫:铺垫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故事的舞台设定和背景,包括时间设定、地理位置,以及人物的介绍等都是在铺垫时要提到的,可以结合一些画面、白日梦等外观技巧,来增加文字效果。

3. 故事发展:故事发展是指从开始部分开始到结尾部分结束,这一段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情,主角如何应对这些事情,怎样去修改或掩盖历史,对故事起着关键作用。

4. 故事结局:结局的出发点要尽可能的与开始部分相近,使原本的线索也能在整个故事中重返,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读者理解主角的选择,以及整个故事的发展的意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写作,相信读者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写作有了一定的把握,若想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建议可以多多参考现有成功作品,收集想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练习。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

黄河之声 2018年第14期 总第515期◎ 音乐探索韩雪(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摘 要:三部性曲式可能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式三部性结构两种形式出现。

由于在音乐作品中,再现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所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器乐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以独立形式存在时更是如此。

关键词:单三部;曲式;作曲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可以看作是由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变化而来。

当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中间部分;扩展为乐段规模,再现乐句也扩展为乐段规模的时候,曲式结构就演变为单三部曲式。

一、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呈示段,其性质与单二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相仿,也是由单一调性的乐段或转调乐段组成,很多乐段既可以作单二部曲式的呈示段,又可以作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相对而言,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在曲调进行髙度上及强弱不平衡上更为突出,以此为契机,曲式及主题材料展开的空间更大。

如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月一一之歌》。

本曲选自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首,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及再现时均变奏一次。

作品没有直接模仿深秋的风声、雨声等自然音响,而是描绘了对深秋寒意的内心感受,音调悲凉、飘逸。

第一部分(1~16):A乐段为4+4的方整性结构,两个对比性乐句。

前乐句又可以分为两个乐节,第二个乐节的音乐材料含有了对第一个乐节模进、倒影,两个乐节的和声终止式以下属与属的关系相呼应。

后乐句和声功能连续进行,一气呵成,旋律可以分为两个句读,形成两个对应的乐节。

前乐节由两个平行的乐汇组成,旋律小调级进式上升,引入三连音因素;后乐节以旋律的波浪式下行为主要特征,收束于主调的完满终止。

二、发展中都(引申型)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可能是第一部分主题的发展,也可能是新的主题。

第一部分主题发展形成的中部叫“发展中部”,所构成的单三部曲式归类为“单主题单三部曲式”。

顾名思义,作为第:一部分主题的延续与展开,发展中部又叫“展开性中部”、“引申性中部”。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带再现的单三部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单三部曲式有两种结构类型: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A”)和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标记为“A B C”)。

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是歌曲创作中比较常见的三段式结构,它的第一部分—A段与单二部曲式A段的结构原则相似,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第二部分—B段又称“中部”,同A段形成明显的对比(经常出现新的对比性的音乐材料,音乐形象也常有较强的对比);第三部分—A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当然,这种再现可以是原封不动地完全再现,标记为:║:A ║B:║;也可以是变化、发展的再现,寻孓是第三部分的音乐材料来自第一部分,其中大部分可以重复,但也可以根据旋律发展与歌词内容的需要作适当的变化和展开,这时第三部分的A,可标记为A ,以别于完全重复的A。

下面是几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歌曲实例,供分析、参考。

如《长江之歌》(胡宏伟词,王世光曲)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A段是复乐段结构;B段是A段的派生性对比,旋律在低音区逐渐上行,通过节奏变化推向高潮;第三部分A'段是稍加变化的再现,结尾处扩充了四小节,这样结束更为完满。

又如《唱支山歌给党听》(焦萍词,践耳曲):A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此母亲;B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含恨泪淋淋。

歌曲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旋律采用了宫调式(大调式),突出了明郎的色彩。

B段与A段是并置式的对比,出现了全新的音调,在深沉的羽调式(小调式)上用特强音和切分节奏加强力度,使A、B段构成强烈的对比。

再现段A'是变化重复(同头换尾),这是由于歌曲终止的需要。

男声独唱《远航》(陈徐词,践耳曲)是一首很有艺术魅力的歌曲,也采用了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迎着朝阳,乘风破浪,我驾驶着巨轮出海去远航。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3)A 乐段再现 称为部再现部。 ) 乐段再现——称为部再现部。 称为部再现部 再现部类型: 再现部类型: ①静止再现—严格再现。包括 Fine 严格再现。 静止再现—严格再现 D.C
②动力再现—变化再现。表现在:旋律装饰、改变织 体、 变化再现。 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 表现在:旋律装饰、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和声、结构扩充、综合中部主题材料等方面。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A──┐┌──B───┐┌──A──┐ a a1 b b1 c c1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一、概述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为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 单三部曲式由三部分组成, 结构。 结构。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单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平衡点处在曲式的中部,所以, 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灵活 性。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也可作为其它曲式的组 单三部曲式可作为独立作品应用, 成部分。 成部分。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

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单三部曲式的作品构成了文学作品的一种独特的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自身的特点,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本文将从结构分析、写作技巧和实例分析等几方面,对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分析与写作进行详细介绍。

一、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结构分析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是一种典型的三部曲结构,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开篇、发展和尾声。

一般来说,开篇主要是对故事的背景以及人物的介绍,给读者提供一个框架来理解故事;发展部分是故事的主体,是作品的主要内容;而尾声部分则是对故事的解析,是作品的结束。

在单三部曲式作品中,开篇和尾声的长度一般较短,发展部分的长度则较长,大部分的作品都能够把重要的情节以及主题放在发展部分,起到写作的引导和指导作用。

二、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写作技巧1.悉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特点。

在写作单三部曲式作品时,作者需要充分了解该类型作品的整体构成,清楚开篇、发展和尾声各部分的功能与内容要求。

2.建情节发展框架。

情节发展是故事的组成部分,也是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优先考虑如何搭建故事的情节发展框架,这样才能把重点放在发展部分,让故事可以更加顺畅地发展下去。

3.定角色设定。

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人物特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需要给出人物的特定设定,使其能够在作品中作出正确的反应,并最终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写作技巧,下面我们使用《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为例,来讨论如何使用单三部曲式结构来构筑作品:《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故事很好地说明了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特点。

开篇部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礼为主要内容,介绍了这两个主要角色的基本情况,同时给出了故事的背景;发展部分,记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在社会环境中的一系列爱情动荡;尾声部分,最终贾宝玉因遭受宫廷的打击,最终和林黛玉团聚,这一结局也体现了单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的完整性。

中国艺术歌曲写作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歌曲写作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音乐学院

中国艺术歌曲写作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四川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第一章测试1.真正意义上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是()。

A: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B:赵元任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C:贺绿汀创作的《嘉陵江上》D:青主创作的《我住长江头》答案: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2.中国艺术歌曲诞生于()时期。

A:鸦片战争时期B:抗日救亡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答案:新文化运动时期3.艺术歌曲是()性质的声乐体裁。

A:歌剧B:室内乐C:咏叹D:民歌答案:室内乐4.最常见的艺术歌曲伴奏形式是()。

A:室内乐伴奏B:无伴奏C:钢琴伴奏D:交响乐伴奏答案:钢琴伴奏5.抗日救亡时期艺术歌曲题材主要有()。

A:白话诗词B:古诗词C:民歌改编D:抗战题材答案:白话诗词;古诗词;抗战题材6.解放战争时期,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的“山歌社”,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A:和声的民族化探索B:为民歌配写钢琴伴奏C:创作山歌D:为民歌记谱答案:和声的民族化探索;为民歌配写钢琴伴奏7.为毛泽东诗词谱曲是解放战争时期艺术歌曲的代表性题材。

()A:错 B:对答案:错8.青竹创作的《大江东去》歌曲为带尾声的_______体结构。

( )A:二段 B:三段 C:单段 D:五段答案:二段9.以下对于. “山歌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不包括作曲家江定仙 B:他们为大量民歌配写了钢琴伴奏C:在上海成立答案:他们为大量民歌配写了钢琴伴奏10.九一八”和“七七”事变的爆发后,抗战题材艺术歌曲成为创作的主要方向。

( )A:错 B:对答案:对11.《大江东去》的旋律具有宣叙朗诵的特点。

( )A:对 B:错答案:对1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留学归来的作曲家认为西方作曲技法不能展现中国音乐,故完全摒弃了对西方作曲技法的运用。

( )A:对 B:错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赵季平先生创作的《关雎》,音乐句式结构以_______为主。

( )A:四分音符平缓进行 B: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C:二分音符和切分节奏 D:二分音符平缓进行答案:八分音符和切分节奏2.《关雎》旋律中,景象描绘时多采用______进行。

单三部曲式剖析

单三部曲式剖析

因为其结构的三部分在结构、音调、节奏等 方面,或多或少地会存在某种联系: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2、并列单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还经常通过速 度或织体再现来协助实现与第一部音乐的呼 应。
并列单三部曲式在西方,通常是使用在音乐
无论是情绪或情节发展都不允许再回到开始 状态的那些作品中。特别是一些含戏剧性音 乐或含故事情节的声乐作品中。 如,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第11首 《春梦》即如此(实例分析,欣赏1-3-9一二 部分)见谱例集28
它的第一段A:描写诗人梦见了美好的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第一节 概述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这是 因为 单 二部 曲 式的 结 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2、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单三部曲式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单三
部曲式两种类型。 再现单三部曲式即ABA结构样式。 并列单三部曲式不含主题再现,它由ABC三段 音乐并列陈述结构而成。
其间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单二、单三部曲式都有并列与再现之分,
但是在西方音乐的单二部曲式中,并列组合 原则和并列类型是主要的,而在单三部曲式 中,再现组合原则和再现类型就更显重要。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第四章: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BA)图式:(1)a+a'+a(2)a+b+a(3)a+b+c3.中部:发展中段(引申型)、对比中段(并置型)。

4.发展中段(引申型)的特征:第二段和第一段之间的对比较少,更多的是第一段主题的延伸发展。

(第二段采用第一段的材料)5.对比中段(并置型)的特征:既有新材料的对比并置,又有第一段材料的引申发展形成的中段——综合性三段曲式。

(第二段完全采用新主题新材料,形成和第一段明显的并置对比)6.再现段:(1)原样再现(2)变化再现:变奏再现、动力再现、减缩再现。

7.动力化再现:引进新的乐思.第十章三段曲式摘要:三段曲式的概述,展开性三段曲式的类型和特点,对比性三段曲式。

补充与相似曲式的辨析、三段五段曲式、双三段曲式和多段曲式。

第一节:概述一、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段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基本图式是A=A+B+A或A=A+A′+A(分别叫做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二、认识1、称谓:“三段曲式=单三部曲式”(简单与复杂是相对的)命名原则,以一定级别的结构为单位。

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乐曲乐句乐段乐部乐章一句式一段式一部式一章式二句式二段式二部式二章式三句式三段式三部式三章式四句式多段式多部式多章式多句式2、各部分的功能功能 和声调性 结构呈示段呈示性功能,较稳定 较简单,常在主调上完全终止,有时也在属调上完全终止。

并行的二段式 中间段具有不稳定功能, 多出现离调、转调、模进等,不要求用完全终止,有时停留在主调属和声上。

很少是稳定性乐段,常是几个乐句构成的不稳定乐段; 再现段具有再现功能同呈示段。

若呈示段没有结束在主调上,再现段回主调再现。

3、来源⑪ 相同功能三句式乐段的升级; ⑫ 有再现的二段式之再现句的单位升级;⑬ 以乐段为单位的功能性组合所产生的封闭性结果。

单三部曲式第三次作业

单三部曲式第三次作业
1.这是一首意大利著名的艺术歌曲,作者乔尔达尼;该曲的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
引子A B A尾声
乐句:
(a+a1
)间奏(c+d )(a1
+a2)小节:4(4+4 )3(5+4 )(4+5 )2
调式:bE bB bE
3.技术说明
(1)该曲有引子、尾声及再现的三个乐段组成‘
(2)引子与第一句相同;
(3)第一段,是平行方正性结构;经过2小节间奏,进入第二段;
(5)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这是最有特点的写法真正体现了艺术歌曲的写作特征,当第二段最后一句结束的一小节中,钢琴伴奏部分的旋律则是第一段第一句的旋律性,歌唱则是第二小节的旋律接进来,第二句的第一小节旋律由钢琴奏出,第二小节歌唱声部接过旋律向前变化发展;
(6)尾声3小节是旋律的进一步发展。三、《我亲爱的》
a+b c+d+e+f a1
+b1
小节:94+54+4+4+64+43调性 NhomakorabeabE大调
2.技术说明
(1)该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分别有引子、尾声及带再现的三个段落组成;
(2)引子是第一段旋律的变体,出现在低音部;
(3)第一段,有两句非方正性组成;并重复一次(运用通谱写法);
(4)第二段,是对比性结构,由四句构成;在织体上与前后一致,音乐的性格上相近;
单三部曲式第三次作业
一、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
1.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单三部无再现曲式结构,其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
引子A B C尾声乐句:
t(a+a1
)(b+c)(d+d1
)(a2
+t)小节:
(2+5)(4+6)(4+4)(4+5)(5+7)调式: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调关系大小调这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在结构上音乐材料的处理上发展上都有这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在结构上音乐材料的处理上发展上都有一些特点它有以对比的其他材料构成的引子和结尾
单三部曲式
实例分析(四) 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no.3《葬礼进行曲》 结构图: 引子(4)+‖∶A(8)∶‖+B(12)+A’(12)+结尾(4) e小调 属调 e小调 e小调 G大调(关系大小调)
这首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乐曲,在结构上,音乐材料的处理上发展上都有 一些特点,它有以对比的其他材料构成的引子和结尾。 曲式的第一部分的乐段呈示(5-12小节)后有一次织体稍加变化的反复。 中部依据基本主题的材料以外也应用了引子的材料。中部音乐发展中出现了较明 显的对比,形成了高潮的持续,并直接影响到对再现部的处理。 再现部继续了中部的激动情绪,用改变主要曲调的和声,调性方法使用平行大小 调离调的和声来改变音乐的性格,加以不同的力度和表情,使音乐形象产生 了变化。 再现部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的扩充,在下属调性上的流连及引子节奏型的综合, 再现段的音乐体现出动力性的动能。

曲式分析——精选推荐

曲式分析——精选推荐

曲式分析⼀、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 a b a (a`)呈⽰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出来,⽽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步的发展或引⼊对⽐因素;⽽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从⽽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它⼀单⼀、单⼆曲式⼀样,是⼀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泛适⽤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部分为呈⽰段。

它与单⼆的第⼀部分相仿,是⼀个呈⽰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段以平⾏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是呈⽰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由于常常采⽤呈⽰性的写法,⾄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故常常引进调式对⽐。

曲式分析中的逻辑性——以单三部、单三部——五部、回旋曲式结构为例

曲式分析中的逻辑性——以单三部、单三部——五部、回旋曲式结构为例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曲式分析作为一门对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语言、各种音乐要素进行研究的学科,一直以严谨性、逻辑性著称。

但是,对于这样一种严谨的、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市面上出版的众多教科书中却存在着逻辑用语不严谨的现象,其中不乏国家级教材与规划教材。

本文以单三部曲式、单三部—五部曲式、回旋曲式为例,进行梳理其中的问题,并试图归纳总结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概念表述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可以图解为:A A’A,在教科书中解释为:“单主题中部是指单三部曲式中部的主题与第一部分全部相同或局部相同。

这时,中部和第一部分的对比不是主题的对比,而是调性调式的对比,或乐思陈述方法的对比,即展开型和呈示型陈述的对比。

”①“单三部———五部曲式又称二重三部曲式,是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和再现部反复一次的结果,图示为:A B A B A,其中第四个部分‘B’即使在调性、结构或主题发展方法上有所扩展,也还未构成另一个新的插部,因而不作为回旋曲式来对待,但是已经比较接近回旋曲式。

”②“基本主题(称‘主部’或‘迭句’)出现三次以上,中间插入互不相同的段落(称为‘插部’)这样的曲式称为‘回旋曲式’。

以A 代表主部,以B、C、D 等代表插部,则回旋曲式的结构有如下图示所示:A-B-A-C-A……”③以上是教科书上对对三种曲式结构的定义,许多教科书对于乐句和乐段的表述都是小写英语字母,为了很好的区分乐句与乐段,本文认为乐段用大写字母,乐句用小写字母更为合适。

二、概念表述分析从教材对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单主题的单三部曲式的特点是中部的材料来源于第一部分,只是在调式调性上做了变化。

如果中部是新材料或者与第一部分的对比较大,就构成了对比主题的单三部曲式,曲式图示标记为:A B A。

我们从教材概念的表述可以看到,同样是单一主题的结构,在单一主题的单三部曲式中,曲式图示标记为:A A’A。

但是,到了单一主题的回旋曲式的曲式图示就变成了:A B A C A。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第三章  单三部曲式

三、单三部曲式的附加结构
•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作为其它曲式组成部分的单三部曲式一般没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而作为独立作品的单三部曲式则往往有引子、连接、 尾声。 尾声。 • 由于单三部曲式的结构规模与乐思容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 和灵活性,所以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连接或尾声。连接一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 般出现在中部与再现部之间,有时中部的尾部常化为连接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而形成开放性结构。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中部类型: )中部类型: • ①移调中部——A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乐段主题旋律原样在属调陈述。 移调中部 • ②展开中部——A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乐段主题碎片的变化展开。 展开中部 • ③派生中部——B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乐段主题与A 派生中部 乐段主题与 乐段主题保持某些共性。 • ④对比中部——新材料构成。 新材料构成。 对比中部 新材料构成 • ⑤混合中部——前述② ③ ④两者的混合。 混合中部 前述② 两者的混合。 前述
二、单三部曲式的类型
• 2、并列单三部曲式 、 • 基本图示 基本图示: • ┌──A──┐┌──B───┐┌──A──┐ • a a1 b b1 c c1 ──┼──┨┠ ┨┠──┼──┨ ──┼──┨ ┠──┼──┨┠──┼──┨ ┠──┼──┨ • (1)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 A 乐段 乐段——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一般由常规乐段构成 • B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仍具有中部相对的不稳定性。 • C乐段 乐段——新材料构成,但在调性、速度、力度等方面可 新材料构成, 乐段 新材料构成 但在调性、速度、 能有再现因素。 能有再现因素。

07三段曲式(III)

07三段曲式(III)

7-7.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op.46,no.3) )
结构性质: 一、结构性质:使用综合性中段的三段曲式 二、结构图式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 op.46,no.3)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op.46,no.3)分析表
小节位置 主要旋律 陈述方式 节拍效果 音乐性格 音乐形象
7-4. 穆索尔斯基 《两个犹太人》 穆索尔斯基—《两个犹太人》
结构性质: 一、结构性质:使用对比性中段的三段曲式 二、结构图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作业: 作业: 普契尼《晴朗的一天》 普契尼《晴朗的一天》 (歌剧《蝴蝶夫人》选曲) 歌剧《蝴蝶夫人》选曲)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中 段
再现段
减弱性动力再现 减弱性动力再现 7-9.中国民间乐曲《金蛇狂舞》 9.中国民间乐曲《金蛇狂舞》 中国民间乐曲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十一、 十一、综合再现的四种方式
A A+B+ — + + B B A+B+ — + + A A+B+AB + + A+B+BA + +
7-10. 普契尼《晴朗的一天》 普契尼《晴朗的一天》
结构性质: 一、结构性质:使用综合性中段的三段曲式 二、结构图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 第七章:三段曲式(Ⅲ)
这首歌曲的结构性质为三段曲式(详见结构图示) 这首歌曲的结构性质为三段曲式(详见结构图示)。 呈示段由方正性两句式乐段构成,调性为bG大调 大调, 呈示段由方正性两句式乐段构成,调性为 大调,音 乐富于歌唱性,情感十分动人。中段为综合性质, 乐富于歌唱性,情感十分动人。中段为综合性质,主要运 用宣叙调旋律形态, 用宣叙调旋律形态,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 往和盼望丈归来那种迫切又矛盾的心情。 往和盼望丈归来那种迫切又矛盾的心情。因而篇幅十分长 由三个段落构成,音高材料丰富,调性变化频繁。 大,由三个段落构成,音高材料丰富,调性变化频繁。再 现段调性回归,是全曲高潮所在。从音高材料来看, 现段调性回归,是全曲高潮所在。从音高材料来看,因内 容表现的需要使用了主题材料和对比材料, 容表现的需要使用了主题材料和对比材料,并且在歌词与 音乐之间存在不同步的处理。 音乐之间存在不同步的处理。 尾声由人声和管弦乐队两种形态构成, 尾声由人声和管弦乐队两种形态构成,两者之间呈现 出交错进入的现象(箭头所示) 出交错进入的现象(箭头所示)。

(0832)《曲式常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832)《曲式常识》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1:[判断题]10、如果首部是一个大于乐段的结构,即使中部与再现部出现缩减,其全曲的整体结构仍为复三部曲式。

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9、在乐曲中,主题的呈示、展开及再现均属于呈示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8、用原调完全终止的段落称为收拢性段参考答案:正确4:[判断题]7、三部性结构原则用英文字母表达为A―B―A。

参考答案:正确5:[判断题]6、在完全终止后,又出现一片段,此片段常称为扩充。

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5、非方整乐段通常由奇数乐句构成。

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3、用不同调式布局的乐段称为单一调性乐段。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4、两乐句平行乐段可由不同材料构成。

参考答案:错误9:[判断题]2、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

参考答案:正确10:[判断题]1、一部曲式常由乐段构成。

参考答案:错误1:[单选题]1、常见二重平行复乐段结构为A:aabbB:abcdC:abbcD:abac参考答案:D2:[单选题]2、再现单二部曲式的结构为A:a b b b1B:a b b cC:a b c bD:a b c d参考答案:C3:[单选题]3、三部性结构常表现出()的格局A:a a1 a2C:a b aD:a b b参考答案:C4:[单选题]4、起承转合结构为A:a b c dB:a b c c1C:a a1 b a1D:a a b b1参考答案:A5:[单选题]5、调性布局公式为A:T—D—S—TB:T—S—D—TC:T—T—S—DD:S—D—T—T参考答案:A6:[单选题]6、乐段的内部结构有时还可以细分为A:乐句、乐汇和动机B:乐节、乐汇和乐句C:乐汇、动机和乐节D:乐句、动机和乐节参考答案:B7:[单选题]7、规范化曲式常可分为A:9种B:8种C:6种参考答案:B8:[单选题]8、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并列、再现、呼应、回旋、变奏B:再现、呼应、奏鸣、变奏、回旋C:并列、再现、变奏、回旋、奏鸣D:并列、呼应、变奏、回旋、奏参考答案:C9:[单选题]9、奏鸣回旋曲区别于其他曲式的重要标志是A:主部结束后结束在主调完全终止上B:副部结束后结束在主调半终止上C:副部结束后主部在主调上的再现D:主部与副部调性统一,副部调性回归到主调上参考答案:C10:[单选题]10、作为终曲乐章的奏鸣曲式几乎全部使用A:五声调式B:弗里几亚调式C:小调式D:大调式参考答案:D1:[多选题]2、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在主题材料的组合方面,一般体现出两种基本形态A:平行结构B:对比结构C:并列结构D:再现结构参考答案:AB2:[多选题]3、单二部曲式结构中,第一部分为基本陈述乐段,具有呈示型的结构特点A:主题材料的重复性(或对称性)B:调性和声的相对稳定性C:外部结构形态的方整性(或规整性D:调式调性的唯一性参考答案:ABC3:[多选题]1、乐段的分类A:单乐段B:多乐段C:展开型乐段D:平行复乐段参考答案:ABCD4:[多选题]4、奏鸣曲式主要是由哪几部分构成A:呈示部B:展开部C:对比部D:再现部参考答案:ABD5:[多选题]5、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A:导入部分B:主部与副部C:中心部分(基本展开部分)D:属功能作准备段(句)参考答案:ACD6:[多选题]6、奏鸣回旋曲式是以下几种曲式结构原则相结合的产物A:并列B:奏鸣C:再现D:回旋参考答案:BD7:[多选题]7、奏鸣回旋曲式中间插部在主题材料、调式调性与两端构成(),中间插部具有类似()的结构特点。

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 这种在主大调开始后,又在同名小调结束的 作法,比起通常从小调开始、在同名大调结 束的写法要少见,但它正符合这一首乐曲特 定内容的表现需要,从A大调开始而在a小调 再现的做法,也属于调性统一之列。这种特 殊处理使最后一句歌声色彩变得暗淡了许多。
❖ 作业:门德尔松《无词歌》之《威尼斯船歌》 (Op.19之No.6)谱例集1,p32
❖ 第三段C:因为需要表达非常伤感的情绪,所以不可 能再现第一乐段表述幸福梦境的A主题,甚至调也不 可能完全再现A大调。但是,它毕竟从急速的宣叙性 陈述和展开性陈述又回到了歌谣式的体裁和呈示性 陈述。音乐从慢速度、2/4拍和A大调中引入(2小 节),实现了调回归。而后是并列性的第三支歌调, 为“4+4+6”三句结构乐段,其中最后一句转a小 调完满结束。
第四章 单三部曲式

第一节 概述

❖ 1、单三部曲式的定义
❖ 音乐分三个阶段陈述,每一个阶段的结构规 模相当于单一部曲式,其整体结构即为单三 部曲式。
❖ 结构特点:
❖ 单三部曲式较单二部曲式在结构时值比例上 更为自由。
❖ 这是因为单二部曲式的结构必须通过两个 “差不多大的结构段落”来求得整体平衡。 所以,单二部曲式一般都不作大的动力性发 展,连第一部分内的结构也以方整性结构为 多见。
❖ 聂耳《铁蹄下的歌女》欣赏060417-10谱例集 1,p73
❖ 1、可能通过用同一材料构成的引子、间奏和 尾声贯穿。
❖ 2、用综合性的尾声来与前面材料遥相呼应, 所以其结构的第三部分虽然没有主题再现, 但乐曲的结构仍然完整统一。
它与再现单三部曲式的最大不同就在于:
1、第三部分没有主题再现,但是,必须实现 调性回归。因为,“调性再现”是音乐恢复 调性平衡的最起码条件。

三部曲式

三部曲式
曲等存在着密切联系。如:在古组曲中,经常插入一些对应舞。这些舞 曲不仅自身结构规模大都是古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而且是成双成对
地交替出现,其中,由于其第二首舞曲按常规是使用三件乐器或三个声
部来演奏的,所以才有了“Trio”(即“三声中部”)之称。在演奏完 第二首舞曲后,又再现第一首舞曲,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复三部曲式
Ⅲ、混合性中段的单三部曲式
混合对比展开的中部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对比在先,也可以展开在 先,还可以二者交织。但是,当展开和对比采用分阶段陈述,且都具备相当规 模时(如展开和对比各自都相当于单一部曲式时),乐曲就有可能在结构上表 现出向四部结构转化的中介性,甚至导致曲式类型的争论。 例84 :格里格《阿尼特拉舞曲》的中段,其内部实际包含了两个对比、展开层次: a、以对比为主的(4+4)+(4+4)的转调模进段落 b、展开第一部分材料为主的(3+4)+ (3+4)+(4+4+4+4)的模进、模仿 段落。最后停在a小调的属和弦位臵期待再现。
例91: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OP.62 No.3
再现单三部曲式
引子(1-4)A(1-24) a +b 4 +4 e:Ⅴ7 - Ⅰ a1+b1 4 +4 B(27-50) c A(从头反复) 尾声(46-49) a2+b2 4+9
G :e
(4 + 4 + 4 )
引子4小节:e小调; 第一部分A:为“4+4”的收拢性乐段。自行反复一次,不改变曲式; 中段B:具有综合展开的特点:先在属持续音上展开第一部分主题材料 (4+4+4),之后又用引子材料作再现前的属准备; 第三部分A1:主体结构为“4+9”的收拢性乐段,回e小调。首先,再现 从最强的力度开始,和声有向G大调的离调,音响更加宏伟、 流动;而后,在第二句的中声部加入引子的材料进行综合,同 时出现结构的扩充。所以该再现部具有某种综合再现和动力再 现的双重特征。最后有4 小节的尾声与引子遥相呼应。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

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单三部曲式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创作结构,在文学作品中广泛运用。

本文将介绍单三部曲式的基本曲式结构及类型。

一、基本曲式结构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起源”、“发展”和“终结”。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特点。

1.起源:起源部分主要引入故事的背景、人物的情感和冲突,为故事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需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描绘出引人入胜的开场,烘托出悬念和冲突,为接下来的发展部分打下扎实的基础。

2.发展:发展部分是整个故事的核心部分,通过情节的展开和人物的发展,推动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升华。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需要细致入微地描写人物的内心变化和外在行为,展示出复杂的情感关系和故事的高潮迭起,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情感共鸣。

3.终结:终结部分是整个故事的收尾,通过解决冲突、回归平静或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来结束故事。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需要恰到好处地安排故事的结局,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留下悬念,使读者在结束后留有余味,对整个故事有所思考。

二、曲式类型单三部曲式有多种类型,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爱情三部曲:以爱情为主题,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描绘出两个人之间的相识、相知和相爱的过程。

在情感的渲染上,注重表现恋人们的甜蜜、痛苦和坚守,让读者感受到爱情的真挚和复杂。

2.成长三部曲:以主人公成长为主线,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揭示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惑,以及他们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

在情感的呈现上,关注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外部环境对其成长的影响,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3.探险三部曲:以冒险和探索为主题,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描绘主人公在未知领域中的探险和冒险经历。

在情感的表达上,突出主人公的勇敢、坚韧和智慧,让读者感受到冒险精神的伟大和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

4.悬疑三部曲:以悬疑和推理为主题,通过起源、发展和终结三个部分,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步步解开谜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三部曲式第三次作业
一、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
1.门德尔松《威尼斯船歌》op19.no6,单三部无再现曲式结构,其
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引子 A B C 尾声
乐句:t (a+a1)(b+c)(d +d1)(a2+t)
小节:(2+5)(4+6 )(4+4)(4 +5)(5 +7)
调式:g d c g
2.技术说明
(1)该曲为并列式单三部结构,分别有引子、A、B、C、尾声构成;(2)引子共7小节,包括两个部分,前2小节是体现船歌韵味的节奏织体,并运用主和弦分解构成,后5小节是一个具有号角性
的旋律引子;
(3)第一段是平行菲非方整性结构,第二句扩充了2小节;
(4)第二段是展开性的乐段,运用了第一段的织体,旋律上也具有第一段的渊源关系,在调性上做了展开,前一句为d小调,后
一句是c小调,最后开放性结束在主调的属和弦上;
(5)第三段运用新材料写成,织体形式与引子相同,平行非方整性结构,回到了主调g小调;
(6)尾声有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5小节,是第一段的材料,第二部分7小节是引子的材料,具有回归、总结的意义。

二、托塞里《悲叹小夜曲》
1.悲叹小夜曲属于再现单三部曲式,其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引子‖∶ A ∶‖ B A 尾声
乐句: a + b c+d+e+f a1+b1
小节:9 4 + 5 4+4+4+6 4 +4 3
调性:b E大调
2.技术说明
(1)该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分别有引子、尾声及带再现的三个段落组成;
(2)引子是第一段旋律的变体,出现在低音部;
(3)第一段,有两句非方正性组成;并重复一次(运用通谱写法);(4)第二段,是对比性结构,由四句构成;在织体上与前后一致,音乐的性格上相近;
(5)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这是最有特点的写法真正体现了艺术歌曲的写作特征,当第二段最后一句结束的一小节中,
钢琴伴奏部分的旋律则是第一段第一句的旋律性,歌唱则是第
二小节的旋律接进来,第二句的第一小节旋律由钢琴奏出,第
二小节歌唱声部接过旋律向前变化发展;
(6)尾声3小节是旋律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亲爱的》
1.这是一首意大利著名的艺术歌曲,作者乔尔达尼;该曲的结构图示如下:
结构:引子 A B A 尾声
乐句:(a+a1) 间奏(c+d ) (a1+a2)
小节:4 (4+4 ) 3 (5+4 ) (4 +5 ) 2
调式:b E bB bE
3.技术说明
(1)该曲有引子、尾声及再现的三个乐段组成‘
(2)引子与第一句相同;
(3)第一段,是平行方正性结构;经过2小节间奏,进入第二段;(4)第二段是对比性的段落,音乐材料与第一段有相近之处;织体方面有一点对比;
(5)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体现在旋律、织体等方面;全曲统一性强,对比较少,主要强调音乐内涵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